音乐与我们的生活

音乐与我们的生活
音乐与我们的生活

音乐与我们的生活

作者:王洪勇

《散文百家》 2009年第4期字数:1787 字体:【大中小】

我们的快乐源自于我们的心灵,假如我们在生活中感到快乐,那么我们就是快乐的。

二00八年七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静静地躺在潮白河边听世界音乐之父肖邦的音乐代表作《练习曲》。当钢琴用它优美而舒缓的琴键弹奏出《练习曲》的前奏时,我的心灵便产生了深深的震撼。继而曲调又变得缠绵悱恻,我听完一遍又继续听第二遍……这个上午的所有美好时光都是肖邦的《练习曲》伴随我度过的。我无法理解肖邦在这样短短几行乐曲中怎么就会容纳了如此深厚的感情。我循着肖邦音乐的轨迹,似乎瞬间就走在了一八三一年波兰辽阔的土地上。这时波兰广大的土地正深陷在沙皇沉重奴役的阴影中,而流亡巴黎的青年音乐家肖邦经常站在巴黎血色的黄昏中眺望在战乱中发出呻吟的灾难重重的祖国。这时音乐家肖邦的眼神是忧郁和哀伤的,他的忧伤的心灵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生他养他的祖国,还有他的热拉佐瓦----沃拉村。

热爱自由,热爱音乐,当然更加热爱祖国的肖邦此时是无法回到祖国的,他只能在一些思乡的夜里将朋友送给他的用银杯盛装的一小撮故乡的泥土掏出来放在鼻下深情地闻一闻。这时的肖邦总是泪流满面,虽然此时肖邦的音乐已在巴黎的上流社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那些貌若天仙的举止优雅的巴黎女郎也正在频频地向肖邦暗送秋波。如果肖邦此时放弃对祖国的思念,他的生活应该是快乐和美好的。但肖邦的崇高和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他的在战乱中哭泣和呻吟的祖国。

肖邦在深深地思念祖国的同时还创作了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其中有各种舞曲,圆舞曲、波洛乃兹,以及前奏曲、叙事曲和小夜曲。肖邦在这一时期的音乐创作是富于浪漫主义狂热性的,他像舒伯特和舒曼一样,虽然也尊重传统,但并不缺乏贴近时代生活的创造性。

肖邦为人类留下了不朽的伟大音乐,但肖邦却永远地去了,从肖邦又让我们想到了世界上诸多杰出的伟大人物,他们都将最深刻的思想和最美好的一面留给了人类。但他们却品尝了太多的痛苦和辛酸。

今天当我们吃着欧式三明治,听着美妙的小夜曲时我们是否想到了音乐家肖邦海顿和莫扎特?当我们在明亮的灯光下读一本好读的书时,我们是否想到了给我们带来了光明的爱迪生?当我们在洁净而建筑风格各异的城市里穿行时,我们是否想到了世界著名建筑师米开朗琪罗?米开朗琪罗用他伟大的智慧让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而众多伟大的思想家又让我们的心灵变得美好而开朗起来。有人说一个没有思想者的时代是婴儿爬行和侏儒横行的时代。而一个不会思想的人,就等于他的另一半生命还没有降生。当然所有大脑健全的人都会进行思想,但他的思想是否能够达到深刻?

人类最大的悲哀就是遗忘,而被我们遗忘的事情又总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在炎热的夏季,就忘掉了飘雪的冬季,而一旦冬季真的来临了,我们甚至还没有准备好抵御寒冷的棉衣。

人类最大的遗忘就是割断历史,而一个人的头脑中假如能够鲜活着一段历史,那么他就是一个智者同时也是一个哲人。愚蠢的当代人总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所以就干了一些让人无法原谅的蠢事,比如我们毫无节制地去杀害野生动物,破坏生态环境等。

此时我躺在七月绿草如茵的河岸上,潮白河在丰沛的雨季也只有这么瘦瘦的一泓细流在阳光下缓缓地流淌,潮白河的流水流过了多少个日月我无法知道,我只知道我的青春年华也像潮白河这一泓瘦瘦的细流一样流经岁月的深处,我知道我生命的河流已不再拥有丰沛的雨季,渐渐向我走来的是一个因无水浇灌而歉收的秋天。在这众多的歉收的秋天里,我的一切努力也许都是徒然的,但我不会因为物质的贫穷和思想的贫乏而悲观叹息,我会一边听着海顿、听着莫扎特、听着肖邦优美的音乐曲将人生的路走完。世界上这样多的伟人为我们默默准备了这么多的人生盛典,我们没有理由不让我们的每一天都变得温馨灿烂……

人生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发展和壮大着,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我们内心的寂寞总是多于欢乐的,走近海顿走近莫扎特,走近如此丰富多彩的美妙音乐,你就会发现你的心灵顿时就变得明亮和开朗起来,你还会情不自禁地走向花开花落的大自然。这时的你所有的烦恼都没有了,有的只是幸福和快乐,有的只是对生活感恩。

其实每一个人都能找到欢乐的方式,你的欢乐也许就来自于你的心灵,朋友,让我们拥抱欢乐和音乐,拥抱美丽的大自然吧……

一半明媚一半哀伤

作者:瑜儿

《散文百家》 2009年第3期字数:2101 字体:【大中小】

绝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他们是被崇拜者忠实的粉丝,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与对方同喜同悲,有的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做出疯狂的举动。想想我自己,也有或钦佩或敬重或欣赏或喜欢的极致人物,比如:汉朝的司马迁王昭君、唐代的玄奘(不要因为无厘头的喜剧影视作品而误读这位伟大的僧人)、现代的张爱玲、当代的杨澜王菲张曼玉……古往今来,各个领域塔尖上的人总是以他们的传奇经历、人格魅力和非凡成就成为另一些人的信念支撑和理想高度,激励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尤其是在逆境中乐观向上,勇往直前。

就说王昭君吧,因为她的和亲举动使汉匈出现半个多世纪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的和平景象,使黎民百姓免遭生灵涂炭、血肉纷飞的战争之苦。要知道,即便是秦始皇修筑的规模宏大的万里长城和李广、卫青、霍去病等一代代骁勇善战的名将也不能为朝廷换来如此长久的太平啊!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古代四大美女中昭君是我最为敬重和喜欢的。

作为史上最成功的和亲使者和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昭君已成为历史长河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恒星,地位不可撼动。但我更愿意站在女人的角度,以人之常情、设身处地的思维方式去怀想她。想她到底有着怎样的花容月貌、过人才情;想她这样一个风华绝代倾城倾国的中原美丽女子,别离故土远嫁匈奴后,站在漠北苍茫辽阔的天空下,被狂野的风沙吹打弱柳扶风的倩影时该是怎样的心境;想她如何能适应天寒地冻风沙蔽日的气候和匈奴人一样住穹庐、衣毡裘、食畜肉、饮酪浆的塞外游牧生活;想她在往返一趟的路程就需要两年多时间的情况下,思念家乡的亲人心切怎么办;想她心中的苦楚向谁倾诉;想她在恶劣的环境下生活多年是否还保持着最初的容颜;想她的两个女儿是否也有如她一般的美丽……总之,想要知道的问题真的很多。

在电视剧《昭君出塞》中,汉元帝、王莽、毛延寿、殷如墨、其表哥赵遂到后来的呼韩邪单于无一不对她爱慕有加,只是各自的表达方式不同罢了。或许是为了增加看点,抑或是为了慰藉喜爱昭君的观众,编剧和导演安排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在互不知道对方真实身份的情况下,于集市上不期而遇,一见钟情。呼韩邪单于箭法了得,而且英俊潇洒,仪表堂堂。不仅是男才女貌,而是两人都才貌双全,按现在的话说叫登对。虽然他们当初的嫁娶与后来的恩爱历经了种种曲折,但电视剧里的昭君是幸福的,幸运的。剧情在男女主人公排除一切干扰,消除一切误会,加封昭君为“宁胡阏氏”的盛大典礼中戛然而止。这是我们期待见到的结局。若再继续演下去就会有画蛇添足、狗尾续貂之嫌。而现实版的生活却是残酷无情的,仍然要持续不断地上演,无论是阳光雨露还是凄风苦雨,却要以本来面目真实呈现,不容篡改。

历史总是以正史、野史、文学作品及坊间传闻等多个版本出现,满足不同群众的喜好和心理需求。至于哪一种版本最接近事物的本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昭君而言,美貌、智慧、勇敢和深明大义成就了她的名垂青史,万古流芳。但纵观昭君出塞的前

因后果,对于昭君本人而言,无论如何都是一场悲剧性的际遇。本来嫁与呼韩邪单于后备受宠爱,并与单于生有一子,但不到两年,也就是公元前31年,50多岁的单于就去世了。彼时,昭君想到了归汉,但汉王一纸以国事为重,须服从胡俗的诏书,就轻易斩断了昭君南归的念想,再也没有回到过滋养她的山清水秀的江南,于是只能“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结果是“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最终永远留在了那片荒凉清冷的土地上(行文至此,一声叹息,竟无语凝咽)。

南归无望,王昭君忍辱负重,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再生二女。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后,33岁的绝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据说每到秋天,四野枯黄,唯独昭君墓上之草独青,故名“青冢”。昭君嫁到匈奴是公元前33年,去世时33岁,这应该只是一个巧合。屈指算来,昭君在匈奴大约生活了13年,如此风华正茂的年龄便香消玉殒,是环境所致,还是忧郁所致,不得而知。但我知道,并无皇家公主尊贵身份的昭君和亲所产生的始料不及的史诗性的社会效果,以及她被入选古代四大美女(宋元以后才确定下来)的殊荣,她本人并不知情,更未从中受益。身处封建专制的男权社会,她短暂而充满传奇的一生终究是过着无可奈何的日子。这一方面证实了昭君深得人心的个人魅力,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人民向往和平、崇尚真善美的良好愿望。

千百年来,昭君出塞的历史佳话在华夏大地上广为传颂,已经成为爱好和平的人们的普世价值和精神财富。而今,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仍在以各种方式纪念美人昭君,致力传承昭君文化,传递和美和谐的生活理念,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点滴温情。

此时,当我坐在雅致的餐厅品着温和醇香的美酒——昭君33°,酣畅淋漓间,思绪穿越时空,飞越千年,我仿佛真的看到一个名叫昭君的女子,红衣飘飞,翩若惊鸿,目光如炬,怀抱心爱的乌特琴(琵琶),坚定地站立在历史的星空下,身后是白雪皑皑的大草原。那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画面。

音乐与建筑的关系

黑格尔曾这样提示音乐与建筑的关系:“音乐和建筑最相近,因为象建筑一样,音乐把它的创造放在比例和结构上.”建筑的结构形成于数学和力学的创造,而建筑上的整体美观又与绝对的、简单的,可以认识的数学比例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所有建筑师都把比例作为建筑形式美的首要原则之一. 建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人们是从它的均衡、对称、布局等各种形式中去体验其美感的.虽然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但是,类似于建筑材料的音乐语言及其要素也必须按一定的逻辑方式合理的组合形成多样化的统一,才能使人感觉到音乐的连续性,动力性和整体性,从中体验到音乐的一种美感.这种由音乐语言及其要素所构成的各种具体的相互关系,组成方式,就是音乐的结构.如:巴罗克建筑以装饰上光怪离奇,来激发着绚烂夺目的珠光宝气;利用透视所产生的幻觉来增加层次感和空间感;运用建筑上的凹凸、起伏、光影变化、明暗对比等手法,使建筑富于动感,产生戏剧性的离奇气氛. 同巴洛克建筑一样,巴洛克音乐追求一种幻想、绘画式的手法,运用阶梯式的力度变化、无穷动的音乐旋律、复杂的复调风格、疯狂的感情倾诉等来夸张细部情感,使表情丰富,形成音乐的戏剧性起伏.打破传统音乐的哪种典型美形式. 由于音乐音响的造型性功能,使得音乐美的最直接的体现在音乐的形式特征上,他体现了人类艺术上的形式美法则. 音乐与建筑的内在联系 一、风格上的对比 建筑是一种以形式为主的造型艺术,它能激起同听音乐相近的情感反应.在音乐中,我们能从它的形式美里把握住某些建筑的因素.中世纪那种尖顶的哥特式建筑,引导人们向天上看;文艺复兴时期盛行那种圆顶的建筑,表现出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不叫人们向上帝看,而是向人间看. 二、重复的技巧 在音乐的创作中,“重复”是作曲技巧最重要的基本手法之一,建筑设计也是如此,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建筑中,这种重复当然一定是由建筑设计所引起的视觉可见元素的重复,如光线和阴影,不问的色彩、支柱、开洞及室内容积等等.一个建筑物的大部分效果,就是依靠这些韵律关系的协调性.简洁性以及威力感来取得的.那罗马大角斗场连拱的重复,希腊神庙优美的柱廊,哥特式教堂尖拱和垂直的重复,以及北京颐和园长廊的重复等等,都具有古典音乐里可以找到的那种规则式的重复.

论音乐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论音乐形式和内容的关 系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论音乐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杨煜 要了解音乐形式和内容的关系,首先要明白什么是音乐的形式、什么是音乐的内容。 一、音乐的形式 音乐形式的构成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基本要素;2、各种组织手段;3、基本要素与组织手段之间的媒介——形式美的原则。 音乐基本要素: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和音的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旋律,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构成音乐家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 的表现手段音乐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旋律和节奏。 音乐形式的各种要素如果没有音乐形式的各种组织手段有序地加以组合的话,是无法体现出音乐形式的结构特征的,就如同把汽车零件汇总到一起但这不是汽车。所以说音乐形式的组织手段是以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为基础的。 组织手段对各种基本要素的组织方法的依据是形式美的原则了,对称均衡、调性对比、节奏韵律、自然和谐、多样统一等等这些法则是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对现实生活和自然中各种美的形式概括的结晶,这些法则被人们总结出来在实践中运用,成为艺术家们在创造和感受美的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法则,从很多作品中不难看出这种形式美的法则。 二、音乐的内容

音乐的内容具有与其他事物的内容的共性,即需要通过某种表现方式才能体现出来,它的清晰或模糊主要取决于音乐思维的不同类型,亦即不同音乐体裁在音乐构思上的特征。它的表现方式有三种:1、情绪和情感2、视觉性形象3、文学性形象。 三、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在各种事物中,尤其在各类艺术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推进的辩证统一体,而音乐的内容和形式我认为也不例外。 作曲家在他由于强烈的感受而产生了创作欲望时,用什么样的形式表现他所思内容是他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反之如果一个作曲家有了构思一部交响曲的欲望,那么他必然是在交响乐所提供的形式基础上去发挥其内容。所以前者是内容决定形式并体现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存在关系,后者则是形式决定内容,音乐形式制约着内容并促使其特殊的内容得以表现。 音乐理论家完成了各种理论,各种形式上基本要素的组合手段,作曲家在这个基础上组合修改去填充其内容。反过来看音乐家为了自己的作品更加富有表现力,去追求新的组合方法,各个乐器新的音色。而音乐理论家就根据作曲家的这些新的东西整理出各种新的理论,新的音乐形式。这样就形成了音乐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体,促进着音乐发展。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教案设计)

《音乐与诗歌的交融——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启东陆莺燕) 【课题】黄河大合唱 【课型】音乐鉴赏课 【年级】高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材选用】湘教版——音乐鉴赏,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之第一章节《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请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与其他媒介去搜集有关《黄河大合唱》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并做好在课堂上交流的准备,让学生带着相关资料和认识、思考或问题来上课。 【教学内容】 1、聆听史诗性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主要乐章,感受、分析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 2、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结合作品表现的历史背景与事件,能够简述作品的思想内涵,充分领会作品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目标】 l、乐于聆听和欣赏《黄河大合唱》的音乐,体验《黄河大合唱》的艺术魅力。 2、通过“交流与展示”、“听赏与体验”、“思考与反馈”、“探究与总结”等形式,感受并分辨作品中不同的声乐表现形式。 3、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作品中“音乐与诗歌的交融”所共同塑造的艺术形象,了解作品强烈的时代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教学重点】听赏并分析《黄河大合唱》主要乐章。 【教学难点】探究《黄河大合唱》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理解音乐与诗歌交融的具体内涵。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多媒体屏幕上播放黄河雄伟壮观的图片及动态视频,播放背景音乐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片段。 2、师:今天,我们将要欣赏一部大家比较熟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设计意图:播放汹涌澎湃的黄河场面,意在营造课堂学习的气氛,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导课形式直截了当,直入主题。) 二、新课教授 A、交流与展示 生:分组交流,请小组代表进行陈述: 1、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和诗人光未然。 2、讲述《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3、介绍《黄河大合唱》的八个乐章的名称等。 师:对学生的交流和陈述进行概括和总结。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借助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展示交流,能促使学生自觉了解学习的内容。学生参与面广、态度积极,不但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更重要的是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这种形式也能缓解课时少、课容量大的矛盾。) B、听赏与体验 1、《黄河船夫曲》(第一乐章) ⑴播放合唱片段。 ⑵提问该曲表现了何种内容、情景?采用了何种演唱形式? ⑶该曲运用了什么音乐素材? 生:聆听音乐,分析和讨论作品的艺术特色。 师:此曲运用了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以混声合唱的表演形式,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战的动人场面。 (设计意图:音乐是一种聆听的艺术。教师有针对性的问题能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能够认真思考,大胆想象,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2、《黄河颂》(第二乐章)

银川市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

银川市2020年(春秋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对名著的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A.他的体重增加了,肌肉结实了,脸色红润,看上去年轻了十年,人们在他身上又看到了年轻时代那个杰出有为的领袖的痕迹。(他指张学良) B.“格里戈里和一个生人吃力地把沉重的十字架主干放到他宽大的肩膀上,他踉跄了几步,两腿叉开站着。”(“他”指“小茨冈”) C.“他一瞧见我,就向我跑来,爬在地上,用各种各样的手势和许多古怪的姿势,表示他的恭顺感激的心情。”(“他”指“星期五”) D.“他蔑视的目光,俯瞰着山脚下的敌人,崛立在一块巨大高耸的岩石上,吸引着全部毒弹的袭击,让战友们赢得时间,转危为安。”(“他”指许云峰) 2 .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因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写成此文。 B.本文是以“紫藤萝花”为线索,按“赏花”“悟花”“忆花”的顺序来行文。 C.文中多处使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 D.本文描写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实际上是为了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3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不折不挠的不竭动力。 B.王稼祥从间接的渠道了解到朱仲丽的家世、学识修养、道德操守后,对朱仲丽的好感已经潜滋暗长了。 C.现在,日月光华,坦荡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D.文章写到这个份上,遣词造句都不重要了,一切妙手偶得,无处不妥帖,无处不耐人寻味。 二、字词书写 散步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h1 一 关于《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文字:“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霍松林先生如是说:“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白居易〈琵琶行〉鉴赏》) 依据马志伟《十三辙新韵书》(商务印书馆2007年?北京)中的说法,“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中的“雨”和“语”,用的是“衣期辙”中的字。根据发音的响亮程度,“衣期辙”属第三级(细微级),可见此时琵琶乐声较为低沉柔和,这就为后面乐声的跌宕起伏作好了铺垫。“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中的“弹”和“盘”,用的是“言前辙”中的字。根据发音的响亮程度,“言前辙”属一级(洪亮级),此时琵琶乐声骤然高亢起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

难”中的“滑”,用的是“麻沙辙”中的字。“麻沙辙”的韵脚字声音响亮,此时琵琶曲延续了前面高亢的乐声;而“难”依然是“言前辙”中的字,声音仍旧洪亮。“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中的“绝”和“歇”,用的是“乜斜辙”中的字。“乜斜辙”声音不太响亮,此时琵琶乐声转入沉郁。“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两句是解释。“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中的“迸”和“鸣”,用的是“中东辙”中的字。从音色上看,“中东辙”带有鼻音,声音响亮。“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中的“画”,用的是“麻沙辙”中的字,延承了前面响亮的声音;而“帛”用的是“梭波辙”中的字。“梭波辙”的韵脚字声音不甚高昂,此时的琵琶乐声在最强音中戛然而止。 白居易摹写琵琶乐声的文字,不只利用音韵表现乐声的高低强弱,还利用四声展示乐声的长短缓急。关于“四声”(平上去入),清代语言学家顾炎武在《音论》中说:“平音最长,上去次之,入则诎然而止,无余音矣。”清代音韵学家江永则在《音学辨微》中道:“平声长空,如击钟鼓,上去入短实,如击土木石。”另有清代古音学家张成孙在《说文韵补》中言:“平声长言,上声短言,去声重言,入声急言。”“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中的“雨”和“语”是仄声中的上声,是为“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中的“弹”和“盘”是平声中的阳平,是为“长”;“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中的“滑”是仄声中的入声,是为“短急”;“难”是平声中的阳平,是为“长”;“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中的“绝”和“歇”,是仄声中的入声,是为“短急”;之后陷入“无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中的“迸”是仄声中的去声,是为“短重”;“鸣”是平声中的阳平,是为“长”;“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中的“画”是仄声中的去声,是为“短重”;“帛”是仄声中的入声,是为“短急”。琵琶曲的声调从短到长,经过短急长缓的交错进行,渐至短促无声,忽又从无声、短重到长声,再到短重,终落至短急然后终止无余音。利用音韵和四声显现音乐的节奏,同时也传递出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对此当代音乐家傅雷有一个很精彩的评论:“白居易对音节与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

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

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 语言当然是人类传递感情的最佳途径。所以人们常说,嘴巴不仅是用来吃饭的,更是用来说话的。现在它又开始多了一个功能,唱歌。当有些话不好说,说出来也不见得有用。怎么排解呢?唱歌,用音乐的形式表达感情。这就是有一首歌里面唱的——“爱你在心口难开”。而且是有国界的,而音乐确是全世界公认可以无障碍,无国界的东西。所谓“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其实这个开始和尽头并不是确切的定义,更准确的说是音乐其实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替代语言发挥交流、沟通表达情感的作用,更是语言的一种创新表达形式。有首歌唱道:“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虽然并不完全正确,但是却充分地说明了语言和音乐的紧密关系。 众所周知,语调,语气的不同表达的感情都可以不同。同样,音乐也因为曲调,词,编曲,唱腔等等的不同演绎出不同的情绪和故事。古今中外的音乐都向我们一次次的表明——两者从来就不是没有交集的。 乐府诗集中就有很多被改变成了歌曲,其中被称为乐府双臂的《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而且古代很多大诗人的诗词不少通过孩童们的传唱,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我们也常在很多古装电视剧中经常出现有人写了朗朗上口的诗词句子教给孩童们唱,由此流传出去已达到自己目的桥段。我们有理由猜想诗歌、诗歌就是这样来的。而宋代大词人苏轼的词作《明月几时有》虽然可能曲调跟以前的不尽相似,如今却仍在舞台上传唱不息。犹记得,淡雅清扬的美女白裙翻飞,衣袂飘飘,孤寂而又洒脱地地唱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当然还有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如今中国的乐坛也是异彩纷呈,不但有林夕专打感情牌,细腻描绘娓娓道来型、方文山这样华丽凄美的中国风笔触的词人,更有周杰伦、王力宏、方大同、曹格、陶喆等等创作型歌手,还有许嵩、徐良这样网络新起的独立音乐人,当然还少不了美声、民谣、京剧、越剧、川剧、黔剧等等剧目的各种唱腔。以及F.I.R、五月天、信乐团、花儿乐队风格各异的原创乐团,等等等等。她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自己想说却没有或者没法儿说出来的话。周杰伦的《稻香》告诫人们要坚强,“功成名就不是目的,让自己快乐快乐那才叫做意义。童年的纸飞机终于飞回我手里。”原始的来自内心的最初的快乐才是真的快乐。林夕《你的背包》“你的背包,已经坏了还不换。你的背包对我沉重的审判,借了东西为什么不还?”告诉我们平常普通的生活经历其实蕴藏着深深的感情。徐良《客官,不可以》给我们描绘了一副搞笑相遇的场景。信乐团《海阔天空》“冷漠的人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让我不低头,更精彩的活。”告诉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一切都是浮云。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像这样的例子,他让我们知道,听音乐其实是作者或者演绎者与听众的对话和交流。它其实不止是音乐,它是一个故事,它是一段感情,它还可以使很多很多,等待着听众自己去发现。说不定哪一天,你听着听着就流下了眼泪,没有理由,只是感动。就像是二胡曲《二泉映月》一样,让每一个听众止不住的悲伤着。 现在从西方传过来非常受年轻人喜欢的RAP、HIP-HOP这样的说唱形式的出现似乎就是要说明两者其实原本就是一体的,所谓的开始和尽头就像哲人口中所

2020中考英语复习方案 第一篇 教材考点梳理 还原短文04 睡眠的重要性+音乐与语言的关系试题

还原短文(四) 睡眠的重要性+音乐与语言的关系 A [2019·赤峰改编] People spend almost a third of their lives doing one thing—sleeping. Every year, there is a special day for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to celebrate the importance of good and healthy sleep—World Sleep Day. Sleep is like food for the brain. 1. People of different ages need different amounts(数量) of sleep.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国家睡眠基金会) in the US, adults should get seven to eight hours of sleep a night. 2. And school-aged children may need more than ten hours of sleep. 3. The China Youth and Children Research Center said that about 80 percen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don't get enough sleep. It has influenced students' school life. 4. They can't pay attention in class or do well in sports. To solve this problem, scientists advise that students should get less schoolwork and more time to sleep. 5. Good sleep habits help a lot. For example, try to go to sleep and wake up at the same time every day, even on weekends and during holidays. A.Teenagers need nine to ten hours. B.If you sleep less, you'll get fatter and fatter. C.Enough sleep helps the brain and body. D.Taking a 20-minute sleep at noon is also useful. E.Students without enough sleep may get poor grades. F.However, many students don't get enough sleep because of too much homework. G.Most of them have less sleep because of too much homework. B Is there a connection between music and language? According to recent studies, the answer is yes. 1. Here, we look at two examples. A recent study by researcher Kraus shows that playing a musical instrument can improve a person's hearing ability. 2. The people in the first group were musicians, while those in the second group had no musical training. The musicians were able to hear the talking person more clearly.

音乐表现形式分析

音乐表现形式分析 音乐表现形式一类:用人声歌唱的声乐一类:乐器演奏的器乐分类作用传情达意农夫、船夫、孩子、母亲、军人生活中的各种角色音乐要素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高、音调、曲式、和声音色织体音色一、人声二、器乐点击添加标题练唱表演聆听练唱聆听聆听thinkpad(t)专业人士thinkpad(t)普通大众专业人士thinkpad(t)普通大众练奏表演聆听练奏聆听聆听thinkpad(t)专业人士thinkpad(t)普通大众专业人士thinkpad(t)普通人士中国元素琴棋书画点击添加文本中国歌曲中国文化生活观念点击添加文本种类展开我和你标题展开展开标题中国文化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个民族文化的总称。 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 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 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包括亚洲、欧洲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对中国文化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重视。 琴棋书画琴: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 《茉莉花》。 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渔樵问答》。 棋: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等书(书法、篆刻)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汉字等画(绘画):国画(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写意画等)、现代中国画(中国抽象油画、中国抽象国画等)、其他(内画)等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等生活观念传统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传统文学:远古神话、《诗经》、汉乐府、南北朝民歌、楚辞、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四大名著等传统思想:老庄与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佛学思想、戚继光的练兵思想等传统节日: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粽子、赛龙舟、屈原)、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大年三十、红包、守岁、团圆饭)、除夕、春节(元日)为代表等中国戏剧:昆曲、豫剧、湘剧、京剧、皮影戏、越剧、川剧、黄梅戏、京戏脸谱、昆曲、地方戏等中国建筑: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等汉字汉语:汉字、汉语、对联、谜语(灯谜)、歇后语、熟语、成语、射覆、酒令等传统中医: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等宗教哲学:佛、道、儒、阴阳、五行、罗盘、八卦、司南、法宝、算命、禅宗烧香、拜佛、蜡烛等民间工艺: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塑、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凤眼、千层底、檐、鹫等

音乐艺术的表现手段与音乐语言的理解

音乐艺术的表现手段有哪些? 音乐艺术对人类情感的直接表现是其他艺术门类所不能比拟的,奇妙的音响组合越过了理性的认识和理解而直沁人们的心扉,非语义性和非具像性的纯粹形式表现使得音乐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甚至使人产生迷惑。所以,音乐审美的理论研究总是显得较为复杂和难以深入。然而,作为人的精神创造物,音乐无非是人自身的生活和情感体验的反映,是经验性地利用声音材料,遵循一定的艺术规律和适应人的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形式;是可以从形式表现的内部探讨其运动规律,从而整体把握音乐美的。如果说音乐表达情感意义是抽象的,那么音乐表现手段则都是具体的。音乐形式的构成材料是声音,声音组织的方式、方法、原则都是很实在的。在诸多音乐表现因素当中,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等是最为重要的表现手段。 【旋律】又称曲调,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 【节奏】各音在进行时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由于不同高低的音同时也是不同长短和不同强弱的音,因此旋律中必须包括节奏这一要素。 【节拍】强拍和弱拍的均匀的交替。节拍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叫做"拍子"",正常的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拍子而进行的。 【速度】快慢的程度。为使音乐准确地表达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必须使作品按一定的速度演唱或演奏。 【力度】强弱的程度。音的强弱变化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音区】音的高低范围。不同音区的音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音色】不同人声、不同乐器及不同组合的音响上的特色。通过音色的对比和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 【和声】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结合。和弦进行的强和弱、稳定与不稳定、协和与不协和,以及不稳定、不协和和弦对稳定、协和和弦的倾向性,构成了和声的功能体系。和声的功能作用,直接影响到力度的强弱、节奏的松紧和动力的大小。此外,和声的音响效果还有明暗的区别和疏密浓淡之分,从而使和声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 【复调】两个或几个旋律的同时结合。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肘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调式】从音乐作品的旋律与和声中所用的高低不同的音归纳出来的音列。这些音互相联系并保持着一定的倾向性。而调性则是调式的中心音(主音)的音高。在许多音乐作品中,调式和调性的转换和对比,是体现气氛、色彩、情绪和形象变化的重要手法。 如何正确理解音乐语言? 音乐语言的各种要素互相配合,具有千变万化的表现力。旋律尽管是音乐的灵魂,但其它要素起了变化,音乐形象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在一定条件下,其它要素甚至可起重要作用。 音乐语言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审美活动。是对艺术作品的“接受”,即感知、体

古诗中的音乐描写

《列子》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哉?”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古诗中的音乐描写 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从口头创作到书面创作的过程。最初的诗歌是在口头上传唱的,到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都与音乐密不可分。“诗歌”本身就是“诗”与“歌”的结合体。好的诗歌往往以其铿锵的节奏、优美的韵律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而描写音乐的诗歌更是诗中有乐、乐中有诗,两者交融,令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随手翻看几首描写音乐的古诗,发现这些作品在描写音乐时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手法。 以声喻声。这是最常见的描写手法,姑且叫“拟声法”吧。就是用我们生活中一些常听到的声音来具体形象地比喻音乐声。白居易的《琵琶行》堪称描写音乐的经典之作,其中作者大量运用了以声喻声的手法来描写琵琶声的复杂多变。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里作者妙笔描绘琴声如“急雨”般沉重舒长,如“私语”般细促轻幽,如珠落玉盘似的圆润悦耳,如“莺语”般婉转流畅,如“银瓶乍破”“刀枪鸣”似的铿锵雄壮,如“裂帛”般强烈清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丰富多彩的比喻句,诗歌怎会给我们带来如此摇曳多姿的美感。 再如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中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诗人以“一”与“万”对比,写出了蜀僧起始演奏的一刹那就带来了巨大浑厚的声响。小小一支琴,仅凭指弹,却有如万壑松鸣,涛声澎湃,不能不令人惊叹蜀僧演奏技艺的高超。 后来的欧阳修在他的《秋声赋》里也运用了不少以声喻声的句子:“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枞枞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以形喻声。人的各种感觉之间是互通的,听觉的声音可以转化为视觉的形象,甚至是嗅觉的气味等等,我们称之为“通感”。古诗中常常用视觉所见的形体去比喻听觉所闻的声音,通过由声到形的联想,使音乐声更具有质感,这样能把音乐的特点更准确更生动地表现出来。 韩愈在《听颖师弹琴》一诗中有“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的诗句。“浮云柳絮”本不发声,似乎与音乐无关,但它们“无根蒂”、“随风扬”,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飞扬,诗人取这一形态特点,比喻琴声的自由奔放。诗中还用“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的诗句来形容音乐声陡然由高到低的急剧变化。“分寸”“千丈”这些距离长度,也属于视觉范围之内,本与听觉无关。但诗人却用来比喻声音的变化,我们也似乎随着声音攀登到了高峰,突然又随着声音落下千丈深涧。这样就把抑扬顿挫的琴声有形化了,把听觉与视觉沟通,使读者浮想联翩,大有身临其境之感。中唐诗人张祜有一首写音乐的绝句《听简上人吹芦管》:“细芦僧管夜沉沉,越鸟巴猿寄恨吟。吹到耳边声尽处,一条丝断碧云心。”那隐隐哀伤的芦管声远远地传来,传到耳边,已越来越细,终于消失,仿佛是“一条丝断”了,诗人的“碧云心”也彻底地抛弃了。这里把声音由细微到消失的听觉感受,比喻为可以看见的“一条丝断”,显得新颖别致。 这种化无形为有形的手法不由得使我们想起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中写明湖居听书的情景。先写黑妞的演唱“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后写王小玉:“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对音乐描写的一段美文,摘自《老残游记》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瓜子脸儿,白净面皮,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之姿,只觉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着头出来,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简了当了几声,煞是奇怪:只是两片顽铁,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以的。又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大通;及至翻到做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做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以境显声。诗歌描写音乐还常常通过周围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曲调的优美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盛唐诗人李颀写过一首《琴歌》:在“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的夜晚弹琴的人先弹了《渌水》,又弹了《楚妃》,“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琴声一起,万籁俱寂,乌鹊不飞,林木不响,连星星也躲了起来,似乎都陶醉在琴曲之中了。这里作者并不直接描写琴声如何动听,而通过情景的描写来烘托,你看,世间万物乃至天上的星星都听得入神了,更何况人呢? 高适在《听张立本女吟》中也有“清歌一曲月如霜”的佳句。“清歌”是什么样子人们不易想象,而“月如霜”却是人人都可以见到的。看到了洁白如霜的月光,“清歌”的明净清凉、令人神爽的韵味就感受到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也是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声音,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以感衬声。描写音乐除了正面写演奏者的技艺外,还可以写听众的反映及感受,由侧面烘托,以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先看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中并没直接写笛声的哀怨婉转,而是通过听众的反映,情感的变化来写乐曲声:听着这暗暗飘来的《折杨柳》的玉笛声,谁能不触动怀念故乡之情呢? 中唐诗人王表的《成德乐》也是采用这种手法:“赵女乘春上画楼,一声歌发满城秋。无端更唱关山曲,不是征人亦泪流。”赵女是“乘春”上画楼,但听众从声音里感觉到的却

浅谈音乐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一)

浅谈音乐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一) 音乐作品有没有内容,音乐内容是何种音乐本质的美学问题,一直是两种音乐美学思想争论的焦点。这同中外美学界对美的本质的争论是一致的。凡是主张美存在于主体的主观心灵的美学派别,就认为音乐根源于主体的主观世界,反映的是自我。黑格尔从“美是理念”的美学观出发,主张:“音乐表现的是只有完全无对象(无形的)的内心生活……完全空洞的‘我’,没有内容的自我。”①他所说的“自我”,实则是“理念”,音乐反映的是“理念”,黑格尔的音乐美学观,正是他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的反映。 19世纪,奥地利音乐美学家汉斯立克明确提出:“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②他将音乐本身流动的旋律归结为音乐的内容,以音乐的形式代替了音乐的内容,实质上,是取消了音乐的内容。笔者认为,汉斯立克的“为音乐而音乐”的形式主义的音乐美学观,显然是接受了康德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否定了音乐内容的审美意义,否定了音乐同客观现实的必然联系。 在我国战国时期成书的古籍《乐记》,充满着唯物主义精神,其音乐美学思想十分宝贵。《乐记》的开篇就阐明了音乐产生的根源:“凡音之声,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③“人心”——“感于物”——“形于声”,这就是音乐产生的过程。由于人的内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激起某种情感而发出了“声”(音乐)。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反映论。主体的内心世界,受到了客观事物的撞击而震响了心弦,激起了思想情感,发出有规律的声音。基于这一唯物主义的音乐美学思想。《乐记》进一步阐释了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美学问题。“乐者,心之动也。声音,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君子动其本,乐其象,然后治其饰。”④音乐是表现内心感受的,乐音是音乐的现象,节奏、乐音的变化是乐音的组合。制乐的人,要表现内心感受的音乐形象,要对乐音的组合,节奏的安排等进行精心的设计与组织。“心之动”“乐之象”是指音乐的内容;“文采节奏”“治其饰”是指音乐的形式。 唯物主义美学认为,一切艺术作品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音乐通过乐音的组合,流动的旋律,借助听赏者的想象间接反映客观现实,即使表现某种思想情感的抒情性音乐,也是主体有感于客观事物而激起的,从思想情感的折光中映现客观事物。 音乐内容,是音乐家集中现实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生活,经过美学理想的筛选,审美情感的浸透,精心创造出来的音乐形象。它凝结着音乐家的世界观、美学思想、鲜明的爱憎、创作技巧和心血。音乐形象是音乐家的“自我”同经过提炼的客观事物相结合的产物,是主客观相统一的听觉艺术形态。 抒情性的音乐作品,其内容就是情感内容,音乐形象就是情感形象。 叙事性的音乐作品,其内容就是作品所反映的现实生活图景。 音乐家赋予作品的思想与情感内容是作品的灵魂与生命,是构成音乐作品的第一要素。但是,音乐内容是无形的、无声的,是一种意识形态,它只有依存音乐形式中,隐含在乐音组合中,才能存在。音乐内容只有通过完美的音乐形式才能得到表现,才能为人们所听赏。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无法分开的,离开形式,音乐就不存在,离开内容,形式只是一堆无生命的音符,毫无欣赏意义。分析内容,离不开形式;分析形式,离不开内容。只不过有所侧重罢了。音乐形式虽然是第二义的,但是,它是音乐之为听觉艺术的最本质的独有的特征。没有音乐形式就没有音乐。在音乐领域里,可能存在没有内容的劣品,但不存在没有形式的音乐。只有音乐内容配以相应的音乐形式,才构成完整的音乐作品。

“音乐与诗歌” 教学案例

“音乐与诗歌”教学案例 课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词作音乐作品对比鉴赏 课型:1、新授课。 2、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结合学生视觉、听觉感受的综合课。 3、学生主体参与、自主讨论的形式。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三首苏轼词作改编的音乐作品的对比鉴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方式及其表现特点。 2、通过三首苏轼词作改编的音乐作品的对比鉴赏,使学生了解古代词调音乐、现代通俗音乐、现代音乐的一些基本特征。 3、结合多种教学手段,细致体会现代作曲手法的音乐表现和情感表达的关系。 教学重点:三种不同作曲手法表现同一音乐题材的对比。 教学难点:对现代作曲手法与音乐表现关系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教材中的这首现代音乐作品“抒情诗《水调歌头》——为苏轼同名词而作”是运用二十世纪现代音乐作曲手法创作的,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这种风格的作品介绍较少,学生不易掌握。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采用和传统音乐、通俗音乐进行对比鉴赏的方法,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学生分析:对于学生来说,熟悉的音乐形式可以作为课堂教学一个很

好的切入点,作为通向未知知识的桥梁。同时,不熟悉的音乐形式也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只要教师引导得当,会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1、讲授法2、视听感受法 3、课堂讨论法 4、学生参与教学 教具使用:视听器材、CD、VCD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音乐和其它艺术门类一样,都闪耀着人类精神的火花。而音乐和其它艺术种类的结合,不仅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而且可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 请同学们先看几段艺术表演的片段,看看音乐是和哪些艺术形式相结合的? 1、古代乐舞《霓裳羽衣舞》片段 这是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古朴的音乐与典雅的舞姿融为一体,给人美的感受。 2、古曲《阳春白雪》片段 这是音乐与建筑的结合,生动活泼的琵琶曲与精致的雕梁画栋、亭台楼阁相映成趣,令人想起这样一句话:“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3、今天这堂课,我们将欣赏以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的词作《水调歌头》为题材的音乐作品,这是音乐与诗歌的结合。

浅析音乐与大脑的关系

浅析音乐与大脑的关系 摘要: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艺术一直在发展,音乐无处不在,音乐无处不有,音乐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音乐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浪漫、更加和谐,本文以大脑与音乐的关系为出发点,介绍了大脑是如何识别音乐,大脑对音乐的选择,从音乐对人类的好处阐述了学习音乐的重要性 关键词:大脑;音乐;识别判断;音乐脑 一、大脑对音乐的识别 人类具有一个聪明的大脑,它对音乐情有独钟。 据研究表明,人类的音乐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性条件决定的,这正如同人类与动物不相同的语言能力一样,取决于进化、遗传所决定的大脑特定神经基础。人的智力来源于大脑的左右两个半球,左脑管理着人身体的右半部分,右脑管理着人身体的左半部分。左脑为语言脑、理性脑,主管语言、阅读、计算和逻辑思维;右脑为音乐脑、感性脑,也称创造脑,主管音乐、想象、绘画、舞蹈等形象思维。二者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左脑发达的人能将右脑贮存和记忆的大量信息逻辑化;而右脑发达的人则能将大量信息贮存在脑内,并能使其直观化。只有使人的左右两个脑半球共同发展,才能促进人的智力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因此,那些认为自己没有“音乐细胞”的人的认识是不科学的。 二、大脑对音乐的选择 (一)大脑对信息选择判断原理 当大脑遇到新信息时,会首先判断其有无价值,具体说来,信息从五官进入大脑后,就经由视床传送到大脑的边缘系统——膝状体。最初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判断的部位就是膝状体。与此同时,信息被送到进行周密的“认知信息处理”的大脑皮质。因此,大脑决定对什么样的信息构筑神经线路进行学习控制时,膝状体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在膝状体处进行的工作被称为“情动信息处理”。在这里要对输入的信息加以判断,看看这些信息对自己是“愉快的”还是“不愉快的”;是“有价值的”还是“无价值的”。然后,当作出该信息对自己“有价值”的判断时,膝状体就会向大脑皮质释放出使其功能活化的物质。 (二)大脑对音乐的选择判断 人们对某一知识充满好奇,内心喜欢学,在学习时感到快乐,就会毫不费力地掌握学习内容,这完全归功于大脑中那种活性物质能使处理学习的神经线路,此时这一知识是音乐的话,人们就会认为音乐具有价值,就会努力记住学习的内容。对于大脑来说,所谓有价值的音乐,就是能使大脑活化的信息或者事物。反过来,不能使大脑活化的音乐就被大脑过滤掉。大脑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音乐,往往此时的学习起来会倍感轻松,而对于那些价值不明确、枯燥无味的音乐则为难吃力,这是一种极其自然的现象。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人类之所以对音乐技能学习感到枯燥无味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大脑认为这种知识是无价值的,表现在心理活动上就是没有学习兴趣。当内心的真实想法与实际学习情况无法在感情上达到统一时,就无法使大脑活化,无法使大脑判断其为有价值的信息。 三、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 第一,对于学生来说,要创造丰富而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来学习音乐。应该创设利于学生激发音乐学习兴趣的环境,有利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论音乐的形式与内容

论音乐的形式与内容 一、音乐的形式 所谓形式。就是构成事物的各种元素之间组织或安排,它虽然是组织的外在表现,却蕴含着内在的运动规律。作为音乐的形式,它是构成音乐各种元素的组织和安排。音乐的形式构成包括基本要素,组织手段和形式美的法则三个方面。 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以音乐感性材料的声音之特征为依据, 以表情来作为音乐声音的最高标准, 而在音乐的表现性因素中, 表情性占据主导地位。这样, 我们得出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 理应取决于表情性的因素。表情从音乐上讲是指用音响去表现类似于人的情绪活动的运动状态, 音响的高低、强弱、长短、快慢、连断等的运用,可使音乐艺术具有表达情感的高度灵活性和自由性, 这是其他艺术无法比拟的。此外, 音色作为表现情绪的不同变化的综合性因素, 也是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历代作曲家在创作时无不首先考虑到如何运用乐器才能达到音色的最佳效果的问题, 尤其是近现代音乐, 对音色的运用更是考究。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以和声色彩的创作著称, 众多现代作曲家甚至把传统乐队重新组合或开辟新的音色领域, 从而达到新的美的奇异的音响效果。由此可见, 音色也是音乐形式几种要素中重要的要素之一。 音乐形式的各种要素如果没有音乐形式的各种组织手段有序地加以组合的话, 将如同机械零件的汇总, 也无法体现出音乐形式的结构特征,也就是说音乐形式的组织手段是以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为基础的, 它通过组织手段如旋律、和声、复调、配器、曲式以及现代作曲技法十二音序列等把各种基本要素综合在一起, 从而体现了这一独特的、乱中有序的音乐形式的整体。每一种组织手段都含有至少一种以上的音乐形式要素, 如: 和声, 它那具有节奏韵律的和声节奏,在行进中同时还体现了音程关系和音色特征。 组织手段对各种基本要素的运作依据自然是形式美的法则了, 对称均衡、调性对比、节奏韵律、自然和谐、多样统一等等这些法则是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 对现实生活和自然中各种美的形式概括的结晶, 这些法则被人们总结出来在实践中运用, 成为艺术家们在创造和感受美的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法则, 从伟大作曲家们作品中不难看出这种形式美的法则。 音乐有别于其他艺术。文学、绘画、服装、雕塑等的社会生活再现, 往往是通过塑造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反映出来的, 人们可以直接观赏到它。音乐却要凭借音响(即声音) 的先后次序来表情达意, 人们只能从那变化多端的声波中感受到音乐艺术的动力。所以, 人们称音乐艺术为时间艺术。时间对于形式的存在来讲是一个关键,音乐形式的各个要素及组织手段都必须在时间的过程中才能逐渐体现出来, 而当音乐形式的各种组织手段在一个固定的时间里按先后顺序展开的时候, 人们并未感到音乐时间的运行, 而只是感到音乐在延续。这一过程说明了音乐时间与现实时间的不同, 它是一个虚幻的时间序列, 只是音乐的形式用它内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