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业弱势地区蚕种场生存发展对策探讨
稳定发展蚕桑生产主要措施的思考和探索
稳定发展蚕桑生产主要措施的思考和探索蚕桑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技艺。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革,蚕桑产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蚕桑生产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病虫害防治、优质种质资源培育、劳动力成本上升等。
稳定发展蚕桑生产是当前值得重视的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提出稳定发展蚕桑生产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蚕桑生产效益技术创新是推动蚕桑产业发展的关键之一。
目前,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蚕桑生产也面临着新的技术挑战。
为了提高蚕桑生产的效益,必须加强技术创新,不断引进新的栽培技术和防治技术,以提高蚕桑的产量和品质。
要加强对蚕桑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
培育适应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提高其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提高养蚕效益。
也要加强对优质桑叶和桑树的栽培技术研究,提高桑叶和桑树的产量和品质,为蚕桑生产提供更好的原料保障。
要加强对蚕桑病虫害的研究和防治技术的提升。
传统的农药防治虫害的方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当今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要求,因此需要加强对生物防治、微生物制剂等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残留。
也要推广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方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要推广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蚕桑生产的管理和监控水平。
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对蚕桑的种植、病害防治、养蚕技术等进行精准监测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养蚕质量。
二、加强政策支持,保障蚕桑产业健康发展政策支持是蚕桑产业能够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前,国家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蚕桑产业也应当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促进蚕桑产业的更好发展。
要加大对蚕桑产业的财税支持。
国家可以给予蚕桑种植户和养蚕户一定的税收减免或补贴,减轻其经济负担,为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也要加大对蚕桑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其开展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延伸,推动蚕桑产业的融合发展。
桑蚕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桑蚕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桑蚕产业是中国传统的特色优势产业,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绿色桑蚕产品需求量也逐渐增大,为桑蚕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本文简述了桑蚕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桑蚕产业发展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1桑蚕产业发展现状1.1市场需求量不断提升丝绸是中国重要出口产品之一,中国桑蚕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知名度极高,由于桑蚕产品使用范围极为广泛,中国桑蚕相关产品已经销往150余个国家,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人民对于纺织品质量要求较高,为桑蚕产业注入了扩张动力,为其未来市场空间的逐步扩大奠定了基础[1]。
1.2国内循环与内需释放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背景下,必将进一步释放国内丝绸消费潜力,提升丝绸产品的内销比例。
蚕丝被、高档丝绸家纺等大宗茧丝绸产品消费需求将不断提高,属于大健康产业的蚕桑茧丝多元应用产品也将进一步得到消费市场的认可。
这有利于巩固蚕桑基地建设,发挥资源优势和规模优势,促进全产业链发展和多元化转型。
1.3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产业扶贫是促进农民增收、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举措。
由于桑蚕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相关政策的落实与实施促使桑蚕产业转型加速;蚕桑经济是典型的山区经济、生态经济和小康经济,发展蚕桑产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2]。
2桑蚕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1茧丝市场风险加大蚕桑产业链长,丝绸产品外向程度高,受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影响,茧丝价格经常大幅波动,产业发展极不稳定。
受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及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茧丝绸产品出口量大幅下降,导致国内茧丝价格下跌,加剧了企业与蚕农的市场风险。
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及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未来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更趋复杂,茧丝价格波动必然对蚕桑茧丝绸产业链所涉及到的蚕种、蚕茧、生丝、绸缎和终端产品等各生产环节产生较大影响。
稳定发展蚕桑生产主要措施的思考和探索
稳定发展蚕桑生产主要措施的思考和探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蚕桑生产作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不仅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还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由于种种原因,蚕桑生产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病虫害防治、品种改良、生产管理等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稳定发展蚕桑生产,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思考和探索。
一、加强科技支持,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蚕桑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生产技术的提高对于保障丝绸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要加强对蚕桑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各地不同气候条件的栽培技术,逐步形成一套适合当地生产的模式。
1.推广优质优秀蚕桑品种要不断推广和培育适应当地气候条件、高产优质的蚕桑品种,并加强对新品种的测试和验证,确保其适应性和稳定性。
加大对蚕桑品种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引导农民种植优质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2.加强病虫害防治病虫害对于蚕桑生产的影响非常大,严重影响着生产效益。
要加强对蚕桑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损失。
加强对抗病虫害的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病虫害治理的效果。
3.改良生产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蚕桑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要加大对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为蚕桑生产注入新动力。
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龙头企业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蚕桑产业也需要进行产业化发展。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的收入,还有利于保障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
1.落实政府支持政策政府应该出台支持蚕桑产业发展的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多种形式,鼓励企业投资蚕桑产业,提高对蚕桑产业的支持力度。
2.引导龙头企业发展要引导和培育蚕桑产业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蚕桑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加强农民培训和服务为了提高蚕桑产业的发展水平,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服务支持,提升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使其更好地参与到蚕桑产业中来。
射阳县蚕种行业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2020年第2期《四川蚕业》11射阳县蚕种行业面临的困境与对策6迎春1马志高2魏勇1吴华3(1江苏省射阳县蚕桑站,江苏射阳224300;2大丰蚕种场,江苏大丰2241003江苏省盐城市蚕桑站,江苏盐城224002"射阳县是全国闻名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县级蚕桑生产规模列江苏省第三位、盐城市第二位。
全县现有桑园4000hm2(6.0万亩),年发种量18万张左右,年产鲜茧7000t,年蚕桑产值近4亿元。
全县有蚕桑产业的乡镇10个,桑园面积66.7hm2(0.1万亩)以上的村16个,蚕桑产业基本形成了规模化、区域化和专业化的生产格局。
射阳县现有1个蚕种场,始建于1989年,现有在岗职工97人,桑园面积33.3hm2(500亩),生产用房1.7万m2,年生产蚕种10万张左右,为全县蚕种的平有蚕优质蚕种的和蚕业的发了贡献。
近几年来,随着“放、、的,射阳县蚕种业现了值和有的。
在的,,建全有的,化和,促进全县蚕桑与蚕种产业发展。
1射阳县蚕种行业面临的困境1.1蚕种生产方面蚕种场生产,蚕蚕化,蚕成为房,化,蚕生发,蚕种生产全,省化、化生产模以用,生产r蚕种场人,蚕种生产成本较,的年有,年r身,社会融资和拖欠职工养金数额巨,导致信访不断,人心,职工生产积极性较差。
近几年来,因受周围工厂企业排放废气污染的影响,蚕种生产幅度减产,严重时颗粒收;紧邻蚕种场桑园周边的田块,全采用稻麦结构种植,每年都会同程度的发生药害;鱼港镇地处黄沙港中心,鱼腥味、死鱼死虾的臭味弥蔓,空气质量差。
1.2蚕种市场监管方面近年,随着“放的,有些蚕桑经纪人私订乱购蚕种,致蚕种市场秩混乱,蚕品种繁杂。
据统计,计划外蚕种的比例达50%左右,再养时,收购企业难以品种收茧,品种混杂,严重影响蚕茧的品质,生产生,严重害射阳县优质蚕茧生产基地的。
蚕的用种全差,市场的,致r门人手,范围,内容复杂,致使市场有缺位的现象r蚕用种全,蚕种来于处,质量是格,品种是,味的蚕品种r咅蚕有品种养蚕用的,蚕桑生产用种全来的r2射阳县蚕种行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蚕种是整个茧产业发的基,优质蚕种的,蚕产收,蚕桑业发,社会的和r2.1是做大做强做优蚕桑产业和茧丝绸加工业的需要射阳县是全省全国重的优质蚕茧生资助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8-SYZ03);江苏特粮特经产业体系(蚕桑)项目(JATS[2019]355)作者简介:6迎春(1964-),男,本科,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蚕桑(蚕种)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蚕业弱势地区蚕种场生存发展对策探讨
蚕业弱势地区蚕种场生存发展对策探讨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蚕桑生产形势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蚕桑、茧丝绸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蚕桑生产形势的低迷,直接影响到源头的蚕种生产单位,我市两家蚕种场都出现了蚕种生产任务大幅度减少,场区生产用房、桑园等生产资料闲臵和生产工人、技术干部的安臵等问题,面临生产成本不减,经营收入大幅度减少,场区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的现状。
近期,我们对高邮和曹王两家蚕种场的春期蚕种生产任务完成情况、改革改制情况进行了调研。
1、今春蚕种生产情况据统计,2009年春季两家蚕种生产单位共生产蚕种37736张,同比去年减少70427张,减幅达65%,其中高邮场在场内生产19115张,同比减少24463张,减幅达56%;曹王场在洪泽原蚕点生产18621张,同比减少45964张,减幅达71%。
2、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市两家蚕种场均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今已有50余年建场史,自成立以来,单位性质一直是自收自支的经营性事业单位。
高邮蚕种场于2004年改革为高邮市蚕种管理站,单位性质仍然为自收自支的经营性事业单位,承担对原来蚕种场资产管理和组织蚕种生产的职能,通过改革,在不影响蚕种生产的情况下,原种场职工灵活就业,现在职人员大幅度减少,负担相对较轻,在当前蚕种制造业普遍不紧气的行情下,尽管也存在着生产任务减少,收入下降等困难,但场部依然能正常运转。
江都曹王蚕种场一直沿袭原有生产模式,改革步伐相对较小,受当前行情影响,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场部经营陷入极端尴尬的境地。
下面主要以江都曹王蚕种场为例,分析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种场体制不灵活种场现存体制仍属于自收自支的经营性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中缺乏竞争力。
一是单位没有用人自主权。
尽管实行了责任制考核、按合格种分配收入等一系列措施,但是干部职工思想还是缺乏改革的意识,缺乏竞争的意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
二是国有资产没能发挥最大作用。
稳定发展蚕桑生产主要措施的思考和探索
稳定发展蚕桑生产主要措施的思考和探索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蚕桑生产作为我国传统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为了确保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需要探索出一系列的主要措施。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加强技术支持蚕桑业的发展需要技术的支持,特别是种、养、织一体化技术。
要想做好技术支持,就必须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建立以示范推广为主、服务群众为重点的技术推广体系,通过集中观摩、座谈会等形式,向广大农民传授蚕桑节育、育种、病虫害防治等知识,为蚕桑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二、加强品种选择品种选择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蚕桑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品种选择上,要注重选用抗病优质的蚕种,提高蚕桑生产潜力。
同时,对优质品种进行良好的组合互配,使其具备更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为蚕桑生产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三、加强病虫害防治蚕桑生产中,病虫害往往是导致产量下降、质量降低、经济效益降低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蚕桑生产中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采取科学的防治方法,提高防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可以采用农药喷洒、气压杀虫、物理除虫等多种方法,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保证蚕桑生产的正常发展。
四、加强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蚕桑生产重要的环节之一。
农户只有得到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和价格条件才会更加努力地发展蚕桑产业。
因此,要建立蚕桑生产的市场推广,增强销售渠道和销售保障。
通过建立线下销售点和电商、微信等平台拓展渠道,让消费者了解到蚕桑产品的价值和特点,提高市场份额,同时不断提升蚕桑产品的质量,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
综上所述,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需要技术的支持、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和市场营销等措施的综合应用。
只有不断加强蚕桑生产的管理水平,提高农民的素质,才能真正保证蚕桑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蚕桑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稳定发展蚕桑生产主要措施的思考和探索
稳定发展蚕桑生产主要措施的思考和探索蚕桑生产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
为了实现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我们需要积极思考和探索相关的措施。
一、加强产业链一体化发展蚕桑产业是一个典型的产业链,包括蚕的培育繁殖、蚕茧的养殖、丝绸的加工以及最终销售。
为了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需要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促进各个环节的优化协调,提高整个蚕桑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二、推广绿色生产技术蚕桑生产具有生态友好、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但也存在着一些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绿色生产技术,如有机养殖技术、生态养蚕技术等,来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益。
三、建立科技创新平台蚕桑生产是一门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需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
因此,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如蚕桑生产研究中心、技术推广站等,可以为蚕桑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
四、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蚕桑生产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营销人员等。
为了提高人才素质,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建立专业的人才培训机构和人才评价体系,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入蚕桑生产行业。
五、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蚕桑生产的多元性发展是指通过多种方式发展蚕桑产业,如发展蚕茧加工、开发蚕食料、推广蚕种用途等。
这样可以为蚕桑生产带来更多的收益和发展机会。
综上所述,稳定发展蚕桑生产需要我们积极探索若干措施,包括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等方面。
只有不断提升蚕桑生产的综合效益和水平,才能保持其竞争力,推动其持续发展。
稳定发展蚕桑生产主要措施的思考和探索
稳定发展蚕桑生产主要措施的思考和探索稳定发展蚕桑生产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蚕桑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带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为了实现稳定发展蚕桑生产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现有问题,并推动蚕桑产业的发展。
提高蚕桑种植技术水平。
技术是推动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只有提高蚕桑种植技术水平,才能增加蚕桑产量和质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提供种植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知识。
鼓励农民参与种植示范基地,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优化蚕桑品种。
目前蚕桑品种主要有蚕种和桑树品种两个方面,通过选育和引进优良品种,可以提高蚕桑的产量和质量。
在蚕种方面,可以优选蚕品种,增加病虫害的抵抗力和产丝能力。
在桑树方面,可以选育早熟、高产、抗逆性强的桑树品种,提高桑树的栽培效益。
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培育,保持蚕桑品种的纯度和良好的遗传特性。
加强蚕桑产业的组织体系建设。
为了推动蚕桑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蚕桑产业的组织体系,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经济合作社等,通过组织农民共同种植、加工和销售,实现规模经营和资源整合。
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提供贷款和信用支持,帮助农民增加投入和发展壮大蚕桑产业。
第四,加强蚕桑产业的市场开发和宣传推广。
通过加强市场调查和分析,了解市场需求,推动蚕桑产业从传统的丝绸生产向现代的丝绸加工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宣传推广,提高蚕桑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投资者和企业加入到蚕桑产业中来。
还可以加强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合作,构建丝绸产业链,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
加强蚕桑产业的政策支持。
在推动蚕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科技支持等。
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规和制度,保护蚕桑产业的合法权益,为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
稳定发展蚕桑生产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优化技术、培育品种、建立组织体系、开拓市场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努力来解决现有问题。
重庆市蚕种产能现状与对策探讨
种 生产单位 除个 别 略 有 盈余 外 , 大 部分 亏 绝
损, 盈亏相抵 后 , 市蚕 种业亏 损额 3 7 5万 全 4.
顺丝 绸公司 因故 只调查 了生 产计 划 情 况 , 其
核定生产 能量 3万张 ,0 1年 实际 安排 生产 21
元 。预计 2 1 0 1年 蚕 种 直 接 成 本 将 突 破 3 6 元/ , 张 加上 间接 成本 , 蚕种 生 产 成 本将 高 达 4 元/ , 4 张 按现 行蚕 种 售价 3 / 计算 , O元 张 蚕 种成本价 格将 倒 挂 1 4元/ , 市蚕 种 业将 张 全
研, 调研 内容 包括 蚕种生 产成本 、 计划 任务与 实际生产情 况 、 种生 产面 临的问题等 , 目 蚕 对
前全市蚕 种生产 面临 的主要 问题及原 因进行 了综合分 析 , 出了相应 的对 策措施 , 提 旨在引 起相关部 门 的重视 并 加 以解 决 , 进 我市 茧 促
丝 绸业 的持 续协 调健康发 展 。
1 基 本情 况
21 0 1年 , 市 发 放 蚕 种 生 产 许 可 证 1 我 3 家, 核定生产 能量 9 5万 张 , 实 际 生产 蚕 种 而
本 大幅上 升 、 种 生产 单 位 连续 两 年 大 幅亏 蚕
损、 生产规模 和生 产效益 受创 严重 。 21 0 0年 , 比 , 同 我市种 茧价格 上涨 4 、 O 劳动力工 资上 涨 2 6 原 材 料 涨价 2 , 7/ 9、 0 致
蚕 种是 蚕 桑 生 产 不 可 或 缺 的 重要 生 产 资料 , 茧 丝 绸 业 赖 以 生 存 和 发 展 的 基 础 。近 是
年 , 于蚕 茧 收 购 价 格 上 涨 、 由 劳动 力 成 本 增 加 、 产 资料 涨 价 等 因素 影 响 , 致 蚕 种 生产 成 本 大幅 生 导 上 升 、 种 生 产 单 位 面 临 困境 、 种 产 能 下 降 。笔 者 在 对 重庆 桑 蚕 普 种 产 能 现 状 进 行 调 研 的 基 础 蚕 蚕 上 , 出 了加 快 蚕 桑 良种繁 育体 系建 设 、 本 兼 治 、 提 标 固本 强基 的 对 策措 施 , 对稳 定蚕 种 基 础 , 进 重 促 庆 茧丝 绸 业持 续协 调 健 康 发 展 具 有 现 实 意 义 。
现代蚕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与对策分析
现代蚕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与对策分析蚕桑在我国有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
嫘祖教民养蚕,“天虫戏桑麻,蚕丝织经纶”。
蚕桑生产的发展史一直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紧紧相连。
从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到今天的一带一路,蚕桑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总是息息相通。
数千年的历史证明,蚕桑业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巨大的增产潜力,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目前的蚕桑生产现状和发展瓶颈1.1东部老蚕区生产下滑,中西部地区掘起桑树属荨麻目桑科,多年生落叶乔木,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管理简单。
一年可多次收获,产叶量高,生产周期短,当年栽植当年即可投产,第三年进入丰产状态。
桑树根深叶茂,具有比其他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更强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我国东部沿海地势平坦,雨水充沛,交通发达。
长江流域的先祖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将野蚕驯化家养。
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东部地区的蚕桑业发展达到顶峰。
茧丝绸的生产量占世界产量的70%以上,茧丝绸年出口量占世界份额的80%以上,丝绸工业年产值700亿元以上。
涉及种桑养蚕农户2000万户以上,丝绸出口创汇最高年份37亿美元。
在国际市场上蚕茧、生丝处于垄断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东部沿海经济带工业的崛起。
政策、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工矿产业转移,蚕桑产业的比较优势有所下降,工矿企业产生的污染也对蚕桑产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东部地区的蚕桑业由盛转衰,西部蚕桑业渐渐兴起。
2006年国家级“东桑西移”工程项目启动,由于政策、资金的支持,西部地区特别是广西省的蚕桑业迅猛发展。
短短几年就超过了江苏浙江这些老蚕区。
使得我国的蚕茧、丝绸一直在国际上保持领先地位。
1.2工业化普及,养蚕环境质量下降70年代起,沿海经济带工业的蓬勃发展,冶金、石油化工、火力发电、建筑材料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气,排放污染大气,空气中氟化物、氯化物、硫化物等化学物质污染桑叶,致使桑园减产、桑叶质量下降,且诱导助长传染性蚕病的发生。
蚕桑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蚕桑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传统养殖向科学养殖的转变,分散种植向集中建基地的转变,粗放经营向“公司加农户”的发展模式转变,特别是自2006年实施“东桑西移”以来,蚕桑产业,凭借国家政策机遇,发展热潮堪称“空前”。
诚然,发展高潮的到来,让人欢欣鼓舞,但是,近几年随着生丝价格波动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这一产业发展出现很多弊端,下面围绕这一话题进行简要分析。
标签:桑蚕;产业发展;存在问题;解决对策1 蚕桑生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1 经营区域散布、效益不高据调查结果的分析说明:80-90年代是养蚕的高峰时期,在所有的农户中养蚕的就占有百分之七十五左右的比重,步入低谷时期的3年内,养蚕的农户缩减至百分之二十九。
在分布方面来看,养蚕地分布很广,不过,乡村间养蚕的技术、条件与规模差别非常大,同时拥有着传统与科学养殖、立体与粗放经营。
现在,养蚕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经营地区分散、效益不高,不能激发人们养蚕的积极性。
假如是采用的集约、规模化,仍然会有很宽广的平台,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有国家的土地流转的政策支持,适当的把桑园集中到养蚕大户中去,抓住大户进行发展,这样就能有效的形成养蚕规模。
1.2 桑蚕产业的地区分布不合理,不能有效的体现发展优势。
合理进行产业规划,采用别的方式进行生产,突出特色,重点就在进行产业的规模扩张中。
1.3 适合种植桑园的地方变少,农业劳动力转变为非农目前我国在不断的进行城市化的建设,这个转移规模的现象会越来越多。
在最近几年内,外出打工的人员节节攀升。
基本在家的都是老、妇、幼,满足不了养蚕要求的高体力,一般来说,大部分的农村家庭中都缺少劳动力,所以能够形成大规模的养蚕大户基本没有,有的只是平常家庭小规模的养蚕。
结合现在的比较效益来说,不受农民的认可。
调查过程中,出現了一下的现象:村上给一些农户定下了养蚕的目标,农户不想接受,将桑园送给同一组的人,解决养蚕的问题;一些几乎全家进城外出的农户,把桑地低价出售给其他人都无人承包。
某市蚕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某市蚕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一、现状概述蚕业作为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市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然而,当前某市的蚕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市场需求不稳定、技术创新不足、养殖成本较高等。
因此,为了促进某市蚕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相应的对策非常必要。
二、现状分析1. 市场需求不稳定当前某市蚕业的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由于环境变化、国内外市场的波动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蚕丝和蚕茧的需求量存在波动性。
这给某市的蚕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2. 技术创新不足某市的蚕业发展相对滞后,存在着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
蚕业的生产技术以及后期的加工技术相对传统,缺乏创新和现代化的推广应用。
这导致某市的蚕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不足。
3. 养殖成本较高某市蚕业养殖成本相对较高。
蚕业生产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而人工成本是蚕业生产的主要成本之一。
当前某市蚕业养殖的人工成本虽然较高,但市场价格无法很好地支撑该成本,导致养殖者的利润空间较小。
三、对策提出为解决某市蚕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以下提出一些对策:1. 加强市场调研与预测针对市场需求不稳定的问题,某市需要加强对蚕丝和蚕茧市场的调研和预测。
通过分析市场情况和趋势,及时调整蚕业生产的规模和结构,提前应对市场波动,降低市场风险。
2. 推动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某市应加大对蚕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民参与蚕业技术创新。
通过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推动蚕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竞争力。
3. 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盈利能力为了降低蚕业的养殖成本,某市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例如,鼓励蚕业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建立联合养殖模式,共享人力资源,降低成本。
另外,推广先进的饲料和育种技术,提高蚕业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加养殖者的利润空间。
四、总结与展望在某市蚕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提出的基础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某市的蚕业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和问题,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发展机遇。
小议蚕桑生产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小议蚕桑生产面临的困难与对策我国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农业历史的大国,蚕桑产业亦在我国的农业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蚕桑产业受市场价格、生产环境、技术投入和劳动力等各因素影响,蚕桑的生产规模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部分地区的蚕桑产业濒临消亡,笔者在多年的蚕桑工作中,得出了几个可行的解决对策:科学温室育蚕、建立网络销售平台、完善蚕桑保险制度、不断更新蚕桑品种、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大科技投入来解决制约蚕桑生产的因素的问题。
标签:蚕桑产业;制约因素;解决方案蚕桑产业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为我国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做出了极大地贡献。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受国内外经济市场因素的影响以及国内传统养蚕人的老龄化、从业人员减少、环境保护政策、蚕桑销售渠道单一、养蚕风险增大等不利因素影响,养蚕人员不断转行或放弃养蚕,使得养蚕规模逐年减少,为保护好蚕桑这一传统产业不使其消亡,笔者在从事基层蚕桑工作近三十年中,通过多年的调查和总结,得出了解决这些不利因素的方案,仅个人观点,与读者共同探讨。
一、影响蚕桑生产的不利因素1.受市场冲击和物价水平影响茧丝价格相对较低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物价也随之上涨,相对于蚕桑,其它尼龙和棉麻类纺织品價格波动不大,因而销量增加,但蚕桑类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低,主打的桑蚕丝绸产业是依靠外销的传统产业,受到国际价格波动影响特别大,外贸价格的波动容易对蚕桑生产的初级生产者即蚕农的影响大,各个环节的利润分配决定了损失的大部分都由蚕农承担。
受到其它纺织类产品的冲击,蚕茧的价格一直不太稳定,且在相对较低价位波动,产业的成本与回报不成正比,致使蚕桑生产规模逐渐减小。
2.从事蚕桑生产的劳动者数量逐年减少随着国家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视,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各市、县竞相出台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大中小企业发展迅速,特别是近五年来,已造成劳动力紧缺。
企业为了满足生产需要,一再放宽招工年龄,像笔者所在乡镇,50岁以下的健康劳动力仍在务农的仅占5%左右,绝大部分人都进企业打工,收入相对稳定,且不需成本。
稳定发展蚕桑生产主要措施的思考和探索
稳定发展蚕桑生产主要措施的思考和探索【摘要】蚕桑生产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稳定发展蚕桑生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主要措施。
加强科技支撑,推动蚕桑生产技术的创新和提升。
优质品种的选育与推广是关键,要引入高产、高病虫害抗性的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健全政策体系,为蚕桑产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提高产业链配套服务,建立完善的生产服务体系,为种养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
加强市场开拓与宣传,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稳定发展蚕桑生产,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和产业的不断发展,蚕桑生产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蚕桑生产、稳定发展、主要措施、科技支撑、优质品种、政策体系、产业链、市场开拓、宣传、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蚕桑生产是中国传统的农业产业之一,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
作为世界蚕丝生产大国,中国蚕桑生产在全球市场上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蚕桑生产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人工养蚕方式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已经难以满足效率和产量的要求。
农民通过人工饲料蚕虫的方式存在效率低、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需要借助科技手段提高养蚕效率。
蚕桑生产中存在品种单一、抗病性差等问题,限制了生产的发展和稳定性。
急需优质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高蚕桑的抗病能力和产量。
政策体系不够健全也是制约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扶持措施,使得蚕农在生产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和阻碍。
面对这些问题,稳定发展蚕桑生产的主要措施是加强科技支撑,推广优质品种,完善政策体系,提供更好的产业链配套服务,并加强市场开拓和宣传工作。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促进蚕桑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为我国农业经济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1.2 问题提出蚕桑生产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也是传统的优势产业。
稳定发展蚕桑生产主要措施的思考和探索
稳定发展蚕桑生产主要措施的思考和探索蚕桑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也是我国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的出现,蚕桑生产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如何稳定发展蚕桑生产,提高产业效益,保障农民收入,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为此,我们需要对稳定发展蚕桑生产的主要措施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竞争力目前,我国蚕桑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上,生产方式和品种品质较为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
要稳定发展蚕桑生产,必须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提升品种品质。
要大力发展优质优价的桑叶种植和蚕种养殖,增加高品质桑叶和蚕种的供应量,确保产业的供给稳定。
要加大对蚕种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蚕种的适应性和产量,提升蚕丝的品质和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还要注重培育和发展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蚕丝制品的研发和推广,提高产品附加值,助推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提高蚕桑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当前,蚕桑生产正面临着技术水平不高、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要稳定发展蚕桑生产,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一方面,要不断加大对蚕桑科技研发的投入,加强对蚕桑生产全流程的科学管理。
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推广新型的生产工具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还要培育蚕桑科技人才队伍,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蚕桑生产涉及的桑园保护、蚕桑养殖、蚕丝加工等环节,都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
当前,一些地区的蚕桑生产存在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如土地退化、水资源过度利用、化肥农药过量施用等,给蚕桑生产带来了不少隐患。
要稳定发展蚕桑生产,就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
要制定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限制蚕桑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太湖县蚕业生产现状、问题及稳定发展对策建议
专 业合作 社不 断发展 壮大 , 不仅 成为 当地蚕 茧收烘 的主渠
道, 延伸 产业 链 、 茧丝 增值 , 到蚕业 龙 头作 用 , 且在 使 起 而 壮 大 自身 的 同时 提 高 了 以工 补农 的能 力 , 又反 哺 蚕 桑生 产。 这些 龙 头企 业在 生产 中强化 了服 务功 能 , 收购 中采 在
安 徽 农 学 通 报 ,An u r. c. u1 0 2 I(8 h i iSiB l2 1 ,80 ) Ag .
1 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太湖县 蚕业生 产现 状 、 问题 及 稳 定 发 展 对 策 建 议
唐和伟 李 晓华。
( : 湖县徐 桥镇 农技站 , 1 k 安徽太湖2 6 0 ; ; 湖县蚕 桑技术推广站 ) 4 4 0 2X / :
蚕桑 生产是 太湖 县 的传统特 色产 业 , 在我 县 山区农 村 经 济 中 占有 十分 重要 的 地位 。 县委 、 在 县政 府及 各 部 门的 重视 、 支持下 , 围绕 “ 重点 抓发展 , 发展抓 重点 ” 主线 , 的 坚 持 以优 化服 务 、 提高茧 质为抓 手 , 以市 场为导 向 , 以利益 为 纽带 , 以振 兴产 业 为 目标 , 以提 高 蚕农 收入 为 出发 点和 落
发展蚕 业生产 的对 策建议 , 以供参考 借鉴 。
1 蚕 业 生 产 现 状
太 湖县 是 安 徽省 蚕 茧 主产 区之 一 。 十一 五 ” 间 , “ 期 桑
园面积和蚕 茧产量 分别按年 均6 %和 1 %的速度递 增 , 0 全县
现 有 桑 园 面 积 24 O m ,0 1 饲 养 蚕 种 2 盒 , 产 蚕 茧 0 h 2 1年 万 生
专业协 会 和蚕 业合 作 社 , 高 了蚕农 组织 化程 度 , 使蚕 提 也
蚕桑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蚕桑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蚕业是农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昆虫饲养业,蚕桑业是由种植业与养殖业二者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特殊产业,也是江苏省现有产业中的传统产业,且生产历史悠久。
而蚕桑业是江苏省农业中最健全的生产链,但是,现阶段还存在一些因素限制蚕桑业的发展。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蚕桑业的现状以及发展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蚕桑;产业现状;发展对策引言:江苏省盐城市是我国蚕桑业的重要产区,且具有悠久的文化。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使得传统蚕桑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快速发展蚕桑业是新时代业界的重点关注点。
一、蚕桑产业的现状(一)产业规模萎缩由于当地其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使得江苏省盐城市的蚕桑产业受到影响,导致产业规模不断萎缩,而盐城市中桑园种植区的桑园面积分别下降了7.13%、36.23%、4.02%。
使得盐城市蚕桑业的产业区逐渐收缩,从而导致与之相关的蚕丝企业出现倒闭情况,降低了蚕桑产业的影响力。
随着社会产业不断工业化,农村青壮年不断涌入城市,使得从事蚕桑养殖的人员年龄偏大,从业人员年龄一般都是50岁以上。
与此同时,这些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思想观念较为老旧、固步自封,不能及时落实推行新品种,并且不能及时且迅速地学习新技术。
与此同时,当地居民不能将饲养习惯进行快速的改变,使得种植桑树的技术以及养蚕技术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且不能及时消除存在的生产事故,使得桑蚕行业中存在的隐患不能及时解决,从而降低了蚕农生产的积极性与热情,致使江苏省盐城市的蚕桑业规模不断缩小。
与此同时,我国所执行的“东桑西移”的政策,使得蚕桑业受到了影响,蚕桑产业缺少严格的规划以及正确地引导,导致江苏省盐城市蚕桑业的产业规模不断缩小。
(二)环境污染随着我国工业得到快速发展,江苏省中小产业不断工业化,这些社会环境使得蚕桑产业发展受到了限制。
而产业工业化虽然带动了经济发展,但也使工业产业周围的环境受到了污染,逐渐减低了养蚕专业户的信心。
蚕农如何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蚕农如何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养蚕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蚕农们辛勤劳作,为丝绸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经济环境下,蚕农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市场波动、成本上升、技术更新等。
为了保障蚕农的利益,促进养蚕业的可持续发展,蚕农们需要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
一、当前蚕农面临的困境1、市场价格波动大蚕茧的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较大,波动频繁且幅度大。
这使得蚕农的收入极不稳定,难以预测和规划生产。
2、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蚕种、桑叶、劳动力等成本不断增加,而蚕茧价格的上涨往往跟不上成本的上升速度,压缩了蚕农的利润空间。
3、技术更新滞后许多蚕农仍采用传统的养蚕技术,效率低下,质量也难以保证。
缺乏新技术的推广和培训,使得蚕农在面对市场竞争时处于劣势。
4、自然灾害风险养蚕业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如病虫害、极端天气等的影响,一旦受灾,蚕农往往损失惨重。
二、政策支持的重要性1、稳定蚕农收入通过价格保护、补贴等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市场波动对蚕农收入的影响,保障蚕农的基本生活和生产投入。
2、降低生产成本政策可以在农资供应、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减轻蚕农的负担。
3、推动技术创新政府投入资金开展科研和技术推广,有助于蚕农掌握先进的养蚕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增强抗风险能力提供农业保险等政策,帮助蚕农应对自然灾害等不可预见的风险。
三、蚕农获得更多政策支持的途径1、加强行业协会建设蚕农可以通过加入或组建行业协会,形成合力,共同向政府反映诉求。
行业协会能够收集蚕农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统一的沟通和协调,提高政策建议的专业性和可行性。
2、积极参与政策制定过程政府在制定与养蚕业相关的政策时,通常会征求各方意见。
蚕农应抓住这些机会,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充分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期望,使政策更贴合实际情况。
3、提高自身素质和知识水平蚕农要不断学习,了解国家的农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增强自己的政策意识。
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养蚕业的发展要求,也能使自己在争取政策支持时更有说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蚕业弱势地区蚕种场生存发展对策探讨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蚕桑生产形势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蚕桑、茧丝绸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蚕桑生产形势的低迷,直接影响到源头的蚕种生产单位,我市两家蚕种场都出现了蚕种生产任务大幅度减少,场区生产用房、桑园等生产资料闲臵和生产工人、技术干部的安臵等问题,面临生产成本不减,经营收入大幅度减少,场区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的现状。
近期,我们对高邮和曹王两家蚕种场的春期蚕种生产任务完成情况、改革改制情况进行了调研。
1、今春蚕种生产情况据统计,2009年春季两家蚕种生产单位共生产蚕种37736张,同比去年减少70427张,减幅达65%,其中高邮场在场内生产19115张,同比减少24463张,减幅达56%;曹王场在洪泽原蚕点生产18621张,同比减少45964张,减幅达71%。
2、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市两家蚕种场均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今已有50余年建场史,自成立以来,单位性质一直是自收自支的经营性事业单位。
高邮蚕种场于2004年改革为高邮市蚕种管理站,单位性质仍然为自收自支的经营性事业单位,承担对原来蚕种场资产管理和组织蚕种生产的职能,通过改革,在不影响蚕种生产的情况下,原种场职工灵活就业,现在职人员大幅度减少,负担相对较轻,在当前蚕种制造业普遍不紧气的行情下,尽管也存在着生产任务减少,收入下降等困难,但场部依然能正常运转。
江都曹王蚕种场一直沿袭原有生产模式,改革步伐相对较小,受当前行情影响,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场部经营陷入极端尴尬的境地。
下面主要以江都曹王蚕种场为例,分析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种场体制不灵活种场现存体制仍属于自收自支的经营性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中缺乏竞争力。
一是单位没有用人自主权。
尽管实行了责任制考核、按合格种分配收入等一系列措施,但是干部职工思想还是缺乏改革的意识,缺乏竞争的意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
二是国有资产没能发挥最大作用。
按照国家对农林场圃改制的方向来看,“国退民进”是大势所趋。
目前有不少蚕种场改革体制,吸引民营资本或者私有资本臵换国有资本,取得了很多的成功经验,种场生产经营面貌焕然一新。
我市两家蚕种场在国有资产经营上,没有灵活自主的资产处臵权,也就没有能力盘活资产,发挥资产的最大化作用。
2.2 生产任务大幅度减少受茧丝绸形势影响,蚕茧价格下滑严重,蚕农订种数量大幅度下降,直接影响到源头的蚕种生产单位,导致生产任务减少。
对以生产蚕种为主业的种场来说,面临着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的挑战。
表1 近3年我市两家蚕种场生产任务数据单位:张单位名称2007 2008 2009江都曹王蚕种场79500 64800 19000高邮蚕种场76600 64300 15000合计156100 129100 340002.3 资金严重短缺受蚕桑生产形势影响,争取到的蚕种生产任务逐年减少,近几年曹王蚕种场经营收入一直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今年尤其严重,收入只占上年的三成,而开支基本不减,出现严重亏损的状况,场部欠款数额进一步增加,场部经济陷入瘫痪状态,种场退休和在职职工工资从2009年4月份起全部停发。
2.4 职工安置问题一是退休职工养老问题。
曹王蚕种场一直未办理退休职工保险,每年从有限的经营收入中,挤出有限的资金用于发放退休职工养老金。
一直以来,种场退休职工月养老金维持在300多元,他们生活很困难,意见也非常大,多次到省、市、县、镇政府上访,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与和谐社会和平安社会建设格格不入。
二是合同制工人解聘问题。
由于生产任务的大幅度减少,一线生产工人无事可做,不需要再聘用合同制工人。
解聘合同制工人需要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做好相应的买断工龄或补偿等工作。
三是在编职工安臵。
曹王蚕种场现有在编事业技术干部和工人共计34人,由于种场生产规模缩小,只需少量的技术干部和工人从事生产,多数技术干部和事业工人无岗可上,存在如何安臵这部分在编人员的问题。
2.5 缺乏科研项目和资金的扶持自从1994年蚕桑事业改进费取消后,地方政府一直没有对蚕种生产单位的制种技术改进和基础设施改造的资金投入,造成一直沿袭传统的手工生产,劳动强度大,劳动产出率偏低,种场硬件设施严重老化,生产基础薄弱,缺乏改革改制的启动资金。
3、解决的办法3.1 曹王场改革情况曹王蚕种场隶属于曹王林园场,单位改制工作一直未开展,现在仍是生产经营型的事业单位。
在原有体制下,2009年6月份种场为了摆脱困境、维护场区稳定、充分保障职工利益,进行了分流职工、盘活资产、灵活经营等改革。
3.1.1 分流职工3.1.1.1 妥善解决退休职工养老问题。
为了解决好退休职工的晚年生活,种场通过多方努力,一方面争取到江都市财政补贴65万元;另一方面通过抵押场区土地,借款63万元,总计128万元,解决了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问题。
从2009年7月起,所有退休职工将拿到月均每人1000多元的养老金,彻底解决了退休职工的养老问题。
3.1.1.2 合同制工人买断工龄。
通过抵押场区土地,借款27万元,对场内合同制工人一次性买断工龄,终止了场部与合同制工人的劳务关系。
3.1.1.3 鼓励在编职工自谋出路。
为了鼓励在编人员自谋出路,首先在编人员养老保险金由种场负责缴纳,其次是停薪留职人员,保留关系不变。
3.1.2 盘活资产场部现有农业用地318亩,其中118亩桑园保持原貌,另外200亩挖桑整地,对外出租,现由一玉米种植户以每亩每年400元的价格承包,场部年收益8万元;场区还有40多亩的工业用地,现多方联系,准备整体出租,租金预计每年可达30多万,或条件充分准备整体出售。
3.1.3 灵活经营首先对场内干部职工公开发包今年生产任务,通过竞争取得承包权。
其次将今年蚕种生产任务全部安排在洪泽原蚕点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最后是全程监督蚕种生产质量,严防微粒子病。
3.2 高邮场改革情况高邮市蚕种管理站隶属于高邮市城南经济新区,该单位于2004年由原来高邮市蚕种场改制成立,仍属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由于改制到位,高邮市蚕种管理站负担相对较轻,矛盾也相对较少,站部财务状况也相对较好。
面对今年生产任务骤减的状况,蚕种管理站积极开拓思路,充分利用好现有资产,增加收入渠道,减少损失。
3.2.1 改革体制3.2.1.1技术干部竞聘。
改制后的蚕种管理站仅有6个编制,拟招聘4名技术干部,通过对场内技术人员公开招考,最后4名技术人员入围。
3.2.1.2购买养老保险。
对种场所有退休职工和在职职工购买养老保险,解决后顾之忧。
3.2.1.3资产完全移交。
新成立的蚕种管理站承担原蚕种场所有的资产和债权债务。
3.2.1.4生产任务承包。
蚕种管理站争取的蚕种生产任务,对原种场职工发包,经检验合格的蚕种按协议价结算费用。
3.2.2 盘活资产农业用地部分,对现有的400多亩桑园进行分片管理,蚕种生产用的桑园管理不放松;部分桑园利用场区所处城郊的有利位臵,对外承包,收取土地承包租金。
场区工业用地部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准备对外出租或出售。
3.2.3 增值土地S336省道从场区南部桑园内通过,管理站积极配合省道建设指挥部做好相关土地的租赁工作,并尽力争取能在场区预留一个进入省道的入口,从而提高场区土地的价值,为蚕种管理站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
4、几点建议4.1 解放思想,加快种场体制改革的步伐现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已经非常不适应市场化的蚕种生产经营,制约着种场正常运转。
种场体制改革需要在两个方面加大改革的步伐:一是对职工的身份臵换。
尽管近几年蚕种场在内部管理上也加快了改革的进度,例如:责任制的考核,实行档案工资,按合格蚕种分配收入等。
但目前蚕种场仍然是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
蚕种场体制改革的主体是场内的全体干部职工,要使蚕种场充满活力,人是决定的因素,必须要把生产力解放出来。
因此,蚕种场的体制改革,必须将在职职工的身份进行臵换,从长期的固定职工性质臵换为双向选择的合同制职工,以增加干部职工的改革竞争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二是对蚕种场的产权臵换。
蚕种场的资产仍然是国有资产管理的范畴,但随着国家对国有资产改革的深化,“国退民进”是产权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
因此,要加大对蚕种场产权臵换的力度,为减轻改制成本可以借助改革成功的经验,吸收民资成立股份制或私有制的企业,增加蚕种场的活力。
4.2 提高质量,扩大蚕种市场份额我市两家种场年生产蚕种能力为28万张,受蚕桑生产萎缩的影响,今年只落实到3.4万张的生产任务。
按目前省内蚕种经营公司与种场的结算价格计算,维持种场正常运转高邮场需生产任务6万张,江都曹王场需生产任务7万张,共计需生产任务13万张。
在目前蚕桑生产行情下,市场将会淘汰一批质量差、规模小的蚕种生产单位。
今年扬州地区需种量估计仅有2万张,并且还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两家种场面临约10万张蚕种生产任务无法落实的困境。
如何不被市场淘汰出局,我们认为需要着重加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提高蚕种质量。
虽然我市两家种场每年蚕种质量省排名都比较靠前,但是在蚕种制造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继续认真做好蚕种生产过程中的各道工序,进一步提高蚕种质量,巩固品牌信誉。
主要抓好桑田管理,环境净化,重视蚕的饲养、种茧保护、制种和浴消工作,进一步提高桑园叶质、蚕儿强健度、健蛹率、良卵率、蚕卵匀整度,杜绝微粒子病。
二是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蚕种品牌的知名度。
通过媒体、网络等形式,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地、反复地进行宣传,创响蚕种品牌。
其次要强化全员营销意识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营销工作没有局外人的意识,树立参与营销人人有份、人人有责的意识,树立干好本职工作就是为营销做贡献的意识。
4.3 节支增效,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之一是节约开支,增加效益。
目前我市两家种场试行的蚕种生产任务对场区内干部职工完全承包的方式,一是减小了种场的生产风险,同时也减轻了种场的负担,节约了成本开支。
二是种场从原来的蚕种生产者,蚕种质量的负责者和对外经营的营销者,过渡到蚕种质量监管的检查者和对外经营的营销者,工作重点更明确。
三是充分挖掘承包者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首先是蚕种生产任务是完全承包、为自己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真正把责任与利益结合起来的新形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承包人的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感。
其次是精简了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有利于节约开支。
原来种场生产主要请临时工,技术干部和工人以带班为主。
采用生产任务完全承包后,承包者考虑到切身利益,技术干部和生产工人以一线生产为主,承包者也积极投入其中,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最后是蚕种生产季节性很强,非养蚕制种期间,承包人员及工人可以自找打工途径,提高全年总收入,从而稳定制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