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象数理基础知识入门
易经八卦的数理基础

易经八卦的数理基础
蔺长旺
从数理的角度来看,64卦是由两个八卦组成的,而且这两个八卦是有顺序的;
=C(8,1) * C(8,1)
=8* 8
=64
也可以看作6个阴阳爻
=C(2,1)*C(2,1)*C(2,1)*C(2,1)*C(2,1)*C(2,1)
=2*2*2*2*2*2
=64
这里实际上在各个爻、或两个八卦之间不是排列组合,因为他们可以重复使用;但六爻中的每一爻和两个八卦的每个八卦是一个“从中取1的组合”。
理论上卦象无限,就像宇宙一样,并非说只能有64个卦象,只是靠手工和心算难以操作而已。
若要排到65536卦的话,用一个计算机字表示65536的话就相当于字长16位的运算器了,靠人脑心算是完全做不到的。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八卦的核心基础则是完全体现了“对立统一”这个宇宙的根本规律,所以可运用于解释客观世界的方方面面。
拿计算机原理来说,说到底只有“0”和“1”两个基本要素及其组合。
从上图中不难看出古人所创八卦易理对宇宙描述的简明和深奥:无极(0)---太极(1)----两仪(2)--四象(4)---八卦(8)----N卦。
(2013.12)。
《周易》及其象数理

《周易》及其象数理3、一阴一阳之为道。
阴阳生八卦象、数、易理、哲理,“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叠加原理,平直平等均衡,自然而然现象伏羲氏始创八卦象之根本原理,就是源自《系辞》所记载的“一阴一阳之为道。
”直观阴――阳━,符合现代哲理之“合二为一,一分为二”对立统一规律关系,阴――阳━和谐与叠加,得三维卦爻,乃是闭合“成象”体之基数,遵循自然规律,衍化整合成为“道”。
“道”有道路;途径、方法、措施;规律、道理;主张、思想、学说;说、讲;通、疏导等多层含义。
而“道”字创意,乃是“首”坐船,崇尚天道向左行。
蕴含意指太阳十星系,是以乾卦象为太阳、太极创始,并与地球坤卦和谐,共同整合成地球坤之黄道、赤道、月道,双轨制高速旋转,造成如垂直三角形之比例平方平等、均衡态势于时空间,为动平衡、匀速、周易运动规律与准则,是缔造生命、生物,包含“人道”之“首”开伊始为前提,原本就属于自然道理、学说。
正如《道德经》记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系辞》记载:“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蕴含意指“一阴一阳”既为1+2=3之三维体卦象;又是一阴一阳之和二,1+1=2,正处在与地球坤卦纳数二,为纯阴――之二数理,属于平面二维性象数理规律,十分特殊,二二之和、之积,之平方面积,以及如电动机转子原理高速旋转,生成垂直平面三角形之比例关系平方平等、均衡态势,为二进制,都是等于四,乃是“地方”承载综合动平衡运动力矩必为正方形平面的自然属性,以象数理表示为2+2=2×2=22=4,为“两仪生四象”,唯得平面垂直平方平等、均衡态势之象数理,古称之阳阳相乗叠加为太阳,阴阴相乗叠加为太阴,初阳后阴相乗叠加为少阳,初阴后阳相乗叠加为少阴“四象”,类属“天垂象”之“在天成象”为垂直平面之象数理。
太阳十星系几乎同处于这个垂直平面上,其它恒星系亦类同,浩瀚宇宙同处于平直膨胀之中。
《易经》的理-象-数-占

《易经》的理-象-数-占凡熟读过《易经》的都会知道,《易经》是由“理”、“象”、“数”、“占”四大方面基本构成的一部经典着作。
“理”是“义理”它是用来解释阴阳相互作用的关系,万物变化的原理,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活动的道理。
“象”指形象、象征的意思,“数”也称为“术数”、“是用数学的模式来表示事物的变化规律和联系。
“占”就是指占卜,占卜是算卦的代名词,数指数术。
就是根据《易》的原理进行推测、占算得方法。
通过易占的方法,预知、把握事物的发展过程和规律,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是易占的实际意义。
在研易过程中,由于筮无定法,会引起一些初学者的疑惑。
有的只是空谈义理而不敢涉及象数,有的还把“象数”应用视为迷信。
笔者认为,研究《易径》应对理、象、数、占四者融会贯通,只有在探求真理的实践中不抱偏见,不受迷信约速,才是正确的研究态度。
《易经》术数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一整套特有的理论体系与思维方式,体现为以气(炁)为基础,是由太极、阴阳、五行、干支、八卦等一系列的范畴模式来推演、揭示事物本质的运动规律。
古人的说法虽然纯朴而简单,但却有纯朴的真理性。
人们会问;气(炁)是什么?气(炁)是一个高度的抽象。
《周易·系辞》中讲:“精气为物,天地洇温,万物化醇。
”古人所说的(炁),并非指氧气、氢气、水蒸气,是说宇宙基本元素是气。
而气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古人把宇宙间的物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形,可以看的见,摸的着,另一部分为气(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它确实存在,而且控制着生命体的生命过程。
气数问题,是人人都想明白也是无法明的的一个简单而玄妙的问题,比如一个人的身体,从小到老,每时每刻都有微妙的变化,但是不一定都能看的见,也无法抗拒。
有句古诗说的好;“百岁光阴似水流,一生事业等浮沤。
昨朝面上桃花色,今日两鬓雪花浮。
”任何人都跳不出这个气运规律。
古人经过数千年的总结,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气,气是指中气,每个月的第二个节气正好是太阳过宫,交换中气,据《晋书·天文志》上讲:“五纬躔次,用告祸福。
《周易》5讲 象数知识和易图知识80

数配置于不同格位内, 巧妙之处是不论每行、 每列和对角线,三数相 加之和均是15,显得非 常有趣。由于是各边三 个数,古人也称为三阶 幻方。 现如今有填写多组九宫 格数字的游戏形式,称 为“数独”,并成为了 智力比赛。
1、关于九宫图
九宫图
三阶“幻方”
九宫图和洛书是一致的。天数为奇,表
征四方:3为东方,9为南方,7为西方, 1为北方;地数为偶,表征四维:4为东 南,2为西南,6为西北,8为东北。 九宫图蕴含有趣的数字现象:米字图和 万字图(万字不到头图案)。米字图纵 横斜三数相加均为15;万字图由单数始 至单数止,须6个数,其和均为30。 这本来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发现的一个有 趣的数字排列方式。至汉代被谶纬家复 杂化神秘化,后为术数家和道教所利用。
出现变爻的几种情况
变卦在占断中的意义
2、互体之象与互体卦
何谓互体之象 (图)
互体卦及其在占断中的意义
互 体 之 象
三、象在卦爻间的意蕴
1、当位与得中 2、承与乘 3、比与应
1、当位与得中
何谓当位 何谓得中 中正的意义
关于“当位”
《周易》一卦六爻,各有其位,有奇偶
2、九宫图与后天八卦图结合
九宫图数字
配后天八卦 方位这是周 易象数的重 要内容,是 占断的重要 依据。
巽4 离9 坤2 震3 中5 兑7
艮8 坎1 乾6
3、 关 于 奇 门 遁 甲
第 5 讲
周易文化象数知识 和易图知识
第一节 周易象的知识
第二节 周易数的知识 第三节 周易易图的知识
一、象的概述
1、象的产生 2、物象向卦爻象的转化
二、本卦、之卦和互体卦
周易讲 象数知识和易图知识

所谓承,就是下对上而言。如果上爻为阳,下 爻为阴,则为阴承阳,阳乘阴,此种关系为顺; 反之,如果上爻为阴,下爻为阳,则为阳承阴, 阴乘阳,此种关系为逆。顺则吉,逆则不吉。 如小过卦:艮下震上。下卦爻象六二承九三, 为阴承阳;上卦爻象六五乘九四,为阴乘阳。 所以《象传》曰: “不宜上宜下,大吉。上 逆而下顺也。
总之产生于日常的生产与生活
象之数和易理之数
2、中国人的数理观念
中国人“数”观念的两个特点:术数 或数术和数理的相对区别;数理和义 理的紧密结合
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 古代中国人没有特别的数字迷信,各
数有好也有不好。单和双,双好;对 一至九的数字的某些偏爱, “八和八 的倍数” 、“九和九的倍数”
“河图之位,一与六共宗而居乎北,二与七为 朋而居乎南,三与八同道而居乎东,四与九为 友而居乎西,五与十相守而居乎中。盖其所以 为数者,不过一阴一阳,以两其五行而已。”
“天以一生水,而地以六成之;地以二生火, 而天以七成之;天以三生木,而地以八成之; 地以四生金,而天以九成之;天以五生土,而 地以十成之;此又其所谓‘各有合’焉者也。”
比与应的意义
爻位互比的关系,象征事物处。
“有应”则吉,“无应”或“敌应”则 凶。
第二节 周易数的知识 一、数的概述 二、周易文化中的数理知识
一、数的概述
1、易数的产生 2、中国人的数理观念
1、易数的产生
“有象就有数”,易起源于数 产生于结绳记事,产生于观天象,
承乘说反映了《易经》“阳尊阴卑” “扶阳抑阴”的思想。
关于比
所谓比,一个卦体中,逐爻相连谓之 “比”。如初爻与二爻比.二爻与三爻 比,三爻与四爻比,四爻与五爻比,五 爻与上爻比。两爻在互比之际,也体现 着“承”“乘”关系。例如初阴与二阳 相比,则初以阴“承”阳,二阳与三阴 相比,则三阴以柔乘刚。
易经基础知识入门知识

易经基础知识入门知识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典籍,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
作为一本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易经被誉为“万物之始,变化之道”。
它以六十四卦为基础,通过八卦和六爻的组合变化,来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
易经的基础知识包括八卦和六爻的含义以及其组合形成的卦象。
八卦是易经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包括乾、坤、震、艮、坎、离、巽、兑八个卦象,分别代表天、地、雷、山、水、火、风、泽等自然元素。
每个卦象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象征意义,通过对卦象的解读,可以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六爻是八卦的组成部分,它由阴爻和阳爻组成。
阴爻表示阴性、柔弱、消极的特征,阳爻则表示阳性、刚强、积极的特征。
通过六爻的组合变化,形成六十四卦,每个卦象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解释。
在占卜和预测方面,六爻也被广泛运用,用于解答人们的问题和指导人们的行动。
易经的基础知识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思想,它还具有实践价值。
在古代,易经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医学、政治、军事等领域。
通过对易经的研究和运用,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和决策。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易经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八卦和六爻的理解和分析,可以逐渐掌握易经的思想和方法。
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实践和运用,才能真正领悟易经的深层含义。
虽然易经的学习需要时间和精力,但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提高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经典著作,它的基础知识是我们学习和理解易经的起点。
通过学习八卦和六爻的含义,我们可以逐渐掌握易经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易经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一种实践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提高思维能力,实现个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让我们一起走进易经的世界,体验其中的智慧和力量!。
学习易经第9篇:卦的象数理

学习易经第9篇:卦的象数理学习《易经》,要掌握卦的象、数、理这三个方面的基本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其实一直都在使用他们,如,“不成功,便成仁”,这句话就来自于《易经》中大过卦的卦象;又如,“无妄之灾”来自于无妄卦。
一、象数理的含义曾仕强教授认为《易经》是从数开始的。
心中没有数,怎么能去画那个象呢?只不过我们第一眼看到的是已经画出来的象,没有深入了解每个象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数的存在。
我们常说一切皆有定数。
这句话告诉我们,所有的事情大都有一定的规律,宇宙万象都是有定数的。
比如:专业的人一眼可以判断出一棵树能不能继续存活、能活多久、将来会成长成什么形状、用来做什么用途。
又如:厉害的领导坐在位置上,进来一个人,他看一眼就知道你接下来要说什么话,想干什么。
我们常说“三岁看大,六岁看老”,就是看到一个小孩三岁时的表现就能大概知道他长大以后是什么样子,看到他六岁时的表现,这个孩子一生就差不多能看透了。
可能有人会说他看不懂,那只是他个人的修为不够高而已。
自古凡成大事者,在识人方面都有过人的本领。
《论语》中记载“虽百世可知也”,孔子表示即使一百世以后的事情他都可以看清楚。
这并不是神通,而是推论,也叫推理。
这跟领导一看你走进来的样子就知道你在想什么是一样的。
这就是《易经》中的理,理是数和象后面,更加难以看清楚的。
理是数和象结合起来得到的一个规律,数和象都离不开理。
我们经常讲要按道理行事,就是说只要依理去做事基本不会出什么大的差错。
综上:理就是所有事情最深层次的发展规律;象就是我们用眼睛最先看到的表象、表现、现象;数是指定数,很多事情的发展有类似的模式。
二、如何运用卦的象数理《易经》有六十四卦,如何看待每一卦的卦象、卦辞,这个卦到底是好还是坏?前面谈到了易经的思维,放在这里就能正确的看待了,卦本身没有好或者坏,要从正反两方面去考虑问题。
如最开始讲到的大过卦(第28卦,巽(☴)下兑(☱)上),它要么是棺材,要么是桥梁。
易经入门的基本知识点

易经入门的基本知识点学习了易经的这些基本知识,就可以算入易经门了。
以下关于易经的介绍,大部分整理于各种资料,由于学界还有争论,故此,存而不论。
另外一部分,来自于我个人的理解,欢迎各位与我探讨。
一、易经的来源相传,上古之时,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大禹之时,洛水中浮出神龟,背负“洛书”献给大禹。
伏羲、大禹等上古圣人,观察河图与洛书,开出先天八卦图,那时还没有文字。
到周代之时,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期间,将八卦重叠,衍出六十四卦,并为六十四卦写了卦辞。
周文王的儿子周公,为每卦六爻写出了爻辞,至此易道大显,故《易经》也称为《周易》。
二、易经的论文孔子晚年喜欢学习易经,他根据自己对易经的理解,写了十篇研究易经的论文,称为《易传》或者《十翼》,“翼”有附翼、辅佐之义。
这十篇论文分别是:《彖》上下、《系辞》上下《象》上下、《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孔子的这十篇论文,本来是独立于易经之外的,自宋代程颐开始,将彖、象、文言直接附于各卦各爻之后,将系辞、说卦、杂卦、序卦,附于易经之后,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易经,把孔子这十篇论文,作为了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所以,第一个真正读懂,融会贯通易经的人是孔子。
也可以说,孔子的十翼,的确也成了易经的一部分。
不过,孔子只以人事解易,只包括易经世间法的部分,而不包括出世间法的部分。
三、易经的含义易以道阴阳,古人看到太阳和月亮交替,这是最自然最明显的阴阳变化,所以用“日”“月”二字重叠,会意为“易”,因此,易有两个基本意思:1、交易:阴阳之对待;2、变易:阴阳之流行。
全部的易经,只是讲阴阳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推阐万事万物,脱离阴阳之象和阴阳之数的易理,绝非正理。
四、卦是什么意思卦,其实就是“挂”,把东西悬挂起来,让人来观察,看它象什么,故称为卦象。
易经的道理,全在象中,象包含了无尽的道理,仅仅用人事来解释易理,只不过得到其中的一部分罢了。
五、爻是什么意思爻,就是交的意思,代表阴阳相交。
《易经》奥秘初识之象数理占,初学者必读

《易经》奥秘初识之象数理占,初学者必读一部《易经》,可用四个字来概括,,即:象、数、理、占,这是《易经》的基本内容。
《易经》的象数理占之间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尤其是象数,原本就是一体。
在易经八卦中,乾卦象征天,其数为一;坤卦象征地,其数为八;震卦象征雷,其数为三;巽卦象征风,其数为五;坎卦象征水,其数为六;良卦象征山,其数为七;兑卦象征泽,其数为二。
八卦就是这种象中有数,数中有象,象数合一,不可分割的整体象数符号。
象数与理也是密不可分的。
“象数理三者并重,象是现象,数是数学,义是义理。
宇宙间有象就有数,有象有数就有理。
三者相因互为用,为一整体,足以概括《周易》之全部”(胡自逢《谈数易学研究〉第一辑》,《周易研究》1997年第二期第6页)。
占,则是运用象数理之思维模式以一定的操作方法与程序占筮自然、社会、人事变化之吉凶。
以下将分别论述之。
象《系辞下》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易经》是一部以卦象来象征事物表达思想内容的书,从这个意义上讲,《易经》可以说是一部象学之书。
八卦象征八种事物,即《说卦》所说: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八卦又具有八种基本性质。
《说卦》曰:“乾,健也。
坤,顺也。
震,动也。
巽,入也。
坎,陷也。
离,丽也。
艮,止也。
兑,说也。
将八卦象征的八种事物和具有的八种性质进一步引伸,八卦即可象征宇宙万事万物,自然、、社会、人事的全部信息无不包涵在八卦之中。
将八卦重叠即成六十四卦,产生了三百六十四爻。
《系辞下》曰:“爻者也,效天下之动者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爻象是模仿事物的矛盾运动而显现的吉凶。
《易经》每一卦,既象征事物的外形,又象征事物间的联系,更象征阴阳对立的矛盾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运动,显示事物变化的吉凶结果。
下面以《乾》卦为例论述之。
乾:“元,亨,利,贞”。
上卦乾,下卦乾,象征天的纯阳至健的性质,卦辞表示乾就是健,“天行健”,指出宇宙事物永远处在运动之中,就象春夏秋冬一样不停地运行。
象数基础1

基础知识(一)
1.阴阳知识.(1)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两个方
面,阴阳离不开对方,就好像一对夫妻,
不管少了男的还是女的都不能是一个完整
的家庭。
(2)阴阳互相可以转化,好人可以变成坏
人,坏人也可以变成好人。
(3)阴阳可以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比如一般男的喜欢男的很少,一般喜欢女的,就是这样的。
斥就是排斥。
2.五行知识.木火水金土。
基本的有生克知识。
复杂以后说。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克金,金克木。
注:土松了,种点树木,所以木克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所以土克水;水灭火;火能融化很多金属,所以火克金;金属大多数硬,砍木头,所以金克木。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注:木头可以烧,火烧东西焦了就是灰,土里面出金,金的寒气凝结成水。
东南(左上)
南
(上)
西南
东西
东边(下)
北
西北
3.天干地支.看看日历,今年是甲午年,甲就是天干,午就是地支。
天干一共有10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12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注意:易学的方位跟生活是相反的,就是说上面是南方,下边是北方,左上是东南。
其余以此类推。
其中:甲乙属东方木,丙丁属南方火,戊己居中央属土,庚辛属西方金,壬癸属北方水。
这个应该和上面表格综合看,你可以把天干加到表格里面容易记忆。
地支只讲五行,方位以后说。
子亥水,寅卯木,巳午火,申酉金,丑辰未戌都是土。
易经象数基础知识入门

易经象数基础知识入门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
作为一部古老而深邃的智慧之书,易经被人们广泛研究和应用。
其中,象数是易经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深刻地诠释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易经象数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快速入门。
一、易经的背景和基本概念易经,又称《易经》或《周易》,是一部集古人智慧和哲学思想于一体的经典之作。
据说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现今的易经体系。
易经主要由六十四卦组成,每一个卦都由六条爻线组成,爻线有阴阳之分,形成了八卦。
每个卦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的自然现象、人际关系或社会形态,通过六爻组合的不同变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变化趋势。
二、象数的概念和意义1. 象征性:象数是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具体事物和现象进行象征性描述和抽象概括。
它通过具体的符号和形象来代表特定的概念和意义。
2. 规律性:象数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变化趋势。
它通过八卦和六爻的组合和变化来预测和解释人事物的发展和变迁。
3. 实践性:象数不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更是一种实践方法。
人们可以通过研究象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三、易经象数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易经象数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阴阳互变和卦爻承接。
1. 阴阳互变:易经认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是由阴阳之间的转化和互补而来。
阴爻代表阴性,阳爻代表阳性,通过爻线的变化,阴阳不断转化。
当一个卦中阳爻增加而阴爻减少时,就表示事物正在向阳性发展;相反,当阳爻减少而阴爻增加时,就表示事物正在向阴性发展。
2. 卦爻承接:易经将六个爻线组合形成一个卦,而不同卦之间的爻线也存在承接的关系。
比如说,当某个卦爻发生变动时,它会对相邻的爻产生影响,从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这种承接关系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在实际应用中,易经象数被广泛运用于卜筮、求签、预测和决策等方面。
例如,人们可以通过占卜得到某个事件的潜在发展趋势,从而作出相应的决策;或者通过推演,预测未来的一些可能发生的变化,以便提前做好准备。
易经的奥秘:卦的象数理

易经的奥秘:卦的象数理易经的奥秘:卦的象数理中国儒家经典之一、分《经》、《传》两部分、《经》据传为周文王所作、由卦、爻两种符号重叠演成64卦、384爻、依据卦象推测吉凶。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易经的奥秘:卦的象数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易经》是一个连锁,叫做象、数、理的连锁,象数理是有连锁的作用。
《画外音》我们学《易经》应掌握哪些基本东西呢?一定要把《易经》的象数理三个东西都搞清。
其实《易经》中象数理一直就在我们生活中,比如:不成功就成仁。
这句话就来自《易经》大过卦的卦象,它要么是棺材要么是桥梁,桥梁就是成功,棺材就是成仁,不成功便成仁才叫大过。
又比如,每当我们拿不定主意或忐忑不安时常会说心里七上八下的。
这个七上八下就和《易经》中的数有关。
但数字7比8小,为什么7在上8在下?《易经》中的理又是什么?学习《易经》是不是可以使我们变得更智慧?《正文》我们都认为《易经》是从象开始的,实际上这话有点问题,应该说一切一切都是从数开始的。
你心中没数怎么去画这个象,但我们所看到的是他把象画出来,没有深入去了解象的背后它一定有个数存在。
中国人常讲一切有定数。
这句话其实不迷信。
你看宇宙万象哪个没有定数。
你看到一棵树大概就知道它能不能活,能活多久,将来会长成什么样子,内行人一看就知道。
因为所有事情都有一定的规律,为什么我们三岁就会看大,六岁就会看老,就是三岁小孩一看就知道他长大后是什么样子,到了六岁差不多一生都看透了。
那我看不懂,那是你自己的事。
孔子说,虽然是一百世后的事情,我也可看清。
他告诉他的学生子张‘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第二》,这不是神通这是推论,今天叫推理。
你看我们又把理说出来了,象数的后面有一个更看不清楚的理,所以数是离不开理,象也离不开理,但是理呢,它是象跟数合起来所得到的规律。
所以中国人说,你要按照道理,就是你要照那个理去走就不会出差错。
象是什么?大家会想,象是现象呢?还是真相呢?因为有的现象并不代表真相,还有假象,是虚的还是实的?你会想很多,但《易经》是合起来的,这里头有真相也有假象,我们分得开吗?分不开的,有虚的它就有实的;有看得见的部分就一定有看不见的部分,它同时存在你无法去分。
易经入门课程第1节—初步了解易经的“象”

易经入门学习第1节文稿---初步了解易经的象大家好,很多人想学习易经,但是往往又不知道怎么才能入门。
易经怎么入门呢?从什么地方开始学习,才可以入门呢?学习易经,要看哪些书呢?怎么样才能把易经学好、学精呢?从今天开始,给大家分享一下,这几个刚开始学易经时,普遍都会都会感到困惑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我们学习易经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们学习易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易经。
易经怎么用呢?易经,用的是64卦的卦意和爻意。
为了有64卦的卦意和爻意可用,首先要做的,是要先取得这64个卦的卦意和爻意?那么怎么样,才能取得这64个的卦意和爻意呢?这就需要先弄清楚,易经表达卦意和爻意的途径是什么?易经表达卦意和爻意的途径,一般有两个,第一个是通过易经的卦象、爻象,来表达。
第二个是通过易经的文字来表达。
易经表达卦意和爻意的这两个途径里面,最初、最原始的途径,就是通过易经的卦象和爻象。
因为易经最初是没有文字的,只有卦象,和包括在卦象里面的爻象圣人立象以尽意。
卦象和爻象,才是易经表达卦意和爻意,最原始的方法。
所以,易经的象,是易经入门学习,第一个需要重点学习、掌握的内容。
那怎么样去学习易经的象呢?这就需要从最基本的8个三爻卦的象,开始学起,因为8个三爻卦的象,是64个6爻卦的基础,64个6爻卦的卦象,是由8个三爻卦的卦象,排列组合而来的。
弄清楚了8个三爻卦卦象,才能进一步了解64个6爻卦的卦象。
所以易经入门学习,首先要搞清楚的是8个三爻卦的卦象。
易经的入门学习,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八个三爻的基本卦和它们的卦象:乾坤坎兑震巽离艮,这八个三爻基本卦又称为八卦,八卦中的六个三爻的基本卦:坎兑震巽离艮,都是由乾坤两个三爻基本卦爻变而来;其中,乾卦的第一爻爻变,变成巽卦;第二爻爻变,变成离卦;第三爻爻变,变成兑卦。
坤卦的第一爻爻变,变成震卦;第二爻爻变,变成坎卦;第三爻爻变,变成艮卦。
坎兑震巽离艮,与乾坤两卦的爻变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图片简单的演示出来:在了解了八个经卦之后,再去了解八个三爻基本卦,最基本的卦“象”。
传统文化易经的象数理

一、《易经》的起源及历史对一部流传六、七千年的书,要追溯它出于何年何月,作者何如,恐怕不是一件寻常之事。
但对于像《易经》这种震动世界的宝典,人们去追溯它,考证它,以便找出更能破译宝籍的理论依据,情之所钟,自然无可非议。
于是千百年来,无数学者穷经皓首,花毕生的精力去论证它、考究它,追踪其具体成书年月,论证谁是《易经》的作者,许多学者对孔子说的一句话“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曾引出大规模的争论,如清朝康有为引经据典地对孔子《论语》中的这句话一再提出质疑,便是一例。
笔者认为,今天我们重视易学,不仅仅是要追踪其根源,更重要的是要如何使《易经》得以发展运用,《易经》虽起源于华夏,却迟迟不能昌盛于华夏,使中华瑰宝无法发展和传承,不能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困,犹如空中楼阁,即使再优秀,也不为民之所受。
人类生存和发展中面临着数不清的困难,需要科学的指引,发展预测学是人类良好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
否则,盲目的生存和发展,难以踏上健康发展之路。
对于《易经》的起源。
历代流传下来一些传说。
《易经》一书,最早由伏羲氏创立先天八卦,到周朝周文王(西伯侯姬昌〉改变了伏羲氏的坐标系,创立了后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并写了每一卦的卦辞,历史上称为《周易》。
这也可以说是最早的《易经》。
至于《易经》中的系辞按当代大易学家刘大钧教授考证了很多历史资料,得出的结论是,《系辞》成书于老子以后,庄子以前,而《彖传》、《说卦》、《文言》等文也应在庄子以前。
《文言》早于《系辞》,《彖传》早于《文言》,《大象》早于《彖传》,《说卦》早于《系辞》也早于《彖传》和《大象》。
中山大学杨维增教授认为,《周易古经》成书于殷周之际。
这是一部占筮书,通过一定的筮法起卦和占断,即利用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丫如)的变化来预测吉凶。
这标志着古人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力量,由迷信转向科学的人类觉醒,是科学与迷信相混淆的一种认知体系。
春秋战国的大圣人孔子及其弟子们熟读《周易古经》,创作《周易大传》,把蕴藏在占筮之中的哲理提升上来,并且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周易》成为一本关于宇宙和人类的充满伟大哲理的书,标志着哲学从神学中脱胎而出的人类新觉醒。
(1)浅谈易经的象数理

(1)浅谈易经的象数理浅谈易经的"象数理"我们学习《易经》,一定要把《易经》的象数理三个东西都弄清楚。
其实,《易经》中的象、数、理,一直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比如:不成功就成仁,这句话就来自于《易经》中大过卦的卦象,又比如:每当我们拿不定主意,或者忐忑不安的时候,常常会说:心里七上八下的。
而这个七上八下,就和《易经》中的数有关系,但是数字七比八小,为什么是七在上八在下呢?《易经》中的理又是什么?学习《易经》,是不是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加智慧?《易经》告诉我们一切一切都是从数开始,我们看到的是象,但后面一定有数,一切都有定数,不是迷信,一棵树活多久、长成什么样,都有一定的规律,如三岁看大,六岁一生看透,你说我看不懂,那是你的事情。
孔子一百岁以后的事可看清,这是推论、推理。
又把理推出来了。
象和数离不开理。
理是从数和象推出来的。
象包括真相假象,有实有虚,给一个人看相是在不注意的时候才看准。
如果你说给我看个相吧,那就没法看了,一脸都是假象,要把象、数、理都要弄清。
才能知道你判断得准不准。
伏羲找到了两个最基本的象:打结、松开,开关,阴:关、物质,阳:开,精神。
爱因斯坦告诉我们质能互变,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阴极变阳,阳极变阴,即物质就是能量,能量就是物质。
我们常说心中有数,连续的:阳。
中断的:阴。
数,是有生命、活的。
大过卦:既是棺材象。
也可以是桥梁。
很多东西,模拟卦象来做的,一个人要刚健,但硬脾气,短命,看自然现象,死人僵硬,活人弹性,不要气成僵硬,那就是准备快死了。
不同的人来想象,不同的结果,其实这是使人喜悦的象。
不同的人看象有不同的解释,因此要有卦名,大过于小是大过卦。
小过于大就是小过卦:卦象是一只小鸟,你看到根本不在意。
人为什么会有小过,就是因为你不在意。
象,就是指卦象,而卦象原本是自然中事物的形象,所以看卦的时候,既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还需要运用《易经》的思维,从正反两个方面考虑问题。
同样的卦象,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解释《易经》没有什么好卦坏卦,大过,就是理,看成桥梁就代表成功,那就是通往成功的道路。
易经八卦万物类象(最全版)

易经八卦万物类象(最全版)乾卦乾卦五行属:金,乾卦方位为西北(后天八卦),正南(先天八卦)。
乾卦类象如下:1、乾卦正象:乾三连。
即乾所具有的代表性的象为上、中、下三爻皆阳爻的象,为全阳之卦。
阳中之阳、强中之强之意象,故代表天(即其大象)。
就广泛意义之象(即广象),乃为天、强、高大、宽广、尊贵、运动不止、明亮,纯净、健全等。
2、乾卦卦德:所谓卦德,指卦具有的性能、性情、特点之类。
乾卦之德为刚健,表示天体运行,春夏秋冬四时更替不止,任何力量都难以改变其规律性,故刚强而健全(其规律深入到各个地方而起主导作用)。
3、乾卦概念:圆,满,始,行,纯粹,精,正,大,命,神,变,锐进,强盛,长,上,高,广,道,真,善,嘉,中,仁义礼智信,元亨利贞,幸福,喜,富,强暴,残酷,傲慢,向上,老成,活动,积极,迈进,决断,威严,功,振,统一,统帅,坚固,激烈,扩大,任性,强制,冷酷,轻视,压抑,灾害,专横,专制,独霸。
4、乾卦方位:西北(后天八卦),正南(先天八卦)。
5、乾卦数字:一,六,四,九,百,岁。
6、乾卦时间:下午七至十一时,共四小时。
每月十五月圆时。
7、乾卦干支:十干为庚,辛。
十二支为戍,亥。
五行属金。
8、乾卦人物类象:君父、大人、老人、长者、宦官、名人、公门人。
一般从全社会讲,代表上层人物及有领导地位的人物。
从局部单位讲,为核心及起决定作用的人物。
按家族讲,为长辈及老人。
故乾为:君王,圣人,英雄,统治者,独裁者,掌权者,总统,首相,使节(大使之类),议员,代表,元老,厂长,经理,书记,主席,会长,名人,专家,官吏,军官,律师,银行家,后台人物,恶人,过于自信者,乞丐,下人。
9、乾卦人体类象:头,首,胸,大肠,骨,右足,右下腹,精液,男性生殖器,身体强健,体质寒凉,骨痩之人。
10、动物类象:龙,马,象,狮,天鹅、老马、瘠马、驳马。
11、物体类象:金玉珠宝,玛瑙,宝物宝器,高档用品,金钱,钟表,眼镜,古董,文物,首饰,神物,供神用具,高级车辆,高级飞机,小米,木果,瓜,珍味,腊肉,帽子,弯形金属制品。
初学易经基础知识大全

初学易经基础知识大全
初学《易经》可以从以下基础知识开始:
1. 阴阳:阴阳是《易经》的核心概念,代表具有阴阳对立与并存性质的两种事物或因素。
在《易经》中,用“—”表示“阳”,叫“阳爻”;用“- -”表示“阴”,叫“阴爻”。
2. 两仪:两仪指阴阳的对立与统一。
在《易经》中,可以用天、地;男、女;昼、夜等事物来理解阴阳的概念。
同时,阴阳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3. 四象:四象是指阴阳消长的四个特征,即老阳、少阴、少阳、老阴。
这四个象限分别代表了阳阴的成长和消减过程。
4. 八卦:八卦是《易经》的基本符号,包括乾、坤、震、巽、离、坎、艮、兑八个卦象。
每个卦象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象征。
5. 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是《易经》中的基本卦象,由八卦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
了解六十四卦的推演过程和属性,对于理解《易经》的内容至关重要。
6. 五行: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是构成世间一切事物的要素。
五行之间相生相克,互相制约和依存。
了解五行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易经》中的事物生克制化有重要作用。
7. 爻位:爻位是指六十四卦中每一卦的六个爻所处的位置,分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
每个爻位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象征。
通过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开始深入学习《易经》的卦辞、爻辞以及其在各个方面的应用。
同时,要注意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实际应用来加深对《易经》的理解。
易经的象数理基础知识入门

易经的象数理基础知识入门易经,又称《易经》,是一部古老而深奥的典籍,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通过六十四卦象和爻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
在易经中,象数理是探索其中奥秘的基础,本文将介绍易经的象数理基础知识,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易经的原理。
一、八卦与六十四卦易经的基本单位是八卦,八卦包括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卦象。
每个卦象由爻组成,而爻由阴爻(一阳)和阳爻(一阴)组成,共六个爻。
通过对八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六十四卦,分别对应不同的自然现象、现象和人生的境遇。
八卦象征着不同的属性和意义,如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风等。
而六十四卦则更加具体,每个卦都有自己独特的象征意义和解读方法,通过对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研究,我们可以理解宇宙间种种变化的规律。
二、阴阳与爻变易经的核心概念之一是阴阳。
阴阳相生相克,构成了世间万物的基本属性。
在易经中,用“——”表示阳爻,用“- -”表示阴爻。
而爻之间的变化则是通过爻变来实现的。
爻变是指爻的阴阳属性发生变化,阳爻变阴爻,阴爻变阳爻。
爻变象征着变化的可能和发展的机会。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观察爻变,我们可以得到对应的卦象和解释,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不同的情况。
三、卦象之间的关系在易经中,八卦和六十四卦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即“卦属”。
卦属是指在六十四卦中,每个卦都有自己的位置和它所属的上下卦。
上下卦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卦象,这种关系被称为“卦之纯”。
卦之纯为我们理解和解读六十四卦提供了指导。
此外,卦象之间还存在着“互卦”的关系。
互卦是指在六十四卦中,每个卦都会与其他卦产生关联,这种关联又称为“互纯”。
互卦包括相互对应和相互变化两种关系,通过互卦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卦象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
四、应用与解读易经的象数理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和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可以根据八卦和六十四卦的象征意义,来解读和预测各种情况。
例如,通过对某个问题抛筛算卦,我们可以得到特定的卦象和解释,从而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可能的发展趋势。
读易入门:象、数、理

读易入门:象、数、理
“象”,卦象,是卦及其所象征的事物的形象;“数”,卦象中的数理关系;“理”,对万物的规律所作的探讨。
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河图。
象:黑点、白点错落有致。
数:3、8居东,4、9居西,2、7居南,1、6居北,5、10居中。
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大道至简。
象:黑白分明。
数:1、2、3、4、6、7、8、9。
理:万物负阴而
抱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一体。
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天人合一。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阳居四正,阴居四隅。
一动一静,动静有常。
“经卦”是三爻卦,只有八个,即八卦。
“重卦”是六爻卦,只有64个,即64卦,用以模拟人生中的64种情境,象征化解困境的64种人生智慧。
《经》是树,《传》是藤。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经的象数理基础知识入门
一易堂赵文海
“象数理”是进入易门后须臾不可离手的三件最重要武器,学易者不可不熟炼掌握。
易经64卦,不管如何变,我们都可以通过象、数、理三个方面来进行理解和阐述。
也有人说,还应包括“占”,共四个方面,笔者认为,从分析一个即成之卦的意义来讲,不应包括“占”,因为占卦的结果就是要得到“象、数、理”,并从这三个方面得出相应的结论。
一个卦,有什么样的象,它背后一定有什么样的数,两者没有谁先谁后的问题,天然生在一起,融合在一起,有数必有象,有象必有数(有人认为,一切都是从数开始,先有数,然后有象。
对于此观点,由于数据往往是隐藏在现象的背后,些说有他一定的道理,笔者不去争论,也不反驳,但笔者的观点是,数隐在象的后面,并不代表“数”一定是先“象”而生)。
象,就是一个卦所呈现在你面前的图象。
图象的背后往往蕴着自然世界某种基本的客观规律和道理,人们通过观其象,可领悟人生处事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式方法。
1、最基本的象就是“太极”(也有的称“无”),太极“两仪”,“无”中生出“有”。
这一句话如果不理解的,一定要对《老子》第一章有一个深入的学习,一通百通。
这一点不通,整个易学的大门是无法进入的。
两仪即“阳和阴“,古人以“一长横来代表阳”、“二短横来代表阴”,这是大自然从“无”到“有”的最初阶段,也是能量向物质转化的最初阶段,对于“阴阳”,可视之为二“气”---物质的初级形式,也可视之为两个基本元素----物质的基本构成。
也可
结合起现代物理学知识去理解,目前对物质的基本构成所能了解到最小单位是”夸克“,但夸克是人类现有借助任何仪器和手段都无法直接观测到的,而只能通过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的运行观测到他的存在。
现代物理学意义上的“夸克”就相当于老子所发现的“太极”,而质子和中子,就相当于老子所说的“两仪”阴和阳。
2、两仪生“四象”,即太阳、少阴、太阴、少阳。
这个阶段已经处于能量向物质转化的高级阶段,阴阳二气相互交融,形成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诞生前的四种基本形态。
3、四象进一步相互交融,形成八个经卦,分别代表自然界最基本的八种自然现象,即所谓的天泽火雷风水山地,各有各的图“象”,万事万物基本形成,能量彻底转化成了物质,“无”彻底变成了“有”。
三连乾象为天,上缺为兑为泽、中虚为离为火、仰盂为震为雷、下断为巽为风、中连为坎为水、覆碗为艮为山、六断坤象为地。
而且上古圣人们(主要代表是伏曦)又根据这八种基本自然现象的特性分别用以代表不同的空间方位,形成了先天八卦图,这是易学的基石,也是初学易者必须牢固掌握并能信手拈来、灵活运用的最基本知识。
4、八个经卦两两相重,代表了宇宙中八中基本自然现象的组合,共组成64种更为复杂的自然现象,代表大千世界64种基本的宇宙密码。
比如“山上有火”象征着火在山上逐草而行、过而不留的现象,人们由此现象可以想到人生在世如同“旅者”,应当顺时应势而知止,如果用在处理刑事上,就应做到“不留狱”;“水居泽下”象征着水入泽下、泽中无水而枯的现象,此象可以使人们想到泽无水而枯的“困”窘状态,同时其“刚掩下而上'悦’”也在提醒人们只要“致命遂志”,最终必能脱险而“悦”,切不可“乱命堕志”等等,可见64卦每个卦象都是直接展现在你眼前的自然现象或事物图象,人们要做的就是根据卦象的启示,指导人们日常行为符合天地大道。
在理解“卦象”时,要注意任何事物都要本着“三分相象、七分想象”,丰富的联想力,代表了学员的超强的领悟能力,否则会陷入
一味牵强或死记硬背的曲解易经。
数,就是一个卦所包含的各种“数据”:
1、最基本的数据同样是阴阳,“长横代表阳”,其数为1为奇,“短横代表阴”,其数为2为偶。
2、与“象”之推演相同,太极(1)生两仪(1、2),两仪生四象(11、12、22、21)、四象生八卦(111、112、122、121、222、221、211、212)。
在初学易经过程中,往往会将这一推演与易传中孔子所述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相混淆,不解其所云。
其实两者都没有错,而且是殊途同归,都是生成“八卦”。
其中,“两”仪生“四”象,进一步推演就是“四”象生“八”卦,这是从“象”的变化来阐述万物形成的过程。
而“一”生“二”、“二”生“三”,则是从“数”的推演上解释万物形成的过程,1为太极,既阴亦阳,生出2,即是阴和阳,为“2”个爻,这两个爻再加上一个爻,即为“3”爻,构成可以代表一个自然现象或事物的“卦象”,而这个“三爻卦”的总数量也恰好是八个,反观“象”的演变过程,四象生八卦,每个卦也正是“3”个爻。
因此孔子说“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正是从数的角度解释了“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万物生成过程。
3、八个经卦的卦象分别以相应的数字代表,“天泽火雷风水山地”八种自然现象、八种空间方位,分别以“12345678”八个数字。
这些数字之间隐藏着很多复杂关系,但又有非常清晰的规律可循。
比如凡是通过中心点的两卦,数字相加一定为9,为单位自然数之最大者,也是阳数之极者;从1至8依序连接,恰好构成一幅阴阳太极图。
这些数字背后的规律,在学习易经64卦的过程中会所复用到,不可不牢牢掌握。
4、八个经卦各有三爻,相重而成六十四卦,各有六爻。
“初二三四五上”各爻,不同的位置以不同的数字代表,用之于人事,其背
后往往蕴含了“初难知,上易知,二多誉,四多惧,三多凶,五多功”的道理,非常符合人们现实生活的写照;一个卦只要有一个爻的位置一变,就是一个新卦的诞生;64卦分别处于上下两经,上经30、下经34,看似不平均,但以组成64卦的八经卦数量来“约分”归纳,则正好上下经各18,更为体现了易经的“变中不变,不变亦变”的易理逻辑;从易经原文64卦排列顺序看,上经从乾坤开始到坎离结束,基本上反映了从天地交合开始,各种自然现象的递进演变过程,即天地之道,而下经从咸恒开始到即济未济结束,基本上反映了从夫妇交感开始,各种人事伦理的发展变化过程,即人伦之道。
孔子在易传中以卦序传的形式进行了归纳整理。
同时,以即济之后又变为未济卦,也恰好体现了易经周而复始、大道循环的道理。
5、在学习易经64卦过程中,经常会在卦辞或爻辞中看到的“用九”、“用六”、“王用三驱”、“十年乃字”、“十年勿用”、“先甲三日、后甲三日”,这里都包含着“数”的运用,随着易学修为的不断提升,你会发现,天干、地支、五行等等数据看似深奥,其实在易经中的应用一样经常而且重要,这里就不再做一一介绍。
理,就是根据易卦的卦象及其数据,以易经的思维所领悟或推论出来的“道理”。
象跟数合在一起,它背后一定有说得通的理,如果说不通的话,那就要重新考虑你的解释一定有问题。
在实际运用中,有的“理”是侧重从“象”所得,称为“象理”,有的“理”侧重是从“数”所推,称为“数理”,但更多的“理”则是象数结合而得。
易经是不能凭空说理的,一定是根据象和数的结合来说理的。
如果只看卦象,或日常生活中只看外部现象、表现,那很可能是眼睛要受蒙蔽,一定要看象后面的数,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中的“数据”,并结合起来推断出其中“道理”。
数一变,则整个卦象和卦理就会改变。
自古及今,尚没有一个人(包括文王本人在内)能够把易经64卦的象、数及其所蕴含的道理完全参透,易经就象我们所处的这个浩翰的宇宙,历代圣贤只是一直在不断的控索、发现而已,以“非人力所能及”来表述易经的深奥一点都不为过。
宋代以前的易学大家,对“象数”非常重视,力图对易卦中的每一条卦爻辞、象彖辞所述“道理”结论都要找出其背后的象、数证据,对于不能解释的“辞理”,则宁愿相信象数所推演出来的道理,而置原经文中“辞”于不顾,我们一般将他们归入“象数”派。
而宋代以后,出现的“义理”学派,则偏重于对易经原文中卦爻辞、象彖辞所述“道理”结论进行直接解释,对于其背后的象数依据,有时就会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
当代圣人南怀谨大师在处理象数理的关系上,则较为灵活而不失严密,自成一派。
对于初学易者而言,需要把易经所体现出来的上述一些基本“道理”和规律熟炼掌握,并能够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能如此,易之玩味,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