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檗《传心法要》书后(能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黄檗《传心法要》书后(能藏)

读黄檗《传心法要》书后

能藏

闽南佛学

禅是在生活中当下体悟我人本来面目的一种活泼泼的智慧。蝉宗讲究“活泼泼地”,就是解粘去缚,对任何东西都不可执著。

一、由真起妄

黄檗的弹法首先建立“一心”,用心佛众生平等平等,丝毫没有一点差别,来显示心体的相貌。妄虽依真心而起,但它是无体的,是无根的,是虚幻假象的。要追逐它也迫不着,捉拿它也拿不到。对妄心无体,《楞严经》、《金刚经》都有不同的解释。《楞严经》是就空间说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金刚经》是就时间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二部经的共同点,都说妄心无体,妄心无处,认识到妄心无体,真心当下显露。我人的心体虽在万缘俱寂当中,却具有森罗万象诸法的生起的功能,一者诸佛菩萨,繁兴大用,大慈大愿,建立佛国,庄严国土,接引一切众生。二者众生迷妄为真,失本真心,心外求法,起惑

造业,六道升沉不已。

二、迷妄为真

凡夫由真起妄,把妄当真,妄虽是无体的,但其力量很强,有轮回的作用,也有转凡成圣的功能,想当初妄心炽盛,几十年挥指一瞬间。妄的作用,不能否定,做好的事愉快做坏的事满身大汗.没有妄想时,一心是一佛果。有妄想时,一心是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佛果。要不以心生心,则心心人空,念念归静,从一佛果,至一切佛果。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净,念念归动,从—地狱,历—切地狱,若—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念心不起,即无善恶二业,也无天堂地狱.百丈禅师的不落因果,不昧因果,正是阐明此理.黄檗告诉我人一切有情皆有佛性.且都是本具的如来,不加修证的。一心本无名字可取,它如同虚空—样,无处不遍的,因为众生无始以来妄习成性,执有、执无,执大,执小。执你,执我,执名执义,只要有一个名言概念的出现,便有一个实体存在,不知以虚妄攀心,去缘无生无减的法体,那根本是不可能的.如说.耳能观色,那是毫无相干的,黄檗老婆心切,为了显示一心的体相,又用木云比喻,内如枯木不被七情六欲所动,夕恤虚空不被生减诸法所障.告诉人们不要心驰外境,皆属虚幻不实,一心为真实。如能无心,外境即非存,就象我们吃饭时,忽然想

一件很高兴的事见;心被境牵,饭的味道如何,毫不知晓。又用恒沙来比喻,这沙平等对待一切,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虫蚁践踏而行,沙亦不怒,珍珠馨香,沙亦不贫.这心不被一切利衰喜怒,称讥苦乐所引诱,也不分别佛和众生有何差别,能够做到这般地步,才名穷境地。教相中三贤十地次第而证的无心,和禅宗一念而证的无心,毫无差别.教下是属心外求法,不识本心,万法俱足,何劳徒修。以他佛的教化,寻章逐义,强按白头,不管吃得消和吃不消.!如同法华穷子舍父逃走,这样以来,所做善恶诸行,等引三界中往返多劫之苦果,但是不可用一心除却妄心,因为妄心是虚幻不实,何苦外加一心去除它?若用一心除妄心,岂不是妄加妄,头上按头?我人自性本源清净佛,不同世间因缘所生的万法;可由攀缘,寻伺去获得,只有心心相印,默契而已,故曰言语道断,心行处减。遍布在一切有情的当体,只因众生妄想分别,对自己本来面目越来越糊涂,对於归家的原路越来越远,忘却归真,在本佛上实无二物,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如果以修证心去求得佛法,那是梦中妄为,习瞠实道。本源清净心,常自圆明遍照,不被一切生减法所拘所限,说明万法不离其—,一心能生万法,见闻觉知虽非真心相貌,但真心也不离见闻觉知,因为生减法的当体,即是不生不减法本性,波浪消失,还归静水,烦恼当体即为菩提。烦恼与菩提是一心两面,不可离心生起烦

恼,也不可去妄求菩提。无心境界,即为智理冥合,心境泯一。告诉人们要直下承担,识自本性,不可逃避躲闪。如力士得额内珠—样,本来是本身具有的,非从外得。我们亦如是,明知自己是佛,但总是胆怯不敢认耻黄檗根据上上人的根机,故说唯传一心,别无它法。

三、返妄归真

返妄归真,无心、无著、无求、无相,在《传心法要》裹黄檗反复讲述,无心才能返妄归真,三祖僧璨大师说:“不用求真,但须息见。”一念不起当下就是真,一念无著当下就是禅,这是惮宗的真实功夫。黄檗的无心是道,道不可求。无一法可得,无心道人就是佛。达摩来华唯传一心,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若自己不明了,须参善知识,了却生死根本。若不见性,即不名善知识。若不如此纵说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三界受苦,无出期时.昔有善星比丘,诵得十二部经,犹自不免轮回,缘为不见性.善星既如此,今时人讲得三五本经论以为佛法者,愚

人也。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书,都无用处。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觅佛原来不得.虽无一物可得,亦须参善知识,令心会解,生死事大,不得空过。自诳无益,纵有珍镒如山,眷属如恒河沙,开眼即见,合眼还见麽?故知有为之法。如梦幻等。

四、学道要诀

法身与虚空无异相,都并存於一念当中,不可用法身比喻虚空,也不可用虚空来比喻法身相,二者之间不可分别何者是佛境,何者是众生相,因为佛与众生,生死舆涅槃,烦恼舆菩提原是平等,舍去此差别(比量)之相,用现量对待一切即是佛境。凡夫舆道人的差别,在於凡夫是著境生心,道人是於境离念,故凡夫执迷,是心被境转,道人悟解,是心境双亡,了不可得即是一真法界,湛寂十方。

黄檗禅师告诉人们灵明觉性是佛,也就是现量境,对一切都无分别,是一味平等相,舍去两边,即为中道;也就是消灭比量的一切分别妄生执著,障蔽性觉妙明一切的妄念,用现量对待一切法即是佛境,也就是即性即心,性心不异、即心即佛。佛是心成,佛即是法,法也不离心。於一切法只要不妄生见解,摒除一切用心求心,求佛求法的之心,息灭万缘,直下无心,即为返本归源,学修佛道,如有一法可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