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文个人学术介绍.doc-河南大学图书馆

合集下载

近年来黄河文化研究述评

近年来黄河文化研究述评

收稿日期:2021-03-09作者简介:李景文(1958 ㊀),河南大学文献信息研究所所长㊁研究馆员㊁博士生导师;王佳琦(1996 ㊀),河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㊂近年来黄河文化研究述评李景文1,王佳琦2(1.河南大学文献信息研究所,河南开封㊀475001;2.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㊀475001)关键词:黄河文化;研究述评;黄河文明摘㊀要:自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讲话以来,有关黄河文化的研究被推上新的高度㊂学界围绕黄河文化的界定与内涵㊁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㊁黄河故事的创作与传播㊁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等内容进行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㊂文章分析了2019年9月至今有关黄河文化的研究成果,发现相关研究正以学理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㊁学科领域与研究群体多元化㊁学科交叉融合现象日益凸显的态势向前发展,同时也呈现出具体研究较少㊁历史文献利用不足㊁多数文章体量不够㊁研究深度欠缺等特点㊂中图分类号:G 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4-0132-06㊀㊀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与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与精神标识㊂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上强调了黄河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㊂他指出,要 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㊂此后,关于黄河文化的讨论与研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高潮,沿黄九省(区)社科院㊁高等院校㊁博物馆等单位不仅成立有黄河文化研究会㊁黄河文化研究中心㊁黄河文明研究基地㊁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等机构,创办黄河文化相关杂志,编制黄河文化保护弘扬传承规划,编纂‘黄河文化百科全书“‘黄河文化研究丛书“‘中华诗典㊃黄河卷“‘黄河文献丛书“‘黄河生态环境文化丛书“,还组织了多次不同形式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座谈会㊁研讨会㊁论坛等,极大地提升了黄河文化相关研究的深度与广度㊂笔者仅就知网数据进行统计,自2019年9月至今有关黄河文化研究的论文就有270多篇,研究领域涵盖黄河文化的形成与发展㊁阐释与传播㊁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等诸多方面㊂本研究将以此为基础,从黄河文化的界定及其内涵㊁黄河文化的遗产利用与保护㊁黄河故事的创作与传播㊁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四个方面,对近年来与黄河文化相关的成果进行评述,以期能够为后续黄河文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㊂1㊀黄河文化的界定及其内涵㊀㊀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㊂ [1]提及黄河文化,首先要清楚什么是黄河文化以及黄河文化的内涵外延如何界定两个问题㊂由于黄河流域范围广阔㊁文化成果众多,学者们对于黄河文化的界定及其阐释有着各自不同的见解,主要包含以下几种观点㊂1.1㊀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一切文明成果的总称㊀㊀徐光春在‘谈谈黄河文化与炎黄文化“一文中谈道: 黄河文化从考古发现㊁文献记载㊁民间传说来看,主要形成于七八千年前的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的先人们改造自然㊁改造社会㊁改造人类,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这一独具中国特色㊁时代特征㊁民族特色的多样性㊁持续性㊁广泛性的大河流域文化,即黄河文化㊂ [2]李立新在‘黄河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一文中认为, 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先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典章制度㊁礼仪信仰㊁生产水平㊁生活方式㊁语言231第41卷第4期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年4月. All Rights Reserved.文字㊁风俗习惯㊁审美情趣㊁精神面貌㊁价值取向,等等㊂ [3]张锟在‘丰富和发展黄河文化的时代内涵“一文中提出,黄河文化的范围和内涵是不断扩大增多的,在过去它已经创造性地与红色革命文化㊁社会主义新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新时代黄河文化将被赋予更多的内涵价值[4]㊂朱伟利则在‘刍议黄河文化的内涵与传播“一文中从广义与狭义两个角度对黄河文化进行阐释,他认为广义上的黄河文化包括该流域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创造出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狭义上的黄河文化则集中于精神诉求㊁价值取向㊁基本理论以及行为方式[5]㊂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对于黄河文化的内涵界定,学者们一致认为黄河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广泛㊁成果众多,涵盖社会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㊂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凡是由黄河流域人民创造出的成果,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均可以算作黄河文化㊂黄河文化内涵外延的明晰,无疑能够给后续研究工作提供积极指导作用㊂1.2㊀黄河文化由沿黄九省(区)的地域文化共同造就㊀㊀黄河漫长而宽阔,流经区域几乎涵盖了整个中国北方大地,其辐射的区域范围是巨大的㊂由于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造就了这一流域不同的人文现象,黄河文化也可以被拆分成不同的地域文化㊂王乃岳在‘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一文中认为,黄河文化是秦文化㊁三晋文化㊁齐鲁文化等文化的有机组成[6]㊂朱伟利也在‘刍议黄河文化的内涵与传播“一文中提出,黄河文化依照地域又可以被划分成为游牧文化㊁农耕文化㊁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㊂王卫星在‘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一文中提出,黄河自西向东流经四川㊁青海㊁甘肃等九个省区,因此河湟文化㊁河洛文化㊁关中文化㊁齐鲁文化等地域性文化均可以看成黄河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7]㊂而赵建吉则在‘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一文中表达了不同观点,他按照社会文化关联㊁国家政策与黄河流域覆盖面积,将四川与内蒙古东部地区排除在外[8]㊂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除赵建吉的表述外,学界对于黄河文化的地域范围界定是一致的㊂黄河文化由沿黄九省(区)的各自地域性文化共同造就,以农耕文化为主,横向包括游牧文化与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㊂赵建吉对黄河区域范围的划分缩小了黄河文化的外延,这样的划分显然不符合客观存在㊂既然黄河流经四川㊁内蒙古两地区,那么黄河文化㊁黄河环境治理就无理由将其排除在外,两地区形成的地域文化无疑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㊂1.3㊀黄河文化以中原文化为核心㊀㊀从空间角度看,黄河文化由众多地域性文化构成;从文化演进角度分析,黄河文化又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结合㊂在这些风格各异㊁内容众多的地域性文化中,中原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核心㊂㊀㊀杜学霞在‘中原文化与黄河文化㊁黄河文明的关系阐释“一文中提出,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文化的总称,中原文化既是黄河中下游河南段的文化,又是黄河文化的最高体现和集中代表[9]㊂崔学军认为,由于河南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因黄河水流冲击形成适宜农业发展的广阔平原,因此该地区在很早以前便出现了先进的农业㊁手工业文明,黄河文化的实质是以中原(河南)文化为核心的黄河流域文化[10]㊂李庚香在‘勇担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中原文化的历史责任“一文中认为,由于河南地区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 的缘故,从历史文化资源的角度展示了中原文化在黄河文化㊁黄河文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11]㊂张新斌也在‘打造黄河文化主地标的构想与思路“一文中提出,打造黄河文化主地标,应在河洛交汇处,即河南境内进行选址[12]㊂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原地区历史悠久,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四千年以中原地区为核心,黄帝主盟中原㊁夏禹建都阳城㊁八大古都中原占据其四(郑州㊁安阳㊁洛阳㊁开封),同时还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㊂中原地区不仅有农耕文化的重要展示,正如姚大中在‘黄河文明之光“一文中所述: 中国最古农耕文化的仰韶文化,今日学术界的定说,系中国独自起源与独立创造 [13],更是黄河文化的核心区域,因此中原地区要引领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勇于承担传承黄河文化㊁讲好黄河故事㊁保护黄河文明的大任,打造黄河文化新高地㊂2㊀黄河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保护2.1㊀黄河文化遗产的数量㊀㊀黄河文化遗产主要是指分布于黄河流域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㊂根据万金红在‘保护黄河水文化遗产,讲好 黄河故事 “一文中的统计,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黄河流域共有不可331李景文,王佳琦:近年来黄河文化研究述评. All Rights Reserved.㊀移动文物约12.4万处,占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总数的16.2%,区域不可移动文物密度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1.9倍㊂黄河流域内的世界遗产有(含文化景观和双遗产)1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1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05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8,815处㊂国保单位分布密度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2.6倍[14]㊂唐金培则在‘促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高质量保护切实加强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一文中提出,在全国重要大遗址保护项目重点构建的6个片区中,有4个都集中在黄河流域,并且黄河流域拥有19项世界文化遗产,占全国41项总数的46%[15]㊂张治东在‘黄河流域宁夏段传统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一文中提到,到2019年为止,沿黄九省(区)正式公布的省(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含扩展名单)已达近5,000项[16]㊂从上述学者们的统计中不难看出,黄河流域因为开发较早㊁历史悠久的缘故,为当今社会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展现着人类对黄河流域自然生态开发利用的进程,表达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㊁开拓创新的品质,黄河文化遗产是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㊂2.2㊀黄河文化遗产的利用㊀㊀黄河文化遗产既具备文化效应,传递黄河流域人民的开拓奋进史,也具备相当程度的经济效益㊂利用好黄河文化遗产资源,不仅可以起到保护黄河文化,弘扬黄河文明的作用,还可以促进黄河流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㊂对于黄河流域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保护,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见解㊂2.2.1㊀利用图书馆资源,对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保护㊂王平在‘面向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一文中提出,要充分使用好黄河流域的图书馆资源,利用图书馆的文化遗产保护职能,加强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藏资源建设,以特色数据库㊁文创资源的形式不断加强图书馆对于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功能[17]㊂李景文也曾在‘黄河文献的保护与利用“一文中提到,要充分发掘黄河文献对于黄河文化遗产㊁黄河文明的传承功用,以保护黄河文献的形式激活黄河文化遗产[18]㊂王燕在‘黄河碑石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碑石档案为例“一文中,对该地区现存碑石档案的内容及特点进行分析,并针对碑石档案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保护力度㊁建立数字文献库㊁对碑石档案进行开发和利用转化的有效措施[19]㊂2.2.2㊀将文化遗产的利用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在治理生态的过程中保护黄河文化遗产㊂杨伦在‘农业文化遗产视角下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一文中认为,黄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发源地,在这里集中了大量的农业文化遗产,这些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效益与价值[20]㊂薛华在‘黄河水文化遗产的主要类型及其价值“一文中提出,黄河流域的水文化遗产种类丰富㊁类型多样,具有历史㊁文化㊁科学方面的价值[21]㊂2.2.3㊀创新利用黄河文化遗产,在传承保护中赋予其新活力㊁新内涵㊂游晓蔓在‘文化创意产品下黄河澄泥砚传统工艺的 再设计 研究“一文中,以黄河澄泥砚为例分析了黄河文化遗产的创新利用,从工艺材质㊁功能形制㊁情感的创新以及互联网推广几个方面提出构想[22]㊂张锟则在‘黄河左岸文化遗存的挖掘与开发“一文中提出,要将黄河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结合,打造旅游基地,使黄河遗产的经济效益与文化作用结合起来[23]㊂3㊀黄河故事的创作与传播㊀㊀黄河流域历史悠久㊁地域广阔,黄河故事十分丰富,内涵深厚,既有黄帝文化㊁姓氏文化彰显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表达着先民们利用自然㊁与自然和平相处的精神;又有延安精神㊁铁军精神谱写着一部近代斗争史,传递着中华民族反抗外族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还有红旗渠精神㊁焦裕禄精神书写着新中国从贫困走向富强的奋斗历程,描绘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精神风貌㊂由此可见,讲好黄河故事,对于坚定文化自信,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㊂3.1㊀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㊀㊀潘汶奇在‘讲好黄河故事的时代价值与有效途径“一文中提出,讲好黄河故事有利于传播黄河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弘扬黄河精神,凝聚精神力量;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与世界的交流,传播中国价值与声音;有利于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发展[24]㊂刘晓静在‘讲好 黄河故事 打造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高地“一文中认为,讲好黄河故事对于延续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㊁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431李景文,王佳琦:近年来黄河文化研究述评. All Rights Reserved.纽带㊁打牢文化强国的扎实根基具有重要意义[25]㊂3.2㊀讲好黄河故事,彰显地域特色㊀㊀一些学者着眼于黄河流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提出应因地制宜讲好黄河故事㊂张志仁在‘延续历史文脉讲好 黄河故事 “一文中根据山西地区的情态特点,认为讲好黄河故事要利用山西地区的古文明资源,要开发宣传山西地区的红色资源,要将山西地区的发展与黄河故事结合起来[26]㊂韩城市政协在‘弘扬黄河文化讲好 黄河故事 “一文中从韩城地区的人文特色出发,阐述讲好黄河故事关键在于利用文化资源㊁推动文化产业升级与打击文物盗窃等几个方面[27]㊂李孟舜在‘创新节日表达讲好黄河故事“一文中提出,河南地区要想讲好黄河故事,就要承认中原节日文化传统,对其加工利用并形成品牌效应[28]㊂戴美玲在‘弘扬河湟文化讲好黄河故事“一文中谈到,要挖掘河湟文化价值内涵,讲好黄河源头故事[29]㊂3.3㊀讲好黄河故事,弘扬时代价值3.3.1㊀从具体案例出发,分析讲好黄河故事的重要举措㊂吴卫东在‘立足黄河档案讲好黄河故事“一文中表示,开发档案资源对于讲好黄河故事的意义重大,要从档案整理与开发的角度入手,积极发掘黄河档案资源的时代价值[30]㊂张建松在‘讲好历史上黄河治理故事应关注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认为, 黄河治理故事 是黄河故事的组成部分之一,讲好 黄河治理故事 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要努力发掘历史上有关治理黄河的动人故事,努力推动治黄文化㊁观念㊁价值的传播[31]㊂3.3.2㊀关注黄河故事蕴含的文学㊁艺术色彩,对艺术作品中体现的黄河文化进行分析㊂黄高锋在‘新时代如何以文学方式讲好 黄河故事 “一文中认为,文学在讲述黄河故事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不断深入挖掘 黄河 母题,发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与民族精神,注重时代创新,体现审美追求[32]㊂徐宾在‘ 讲好黄河故事 黄河纹样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提出,黄河纹样是黄河故事的表现形式之一,可以从加强地区纹样及文创沟通㊁构建纹样创新体系等角度入手,对黄河纹样进行再设计[33]㊂吕东亮从个案角度入手,在‘荡气回肠的黄河故事 重读李凖的长篇小说 黄河东流去⓪“一文中,分析了‘黄河东流去“一书中所讲述的黄河故事的真实性,以及该书通过讲述黄河故事表达了在那一时代难能可贵的文化自信[34]㊂杨志敏在‘银幕中流淌的黄河故事“一文中,通过对电影史上有关黄河文化的影视作品进行梳理,认为电影是展现黄河文化㊁讲述黄河故事的重要形式,在未来要对黄河这个 超级IP 进行更为深入的发掘[35]㊂3.3.3㊀从宏观角度出发,提出讲好黄河故事的具体措施㊂周海涛在‘如何讲好 黄河故事 “一文中提出,讲好黄河故事,首先要注重流域各个区域的合作交流;其次要以项目为带动,将文化优势产业转化为传播优势;再次要搭建学术平台,运用新的技术理念;最后要通过加强基础教育的方式,提升民众对黄河文化的认同感[36]㊂兰苑在‘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一文中认为,讲好黄河故事,一方面要保护传统文化,挖掘时代价值;另一方面要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推陈出新[37]㊂4㊀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㊀㊀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 黄河故事 ,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㊂ 黄河文化孕育着巨大的时代价值,黄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注入力量,还可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能量㊂4.1㊀黄河文化时代价值的具体表现㊀㊀崔学军在‘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一文中强调,黄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国家的历史使命和任务,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38]㊂许学深则在‘浅论黄河文化的新时代价值“一文中认为,黄河文化的包容性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宝贵经验,黄河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可以为 美丽中国 建设提供支撑,黄河文化中的宝贵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前进发展的动力[39]㊂苗长虹也在‘黄河文化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一文中认为黄河文化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其中的 天人合一 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经验,而 大一统 精神则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国家认同感,包容的精神又是构建新时代大国外交的历史范本[40]㊂4.2㊀实现黄河文化时代价值的重要路径㊀㊀刘婵在‘为黄河文化注入新时代内涵“一文中531李景文,王佳琦:近年来黄河文化研究述评. All Rights Reserved.㊀从博物馆角度入手,认为博物馆具有良好的文化承载作用,对博物馆建设方式进行创新,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观,可以起到传播黄河文化的作用[41]㊂杨国龙在‘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一文中认为要从物质与精神两个维度展现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既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树立黄河文化遗产 一盘棋 思想,开展遗产保护与文献整理相关工作,又要采取新的传播方式,讲好黄河故事,使黄河文化生动鲜活,同时还要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推动黄河文化的普及[42]㊂李敬则在‘黄河文化的三个价值维度“一文中认为,黄河文化的价值可以通过黄河流域的城市体现出来,在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的过程中,要将其与城市发展融合,将黄河文脉延续与城市建设结合,打造城市文化品牌[43]㊂5㊀黄河文化研究呈现的若干特点㊀㊀综上所述,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黄河文化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尤其是对黄河文化的历史内涵㊁外延及时代价值等有了清晰的认识,呈现出如下特点㊂5.1㊀学理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㊀㊀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党中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 弘扬黄河文化,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 的相关研究指明了方向,使黄河文化研究的目的性更加明确㊂通过梳理近年来关于黄河文化研究的相关文章可以发现,黄河文化的研究主要围绕概念界定㊁黄河文化遗产㊁黄河故事㊁黄河文化时代价值㊁黄河生态治理等方面展开㊂虽仍以文化研究为主,但其研究方法已从纯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转化,尤其是对生态㊁环境㊁遗产㊁民俗文化的重视,无疑扩大了黄河文化研究的视域㊂5.2㊀学科领域㊁研究群体多元化㊀㊀近年来,研究黄河文化的成果已经不再局限于历史文化视角,而是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㊂就其研究领域而言,涵盖了历史㊁政治㊁科技㊁经济㊁军事㊁环境地理等多个方面,既研究黄河的文明起源㊁黄河精神㊁黄河人物㊁黄河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㊁黄河民俗㊁黄河神话,又研究黄河生态㊁黄河旅游㊁黄河治理㊁黄河环境㊁黄河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等㊂就研究者群体来说,不仅有黄河学人㊁黄河治理者㊁黄河爱好者的辛勤耕耘,还有沿黄九省(区)各级政府的党政负责人㊁管理工作者的宏观把控和顶层设计㊂研究领域的多元化㊁研究群体的多样性无疑使黄河文化研究充满了活力㊂5.3㊀学科交叉现象日益显现㊀㊀从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选题虽偏重于人文,但其论证架构㊁思考路径往往将触角延伸到生态治理之中,在文化研究中体现生态意识,在生态治理中展现人文情怀,将文化㊁生态,人文㊁自然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型的㊁充满生机的研究模式㊂6㊀结语㊀㊀就整体研究效果看,目前对黄河文化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研究的空间㊁论题的缺失还有很多:一是涉及内容宽泛,研究深度不够㊂大多数论证黄河文化的文章都集中于 顶层设计 ,即通过分析黄河文化的历史㊁组成论证保护黄河文化的必要性与方式,仅有少数文章从某一具体角度出发,阐述传承与保护黄河文化的可行性㊂相关文章对宏观问题的讨论较多,实证研究较少,很大程度上导致相关研究趋于空泛化㊁表层化㊂同时,许多文章形式简㊁篇幅小,如在已见刊的二百余篇文章中,不少是以 豆腐块 的形式发表在报纸㊁期刊上,无疑会影响作者观点的阐发㊂二是对历史文献不够重视㊂黄河文化延续数千年,有着深厚的文献积淀,研究黄河文化应当考虑文献记载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现有的文献㊁碑刻㊁庙宇㊁堤坝㊁城址㊁村落㊁关津㊁地名㊁仪式等资源,发掘尚未被发现的文献遗产资源,不断提升黄河文化研究的深度㊂㊀㊀展望未来,黄河文化研究需要学者们进一步打破时空概念,融贯古今,联系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地域㊁不同环境㊁不同民俗㊁不同文化的客观实际,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对黄河文化进行深度阐释与弘扬,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明确黄河文化研究的动态与走向,以富有创新性的方法思路与学术成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㊁理论自信㊁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㊂参考文献:[1]㊀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9(20):4-11.631李景文,王佳琦:近年来黄河文化研究述评. All Rights Reserved.。

大山本色书生心路--豫东图书馆重镇李景文研究馆员论略

大山本色书生心路--豫东图书馆重镇李景文研究馆员论略

大山本色书生心路--豫东图书馆重镇李景文研究馆员论略萧鲁阳
【期刊名称】《河南图书馆学刊》
【年(卷),期】2006(026)003
【摘要】河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李景文是豫东图书馆重镇,他在书的海洋中品味传统文化,品味人生,营造学术平台,他是记问之山,藏书之山,著述之山.
【总页数】5页(P136-140)
【作者】萧鲁阳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0.76
【相关文献】
1.书生本色师长风范——我所接触的王文泸先生 [J], 王湘江
2.从广而告之到广而“文”之——记企业家李晓彬的转型心路 [J], 张驷;邹明林
3.锲而不舍天道酬勤——访中国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李致忠先生 [J], 韩淑举
4.刘向文献研究的一部力作
——读李景文《刘向文献编纂研究》 [J], 崔燚;庞子文
5.刘向文献编纂活动的全景展示
——评李景文著《刘向文献编纂研究》 [J], 王佳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0年《河南图书馆学刊》1~12期总目录

2020年《河南图书馆学刊》1~12期总目录

2020年‘河南图书馆学刊“1~12期总目录(括号内的数字为期数,不含括号的数字为页数)ʀ图书馆与黄河文化黄河文献的保护与利用李景文(8):2保护㊁传承㊁弘扬黄河文化图书馆的作为与担当㊀㊀ 以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马艳霞(8):5面向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㊀㊀ 王㊀平㊀李扬扬㊀张宝莹(8):8基于黄河文化传承的馆藏中原家谱研究谢琳惠(9):2弘扬传承黄河文化之黄河中医药文化㊀㊀ 高校图书馆大有可为雷天锋㊀王艳敏(9):4弘扬黄河文化㊀创新服务模式㊀㊀ 以黄河交通学院图书馆为例刘靖雯(9):7四库系列丛书所收黄河著述考论段志鹏(10):2黄河文化视域下的元代开封题材杂剧整理王佳琦(10):6一年来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文献综述宋柯柯(12):135ʀ图情人物扎根中原大地,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㊀㊀ 郑州图书馆李红岩馆长访谈实录㊀㊀ 李娜娜㊀王艳贞㊀孙明伟㊀肖先沛(11):2ʀ阅读推广微阅读时代青少年经典阅读推广之困境㊀㊀ 基于人文价值与技术价值视角陈艳冬(1):2基于馆社合作的儿童数字阅读推广模式分析∗柳㊀军(1):4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的概念㊁方式和特点∗段昌华(2):2同读类 阅读推广选择书目的范式研究李以超(2):5基于交互式阅读疗法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创新研究㊀㊀ 彭㊀薇(3):2全民阅读推广与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的决定因素及策略研究㊀㊀ 马慧萍(4):2 互联网+ 时代抚州全民阅读推广策略研究∗㊀㊀ 许邦莲㊀李雪萍㊀李晓妍(4):4基于智慧技术的阅读推广创新模式分析李㊀婷(5):2新时期基层图书馆如何做好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的方法探析㊀㊀ 贺秋艳(6):2面向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推广服务模式研究杨㊀娜㊀李翠翠(6):5全民阅读视角下的儿童阅读推广㊀㊀ 以东莞图书馆绘本阅读推广为例熊剑锐(6):8边走边读活动对全民阅读工作的促进研究㊀㊀ 基于文旅融合的视角荣㊀嘉(7):2基于情景感知的地方文献阅读推广策略研究∗王㊀尧(9):11儿童本位理念下的绘本阅读推广研究㊀㊀ 以长春市图书馆为例王春雨(10):11基于服务育人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推广研究∗㊀㊀ 王家莲㊀成爱萍(11):7阅读推广视角下的图书采访策略研究㊀㊀ 以深圳市福田区图书馆为例刘㊀莉(11):11数字媒介阅读环境下的大学生经典阅读推广模式研究∗㊀㊀ 刘㊀敏(12):2 馆员+专业教师 阅读推广模式探索∗陈㊀靖㊀彭㊀丽(12):5阅读推广对全民素养提升的作用及途径探析孙金星(12):9剖析 零借阅读者 现象探析未来阅读推广方向∗㊀㊀ 王丽宏㊀陈其康㊀许东亮㊀周承东(12):12ʀ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跨界合作分析㊀㊀ 以吉林省图书馆为例郝丽梅(1):7论公共图书馆在农村地区的推广符佳佳(1):9公共图书馆研究的发展阶段及其热点变迁(1951 2017)㊀㊀ 基于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辛㊀娜(1):12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促进知识经济发展分析㊀㊀ 以信息产业竞争力为例张艳华(1):16公共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实践探索㊀㊀ 以天津图书馆VR体验服务为例刘文宁(1):19公共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㊀㊀ 侯露露(1):22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的品牌构建及展望㊀㊀ 以河南省图书馆 豫图讲坛 为例李欣悦(1):25基于人工智能的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效能提升研究㊀㊀ 刘骁斌(1):28公共图书馆推进未成年人阅读推广工作的对策分析吴振梅(1):30省级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实践探析张利平(2):7公共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质量控制研究游晓丹(2):10公共图书馆少儿暑期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探究㊀㊀ 以重庆市渝中区图书馆为例张学福(2):13社会力量参与的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㊀㊀ 黄婷婷(2):17县级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调查与分析邓㊀丹(2):19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及闭架保存本书库管理的研究㊀㊀ 刘㊀佳(2):22 以评促建 视角下湖南省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㊀㊀ 王昕晗(2):25 阅读+ 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跨界阅读推广策略研究㊀㊀ 王㊀斐(2):28大数据时代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与发展探析㊀㊀ 徐凡清(2):30公共图书馆年报编撰的实践与探索㊀㊀ 以广州图书馆为例陆应球(3):4浅论公共图书馆少儿数字阅读服务的推广模式㊀㊀ 以无锡市图书馆为例徐冠申(3):6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活动开展思考郑之敏(3):9全民阅读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探析安㊀娜(3):12基于传播学原理的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活动策划㊀㊀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为例蒋露娟(3):14智库理念下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模式探析㊀㊀ 以厦门市图书馆为例高萩蘋(3):16公共图书馆地方性法规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梁静涛(3):19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莫怡丹(3):23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新思考㊀㊀ 以广州图书馆为例郭㊀瑛(3):26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品牌建设研究㊀㊀ 肖荻昱(4):7公共图书馆与书香城市建设㊀㊀ 以洛阳市图书馆为例张小雅(4):11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引领作用㊀㊀ 从被动服务向主动引领转变董㊀乐(4):13Ⅰ㊀面向城市社区阅读推广的公共图书馆阅读共享空间建设研究㊀㊀ 叶㊀卿(4):16探析 互联网+ 时代公共图书馆如何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有效性㊀㊀ 傅桂玉(4):19公共图书馆少儿绘本阅读服务策略研究顾苇苇(4):21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少儿科普阅读推广服务策略研究㊀㊀ 孙㊀磊(4):23用户需求下的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性探究吴小吕(4):25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公共图书馆咨询服务发展举措分析㊀㊀ 熊㊀卿(4):28当前公共图书馆家庭阅读推广的问题与措施分析任金凤(4):30平衡计分卡在公共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分析林金瑞(5):4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机制研究∗㊀㊀ 以广州图书馆为例侯㊀琳(5):6以小区书屋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终端模式研究㊀㊀ 以厦门市湖里区小区书屋建设为例尤艺成(5):19精准服务:省级公共图书馆总咨询台功能解析㊀㊀ 以黑龙江省图书馆为例李云海㊀宋㊀文(5):12新时代公共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问题的新思考冯贞翔(5):15主题分馆 河南省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新路径∗㊀㊀ 杨㊀琳(5):17公共图书馆自建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㊀㊀ 周怡悦㊀郭晓雨(5):20人工智能时代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崔㊀娜(5):23公共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研究蒋㊀琦(5):25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模式研究李卫芳(5):27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优化策略潘㊀莉(5):30信息技术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与呈现周㊀波(5):32公共图书馆共享书吧的推广研究㊀㊀ 基于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何敏霞(5):34公共图书馆文化养老服务工作探究㊀㊀ 以西平县图书馆为例张㊀敏(5):38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品质提升之道㊀㊀ 以信阳市公共图书馆为例桂㊀铭(6):12从 互联网+ 到 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融合与创新李㊀芗(6):14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探析㊀㊀ 基于体验式团体心理教育的视角郭彩萍(6):17中外公共图书馆儿童权利法制化建设比较∗邓㊀超㊀黄国华㊀余㊀眈㊀夏汉群(6):19关于河南省公共图书馆发展文创产业的思考王艳贞(6):22法人治理结构视角下公共图书馆员工绩效管理优化研究㊀㊀ 以安徽省图书馆为例陈㊀莉(6):25从 悦读 到 乐读㊀㊀ 媒体融合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机制研究㊀㊀ 孙㊀丹(6):28公共图书馆科普数字阅读推广常态化机制研究㊀㊀ 以济南市图书馆为例石㊀强(6):31公共图书馆开展信用服务的实践与启示王月堂(6):34公共图书馆免押金借阅服务的开展与实践㊀㊀ 以中小型城市公共图书馆为例陈㊀伟(6):36公共数字图书馆建设思路分析付少杰(6):39公共图书馆参与的全民健康信息的知识组织模式研究李小红(6):41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氛围的营造孙丽滨(6):43试论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谢㊀斌(6):45论新理念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重构与创新华㊀婧(7):4公共图书馆儿童早期阅读服务探讨殷宏淼(7):7公共图书馆阅读趣缘网络构建研究∗㊀㊀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视角张振康㊀王永菲(7):10项目管理模式下公共图书馆亲子阅读推广活动研究∗㊀㊀ 魏秀杰(7):13公共图书馆与老龄群体媒介素养教育田贵兴(7):16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模式探讨∗㊀㊀ 以雷州市图书馆为例栾玉华(7):20公共图书馆民国连环画保护调查与分析王㊀芳(7):23我国公共图书馆新型营销模式研究刘冠阳(7):26浅析公共图书馆如何应对读者老龄化万伟伟(7):28基于创新服务的公共图书馆业务流程再造研究邵文英(7):31公共图书馆开展少儿创意绘画DIY活动的创新实践㊀㊀ 金㊀华(7):33国外公共图书馆少儿分级阅读推广服务实践与启示㊀㊀ 陈㊀艳(7):35公共图书馆引导青少年信息素质教育的策略研究㊀㊀ 陈丽娟(7):38公共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设计策略分析曹恒明(7):40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创新研究肖智凯(7):42区域性公共图书馆联合编目质量控制对策研究∗㊀㊀ 以天津地区为例寿建琪㊀鲁雪梅(7):44县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与管理㊀㊀ 以南丰县图书馆为例李秀华㊀张舒烨(7):47总分馆制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影响因素研究周龙军(7):51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探析杨荔雯(8):17公共图书馆开展玩具服务的实践与思考∗㊀㊀ 以广州图书馆小河马玩具馆为例刘㊀璐(8):20公共图书馆全域服务模式探析∗㊀㊀ 以鞍山市图书馆为例王丽芹(8):23论公共图书馆志愿者团队发展现状∗㊀㊀ 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例陈㊀莹(8):26基于网络直播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㊀㊀ 以济南市图书馆 交享阅 书房领读人行动为例㊀㊀ 侯小斐(8):28探析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创新与发展㊀㊀ 陈㊀思㊀王春玲(8):31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的影响因素研究㊀㊀ 基于城乡少儿的比较分析曾静灵(8):34长三角地区省级㊁副省级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探究∗㊀㊀ 马㊀骥㊀汪㊀然㊀陆㊀渊(9):14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㊀㊀ 以山西省公共图书馆为例付静静(9):17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处置探索∗㊀㊀ 以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为例张若兰㊀颜运梅(9):20关于公共图书馆文旅深度融合的几点思考夏超群(9):23图书馆+ 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延伸服务研究㊀㊀ 曹晓晓(9):26新型智库建设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研究㊀㊀ 王㊀烨(9):28公共图书馆少儿科普数字阅读App的应用研究戴㊀明(9):31基层公共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的变化及对策探析毛㊀哲(9):33网络环境下生态管理在公共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张佰超(9):36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活动品牌建设的实践与思考㊀㊀ 以天津市中小学生 好书伴我成长 读书系列活动为例㊀㊀ 张纳新(9):38文旅融合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实践及启示杨白柳(10):14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的探索何晓艺(10):17基于智库理念的公共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优化研究㊀㊀ 王㊀斌(10):19关于利用互联网提升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探讨㊀㊀ 仝莉秀(10):21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㊀㊀ 以广州为例周㊀远(10):23市级公共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的思考和研究马㊀玲(10):26新时代公共图书馆讲座改革探索赵晓丹(10):28Ⅱ2020年‘河南图书馆学刊“1~12期总目录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服务创新路径研究杨㊀威(10):30 微信公众号在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应用探究㊀㊀ 李东红(10):33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主题图书馆发展模式研究邱洋城(10):35 社交媒体对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研究㊀㊀ 基于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泊雪莲(10):37 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发展的几点思考㊀㊀ 以东营市图书馆阅读推广为例韩㊀冰(10):40 公共图书馆全媒体阅读推广服务研究李小幸(10):42 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中特色服务的立体化嵌入研究㊀㊀ 以郑州图书馆为例王海英(11):13 全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研究∗㊀㊀ 以黑龙江省图书馆 龙江讲坛 为例邢㊀雪(11):17 国内公共图书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舆情监测运用研究∗㊀㊀ 张㊀伟㊀刘㊀怡㊀巫朝滨㊀汤子君(11):20文旅融合下公共图书馆开展少儿阅读推广的创新路径研究∗㊀㊀ 周雪芹(11):26基于精准扶贫的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研究封丽萍(11):29 公共图书馆阅读创新推广服务贾竹青(11):31 5G 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刘㊀阳(11):33 公共图书馆专业岗位志愿者的长效管理探析张秘密(11):36 大数据时代加强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建设研究㊀㊀ 赵毅菲(11):40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内容优化研究∗㊀㊀ 以惠州地区为例周琼芳(11):42 公共图书馆少儿分级阅读推广服务障碍及其发展策略㊀㊀ 顾运婕(12):15公共图书馆流通服务点建设与服务创新研究㊀㊀ 以南京图书馆为例徐蕾江㊀潘文佳(12):18 基于抖音App 的公共图书馆营销路径研究张㊀鹏(12):21 面向精准阅读的公共图书馆 馆店合作 模式研究㊀㊀ 以南京图书馆为例朱华赠(12):24 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创新路径探究∗㊀㊀ 基于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发展比较的思考㊀㊀ 王㊀欢(12):27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研学游的探索与实践㊀㊀ 以济宁市图书馆为例刘㊀霞(12):30 浅论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在公共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性㊀㊀ 杜露露(12):33公共图书馆收集地方文献的渠道苏㊀萦(12):35 基于认知发展理论的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研究㊀㊀ 吴敏卿(12):37基于文旅融合的公共图书馆 X +1 服务模式应用分析㊀㊀ 郭明红(12):39公共图书馆婴幼儿阅读推广研究∗欧艳艳(12):42 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中4R 营销策略的应用分析㊀㊀ 孙静静(12):44公共图书馆有声阅读推广策略研究王雅丽(12):47 基于文旅融合环境的国内外公共图书馆空间提升探究∗㊀㊀ 张潇雨(12):50公共图书馆通过阅读推广服务促进全民阅读的策略探究㊀㊀ 罗㊀佳(12):53ʀ高校图书馆医学高等专科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张建清(1):32 阅读疗法在郑州大学图书馆的推广应用陈傲杰(1):34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真人图书阅读的精细化管理研究㊀㊀ 宗桂珍㊀常㊀青(1):37内蒙古高校图书馆学位论文资源建设现状与思考㊀㊀ 刘航希(1):40高职院校图书馆项目导向式文化阅读推广研究∗㊀㊀ 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滕㊀雪(1):42大学生阅读文化现状调查㊀㊀ 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㊀㊀ 白清礼㊀刘婧涵㊀刘嘉莹㊀马一心㊀张碧俊(1):45 双创 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㊀㊀ 李㊀通㊀崔伟娟㊀黄文浩(1):48基于大学生阅读行为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研究㊀㊀ 陈晓彬(1):50云计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统计与评估服务体系构建∗㊀㊀ 李㊀强(1):53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研究㊀㊀ 于丽丽(1):56高校图书馆能动型学习空间建设研究楚玉华(1):59 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体制与服务创新研究寸淑梅(1):61 河南高校图书馆科研产出及影响力分析㊀㊀ 以2014年至2018年核心期刊发文数量为依据㊀㊀ 李化祥(1):63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王志睿(1):67 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几点思考邱庆蓉(1):69 双创 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开展服务模式创新之探索∗㊀㊀ 陈巧莲(1):71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张晓莉(1):74 高校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调查与分析㊀㊀ 以江苏省高校图书馆为样本成永娟(1):77 人工智能在高校图书馆藏借阅一体化中的应用王㊀伟(2):33 基于需求培育的高校图书馆新生服务活动分析与拓展研究㊀㊀ 以42所 一流大学 建设高校2017年图书馆新生服务活动为例㊀㊀ 田㊀静(2):35以单向街图书馆为蓝本的高校图书馆公共阅读空间的构建∗㊀㊀ 桂晶晶㊀谢桂兰㊀蒋㊀翥(2):37高校图书馆到馆率的现状分析与思考∗㊀㊀ 向㊀荣㊀董春南㊀陈㊀辉㊀凌总成(2):40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研究㊀㊀ 张㊀磊(2):42数字学术视域下国外高校图书馆空间建构的案例分析及启示㊀㊀ 陈芳璇(2):44高校图书馆文化载体的功能演进与创新应用宁俊霞(2):46 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思路㊀㊀ 以我院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为例梁国华(2):49 图书馆慕课在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王㊀南(2):52 大学生移动阅读现状调查及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研究∗㊀㊀ 以东北大学图书馆为例马㊀波㊀黄轶泽(3):31 精准采购策略研究∗㊀㊀ 以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张春燕(3):34 民办高校图书馆开展学术建馆和创新服务实践∗㊀㊀ 以黑龙江东方学院图书馆为例殷㊀洁(3):37 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优化配置㊀㊀ 以理工类高校图书馆为例杨㊀敏(3):40 基于读者视角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㊀㊀ 王㊀晗(3):42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问题分析及对策连艳英(3):46 基于知识库的高校新型科研智库建设与服务研究马艳芳(3):49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实践㊀㊀ 以 好书有约 品牌活动为例郭楚晗(3):51 校园红色文化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观塑造策略分析㊀㊀ 罗桂莲(3):54 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实现路径探析㊀㊀ 张㊀晴㊀丁春梅(3):57基于PDCA 理论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张志爽(3):59 创新素养培育目标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转型发展研究∗㊀㊀ 王㊀燕(4):33Ⅲ2020年‘河南图书馆学刊“1~12期总目录㊀从信息素质教育到创新素质教育:高校图书馆的功能与定位㊀㊀ 兰㊀冰(4):36 双一流 背景下民办本科高校图书馆的建设策略∗㊀㊀ 李利娟(4):39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地方特色文献建设现状研究㊀㊀ 基于河南省53所本科高校图书馆的网络调研㊀㊀ 余㊀乐(4):42面向城市社区阅读推广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研究㊀㊀ 王露莹(4):46我国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服务探讨李金建(4):49 高校改善图书馆工作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研究邵安华(4):52 高校图书馆读书会对促进深阅读的推动作用分析崔东明(4):54 微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方式分析李㊀兰(4):56 创客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创业服务实现路径探究王亚莉(4):59 国外典型高校图书馆阅读空间的建设及启示陈㊀昇(5):40 我国高校图书馆实体空间再造策略探析梁㊀晨(5):43 高校图书馆毕业季读者服务措施研究李㊀鹏㊀郭㊀瑱(5):45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实效性研究∗㊀㊀ 基于AHP -FCE 模型的量化分析李心蕊(5):48 沈阳建筑大学图书馆四级资源体系构建研究㊀㊀ 王秀红㊀秦艳辉(5):53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与二级学院协同共建资料室研究∗㊀㊀ 以中原工学院为例陶海柱(5):56 高校图书馆服务 一带一路 战略角色定位∗张凤云(5):59 业务外包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采编质量的控制研究常浩丽(5):62 国内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实践与反思∗刘㊀方(5):64 高校图书馆资源典藏规则初探㊀㊀ 以河海大学图书馆为例高㊀冕(5):67 基于移动阅读的高校图书馆嵌入教学服务模式探究∗㊀㊀ 张㊀琪(5):69对高校图书馆馆藏现状和数据的统计研究张晓莉(5):72 美术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研究∗唐美灵㊀杨㊀敏(6):48 面向数字人文的高校图书馆服务SWOT 分析谭含玉(6):50 新媒体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应用探析∗吴钗芸(6):53 高校图书馆扶贫理论与实践:回顾与展望江㊀淼(6):56 高校阅读推广人与阅读推广服务探究㊀㊀ 李绍锋㊀王玉香㊀李㊀蓉㊀宫庆艳㊀(6):59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学科服务模式构㊀㊀ 建吕颖(6):61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SWOT 分析及策略研究张文萍(6):64 关于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杨㊀忠(6):66 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与服务研究徐荣丽(6):68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高校图书馆培训讲座模式构建㊀㊀ 励燕飞㊀尹成芳㊀陈新花(7):54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SWOT 分析与服务策略研究∗㊀㊀ 以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刘清华(7):57 高校图书馆联盟发展及协调创新理论与实践∗㊀㊀ 王荣荣㊀武海英(7):60面向产学研协同创新需要的高校图书馆信息增值服务研究㊀㊀ 农秋色(7):63阅读转型时期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制度设计研究㊀㊀ 宇㊀婷(7):65基于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分析刘㊀鹏(7):67 基于大学生阅读视域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研究∗㊀㊀ 任君红㊀高㊀恬㊀陆㊀禹㊀徐㊀莹(7):69论高校图书馆的社区读者资源建设∗裴红英(7):72 双高计划 背景下高职院校信息素养课程建设思考㊀㊀ 以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㊀㊀ 王盟燏㊀丘秀文㊀林㊀岚㊀吉洁贝(7):75 双一流 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内容体系构建㊀㊀ 刘丽丽(8):37双一流 建设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现状及对策㊀㊀ 卢祖丹(8):41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过程管理模式研究∗㊀㊀ 苗㊀静㊀郭㊀凌(8):44新媒体技术环境下民办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研究∗㊀㊀ 杨美玲(8):47 双一流 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功能转变与发展模式∗㊀㊀ 黄㊀华(8):49融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与策略探析∗杨㊀宁(8):52 共享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知识付费模式研究㊀㊀ 李婷婷(8):55高校图书馆游戏化服务实践的思考蒋金艳(8):58 高校图书馆如何创新学科馆员模式李㊀昭(8):61 图书馆阅读报告对提升高校大学生纸本阅读的推进作用㊀㊀ 以海口经济学院图书馆为例王㊀佳(8):64 高校图书馆应用嵌入式经典阅读推广模式分析杨海军(8):67 新时代高校院系资料室建设的思考㊀㊀ 以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料室为例布国香(8):69 独立学院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探索∗㊀㊀ 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图书馆为例㊀㊀ 杨有丽㊀王映花㊀饶㊀静(9):42大学图书馆新型知识服务体系研究∗㊀㊀ 基于移动阅读环境下的用户行为分析李琳琳(9):45 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复本优化策略探析∗田丽娜(9):48 双一流 背景下京津冀高校图书馆协同建设路径探析∗㊀㊀ 张晓霞(9):50基于 互联网+ 的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服务平台探究㊀㊀ 龙㊀斌㊀刘朝辉(9):53数字人文时代高校图书馆文化载体的功能演进研究㊀㊀ 郭㊀婷㊀胡胜男(9):56基于新媒体平台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优化研究张春丽(9):58 新时期中职学校图书馆管理服务职能与创新研究林芳妹(9):61 智慧校园环境下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探讨欧琼妍(9):63 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的现状与改进研究宋迎瑞(9):66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现状及其服务创新路径探析覃继举(9):68 基于活动效果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探讨王咏晴(9):70 基于翻转课堂的新生入馆教育PTTO 模式的实践与应用∗㊀㊀ 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图书馆为例胡爱民郑力乔(9):72 基于大数据环境刍议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开放与共享㊀㊀ 吴小茵㊀吉洁贝(9):75基于社会化阅读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路径研究张雪莉(9):78 高校图书馆微阅读服务平台推广路径探究李丽丽(9):83 高校图书馆古籍资源的阅读推广研究与实践∗㊀㊀ 以‘香山县志“走进小学校园为例贺海侠㊀㊀ 张㊀晶(9):86高校图书馆以文化自信为主题的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推广研究㊀㊀ 杜永华(10):45世界一流大学法律图书馆馆藏建设与服务探析杨㊀玲(10):48 媒体融合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建设研究㊀㊀ 以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为例徐泽恒(10):51 高校图书馆专业阅读推广的隐性教育歧视初探∗马㊀毓(10):54 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荐购服务实践研究∗㊀㊀ 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为例牛丽莉(10):57 社交媒体在阅读推广中的应用研究㊀㊀ 以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为例高景晖(10):60 基于云服务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佟文君(10):63 服务学习理论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研究㊀㊀ 郭丹丹(10):65基于5G 技术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㊀㊀ 冯蕴琛(10):67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体系研究狄芝帆(10):69Ⅳ2020年‘河南图书馆学刊“1~12期总目录。

中国古代家训文化透视_李景文

中国古代家训文化透视_李景文

中国古代家训文化透视李景文中国古代家训文化博大精深,其精华部分主要是:为官清廉,勤政爱民;为人坦荡无私,诚实守信;治学刻苦勤奋,立志成才;齐家孝亲敬长,善于理财;生活勤劳俭朴,慎独自省;交往扶危济贫,德洽乡里。

其糟粕主要是:宣传明哲保身的中庸之道、男尊女卑的观念和宿命论思想,应进行批判地继承。

作者:李景文,河南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副馆长,开封475001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献中,家训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表现了不同时期、不同朝代、不同社会阶层对中国传统美德的塑造与弘扬,从而体现出了丰富的哲学思辩与道德伦理思想。

因此,吸取家训文化中的营养因素,对于我们今天的传统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乃至全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启迪作用。

一、家训文化的内涵家训又称家教、家范、家诫或家规,它是封建士大夫阶层教诲其子孙后代如何安身立命、做官处世的教育读本。

家训的出现,在中国由来已久。

汉代东方朔的《诫子书》、刘邦的《手敕太子文》、郑玄的《戒子益恩书》、三国时曹操的《诸儿令》、诸葛亮的《诫子书》以及晋时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均为家训文化中的精品之作,都从某一角度或某一方面反映了作者的哲学伦理思想。

然而,中国的第一部家训专著则出现在南北朝时期,著名学者颜子推所撰的《颜氏家训》被认为是开家训之先河,“古今家训,以此为祖”①。

作为一部颇有影响的古典名作,《颜氏家训》就子女教育、兄弟关系、家庭治理、读书学习、文章伦理、音韵识别、考据训诂、琴棋书画、医学养生等各个方面阐述了家庭教育的一系列规范与准则,对后世影响很大。

继此之后,不同形式的家训著作纷纷出现,内容越来越广泛,思想越来越深刻,所包含的哲学伦理价值、美学价值与文学价值也越来越高。

如唐代李世民的《帝范》,宋代司马光的《家范》、陆游的《放翁家训》、袁采的《袁氏世范》,明代郑太和的《郑氏规范》、杨继盛的《杨忠愍公遗笔》、姚舜牧的《药言》,清代朱伯庐的《朱伯庐治家格言劝言》、许汝霖的《德星堂家订》、曾国藩的《曾文正公家训》、康熙的《庭训格言》、左宗棠的《与子书》、张之洞的《致儿子书》、林纾的《示儿书》等都被作为封建文人教诲其子孙如何安身立命、做官为人、修身养性的范本,广为流传。

教育部关于成立第三届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的通知-教高函[2009]12号

教育部关于成立第三届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的通知-教高函[2009]12号

教育部关于成立第三届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的通知正文:----------------------------------------------------------------------------------------------------------------------------------------------------教育部关于成立第三届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的通知(教高函[2009]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高等学校:为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的宏观管理,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咨询、研究、协调和指导作用,促进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我部决定成立第三届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图工委)。

现将图工委委员名单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图工委委员名单是经学校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并广泛征求意见后研究确定的,任期四年。

图工委秘书处设在北京大学。

图工委的工作任务、组织机构、工作制度按《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章程》(教高〔1999〕5号)执行。

请各有关高等学校对图工委的各项工作给予支持。

附件:第三届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九年四月二十三日附件:第三届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名单主任委员:张国有北京大学副主任委员:朱强北京大学戴龙基北京外国语大学薛芳渝清华大学胡越首都师范大学葛剑雄复旦大学洪修平南京大学崔慕岳郑州大学燕今伟武汉大学姚乐野四川大学冯渊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委员:倪宁中国人民大学季淑娟北京科技大学马路首都医科大学张毅南开大学张凤宝天津大学杜也力河北师范大学梁瑞敏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李嘉琳山西大学阿拉坦仓内蒙古大学刘斌大连理工大学吕方辽宁大学李书源吉林大学刘万国东北师范大学王铁成哈尔滨工业大学陈进上海交通大学慎金花同济大学余海宪华东师范大学李笑野上海财经大学顾建新东南大学张建平南京师范大学鲁东明浙江大学何立民浙江工业大学韩惠琴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萧德洪厦门大学周洪江西师范大学张淑林中国科技大学韩子军山东大学赵善伦山东师范大学商琳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李景文河南大学张怀涛中原工学院魏秀娟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李光玉华中科技大学佐斌华中师范大学黄家发湖北大学谭雪梅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郑章飞湖南大学唐晓应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程焕文中山大学李岩广东商学院郭向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陈大广广西大学詹长智海南大学高凡西南交通大学文南生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彭晓东重庆大学张伟云贵州师范大学朱曦云南师范大学尼玛扎西西藏大学俞炳丰西安交通大学苟文选西北工业大学沙勇忠兰州大学梁向明宁夏大学刘霞青海师范大学张玉萍新疆大学秘书长:朱强(兼)副秘书长:王琼北京师范大学王波北京大学——结束——。

图书馆业务工作社会化服务研讨会在郑州召开

图书馆业务工作社会化服务研讨会在郑州召开

图书馆业务工作社会化服务研讨会在郑州召开作者:严真靳爱红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3年第12期由河南省图书馆学会、河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办,河南省图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图书馆业务工作社会化服务研讨会”于2013年11月29日在河南省图书馆召开,来自省内外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及馆长共9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由河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李景文主持,河南省图书馆馆长杨扬做专题发言。

会上特邀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与社会合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代根兴社长;北京图工委秘书长助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刘春鸿教授。

会上,代根兴社长分析了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理论动向,刘春鸿教授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业务工作社会化的实践经验,与会的各位馆长对河南省图书馆界如何进一步开展图书馆社会服务进行了互动交流……。

通过对研讨会主题的探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图书馆业务工作社会化服务是近年来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图书馆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已被西方图书馆界和我们国内图书馆吸收和采用,其主要优势是图书馆通过将非核心功能工作通过合约外包的形式给社会机构来完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竞争优势的目的。

目前国内图书馆业务社会化服务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事务性工作和采编工作方面,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专业化、集成化的程度将会越来越高,将会从许多方面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影响,所以,具有专业性的服务运营团队将会在今后图书馆的信息处理、科学运营等方面发挥作用。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将对河南省图书馆业务工作社会化服务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随着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在河南省各系统图书馆的应用,也必将使河南省图书馆事业在精细化、专业化、规范化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推动河南省图书馆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河南省图书馆严真靳爱红供稿)。

厚重翔实 瑕不掩瑜——《河南大学图书馆史》读后

厚重翔实 瑕不掩瑜——《河南大学图书馆史》读后

作者: 苏全有[1] 史晓明[2]
作者机构: [1]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南新乡453007 [2]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出版物刊名: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页码: 109-112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4期
主题词: 河南大学 图书馆 馆史
摘要:李景文博士主编、郭鸿昌馆长等人撰写的《河南大学图书馆史》一书于2008年底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乃一部厚重之作,这主要体现在史料翔实,发掘广泛;内容充实,结构整备;秉笔直书,客观公正三个方面。

该书的出版意义在于推动了我国大学图书馆史的研究,促进了河南省大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明确了河南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方向等。

至于该书的不足可谓瑕不掩瑜,笔者期待殷殷,愿其在以后再版和更深入的研究中能进一步开拓和完善。

我国大学图书馆史研究的华丽篇章

我国大学图书馆史研究的华丽篇章

我国大学图书馆史研究的华丽篇章作者:苏全有史晓明来源:《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年第02期摘要:2008年底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河南大学图书馆史》一书,推动了我国大学图书馆史的研究,促进了河南省大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明确了河南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方向。

该书是一部厚重之作,主要体现在史料翔实、发掘广泛;内容充实,结构整备;秉笔直书,客观公正。

该书的不足之处,则是史论结合欠缺、口述史料缺乏、比较分析不够,愿该书在以后的修订中能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河南大学图书馆馆史大学图书馆史是中国图书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12月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李景文博士主编、郭鸿昌馆长等人撰写的《河南大学图书馆史》一书,纵览全书,可谓内容丰富、材料翔实、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以河南大学图书馆近百年的馆史为基础和图书馆员工详实细致的工作记述为蓝本,向读者再现了河南大学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雨历程和图书馆人的艰辛执着,它是河南大学图书馆人精心铸造的世纪篇章。

1《河南大学图书馆史》的出版意义重大第一,该书推动了我国大学图书馆史的研究。

我国大学图书馆史的编辑出版,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

当时,我国就已经出版了十多部高校图书馆史相关著作。

建国后大学图书馆史的编辑出版则集中在上个世纪末。

北京大学等多所大学相继出版了图书馆史,一些大学则成立了图书馆史编撰班子,专门负责馆史的编撰出版工作,使得这一时期我国大学图书馆史研究在范围和深度上都有相当的推进。

不过,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成绩背后所潜藏的不足。

世纪之交我国仅仅出版了6部大学图书馆史著作,综合的或侧面的研究也仅有5部,这与我国庞大的大学图书馆群体相比形成了巨大反差。

综观图书馆史研究现状和水平,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有70%的高校图书馆没有自己系统的馆史,能够整理出版的少之又少。

这说明一些高校图书馆馆史意识淡薄,或者出于种种原因还没有做这方面的工作。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出版的《河南大学图书馆史》,对我国图书馆史研究无疑是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必然对促进我国图书馆史学的研究和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基于大数据环境的黄河文明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构想

基于大数据环境的黄河文明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构想

基于大数据环境的黄河文明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构想作者:李景文李国政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5年第11期李景文1,李国政2(1.河南大学文献信息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0;2.河南识为公司,河南郑州450000)关键词:大数据;云计算;特色数据库;SAP6.0系统摘要:文章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的网络大环境,探讨建设黄河文明文献资源数据库的现状和意义,构建其建设方案,选择其建设平台;以跨领域、跨层次、跨类型、跨区域的资源融合为中心,以学科服务和公众服务相结合为着力点,通过数据采集、信息挖掘、信息存储、资源组织等过程,实现黄河文明文献资源数据库的高质量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11-0002-03收稿日期:2015-10-15作者简介:李景文(1958—),河南大学文献信息研究所研究馆员;李国政(1979—),河南识为公司工程师。

*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黄河文明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3JJD870003。

特色数据库建设是指高校图书馆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以馆藏资源为依托,根据所处的地域优势与读者特定的需求相结合,将具有相同特点、种类的海量资源分门归类,建立具有特色与个性的数字化资源体系。

河南大学图书馆课题组2013年申报并获批立项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黄河文明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即是一项综合性的特色数据库,它的建设不仅服务于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及“黄河学”研究,而且将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提供坚实的文献基础和理论依托。

课题组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指导,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的网络大环境,探讨建设黄河文明文献资源数据库的现状和意义,搭建基于海量黄河文明元典文献和相关研究文献的黄河文明文献资源数据库平台;根据黄河文明发生、发展、演进的历史意义与文献价值,首期建设“河南方志文献资源库”“黄河考古文献和文明探源文献资源库”“黄河流域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资源库”三个子库;全面梳理黄河文明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项目的理论脉络,广泛收集相关文献著作,优化基于黄河文明文献的SAP6.0平台性能,建构立体型数据库模型。

新书推介:《河南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

新书推介:《河南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

新书推介:《河南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河南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叢刊》全三十二册,李景文、郭鸿昌主编,2016年6月国家图书館出版社出版,16开精装。

该叢刊现已入藏我馆地方文献部,索书号:K296.1-55/2,欢迎读者前来查阅。

方志作爲記載一個地區的歷史、天文、地理、職官、風俗、事件、物産、資源、教育、人物、風俗、藝文等情况的綜合性著述,其貫通古今、存史致用的價值歷來爲學者所重。

數千年來,方志在歷代統治階級和現代社會各階層中均擁有廣泛影響,是瞭解中國各地自然資源、經濟物産、行業産業、政治社會、文化文風、民俗民情的重要渠道。

方志作爲獨特的志書體文獻,其地域屬性、時間屬性與内容特徵極爲明顯。

该丛刊收录稀见方志14种,其中,河南省方志13种、陕西省方志1种,这些方志,如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影抄本《河南总志》、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刻本《河南通志》、清咸丰年间(1851—1861)稿本《相国寺志略》、清同治年间(1862—1874)稿本《祥符县采访初稿》等,多为孤本,弥足珍贵。

此外,编者还给每种方志均撰写了提要,以资读者参考。

该丛刊收录的14种方志为:1.[成化]河南縂志十九卷图一卷,(明)胡谧纂修,民國二十一年(1932)影抄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刻本。

前有民國二十二年(1933)韩運章于河南通志馆题識。

凡三十册。

2.[嘉靖]河南通志四十五卷,(明)鄒守愚修,李濂纂。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刻本。

凡十二册。

3.梁园志馀□□卷存四卷,(清)宋繼郊輯,清道光二十年(1840)稿本。

現存三、五、六、七卷,凡四冊。

4.東京志略十八帙,(清)宋繼郊輯,清咸豐同治間(1851—1874)稿本,凡二十一冊。

5.相國寺志略不分卷,(清)宋繼郊輯,清咸豐間(1851-1861)稿本,凡一冊。

6.[同治]重修祥符縣志稿不分卷存古跡志,(清)宋繼郊輯,清同治間(1862-1874)稿本,凡一冊。

7.祥符縣採訪初稿不分卷,(清)宋繼郊輯,清同治間(1862-1874)稿本,凡一冊。

学术成就与高校图书馆员

学术成就与高校图书馆员

作者: 威廉K·布菜克·琼M·里森;李景文
作者机构: 河南大学图书馆
出版物刊名: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86-89页
主题词: 图书馆员;高校图书馆工作;学术研究;学术模式;学术成就;学术活动;学术贡献;学术成果;高校图书馆员;工作日程安排
摘要: <正> 为了使图书馆员成功地建立起一种学术模式,必须营造一个合适的环境,这个环境要承认三个领域(教学、科研、服务)的相互作用性。

在这种环境下,对于如何开展学术活动或者如何为学术活动提供机会与帮助要有明确的准则,需要一个有助于形成学术模式的计划。

这篇文章从整体观点上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工作形成学术模式的重要性,并建议在这一模式中建立一种提供支持和评估贡献的制度。

一、有益的环境 学术模式的基本原理促成了图书馆员即学术人员这一概念的形成:他们通过提供信息和服务以促进学习和研究工作的展开,从而参与了学校的教学。

刘向文献编纂思想研究

刘向文献编纂思想研究

作者: 李景文
作者机构: 河南大学文献信息研究所研究馆员,475001
出版物刊名: 史学理论研究
页码: 99-108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期
主题词: 文献编纂;古文经学;经世致用;刘向
摘要:刘向是西汉学术谱系的建构者、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奠基人。

刘向父子在校理、编纂皇家藏书的过程中总结出一系列的学术理路与校勘原则,影响后世达两千年之久。

本文以西汉今古文经学之争为宏观视野,以《别录》、《七略》、《新序》、《说苑》、《列女传》为具体视角,探讨刘向文献编纂思想的基本脉络与主要原则,指出集萃百家、弘扬儒学、经世致用、以史为鉴是其主要宗旨;“合于六经、阐释义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其主要途径。

刘向文献研究的一部力作——读李景文《刘向文献编纂研究》

刘向文献研究的一部力作——读李景文《刘向文献编纂研究》

A Masterpiece of Liu Xiang's Literature Research ——Reading Li Jingwen's Research on Liu Xiang's
Literature Compilation
作者: 崔燚[1];庞子文[2]
作者机构: [1]郑州图书馆,河南郑州450000;[2]郑州大学哲学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出版物刊名: 河南图书馆学刊
页码: 137-140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8期
主题词: 刘向;文献研究;《刘向文献编纂研究》
摘要:文章采用实证分析与理论阐释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大学李景文教授主编的学术专著《刘向文献编纂研究》进行了分析,认为该书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独到的学术观点、厚重的文化价值,旨在推动学界对刘向以及刘向文献编纂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

谈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几个关系

谈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几个关系

作者: 李景文
出版物刊名: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7-109页
主题词: 高校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情报资料;服务对象;服务工作;藏书楼;开架借阅;服务水平;政治素质;滞销书
摘要:<正> 一 做学术性的服务者——服务性与学术性的关系 高校图书馆《工作条例》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图书情报资料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的工作是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规定明确了高校图书馆的性质,它是一个“服务性的学术性机构”,这里的“服务性”与“学术性”自然就构成了一对矛盾。

高校图书馆所以要办成一个“学术性机构”,这是被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是大学生、研究生、教师、专家、学者,这些人所要求的服务,不是一般性的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景文个人学术介绍
李景文,男,1958年5月生,河南省灵宝市人。

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

现为河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河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大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大学文献信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兼编译委员会主任、河南省高校图工委副主任,河南省古籍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现代化技术应用评估专家组成员、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管委会委员、河南省图书资料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文献学、版本学、图书馆管理学等方面。

主持完成全国高校古委会古籍整理项目《清代河南巡抚衙门档案》1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4项;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刘向文献编纂实践与编纂思想研究》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黄河文明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1项、河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清末民初域外翻译文学作品整理与编纂研究》1项。

先后在《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史学月刊》、《思与言》(台湾)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编著、出版《古代开封犹太人-中文文献辑要与研究》、《清代河南巡抚衙门》、《河南大学图书馆史》、《东京志略》、《汴梁水灾纪略》等学术著作10余部。

多篇(部)论著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以及省图书馆学会、省高校图工委、河南大学的优秀科研成果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