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新版数学教学大纲(最新完整版)

新版数学教学大纲(最新完整版)

新版数学教学大纲(最新完整版)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教学大纲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教学大纲是指教授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的课程大纲。

以下是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教学大纲的参考模板:课程名称: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授课教师:__X学时:64学时学分:4学分授课方式: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思想,了解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授课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史概述:介绍数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数学、中世纪数学、现代数学等阶段。

2.初等数学:介绍初等数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思想,包括算术、几何、代数等内容。

3.高等数学:介绍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思想,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内容。

4.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介绍数学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包括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医学等。

5.数学文化:介绍数学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包括数学的审美价值、科学价值、人文价值等。

授课工具:本课程将使用多媒体课件、互联网资源、图书资料等工具进行授课。

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综合评价。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告诉我。

蘑菇数学教学大纲以下是蘑菇数学教学大纲的相关信息:课程名称:蘑菇数学IanWellington和JoannaFowler编著课程代码:MQ00000学分:3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课程类型:专业限选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授课教师:李老师上课时间:周二14:30-17:00,周四13:30-16:00上课地点:数理学院101教室大纲内容: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基本信息、教学大纲、考核方式、任课教师、教学日历及课程安排等内容。

具体内容如下:1.课程性质:该课程是一门专业限选课,适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学习。

2.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授课教师、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信息。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学大纲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学大纲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学大纲第一部分:教学大纲概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有理数、实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2)熟练运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3)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判定方法及应用;(4)理解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掌握概率初步知识,了解统计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数学运算能力;(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踏实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精神;(4)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科技、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1. 有理数与实数:(1)有理数的概念、分类、运算法则;(2)实数的概念、分类、运算法则;(3)实数与数轴的关系。

2. 代数式:(1)整式的概念、分类、运算法则;(2)分式的概念、分类、运算法则;(3)代数式的化简、求值、因式分解。

3. 方程与不等式:(1)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不等式的性质、解法;(3)方程与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几何图形:(1)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本性质、判定方法;(2)相似、全等图形的判定与性质;(3)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

5. 函数:(1)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2)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性质、图像;(3)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概率初步:(1)概率的概念、计算方法;(2)事件的独立性、互斥性;(3)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统计:(1)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2)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3)频数分布、频数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

三、教学安排1. 有理数与实数:1课时;2. 代数式:2课时;3. 方程与不等式:3课时;4. 几何图形:4课时;5. 函数:5课时;6. 概率初步:2课时;7. 统计:2课时。

数学教学大纲范本(最新)

数学教学大纲范本(最新)

数学教学大纲范本(最新)数学教学大纲范本以下是一个数学教学大纲的范本,供参考:一、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基础知识:数学基础知识的介绍,包括数、代数、几何、三角、微积分等。

2.数学分析:包括函数、极限、连续、导数、微积分等。

3.线性代数:包括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等。

4.概率统计:包括概率、期望、方差、协方差等。

5.离散数学:包括集合、函数、图论等。

6.数学建模:包括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建模方法等。

7.数学应用:包括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经济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掌握数学分析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5.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1.课堂讲解:通过讲解数学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模式。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分析的方法。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

4.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5.教师指导:通过教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四、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1.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作业: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3.测验:通过学生的测验成绩,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4.期末考试:通过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北师版数学教学大纲北师版数学教学大纲是指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指导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文件。

该大纲共分为15个部分,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建议、课程评价等。

北师版数学教学大纲在课程目标上,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课程内容上,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强调数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课程实施建议上,强调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课程评价上,强调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

高中语文 1数学与文化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六册

高中语文 1数学与文化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六册

●备课资料数学精神及其教育价值美国应用数学家M·克莱因在他的名著《西方文化中的数学》中指出:“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也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

”因此,充分认识数学精神及其教育价值,确立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新教育价值观,是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崭新课题。

一、数学精神的内涵和特性所谓数学精神,既指人类从事数学活动中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理想追求等意向性心理的集中表征,又指人类对数学经验、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观念等不断概括和内化的产物。

意向性是精神的本质属性,数学精神是数学的精神属性的体现。

有两个显著特性:1.综合性数学精神是一个极其宽泛的综合性范畴,不仅包含人在数学精神活动的主观性、目的性、内省性、选择性、价值性等,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拓宽范畴。

具体地说,以概念、判断、推理等自觉的思维形式为特征的认识活动;数学创造、数学解题、数学教学等自觉的精神生产活动;数学思维的展开、设计、调控、决策等认知活动;感觉、知觉、表象等低层次的心理活动都可以囊括在数学精神范畴之内。

2.层次性(1)认识层次,主要表现为数学认识的客观性、逻辑性和实践的可检验性,它们直接体现了数学科学的本质特征,并且内化为数学精神的科学成分。

(2)气质层次,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提出了六条公认的科学精神气质: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个体主义、情感中立。

明确了科学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取向,表现为数学精神的人文成分。

(3)价值层次,“数学不仅追求真,还追求美、追求善。

”求真、求善、求美是数学精神的科学成分和人文成分的融合和升华,这是数学精神乃至科学精神的最高层次。

二、数学精神的教育价值1.数学精神的社会性价值作为一种“看不见的数学”——数学精神,不仅对于数学本身的生存、进化和发展具有科学性价值,并且集中体现了人类的理性精神,因此对于人类的文明进步又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性价值。

《数学文化透视》教学大纲

《数学文化透视》教学大纲

《数学文化透视》教学大纲(全校公共选修课,通识课程)主讲人:数学系 林 磊(汪晓勤)一、说明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数学与人文科学及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的美,了解数学与其他知识领域的联系。

教学重点:数学成就、数学历史、数学与自然、数学与艺术。

本课程的教学以教师教授为主。

3.参考书目(1)教材:目前国内没有合适的教材,只能自编讲义。

(2)部分参考书目:[1] 张楚廷,数学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2] 李文林,数学史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00年8月[3] 张顺燕,数学的源与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4] 张奠宙,20世纪数学经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5] 西蒙辛格著, 薛密译, 费马大定理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的谜[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年第一讲引言(无处不在的数学)(一)本讲的教学目的与要求简单了解数学在各个学科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本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介绍第二节体育、计算机、医学中的数学问题第三节经济学中的数学问题第四节《开心辞典》中的数学问题第五节社会学、心理学与数学第六节校验数的应用第二讲数学与人类文明(一)本讲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的贡献以及数学学科的特点、发展史。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数学的内容第二节数学的特点第三节数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第四节数学发展简史第五节现代数学发展的新趋势第六节计算机对数学发展的影响第七节有趣的中国现象第三讲从欧拉公式谈起(一)本讲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多面体的欧拉公式以及它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多面体的欧拉公式第二节欧拉公式的大致由来第三节正多面体的分类第四节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第五节欧拉公式的证明第六节其他类型的多面体第七节欧拉公式在高维的推广第八节高维的正多面体第四讲从《几何原本》谈起(一)本讲的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及其在中国的引入过程。

《数学文化》课程大纲.doc

《数学文化》课程大纲.doc

中文名称数学文化课程编号B205
英文名称Mathematical Culture
授课对象全体在校生
所属范畴B自然、科学与科技
教师姓名顾沛职称教授
主讲人单位南开大学建议学分 2
视频课时26 建议学时3个月
课程简介:
数学文化,是数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工具、能力、活动、产品,是在社会历史实践小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淀,是数学与人文的结合。

《数学文化》这一课程主要以数学史、数学问题、数学知识等为载体,介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梢神。

木课程旨在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既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索质,又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索质和思想索质。

任课教师简历:
顾沛: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

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研究力向:Yang-Baxter方程的集值解与群上的亚同态、唯一析因的伪欧氏环。

课程大纲:
第一讲、序言
一、“数学文化”的使用
本节重点:介绍“数学文化”概念的起源
二、什么是数学文化
本节璽点:文化的狭义与广义定义;数学文化的狭义、广义的界定;书冃举例;数学的研究对象与自然科学的本质区别
三、数学文化课的开设
本节重点:南开人学开设数学文化课的历史背景,课程任务;对数学的认识存在的问题;开课的指导思想;学生的收获;数学索养
四、数学文化课的上法
本节重点:数学文化课和一般数学课的区别
五、数学文化课的考核
本节重点:具体的考核方法,读书报告,演讲稿;解答思考题
第二讲、概述
本节重点:笛卡尔的坐标系;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微积分……
4、现代数学时期。

《数学与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与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与文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数学与文化课程类别:学科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小学教育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学时、2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数学与文化》是一门比较重要的拓展类学科,是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方向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哲学观,能从科学的语言、思维的工具、思想方法、理性的艺术等方面理解数学的社会文化价值,引导学生能够发现和思考生活中的数学,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二、课程教学要求执行本大纲,课程教学要遵循以下要求:1.注意实施本课程中的基本理念,在保持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难点,并努力体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2.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音、影、画等特点来提高教学质量。

3.授课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并且要精心设计教学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践、学用结合。

4.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某些重点章节上安排学生做小组研讨,引导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讨论与反思,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实践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等。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重点:理解数学与文化的关系课程难点:体会生活中的数学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的教学以讲授为主要方法,同时在课程进行中结合具体内容设计讨论活动,使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提高自己对数学文化价值的认识。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数学与文化概览(2学时)1.教学内容(1)数学:一种文化体系(2)数学的文化价值(3)数学与艺术的关联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2)教学难点:体会数学的文化观第二章神奇的数(4学时)1.教学内容(1)对自然数的理性认识(2)几种特殊的自然数(3)幻方世界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对自然数的理性认识(2)教学难点:特殊自然数的认识第三章不可思议的无理数(4学时)1.教学内容(1)无理数的发现(2)三个特殊的无理数(3)一种奇妙的联系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理解无理数发现的价值(2)教学难点:理解三个特殊的无理数第四章斐氏级数与黄金分割(4学时)1.教学内容(1)斐氏级数与黄金分割的关联(2)斐氏级数与黄金分割的文化意义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理解斐氏级数与黄金分割的关联(2)教学难点:体会斐氏级数与黄金分割的文化意义第五章美妙的数学镶嵌图案(6学时)1.教学内容(1)多元文化下的数学镶嵌图案(2)将镶嵌图案引入数学教材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理解多元文化下的数学镶嵌图案(2)教学难点:应用将镶嵌图案引入数学教材第六章多元文化下的勾股定理(6学时)1.教学内容(1)勾股定理的中西比较(2)勾股定理的教育价值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理解勾股定理的中西比较(2)教学难点:认识并应用勾股定理的教育价值第七章数学游戏及其教育价值(6学时)1.教学内容(1)数学与游戏(2)一些数学游戏与趣题(3)数学游戏的教育价值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理解数学与游戏的关联(2)教学难点:认识数学游戏的教育价值八、学时分配九、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成绩构成:学科总成绩由期末考核和平时考核组成十、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文化视野中的数学与数学教育》,张维忠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背景: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数学决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数学是空间,是图形,是语言,是游戏,是故事,是问题,是发现和发明,是科学,是历史,是一座艺术的宫殿,更是一把金钥匙,让学生们用这把金钥匙去打开人生旅途上每一扇通向成功的大门;“数学文化”校本课程从一年级起开设,六年逐步滚动,通过六年的学习,初步了解数学发展史,了解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了解具有里程碑作用的数学成果及重大事件,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数学游戏,感受数学好玩、数学有用、数学是美的;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用数学的头脑去解决身边的问题,从而养成品德,健全人格;二、课程目标:1、了解数学的发展史,知道一些重大的数学事件;2、熟悉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会讲数学家的故事,感悟数学家的人格魅力;3、通过数学游戏、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渗透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5、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三、课程内容:1、来源:1网上下载;2选自教材3自编2、课程内容包括:数学故事、数学游戏、数学史上的重大事件、数学谜语、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美等;3、性质:1预设性;2生成性;四、一年级课程安排五、课程评价:1、以学生自评为主;2、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如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积极性、参与度;3、联系学生的内化情况,如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能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问题;课题:数学家的故事教学目标:通过说故事、演故事、编故事,知道华罗庚等数学家的动人故事,了解他们对中国数学界乃至世界数学界作出的杰出贡献;学习他们刻苦专研、为数学奉献一生的精神;课堂资源:校本资料“第二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演讲比赛材料汇编”课时安排:三课时第1课时:华罗庚的故事教学过程:1、故事激趣(1)自学成才的数学家(2)埋在泥沙中的黄金(3)华罗庚的故事(4)小书呆子——华罗庚(5)创造生命奇迹的数学家华罗庚(6)与书为伴,自学成才(7)华罗庚回祖国2、联系实际(1)听了华罗庚的故事,你认为华罗庚是一个怎样的人(2)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打算以后怎么做(3)学生交流;3、课后作业自编自演一个华罗庚的故事,下一节课交流;第2课时:陈景润的故事教学过程:1、学生汇报自编自演的华罗庚的故事2、谈话引入师:华罗庚为我国的数学作出了巨大贡献,那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陈景润这个名字师:你能谈谈对陈景润有哪些了解3、陈景润的故事1立志摘取明珠2歌德巴赫猜想与陈氏定理3时代的楷模——陈景润2、联系实际1听了陈景润的故事,你认为陈景润是一个怎样的人2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打算以后怎么做(4)学生交流;3、小组互动和你的互讲一个陈景润的故事第3课时:张广厚的故事教学过程:1、故事激趣1爱数学的张广厚2只要功夫深2、联系实际1听了的张广厚故事,你认为张广厚是一个怎样的人2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打算以后怎么做3学生交流;3、做数学故事报(1)收集数学家的故事(2)小组合作制一张关于数学家的故事的小报第4课时: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介绍附教材教学目标:1、介绍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召开的情况;2、了解我校师生参与数学家大会的情况;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课程资源:(1)校本资料——杨俊伟校长带队参加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资料; (2)光盘: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教学过程:一、我校参与国际数学家大会前期的工作;1、马志明院士致杨俊伟校长的信;2、觅小全体少先队员倡议书;3、全国各地的响应书;二、介绍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情况1、介绍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的相关活动;2、国际数学家大会会徽、入场券等介绍;3、介绍觅小与国际数学家大会的相关报道;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1、介绍我校参与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五位学生;2、观赏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光盘;3、学生谈体会: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第5课时:数学游戏:过河教学目标:学生在游戏中理解事物间的联系;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找的关键的切入点;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学习品质;教学准备:进入网址一、情景导入1.小朋友你知道小羊最喜欢吃什么吗青草2.那大灰狼也喜欢吃什么呀小羊3.对呀,它们三个中,小羊会吃青草,大灰狼会吃小羊,它们能碰到一起吗不能二、设置问题:有个猎人碰到了个难题;他捉到了一只狼和一只羊,又割了一筐青草,准备回家,可是要过一条河, 一条船上最多只能运两样,想一想要怎样过河进入网址三、探讨方法4.学生讨论,尝试方法;5.师生共同找出一定要先把羊先过河,羊放在岸上,再把草运过去羊运过来再把狼运过河,最后运羊;第6课时:数学游戏:有趣的七巧板一、教学目标:1、认识七巧板,知道七巧板的由来;2、经历探索七巧板的拼摆活动,丰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有关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之间的关系、变化;3、在图形的变换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直觉;并在拼图活动中能适当用图形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从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力;二、教学准备:七巧板、电脑三、教学过程一认识七巧板1、师:今天,钱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一个画廊,我们一起来欣赏好吗多媒体演示师:你们看到了些什么生:我看到了船、狐狸、鸟、小兔子、小狗……师:你们知道他们是由什么拼成的生:七巧板;师: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多媒体演示船、狐狸变成七巧板拼成正方形的过程;师:噢原来真是用七巧板拼成的呢2、师:那七巧板你见过吗玩过吗学生自由畅谈对七巧板的认识;(1、七巧板的组成;(2、七巧板的由来——上网师:看来,小朋友对七巧板的了解还真不少;今天,钱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用七巧板开展有趣的活动;(二)拼图活动活动一:师:首先进行第一个活动,用七巧板拼我们曾经见过的平面图形;听好老师的要求:你可以用二块、三块或更多的板来拼,自己先考虑考虑,你是怎么想的就怎么拼,听明白了吗活动二:用七巧板拼你喜欢的图案;学生拼,教师巡视指导;师:谁愿意让大家来分享你拼的图案;4个师:你们拼的是什么暂时不要告诉他们,让下面的同学来猜猜看;你们猜的出吗学生齐猜;师:同学们个个是能工巧匠,拼的图案真漂亮;其他同学也想让大家欣赏你拼的图案吗那把你拼的图案在小组里猜一猜,说一说吧;活动三:师:看来,同学们要学会合作,并且要善于合作,善于思考,这样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还要请同学们合作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相信这一次同学们合作的更好;你们看,钱老师也拼了一幅图,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童话故事生: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师: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吗生:乌鸦衔着一块肉站在大树上,狡猾的狐狸想吃那快肉,于是他赞美乌鸦:“亲爱的乌鸦,您唱的歌真动听;”乌鸦张开嘴唱歌,肉就掉下去被狐狸抢走了;师:我想小朋友的心目中都有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老师很想知道,这样吧,每个小组商量一个故事,合作把这个故事用七巧板拼出来;师:哪一组的同学先愿意把你们的故事介绍给大家;(二)小结延伸师:拼图板的学问可大着呢,七巧板只是其中的一种;老师在网上找到了两副拼图板,我们一起来欣赏;师:有兴趣的同学课后也创造一幅拼图板,拼出你喜爱的图形,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第7课时:数学游戏:排顺序目标:通过排顺序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结合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活动过程:一、看图说话;出示图:图中小朋友认真学习,相互讨论,按时完成作业,专心听讲;问:谁能说说他们是怎样学好数学的按一定的顺序说二、排数序;1、师生拍手对儿歌;师:我说1,生:像根小棒1、1、1;老师无序说九个数字2、学生拿数字卡片上下同练,给九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三、给图画排顺序;1、出示三幅小鸟图,其中第三幅图左上角“飞来的1只小鸟”是活动的,要求“观察—分析—调整—说图意”;2、把飞来的小鸟移到右上角,表示飞走,学生重新给三幅图排序;3、出示“小红起床图”四幅;学生同桌讨论后排序;四、师总结:我们今后不论做什么事,想问题,都要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有根据进行,才能把事情做好;第8课时:数学游戏:玩数字卡教学目标:在数序的掌握中渗透数与数的大小比较;在拼数时要求有多样性和规律性,使学生感受到数与数组合的规律及数感;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0-9十张数卡一、比一比1.小朋友今天我们每人都带来了什么数字卡2.分别是几呀把它们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你是怎么排的从大到小9-0, 从小到大0-93.我们今天先来玩数字卡比大小的游戏;规则①同桌每个小朋友每次拿一张数字卡,比一比谁大就要说几>几,说对了,数字卡就归这个小朋友;说错了由另一个小朋友说几<几,对了,就归另一个小朋友;②看哪个小朋友赢的多;二、拼一拼4.数字卡还有其它玩法,我们再做个拼数游戏;规则:①先拿出一个数,再拿出一个数,拼起来成了一个新的数;②想一想可以是几,有什么特点③如果要是大的数该怎么拼同桌学生活动,先拼数,再每人说一个数;5.小结:两张不同数卡可拼成两个大小不同的数;那三张、四张呢我们一起来拼一拼,找找规律;6.师生共同探讨三张数卡,如3、4、5 二张二张拼能拼几个数学生答,师板书,找出规律;7.共同探讨4张等规律;第9课时:数学游戏:同样多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初步了解递等原理以及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一、故事导入有位小朋友妈妈让他看一看杯和盖是不是同样多,可他却把杯和盖弄得一团糟;小朋友,你能帮助他吗二、观察思考出示图1、数一数2、连一连同样多;多个学生说;3、小结;略;4、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按老师要求进行比较;苹果和梨比,他们的只数谁多谁少梨和桃比,他们的只数怎样苹果和桃比,它们的只数又怎样5、仿练;老师指名四位学生说;三、巩固练习;6、出示卡片:1+3=2+2=6-24+1=7- =+3;问:你能读读填填吗同桌讨论后填写;四、总结;略;第10课时:数学与生活:贴邮票目标:初步形成枚举思想,培养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合理地思考问题;活动过程:一、引入;1、我们向远方的亲人问候,可以用什么方式呢写信,…7、封上有什么要求吗贴邮票,…有几种贴法学生操作;回答;师贴;(1)我们先贴1元几张;2(2)我们再想全拿5角的贴要几张4(3)如果我们1元的和5角的都要贴,它们各要几张二、训练;我们现在身边只有5角和2角的邮票,那该怎样贴出2元来呢有几种贴法呢试一试;问:摆的时候怎样想呢引导学生说出先想一种的有几种方法,再想两种全摆的有几种;总结:略;第11课时:数学与生活:巧妙计算目标:1、初步认识“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2、会对排列有规律的数列进行巧妙计算;活动过程:一、引入爸爸妈妈曾经给你们讲过西游记的故事吧里面都有些什么人孙悟空采满了满满一布兜橘子,他对大家说:“在吃橘子前,我想考大家一个问题,我在第一棵树上采了1个桔子,在第二棵树上采了2个,在第3棵树上采了3个,在第4棵数上采了4个,在第5棵数上采了5个;你们算算看,我一共采了多少个二、探索;学生小组讨论;一学生上来移;左边摆3个图片,右边摆7个图片思考:怎样才能变成两边同样多呢它的加数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师:我们分三步思考:先请小朋友看看这里的加数5那中间的一个加数是几3用笔圈,我们第一步找中间数;我们能不能把前后的数都变成3呢用什么方法呢怎样移呢相互讨论;把1+2+3+4+5变成3+3+3+3+3;三、训练a)1+3+5+7+9b)10+8+6+4+2c)同桌讨论,说过程;d)师生交流;四、总结;略;第12课时:数学与生活:购物中的数学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超市的各类物品摆放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分类这一数学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展示照片,发现问题小朋友们,你们去逛过超市了么你们在超市看到了什么请看老师这儿提供的一组超市里的照片;那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逐个谈一谈自己所发现的数学问题;二、揭示分类思想,体会生活中的分类现象超市里的物品都是分类摆放的,那么你在生活中,还发现哪里的物品也是这样分类摆放的呢三、结合提供的照片,体验分类需要一定标准1、创设情境小朋友们,老师有一件急事要去做,想请你帮忙去超市买一只订书机,你能很快就帮老师买到么超市里有那么多的东西,你是怎么这么快就能找到的啊原来超市里的东西都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摆放的;2、学生讨论你有没有观察过,分了哪些类别呢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以后,有那些好处啊你还能举一些这样分类的例子么四、实际应用,拓展思维活动一:1、小朋友的桌上有些什么东西呢向你旁边的小朋友介绍一下;学生把自己桌上的文具向旁边小朋友介绍一下2、你能自己把这些东西来分一分,并分别摆放好,让你的桌子变得整整齐齐的吗并且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呢学生自己动手分,并分别摆放好,然后向同桌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分;学生都完成以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3、教师小结:刚才桌上的东西按用途来分类的,分成了两类,文具应该放在文具盒里,学具应该放在学具盒里;这样,我们平时就应该养成良好的整理物品的习惯,使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活动二:1、如果我们把全班小朋友分一分,可以怎么样来分呢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出现这样一些分法:男生、女生;长发、短发;座位的排数;高矮;穿的衣服的颜色等等2、你还想把什么分一分吗请把生活中你认为需要整理的东西用“分一分”的方法分类整理;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事物,并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分一分;课上说想法,课后去实施,下节课再交流;3、请同学课后调查一组小朋友家里的、电视、电脑、音像,自己进行整理,让老师和同学能比较迅速地数出各有多少;第13课时:数学与美:搭火柴棒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简单的平面图形的认识和研究;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的美;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9根火柴一、展示1.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是什么呀火柴搭、蝴蝶图金鱼图2.小火柴能搭图形,你想试试吗二、学生活动3.请拿3根火柴你能搭什么图形三角形4.想一想搭一个三角最少需几根火柴三根5.为什么6.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搭二个,最少用几根火柴7.学生尝试8.分别说说是怎样搭的,比一比谁用的火柴最少;9.小结:最少用5根;为什么因为有一根是两个三角共有的边;10.7根火柴能搭几个三角形9根呢找找规律师板书 3根 15根 27根 39根 411.请小朋友搭一个正方形,最少要几根小棒搭2个,最少几根 3个呢10.学生自己找出规律第14课时:数学与美:对称图形教学目标:1、观察和动手操作的体验中,了解图形的对称性;2、学会辨认对称图形,提高判断力;3、感受数学美;教学过程:一、展示民族音乐,创设愉悦情景1、播放“梁祝化蝶”音乐选段,欣赏蝴蝶;2、引导学生观察蝴蝶的特点,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讨论描述画面;3、老师启发:我们今天要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它;4、老师演示蝴蝶翅膀张开、合拢,让学生感受左右两边一样,翅膀对折完全重合的特点;二、多种学习方式,认识对称图形1、观察一组图形,能不能给它们分类2、按形状分,有的按大小分;3、拼一拼从上面的图形中,选两个拼成下面的图形;学生操作;4、组织学生展示作品;5、还能拼出同类型的其他图形吗6、引导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两边都是一样,两边对折会重合7、讨论,有没有不是同一类型的呢8、得出名称象这样的图形,叫对称图形;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9、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剪刀,门,双面胶,衣服,裤子……三、动手操作,制作对称图形师:生活中对称图形真多,现在我们就来制作一个对称图形;制作一棵小松树;你们有什么好办法1 对折 2画一画 3用手撕四、观察比较,判断对称图形出示一些常见图案,判断是不是对称图形;五、多种形式,学生自主练习;1、连一连2、脸谱欣赏,剪纸欣赏第15课时:数学思想方法:分类与比较教学目标:1、在整理、排列图形的过程中巩固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2、在比较物体多少的学习活动中体会分类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和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过程:一、提供场景,设疑激趣1、投影各种图形整体无序地一次呈现问:1这里有哪几种图形2老师很想知道什么图形多什么图形少你有什么办法3小组讨论方法4汇报交流设想:1数一数的方法知道谁多谁少;2整理排列比较谁多谁少问:数的方法快还是一一对应比较快二、画图体验师说要求,学生画图1先画6个圆,三角画得和圆一样多,你会怎样画2正方形比圆多2个,五角星比圆少3个,比一比谁画得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来三、交流互动,学生画图1、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分类整理和一一对应的方法2、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分类整理和一一对应的方法3、小组先说,大组交流四、游戏体验,分类比较1不用数怎么知道班上男生多还是女生多2实际排队五、总结第16课时:数学思想方法:找规律教学目标1、以生活中有关“规律”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在观察、推理和动手中感受数学的排列美;教学过程:一、认识规律新年快到了,同学们把校园装饰得多美好;请小朋友们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师:象这样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它就有了规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二、找规律1、找生活中、学习中的规律;师:“我们认识了规律,你能说一说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哪些事物是有规律的吗2、找一组全体图形的规律师:认识了规律就应该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出示一组图形,指明说接下去是什么图形;3、找动作规律打拍子:碰嚓嚓、碰嚓嚓、碰嚓嚓……举手:举左手、举右手、举双手……4、找几组平面图形的规律△○□△○□△○□△○□△○□------------------○□△○□△○□△○□△○□△-------------------5、这组图形有规律吗帮老师找一找;1△○○□○□△△□2你能重新画一画,画出规律来吗6、你还能说出这些图形的规律吗7、用色笔或用图案,创造一组有规律的图形;8、总结:师:正是因为物体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如此丰富多彩;我相信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多动脑筋,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新的规律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第17课时:钱学森的故事教学过程:1、感知故事内容:(1)配乐朗诵:钱学森1911年出生在上海市,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他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于1935年考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深造学习,并于1936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继续学习,并拜着名的航空科学家冯·卡门为师,学习航空工程理论;钱学森学习十分努力,三年后便获得了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在冯·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对火箭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高速空气动力学和喷气推进研究领域中突飞猛进;不久,经冯·卡门的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从1935年到1950年的15年间,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活上享有丰厚的待遇,但是他始终想念着自己的祖国;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钱学森想回国报效祖国的愿望落空了,钱学森因为是中国人而遭到了迫害;直到1955年6月,钱学森写信给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同志,请求党和政府帮助他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周总理得知后非常重视此事,并指示有关人员在适当时机办理此事;经过努力,1955年10月18日,钱学森一家人终于回到阔别20年的祖国;不久,他便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为了提高我国的国防能力,保卫我们国家的安全,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被任命为第一任院长;在钱学森的指导下,经过艰苦的努力,1960年10月,我国第一枚国产导弹终于制造成功;2、理解故事内容:看投影学习朗读故事内容,进一步理解其内涵;3、联系实际消化故事内涵1、听了钱学森的故事,你认为钱学森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贡献和数学有没有联系为什么2、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打算以后怎么做3、小组交流,大组汇报;3、课后作业学讲编演钱学森的故事,下一节课交流;第18课时:高斯的故事教学过程:1、学生学讲编演钱学森的故事:每组指派一名小朋友上台演讲;思考:1如果计算不精确,导弹实验还能成功吗2理解“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道理;2、谈话引入师:钱学森为我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因为从小数、理、化基础打得好;同学们应不应该向他学习那同学们还想不想听外国数学家的故事呢听说过高斯这个名字吗师:你能谈谈对高斯有哪些了解3、高斯的故事八岁的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德国着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长大后他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数学文化 教学大纲

数学文化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周学时 2 总学时34 学分 2 教学类型及学时数主讲:34 学时;实验或上机:0学时;其他:0学时教学对象(本课程适合的专业和年级):南开大学所有专业2至4年级的本科学生。

预备知识:要求学生已学完一年级的高等数学课程。

(至少学过文科数学的微积分部分)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本课程的定位是校公共选修课,对大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校公共选修课,全校70多个专业几乎每个专业都有学生选修过本课。

课程的作用有以下四点:1.让学生理解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2.让学生明确“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4.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终身受益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注明考核方式和考核要求):南开大学的“数学文化”课程,是文化素质教育类的校公共选修课,主要教授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方法;课程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数学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

大学生虽然学了多年的数学课,但许多人仍然对数学的思想、精神了解得较肤浅,对数学的宏观认识和总体把握较差,数学素养较差;甚至误以为学数学就是为了会做题、能应付考试,不知道“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的重大价值,不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不理解数学内在的思想、数学文化与诸多文化的交汇。

而这些数学素养,反而是数学让人终生受益的精华。

“数学文化”选修课的重点正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它的基本设计是:第一,以数学史、数学问题、数学知识等为载体,介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精神;第二,涉及的数学知识不要过深,以能讲清数学思想为准,使各专业的学生都能听懂,都有收获;第三,开阔眼界,纵横兼顾,对于数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都要有所介绍。

总之,课程要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既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又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

“数学文化”课采用“读书报告”作业为主的平时成绩和“半开卷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成绩的做法,加强考评的监控和激励功能;平时成绩占40分,“半开卷期末考试”占60分。

《高等数学》(文科)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文科)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文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高等数学》是文科类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类必修课。

2、开课学期:大一第2学期3、适用专业:中文、外语、音乐、美术、法学、政教、历史等文科专业4、课程修读条件:学生应熟练掌握初等数学知识。

5、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和数学发展简史;掌握概率论的初步知识;掌握函数极限与导数知识及其应用、一元微积分的运算与应用。

通过学习部分高等数学知识,领会微积分的基本思想,掌握数学的辨证思维方法,提高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和运算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必要得数学知识、方法和手段。

二、教学基本要求或建议:《高等数学》课程是以微积分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理论性课程,对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有较高要求。

由于文科专业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因此课程学习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注意加强练习环节。

三、内容纲目及标准:(一)理论部分学时数(36学时)第0章绪论——数学的内容、特点,数学发展简史[教学目的] 了解数学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领域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语言学、社会学、哲学等社会科学中数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重要性;了解数学的内容、特点;从数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体会科学发现的艰辛,学习数学家科学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一章概率统计初步[教学目的] 了解随机现象、事件等概念,理解事件的关系和运算;理解概率的统计定义、古典概型、几何概率、概率的公理化定义;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理解条件概率与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能运用有关公式计算简单的概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概率的基本性质;古典概型、条件概率、乘法公式。

难点: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

第一节随机现象第二节事件的关系和运算第三节排列与组合第四节概率※第五节两个实例第二章函数与极限[教学目的] 理解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概念,了解函数的左右极限概念。

数学文化教学大纲

数学文化教学大纲

《数学文化》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数学文化》课程是数学与全院其他专业的通识选修课,是在我院高职数学教学体系和内容改革中为全院学生开设的新课,有最典型数学素质的教学特点。

鉴于数学在工科类专业中作用日益增大和文科学生对数学的误解,本课程将有着重要作用。

课程对象主要是我院一、二年级专科学生,它能弥补正常上课所缺少的文化方面的内容,给学生以正宗的数学文化熏陶。

《数学文化》这一课程主要以数学史、数学问题、数学知识等为载体,介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精神。

学生学习数学,除了形成理性思维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

二、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旨在贯穿素质教育的思想,既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又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

通过《数学文化》课程的学习,促使学生将初步了解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开阔视野,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改变目前学生“数学非常难且高不可攀”的观念。

三、适用范围:我院各专业学生。

四、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共15讲,总计3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讲座占28学时,考试占2学时。

第一讲数学发展史简介第二讲数学与数学文化第三讲悖论与历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第四讲微积分的发展第五讲解析极限思想与圆周率第六讲公务员考试中的数学问题第七讲黄金分割与斐波那契数列第八讲数学家笛卡尔第九讲韩信点兵与中国剩余定理第十讲数学电影欣赏——美丽心灵第十一讲哥德巴赫猜想与中国数学家第十二讲数学美第十三讲趣味数学第十四讲数学电影欣赏——博士的爱情方程式第十五讲考试平时成绩: 50%收获感想:50%(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心得体会)五、学时分配六、说明1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结合实际范例深入浅出讲解讨论。

2 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特别注重平时的考核,作业采用简单练习、论文等形式,期末考试采用简单考题或论文形式。

高中数学文化概论教案

高中数学文化概论教案

高中数学文化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文化的概念和内容,认识数学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应用;2.了解数学的历史、发展和相关理论,培养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3.掌握数学文化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提高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数学文化:数学文化的定义、内涵和研究对象;2.数学在不同文化中的发展和应用:古希腊、古埃及、中国等不同文化中的数学成就和应用;3.数学的历史和发展:数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4.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数论、代数、几何、概率等基本理论和方法;5.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的特点和方法、数学创新的重要性和途径。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数学文化的概念、内容和相关理论,激发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和求知欲;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数学文化的相关话题,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和思考问题;3.实践法:设计数学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4.启发法:通过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四、教学流程:1.导入:介绍数学文化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在不同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2.讲解:讲授数学文化的内容和相关理论,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在不同文化中的发展和应用;3.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数学文化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数学的历史和发展;4.实践:设计数学文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以上是一份高中数学文化概论教案范本,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群体和教学环境的需要。

数学课教学大纲

数学课教学大纲

数学课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性质和任务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数学的思想、内容、方法和语言日益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成为现代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因此,使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继续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提高警惕数学素养,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并有很强的工具功能。

2、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初中数学基础上,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继续学习班所必须要代数、三角、几何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教学内容的确定1、以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为依据,注意与初中数学课程的衔接,按照“加强基础,注重能力,突出应用,增加弹性,适度更新,兼顾体系”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

根据我校学生特点数学课程以初等数学为核心。

所学部分是现代生活及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

2、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

教学内容安排尽量采用具体——抽象——应用的思路,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图形的直观教学,强化数形结合的能力。

充分利用计算工具和数表解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使用基本计算工具的能力。

适当体现探索、发现、归纳和创造的方法,逐步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学内容安排应贯彻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系统性、科学性,兼顾与专业课程的衔接。

4、教学评价采用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查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着重考核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运算、逻辑思维方法以及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课时分配表数学课程标准一览表三、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第一章数、式与方程【教学要求】1 理解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数轴、倒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能熟练进行代数式的运算,了解根式的概念,能进行乘方和开方运算。

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教学大纲

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教学大纲

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教学大纲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教学大纲数学是一门古老而又神奇的学科,它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文化。

因此,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教学在数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探讨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份可能的教学大纲。

首先,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意义。

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数学史,学生可以了解到数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从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到希腊、印度、中国等各个文明古国,数学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应用场景。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内涵和意义。

其次,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学科,通过学习数学史,学生可以了解到许多数学家在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例如,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几何证明方法、印度数学家布拉马格普塔提出的代数符号等,这些都是数学思维的典范。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学生可以借鉴其中的思维方式,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外,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数学是一种全球性的语言,不同文化中的数学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通过学习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中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应用场景。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中的数学。

基于以上的理由,我们可以提出一份可能的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教学大纲。

首先,可以从数学的起源和发展开始,介绍古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几何、代数、算术等。

然后,可以分别介绍不同文化中的数学发展,如希腊几何学、印度代数学、中国数学等。

在介绍每个文化时,可以结合具体的数学问题和应用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中的数学。

《数学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文化》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数学文化课程名称(英文):Culture of Mathematics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 √□学术知识类□方法技能类□研究探索类□实践体验类课程代码:4210213周学时: 2 总学时:32 学分: 2先修课程:微积分开设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理科方向三、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理科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小教专业的数学文化课程内容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小学数学文化”和“讲数学故事”这两个部分。

“小学数学文化”这个部分是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旨在探讨小学数学中一些核心概念的背景知识,帮助未来小学教师在文化大背景下对这些核心概念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数学的文化性获得深入体验。

“讲数学故事”这个部分,由老师指定一些和小学数学密切关联的数学故事,学生通过课前读故事,课上讲故事、听故事以及评故事,对于以故事形式讲授数学有了深入体验。

数学故事这一课程内容通过培养师范生讲数学故事的能力,有助于增强未来小学教师对于数学的积极情感,并体验到数学的文化性。

四、课程目标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文化课程应达成如下目标:①了解数学发展脉络;②掌握小学数学背景知识;③培养讲数学故事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每周两个课时)六、修读要求纪律1.课堂学习不要缺课。

如果你缺了两次课,会特别关注此事并和你进行一次谈话。

2.课堂上不使用QQ和微信等社交软件。

如果必须打电话或者回复短信,请告诉你的老师。

期待1.上课前做好准备工作。

完成教材和补充材料的阅读,并记下两三个自己的感想,这样做不仅为课堂讨论做好了准备并有助于从别人的发言中很快得到一些启发。

2.课堂上对他人的观点有兴趣并持有尊重的态度,主动提出问题并对他人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从而创设一个可以分享富有挑战性智力活动的课堂学习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数学文化》是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全校各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数学是关于数量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工具和语言。

作为大学生,学习数学,除了形成“理性思维”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的美丽,知道数学应用的门径。

《数学文化》主要研究和介绍数学的本质、数学美学、数学与人的发展、数学与哲学、数学与文学艺术、数学与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具备一定数学基础的学生能够换个角度思考数学,使得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从而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本课程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基础课,重在对学生的数学文化熏陶,同时,为其它课程的学习提供重要的思想、方法和语言。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数学的本质:4学时
第二章:数学美学:8学时
第三章:数学与人的发展:4学时
第四章:数学哲学:4学时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授课对象是全校学生,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的内容:
第一章:数学的本质
1.数学发展的历史时期
2.数学是什么性质的科学
3.数学是一种文化体系
第二章:数学美学
1.对正整数的美学审视
2.对非有理数的品位
3.在无限的世界里
4.无限世界的另一面
5.数学方法的优美
6.数学美的不同类型
7.数学史上的几大奇观
第三章:数学与人的发展
1.对世界观的影响
2.与思维发展的关系
3.公里方法的作用
*4.数学直觉的作用
*5.左右脑开发
6.对一般素质的影响
7.从数学家那里,我们看到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