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与品德形成练习题

合集下载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价值成分2、个人品德的核心成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3、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A.直觉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D.道德责任感4、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个体的()。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5、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观念B.道德行为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6、道德的“两难故事法”由()研究,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

A.科尔伯格B.皮亚杰C.布鲁姆D.克拉斯沃尔7、人们常由于莫名其妙的不安感或突如其来的荣辱感迅速地制止了自己不当的需要与行为,这种道德感是()。

A.直觉的道德感B.想象性的道德感C.表象的道德感D.伦理性的道德感8、每当想起杨利伟、聂海胜等航天英雄,就会让人产生无比的爱国之情,并激励个人在工作岗位上努力拼搏,这种道德感是()。

A.直觉的道德感B.理想的道德感C.伦理的道德感D.想象性的道德感9、把道德的感性经验与理性认识结合在一起,对道德要求及其意义有较深刻认识都的最概括的情感经验,叫()。

A.理想性的道德感B.直觉的道德感C.伦理的道德感D.理念性的道德感10、沿着皮亚杰的研究路线对儿童道德性发展进行了实证性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A.沃尔特B.布鲁纳C.科尔伯格D.斯金纳11、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A.道德认识缺乏B.道德意志薄弱C.道德情感异常D.道德行为不良12、认为儿童的道德性是从他律渐向自律按阶段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A.哈特斯B.皮亚杰C.科尔伯格D.章志光13、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称为态度的()。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评价成分D.行为成分14、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

A.品德B.态度C.技能D.意向15、科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态度与品德形成练习题

态度与品德形成练习题

典型真题分析1.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2008年4月)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评析】答案为C。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认同。

此题旨在考查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依从,第三阶段内化。

1.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遗传得来的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2.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稳定的3.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A.知识经验B.观念和信念C.道德认识D.道德观4.态度的构成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因素是( )A.认知因素B.情感因素C.意向因素D.情境因素5.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A.行为方式B.意向或意图C.行为习惯D.语言或行为6.“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 )的作用。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动机D.道德意志7.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A.道德情感异常B.道德行为不良C.道德意志薄弱D.道德认识缺乏8.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柯尔伯格B.皮亚杰C.斯金纳D.巴甫洛夫9.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A.学前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10.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A.模仿B.从众C.服从D.感染11.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A.模仿B.从众C.认同D.内化12.“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 )A.强化说B.认知失调论C.从众说D.观察学习理论13.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人云亦云”属于()现象A、认同B、服从C、模仿D从众2. ()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A.态度的认知成分B.态度的情感成分C.态度的行为成分D.态度的意识成分3. 一般认为,()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A.品德B.态度C.心向D.能力4. 有人认为雷锋品德高尚,但有人又认为他很傻,从态度的结构来讲这属于()。

A.态度的认知成分B.态度的情感成分C.态度的行为成分D.态度的意识成分5. 黑格尔说:“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因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

”这说明品德()。

A.反映人的社会特性B.不同于能力C.具有相对稳定性D.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6. 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这被称之为()。

A.态度B.品德C.能力D.道德素质7. 下列选项中属于品德的心理结构的是()A.道德学习B.道德修养C.道德认知D.道德素质8.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是道德信念、原则性、精神力量的血肉和心脏。

没有了它的道德只会变成干枯、苍白的语句,而这些语句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A.道德价值观念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评价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品德心理结构的是()。

A.道德理想B.道德认识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10.个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A.意志坚强B.依从C.内化D.认同11. 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行为B.道德情感C.道德认识D.道德素质12. 在学生身上经常发生的诸如明知故犯之类的错误行为是因为学生()。

A.缺乏道德认识B.缺乏道德情感C.缺乏道德行为D.缺乏道德信念13.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无道德规则阶段出现在()。

A.10岁以前B.10~12岁C.5、6岁以前D.婴儿期14.科尔伯格在研究人的道德发展规律时采用是()。

中学教师资格证_教育心理学___第十章__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选择题

中学教师资格证_教育心理学___第十章__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选择题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

A.心理特征 B.认知结构 C.倾向性 D.价值体系2.态度的()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A.情感成分 B.行为成分 C.认知成分 D.操作成分3.()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A.情感成分 B.行为成分 C.认知成分 D.操作成分4.()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A.情感成分 B.行为成分 C.认知成分 D.操作成分5.()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A.道德 B.品德 C.价值观 D.情感6.品德反映了人的(),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

A.本质属性 B.社会特性 C.价值 D.情感7.品德具有相对的()。

A.可变性 B.稳定性 C.个人倾向性 D.独特性8.品德是在()的控制下。

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A.道德观念 B.个人动机 C.价值观 D.情感9.品德与道德都受()的制约。

A.年龄 B.教育水平 C.社会发展规律 D.智力10.品德则是()研究的对象。

A.哲学和心理学 B.伦理学、教育学与社会学C.哲学、伦理学与社会学 D.教育学与心理学11.道德是( )研究的对象。

A.哲学和心理学 B.伦理学、教育学与社会学C.哲学、伦理学与社会学 D.教育学与心理学12.( )主要是指一个人面对矛盾冲突的情境能自觉地意识到是非善恶,进而能就行动做出缜密的道德抉择。

A.道德意识 B.道德认识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13.( )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它渗透在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

A.道德意识 B.道德认识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14.( )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 )。

A.行为参照B.省力C.服从D.强迫2.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 )。

A.态度的认知B.态度的评价C.态度的情感D.态度的意向3.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B.想像的C.行为的D.伦理的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D.与他人相接近7.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8.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

A.知识经验B.观念和信念C.道德认识D.道德观9.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倾向成分D.认知与情感成分10.以下道德情感对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的一项是( )。

A.事业感B.自尊感C.集体主义情感D.义务感11.关于态度与品德的关系,说法错误的一项( )。

A.二者涉及范围不同B.二者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C.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D.二者的结构不同12.( )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儿童道德发展包括两阶段,道德教育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

A.班杜拉B.柯尔伯格C.加涅D.皮亚杰13.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柯尔伯格B.皮亚杰C.斯金纳D.巴甫洛夫C.想象性道德情感体验D.伦理性道德情感体验17.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欲望的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干出了违反道德规范的事。

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 )。

A.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B.缺乏良好的情感C.道德意志薄弱D.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18.“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 )的作用。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动机D.道德意志19.一个集体中多数的道德情感可以形成道德气氛,成为一种心理环境,对生活在其中的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主要表明道德情感的( )功能。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习题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习题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习题1.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创始人是()。

a、皮亚杰·B·弗洛伊德·C·班杜拉·D·科尔伯格2.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

a.行动b.内化c.执行d.泛化3.积极接受他人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接近他人。

这种现象被称为()。

a、从众B.服从C.认同D.内化4。

以下哪项是肯定性培训?(a)呈现厌恶性刺激;B.消除敏感反应c.消除肌肉紧张d.请求他人为自己做某件合理的事9.一致性的原因之一是()。

a.行为参照b.省力c.服从d.强迫10.()决定一个人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也就是说,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B.道德C.态度D.情感11。

爱国情感属于道德情感。

a.直觉的b.想像的c.行为的d.伦理的12.道德是个体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行事时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稳定的13.认同是在思想、情感、行为和态度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他人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D.接近他人14。

与合规性相比,认同感更深。

它不受外部压力的控制,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a、意识、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和意志15.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a.知识经验b.观念和信念c.道德认识d.道德观l6.态度与能力都是内部倾向,二者()。

a、相同的B.不同的C.有时相同的D.基本相同的17。

以下道德感受对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

a、职业感B.自尊感C.集体主义D.责任感18。

关于态度和道德之间的关系,有一个错误的说法()。

a、两者的覆盖范围不同。

二者的价值内化程度不同,也不同于C。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D。

二者的结构不同19.()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儿童道德发展包括两个阶段,道德教育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心理学(省考)-精选练习题-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心理学(省考)-精选练习题-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心理学(省考)-精选练习题-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单选题]1.皮亚杰认为研究儿童道德问题宜采用()。

(江南博哥)A.故事对偶法B.直接询问法C.行动观察法D.调查法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皮亚杰认为,道德问题不能采用直接询问法而应采用间接故事法。

因为直接询问儿童本人为什么做出某种行为往往会遭到拒绝回答或得不到如实的答案。

而儿童喜欢听故事,听故事后让他们评论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谁好、谁不好或谁更不好,虽然它不干儿童本人的事,却能依据投射推测出儿童现有的道德认知与判断水平。

因此故事对偶法适用于研究儿童道德问题。

[单选题]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知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认知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单选题]3.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和改变的。

[单选题]4.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

A.直觉B.想像C.行为D.伦理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在道德情感中,爱国主义情感表现为对祖国的真诚热爱和无限的感激,这样一种情感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

[单选题]5.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A.道德认识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在形成道德品质过程中关键在于培养道德信念,使之能依靠信念来坚持下去。

[单选题]6.以下不是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是()。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原则水平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柯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①前习俗水平(包含阶段A惩罚和服从定向和阶段B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②习俗水平(包含阶段C“好孩子”定向和阶段D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③后习俗水平(包含阶段E社会契约定向和阶段F道德和良心定向)[单选题]7.与皮亚杰、柯尔伯格不同,班杜拉强调决定影响品德行为的主要因素是()。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教育⼼理学试题及答案第⼗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个体品德的核⼼部分是 ( )A.道德信念B.道德情感C.道德认识D.道德情感2.采⽤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理学家是 ( )A.柯尔伯格B.⽪亚杰C.斯⾦纳D.巴甫洛夫3.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的思想观点⼀致,将⾃⼰所认同的思想和⾃⼰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体,构成⼀个完整的( )A.新观点B.认知结构C.策略系统D.价值体系4.与依从相⽐,认同更深⼊⼀层,它不受外界压⼒控制,⾏为具有⼀定的 ( )A.⾃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5.品德⼼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彩的成分是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为⼆、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品德学习的⼀般条件包括 ( )A.教养⽅式B.⼈际关系C.个⼈信念D.社会风⽓E.同伴群体2.品德学习的过程包括 ( )B.服从C.认同D.内化E.同化3.道德情感包含多⽅⾯的内容,其中,对于⼉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的是 ( )A.爱国主义情感B.义务感C.责任感D.羞耻感E.⾃卑感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正确的内容)1.班杜拉的⼤量实验表明,________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到⾮常重要的作⽤。

2.________是进⾏道德教育和培养良好态度的依据与出发点。

3.________是道德发展的最⾼阶段。

4.个体品德的核⼼部分是________ 。

5.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

6.态度的结构包括态度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________ 。

四、名词解释1.内化2.服从3.替代强化五、简答题简述良好品德的培养。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精选题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精选题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精选题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选择题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 B )A、动机B、态度C、品德D、定势2、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B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意志成分3、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 C )A、态度B、动机C、品德D、情感4、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是( D )A、直觉的道德感B、形象的道德感C、想像的道德感D、伦理的道德感5、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的发展是( B )A、从自律到他律B、从他律到自律C、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D、从道德行为到道德认知6、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A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7、根据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大部分青少年和成人都处于( B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原则水平8、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容易发生两极分化,这一阶段是( B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9、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为的现象是( A )A、从众B、服从C、认同D、内化10、班杜拉“观察学习”中的核心概念是( C )A、正强化B、负强化C、替代强化D、直接强化11、在权威命令、群体气氛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致的行为是( B )A、从众B、服从C、认同D、内化12、稳定的态度和品德的形成发生在(D )A、从众B、服从C、认同D、内化13、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这一品德形成阶段是(C)A、服从B、依从C、认同D、内化14、由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规则以对其成员产生一定的约束力,这种德育方法称为( C )A、说服B、榜样示范C、群体约定D、价值辨析二、填空题1、态度除了包含认知成分之外,还包含____成分和____成分。

2020教师招聘《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真题练习

2020教师招聘《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真题练习

2020教师招聘《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真题练习闽试教育整理了2020教师招聘《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真题练习,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1、态度的三元论不包括( )。

【单选题】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倾向成分2、在人的品德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表现各自不同的特征。

整个中学阶段学生品德发展的最显著特征是( )。

【单选题】A.独立性B.创造性C.他律性D.排他性3、( )是品德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单选题】A.道德知识的掌握B.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C.道德信念的形成D.道德情感的丰富4、1932年瑞士心理学家( )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单选题】A.华生B.皮亚杰C.科尔伯格D.杜威5、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必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发展规律的教育家是()【单选题】A.斯金纳B.科尔伯格C.皮亚杰D.班杜拉答案解析:1、答案【C】闽试教育解析:态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其中情感是核心成分。

所以不包括意志成分。

2、答案【A】闽试教育解析: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3、答案【C】闽试教育解析:道德认知包括三个基本环节: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道德信念的产生。

掌握道德知识是形成道德认知的一个前提条件;道德评价是个体道德认识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其道德认知逐渐形成的主要标志;道德信念是系统化了的、深化了的道德知识,是道德认知发展的最高形态,也是个体道德生活的指南。

道德信念是品德形成的内在标志。

道德行为是品德形成的外在标志,是道德信念与道德情感的统一体。

所以该题答案为道德信念。

4、答案【B】闽试教育解析:1932年,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根据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对过失和说谎的认识和对公正的认识的考察和研究,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有序的阶段:(1)前道德阶段(0—4岁)。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六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六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六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

A.道德认识B.道德信念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3.衡量品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 )。

A.道德情感B.道德信念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7.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

A.6岁B.7岁C.8岁D.9岁8.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9.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

A.依从B.认同C.内化D.坚定10.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就属于( )。

A.伦理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C.直觉的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下列属于道德情感的有( )。

A.义务感B.责任感C.事业感D.自尊感E.集体主义2.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心理学技术包括( )。

A.说服B.角色扮演C.榜样学习D.奖励与惩罚3.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将态度的水平分为( )。

A.接受B.注意C.评价D.组织E.性格化4.柯尔伯格关于道德判断的三水平包括( )。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相对功利水平E.普通伦理取向水平5.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包括( )。

A.自我中心阶段B.相对功利阶段C.权威阶段9.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哪些特点( )。

A.盲目性B.被动性C.不稳定D.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10.下列哪些家庭教养方式有助于儿童的优良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

A.权威B.民主C.放纵D.信任E.容忍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1.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力量和人们内心信念支持的_________和准则的总和。

2011年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第十章

2011年中学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答案与解析:第十章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 ______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A.能力B.态度C.道德D.情绪()2. 态度的核心成份是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成分()3. 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4. ______对道德行为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

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信念D.道德评价()5. 一般来说,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______A.内化B.行为C.实行D.反馈()6. 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的相接近,这种现象称为 ______A.从众B.服从C.认同D.内化()7. 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8. 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就属于的道德情感A.自觉的B.想象的C.伦理的D.行为的()9. 衡量人的品德的重要标志是______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0. 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从儿童达到自律道德的心理学家是______A.华生B.加涅C.柯尔伯格D.皮亚杰()11. ______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B.道德C.态度D.情绪()12.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的人的影响。

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______ 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D.与他人相接近()13. 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______A.柯尔伯格B.皮亚杰C.斯尔纳D.巴甫洛夫()14. 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15. 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属于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16.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 ______形成时期A.情感B.意志C.个性D.伦理()17. ______ 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A.自觉B.想象C.伦理D.主观()18.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______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19. 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______A.行为参照B.省力C.服从D.强迫()20. 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 ______A.动荡性B.平稳性C.过渡性D.适应性()二、填空题21. 无论对人对己还是对事物的态度。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看考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看考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看考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态度是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所持有的一种具有_____的反应倾向。

A : 持久性与稳定性B : 稳定性与短暂性C : 一致性与短暂性D : 持久性与一致性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2.态度是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它不同于能力,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任务,态度决定个人完成任务的意愿;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2、单选题后习俗水平的特点是_____A : 着眼于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己的利害关系B : 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C : 着眼于正义和个人尊严D : 着眼于法律的权威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后习俗水平主要是个体不只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则,还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在考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

3、简答题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外部条件: (1) 家庭教养方式; (2) 社会风气; (3) 同伴群体。

内部条件: (1) 认知失调; (2) 态度定势; (3) 道德认知。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4、填空题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____。

参考答案: 内化5、单选题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_____。

A : 品德B : 态度C : 意向D : 个性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6、单选题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_____A : 比较不稳定的B : 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 : 时稳时变的D : 比较稳定的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考查品德的概念。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_2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_2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1、填空题 ____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参考答案: 道德行为2、简答题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就采用“对偶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皮亚杰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发展过程。

他律是指早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客体性;自律则是指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主观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主体性。

他律水平和自律水平是儿童道德判断的两级水平。

在此基础上皮亚杰还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年龄阶段。

他认为,10 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10 岁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也就是他律道德,10 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大多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也就是自律道德。

皮亚杰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 自我中心阶段; (2) 权威阶段即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 (3) 可逆性阶段即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 (4) 公正阶段。

3、填空题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____和____,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参考答案: 自觉性主动性4、填空题内化阶段的行为具有一定的____和____的特点。

参考答案: 自觉性主动性5、单选题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4 ‐8 岁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属于下列哪个阶段?_____A : 他律向自律过渡阶段B : 他律阶段C : 前道德阶段D : 自律阶段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他律道德阶段 (2~8 岁) :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真题分析
1.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2008年4月)
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
【评析】答案为C。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认同。

此题旨在考查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依从,第三阶段内化。

1.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
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遗传得来的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2.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
A.比较不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稳定的
3.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
A.知识经验B.观念和信念C.道德认识D.道德观
4.态度的构成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因素是( )
A.认知因素B.情感因素C.意向因素D.情境因素
5.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
A.行为方式B.意向或意图C.行为习惯D.语言或行为
6.“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 )的作用。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动机D.道德意志
7.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
A.道德情感异常B.道德行为不良C.道德意志薄弱D.道德认识缺乏
8.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柯尔伯格B.皮亚杰C.斯金纳D.巴甫洛夫
9.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
A.学前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
10.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
A.模仿B.从众C.服从D.感染
11.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
A.模仿B.从众C.认同D.内化
12.“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合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 )
A.强化说B.认知失调论C.从众说D.观察学习理论
13.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B.想像的C.行为的D.伦理的
14.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
A.依从B.认同C.内化D.坚定
15.品德是( )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A.哲学B.科学C.心理学D.伦理学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道德情感的是( )
A.爱国主义情感B.集体主义C.义务感D.责任感E.事业感
2.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将态度的水平分为( )
A.接受B.注意C.评价D.组织E.性格化
3.以下关于态度与品德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二者实质是相同的B.二者结构是相同的C.二者功能是相同的
D.二者范围是不同的E.二者的内化程度是不同的
4.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 )
A.家庭教养方式B.道德认知C.社会风气D.态度定势E.同伴群体
5.当教师进行说服时,应当只提出正面的材料的有( )
A.低年级学生B.高年级学生C.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
D.培养长期稳定的态度时E.说服对象原本有相反观点时
1.D[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根据定义可知态度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2.D[解析]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只有经常地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才标志着品德的形成。

3.B[解析]略。

4.B[解析]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其中情感因素处于核心地位。

5.B[解析]略。

6.B[解析]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由题干可知应选B。

7.c[解析]由道德的常识可知.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道德意志薄弱。

A、B、I)项表述不正确.故选C。

8.A[解析]美国柯尔伯格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他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9.C[解析]初中生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虽已形成但不成熟、不稳定。

10.B[解析]略。

11.D[解析]略。

12.D[解析]班杜拉大量实验证明,榜样在观察学习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利用观察学习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

13.D[解析]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14.C[解析]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

15.C 1ABCDE2.ABCDE[解析]价值内化水平不同.态度也发生多种程度的变化,从最低水平开始.依次是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性格化。

3.ABDE[解析]态度与品德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二者实质、结构一致,但范围和内化程度不同。

4.ACE[解析]道德认知和态度定势是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5.A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