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与财务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
论文摘要:公司治理是对整个公司进行的控制,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公司治理的目标一般是通过财务治理实现的,研究解决好财务管理与财务治理问题将成为公司管理与公司治理好坏的关键。
关键词:财务治理;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模式;
公司治理包含财务、人事、经营等多方面的治理,其中公司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它以产权中的核心部分──财权为基本纽带,公司治理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公司财务治理来实现的。公司治理中,离不开各个财务经济主体在财权流动和分割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界定与协调,以最终实现各主体在财权上的相互约束、相互制衡关系,促使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司治理效果。公司财务治理不是简单的财务管理活动,它是基于财务资本结构等制度安排,对公司财权进行合理配置,在强调以股东为中心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前提下,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等一系列制度、机制、行为的安排、设计和规范。在此基础上, 理清各种财务契约关系,加强财务控制,强化财务治理,最终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从实践中看,我国近几年来,由于财务治理失效导致公司倒闭的数量不少,财务治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且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加入世贸,中国的企业越来越感受到国际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冲击。要应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就必须有良好的财务治理,从而实现更快速度的增长。同时近年来中国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等事件不断,引起广大投资者强烈不满,迫切要求通过改善财务治理环境和加强公司治理来提高上市公司的素质并规范其行为。因此,研究如何改善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状况来公司治理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一、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概念
公司财务治理,是指公司的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财务及其相应的责任与义务的制度安排,其根本目的在于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主体利益次优化问题,以达到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的相互制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这种制度安排合理与否是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之一。
公司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 但从公司治理这一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来看, 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去理解。狭义的公司治理, 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
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 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 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
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防止经营者背离所有
者的利益。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等内部组织机构实
现内部治理。广义的公司治理则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 而是涉及到广泛的利
害相关者, 包括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等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集团。可见在广义上公司已不仅仅是股东的公司,而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公司的治理机制是利
益相关者通过一系列的内部、外部机制来实施共同治理, 治理的目标不仅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而是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从而保证公司各方面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财务治理一般是指财务内部治理,尤其是特指财务治理结构。可简单定义为由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权力机构对企业财务权利进行配置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狭义的财务治理强调的是通过财务治理结构安排,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分配,以形成一种财务激励约束机制。
财务治理是用以协调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财务关系、平衡财务权利的一套正式的、非正式的制度或机制。财务治理强调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有财务利益要求,并相应承担一定财务风险,因而应参与企业财务治理;财务治理结构应由利益相关者组成,并不局限于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等权力机构,企业员工、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也应在财务治理结构中占有一定位置。
“财务治理”并不等同于“公司治理”。如果用“财务治理”涵盖“公司治理”,则夸大了财务治理的范围和作用,限制了公司治理的范畴。“公司治理”除包含“财务治理”内容外,还包括人事、经营等方面的治理。财务治理体系强调的是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和治理行为规范的三位一体,并非常强调财务上的明晰性、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
从经济角度看,公司治理是公司的外部索取权人为了保障他们在公司的索取权不受侵犯而以契约关系为基础对整个公司进行的控制。我们把公司治理层次上财务方面的事务和运行机制划入财务治理范畴。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在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方面,必然要遵循、借鉴公司治理理论。应该说,公司治理理论对财务治理理论的指导是最为直接的、重要的。同时,由于财务治理也构成了公司治理的核心部分,财务治理结构处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地位,因此,财务治理理论的不断充实、发展也必将促进公司治理理论的不断拓展、完善。二、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主体比较
财务治理主体有能力、有资格、有意愿参与公司财务活动,并在公司治理中占有一定地位的内部权利机构、个体与法人,主要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债权人。在规范的治理结构中,政府等公司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财务直接影响并不大,其主体资格很难得到体现,并且公司员工乃至财务人员直接参与财务活动机会很少,即使有资格在重大治理问题方面有一定影响,也大多通过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等机构中的代理人行使权利。
财务治理主体与财务主体、公司治理主体有着深刻的联系和区别:首先,财务治
理主体一定是财务主体。没有独立的财务利益并能承担一定经济责任,财务治理主体将没有资格参与治理活动;其次,并不是所有的财务主体都是财务治理主体。许多财务主体利益可以体现在一般财务活动中,并不一定有资格有能力参与治理活动;再次,财务治理主体一般为公司治理主体。在治理框架下,财务治理作为公司治理主导方面,其主体必然是公司治理主体;最后,公司治理主体成为财务治理主体要受到一定局限。鉴于财务活动的特殊性,公司治理各个主体参与到财务治理中去其权利和能力受到一定限制,所处地位也不同。
公司作为法人实体,占有一定资源,并具有相对独立的财权,是当然的、唯一的公司财务主体。但这并不否认公司所有者等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利益,在公司内部层面,他们是具体的财务主体,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但他们的利益保证、意愿表达都是在公司内部完成,公司作为独立的、唯一的财务主体所进行的财务活动,统一代表了内部各个财务主体的经济利益,是他们之间不断博弈的结果。传统企业理论坚持股东单边治理逻辑,认为股东是公司治理一元主体。随着现代企业理论的发展,尤其受利益相关者理论影响,经济学者越来越倾向于治理主体多元性。由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与公司息息相关,对公司生存与发展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公司必须体现他们的利益。因此,公司治理主体不能仅仅局限于股东,而且还应该包括债权人、雇员、顾客、供应商、政府、社区等在内的广大利益相关者。同时,也有部分学者提出公司治理主体的国家和公司二元主体等观点。公司治理主体首先是多元的,否则很难协调各方关系,取得理想的治理效果。但应当强调股东作为治理主体的优先地位,毕竟从公司发起设立到承担主要经营风险以及有效监督等方面,股东都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地位,理应强调其主体地位的优先性。此外,公司治理主体范围应该是有限的。一方面,并不是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有能力参与公司治理,成为事实治理主体,另一方面,盲目强调公司治理主体多元性会带来更高的协调成本,降低决策效率。
总之,公司治理主体是由具有一定资格和能力参与治理活动的公司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多元群体,股东是这一群体的核心,主要包括经营者、债权人、公司员工和政府等。
三、财务治理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
由于财务活动是一种价值运动,具有全面反映的特点,能够综合反映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控制和监督各种经济活动,并对企业各项决策具有导向性,因此处于主导地位。作为其主要组成部分的财务治理,也理应处于公司治理的主导地位,能够对公司治理进行本质反映,促进公司治理目标实现。特别是,财权配置始终是公司治理的中心问题,体现的是公司利益相关者对自身权益的有效保护,这也客观决定了财务治理在公司治理中的主导地位。理论界一般认为:“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最重要的部分,从包含具体内容角度,“公司治理”可分解为财务治理、经营治理等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