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章节练习(柏拉图)【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柏拉图
一、简答题
1.柏拉图的迷狂说。
(北京大学2010年研)
答:(1)“迷狂说”
“迷狂说”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他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
“迷狂说”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神明凭附”,它是“迷狂说”的基本内涵,即神灵凭附在一般诗人身上,使其打造出动人的诗歌作品;一是“灵魂回忆”,它要比“神明凭附”更“高贵”一些。
“灵魂回忆”中灵魂对美的追求不是出于被动的“神灵凭附”,而是出于某种对理念美的怀恋,因而是自觉的灵魂,这种自觉的灵魂按照美的阶梯有次序地逐步上升。
(2)“迷狂说”的理性主义立场
柏拉图的迷狂说揭示了灵感的来源和非理性特征,并极大地弘扬了非理性精神,但迷狂说在他整个理性主义体系下仍坚持了理性主义的立场。
在古希腊,迷狂往往是与宗教巫术联系在一起的,柏拉图沿用了这一观念,认为神圣的米矿石“神灵的禀赋”,在柏拉图看来,灵魂依附肉体只是暂时现象。
它本质上是努力向上的,竭力挣脱肉体,飞升到天上神的世界,即永恒普遍的“理念”世界。
如果它再次依附于肉体,投身人世时,人世的事物使它依稀回忆“理念”世界的美的景象时,创作者欣喜若狂、眷恋爱慕的情绪。
但是,这种境界并不是丧失理智、陷入激情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而恰恰是热爱理智而置世俗一切于不顾,才被执著于尘世幸福的人说成是迷狂。
因此,迷狂说本质上是理性主义的。
2.简述柏拉图“摹仿说”对西方美学的影响。
(北京大学2011年研)
答:“模仿说”是柏拉图把古希腊人关于模仿的观念提炼成了一种哲学理论,加工成一种本体论和认识论学说,用以说明万事万物的存在,以及艺术活动的本质。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感性活动,不能把握真实的存在(理念),甚至不能认识具体事物,只能模仿具体事物的影子,因此不能给人们提供真正的知识,不能把握真理;艺术总是模仿心灵的低贱部分也就是情绪和感受部分,不能模仿心灵的高级部分,也就是理性部分。
“摹仿说”对西方美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1)“模仿说”对现实主义文论的影响
现实主义文论是模仿说的近代形态。
这种理论虽然经常使用模仿说的语言,但表达的却是一种再现理论。
模仿和再现的区别在于:模仿的对象总是个别事物,再现却可以同时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和普遍规律;模仿是一种纯粹的接受,再现则是一种能动的把握。
再现论之所以是模仿说的延续,是因为它也强调艺术要真实地描绘客观现实。
它对模仿说的发展则在于,指出艺术不仅能把握个别现象还能把握一般本质,因此大大地提高了艺术的真理在为诗辩护的道路上取得新的进展。
(2)“模仿说”对自然主义文论的影响
自然主义文论是现实主义的延续,同时也是“模仿说”在现代文学理论中最后的体现。
它是现实主义关于艺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立场的极端化。
自然主义产生的思想土壤是实证主义哲学和实验科学(尤其是实验医学)思想,其代表人物是法国的龚古尔兄弟、左拉、莫泊桑;美国的德莱塞、诺里斯、杰克·伦敦等。
总之,柏拉图及其“摹仿说”不但对西方美学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且对整个西方后世思想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文艺观上,他把在哲学上提倡的理念论作为他的整个文艺思想的理论基础;在关于文艺的社会功用问题上,他从理想国的政治理想出发,提倡功利论是审美教
育的出发点;在文艺创作上,他认为灵感是文艺创作的原动力。
可以说柏拉图的文艺理论是建立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上的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论述题
1.试述文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答:(1)对于文艺与现实的关系
柏拉图的思想里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他对艺术和美就有两种互相矛盾的看法:
①艺术只能摹仿幻相,见不到真理(理式)
②美的境界是理式世界中的最高境界,真正的诗人可以见到最高的真理,而这最高的真理也就是美。
(2)柏拉图心目中有三种世界:理式世界,感性的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
①艺术世界是由摹仿现实世界来的,现实世界又是摹仿理式世界来的,这后两种世界同是感性的,都不能有独立的存在,只有理式世界才有独立的存在,永住不变,为两种较低级的世界所自出。
②艺术世界依存于现实世界,现实世界依存于理式世界,而理式世界却不依存于那两种较低级的世界。
③感性世界依存于理性世界,而理性世界却不依存于感性世界,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
(3)柏拉图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和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系统是分不开的
①他的错误在于辩证不彻底,“过河拆桥”,把本是由综合个别事物所得到的概念孤立化,绝对化,使之成为永恒不变的“理式”。
②柏拉图的“理式世界”正是宗教中“神的世界”的摹本,也正是整治中贵族统治的摹
本。
(4)由于在认识论方面柏拉图有这两种互相矛盾的看法,所以他对艺术摹仿的看法也是自相矛盾的
①以为理性世界是感性世界的根据,超感性世界而独立
②以为要认识理性世界,却必须根据感性世界而进行概括化。
(5)柏拉图的第一等人和第六等人的分别与关系
柏拉图在《斐德若》里将人分为九等。
第一等人是“爱智慧者,爱美者,诗神和爱神的顶礼者”,第六等人是“模仿者”。
①希腊人所了解的“艺术”和我们所了解的“艺术”不同。
柏拉图采取了当时一般奴隶主这样轻视艺术技巧的态度的原因:
a.他轻视奴隶和平民所从事的生产劳动,而技巧或技术一般是与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b.他痛恨诡辩学派,而诡辩学派中有许多人为着教学的目的,爱谈文艺和修辞学的技巧,并且写了许多这一类的课本。
第一等人是包拉图理想中的“哲学家”,也就是贵族阶级中的文化修养最高的代表。
第六等人则是运用技巧知识从事生产劳动的“手艺人”。
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柏拉图心目中的“爱智慧者,爱美者,诗神和爱神的顶礼者”并无须创作艺术作品,而他们所“爱”的“美”也不是艺术美。
③凝神观照理式说的要点
a.“凝神观照”为审美活动的极境,美到了最高境界只是认识的对象而不是实践的对象,它也不产生于实践活动。
b.审美的对象不是艺术形象美而是抽象的道理。
(6)柏拉图对于感性事物的美的三种不同的看法
①第一种就是在《大希庇阿斯》篇已经提到的“效用”的看法,这其实是苏格拉底的看法。
②第二种就是他在《理想国》里所提出的摹仿的看法。
③第三种就是他在《斐德若》篇结合“灵魂轮回”说所提出的一种神秘的看法,就是感性事物的美是由灵魂隐约“回忆”到未依附肉体以前在天上所见到的真美。
(7)就文艺与现实的关系来说,柏拉图还有一个看法是值得一提的,那就是现实美高于艺术美,因为现实美和“理式”的绝对美只隔一层,而艺术美和它就要隔“两层”。
2.试述柏拉图对文艺的社会功用及来源的看法。
答:(1)文艺的社会功用
①理想国的理想是“正义”,即城邦里各个阶级都站在他们所应站的岗位,应统治的统治,应服从的服从,形成一种和谐的有机整体。
②柏拉图的理想国公民与性格
a.柏拉图把理想国的公民分成三个等级:最高的是哲学家;其次是战士;最低的是农工商。
b.柏拉图将人的性格也分为三个等级:相当于哲学家的是理智;相当于战士的是意志;相当于农工商的是情欲。
③柏拉图还检查了文艺摹仿方式对于人的性格的影响
柏拉图分析的文艺摹仿的三种方式:
a.完全用直接叙述,如悲剧和喜剧;
b.完全用间接叙述,“只有诗人在说话”,如颂歌;
c.头两种方式的混合,如史诗和其他叙事诗。
④柏拉图对文艺的社会功用的基本态度
文艺必须对人类社会有用,必须服务于政治,文艺的好坏必须首先从政治标准来衡量;如果从政治标准看,一件文艺作品的影响是坏的,那末,无论它的艺术性多么高,对人的引诱力多么大,哪怕它的作者是古今崇敬的荷马,也须毫不留情地把它清洗掉。
(2)文艺才能的来源——灵感说
①灵感的两种解释
a.神灵凭附到诗人或艺术家身上,使他处在迷狂状态,把灵感输送给他,暗中操纵着他去创作。
这个解释是在最早的一篇对话《伊安》里提出来的。
b.不朽的灵魂从前生带来的回忆。
这个解释是在《斐德若》里提出来的。
②唯心哲学都是和宗教上神的信仰分不开的。
柏拉图的灵感说的最后根据还是希腊神话。
③灵感说基本上是神秘的反动的。
它的反动性特别表现在它强调文艺的无理性。
④柏拉图在提出灵感说时却也见出一些与文艺创作有关的重要问题
a.理智在艺术中的作用问题。
他也看到单凭理智不能创造文艺,文艺创造活动和抽象的逻辑思考有所不同,他的错误在于把理智和灵感完全对立起来,既形而上学地否定理智的作用,又对灵感加以不科学的解释。
b.艺术才能与技艺修养的问题。
他也看出单凭技艺知识不能创造文艺,诗人与诗匠是两回事,他的错误也正在把天才和人力完全对立起来,既把天才和灵感等同起来,又形而上学地否定技艺训练的作用。
c.艺术的感染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