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地理方面浅谈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自然地理方面浅谈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王琳洁 464000)
摘要:秦岭淮河一线历来被称之为中国的南北地理分界线。本文主要论述了南北分界线概念的提出,唐人感知中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及从地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野生动物等方面论述了分界线的划分依据。秦岭淮河一线是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摄氏度等温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以及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和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关键词:秦岭;淮河;自然地理;南北分界线
引言:横贯中国东西的秦岭—淮河一线,传统上一直被视为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2006
年3月,就在安徽蚌埠建成号称中国南北分界线标志的雕塑“火凤凰”龙之时,关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城市的争论第一次引起公众关注。2008年8月底,伴随着江苏淮安开建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这种争论再次蜂拥而起……到底中国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到底在哪?下面我来阐述一下我的研究结果。
1.地理位置
1.1秦岭淮河线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分界线。《禹贡》中的九州中有六个就是以此为分界的,自西而东,此线北侧为雍、豫、徐三州,此线南侧为梁、荆、扬三州。东部徐州与扬州以淮河为界,《禹贡》云: “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扬州”。中部豫州、荆州以秦岭淮阳山弧为界,“荆及衡阳惟荆州”,“荆、河惟豫州”。“荆”指荆山,伏牛山脉中。“衡”指衡山,大别山区的安徽霍山县,山均在秦岭淮阳山弧中。“荆及衡阳”应释为“荆山东至衡山一线以南的地区”, 即荆州和豫州是以秦岭东端淮阳山弧为界的。西部梁州与雍州以秦岭为界即“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西河”指晋陕间的一段黄河,华阳”指华山一线以南,黑水是梁州和雍州的分界,大致呈东西走向。“华阳、黑水”是梁、雍二州共同的疆界。“华阳、黑水”
实是指秦岭山脉而言[1]。
1.2.秦岭的区域
秦岭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
秦岭西起青藏高原东缘,与昆仑山
脉相接,蜿蜒于甘肃、陕西两省南
部,向东到豫西为伏牛山、熊耳
山,在河南与湖北交界处为桐柏
山,在豫、鄂、皖
三省交界处为大别
山,走向变为西北一
东南。东西长约
1500km,南北宽200
—500km,是黄河与
长江两大水系的分
水岭。狭义的秦岭是
渭河中下游与汉江
上游的分水岭,位
于陕西省南部,东以灞河与丹江为界,西止于嘉陵江。秦岭是由数条平行山岭和介于其间的河谷、盆地组成。自西向东秦岭可分为三段。西段分为三支,北支为秦岭,也称大散岭;中支为风岭,在风岭与秦岭之间是风一徽构造盆地;南支为紫柏山。这些山岭海拔均在 1500米以上,其中以紫柏山为最高,海拔达 2610米。秦岭西段是清姜河与嘉陵江、嘉陵江与沮水、褒河的分水岭和发源地。秦岭中段又称作终南山,主要山岭有四方台、首阳山、静峪脑、终南山和东光秃山等,海拔均在2500--3000 m,是沣河、涝河、子午河、旬河和金钱河等的发源地。秦岭东段呈手指状,向东南展开从北向南依次是:太华山、蟒岭、流岭、鹘岭和新开河,海拔均在 1500 --2500米。南洛河、丹江及其支流银花河分布其间,形成山河相间的岭谷地形。
图2淮河的地理位置
1.3淮河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部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东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在三江营南流入江,北流入海。全长皆约1000公里,总落差约1100米。淮河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洪河口以上为上游,长360公里,地面落差980米,流域面积3.1万平方公里;洪河口以下至洪泽湖出口中渡为中游,长490公里,地面落差16米,中渡以上流域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中渡以下至三江营为下游入江水道,长150公里,地面落差约6米,三江营以上流域面积为16.5万平方公里。
2.南北分界线概念的提出
2.1西段: 秦岭
历史上的表述中,明确将秦岭称为南北地理分界线的并不多见,但赋予其以南北分界意义的则甚为昭彰。陆贽在进谏时以褒斜道为说: “此路若又阻艰, 南北便成隔绝”。所谓“南北”应即南北方之意。上引元稹诗中有“秦岭高崔嵬”之句, 注意到其山体高大。孟贯《过秦岭》亦称: “古今传此岭, 高下势峥嵘; 安得青山路,化为平地行”; 在强调其对交通具有阻隔作用之余, 似乎更注意一种历史传统。欧阳詹《题秦岭》写道:南下斯须隔帝乡, 北行一步掩南方。悠悠烟景两边意, 蜀客秦人各断肠。这首诗颇值得重视。“悠悠烟景”无疑指自然景观, 蜀客秦人则指人文环境, 而前面两句尤无异于直言秦岭为一条南北地理分界线。显然, 作者认定该线具有综合性的地理分界意义。不难想见, 这种感知在当时应该是一种地理常识。
2.2 东段: 淮河部分的情形较为复杂。有些人对于淮河的地理分界意义也相当重视, 须分
别予以检讨。淮
图3 唐人感知中的地理分界线
河: “淼淼长淮水, 东西自此分”总体而言, 唐人对于淮河作为地理界线的体认较为单薄。如宋之问《初宿淮口》有“况值淮南木落时”, 陈存《楚州赠别周愿侍御》有“淮南木叶飞”, 刘长卿在隋州、江州曾分别有“淮南摇落客心悲”、“淮南木落楚山多”之句。这一意象的形成及传播过程尚待研究, 但其意指淮水应为落叶阔叶林分布南界殆无问题。方干有诗句谓“寒芜随楚尽, 落叶渡淮稀”, 可以为证。此外韩《送李秀才归江南》诗有句称“过淮芳草歇”, 也许可以理解为淮河南北的草本植物有某种变化, 然过于含糊, 难于确指。至于淮水的人文地理意义, 元稹在《祭淮渎文》中曾讲到“经界区夏, 左右万国”。其前半强调政治地理意义, 后半盖指交通方面的重要性。而更多人将它与古代的楚联系起来, 认为它是楚的北界。贾岛云: “楚从何地尽, 淮隔数峰微”•瑏瑠; 方干亦称: “越山直下分吴苑, 淮水横流入楚乡”•瑏瑡。因而有不少人认为其在当时仍是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刘长卿《送邵州判官往南》有句云: “相望隔淮长”• 瑏瑢, 试想如果只是泛泛一水, 个中的意蕴是甚无谓的。但这样一条地理界线在当时人心目中是否即南北分界颇值得商榷。支持的例证自然不乏, 北方人孙逖在南行途中写有《淮阴夜宿二首》, 其中有“乡情淮上失”、“宿莽非中土”之句• 瑏瑣, 其认知方式与上述北方人对于秦岭的认知方式颇为类同。而韩竑《送郭赞府归淮南》诗谓: “白苎歌西曲, 黄苞寄北人”• 瑏瑤, 是其以淮南为南方明甚。
2.3秦岭-淮河一线概念的提出
秦岭-淮河一线,作为中国地理中的一个重要地理概念,目前已知的最早论述是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提出的。
图4《新撰地文学》(1908)中的记载
在由张相文发表于1908年的《新撰地文学》中的185页记载:“北带:南界北岭淮水,北抵阴山长城。动物多驯驴良马、山羊;西部多麝鹿犀牛。植物多枳、榆、檀、梨、栗、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