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难点及策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难点及策略分析
为全面净化政治生态,进一步推进落实“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专
项工作要求,为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笔者认为,各事业单位应制定完善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单位内控控制监督管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机制。通过建立使各项业务活动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措施、方法和规程,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确定风险点,深入分析已建立的体制机制的障碍和漏洞,以及内控制度设计上和运行过程中的缺陷,精确制导,精准整改,进而达到预期管理目标。
一、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难点分析
(一)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事业单位在财务内部控制中面临难点,比如因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出现难以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对自身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的情况,主要包括:一是单位在内部控制过程中没有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将导致整个内部控制运行效率较低[1]。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完善,对单位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想提高单位内
部管理水平,我们应做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在制度建设这方面,很多事业单位所构建出来的内部控制体系往往形同虚设,并不能够发挥出其真正的作用和价值,同时因领导层缺乏对内部控制的重视,造成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缺陷,即使设计了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但并没有被正确地执行,或者未按设计的流程运行,导致内部控制管理效果不尽如人意。二是制度设计上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的必须控制。主要是领导对“建章立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书写“单位之制”新篇章,创造“单位之治”新辉煌缺乏站位和责任,为建立制度而建立制度,为检查而检查,或者是过分强调了刚性的政策、程序等技术问题,忽略了人在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作用,最终无法调动积极性,甚至抵触制度,不利于内部控制制度作用的发挥。三是单位人员内控制度执行意识相对薄弱,部分人员甚至管理人员不重视本单位内
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所以在实际行动上并未做出改变,业务岗位人员有的认为执行日常业务更重要,甚至觉得没必要按流程按制度来做工作。再或者一些管理人员对控制范围存在误解,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只是少数几个关键的部门的事,与自身并无较大的关系等等,制约着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地落实。
(二)单位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弱化
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由于单位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力度弱,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不能发挥出作用与价值。监督问题包括:第一,单位内部的财务部门没有发挥好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作用。领导对财务人员定位局限,致使财务部门没有发挥好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作用,认为只要完成报账就功德圆满,而实际上因监督能力不足,不利于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升。很多时候由于财务无法参与到经济事项的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很可能就出现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等问题;第二,外部监督对单位内部控制健全性的监督检查较为缺乏。目前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外部监督力量主要为财政监督部门特定绩效项目的检查、审计部门的巡察等等,检查的主要方向也是在对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进行监督,较少对被检查(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制度落实以实质性的检查及指导。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失去了有效的外部推动和约束;第三,单位内部审计部门无法配齐,有的还直接由单位财务负责,形成“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病态机制。
(三)关键岗位管理措施不足
单位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举措不足往往也会导致单位内部控
制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管理举措不足包括内部培训机制不完善、激励措施不足及轮岗不充分等,比如内部激励措施不足,将难以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内部控制建设中最重要的主体和客体是人,是单位中的每一个成员,倘若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或者与岗位相匹配的专业技术人才缺失,都难以提高单位的管理(治理)水平。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想单位发展壮大,应注重人才的发现、培养及引进。但是因现有措施不够完善,或工作人员没有接受专业系
统培训,使得内部人才处于流失状态或者人员工作水平落后没有跟上新业务发展需要,他们针对潜在的财务风险不能够有效地处理,或不能有效识别风险,而导致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再者,构建完善激励措施对员工工作效率提高的促进作用,但单位因忽视激励措施的构建,导致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落实起来困难重重,难以达到预期的建设效果[2]。除此之外,单位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时,针对能力突出的人员并没有给予适当的岗位或者薪酬等方面的激励,都将会降低内控的落实成效。
二、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策略分析
(一)构建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
事业单位要想更好地发展,应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由于内部控制体系缺乏规范性,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影响,同时也不利于财务管理质量的提高。在新时代背景之下,事业单位应基于健康发展理念,构建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单位健康有序发展。单位在运行过程中,针对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予以重视并及时制定整改措施。
第一,提高单位管理人员重视度,明确制度建设工作的定位,构建层次清晰、结构完整、适用性强的管理体系。根据已有的政策性文件,参考行业内成熟的运作单位机制,结合自身实际主体业务情况,分别制定或修订的基础管理制度和业务管理制度,最终形成单位内部制度手册,避免内部控制体系处于一盘散沙状态,有助于避免资源浪费等问题产生,进而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
第二,根据制度建设目标,制定落实计划表,对各个部门根据业务模块实行分工落实。新的制度体系必须是现有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流程的延续和优化,在对现有运行机制和关键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和诊断的同时,找出问题、风险的根源所在,从而依据单位的目标和实际问题设计出合理的制度体系。在体系构建过程中,各部位间、各部位内部需召开必要务虚会、讨论会等,能够实现及时发现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问题,及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为制定或完善制度提前构思,确保单位运转效率得到提升[3]。
第三,单位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能操之过急,急于求成,注意全方位、相互监督的制约机制,形成制度管理的闭环,以确保制度建设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包括综合业务的预算、收支、采购、合同、资产及基建模块,业务与业务之间需要衔接完成的各内容等。比如预算编制工作内容应与实际业务处于相统一,需要全单位各个部门参与,结合年度工作计划,科学、公平、合理的编制,同时还需要配套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落实“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进一步避免预算工作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所带来的预算不精准等预算管理问题。根据业务模块制定的制度,配套落实到流程图上,将流程图融入体制机制中,让每一员工了解工作的步骤,能够快速上手,快速掌握工作的进度,责任划分明确。
第四,建立监督制度执行有效性机制,针对性地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内部力量或第三方专业机构对现有内控制度有效性进行评价,确保制度建设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主要可以在制度执行半年或一年后,对制度设计的全面性、运行的高效性、风险防控的有效性等方面,来评估制度是否有遗漏或不足,是否起到提高工作效率,是否在运行上更加规范化等等,最后根据评价报告针对性地进行修订。(二)强化单位内部控制监督管理
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主要是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进
行检查、监督。有效监督的顺利落实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切实提高事业单位市场竞争力以及社会收益,具体应做好以下相关工作。
第一,强化单位财务部门监督效力。财务部门在每一项目经济事项中起前置作用,在事项的立项、可研、采购、验收、绩效应用全过程都需要参与,财务部门应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建设中,发挥自身监督职能作用,帮助单位避免不必要问题的产生[3]。只有将其监督职能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才能够推动内部控制建设朝着规范化方向顺利开展,确保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化、合理化运作。
第二,建立单位内部岗位监督机制,使不相容的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互相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根据财政部对内部控制的管理要求,首先确定单位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其次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包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