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辅行诀》脾脏补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实则腹满,飧泄;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灵枢本神》“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


脾病者,必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虚则身重,苦饥,肉痛,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

《素问藏气法时论》“脾病者,身重,善饥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

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


邪在脾,则肌肉痛,阳气不足,则寒中,肠鸣,腹痛;阴气不足,则善饥,皆调其三里。

《灵枢五邪》“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


陶云:脾德在缓。

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藏气法时论》“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辅行诀》与《藏气法时论》存在辛泻、苦泻不同,前者取辛散之意,后者取燥湿之能;两书之间类似差异可参考前文《辅行诀》之五脏补泻法则。

小泻脾汤治脾气实,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腹冷,脉微者方:附子一枚,炮干姜甘草炙,各三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大泻脾汤治腹中胀满,干呕不能食,欲利不得,或下利不止者方附子一枚,炮干姜三两黄芩大黄芍药甘草炙,各一两
上方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

为方便大家学习,将小泻汤表列于下。

★药物组成
观小泻脾汤组成,两药味辛为泻,佐甘草一药味甘为补。

《辅行诀》凡小泻方皆是两泻味,一补味。

大泻脾汤含小泻脾汤(附子、干姜、炙甘草),因脾气甘缓太过之故,故小泻脾汤中佐制药甘草减量为一两,犹恐泻肝之力不足,又佐以苦燥(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另加小泻肺汤(葶苈子、大黄、芍药)之芍药、大黄,泻肺则木气盛,木盛则能克土也(所谓实则泻其子是也)已达到泻脾之目的。

《辅行诀》凡大泻汤皆为六味药,其组成亦是小泻汤+急
食性味+小泻子汤,药物剂量方面,急食性味皆为三两(大泻脾汤黄芩为一两,恐苦寒伤脾),小泻子汤中两位皆为一两。

《辅行诀》之小泻脾汤即为《伤寒论》四逆汤。

诸书皆谓四逆汤温补脾阳,而《辅行诀》则以其泻脾,虽方名不同,然其治一也。

《伤寒论》太阴阳虚,以辛温发散之附子干姜温阳健脾,治疗“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辅行诀》脾脏阳虚不能运化,甘缓太过则饮食不下水饮内停,以辛温发散之附子干姜以泻脾气甘缓太过,治疗“脾气实,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腹冷,脉微者”。

★症状分析
《素问气交变大论》“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

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上应镇星。

甚则肌肉痿,足痿不收行,善瘈,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肢不举。

变生得位,藏气伏化,气独治之,泉涌河衍,涸泽生鱼,风雨大至,土崩溃,鳞见于陆,病腹满溏泄,肠呜,反下甚,而太溪绝者,死不治。

上应岁星。

”岁土太过,则甘缓太过,脾缓无制,则腹满胀痛,不能食;甘缓太过则水饮内停而体重烦冤,水饮作乱故时下利(理同过用甘草则水肿);侮于木则肝气不升其意不乐。

其治宜辛温发散以泻甘缓,轻者小脾汤,重者大泻脾汤。

小补脾汤治饮食不消,时自吐利,吐利已,心中苦饥;或心下痞满,脉微,无力,身重,足痿,善转筋者方:
人参甘草炙干姜各三两白术一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若脐上筑动者,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仍用术;心中悸者加茯苓一两;渴欲饮者,加术至四两半;腹中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炮;腹中痛者,加人参一两;寒者,加干姜一两。

大补脾汤治脾气大疲,饮食不消,呕吐下利,其人枯瘦如柴,立不可动转,口中苦干渴,汗出,气急,脉微而结者方:
人参甘草炙,各三两干姜三两莪术麦门冬五味子旋覆花各一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为方便大家学习,将小补汤表列于下。

★药物组成
小补脾汤人参甘草味甘补脾脏甘缓不及,干姜辛散、白术苦燥以防甘缓太过,《辅行诀》凡小补方皆是两补味,一泻味,一急食味。

大补脾汤,
方含小补脾汤,另加小补子方(小补肺汤)并去小补子汤(小补肺汤)之急食味(细辛),补肺则克木,木不克土则脾缓之德才能如常。

《辅行诀》凡大补汤组方皆为小补汤+小补子汤(去急食味)。

★症状分析
《素问气交变大论》“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化气不令,草木茂荣。

飘扬而甚,秀而不实,上应岁星。

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酸,善怒,脏气举事,蛰虫早附,咸病寒中,上应岁星镇星,其谷黅。

复则收政严峻,名木苍雕,胸胁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虫食甘黄,气客于脾,黅谷乃减,民食少失味,苍谷乃损,上应太白岁星”。

土气甘缓不及,则木气盛行,肝气横逆,故气急,冲犯脾胃,则时自吐利,胃气不降则胆火上逆而口苦;水谷精微尚未运化腐熟,即吐利而出,荣血化生发源,故心中苦饥,脉微无力,枯瘦如柴。

土气不及,木气大盛,故大脾肝汤加小补肺包汤以制木气(土之子金也,替母复仇克制木气,则肝气横逆得到控制)。

《辅行诀》之小补脾汤即为《伤寒论》之理中汤。

从《辅行诀》角度思考理中汤与四逆汤区别,则化简为繁,更为明了。

四逆汤以辛温发散之附子干姜温阳健脾,治疗脾土甘缓太过之饮食不下、水饮内停;理中汤以甘缓之人参甘草补益脾土甘缓之德,治疗脾缓不及,水谷精微不得停留胃肠,尚不及运化即因肝气横逆作乱
吐利而出。

《辅行诀》大小补脾汤之症状,从另外一个侧面印证了“治痿独取阳明”。

如此思考痛泻小建中汤治疗腹痛则恍然大悟,饴糖为君、大枣与甘草为臣补益脾土甘缓之德;桂枝、生姜温阳健脾,又佐制君臣甘缓,白芍酸敛,以制肝气横逆作痛而,亦是佐使之药。

希望大家能有收获,以此角度思考痛泻要方、逍遥散等。

【作者简介】李超,男,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师从经方名师张立山教授,体悟经典;侍诊首都国医名师武维屏教授,融汇诸家。

于东直门医院工作近十载,不断钻研岐黄之术,用心体悟经典奥妙,现坐诊于汉典中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