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百家争鸣”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含答案解析——“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选择题1.《韩非子》:“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越受鼓励)。
”从人才选拔角度来看,这种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是()A.诸侯混战,群雄割据B.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C.卿大夫的崛起D.士阶层的崛起解析:注意题干限定角度“人才选拔”。
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
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瓦解,诸侯割据,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初步发展;阶层上,由于诸侯争霸的需求,卿大夫阶层没落,士阶层崛起并受重用。
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2.孔子要求作为一个仁者,在消极方面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积极方面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是()A.后世民本思想的根源B.意在缓和尖锐阶级矛盾C.顺应社会转型的调整D.对统治者相互间的要求解析:最早提出民本思想的是孟子,故A项错误;孔子的“仁”是有阶级性的,没有缓和阶级矛盾,故B项错误;顺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历史形势的是法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就不要强加给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在自己谋求生存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发展,不能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了他人,这是孔子政治方面的要求,意在要求统治者关心人民的疾苦,故D项正确。
答案:D3.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这段言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A.反对君主制度B.提倡君臣平等C.主张克己复礼D.批判无道君主解析:孟子主张君主实行“仁政”,维护君主权威,并不反对君主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君对臣真心相待,臣对君才能尽心竭力”,没有体现君臣平等,君臣平等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故B项错误;“克己复礼”是孔子的思想,且材料中没有关于“礼”的观点,故C项错误;材料主题意思是论证君臣之间的关系,君主无道对臣不能真心相待,臣对君也不能尽心竭力,故D项正确。
2020版高考历史通用版一轮温习试题必修3第1单元第1讲从“百家争鸣”到“免除百家独尊儒术”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讲从“百家争鸣”到“免除百家,独尊儒术”一、单项选择题1. (2019·河北邢台月考)孔子在对人性的论述中,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同时孔子以为,即便是圣贤也要常常警戒或自省,以防范他人和自己内心的“不仁”。
材料说明孔子 ( )A. 没有系统的人性论观点B. 以为人们潜意识中存在恶念C. 对善恶显现了模糊熟悉D. 力图调和关于人性的争辩2. (2018·河南洛阳一模)孔子极力提倡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有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
孔子大力提倡君子之道,反映了那时()A. 士阶级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B. 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C. 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D. 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一起追求3. (2019·河南洛阳联考)战国时期,孟子猛烈地批判墨家的“兼爱”思想,把它看做败坏先圣之道的“淫辞”、阻塞仁义的“邪说”。
这是因为孟子以为“兼爱”思想()A. 违抗宗法品级观念B. 代表平民百姓利益C. 宣扬踊跃救世情怀D. 过于追求有效功利4. (2018·福建厦门二模)以黄老之学为官学的稷下学宫,是齐国君主问政及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
孟子曾两次来齐,在稷下治学,“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后来,荀子却在稷下学宫三为祭酒(学宫之长)。
对此合理的说明是()A. 孟子秉持性善学说B. 黄老之学退出历史舞台C. 荀子忠实儒学正宗D. 儒学在争鸣融合中进展5. (2018·上表为关于古代民本思想的名句。
这说明我国古代()A. 民本思想植根于历史传统B. 对神崇拜观念的淡化C. 思想家关注民众政治权利D. 通过隆君以实现重民6. (2019·河北衡水中学)春秋战国时期,显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提倡“德治”“仁政”,墨子提倡“非攻”“尚贤”,庄子提出“无为而治”,韩非主张法、术、势三者相结合。
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测试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试卷第1页,总4页高中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步测试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共12题,每题4.0分,共48分)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兴地主阶级的日益崛起B.各国变法相继展开C.各国诸侯争霸战争频繁D.社会处于经济、政治大变革时期2.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
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
庄子“终身不是仕”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理念有重要关联A.主政者,当以民为念,以德为本B.崇尚自然,清净无为C.提倡改革,追求法治和君主专权D.相互关爱,反对不义之战3.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
此事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克己复礼C.仁者爱人D.民贵君轻4.刘泽华先生评述说:“他的理论是现实生活的高度抽象,在这种高度抽象的图画中,既肯定了现实的等级、君臣、剥削与被剥削以及家族关系,又为这些关系涂上了一道釉彩,显得温情脉脉。
”这里的“温情脉脉”是指他主张A.克己复礼B.人性本善C.实施仁政D.以法治国5.韩非子认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体现中央集权思想B.符合现代法治理念C.加强地方行政管理D.服务君主专制统治6.李约瑟在《中华科学文明史》中说:“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
”材料所述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试卷第2页,总4页A.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B.天文观测技术的落后C.总结历史教训的需要D.经验总结的推理结果7.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
(2020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人教新版)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习题
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④ “有教无类”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③ 2.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思想家是A 韩非子B 庄子C 孟子D 墨子3.老子“无为”思想的目的是A 统治者要无所作为B 统治者要满足被统治者的要求C 统治者要注意发展生产D 统治者要顺乎自然,通过无为而“无不为” 4.萧何是汉初一位很有作为的相国,他死后,曹参为相。
曹参整日饮酒,无所事事。
他对萧何定的规章制度一律照搬,不做任何改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萧规曹随”。
曹参的做法主要体现了A 推崇萧何B 贪图安逸C 无为而治D 能力较低5.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开始于A 汉武帝继位后B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C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后D 太学建立后6.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相比,程朱理学更加强调了A 应以仁政统治社会B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C 封建社会的纲常礼教D 要格物致知,掌握天下之理7.曾长期执教于白鹿洞书院的是A 程颢、程颐B 朱熹C 陆九渊D 王阳明8.明末清初产生进步思想的主要原因是①满族少数民族入主中原②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③明清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加强④ 利马窦等西方传教士将民主思想传入中国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③D ①②③④9.有助于提高儒学社会政治地位的措施是①“焚书坑儒”②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建立太学④实行科举制度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10.关于王夫之的说法,正确的是A 精研天文、算学和地理,是浙动东学派的创立者B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张C 否定儒学的权威,认为儒家经典不是“万世之至论”D 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11.观察下图(图选自三联出版社蔡自忠漫画),结合有关史实回答:回答:三幅图各代表哪三种学派?其政治主张是什么?代表人物是谁?12.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跟踪练习卷:“百家争鸣”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百家争鸣”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
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
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A •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B .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D .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2. 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这反映出董仲舒()A .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B .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C.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D .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3. 《史记》通常将类似的人物放在同一个列传中,如《仲尼弟子列传》《白起王翦列传》等;在《老子韩非列传》中,司马迁则将道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同列。
这一做法旨在()A .强调思想流派的嬗变传承B .突出编撰体例的完整性C.彰显道法两家的学术地位D .强调史学著作的多元化4.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
规定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做官。
太学的兴办()A .有利于实现西汉王朝的思想统一B .促进了汉代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C.建立了以考试为主的官僚选拔制度D .缓和了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矛盾5. [2019衡水中学月考]先秦某思想家认为,家庭是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血缘亲情不能成为社会秩序的道德源泉,其指斥盜(盗贼)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得其国”。
据此可知其主张()A .反对财产私有制度B. 维护各爱其家”的宗法原则C. 建立博爱互利社会D .建立家庭为核心的秩序模式6. 《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四)“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 . (2018 •北京高考)“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他的观点()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C [材料中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突出强调儒家注重道德教化的理念,故C项正确;甲骨文中的“王”是指军事征伐,故A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与题目中“仁”的思想不符,B项错误;宗法制源于西周,且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仁政无关,故D项错误。
]2 . (2019 •肇庆检测)钱穆在《中国文化导论》中提出:大体在孔子以前,那时的书籍,后世称之为“经书”;在孔子以后的书籍,后世称之为“子书”。
这一变化反映了()A. 传统礼乐制度逐渐没落B.新兴儒学对经学的冲击C.学术向平民阶层转移D.城市商品经济的兴起C [“经书”就是儒家经典,孔子后称“子书”,反映出经书经过了孔子创办的私学的传播,体现了春秋时期由学在官府到走向民间的状况,故C项正确;材料中提及的书籍与礼乐制度无关,A项错误;“经书”本身就是儒家经典,B项错误;材料中的变化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D项错误。
]3. (2018 •九江二模)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将“学”“思”和“行”相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形成了“养心、养气”之说,即所谓“求放心”“有心养心” “养浩然之气”等等。
这说明了先秦儒家学派()A. 强调仁礼重要性B.注重主体自觉性C.突出教化功能性D.主张格物致知论B [题干强调的是“养心”“养气”,而没有强调仁礼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形成“养心、养气”意在强调人的自觉性,故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人的自觉性,并不是突出教化外在的影响,故C项错误;格物致知是理学的认识论,不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主张,故D项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四)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8·北京高考)“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他的观点( )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C[材料中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突出强调儒家注重道德教化的理念,故C项正确;甲骨文中的“王”是指军事征伐,故A项错误;“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与题目中“仁”的思想不符,B项错误;宗法制源于西周,且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仁政无关,故D项错误。
]2.(2019·肇庆检测)钱穆在《中国文化导论》中提出:大体在孔子以前,那时的书籍,后世称之为“经书”;在孔子以后的书籍,后世称之为“子书”。
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传统礼乐制度逐渐没落B.新兴儒学对经学的冲击C.学术向平民阶层转移D.城市商品经济的兴起C[“经书”就是儒家经典,孔子后称“子书”,反映出经书经过了孔子创办的私学的传播,体现了春秋时期由学在官府到走向民间的状况,故C项正确;材料中提及的书籍与礼乐制度无关,A项错误;“经书”本身就是儒家经典,B项错误;材料中的变化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D项错误。
]3.(2018·九江二模)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将“学”“思”和“行”相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形成了“养心、养气”之说,即所谓“求放心”“有心养心”“养浩然之气”等等。
这说明了先秦儒家学派( )A.强调仁礼重要性B.注重主体自觉性C.突出教化功能性D.主张格物致知论B[题干强调的是“养心”“养气”,而没有强调仁礼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形成“养心、养气”意在强调人的自觉性,故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人的自觉性,并不是突出教化外在的影响,故C项错误;格物致知是理学的认识论,不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主张,故D项错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题
第26讲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真题对应练1.(2015·山东文综·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民本思想)2.(2015·安徽文综·1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士阶层的崛起3.(2015·四川文综·1)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A.克已复礼 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荀子思想主张4.(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5.(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
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30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解析)
考点训练30 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题组一基础小题]1.(2019·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期中)易中天曾经说道:“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
”材料中“争”的核心问题是( )A.争夺政治统治的权力B.寻求社会稳定发展的途径C.争夺学术霸主的地位D.探寻国家实现统一的途径答案 B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秩序遭到破坏,诸子百家代表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要求纷纷著书立说,他们以结束战乱,恢复社会秩序为己任,提出各自的治国主张,故选B项。
A、C、D三项不是核心问题,均排除。
2.(2019·湖南师大附中期中)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主张:“信奉者应抛弃志向,避开荣誉和责任;理想的臣民应有粗大的骨骼、强壮的肌肉和空空如也的脑袋;而理想的统治者则是‘清心寡欲地治理人民’。
”这一学派应该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答案 C解析根据“粗大的骨骼、强壮的肌肉和空空如也的脑袋”“清心寡欲地治理人民”可知体现了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主张,故C项正确。
材料与儒家、法家和墨家思想不符,故排除A、B、D三项。
3.(2018·湖南岳阳适应性训练)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表明儒家( ) A.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C.以“仁”为思想核心D.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答案 B解析材料“学而优则仕”体现儒家认为学习好并有余力的人应当做官、为百姓服务,“士不可以不弘毅……不亦远乎?”体现了儒家把践行仁义道德作为毕生的宏愿,故B项正确。
材料未强调学养的重要性,A项排除;材料不能体现以“仁”为思想核心,C项排除;材料强调士应当为社会服务,而非官本位,D项排除。
《一 百家争鸣》(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一百家争鸣》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涌现B、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各抒己见C、儒家主张“仁政”,道家主张“无为而治”D、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主张法治、集权2、2、下列关于孔子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A、孔子主张“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B、孔子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C、孔子的学说强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D、孔子的学说对后世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3、题干:以下关于墨家学派的描述,正确的是:A. 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强调实用主义B. 墨家学派主张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严格实施C. 墨家学派主张儒家思想,提倡礼制和仁爱D. 墨家学派主张道家思想,追求自然和谐4、题干:下列关于《孟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孟子》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著作,记录了他的思想B. 《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C. 《孟子》在战国诸子百家中属于儒家学派D. 《孟子》对后世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5、下列哪位思想家主张“法者,国之权衡也,民之规矩也”?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6、下列哪一项不是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A.兼爱B.非攻C.尚贤D.礼乐7、下列关于儒家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孔子主张“仁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B.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爱”思想,提出了“性善论”C. 荀子提出了“人性恶论”,认为人需要通过教育来完善自己D. 儒家思想强调“礼”,主张以礼治国8、下列关于墨家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墨子主张“兼爱”,反对战争和侵略B. 墨子认为“非攻”,主张放弃战争,发展生产C. 墨子提出了“尚同”和“尚贤”的思想,强调统一和民主D. 墨家思想主张“法家”治国,重视法律的作用9、下列哪个学派主张“无为而治”,认为最好的统治者是那些让人民几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的?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 10、墨子提出“兼爱”、“非攻”的思想,这主要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哪一方面的关注?A. 经济繁荣B. 文化交流C. 战争频繁D. 教育普及11、在先秦诸子中,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的是哪位思想家?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韩非子12、下列哪一项不是道家哲学的基本特点?A. 无为而治B. 天人合一C. 法治为主D. 返璞归真13、题干:下列关于《论语》的说法,错误的是()A. 《论语》是孔子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著作B. 《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观点、教育思想等C. 《论语》主张“仁政”思想D. 《论语》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14、题干:下列关于墨家学派的观点,错误的是()A. 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B. 墨家学派主张“尚贤”、“尚同”C. 墨家学派主张“节用”、“节俭”D. 墨家学派主张“法治”15、《墨子》中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这一思想反映了以下哪种社会观念?A. 儒家的仁爱思想B. 道家的无为思想C. 法家的法治思想D. 墨家的兼爱思想16、在战国时期,以下哪位思想家主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A. 儒家孔子B. 道家老子C. 法家韩非D. 儒家孟子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请结合所学,分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及其意义。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练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含解析
第40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1.(2019·陕西榆林一模)《三国志》记载,曲周县一个农民因自己的父亲生病,便杀牛进行祭祀,祈祷其父可以痊愈,结果被县令判了死刑。
而太守陈矫却认为,此人是真正的孝子,于是特意上表请求赦免他。
这说明当时( A )A.儒家文化影响行政管理B.孝悌观念已被普遍接受C.地方权力过大不便管理D.政府对农业重视程度不够[解析]材料表明,由于孝道,县令免除了农民的罪行,故选A项;B项中的“普遍”表述不当,排除; C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中国古代以农为本,故排除D项。
2.(2019·江苏南京调研)萧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
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
”他认为该学说( C ) A.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B.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C.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D.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解析]由材料“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可见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起到警告统治者暴行的作用,起到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董仲舒的思想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排除A项;由材料“实重革命而轻受命”可见董仲舒的思想并非一概迎合君主谋取权位,排除B项;董仲舒的思想本质上顺应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排除D项。
3.(2019·山东省师范大学附中模考)下图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竹简《论语》,考古工作者1973年在河北定州西汉中山怀王刘修墓中发掘而出。
中山怀王刘修死于汉宣帝五凤三年(公元前55年)。
这批《论语》残简行文中,只避讳“邦”字,汉惠帝以下诸帝皆不讳。
以下推断正确的是定州汉墓出土的竹简《论语》( D )A.残简避讳“邦”字说明《论语》成书于刘邦时期B.残简中的文字字体表明《论语》编纂于西汉时期C.中山怀王刘修墓藏《论语》与当时主流思潮不符D.儒家学说在西汉时期已经受到统治者的极大重视[解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2单元“百家争鸣”、“罢黜百家
12.24“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祭儒术”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西汉文景时期的《淮南子》认为: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
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秦亡是由于未贯彻法家的思想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C.秦朝治国的法家思想受到质疑D.法家学说无益于国家的有效治理2.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子又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由此可见( )A.孔子将孝的标准分为养、敬和无违三方面B.养、敬、无违已成为当时社会的道德标准C.传统孝道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工具D.孝是孔子思想除仁、礼外的又一核心内容3.韩非子在实践基础上将其理论加以完善,提出要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大一统集权国家。
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理论相符的是( ) A.“一家二贵,事乃无功”B.“战阵之间,不厌诈伪”C.“法不阿贵,绳不挠曲”D.“事以密成,语以泄败”4.东汉王充说:“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
”这说明六国时期( )A.六国相互削弱有利秦实现统一B.是士人阶层实践其政治理想的黄金时代C.各国选贤举能使墨学成为显学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成为社会常态5.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A.孟子B.韩非子C.墨子D.荀子6.《孟子·尽心上》中提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由此,孟子强调( )A.性本善B.教育的教化功能C.学以至圣,致良知D.民贵君轻7.董仲舒说:“圣人之性,不可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
2020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卷: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术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
”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 )A.以民为本B.关注民生C.人性向善D.关注现实2.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子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
这表明孔子在当时( )A.希望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B.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C.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D.不满社会现状回到远古社会3.孔子曾评价管仲为人器量狭小、不节俭,但当子贡以“管仲非仁者与”求教时,孔子却极力赞扬管仲帮扶齐桓公成就霸业,并感叹“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这表明( )A.孔子重视礼俗教化功能B.儒家学派已经出现思想分化C.儒学借鉴吸收其他学说D.管仲所为合乎儒家政治理想4.(2018·山东德州质检)与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
这一“倾向”主要表现在( ) A.重视礼义道德教育B.提出“仁政”思想C.主张治国礼法并施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5.(2018·浙江4月选考)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
”这体现了( )A.民贵君轻的主张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克己复礼的思想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6.(2018·江西联考试题)儒、墨、道、法四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互争长短,各树一帜,但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
如( )A.推动改革,重建社会秩序B.追求治国之道和理想人生C.追求平等,维护地主利益D.强调和谐,建立理想社会7.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了“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的观点。
其“化性而起伪”是指( )A.追求功利B.改造人的本性并使之树立道德观念C.清静无为D.以法度约束人性以维护君主的统治8.(2018·江西九江模拟)先秦儒家学派主张将“学”“思”和“行”相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形成了“养心、养气”之说,即所谓“求放心”“有心养心”“养浩然之气”等。
高考历史-3-1-26“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3-1-26“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1.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
”其主要依据是( )A.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的风气B.儒家思想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C.儒家思想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D.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答案] D[解析]西汉董仲舒糅合法家、道家等的主张,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统治思想,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
2.(2010·广州)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 )A.“仁政”的主张B.爱惜民力的主张C.“克己复礼”的主张D.“仁义”和“王道”的主张[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孔子希望主张“克己复礼”即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而材料中季氏作为大夫却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违背了周礼,进而发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的怒吼。
3.诸子百家中被认为是“乘物以游心”、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是( )A.孔子B.荀子C.庄子D.墨子[答案] C[解析]“乘物游心”出于《庄子》,“乘物”与“游心”是两个词,“乘物”指万物皆平等,此为“老庄”核心思想之一,“游心”指如若能达到“乘物”境界,即可以悠然忘我、神游物外。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指精神在天地万物之间无拘无束的漫游。
4.(2011·衡水质检)学完“百家争鸣”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各科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 )A.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B.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C.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D.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答案] B[解析]儒家强调“仁”,要求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融洽相处,A项正确。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4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 ( 四十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业时间:月日1.春秋战国期间的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汉代董仲舒则达成了儒学意识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
这类“转折”是指()A.用法家思想来代替德政学说B.宣扬皇权至上保护专制统治C.汲取不同门派思想神化君权D.汲取佛道理论确定公理系统答案: C分析:此题考察董仲舒的思想。
董仲舒汲取其余学派的思想融入儒家中,并发展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故 A 项错误;早在秦朝就成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确定了皇权至上的理念,故 B 项错误;依据资料“儒学意识形态和内容的重要转折”并联合所学,新儒学汲取了道家、法家、阴阳五专家的理念,糅合到儒家思想中,重申君权神授,故 C 项正确;理学产生于宋朝,故 D 项错误。
2.有学者指出,西汉期间,儒学本质上并无成为独一的正统思想。
《汉书·元帝纪》中汉宣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何如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这表现了 () A.汉代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色B.汉宣帝对儒家治国理念的无情抨击C.西汉时法家思想未获得统治者的重视D.汉代统治者兼采百家之长的治国理念答案: A分析:由“霸王道杂文,何如纯任德教”的信息说明汉代采用外儒内法的治国思想, A 项切合题意。
3.在中国古代,因为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不高,统治者广泛认为灾异是对帝王失政的斥责和警告。
当灾异发生时,帝王一般会下诏言事,征采挽救灾荒的措施。
据此可知灾祸的发生()A.增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B.有益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C.有益于提高环保意识D.有益于增强对自然界的认识答案: B分析:此题考察“天人感觉”思想的影响。
资料所述内容表现了“天人感觉”思想而非“天人合一”,故 A 项错误;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与资猜中“当灾异发生时,帝王一般会下诏言事,征采挽救灾荒的措施”符合,故 B 项正确;资猜中“挽救灾荒的措施”不等于环保意识,故 C 项错误; D 项与题意不符。
4.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强化训练:第27练百家争鸣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27练百家争鸣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战国时代,养士已成为上层社会竞相标榜的社会风气,如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等都注重大量养士。
这主要反映了()A.选贤任能成为社会共识B.士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C.世卿世禄受到极大冲击D.重视人才成为社会需求2.“他们从旁观察世局,认真思索宇宙的真象,使用着抽象度高且不带意识形态的执着的语言,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属于原理性研究的层次是他们的专长。
”这一评价是针对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3.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法术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
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
”该思想家的流派是()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4.《论语·子路》里曾提出,父亲为儿子隐瞒错误,儿子为父亲隐瞒错误,正直就在其中了。
孔子主张“亲亲相隐”A.具有血缘与人情的关联性 B.促进了社公的公正与公平C.在春秋战国前就已经出现 D.可以相隐所犯的一切罪过5.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
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大。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些均反映出A.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 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C.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6.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7.荀子说:“乐者,圣王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
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这反映出A.礼乐成为先秦君王的治世手段 B.荀子主张人性本善的伦理观点C.“克己复礼”成为诸侯治国之策 D.荀子承继了孔子教民以善的思想8.《荀子》:“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Ⅱ卷2020届高三历史百日冲刺试题一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科学传播,完成了科学精神的启蒙,使中国的科学传播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然,这场科学精神的传播,终究仅仅是一个启蒙,新文化运动对科学和科学精神的理解,还是有着诸多问题.科学传播者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主要并非出自自己的科研经历,而是通过西方著作间接获得的.中国科学传播者没有充分区分西方盛行的科学观中,哪些是依据于科学实践,哪些是唯科学主义的产物,为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与对立种下了隐患。新文化运动对西方人文传统理解得不够全面,尤其是对形而.上学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存在着偏颇,局限了对科学精神理解的深度与广度。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过于极端,从长远看不利于科学在中国的移植与生长.
10。中世纪的欧洲,贵族身份世袭罔替,在非贵族阶层看来高不可攀。然而15世纪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崇尚文艺的美第奇家族因经商致富.开办银行而受封为贵族。由此推知,意大利城市
A。 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摇篮B. 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社会土壤
C。 使科学与人文得以交融D。 以推行宗教改革为主要任务
【答案】B
【解析】
5。1861年,字林洋行创办了上海最早的中文报纸《上海新报》。其最大的特色就是以广告的形式刊登商情信息,试图“把舶来的大众信息直接推进到上海的华人社会中去”。这可以佐证当时
A. 大众传媒有利于中西文明交流B。 近代报纸启动了价值观念更新
C。 近代中国广告业已完全西方化D。 商品经济已经取代了自然经济
4。明末,一些文人对代代相传 话本编辑、加工,并模拟话本进行小说写作,又通过书商的大量刊印、发行,使白话小说在当时社会流传甚广.明末白话小说广为流传反映出
A. 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B. 印刷技术不断革新
C。 封建社会逐渐由盛转衰D.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争鸣”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2018·湖北华师大一附中押题,24)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
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 )A.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B.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C.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D.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2.(2019·商丘模拟)孔子说:“鸟兽不可与之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这说明孔子( )A.主张实行礼治,反对法治B.对自身修养有极高的要求C.主张变法革新,积极入世D.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相处3.(2018·河南中原名校联盟考评,24)战国时期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甚至像齐伐燕这样的重大决策,也向孟子征求意见。
后因彼此政见不合,孟子要离开齐国,齐宣王还尽量挽留他。
这反映出( )A.齐国学术氛围日渐宽松B.孟子的思想在齐国受排斥C.儒学无法迎合社会需要D.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凸显4.(2018·江西八所重点中学4月联考,24)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认为:“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
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
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
”下列属于这一学派主张的是( )A.法不阿贵B.兼爱尚贤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5.会意法是我国古代一种造字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6.(2019·合肥模拟)“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实现社会和谐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B.宗法制为内核的政治结构C.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D.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7.(2018·菏泽模拟)某思想家认为:“亲以厚爱关子于安利而不听,君以无爱利求民之死力而令行。
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
故母厚爱处,子多败,推爱也;父薄爱教笞,子多善,用严也。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的治国理念是( )A.无为而治B.礼法并用C.礼乐仁政D.严刑峻法8.(2017·湖南永州模拟)(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法家相信人性本恶,只有靠强权的统治者依据透明、客观的法律来实施奖惩,才能维持社会秩序与稳定。
统治者自身就是法律的主人。
因此,尽管儒家和法家都信奉社会秩序,但是前者提倡自律,家庭和国家要遵循传统的礼制,而后者相信依靠严刑峻法才能确保实现最终的和平。
法家的“法”不仅意指法律,还有方法和程序的含义。
最初的法家就承认法律与统治术是有区别的,后者指的是权力的行使。
因此统治手段不仅决定了法律的权威或者公信力,还决定了法律的有效性。
因此统治社会的权威或者法律源自于术,即行使权力的方法论。
韩非子综合整理了他对于统治术的领悟,认为国家统治者与其下属的官僚阶层存在利益冲突,而官僚阶层又统治人民大众。
因此王道依赖于“势”,即王者的神秘力量。
王者能够超然、不偏不倚地通过官僚阶层创立社会秩序与稳定。
法家的悲剧在于秦朝残酷无情地奉行了法家思想,而秦王朝的迅速瓦解导致法家思想无法再成为主流。
其后的汉朝在正式场合拒绝法家思想,独尊儒术。
但是,中国的统治者总是发现法家的理论和实践非常有用。
因此,倾向于中央集权的中国政治文化本质上是“外儒内法”。
统治者不仅要怀柔,也要使用铁腕。
——《外儒内法》(沈联涛)(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对法家的认识。
(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和法家的历史地位。
(15分)考点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秩序,并未神化君权。
董仲舒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这一变化( )A.反映了儒学前后产生了矛盾B.适应了当时政治的需要C.结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D.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霍光在推举刘询为帝(汉宣帝)的奏议中说:“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
孝武皇帝曾孙……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
”霍光奏议表明汉代( ) A.尚存原始民主制遗风 B.未遵循嫡长子继承制C.儒学已成为统治思想D.庙号体现其统治思想3.(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西汉官方孝德教育呈现出神秘化的倾向,“孝”从政治伦理范畴中提升出来,发展为宇宙间无所不在的最高准则,为引导人们崇尚孝德,统治者( )A.推动了儒释道融合B.革新了选官制度C.提出家国一体观念D.设刺史以察民情4.下表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对于该表分析正确的是( )A.主流价值儒学化C.重利轻义观盛行D.伦理脱离政治5.“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
这表明( )A.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B.“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C.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D.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统治秩序6.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
这种变化( )A.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B.体现了道家休养生息政策C.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D.使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7.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 000余人。
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
汉代这些举措( )A.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C.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8.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
这说明他( )A.注重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B.主张治国应外儒内法C.继承了儒家重教化的传统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卓越地贯通了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的内容。
孟子早已说过,他相信孔子在编订这部编年史时把支配万物的上天的准则运用于人类历史的进程。
由于董仲舒,孔子博得了处于历史中心的圣人—素王—的位置,他(董仲舒)从这些不变的准则出发,以微而婉的方式简洁地表达了对人们的行为的褒贬。
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的结合关乎对他们的品质的评判,这一点很可能给当时的统治者留下了强烈的印象。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秦汉史》材料二当近代知识分子第一次从全球的范围内审视中国时,他们看到的是一个被理学统治的中国。
近人所理解的儒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理学,要求被理学统治了一千年的中国的知识分子不以理学的眼光看待儒学,几乎是不可能的。
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这店里的东西恐怕很难有哪一件是真正属于孔子的,“孔家店”实际上是没落的封建意识形态的代表,“孔家店”实际上是理学店。
——摘编自刘孟骧《中国儒学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及其成因。
(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和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学地位变化的相同之处,并对此进行简要评价。
(13分)答案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2018·湖北华师大一附中押题,24)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
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 )A.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B.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C.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D.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答案】D【解析】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是指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出现于西周而不是孔子所为,故A项错误;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也是指分封制与礼乐制度下等级秩序森严,是孔子从周的表现而不是儒家思想核心,故B项错误;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的是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故C项错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就是要求人要有高度的道德自觉,并且关注人伦亲情,故D项正确。
2.(2019·商丘模拟)孔子说:“鸟兽不可与之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这说明孔子( )A.主张实行礼治,反对法治B.对自身修养有极高的要求C.主张变法革新,积极入世D.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相处【答案】C【解析】题目中并未出现法治,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对自身修养的要求高低,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与题目中“鸟兽不可与之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相符,故C项正确;题目中“鸟兽不可与之同群”属于比喻,故D项错误。
3.(2018·河南中原名校联盟考评,24)战国时期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甚至像齐伐燕这样的重大决策,也向孟子征求意见。
后因彼此政见不合,孟子要离开齐国,齐宣王还尽量挽留他。
这反映出( )A.齐国学术氛围日渐宽松B.孟子的思想在齐国受排斥C.儒学无法迎合社会需要D.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凸显【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齐国的政治氛围的宽松,故A项错误;材料“彼此政见不合”是孟子离开齐国的原因,与受排斥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反映出儒家思想仍然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故C项错误;材料“向孟子问政”“尽量挽留”,反映出当时士阶层在政治上的活跃,社会地位凸显,故D项正确。
4.(2018·江西八所重点中学4月联考,24)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认为:“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
又与为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也,父者之不慈也,子者之不孝也,此又天下之害也。
又与今人之贱人,执其兵刃毒药水火,以交相亏贼,此又天下之害也。
”下列属于这一学派主张的是( )A.法不阿贵B.兼爱尚贤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答案】B【解析】材料列出天下大害的表现“大国之攻小国”“人君者之不惠也,臣者之不忠”和(贱人)“以交相亏贼”,说明该学派认为应该实现无等级、无差别的大爱,即实现兼爱,是墨家学派的观点,故B项正确。
5.会意法是我国古代一种造字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