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风化与土壤形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积物: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山地,由于骤融的雪
水,或是间歇性的暴雨,形成流速湍急的洪水,将山 区的风化碎屑夹杂泥沙,搬运到山谷出口处,由于地 势宽坦而水流减缓,使所携带的物质沉积下来,形成 扇面地形,称为洪积扇。
洪积物具粗略的分选性,但分选性很差,地势高处含 较多砾石和粗砂,在洪积扇的边缘多为细砂质或粉砂 质。山前交接洼地(扇缘与冲积平原衔接处),地下水 位过高,易形成沼泽化,或因地下水含盐量较多,产 生土壤盐渍化。
第二章 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
主要内容
矿物和岩石风化 土壤母质类型 土壤形成 土壤剖面及其形态特征
掌握风化作用的类型、风化产物的母质类型 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实质。
风化类型(weathering)
物理、化学及生物风化
物理风化:机械崩解作用,由温度变化、
水分冻结、碎石劈裂以及风力、流水、冰川 的摩擦力等物理因素的作用引起,使岩石由 大块变成碎块,再逐渐变成细粒,其形状、 大小改变(增大接触面),为化学风化创造条 件,但成分发生的变化很小。
2)静水沉积母质:如湖积物。质地粘重,有机质含量高,
呈暗褐色或黑色。湖积物中的铁质,在嫌气条件下,与 磷酸结合形成蓝铁矿(Fe3(PO4)2.8H2O)或菱铁矿(FeCO3), 使湖泥呈青灰色(湖积物的重要特征)。
3)海水沉积母质:如海积物。硅质含量高。滨海盐土的
一种成土母质。
4)风积母质:风力所夹带的矿物碎屑,经吹扬(风蚀)作
3.气候
直接影响水、热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 各种植被类型的分布,从而影响土壤矿物和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合成;温度、降水量等 影响矿物风化、矿质元素迁移速率。
4.地形
对母质、水、热条件、植被的再分配。
5.时间
任何一个成土因素对土壤的影响都随时间的 延长而不断加深。土壤形成过程的程度是以 时间为转移的,随着成土过程持续的时间不 同,土壤中物质的淋溶与聚积的程度不同, 故受当地地质年龄的影响。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 何影响土壤形成的?
化学风化:化学分解作用,由水、二氧化碳
和氧气等参与下进行的各种过程,包括
溶解 水化-矿物与水化合 水解-由于水的H+从硅酸盐矿物中,部分 取
代了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盐基离子, 生成可溶性盐类 氧化-湿润条件下,含铁、硫的矿物,实质 为强酸化过程。
生物风化:生活在岩石表面和土壤中的各
种生物的生命活动,可直接参与岩石矿物的 分解破坏,且加强了物理和化学风化的作用。
淋溶作用
土壤中的下渗水,从土壤剖面的上层淋溶或浮 悬土壤中某种成分的作用。
淀积作用
下渗水到达剖面下层沉淀其中某些溶解物或悬浮 物的作用。
淋溶层
土壤剖面的上层。该土层中某些易溶性盐类、 含水氧化铁、含水氧化铝、硅酸和通过土壤有机 质分解和腐殖质形成产生的各种有机酸和无机酸 被土壤中的下渗水淋溶或浮悬。
含钾丰富的黑云母和长石易受到分解,是与 细菌、真菌和藻类从中吸取钾素分不开的。
岩石风化的产物
可溶性盐:硫酸盐、磷酸盐、碳酸盐、
氯化物等。
合成次生矿物:如伊利石、蒙脱石、高
岭石等粘土矿物,以及铁铝 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残余的碎屑:难风化的矿物和各种岩屑。
矿物风化的难易
影响因素:外界环境条件 矿物的成分和结构
土壤形成的因素
自然成土因素:
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时间
人为作用:
有益(精耕细作、合理施肥、灌溉排水等提高肥力);破坏
S = f (P, C, B, G, T, H)
1.母质(内因)
岩石风化的产物,是自然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对土壤的 物理(质地)和化学性质(养分组成、酸碱性)影响明显。
2.生物
养分积累,改善土壤的肥力性状;增加有机质,改善结构。
土壤剖面(soil profile)
自然土壤剖面:受自然成土因素的影响
土壤剖面
从地面向下挖掘所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深度一般 在2米以内。依次为有机质层(O)、淋溶层(A)、淀积层 (B)、母质层(C)和基岩层(D)。
土壤剖面构造
土壤剖面从上到下不同土层的排列方式。各土层的 特征与该层的组成和性质一致,是土壤内在性状的外 部表现,是在土壤长期发育过程中形成。
用后沉积而成。如沙丘、沙漠。特点是分选性强,粗细 均匀,砂粒磨圆度高,但因土壤缺水而肥力较低。
5)重积母质/塌积物:山地陡崖上的风化岩石,受重力
作用而坍塌坠落,是山麓及谷地局部地段上母质的类型。 组成以碎石砾为主,无分选性也无层次,在山麓形成倒 石堆地形。
第四纪沉积物
黄土及黄土性物质:黄土是在干旱或半干旱,
位于土体中,但不是土壤形成过程中聚积和产 生的物体。如砖头、瓦片、铁器等。常见于耕 作土壤中。
第二章 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成土母质;土壤剖 面;淋溶作用;淀积作用
简答题
1)化学风化包括哪几种作用? 2)矿物抵抗风化的相对稳定性顺序 3)矿物和岩石风化的影响因素 4)风化产物的生态类型及母质类型 5)土壤颜色能反映哪些物质组成? 6)土壤的剖面形态特征 7)自然/耕作土壤剖面特征 8)土壤新生体和侵入体
松紧和孔隙状况
影响土壤通气、透水和保水性,也影响土壤 的温度状况。
湿度
分干、潮、湿、重湿、极湿。
新生体
土壤形成过程中新产生或聚积的物质,是判断 土壤性质、土壤组成和发生过程等重要特性。 按外观分,盐霜、盐斑、结核等;按化学组成 分,可由易溶性盐类组成,可由晶质或非晶质 的化合物组成。
侵入体
耕作土壤剖面
人类生产活动和自然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
表土层:分耕作层(0-20 cm)和犁底层(耕作层下 6-8 cm)
心土层:保水保肥,生长后期供应水肥的主要 层次
底土层:生土或死土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重要的形态特征:
颜色、结构、质地、坚实度、孔隙、湿度、新 生体、侵入体、动物孔穴
颜色
物质成分①腐殖质含量(多,黑色;少,暗灰色), ②氧化铁(铁锈色/黄色),③石英、斜长石、方 解石、高岭石、二氧化硅粉末、碳酸钙粉末等 (白色),④氧化亚铁(沼泽土、潜育土中,蓝色 或青灰色);
四个半径1.32 Å的氧离子和一个位于它 们中间的半径0.39 Å的硅离子构成
铝水八面体(octahedra)
半径0.57 Å的一个铝离子和六个氧和氢 氧离子构成
硅酸盐层
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的基本单位,由铝 水八面体的两个面上通过共用氧离子和 硅氧四面体片结合。
硅酸盐矿物抵抗风化的稳定性,从硅氧 四面体和铝水八面体结晶来看,取决于 中央阳离子的大小对基本构造单位中央 空间的适合程度。
同晶代换(isomorphous substitution)
阳离子间的取代作用。只在原生矿物及 次生矿物成矿时产生,其代替条件是价 荷、半径差异较小,将造成构造不稳, 价荷剩余。
影响风化的主要因子
矿物风化
构造:孤立<单链<双链<层状<架状 电荷平衡 同晶代换量大小 盐基离子种类和数量 能量状态
土壤形成和土壤剖面
土壤形成的实质:
地质大循环(海洋↔大陆,元素流失) 生物小循环(植物↔植物,元素富集)
植物营养物质的地质大循环
风化产物流入海洋后,与流入海洋的岩块和 泥沙等在浓缩、沉淀、堆积的过程中,经胶 结和硬化的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在地壳 上升的运动中,沉积岩由海洋底部上升形成 大陆;沉积岩暴露于地表之后,又重新进行 风化和淋溶,反复进行。植物营养物质由大 陆流到海洋,海洋又变为大陆后,这些物质
岩石风化
矿物的组成、结构和构造 形成时的热力条件与目前所处环境的差异 岩石的节理和裂隙发育状况
风化产物的类型
一、生态类型
硅质、长石质、铁镁质、钙质风化物 和未成岩类物质
岩石种类、矿物组成、化学成分 风化物的厚度、通气透水性、养分、酸碱度等
二、地球化学类型
地球表面疏松的风化层,是形成土壤的母质。 风化层的物质组成、化学成分及进一步风化的 速率,决定于风化物的种类及其特性,也决定 于风化环境的生物气候条件。
在外界风化环境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常见的各种矿物抵抗风化的相对稳定性:
橄榄石(孤立的硅氧四面体通过盐基离子相互结 合)<辉石(硅氧四面体单链)<角闪石(硅氧四面体 双/复链)<黑云母<钙斜长石<钙钠斜长石<钠斜 长石<钾长石<白云母<石英
硅酸盐的基本构造
硅氧四面体(tetrahedra)
迁移速率:Na > K > Mg > Ca >Al, Fe; Cl-/SO42- > CO32-
在一定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出现的风化产物,可分为 几种地球化学类型。
母岩→碎屑类型(物理风化,干旱、半干旱、寒冷地
区或山地;风化物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与原岩基本相
同)→钙化类型(化学风化,干旱和半湿润条件;K, Na,
土壤的物理性状(湿度、粗细、光线强弱)
结构--土壤固体颗粒的空间排列方式
①单粒,②复粒:团聚体(粒间相连,利于根 系发展;体间相连,多孔、沟通,通气、水, 供肥)和微团聚体,③核状、片状、棱角状, ④柱状、棱柱状,⑤块状
质地
机械分析准确测定;
野外指测法,分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 壤土、重壤土、粘土。
Ca, Mg/Cl-/SO42-淋溶流失,CaCO3相对富集;浅层地下 水中常含可溶性盐分,矿化度较高;形成内陆盐土分布
区)→硅铝化类型(温带或暖温带雨量适中的条件;Cl-
/SO42-强烈淋失,甚至溶解度较小的CaCO3也被淋溶, 而Al, Fe, Si等元素尚有残留;风化物的反应由碱性或中 性变成微酸性,且形成伊利石、蛭石、蒙脱石等次生粘
土矿物)→富铝化类型(热带、亚热带,长期强烈的化
学分解,盐基成分全部淋失,硅酸也产生淋溶,风化物 中只残存一些最难风化的石英、铁和铝的氧化物及次生
粘土矿物高岭石)
三、母质类型
定积母质/残积物 未经搬运的风化残留物,分布在山区较平缓的 高地上,是山区主要成土母质之一。
地面上的残积物经水流淋洗后,具粗骨性特征, 其组成和性质与原岩有较大的差别。下层的风 化物逐渐过渡至基岩,具连续性特征。
淀积层
土壤剖面的下层。该土层中的某些溶解物或悬浮 物被到达剖面下层的下渗水所沉淀。
物质的转移作用
土壤水携带着溶解或悬浮的物质产生的移动。
1)物理性转移
矿物质与有机物质胶粒以及其他微粒,从A层 移动到B层而沉淀下来。
2)化学性转移
矿物在风化过程中产生的可溶性盐类等,从A 层随着下渗水下移,或淀积在B层或到达地下 水层而流失。
季节变化极明显的条件下形成,与风力搬运堆 积有关。常形成石灰质结核。黄土性物质又称 次生黄土,是由黄土经流水侵蚀、搬运后,再 沉积而成。含大量铁锰结核及胶膜。
红土:富含铁、铝质的红色粘土,属富铝化类
型的风化物,含较多的铁、铝氧化物和高岭石 等。质地粘重,通气透水性不良,常呈酸性及 强酸性反应。
冰碛物:冰川期的遗迹
又由新的大陆流向新的海洋。
营养物质的生物小循环
风化产生的母质给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 养分等条件。原始幼年土壤上生活的、养分 需求较少的低等植物,能吸收保存地质大循 环过程中的一些可溶性养分,来建造自身的 有机体。植物死亡后,经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有机残体中的营养元素又变成无机物质,一 部分又重新进入地质大循环的过程中,另一 部分可为植物重新吸收利用。通过植物(包括 所有参与这一过程的生物)的反复吸收利用和 累积用的外力方式,可分为: 1)流水沉积母质—据流水的性质和沉积的地形,
分坡积物、洪积物和淤积物。
坡积物:分选性较差,质地多为含砾质壤土,常存在埋
藏土壤剖面,是山区的主要成土母质。在山麓的坡积 物常形成宽阔的裙状地形,称为坡积裙。
淤积物/冲积物/沉积物:受河流(经常性水流)侵蚀、
搬运和堆积而成。具明显的分层性,淤积沙、石的磨 圆度很好,淤积物的分选性很好。多属近代的河流沉 积物。如我国三大冲积平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