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诗词作品
古诗对窗前秋竹有感译文
古诗对窗前秋竹有感译文
古诗《对窗前秋竹有感》译文如下:
对着窗前的秋竹,我想到了繁花满庭、流萤点点时,曾体验过繁盛的喜悦和欢乐,而此时花已凋零,萤已飞尽,独剩下秋风中的青青绿竹。
拓展资料
《对窗前秋竹有感》是当代女诗人叶嘉莹的作品。
《对窗前秋竹有感》原文
作者叶嘉莹
记得年时花满庭,枝梢时见度流萤。
而今花落萤飞尽,忍向西风独自青。
作者简介
叶嘉莹,女,号迦陵,1924年7月2日(农历六月初一)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教育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专攻古典诗词方向。
现为南开大学终身校董,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2018年6月,将自己的全部财产3568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叶嘉莹古典诗词
叶嘉莹古典诗词
初夏杂咏四绝·其二
近现代作者:叶嘉莹
一庭榴火太披猖,布谷声中艾叶长。
初夏心情无可说,隔帘惟爱枣花香。
故都春游杂咏八首·其一
近现代作者:叶嘉莹
三月西堤柳半冥,一篙野水涨浮萍。
长年不踏城郊土,不道西山尔许青。
咏莲
近现代作者:叶嘉莹
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
如来原是幻,何以渡苍生。
晚归
近现代作者:叶嘉莹
婆娑世界何方往,回首归程满落花。
更上溪桥人不识,北风寒透破袈裟。
杨柳枝八首·其二
近现代作者:叶嘉莹
苏小家临浅水滨,年年春色柳丝新。
莺穿燕剪浑无奈,愿折长条赠远人。
故都春游杂咏八首·其八
近现代作者:叶嘉莹
斜日依山树影长,畏吾村畔柳千行。
吟鞭东指家何处,十载春明等故乡。
叶嘉莹的几首荷花诗词
叶嘉莹的⼏⾸荷花诗词⽊兰花慢 咏荷 ⼀九⼋三年 尔雅⽈:“荷,美渠,其花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
盖荷之为物,其花既可赏,根实茎叶皆有可⽤,百花中殊罕其匹。
余⽣于荷⽉,双亲每呼之为“荷”,遂为乳字焉。
稍长,读义⼭诗,每诵其“荷叶⽣时春恨⽣,荷叶枯时秋恨成”,及“何当百亿莲花上,⼀⼀莲花现佛⾝”之句,辄为之低回不已。
曾赋五⾔绝咏荷⼩诗⼀⾸云:“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来原是幻,何以渡苍⽣”。
其后⼏经忧患,辗转飘零,遂羁居加拿⼤之温哥华城。
此城地近太平洋之暖流,⽓候宜⼈,百花繁茂,⽽独鲜植荷者,盖彼邦⼈⼠既未解其花之可赏,亦未识其根实之可⾷也。
年来屡以暑假归国讲学,每睹新荷,辄思往事,⽽双亲弃养已久。
吹年华之不返,感⾝世之多艰,枨触于⼼,因赋此解。
(篇内“飘零”、“⽉明”、“星星”诸句,皆藏短韵于句中,盖宋⼈及清⼈词律之严者,皆往往如此也。
⾄于“愁听”之“听”字则并⾮韵字,在此当读去读。
) 花前思乳字,更谁与、话平⽣。
怅卅载天涯,梦中常忆,青盖亭亭。
飘零⾃怀羁恨,总芳根不向异乡⽣。
却喜归来重见,嫣然旧识娉婷。
⽉明⼀⽚露华凝。
珠泪暗中倾。
算净植⽆尘,化⾝有愿,枉负深情。
星星鬓丝欲⽼,向西风愁听佩环声。
独倚池兰⼩⽴,⼏多⼼影难凭。
七绝⼀⾸南开校园马蹄湖内遍植荷花,素所深爱,深秋摇落,偶经湖畔,⼝占⼀绝。
萧瑟悲秋今古同,残荷零落向西风。
遥天谁遣羲和驭,来送黄昏⼀抹红。
浣溪沙为南开马蹄湖荷花作 ⼜到长空过雁时。
云天字字写相思。
荷花凋尽我来迟。
莲实有⼼应不死,⼈⽣易⽼梦偏痴。
千春犹待发华滋。
鹧鸪天庚⾠九⽉既望之夜,长河影淡,⽉华如⽔,⼩院闲⾏,偶成此阕。
似⽔年光去不停。
长河如听逝波声。
梧桐已分经霜死,么凤谁传浴⽕⽣。
花谢后,⽉偏明。
夜凉深处露华凝。
柔蚕枉⾃丝难尽,可有天孙织锦成。
连⽇愁烦以诗⾃解,⼝占绝句⼆⾸其⼀⼀任流年似⽔东,莲华凋处孕莲蓬。
天池若有⼈相待,何惧扶摇九万风。
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诗词大家讲习班诗词选
导师作品叶嘉莹六首摇落(1944年秋)高柳鸣蝉怨未休,倏惊摇落动新愁。
云凝墨色仍将雨,树有商声已是秋。
三径草荒元亮宅,十年身寄仲宣楼。
征鸿岁岁无消息,肠断江河日夜流。
晚秋杂诗(五首选一,1944年秋)鸿雁飞来露已寒,长林摇落叶声干。
事非可忏佛休佞,人到工愁酒不欢。
好梦尽随流水去,新诗惟与故人看。
平生多少相思意,谱入秋弦只浪弹。
鹧鸪天(二首选一,1944年秋)欲赋秋情尽费辞。
秋情只在碧梧枝。
枝头新月如眉好,枝下寒蛩彻夜啼。
蛩不断,月移西。
新寒袭遍旧罗衣。
中宵独下空庭立,几点流萤绕树飞。
采桑子(1945年春)新春那有新情绪,依旧风沙。
依旧天涯,依旧行人未有家。
闲中检点闲哀乐,旧梦都差。
旧愿仍赊,酒后清愁细细加。
蝶恋花(1952年春台南作)倚竹谁怜衫袖薄。
斗草寻春,芳事都闲却。
莫问新来哀与乐,眼前何事容斟酌。
雨重风多花易落。
有限年华,无据年时约。
待屏相思归少作,背人刬地思量着。
鹊踏枝(1980年)中华艺术大家讲习班·诗词大家讲习班诗词选玉宇琼楼云外影。
也识高寒,偏爱高寒境。
沧海月明霜露冷,垣城自古原孤另。
谁遣焦桐烧末竟。
斫作瑶琴,细把朱弦整。
莫道无人能解听,恍闻天籁声相应。
学员作品张智深五首登鹳雀楼鹳雀知何去,人间独此楼。
山移沧海日,云渡大河秋。
莽野失铜郭,沉沙出铁牛。
凭轩且高咏,不负季凌眸。
望黑龙江东故国领土关山遥望朔云中,铁马王师梦已空。
唯有西风心不死,年年吹雨过江东。
登钱塘江六合塔九重天外大江开,吞吐乾坤何壮哉。
雪涌千钧惊海啸,潮轰万马过山来。
空楼月冷王侯梦,芳草春深烈士哀。
终古云涛成一曲,群峰为我作歌台。
乘舟东下披襟携酒此栏台,山为楼船锁钥开。
两岸春随吴雨湿,一江风自蜀天来。
灵霄已渺登龙梦,滕阁何惭吐凤才。
明日苍茫见东海,无边曙色举霞杯。
八声甘州 金陵问石城何处有龙蟠,钟麓渺重霄。
想凤台灿羽,香楼坠扇,幕府惊涛。
憔悴台城宿柳,一梦失南朝。
谁傍长洲月,吹彻寒箫。
独立雨花台上,正秋风澹澹,落叶萧萧。
这4首诗词,93岁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这样讲解
这4首诗词,93岁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这样讲解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曾经说过:"我是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从小就喜欢读诗、背诗,从事古典诗词的教学工作也已经七十年了。
古典诗词中蕴含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
在这一份感发生命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
"叶嘉莹先生一生经历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是在外人看来,她却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她热爱古典诗词实在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有一些青年人竟因为被一时短浅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而不再能认识诗词可以提升人之心灵品质的功能,这自然是一件极为遗憾的事。
中国传统一直有"诗教"之说,她希望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韵律之美能够让更多的人获得生命的滋养。
搜狐教育《智见》选取叶嘉莹先生在《给孩子的古诗词》中讲解的4首诗词,以飨读者!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叶嘉莹讲解:陈子昂(661 — 702),字伯玉,唐代诗人。
这首诗在唐诗里是很重要的一首诗,作者陈子昂也是在唐朝诗歌发展上地位很重要的一个人。
唐朝的诗歌本是延续着南北朝、宋、齐、梁、陈、隋而来的。
中国诗歌在南北朝时期,主要是宫廷里的创作,只注重外表文采的美丽。
初唐时的诗歌就承继了这个风气。
不过,那时初唐律诗的体裁也开始正式形成了。
本来,中国古诗没有平仄的格律。
南北朝时有不少帝王,像梁武帝,舍身同泰寺,信奉佛教,翻译了很多佛经。
佛经里都有唱诵,还有一些佛经念诵的偈语,当时都没有按照它的意思去翻译,而是直接照它的声音去念。
所以,最早翻译的佛经,重视音译。
这就有了四声音调的讲求。
初唐时期,包括沈佺期、宋之问,以及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在内的诗人,都开始创作五言律诗,对仗平仄很工整,虽然内容仍较空泛。
到了陈子昂,按一般说法,他开启了一种复古的风气。
他曾给当时的一个叫东方虬的人写过一篇《修竹篇序》,他说,自从六朝以来,“兴寄都绝”,是说古诗讲究比兴,讲究有寄托、有内容,可是南北朝以来,却是“彩丽竞繁”,文字华彩美丽,而内容就很空洞了。
叶嘉莹诗词稿
迦陵诗词稿(初编)迦陵诗词初集·诗稿(1939-1943)秋蝶一九三九年时年十五几度惊飞欲起难,晚风翻怯舞衣单。
三秋一觉庄生梦,满地新霜月乍寒。
对窗前秋竹有感一九三九年记得年时花满庭,枝梢时见度流萤。
而今花落萤飞尽,忍向西风独自青。
小紫菊一九三九年阶前瘦影映柴扉,过尽征鸿露渐稀。
淡点秋妆无那恨,斜阳闲看蝶双飞。
咏莲一九四○年夏植本无蓬瀛,淤泥不染清。
如来原是幻,何以渡苍生。
咏菊一九四○年不竞繁华日,秋深放最迟。
群芳凋落尽,独有傲霜枝。
秋晓一九四○年五更败叶因风落,声声檐际添萧索。
惊飞乌鹊欲何栖,四望寒霜满林薄。
高中毕业聚餐会后口占三绝强饮离樽奈别何,言欢翻恨聚无多。
都将珍重前途语,发作筵前一曲歌。
歌罢方知强笑难,临风寂寞立更残。
交游总角风云散,回首芸窗涕泗澜。
握别灯阑夜已分,一弯斜月送归人。
他年若作儿时忆,回梦春风此最真。
蝴蝶一九四一年春常伴残梨舞,临风顾影频。
有怀终缱绻,欲起更逡巡。
漫惜花间蕊,应怜梦里身。
年年寒食尽,犹自恋馀春。
入伏苦雨晚窗风入寒气袭人秋意极浓因走笔漫成一律一九四一年夏剪剪轻风冷,濛濛细雨愁。
计时犹是夏,恋节竟成秋。
蝉噤高低树,烟迷远近楼。
孤灯如对月,明晦抑何尤。
挽缪金源先生一九四一年时在沦陷中山林城市讵非讹,箪尽瓢空志未磨。
又见首阳千古节,春明也唱采薇歌。
读皖峰夫子诗后一九四一年秋低讽如闻落笔声,兴言啼笑自天成。
青山碧水崚嶒气,有客高歌咏不平。
自古诗人涕泪多,一腔孤愤写悲歌。
每吟舒望遥山句,始信文章挽逝波。
自是春花富艳妆,东坡五醉不为狂。
林梅陶菊谁堪并,合铸新辞陆海棠。
哭母诗八首一九四一年秋噩耗传来心乍惊,泪枯无语暗吞声。
早知一别成千古,悔不当初伴母行。
(母入医院时莹欲随往母力阻之不料竟成此毕生恨事)瞻依犹是旧容颜,唤母千回总不还。
凄绝临棺无一语,漫将修短破天悭。
重阳节后欲寒天,送母西行过玉泉。
黄叶满山坟草白,秋风万里感啼鹃。
(予家茔地在玉泉山后)叶已随风别故枝,我于凋落更何辞。
叶嘉莹的诗词
叶嘉莹的诗词
(最新版)
目录
1.叶嘉莹的诗词介绍
2.叶嘉莹的诗词创作背景
3.叶嘉莹的诗词风格特点
4.叶嘉莹的诗词代表作品
5.叶嘉莹的诗词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叶嘉莹,原名叶赫那拉·静安,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词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她的诗词创作,既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又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点。
叶嘉莹的诗词创作背景,源于她特殊的身份和经历。
她出生于清朝末年,成长于民国初年,经历了中国历史上的巨变。
她的家族是满洲镶黄旗,她的父亲是清朝的官员,这使得她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对诗词歌赋有着深厚的理解。
同时,她在成年后,又经历了家破人亡的悲剧,这使得她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悲情色彩。
叶嘉莹的诗词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她的表达方式和诗词主题上。
她的诗词表达方式独特,既有古典诗词的优美,又有现代诗词的直白。
她的诗词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叶嘉莹的诗词代表作品有《夜泊牛渚怀古》、《临安春雨初霁》等。
这些作品,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体现了她的诗词风格特点。
叶嘉莹的诗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她的诗词作品不仅被当时的文人墨客所推崇,而且对后来的诗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她的诗词作品,不仅展示了她的才华,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双照楼诗词稿讲解---叶嘉莹
双照楼诗词稿讲解---叶嘉莹汪精卫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评价有很大的问题,所以一般说起来,向来很少人讲到汪精卫,即便是讲到他也是从政治、从历史的角度来讲,很少人从诗词这方而来着手。
而我讲他的诗词中的「精卫情结」,这个题目的选择呢,其实也是有相当的偶然性。
我最初认识汪精卫这个名字,是在他建立南京政府以后。
一九三七年发生了芦沟桥事变,当时我是初中二年级。
「七七事变」发生在暑假,等到九月开学,我们学校的所有旧的校长、旧的老师都不见了,换了新的校长、新的老师。
我们事先得到通知,说开学第一天,每个人要带墨盒、砚台、毛笔,上了课老师就说,翻开第几页,把第几行第几行涂去,或者翻开第几页,把这整页都撕掉,当时我就想到法国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
之后到了一九四○年,怱然有一天,广播上说是有汪精卫的讲演,我记得那天我伯父啊、母亲啊很多人就在收音机那里听讲演,那就是汪精卫回到南京建立我们所谓的伪政府之后发表的第一次谈话。
我那时当然很年轻,听到长辈们的说法,他们认为如果完全是在日本的控制之下,那就没有人替自己的国家人民讲几句话,所以现在有一个人过去,总算是个代表中国的人,至少可以缓和一下局势,那时他们是有这样一种心态。
可是那时候我对汪精卫并没有兴趣,我只知道这么个人他组织了南京的伪政府,可是没有特别注意;然而这个不注意,后来却造成了我非常大的一个遗憾。
那是在七十年代初,有一次我在美国哈佛大学讲演,在座的有一位年老的妇女,差不多八十岁左右,听完我的讲演,她就约我到她家里吃茶,吃点心。
那个人是谁?是方君璧,也就是曾仲鸣的夫人。
曾仲鸣跟汪精卫关系最密切,后来在河内被蒋介石的人暗杀了。
他们本来是要暗杀汪精卫,但那天恰巧方君璧来看望曾仲鸣,汪精卫就把自己那个宽大的卧室让给他们夫妇,结果曾仲鸣就替他死了。
我现在真是觉得遗憾,因为我这个人对政治没有兴趣,所以尽管我知道她是曾仲鸣夫人,也知道他们跟汪精卫是很亲密的朋友,可是我那天没有兴趣去追问那些事情。
叶嘉莹诗词50首
叶嘉莹诗词50首
徘徊孤屿雁归江影
寒晨归舟难寄诗笺
枫树落红月下迟眠
忆往昔情难忘那天
世人诗书惟我独爱
南风扬帆东逝先赋
庭前古木忆旧友系
折柳吟诗轻吟新诗
抚琴学道夜沉烟雾
东篱桃花歌筝伴舞
美酒加冰世人不懂
春花秋思冷月无语
江南游船夜抚弯弓
别离才子枯荣如梦
晨曦初露岁月无穷
琴瑟相和心逐彼岸
洛阳城外凄风惨雨
相望多年似梦似醒
行舟悠扬乐章动听
晚风吹散回忆凝滞
丹皇陵外红叶漫天
碧波潭中月色沉沉听琴心醉谁在月明静影停波人在何方
绿林青箭往事成灰千里流离悲苦无邪黄昏之际流霞如血萧然难觅惨淡如画
桥上归鸟影随人走飞花朝阳走过山头同心结发风雨同舟吾心亦感情定今秋
悠悠尘世一曲离骚红袖梨花笔下映镜蝴蝶散骛世事尽付若有余香与尘共舞
记忆散落谁与穿行霜景不知一世千岗山林掩映风景迷蒙此情不灭碧江悠长
天门悠早梦醒碧落虹桥短暂云光四起唯愿与你相随醉舞
花开不败海角相聚
惆怅凉雨梧桐几叶空悻悻望颜色如血路遥漫漫情深一世弥留之际执子之手
梦迷迷离念久如昨雨落花残低首漫步相思如火心苦思绪夜灯百花看传说。
叶嘉莹:《给孩子的古诗词》
叶嘉莹:《给孩子的古诗词》叶嘉莹一生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教研,新书《给孩子的古诗词》是她编选给孩子的一本古诗词集,共218首作品,她认为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与能力。
澎湃新闻获得授权摘录她为该书所写的序言,以及本书目录。
我是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从小就喜欢读诗、背诗,从事古典诗词的教学工作也已经七十年了。
这本不是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
在这一份感发生命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
所以中国传统一直有“诗教”之说。
其实我的一生经历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是在外人看来,我却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我热爱古典诗词实在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有一些青年人竟因为被一时短浅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而不再能认识诗词可以提升人之心灵品质的功能,这自然是一件极为遗憾的事。
如何将这遗憾的事加以弥补,这原是我多年来的一大愿望,也是我决意回国教书,而且在讲授诗词时特别重视诗歌中感发之作用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这本《给孩子的古诗词》,共收录作品218首,其中包括177首诗和41首词,唯一的编选原则就是要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对于只以刻画工巧取胜者不予选录,超出孩子认知水平者亦不选录,所选诸诗对时代、作家、体裁等数量之比例也没有限制。
我因为年老事忙往往精力不济,感谢张静,她为此书倾注了大量的心力。
曾有人问我:中国古典诗词会灭亡吗?我以为不会。
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理想志意而写的;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了出来,千百年后再读其作品,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
所以说,中国古典诗词绝对不会灭亡。
因为,只要是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就一定能够读出诗词中所蕴含的真诚的、充满兴发感动之力的生命,这种生命是生生不已的。
迦陵2015年8月31日凌晨于温哥华家中【目录】诗诗经·秦风·蒹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四】饮酒二十首【其五】敕勒歌陆凯赠范晔王勃山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宋之问渡汉江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张旭山中留客张九龄感遇望月怀远王之涣凉州词登鹳雀楼孟浩然春晓宿建德江过故人庄王翰凉州词【其一】王昌龄出塞【其一】从军行【其四】芙蓉楼送辛渐王维山中送别杂诗三首【其二】鸟鸣涧竹里馆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使至塞上裴迪华子冈李白静夜思独坐敬亭山夜宿山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望庐山瀑布春夜洛城闻笛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峨眉山月歌黄鹤楼闻笛山中答问送友人关山月月下独酌长干行二首【其一】崔颢长干行【其一】黄鹤楼高适别董大【其一】杜甫绝句二首【其一】绝句二首【其二】绝句四首【其一】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江南逢李龟年赠花卿望岳房兵曹胡马春日忆李白除架春夜喜雨春望月夜旅夜书怀月夜忆舍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缚鸡行缪氏子赋新月岑参逢入京使韩翃寒食张继枫桥夜泊刘长卿送灵澈上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弹琴司空曙江村即事刘方平夜月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张籍秋思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戴叔伦过三闾大夫庙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滁州西涧早春对雪,寄前殿中元侍御卢纶塞下曲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孟郊游子吟杨巨源城东早春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晚春春雪崔护题都城南庄刘禹锡秋词乌衣巷李绅悯农二首【其二】白居易问刘十九观游鱼暮江吟大林寺桃花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柳宗元零陵早春江雪渔翁贾岛寻隐者不遇刘皂渡桑干杜牧秋夕山行清明江南春登乐游原泊秦淮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李商隐夜雨寄北嫦娥霜月登乐游原无题高骈山亭夏日韦庄台城王驾雨晴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无名氏杂诗钱珝江行无题范仲淹江上渔者欧阳修画眉鸟王安石题何氏宅园亭南荡封舒国公三首【其二】北陂杏花北山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赠外孙江上游钟山松江泊船瓜洲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惠崇《春江晚景》【其一】题西林壁望湖楼晚景李清照夏日绝句陆游秋思三首【其一】示儿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杨万里春日六绝句二月十一日夜梦作东都早春绝句道旁竹宿新市徐公店【其一】雨后田间杂纪【其二】舟过安仁【其三】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小雨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入常山界二首【其二】春暖郡圃散策三首【其三】二月一日晓渡太和江【其一】万安道中书事【其二】桂源铺朱熹春日观书有感【其一】林升题临安邸叶绍翁游园不值翁卷乡村四月戴复古江村晚眺赵师秀约客文天祥过零丁洋王冕墨梅张羽咏兰花袁枚十二月十五夜郑燮竹石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雨后田间杂纪【其二】高鼎村居词白居易忆江南张志和渔歌子温庭筠望江南李煜相见欢相见欢浪淘沙令虞美人晏殊浣溪沙浣溪沙欧阳修玉楼春浪淘沙采桑子十首【其二】采桑子十首【其四】采桑子十首【其五】采桑子十首【其六】采桑子十首【其七】苏轼定风波水调歌头秦观浣溪沙周邦彦浣溪沙李清照如梦令如梦令南歌子岳飞满江红陆游卜算子·咏梅诉衷情辛弃疾鹧鸪天西江月鹧鸪天·博山寺清平乐·村居西江月·遣兴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丑奴儿生查子南歌子(新开池,戏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蒋捷霜天晓角杨慎临江仙纳兰性德长相思。
叶嘉莹的诗词
叶嘉莹的诗词
叶嘉莹(1986年9月20日-),中国作家、诗人,江苏无锡人。
以下是叶嘉莹的一首诗词作品《秋日清晨》:
秋光无限好,清晨犹没尽。
轻风拂面来,微凉透人心。
晨光染红霞,枫叶翩翩落。
秋虫声凄切,唤醒沉睡夜。
野葵开心香,沉默中舞动。
蝶舞花间舞,唤来秋日忙。
清晨的阳光透过凉爽的空气,给人心灵带来一丝丝的凉意。
在早晨的光线下,红霞映照着整个大地,枫叶轻轻飘落,仿佛是在告别夏日,迎接秋天的到来。
清晨的虫鸣声划破宁静,唤醒了整个沉睡的夜晚。
野葵在清晨的阳光下绽放出它的芳香,不言不语地在空中翩翩起舞。
无数的蝴蝶在花间飞舞,给这个秋日带来了一份繁忙和喧嚣。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秋日清晨,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秋天与清晨的喜爱之情。
诗词大家叶嘉莹专为孩子们挑选的10多首经典古诗词
留下来的诗词都是精华
我们的诗词经过千百年流传下来,都是精华。我所知有限,不是一个很好的学者,但 有一份感情,愿把自己体会的诗词里的东西让年轻人知道。所以就回来了,我写了《高枝》, “高枝珍重护芳菲”如果高枝是美丽诗词的那一棵大树,我真想把它们保护下来,把它们美 丽的花朵留下来。“未信当时作计非。”
▲叶嘉莹(前排右二)抵达天津与南开大学诸教师
1976 年,高校恢复了,我想应该回去教书。中国的诗歌,真正的灵魂,毕竟在我们祖 国。我把这些诗都翻成英文给西方人讲,它没有生命、共鸣在里面。所以我就写了一封申请 信,给当时的国家教委,说了自己的生平经历,并表示希望回国教书。等写好了这封申请信, 拿着信出了门就是一大片树林,黄昏时分,树梢上都是落日的余晖,都是归巢的飞鸟,什么 时候我才能回国?想到这里,我随便吟了两首绝句。因为我要穿过那一片树林,所以我说“向 晚幽林独自寻”。
透过哈佛教学楼的窗外可以看到树叶变红、变黄,于是我写了《鹧鸪天》。“寒入新 霜夜夜华。艳添秋树作春花。眼前节物如相识,梦里乡关路正赊。”好不容易来到了北美, 但也真怀念故乡,我不敢和亲友通信。大陆这边正在“文化大革命”,我回不去了,从去国, 倍思家。我不知道哪一天才回到祖国,才能回到故乡。
▲叶嘉莹在美国教书时的照片
城去看小女儿,在旅途中我真的是高兴,可幸福感只有飞机上短暂的片刻。到小女儿家的当 天晚上,就接到电话,大女儿和大女婿开车出了车祸,两个人都没有了。
“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逼人一世来。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馀哀。”我以为 好不容易走过了患难,可是没想到上天马上就给我这样的惩罚,但我还是从痛苦中站起来了。 我在想,也许人要把一切都失去以后,才没有那种自私的心。把自我和家庭,把一切私人的 记忆忘绝之后,什么都失去了,就是死而后生。
叶嘉莹的诗词
叶嘉莹的诗词
叶嘉莹是中国现代诗人,她的诗词作品以细腻、典雅而著称。
以下是一首代表作品《水调歌头·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郭沫若也是著名的中国现代作家及诗人,他的主要诗歌题材是表现与追求人的高尚精神境界、深远性格、健全人格和伟大的奉献精神等。
背影
我走在小巷里
但愿我走在他后面
很遗憾
我的手是空的
我只是看着
他
以上是关于叶嘉莹和郭沫若的部分诗词作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叶嘉莹诗词 叶嘉莹诗词鉴赏作品
叶嘉莹诗词叶嘉莹诗词鉴赏作品今天给各位分享叶嘉莹诗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叶嘉莹诗词鉴赏作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叶嘉莹的诗词叶嘉莹的诗词古诗《秋草·西风扫尽一年痕》 - -叶嘉莹 - -西风- - 西风扫尽一年痕,迢递王孙客梦昏。
烧影已空悲去雁,澹烟犹锁认归魂。
愁生塞北明妃冢,怨入江南黄叶村。
解识荣枯千古事,忽惊飞鸟下荒原。
夜夜梦江南,魂迷关塞黑。
高中毕业聚餐会后口占三绝其二-近现代·叶嘉莹。
歌罢方知强笑难,临风寂寞立更残。
交游总角风云散,回首芸窗涕泗澜。
高中毕业聚餐会后口占三绝其三-近现代·叶嘉莹。
叶嘉莹诗词作品▲诗作惆怅当年风雨,花时横被摧残。
平生幽怨几多般,从来天壤恨,不肯对人言。
记得年时花满庭,枝梢时见度流萤。
而今花落萤飞尽,忍向西风独自青。
构厦多材岂待论,谁知散木有乡根。
银翼穿云认归京,遥看灯火动乡情,长街多少经游地,此日重回白发生。
家人乍见啼还笑,相对苍颜忆年少,登车牵拥邀还家,指点都城夸新貌。
天安门外广场开,诸馆新建高崔嵬。
道旁遍植绿荫树,无复当日飞黄埃。
叶嘉莹的诗词代表作包括:枉自·枉自浓阴聚枉自浓阴聚,依然雪未成。
风高云转敛,月黑夜偏明。
迢递江南梦,荒寒塞北情。
严冬何寂寞,抚剑意纵横。
转蓬·转蓬辞故土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
文/叶嘉莹对窗前秋竹有感记得年时花满庭,枝梢时见度流萤。
而今花落萤飞尽,忍向西风独自青。
秋草西风扫尽一年痕,迢递王孙客梦昏。
烧影已空悲去雁,澹烟犹锁认归魂。
愁生塞北明妃冢,怨入江南黄叶村。
叶嘉莹代表诗词叶嘉莹代表诗词1、古诗《秋草·西风扫尽一年痕》 - -叶嘉莹- -西风 - - 西风扫尽一年痕叶嘉莹诗词,迢递王孙客梦昏。
烧影已空悲去雁,澹烟犹锁认归魂。
愁生塞北明妃冢,怨入江南黄叶村。
解识荣枯千古事,忽惊飞鸟下荒原。
2、夜夜梦江南,魂迷关塞黑。
高中毕业聚餐会后口占三绝其二-近现代·叶嘉莹。
叶嘉莹诗词作品
叶嘉莹诗词作品叶嘉莹,中国古典诗词专家、诗人。
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
历任台湾、辅仁、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密西根、明尼苏达等校教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现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
曾获中华诗词学会终身成就奖、2015-201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外国专家、2018年度“最美教师”、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等奖项。
著有《中国词学的现代观》《叶嘉莹作品集》等数十种。
秋蝶几度惊飞欲起难,晚风翻怯舞衣单。
三秋一觉庄生梦,满地新霜月乍寒。
《雾中有作七绝二首》选一高处登临我所耽,海天愁入雾中涵。
云端定有晴晖在,望断遥空—抹蓝。
《郊游野柳偶成四绝》选一潮音似说菩提法,潮退空余旧梦痕。
自向空滩觅珠贝,一天海气近黄昏。
《读庄子逍遥游偶成二绝》选一孤池绝海向云开,欲待飞鹏竟不来。
一自庄周寓言后,水天寥落只堪哀。
折窗前雪竹寄嘉富姊人生相遇本偶然,聚散何殊萍与烟。
忆昔遗我双竿竹,与君皆在垂髫年。
五度秋深绿阴满,此竹常近人常远。
枝枝叶叶四时青,严霜不共芭蕉卷。
昨夜西楼月不明,迷离瘦影似含情。
三更梦破青灯在,忽听琤琤迸雪声。
持灯起向窗前烛,一片冻云白簇簇。
折来三叶寄君前,证取冬心耐寒绿。
《晚秋杂诗》五首选一西风又入碧梧枝,如此生涯久不支。
情绪已同秋索寞,锦书常与雁参差。
心花开落谁能见,诗句吟成自费辞。
睡起中宵牵绣幌,一庭霜月柳如丝。
采桑子少年惯做空花梦,篆字香熏。
心字香温。
坐对轻烟写梦痕。
而今梦也无从做,世界微尘。
事业浮云。
飞尽杨花又一春。
菩萨蛮西风何处添萧瑟,层楼影共孤云白。
楼外碧天高,秋深客梦遥。
天涯人欲老,暝色新来早。
独踏夕阳归,满街黄叶飞。
浣溪沙·为南开马蹄湖荷花作又到长空过雁时,云天字字写相思,荷花凋尽我来迟。
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
浣溪沙已是苍松惯雪霜,任教风雨葬韶光,卅年回首几沧桑。
叶嘉莹诗词作品
叶嘉莹诗词作品叶嘉莹诗词作品▲诗作惆怅当年风雨,花时横被摧残。
平生幽怨几多般,从来天壤恨,不肯对人言。
记得年时花满庭,枝梢时见度流萤。
而今花落萤飞尽,忍向西风独自青。
构厦多材岂待论,谁知散木有乡根。
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
(1979年)鹏飞谁和话云程,失所今悲着地行。
北海南溟俱往事,一枝聊此托余生。
(1970年)诗中见惯古长安,万里来游鄂杜间。
弥望川原似相识,千年国土锦江山。
天涯常感少陵诗,北斗京华有梦思。
今日我来真自喜,还乡值此中兴时。
(1977年)〈纪游绝句十二首之一及二〉向晚幽林独自寻,枝头落日隐余金。
渐看飞鸟归巢尽,谁和安排去住心。
(1978年)〈向晚二首〉花飞早识春难驻,梦破从无踪可寻。
漫向天涯悲老大,余生何地惜余阴。
(1978年)〈向晚二首〉却话当年感不禁,曾辈万马一时喑。
如今齐向春郊骋,我亦深怀并辔心。
(1978年)海外空能怀故国,人间何处有知音。
他年若遂还乡愿,骥老犹存万里心。
(1978年)津沽劫后总堪怜,客子初来三月天。
喜见枝头春已到,颓桓缺处花好妍。
(1979年)〈天津纪事绝句二十四首之一〉欲把风标拟古松,已经冰雪和霜风。
平生不改坚贞意,步履犹强未是翁。
话到当年语有神,未名结社忆前尘。
白头不禁沧桑感,台海云天想古人。
(天津纪事绝句二十四首之三及四〉余勇犹存世屡更,江山白代育豪英。
笑谈六十年前事,五四旗边一小兵。
〈纪事绝句二十四首之五〉便面黑如点漆浓,新词朱笔隶书工。
赠投不肯留名姓,唯词襟前惠好风。
〈纪事绝句二十四首之十二〉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和我共成痴。
临歧一课浑难罢,直到深宵夜角吹。
〈纪事绝句二十四首之二十〉难驻游程似箭催,每于别后首重回。
好题诗句留盟证,更约他年我再来。
题诗好订他年约,赠画长留此日情。
感激一堂三百士,共挥汗雨送将行,当时观画频嗟赏,如见骚魂起汨罗。
博得丹青今日赠,此中情事感人多。
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
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
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
叶嘉莹《南溟》诗品读
叶嘉莹《南溟》诗品读加皇大华文文学研究毫辑叶嘉莹《南溟》诗品读[加拿大]微言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0.4摘要:本文结合叶嘉莹跨度数十年的多首相关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以贯之的人生理想与事业追求,对诗人较早期作品《南溟》进行品读,进而感发和体悟诗人蕴藏其中的炽热的民族情怀.关键词:叶嘉莹;《南溟》;品读中图分类号:11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63(2010)4—0039—03叶嘉莹先生,号迦陵,加拿大UBC(卑诗大学)终身教授.加拿大皇家学院院士.叶先生出身京华旧家,自幼喜爱古典诗词.大学时得遇古典文学名师顾随先生,钻研诗词之志遂坚.但先生半世漂泊,经历了上世纪中期大陆政局的巨大变化,迁往台湾后又遭遇白色恐怖之严酷迫害,最后更”漂流”海外,旅居加拿大.本以为一生夙愿从此已矣(见下引《鹏飞》诗),但先生”此心”未泯,”心头一焰”长炽,筚路蓝缕,竞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为中华(诗词)文化在海外的传承弘扬别创一片天地,对海外特别是加拿大华文文学的创作,发展影响深远,使远离祖(籍)国的海外游子们也能沐浴到华夏文明的熏陶.笔者就是在温哥华才第一次聆听到关于中国古典诗词的专题讲座,也才第一次想到拿起笔来对诗词进行品读.而这首诗恰恰就是叶先生的七律《南溟》. 叶先生的《南溟》1964年作于台北,全诗如下:白云家在南溟水,水逝云飞负此心.攀藕人归莲已落,载歌船去梦无寻.难回银汉垂天远,空泣鲛珠向海沉.香篆能消烛易尽,残灰冷泪怨何深.先观首联:白云家在南溟水,水逝云飞负此心.首句点出诗题.”白云”当是诗人自拟,而“南溟”则是”白云”的出身处,是故土,家乡.云是人们最常见的自然景观,然而同为云,白云黑(乌)云给人以截然不同的感观.白云轻盈,飘逸,可以令人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却也容易为狂风所逐而飘浮无依.诗人以白云自况,高洁自许的同时,也为下文的展开预留地步.”南溟”,语出《庄子?逍遥游》,意为天池,可理解为仙境. 此句着意刻画出曾经的美好.接着形势陡转, “水逝云飞”,曾经的美好忽然间化为乌有,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使人震撼,产生失望和酸楚.而在诗人看来,这种失望酸楚不只是由于”水逝云飞”,更在于水逝云飞而连带的结果”负此心”也.水逝为背井,云飞为离乡(漂泊),此皆非常人之所愿,必有大变故迫之不得已而为之,故日“负此心”.而此心为何?乃报国之志,故国之思也.再观颔联:攀藕人归莲已落,载歌船去梦无寻.此联似有欧阳修《蝶恋花?越女采莲》影子.欧词:”照影观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着江南岸”.”载歌船去”正可看作从”隐隐歌声”句化出.”歌声”引出的是离愁,此”船去”则连梦也无寻,凸显出境遇的颓绝.然而欧词写采莲,此联言”攀藕”,为何不言采莲?因”莲已落”;为何偏言”攀藕”?因藕断丝连,象征对家山故国的耿耿情怀,并未因”水逝云飞”而改易断绝,虽然那最灿烂的时光,最温馨的日子如莲已落,如梦无寻.这就很有些屈原虽被放逐而故国之思绵亘不绝的情怀了(这并非人?39?为的拔高.我第一次听叶先生的课,就发现她是一个具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气节情操的爱国学者.这个爱国不是指具体的哪个政府,而是爱那个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华夏民族以及承载着这个民族和这种文化的那片热土——当然更包括这种历史文化本身.我是从她的讲课中感受到她的这种情怀.我记得当时她讲到张炎,特地指出其先祖张俊附和秦桧,陷害岳飞,强调为人要忠奸分明.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业或者有水平高低,而传什么道,如何解惑,则反映出”师者”的情怀与境界.现在她以八十高龄,不辞辛劳往来于两岸三地,不遗余力宣传推广中华(诗词)文化,正是她伟大爱国情操的具体表现,而这也是笔者对本诗品读的切入点). 而”莲已落”,”梦无寻”,又为下文的”难回银汉”和”空泣鲛珠”张本.下面来看颈联:难回银汉垂天远,空泣鲛珠向海沉.此联向有不同的解读HJ.在我看来,”难回银汉”句应从”银汉垂天”着眼.”银汉垂天”,言其远也.这一是从实际景观上可见:当人站在旷野中,看银河横过天顶,直落天际就可得到”银汉垂天”的印象,所谓”星垂平野阔”——阔,也是远;一是可和下一句”鲛珠向海”对看.”垂天”一词,有当代学者在讨论《庄子?逍遥游》辨释时指出当解为”天边”,被王力先生认为是”确当不易”.而该句”垂天”后接一”远”字,则也自是确当不易的用法:银汉远在天边,自然难回,与对句“空泣鲛珠”合起来就构成”天远海深”的意境.叶先生本人对此句曾有说明谓”难回银汉”喻阻隔.险难飞渡,可为阻隔;远不可及,亦可谓阻隔.这种阻隔非诗人一己之力所能克服,故”难回银汉”即”难以回天”,而此联句意则可视为”无力回天泪空垂”之叹.与上一联”莲已落”,”梦无寻”合看,因莲花已落,’而旧梦难寻.现实如此,无法改变,惟余悲泣并连悲泣也是”空”,表现出作者(现实)境遇的凄凉无助和心境的哀怨绝望.有这样的境遇和心境,作者曾说要把自己杀死就不奇怪了J.这里,诗人已经跳出了”自云”的假托,将满腔忧怨直接投射到诗句中,因而两句的主语当然都是作者本人.此联对句”空泣鲛珠向海沉”,鲛珠乃鲛人之?40?泪,落而成珠,为世间珍宝,却只能自白沉入深海,比喻为诗人满腹才华无人识,无处施,进而引出尾联香消烛尽的焦灼怨叹.最后看尾联:香篆能销烛易尽,残灰冷泪怨何深.此悲人生之短暂,叹夙志之难伸.篆香红烛,皆燃烧易尽之物,喻岁月倏忽,人生易老;却如今水逝云飞,天难回,泪空垂,但余”残灰冷泪”,素志未酬,辜负”此心”,种种焦灼幽恨,能不怨乎?通观全诗,以”负此心”作眼,以”怨何深”做结.其它的感情生发铺叙都围绕”此心”“此怨”展开,而”此心”为何,很有必要深入探讨.解开了”此心”为何,则所怨为何也自然而然地解开了.叶先生曾有一首《鹧鸪天》:”皎洁煎熬枉自痴.当年爱诵义山诗.酒边花外曾无分,雨冷窗寒有梦知.人老去,愿都迟.蓦看图影起相思.心头一焰凭谁识,的历长明永夜时.”诗人自注云是看到与儿时旧家极相似的灯盏,想起李义山咏灯的诗,有感而赋.此词外托咏物,内实为诗(词)人报国无门,夙志难伸的人生感慨.尤其最后两句,其一生的持守跃然纸上.通观全词,这种持守究竟为何呼之欲出?如果再联系诗人另外两首作于不同时期的诗词所反映出的心境变化则可以看得更加清楚.叶先生后又赋一首《鹧鸪天》,其词云:”似水年光去不停.长河如听逝波声.梧桐已分经霜死,么凤谁传浴火生.花谢后,月偏明.夜凉深处露华凝.柔蚕枉自丝难尽,可有天孙织锦成.”据说诗人当时已在天津南开大学设立了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平生夙志有了达成的可能,但是也许由于过去历经磨难(也包括大陆经过”文革”,传统文化已摧残殆尽.记得当时北师大,东北师大等校相继成立古籍整理研究所,对古典文献等进行抢救整理),对前路似乎还是有担忧,有保留,所以才说”柔蚕枉自丝难尽”.然而后来研究所培养的博士学业有成,论着付梓,诗人乃于07年”口占二绝”,”其二用旧作《鹧鸪天》(即上引后一首词)词韵而广其情”.其诗日:”休向人间怨不平,相期浴火凤凰生.柔蚕老去应无憾,要看天孙织锦成.”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心境已有了明显的变化.如果把从《南溟》到《鹏飞》(见下文引述),再到两首《鹧鸪天》词和O7年的绝句用_.条丝线串联起来,诗人那追求理想,九死元悔的心路历程已历历在目:虽然经历了”水逝云飞”,寄人篱下(见《鹏飞》)的苦雨严霜,诗人”此心”虽负而未泯,故而”丝”仍难尽;唯因”心头一焰”长明,方能浴火重生.毫无疑问,引领这条“丝线”跨越几十年时空,屡经忧患而绵亘不绝的唯有”此心”.据此推论,《鹧鸪天》中的”心头一焰”与《南溟》中的”此心”应该是一脉相承的,同一的,那不是普通的相思(乡思)幽怨,而是一种为传承与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而至死不渝的信念持守与理想追求.由于这种信念与理想的追求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深怨”,自然也就不会只是个人小我的私怨,而应是一种出于事业或使命感的忧虑甚或愤懑.在欣赏,品读叶先生这首七律诗时,”南溟”究竟何指常常也是人们探讨的问题之一.叶先生1969年移居加拿大后,曾有一首《鹏飞》诗: “鹏飞谁与话云程,失所今悲匍匐行.北海南溟皆往事,一枝聊此托余生.”此诗虽然调子平和,无复《南溟》中情绪的激烈,但调子还是比较低沉的,流露出寄人篱下无法达成理想心愿所带来的内心的无奈,缺憾与不甘.诗人后来曾解释说此诗中的”北海南溟”指过去在大陆和台湾的昔日岁月.论者据此或认为从空间(地理)位置看台湾在南方,大陆在北方,《鹏飞》中的北海当为大陆,南溟对应是台湾,如此,《南溟》中的南溟当也是指台湾.如果仅从字面上看,这样理解似无错.不过仍有疑问:《鹏飞》中的”失所”与《南溟》中的”水逝云飞”可看作是同义语,”失所”喻作者离开台湾来到北美.如果说狭义的”失所”还可以喻为”失去居所”,那么《南溟》中首联”白云家在南溟水”中的南溟就只能指一个广大的地域如家乡,故国,这样问题就来了:《南溟》写于1964 年,其时作者仍在台湾,并未移居美洲(或任何其它地方),此时如以台湾为”南溟水”,而日”水逝云飞”,似于理不合.但如解为从大陆播迁,漂泊无依,则顺理成章.况云从水生,其时距大陆变故所去未远,大陆迁台人士往往引领北望,希望早归故土,这故土即是大陆,是云所从生之水.如此,《南溟》中”白云”的”家”南溟似仍应指大陆为宜.至于《鹏飞》诗因作者已来加,相对于”异邦异种”的北美大陆,同为中华民族所居的大陆和台湾自然都可看作”白云”所从生的”水”(从这里也可再次看出作者强烈的民族情怀),在(作者身处第三地的)这种情况下,将北海南溟对举,则南溟自应为台湾无疑.《南溟》是叶嘉莹先生早年的作品.我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里得以拜读此诗,又因南京大学赵庆庆女士一篇关于此诗的感发释微文章而对其有了初步的理解.在这前后,我恰好有幸两次参加叶先生在温哥华举办的诗词讲座,亲身感受到诗人对祖国璀璨的传统文化精髓的热爱,传承和宣扬中华文化的执着以及那种无所不在的民族情怀和精神气节.克罗德?列维?斯特劳斯曾说:原始人把家乡带在身边出行.其实现代人又何尝不是这样.远行的游子心里都揣着故乡的一坏土.那是故乡刻在他们心中的永不磨灭的文化印记.”南溟”就是叶先生带在身边的(文化)故土.虽然她自己曾说”被海南溟具往事”(《鹏飞》),但事实证明,半个世纪以来,她其实一刻也没有离开过这片心中的故土.正如她自己所说,她用中华诗词作为抗拒逆境的精神力量,而”南溟”这块心中的故土就如同令安泰不断获得新的力量的大地母亲,成为让她从一次次打击中重新站起来的精神力量的无穷源泉.这使我感到不应把这首诗仅仅看作是对个人际遇,身世的一种怨叹,而应从更广大的背景和更深层的意涵上给以诠释,因此有了上面这篇不成体系的“品读”.古语云:诗无达诂.然而欣赏诗词,”作者未必有此意,读者何妨有此想”,此我所以敢为此臆断之说.不确当处,敬请方家指正.注释:[1]赵庆庆:《叶嘉莹先生旧诗(南溟)之感发释微》,《枫华正茂:加华文学评论集》,温哥华:加拿大华裔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175—192页.[2]叶嘉莹:《叶嘉莹作品总序》,见《多面折射的光影——叶嘉莹自选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32页会长作者微言.男,现为加拿大大华笔会会员, ?4l?。
叶嘉莹诗词作品
叶嘉莹诗词作品叶嘉莹诗词作品▲诗作惆怅当年风雨,花时横被摧残。
平生幽怨几多般,从来天壤恨,不肯对人言。
记得年时花满庭,枝梢时见度流萤。
而今花落萤飞尽,忍向西风独自青。
构厦多材岂待论,谁知散木有乡根。
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
(1979年)鹏飞谁与话云程,失所今悲着地行。
北海南溟俱往事,一枝聊此托余生。
(1970年)诗中见惯古长安,万里来游鄂杜间。
弥望川原似相识,千年国土锦江山。
天涯常感少陵诗,北斗京华有梦思。
今日我来真自喜,还乡值此中兴时。
(1977年)〈纪游绝句十二首之一及二〉向晚幽林独自寻,枝头落日隐余金。
渐看飞鸟归巢尽,谁与安排去住心。
(1978年)〈向晚二首〉花飞早识春难驻,梦破从无踪可寻。
漫向天涯悲老大,余生何地惜余阴。
(1978年)〈向晚二首〉却话当年感不禁,曾辈万马一时喑。
如今齐向春郊骋,我亦深怀并辔心。
(1978年)海外空能怀故国,人间何处有知音。
他年若遂还乡愿,骥老犹存万里心。
(1978年)津沽劫后总堪怜,客子初来三月天。
喜见枝头春已到,颓桓缺处花好妍。
(1979年)〈天津纪事绝句二十四首之一〉欲把风标拟古松,已经冰雪与霜风。
平生不改坚贞意,步履犹强未是翁。
话到当年语有神,未名结社忆前尘。
白头不禁沧桑感,台海云天想古人。
(天津纪事绝句二十四首之三及四〉余勇犹存世屡更,江山白代育豪英。
笑谈六十年前事,五四旗边一小兵。
〈纪事绝句二十四首之五〉便面黑如点漆浓,新词朱笔隶书工。
赠投不肯留名姓,唯词襟前惠好风。
〈纪事绝句二十四首之十二〉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
临歧一课浑难罢,直到深宵夜角吹。
〈纪事绝句二十四首之二十〉难驻游程似箭催,每于别后首重回。
好题诗句留盟证,更约他年我再来。
题诗好订他年约,赠画长留此日情。
感激一堂三百士,共挥汗雨送将行,当时观画频嗟赏,如见骚魂起汨罗。
博得丹青今日赠,此中情事感人多。
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
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
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
荷花五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943年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也很好奇, 总想我们人世没有救赎,佛法是不是有救赎 呢?看到报纸上有一则消息,说广济寺有一 位大师要讲《妙法莲华经》,我既然是生在 荷月,小名叫荷,所以对于凡是与荷花、莲 花有关系的东西,都特别感兴趣,都特别注 意。所以我就约了一个女同学,结伴前去听 法,听讲以后我确实只记住了两句话,说 ‚花开莲现,花落莲成‛。
1999年国庆期间,叶嘉莹荣幸的受到 国务院邀请,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 行的建国50周年国庆宴会和国庆大典。 2008年12月,叶嘉莹荣膺首届‚中华 诗词终身成就奖‛,2013年10月,荣 获‚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 人物奖‛,现已成为在海外传授中国 古典文学时间最长、弟子最多、成就 最高、影响最大的华裔女学者。
叶先生虽不是虔诚佛教徒,一生钟爱荷花, 但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荷花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佛教视莲花为 圣洁的象征。莲生于污泥之中,犹如人生在 浊尘的世界,会受到许多邪恶污秽的侵扰。 佛教要求人们不要受世间邪恶污秽的侵扰和 影响。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开出 洁美的鲜花,是最美好的象征。
佛经常将莲性比佛性。在佛教中有这 样的传说:佛身上的每一个毛孔都可 以开出一朵莲花,每一朵莲花之中都 有一尊小小的佛像。
‚花开莲现‛,是说人本来生而具有一个种 子,也许可以说是成佛的种子,一个善良的、 清洁的、干净的种子。‚花开莲现‛,当人 有生命的那个时候,当花开的时候,那个种 子就存在里边,可是当人在尘世之中生活的 时候,人就会‚眼迷乎五颜六色,耳乱乎五 音六律‛,所以就迷乱了。所以花开是那个 种子在那里,但是花落才莲成,人要把一切 虚幻之中的那些个繁华都顿脱、了断,之后 真正的种子才结成。
叶嘉莹作品: 除英文专著外,中文专著有近20种,代表作 品有《迦陵文集》十卷,《叶嘉莹作品集》 二十四卷、《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灵 谿词说》、《唐宋词十七讲》、《词学古今 谈》、《荷花五讲》等。 《灵谿词说》于1995年获教育部颁发的‚全 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优秀 成果‛一等奖。
教师粉笔字写叶嘉莹的诗句以纪念先生
教师粉笔字写叶嘉莹的诗句以纪念先生《一剪梅·过眼韶华何处也》过眼韶华何处也?萧萧又是秋声。
极天衰草暮云平。
斜阳漏处,一塔枕孤城。
独立荒寒谁语,蓦回头、宫阙峥嵘。
红墙隔雾未分明。
依依残照,独拥最高层。
一、衍生注释:1. “过眼韶华”:指逝去的美好时光,韶华就是美好的时光,“过眼”表示很快消逝。
2. “萧萧”:这里形容秋风吹动草木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3. “极天衰草暮云平”:极天,天边;衰草,枯萎的草;暮云平,傍晚的云看起来与大地连成一片,描绘出一种空旷、衰败的景象。
4. “独立荒寒谁语”:荒寒,荒凉寒冷,独自站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人可以倾诉,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二、赏析:这首词开篇就感慨美好时光的消逝,“过眼韶华何处也?萧萧又是秋声。
”直接把读者带入一种对时光匆匆的惆怅之中。
听到秋声,看到天边的衰草和暮云,这种景象的描写就像是一幅萧索的画卷在眼前展开。
下阕“独立荒寒谁语”更突出了词人的孤独,当回首看到宫阙峥嵘,红墙隔雾的时候,那种距离感和朦胧感,就像过去的美好与现在的自己之间有着难以跨越的鸿沟。
最后“依依残照,独拥最高层”,残照下独自站在最高层,有一种在孤独中坚守自我的感觉,整个词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当下孤独的感叹。
三、作者介绍:叶嘉莹先生,号迦陵。
她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在诗词研究、创作和教育等多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
她一生致力于传播中国古典诗词文化,在国内外许多高校讲学,将中国诗词的美传递给无数的人。
她的诗词创作既有着深厚的古典底蕴,又融入了自己独特的生命感悟,在现代诗词创作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四、运用片段:我曾经在一个古老的小镇教书。
那所学校的教室还保留着老式的黑板,每次我拿起粉笔写字,就仿佛穿越回了过去的时光。
有一次我在黑板上写下叶嘉莹先生的“过眼韶华何处也?萧萧又是秋声。
”同学们都安静了下来。
我跟他们说:“你们看,这就像我们的青春,好像一下子就没了,就像这秋天一来,所有的生机都好像被带走了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嘉莹诗词作品
叶嘉莹诗词作品
▲诗作
惆怅当年风雨,花时横被摧残。
平生幽怨几多般,从来天壤恨,不肯对人言。
记得年时花满庭,枝梢时见度流萤。
而今花落萤飞尽,忍向西风独自青。
构厦多材岂待论,谁知散木有乡根。
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
(1979年)
鹏飞谁与话云程,失所今悲着地行。
北海南溟俱往事,一枝聊此托余生。
(1970年)
诗中见惯古长安,万里来游鄂杜间。
弥望川原似相识,千年国土锦江山。
天涯常感少陵诗,北斗京华有梦思。
今日我来真自喜,还乡值此中兴时。
(1977年)〈纪游绝句十二首之一及二〉
向晚幽林独自寻,枝头落日隐余金。
渐看飞鸟归巢尽,谁与安排去住心。
(1978年)〈向晚二首〉
花飞早识春难驻,梦破从无踪可寻。
漫向天涯悲老大,余生何地惜余阴。
(1978年)〈向晚二首〉
却话当年感不禁,曾辈万马一时喑。
如今齐向春郊骋,我亦深怀并辔心。
(1978年)
海外空能怀故国,人间何处有知音。
他年若遂还乡愿,骥老犹存万里心。
(1978年)
津沽劫后总堪怜,客子初来三月天。
喜见枝头春已到,颓桓缺处花好妍。
(1979年)〈天津纪事绝句二十四首之一〉
欲把风标拟古松,已经冰雪与霜风。
平生不改坚贞意,步履犹强未是翁。
话到当年语有神,未名结社忆前尘。
白头不禁沧桑感,台海云天想古人。
(天津纪事绝句二十四首之三及四〉
余勇犹存世屡更,江山白代育豪英。
笑谈六十年前事,五四旗边一小兵。
〈纪事绝句二十四首之五〉
便面黑如点漆浓,新词朱笔隶书工。
赠投不肯留名姓,唯词襟前惠好风。
〈纪事绝句二十四首之十二〉
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
临歧一课浑难罢,直到深宵夜角吹。
〈纪事绝句二十四首之二十〉
难驻游程似箭催,每于别后首重回。
好题诗句留盟证,更约他年我再来。
题诗好订他年约,赠画长留此日情。
感激一堂三百士,共挥汗雨送将行,当时观画频嗟赏,如见骚魂起汨罗。
博得丹青今日赠,此中情事感人多。
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
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
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
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
早经忧患偏怜女,垂老欣看婿似儿。
何意人天劫变起,狂风吹折并头枝。
(1976年)
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逼人一世来。
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余哀。
(1976年)
▲词作
高枝珍重护芳菲,未信当时作计非。
忍待千年盼终发,忽惊万点竟飘飞。
所期石炼天能补,但使珠圆月岂亏。
祝取重番花事好,故园春梦总依依。
(80年代中期)《高枝》
爱向高楼凝望眼,海阔天瑶,一片沧波远。
仿佛神山如可见,孤帆便似追寻遍。
明月多情来枕畔,九畹滋兰,难忘芳菲愿。
消息故园春意晚,花期日日心头算。
《蝶恋花》
天涯常感旧,江海各西东。
月明今夜如水,相忆有谁同。
燕市亲交未老,台岛后生可畏,意气各如虹。
跟念剑桥友,卓荦想高风。
岁离别,经万里,梦魂通。
书生报国心事,吾辈共初衷。
天地几回翻覆,梦见故园春好,百卉竞芳丛。
何幸当斯世,莫放此生空。
(1978年)〈秋日有怀国内外各地友人〉
想空堂素壁写归来,当年稼轩翁。
算人生快事,贵欣所赏,轻貌相同。
一幅丹青赠我,高谊比云隆。
珍重临歧际,可奈匆匆。
试把画图轻展,蓦惊看似识,楚课遗容。
带陆离长剑,悲慨对回风,别津门,携将此轴,有灵均深意动吾衷。
今而后,天涯羁旅,长共相从。
有人追求时,内心的一份矜持是必要的,即使心里很爱,也需要给追求者时间和难度,这样两人走到一起才会珍惜感情、地久天长。
十六、我从来不会在分手很久后才会哭,因为不值。
十七、高兴呢,就允许自己高兴一天;难过呢,也允许自己难过一天。
关键是这一天过去了,你得继续往前走。
十八、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是对于某个人,你是TA的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