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地理方面浅谈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
中国地理的南北方区分:秦岭-淮河为分界线
中国地理的南北方区分:秦岭-淮河为分界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来划分中国的南部。
例如,东北地区认为这一切都在山海关以外,而广东地区则认为这一切都在岭南北部。
事实上,这是一个狭隘的观点。
从广义上讲,中国南部或秦岭淮河是分界线,或长江是分界线。
在我看来,秦岭淮河的分界线更多的是人文地理的划分,而长江的分界线更多的是自然地理的划分。
此外,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南部边界线不是一个几何线段,而是一个带状,而且非常宽,这就需要一个过渡带。
首先,让我们谈谈秦岭和淮河之间的边界。
秦岭位于陕西和河南西部。
在这个地区,气候基本上是秦岭以南,西安以北。
但是,秦岭具有从北向南的较大区域范围,是一个带式过渡带。
阅读时,初中地理课本显示,中国的地理南北界线是秦岭-淮河线。
秦岭淮河北部,年降水量少。
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0℃以下。
粮食作物主要是高粱和玉米。
相反,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年降水量相对丰富,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上。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甘蔗是主要的经济作物。
事实上,我们不能用一条清晰的线来划分它。
我们只能以这个地区为基准。
这个地区与自然环境、耕作方式、地理特征,甚至生活习俗都有很大的不同。
这个部门是由中国地理学会的创始人在1908年提出的。
中国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
没有人特别指出,河流、河流和山脉是“南北边界”。
秦岭-淮河是南北边界。
它是由地理专家根据自然条件、气候差异、地理特征、农业生产等因素规定的“南北界线”,即线的南面为,北面为。
中国东部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经过甘肃、四川、陕西、河南、安徽和江苏6个省,仍然是非常科学的。
秦岭和淮河之间的边界不仅是南部边界,而且是1月0日等温线、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之间的边界,河流是否有冰期,农作物一年成熟一次,一年成熟两次成熟一年两次,水稻,水稻和旱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因此,“秦岭-淮河”线被大多数人视为中国和淮河之间的分界线。
总结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作用
总结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作用秦岭淮河一线具有重要的地理和环境作用,本文将对其进行总结归纳。
通过深入探讨归纳秦岭淮河一线的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环境影响。
一、地理作用1. 自然界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作为自然界的分界线,分隔了中国的北方和南方。
其形成主要是因为秦岭与淮河平原地形的交汇处,造就了地质、气候、植被和动物分布的显著差异。
2. 流域分割:秦岭淮河一线贯穿了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直接影响了各个子流域的水资源分配和水文循环。
同时,它也是众多支流的分界线,对流域的水文地理格局起到关键作用。
3. 生态屏障: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特征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保护了南方的生态环境。
它阻挡了北方的干旱气流和沙尘暴的扩散,对南方的气候和植被起到保护作用。
二、环境作用1. 气候影响:秦岭淮河一线对中国的气候具有显著的影响。
北方的干燥和温带季风气候与南方的湿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在此交汇,形成了明显的气候界线。
2. 植被分布: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植被区系的分界线,北方是典型的草原和干旱区植被,南方则是丰富的森林和湿地植被。
这种分布差异受到气候和土壤等因素的影响。
3. 生物多样性:秦岭淮河一线也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起到重要作用。
南方丰富的森林和湿地环境为众多物种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使得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相对较高。
总结归纳,秦岭淮河一线在地理和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地理上的界线性质是区分北方和南方的自然分界线;在环境方面,它对气候、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
进一步研究和保护秦岭淮河一线的作用,对于维护中国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一线:秦岭山脉与淮河相连的这条线,简称为秦淮线。
由于高大绵长的秦岭山脉,不仅阻挡了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南下;而且也阻挡了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北上;秦淮线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这条线的北边称为北方地区,南边是南方地区。
秦淮线是我国华北地区与华中地区的分界线。
这条线的北边是华北地区,南边是华中地区。
秦淮线是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
这条线的北边是黄河流域。
南边是长江流域。
秦淮线是1月0℃等温线。
每年一月,这条线的北部地区,气温会低于0度。
南部地区,气温会高于0度。
秦淮线是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冬季,这条线北边的河流会结冰。
南边的河流不会结冰。
秦淮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含沙量大。
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含沙量小。
秦淮线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这条线的北边是暖温带。
南边是亚热带。
中国的东西南北分界线是什么
中国的东西南北分界线是什么
1、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东西分界线:胡焕庸线。
2、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中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
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3、不同于南北的地理分界线,我国东、中、西部的划分,是政策上的划分,而不是行政区划,也不是地理概念上的划分。
自古以来,中国东南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似乎早成事实,但没有人对这种模糊的认识加以有力的佐证。
瑷珲—腾冲线的出现则廓清了这一分界,影响深远,成为研究和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4、胡焕庸线(Hu Line,或Heihe-Tengchong Line,或Aihui-Tengchong Line),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线”。
第 1 页共1 页。
秦岭和淮河有什么区别?为何能成为南北方的分界线?
秦岭和淮河有什么区别?为何能成为南北⽅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的区别,秦岭是东西向的⼭脉,淮河是基本与秦岭东西向平⾏的河流,秦岭淮河共同
的东西向平⾏线,构成了中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是⼀个中国南北⽅分界线的概念,为什么呢?
从地理、⽓候、农业⽣产上来看,是年降⽔量800毫⽶等降⽔量分界线;
⾬季长短分界线;
湿润半湿润区分界线;
⼀⽉0度等温分界线;
暖温带、亚热带分界线;
农业⽣产南⽔⽥、北旱⽥分界线;
南主产⽔稻、北主产⼩麦分界线;
油料作物南油菜、北花⽣⼤⾖分界线;
糖料作物南⽢蔗、北甜菜分界线;
作物熟制南年⼆——三熟、北⼀年⼀熟或⼆年三熟。
综上所述,秦岭淮河所以成为中国南北⽅分界线。
上世纪五⼗年代,国家制定《农业发展纲要》既以长江、秦岭淮河、黄河为三个农业⽣产分界
线,秦岭淮河是其中的⼀个。
仅供参考。
南北方怎么划分 有什么依据
南北方怎么划分有什么依据秦岭山脉到淮河延长的这一条线,是真正的南北方的分界线,这是一条地理分界线,是亚热和暖温气候带的分界线。
中国南北方怎么分从气候上讲,南北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即800mm等降水量线,以北称为北方,以南称为南方,这是依据气候分的,理论上就是这样的,不过通常状况下,人们习惯上以长江来说,江北叫北方人,江南叫南方人,这是依据人们的习惯来说的。
不过,还是以气候,也就是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或是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南北分界线指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一条带有多重历史特别意义的地理分界线,被认为对于熟悉中国自然地理规律和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的地理意义包括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等。
南北分界线界线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
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不同。
从气候特点看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咆哮,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
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
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
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农业及风俗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
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
人们平常所说的“北麦南稻,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中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秦淮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淮一线的地理意义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季风区的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一、气候方面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
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
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
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7.南北方地区分界线。
8.中国冬季集中供暖分界线。
二、植被方面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
三、河流水文方面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结冰。
秦岭—淮河还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
四、地形、土壤、矿产方面1.地形: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2.土壤:秦岭—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黄壤或棕壤为主,东北以黑土为主,西北多白色沙质土。
3.矿产:秦岭—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属居多,工业上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出口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煤、铁、石油为主,工业方面以重工业占的比例较大。
五、农业方面1.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
2.粮食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稻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为主。
3.油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油菜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花生、大豆为主。
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线也简称秦岭-淮河线)是中国(特别是东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或是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地理意义:一、气候方面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
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
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
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7.南北方地区分界线。
8.中国冬季集中供暖分界线。
二、植被方面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
三、河流水文方面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结冰。
秦岭—淮河还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
四、地形、土壤、矿产方面1.地形: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2.土壤:秦岭—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黄壤或棕壤为主,东北以黑土为主,西北多白色沙质土。
3.矿产:秦岭—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属居多,工业上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出口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煤、铁、石油为主,工业方面以重工业占的比例较大。
五、农业方面1.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作者:陈阳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0年第08期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绵延约1600千米,其北侧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南侧为低山丘陵和江汉平原,秦岭主峰太白山挺立于重峦叠嶂之上。
淮河发源于桐柏山,是我国东部的主要河流之一,向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等省注入海洋。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也是华北和华中的分界线,分界线两侧在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特点和人文特点方面都有明显差异。
一、气候方面1.气温差异:秦岭—淮河线是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冬季,秦岭一淮河线以北一月平均气温低于0℃,北方地区常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
秦岭一淮河线以南一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二十多度。
南北两侧气温相差十几度,真是“一山之隔,如距千里”,景象迥然不同。
产生原因主要是:东西向山脉对冬季南下冷空气起着屏障阻滞作用,使山脉南北两侧气候截然不同。
2.降水差异:由于夏季风的强度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年降水量也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加上秦岭南侧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多降地形雨,使南方地区成为我国降水丰富的地区,也是水分循环最活跃的地区,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
秦岭—淮河线正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之地。
秦岭—淮河线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如郑州、北京的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秦岭—淮河线以南雨季较长,如广州雨季长达五个月。
而且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3.气候类型:秦岭—淮河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该线以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该线以南地区,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二、地形方面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为主。
如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黄土高原土层深厚,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地区。
中国南北方分界线在哪里
中国南北方分界线在哪里
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传统意义上南北方分界线,一月份0度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水田与旱地分布分界线,水稻与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南方,指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常特指位于一特定的或暗示的方位点以南的地区。
北方地区是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的地区,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东南部,内蒙古东部与北部、江苏、安徽北部。
秦岭淮河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传统意义上南北方分界线,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以及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和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
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
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
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
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
一年两熟或三熟。
人们平常所说的“北麦南稻,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
秦岭的地理意义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
它就象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
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
但秦岭正式的名称是自汉代才有的。
广义的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
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
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一线(Qinling Mountains-Huaihe River Line,或Qinling-Huaihe Line,也简称秦淮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特别是东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目录地理意义秦岭的地理意义淮河的地理意义概念的提出分界线的范围划分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分界线区域界限地理意义秦岭的地理意义淮河的地理意义概念的提出分界线的范围划分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分界线区域界限展开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以及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蔡博峰,《中国国家地理》)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
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
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
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秦岭-淮河是我国最重要地地理分界线。
秦岭被誉为中国的龙脉,它的西端在甘肃省境内,东段到河南省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的南部与四川省交界处,长约1500公里,是昆仑山脉的延伸。
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
岭南终年温暖潮湿,岭北干燥,冬季寒冷。
秦岭同时也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秦岭的最高峰是太白山,高3763.2米,是中国内地东半壁的第一高峰(号称群峰之冠)。
秦岭是我国中西部交界处最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有着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华山松、油松等都生长于此。
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15条
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地理上的一个重要分界线,具有着深远的地理意义。
以下是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15条地理意义相关参考内容:1.自然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之一,将华北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南方地区分隔开来。
2.气候带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对中国气候起着重要的分隔作用,北方地区属于暖温带,而南方地区则属于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带。
3.水文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将中国的水资源分成了南水和北水两个大流域。
南方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而北方则常年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4.农业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也是中国农业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主要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而南方则以水稻和其他经济作物为主。
5.生物多样性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分界线之一,北方地区以草原和落叶阔叶林为主要植被类型,而南方地区则以亚热带和热带雨林为主。
6.地质结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也是中国地质构造的分界线,南方地区属于东亚地块,北方地区则属于中亚地块。
7.人口分布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对中国人口分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北方地区人口比较集中,而南方地区则相对较少。
8.经济发展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北方地区经济发达,产业结构较为完善,而南方地区则相对落后,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
9.土地利用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对中国土地利用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北方地区主要耕地面积较大,而南方地区则大部分为山地和丘陵地带,适宜农业利用的土地较少。
10.自然资源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也将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割为南北两个要素,南方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稀土等矿产资源,而北方地区则以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较为丰富。
11.生态环境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对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南方地区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较为完整,而北方地区则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和水资源争夺等问题。
12.交通干线:秦岭淮河一线也是中国交通干线之一,连接了陕西、河南、安徽等省份,对我国的经济交流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初二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初二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初二1.地理位置:秦岭淮河一线位于我国中部,北起秦岭山脉,南至淮河流域,横贯陕西、河南、湖北等省份。
2.自然环境:秦岭淮河一线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常丰富多样。
秦岭山脉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其中的植被种类丰富,并有许多珍稀动植物。
淮河流域则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和肥沃的土壤。
3.地貌特点:秦岭淮河一线地区的地貌形态多样。
秦岭山脉以陡峭的山峰和深谷为主,有许多河流穿越其中,形成了壮丽的峡谷景观。
淮河流域地势相对平坦,有许多湖泊和河流纵横交错。
4.气候特点:秦岭淮河一线地区的气候条件也各不相同。
秦岭山脉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量适中;南部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淮河流域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季相对寒冷,夏季炎热潮湿,雨量较多。
5.农业发展:秦岭淮河一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淮河流域的肥沃土地和充足的水资源为粮食种植和灌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里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
秦岭山脉的南麓地区有广大的丘陵和山间盆地,适宜农田耕种和果树种植。
6.经济发展:秦岭淮河一线地区也是我国的重要经济带。
淮河流域是我国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拥有许多国有和民营大中型企业。
秦岭山脉南麓的城市经济也比较发达,有许多旅游景点吸引游客,这里的旅游业也相对发达。
7.生态意义:秦岭淮河一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秦岭山脉和淮河流域的植被丰富,物种多样性高,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意义。
这里的山脉、河流和湖泊为许多珍稀濒危动植物提供了宝贵的栖息地。
此外,秦岭淮河一线还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区域。
这里有许多古代文化遗址和历史名城,如西安、洛阳等,这里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这些文化遗址和历史遗迹为人们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秦岭淮河一线具有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对我国的农业、经济、生态和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北方分界线标准
南北方分界线标准
中国南北方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以南为南方,以北为北方。
秦岭—淮河线是一条在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山脉,是中国地理中的一个重要地理概念,也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
除了地理位置外,南北方分界线还可以从生活习惯上区分。
南方人以水稻为主食,北方人小麦为主要的粮食,而且南方山清水秀,鱼米之乡,所以南方人看上去更加娇小,更加具有灵气,也比较喜欢清淡的口味,喜爱甜食,而北方则不同,地势辽阔,起伏跌宕,所以北方人更加的粗犷豪爽,口味也比较重一些,喜欢吃咸食。
总之,中国南北方分界线是一个综合性的地理概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地貌、植被、水文、人文等多个方面。
南北方怎么划分
南北分界线的划分: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称为我国南北的分界线。
习惯上称秦岭以南为我国南方,秦岭以北为我国北方。
南北分界线的划分
1、中国南北方划分就是以秦岭--淮河为界,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
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2、从气候特点看: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
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一年四季常绿。
河流的水量较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3、农业及风俗: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
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茶叶等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北麦南稻,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中国南北方分界线
中国南北方分界线
1、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于亚热带地区,以北属于温带地区。
2、秦岭淮河一线西起陕西甘肃地区,东至江苏安徽一带,是我国天然的南北方自然地理分界线,也是我官方认定的南北分界线。
3、从自然地理来看,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1月0摄氏度等温线,也是800ml等降水量线,同时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南北方差异最重要的特征是秦淮以北地区冬季河湖结冰,河流水位变化大,大部分树木会落叶;而以南地区河流冬季不结冰,水位变化小,树木不落叶。
4、由于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导致了南北方农业生产方式、自然地理地貌、生活习俗、人文风情的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
像是“北麦南稻,南船北马”、“南橘北枳”这些俗语都是对南北差异的一种描述。
5、近年来,秦岭淮河一线的城市注重起了这一重要分界线,以发展旅游业,提高城市知名度为目的,纷纷建立起中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标志,例如江苏省淮安市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这也就导致了淮安是一个南北方人兼有的城市。
第 1 页共1 页。
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引言: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境内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它将中国的东部和西部分隔开来,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
本文将探讨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并从地貌、气候、生物多样性和人文历史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地貌秦岭淮河一线位于中国的东部山区与中部平原之间,是中国东西地貌差异的分界线。
从地质构造角度来看,秦岭是泥盆纪的中生代地层,而淮河平原则是四川盆地的新生代地层。
因此,秦岭地区山势陡峭,地势高峻,而河南、安徽等淮河平原则以平缓的地势为主。
这种地貌差异不仅影响了土地的利用和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两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向。
二、气候秦岭淮河一线对气候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秦岭地区位于中国中亚热带气候区,夏季炎热湿润,冬季寒冷干燥,气候明显比淮河平原凉爽。
而淮河平原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较冷,气候相对温和。
这种气候差异使得这两个地区的农业种植方式和农业产量存在明显差异。
秦岭地区适宜种植柑橘、茶叶等亚热带作物,而淮河平原则以粮食作物为主。
三、生物多样性秦岭淮河一线还是中国生物多样性分布的重要界线之一。
由于地形、气候的差异,秦岭地区和淮河平原聚集了不同的物种。
秦岭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山间林木茂密,动物种类繁多,其中包括珍稀濒危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等。
而淮河平原则以农田和城市化为主,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
这种差异表明秦岭淮河一线对于保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人文历史秦岭淮河一线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中国的重要分界线之一,不仅地理上分隔了东部和西部,也在文化和历史上有深远的影响。
秦岭被誉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之一,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历代文人墨客饮酒吟诗之地。
淮河平原则是中国中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古代文明的核心地带。
秦岭淮河一线的分界地位使得这两个地区的文化和历史在很多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又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结论:秦岭淮河一线作为中国境内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
南北方为什么是以秦岭淮河为界的?
南北方为什么是以秦岭淮河为界的?
秦岭淮河正是中国的南北地理分界线。
它就像银河一样,将北方牛郎和南方织女,性格鲜明的划分两端。
我们尝尝挂在嘴边的:南方人、北方人,就是因此分界。
冬季,北方屋里温暖如春,南方屋里寒气逼人;
冬季,北方河水冰冻大雪纷飞,南方溪水潺潺,温暖如春。
一个是物理攻击,一个是魔法攻击!
为何以秦岭淮河作为分界线,这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从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到风俗习惯等都有明显的差异。
秦岭淮河分界线:是我国八百毫米等降水量线,0度等温线,半湿润与湿润区的分界线,旱地作物和水田作物的分界线,水稻小麦种植的分界,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自然地理
秦岭淮河往北的地区冬季温度是在零度以下,最直观的感受便是河水会结冰,人们称这时间段为:“结冰期”,大部分属于温带落叶
阔叶林和针叶林气候。
降水的大部分是集中在夏季,也只在夏季才有河流汛期,且受到植物和地质条件的影响,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的河流泥沙含量大。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大部分没有河水结冰期,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为主降水量多,汛期时间长,植被覆盖率高,河流泥沙含量小。
人文地理
秦岭淮河往北是旱地农业为主,也就是我们知道的小麦和玉米是主要农作物。
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而反观秦岭淮河以南,则以水田农业为主,水稻甘蔗茶叶是主要作物,它们是一年两熟或三熟。
受到农作物生长周期和光合作用影响,北方的稻米味道更好,吃起来更香。
全球旅行干货,懒人出行秘籍,海量贴心分享,这里是为你解忧:沐橙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自然地理方面浅谈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王琳洁 464000)摘要:秦岭淮河一线历来被称之为中国的南北地理分界线。
本文主要论述了南北分界线概念的提出,唐人感知中的南北地理分界线。
及从地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野生动物等方面论述了分界线的划分依据。
秦岭淮河一线是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摄氏度等温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以及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和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关键词:秦岭;淮河;自然地理;南北分界线引言:横贯中国东西的秦岭—淮河一线,传统上一直被视为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
2006年3月,就在安徽蚌埠建成号称中国南北分界线标志的雕塑“火凤凰”龙之时,关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城市的争论第一次引起公众关注。
2008年8月底,伴随着江苏淮安开建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这种争论再次蜂拥而起……到底中国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到底在哪?下面我来阐述一下我的研究结果。
1.地理位置1.1秦岭淮河线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分界线。
《禹贡》中的九州中有六个就是以此为分界的,自西而东,此线北侧为雍、豫、徐三州,此线南侧为梁、荆、扬三州。
东部徐州与扬州以淮河为界,《禹贡》云: “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扬州”。
中部豫州、荆州以秦岭淮阳山弧为界,“荆及衡阳惟荆州”,“荆、河惟豫州”。
“荆”指荆山,伏牛山脉中。
“衡”指衡山,大别山区的安徽霍山县,山均在秦岭淮阳山弧中。
“荆及衡阳”应释为“荆山东至衡山一线以南的地区”, 即荆州和豫州是以秦岭东端淮阳山弧为界的。
西部梁州与雍州以秦岭为界即“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
“西河”指晋陕间的一段黄河,华阳”指华山一线以南,黑水是梁州和雍州的分界,大致呈东西走向。
“华阳、黑水”是梁、雍二州共同的疆界。
“华阳、黑水”实是指秦岭山脉而言[1]。
1.2.秦岭的区域秦岭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秦岭西起青藏高原东缘,与昆仑山脉相接,蜿蜒于甘肃、陕西两省南部,向东到豫西为伏牛山、熊耳山,在河南与湖北交界处为桐柏山,在豫、鄂、皖三省交界处为大别山,走向变为西北一东南。
东西长约1500km,南北宽200—500km,是黄河与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
狭义的秦岭是渭河中下游与汉江上游的分水岭,位于陕西省南部,东以灞河与丹江为界,西止于嘉陵江。
秦岭是由数条平行山岭和介于其间的河谷、盆地组成。
自西向东秦岭可分为三段。
西段分为三支,北支为秦岭,也称大散岭;中支为风岭,在风岭与秦岭之间是风一徽构造盆地;南支为紫柏山。
这些山岭海拔均在 1500米以上,其中以紫柏山为最高,海拔达 2610米。
秦岭西段是清姜河与嘉陵江、嘉陵江与沮水、褒河的分水岭和发源地。
秦岭中段又称作终南山,主要山岭有四方台、首阳山、静峪脑、终南山和东光秃山等,海拔均在2500--3000 m,是沣河、涝河、子午河、旬河和金钱河等的发源地。
秦岭东段呈手指状,向东南展开从北向南依次是:太华山、蟒岭、流岭、鹘岭和新开河,海拔均在 1500 --2500米。
南洛河、丹江及其支流银花河分布其间,形成山河相间的岭谷地形。
图2淮河的地理位置1.3淮河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部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东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在三江营南流入江,北流入海。
全长皆约1000公里,总落差约1100米。
淮河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洪河口以上为上游,长360公里,地面落差980米,流域面积3.1万平方公里;洪河口以下至洪泽湖出口中渡为中游,长490公里,地面落差16米,中渡以上流域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中渡以下至三江营为下游入江水道,长150公里,地面落差约6米,三江营以上流域面积为16.5万平方公里。
2.南北分界线概念的提出2.1西段: 秦岭历史上的表述中,明确将秦岭称为南北地理分界线的并不多见,但赋予其以南北分界意义的则甚为昭彰。
陆贽在进谏时以褒斜道为说: “此路若又阻艰, 南北便成隔绝”。
所谓“南北”应即南北方之意。
上引元稹诗中有“秦岭高崔嵬”之句, 注意到其山体高大。
孟贯《过秦岭》亦称: “古今传此岭, 高下势峥嵘; 安得青山路,化为平地行”; 在强调其对交通具有阻隔作用之余, 似乎更注意一种历史传统。
欧阳詹《题秦岭》写道:南下斯须隔帝乡, 北行一步掩南方。
悠悠烟景两边意, 蜀客秦人各断肠。
这首诗颇值得重视。
“悠悠烟景”无疑指自然景观, 蜀客秦人则指人文环境, 而前面两句尤无异于直言秦岭为一条南北地理分界线。
显然, 作者认定该线具有综合性的地理分界意义。
不难想见, 这种感知在当时应该是一种地理常识。
2.2 东段: 淮河部分的情形较为复杂。
有些人对于淮河的地理分界意义也相当重视, 须分别予以检讨。
淮图3 唐人感知中的地理分界线河: “淼淼长淮水, 东西自此分”总体而言, 唐人对于淮河作为地理界线的体认较为单薄。
如宋之问《初宿淮口》有“况值淮南木落时”, 陈存《楚州赠别周愿侍御》有“淮南木叶飞”, 刘长卿在隋州、江州曾分别有“淮南摇落客心悲”、“淮南木落楚山多”之句。
这一意象的形成及传播过程尚待研究, 但其意指淮水应为落叶阔叶林分布南界殆无问题。
方干有诗句谓“寒芜随楚尽, 落叶渡淮稀”, 可以为证。
此外韩《送李秀才归江南》诗有句称“过淮芳草歇”, 也许可以理解为淮河南北的草本植物有某种变化, 然过于含糊, 难于确指。
至于淮水的人文地理意义, 元稹在《祭淮渎文》中曾讲到“经界区夏, 左右万国”。
其前半强调政治地理意义, 后半盖指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而更多人将它与古代的楚联系起来, 认为它是楚的北界。
贾岛云: “楚从何地尽, 淮隔数峰微”•瑏瑠; 方干亦称: “越山直下分吴苑, 淮水横流入楚乡”•瑏瑡。
因而有不少人认为其在当时仍是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
刘长卿《送邵州判官往南》有句云: “相望隔淮长”• 瑏瑢, 试想如果只是泛泛一水, 个中的意蕴是甚无谓的。
但这样一条地理界线在当时人心目中是否即南北分界颇值得商榷。
支持的例证自然不乏, 北方人孙逖在南行途中写有《淮阴夜宿二首》, 其中有“乡情淮上失”、“宿莽非中土”之句• 瑏瑣, 其认知方式与上述北方人对于秦岭的认知方式颇为类同。
而韩竑《送郭赞府归淮南》诗谓: “白苎歌西曲, 黄苞寄北人”• 瑏瑤, 是其以淮南为南方明甚。
2.3秦岭-淮河一线概念的提出秦岭-淮河一线,作为中国地理中的一个重要地理概念,目前已知的最早论述是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提出的。
图4《新撰地文学》(1908)中的记载在由张相文发表于1908年的《新撰地文学》中的185页记载:“北带:南界北岭淮水,北抵阴山长城。
动物多驯驴良马、山羊;西部多麝鹿犀牛。
植物多枳、榆、檀、梨、栗、柿、葡萄。
”这就是张先生对我国北方的描绘。
所谓“南界”,就是南北分界线[3]。
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论述。
在张相文的文集《南园丛稿》之中,收录了张相文在1924年发表的《佛学地理志》一文,已明确提到了秦岭—淮河分中国为南北。
文章对中国进行了如下描述:他首先把中国分成六大部。
对这六部他是这样写的:“曰本部、曰蒙古、曰满洲、曰新疆、曰西藏、曰青海。
本部之地,或称禹域,亦曰汉土。
……就自然形势,分南北中三带述之。
北带,即黄河流域。
南凭北岭、淮水……”说到淮河,他说:“唯淮水发源于北岭之支麓。
实继北岭之正干,而为南北之界线。
”这里已经明确说出淮河为南北之界线。
说明张先生早在1924年就用秦岭淮河来给中国分南北了。
根据后面的描述而知张相文文中的北岭就是今日之秦岭(看来那时人们还没有把那片山地通称为秦岭),为什么称之为北岭,可能是为了与南方的南岭相对。
在民国元年(1912年)出版的《新体中国地理学》一书,书中这条秦岭—淮河这条线已经出现了。
如书中说:“本国境内。
因山川之形势,政治之区划,可定为本部、东北部、西北部、北部、西部、五大部。
”对于本部。
书中是这样说的:“南北二岭,横绝域中,划为三带。
黄河、扬子江、珠江三巨川流贯其间。
北岭淮河以北为北带,为黄河流域……”这本教科书有一说明,说是这本书主要是参考张相文的地理教科书而作。
在1935年竺可桢的一篇论文《中国气候概论》中,竺先生就明确说到秦岭—淮河线的问题。
但是他说的是有一个外国人克雷西(George Cressey)1934年写了一本书《中国之地理基础》。
书中写道:“中国本部山脉之中,最大者为昆仑东支,中国总名之曰秦岭山脉,自西藏而东,几及太平洋岸。
此山脉分中国为两大地理区域,气候、农业与人类活动,均有显著之差异。
”当然,现在看来这种秦岭—淮河线由外国人提出的说法是明显错误的。
竺可桢先生接着说:“凡曾经秦岭山脉者,未有不注意此山脉南北二区域间之差异。
推究其因,盖以气候显然不同,遂使华北、华南植物之种类,旅行之方式,以及人民之特性迥然有别。
”在翁文灏193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国土壤与其相关之人生问题》,其中已明确提出秦岭—淮河为中国之天然分界线。
不过他是从土壤的角度说的。
翁先生说,中国土壤天然可分为两大类。
秦岭山脉及淮河以北大部分为钙层土,其南几乎全为淋余土……古称秦岭为中国之大限,此观于土壤分布而亦然也[7]。
3.南北方分界线3.1地质上的南北方分界线我国秦岭、大别山、淮阳低山丘陵以北的华北陆块和它以南的扬子陆块,原来是彼此独立的陆地,中问隔着海洋,两大陆块约在 4亿年前( 泥盆纪初) 开始接触碰合,直至 2亿年前( 三叠纪末) 才完全连为一体。
在约 2亿年的碰接缝合期间( 注 ) ,发生了加里东、海西和印支三次较大的构造运动,缝合的标志是两大陆块之间的海洋消失,而由褶皱发达的秦岭山脉和淮阳古陆代替。
此期,秦峙、淮阳古陆则成为地质上的南北方分界线。
由于两大陆块的缝合持续到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期间才完全结束,所以,在三叠纪以前,两太陆块一直处在不同的地质发展环境中,其地质古地理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就是在完全缝合之后,两大陆块也有一段长时间的“貌合神离,各自保持着自己的特性,独立发展。
秦岭、淮阳古陆两侧的地质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两大陆块地壳的基底性质有明显不同。
华北陆块地壳基底十分古老,约为 1 8 - -3 2亿年,很早就上升为陆地,地壳稳定,活动较弱,长期遭受侵蚀,地层简单,少见古生代地层。
扬子陆块地壳基底皿相对年轻,约8 ~l 7亿年,地壳活动相对较强,有准地台性质,长期接受海侵,古生代地层齐全,地层多而变动太,海相与海陆交互相地层叠置。
其次,两太陆块的沉积物和生物群落也不相同。
例如,在漫长的古生代,华北陆块基本上保持了陆地环境( 也夹有短期的海相环境) ,在地球史上的几个重要的造煤时期,华北陆块气候温暖湿润,森林密布,形成了面积巨大的煤炭沉积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