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 虫情报告

合集下载

农业昆虫类实训报告

农业昆虫类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昆虫作为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生物因素,其研究与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昆虫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掌握昆虫的识别、采集和标本制作等基本技能,我们开展了农业昆虫类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昆虫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训内容与过程(一)实训内容1. 昆虫分类与识别:学习昆虫的基本分类,掌握常见农业昆虫的形态特征,学会识别不同科、属昆虫。

2. 昆虫标本采集:学习使用捕虫网、镊子等工具采集昆虫,了解采集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

3. 昆虫标本制作:学习昆虫标本的固定、脱水、干燥和染色等步骤,掌握不同类型标本的制作方法。

4. 昆虫鉴定:通过观察昆虫标本,运用所学知识对昆虫进行鉴定,提高鉴定技能。

(二)实训过程1. 理论讲解:由指导教师对昆虫学基本理论进行讲解,包括昆虫分类、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

2. 实践操作:学生在指导下进行昆虫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等实践操作。

3. 讨论交流: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相互交流、讨论,分享经验和心得。

4. 成果展示:制作完成的昆虫标本进行展示,分享实训成果。

三、实训成果与收获(一)实训成果1. 学会了昆虫分类与识别,掌握了常见农业昆虫的形态特征。

2. 掌握了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和鉴定方法。

3.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训收获1. 深化了对昆虫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对昆虫的认识。

2. 学会了昆虫标本制作和鉴定方法,为今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3.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农业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总结与建议通过本次农业昆虫类实训,我们深刻认识到昆虫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昆虫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昆虫学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

2. 增加实训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昆虫学技能。

3. 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开展昆虫学应用研究,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虫害调查报告(一)2024

虫害调查报告(一)2024

虫害调查报告(一)引言概述:该报告对某地区的虫害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为相关农民和农业管理者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建议,以应对虫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威胁。

调查结果将用于制定防治虫害的措施,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

正文:1. 主要虫害种类1.1 田间作物主要虫害1.1.1 棉铃虫1.1.2 稻飞虱1.1.3 玉米螟1.1.4 大豆蚜虫1.1.5 小麦蚜虫1.2 果树及蔬菜主要虫害1.2.1 瓜果树上的蚜虫1.2.2 苹果上的青虫1.2.3 蔬菜中的菜蛾1.2.4 桃树上的梅蛾1.2.5 橘子树上的柑螟2. 虫害发生原因2.1 不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2.1.1 过度的农药使用2.1.2 缺乏轮作和间作措施2.1.3 地块整地不彻底2.1.4 垃圾处理不当2.1.5 没有进行病虫害调查和监测2.2 气候因素2.2.1 暖冬导致虫害越冬数量增多2.2.2 干旱天气导致虫害生长迅速2.2.3 高温天气增加了虫害孳生的速度2.2.4 气候波动导致虫害迁移和传播3. 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3.1 减产和损坏3.1.1 蚜虫吸食植物汁液导致营养透支3.1.2 幼虫咬食叶片导致叶面积减少3.1.3 蛀食虫害导致果实损坏和腐烂3.2 传播病毒3.2.1 蚜虫传播病毒导致病害加重3.2.2 黄夜蛾传播水稻白叶枯病3.2.3 小菜蛾传播甜菜嵌纹病毒3.3 损害品质和商业价值3.3.1 果实被害后质量下降3.3.2 叶片被损坏后受光能力减弱3.3.3 食用部位被虫害污染影响销售4. 虫害防治措施4.1 生物防控4.1.1 引入天敌进行虫害防治4.1.2 使用生物农药对虫害进行生物防控4.1.3 发展友好微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4.2 化学防控4.2.1 合理使用农药进行虫害防治4.2.2 正确施药,遵守施药周期和剂量4.2.3 确保农药安全使用,避免污染环境和影响人体健康4.3 农业管理措施4.3.1 加强地块整地和清除垃圾4.3.2 合理进行轮作和间作4.3.3 定期进行病虫害的调查和监测4.3.4 加强信息交流和培训,提高农民的虫害防治意识5. 积极应对虫害的建议5.1 建立虫害监测体系,及时掌握虫害发生情况5.2 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增加农民防治虫害的知识5.3 推广有效的虫害防治技术和产品5.4 加强农业技术服务,提供专业的虫害防治指导与咨询5.5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制定出台虫害防治的政策和法规总结:虫害对农作物的威胁严重,但通过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虫害的发生和影响。

虫情报告

虫情报告

虫情报告姓名:班级:农学092学好:0901080307一、调查地点: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市二、调查时间:2011年4月—8月三、调查植物:玉米单子叶纲,禾本目,禾本科,玉米属。

植株高大,茎秆强壮,挺直;叶窄而宽大,边缘波状,于茎的两侧互生。

四、害虫学名与分类地位:玉米螟( Pyrausta nubilalis (Hubern)),别称钻心虫,昆虫纲,鳞翅目,螟蛾科。

我国玉米螟有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

亚洲玉米螟是分布最广的优势种,从东北到华南各玉米产区。

尤以北方春玉米和黄淮平原春、夏玉米区发中最重,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和南方丘陵玉米区其次。

欧洲玉米螟在国内分布局限,常与亚洲玉米螟混合发生。

一般发生年春玉米可减产10%、夏玉米20%-30%,大发生年可超过30%。

玉米螟在我国的年发生代数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辽宁省是年发生2代区,第一代玉米螟的卵盛发期在辽宁省为春玉米苗期,幼虫蛀茎盛期为玉米雌穗抽丝始期;第二代卵和幼虫的发生期在辽宁省为春玉米穗期和夏玉米苗期。

玉米螟幼虫趋糖、趋触、趋温习性,共5龄,龄前多在叶丛、雄穗苞、雌穗顶端花丝及叶腋等处为害,4龄后就钻蛀为害。

玉米螟成虫趋光,趋湿、趋高趋密性,飞行力强,卵多产在背中脉附近, 50厘米以下的植株多不去产卵。

玉米螟各虫态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5-30℃,相对湿度在60%以上。

降雨较多也有利于发生。

五、害虫发生与为害:以老熟幼虫在玉米茎秆、穗轴内越冬,次年4~5月化蛹,蛹经过10天左右羽化。

成虫夜间活动,飞翔力强,有趋光性,寿命5~10天,喜欢在离地50cm以上、生长较茂盛的玉米叶背面中脉两侧产卵,一个雌蛾可产卵350~700粒,卵期3~5天。

幼虫孵出后,先聚在一起,然后在植株幼嫩部分爬行,开始危害。

初孵幼虫,能吐丝下垂,借风力飘迁到邻株,造成转株危害。

幼虫多为五龄,三龄前主要集中在幼、嫩心叶、雄穗、苞叶和花丝上活动取食,被害心叶展开后,即呈现许多横排小孔;四龄以后,大部分钻入茎秆。

水稻虫害现状分析报告

水稻虫害现状分析报告

水稻虫害现状分析报告引言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由于虫害的影响,水稻产量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水稻虫害的现状进行分析,为有效控制虫害提供科学依据。

虫害种类及危害水稻虫害主要包括稻飞虱、稻纵卷叶蛾、稻草螟、稻瘿蚊等。

这些虫害危害主要表现为水稻叶片损伤、植株凋谢、产量减少等。

- 稻飞虱: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因其虫态短暂且繁殖能力强,种群增长迅速。

稻飞虱主要以吸食水稻叶上的汁液为主要营养来源,导致水稻叶片出现黄化、凋谢和卷曲等症状。

- 稻纵卷叶蛾:稻纵卷叶蛾在水稻生长期间主要以叶片为食,导致植株叶片卷曲、减少光合作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叶片完全干枯死亡。

- 稻草螟:稻草螟幼虫以水稻的叶片和茎秆为食,造成水稻的生长受阻,严重影响产量。

同时,稻草螟也具有较强的趋光性,易受光线的刺激而集中在光亮部位以发生田间大虫害。

- 稻瘿蚊:稻瘿蚊主要以吸食水稻根部的汁液为主要营养来源,导致水稻根部肿胀且表面凹凸不平,严重时会导致植株生长受阻。

虫害发生与影响因素虫害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环境因素、水稻品种、农业管理措施等。

- 环境因素: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虫害发生的关键因素。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会加速虫害的发生和繁殖,而干燥和低温条件有助于减少虫害发生。

- 水稻品种:不同品种的水稻对虫害的抗性不同。

一些优良品种具有较高的抗虫性,并且能够通过自身的抗虫物质来抑制虫害发生。

- 农业管理措施: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稻虫害。

例如,合理施肥、适时灭茬整地、合理的间作轮种等措施可以减少虫害的滋生。

虫害防治策略根据虫害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可以采取以下一些虫害防治策略来控制虫害的发生:1. 生物防治:利用水稻天敌昆虫来控制虫害的发生。

例如,可以引入捕食稻飞虱的龙蛉等昆虫来控制稻飞虱的种群。

2. 化学防治:使用化学杀虫剂对虫害进行防治。

选择适当的药剂和剂量,并严格遵守农药使用的安全规定。

3. 轮作间套种: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套种,可以减少虫害的滋生。

昆虫调查报告[最新版]

昆虫调查报告[最新版]

昆虫调查报告昆虫调查报告篇一:昆虫调查报告-刘晓东关于试验田虫害的调查报告调查地点:玉米田、水稻田、棉花田调查年9月8日调查目的:学会观察和了解田间常见的病虫害调查对象:受害作物以及昆虫调查结果:我们首先来到玉米田,老师先给我们介绍了玉米田这期间常见的几种昆虫以及玉米受虫害时表现的几种症状。

接下来我们便在田间捕捉昆虫以及观察受害植株的症状。

我们捕捉到的昆虫主要有玉米;玉米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高粱条螟、蝗虫、卷叶螟、蚜虫等害虫及草蛉益虫。

以下简要介绍这几种昆虫。

玉米螟: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成虫黄褐色,雄蛾体长10-13毫米,翅展20-30毫米,体背黄褐色,腹末较瘦尖,触角丝状,灰褐色,前翅黄褐色,有两条褐色波状横纹,两纹之间有两条黄褐色短纹,后翅灰褐色;雌蛾形态与雄蛾相似,色较浅,前翅鲜黄,线纹浅褐色,后翅淡黄褐色,腹部较肥胖。

卵,扁平椭圆形,数粒至数十粒组成卵块,呈鱼鳞状排列,初为乳白色,渐变为黄白色,孵化前卵的一部分为黑褐色(为幼虫头部,称黑头期)。

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左右,圆筒形,头黑褐色,背部颜色有浅褐、深褐、灰黄等多种,中、后胸背面各有毛瘤4个,腹部1~8节背面有两排毛瘤前后各两个。

玉米螟的危害,主要是因为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倒折率增加,籽粒产量下降。

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成虫前翅灰褐色,内横线和外横线灰白色,呈波浪形,有白色条纹,环状纹不明显,肾状纹前部呈白色,后部呈黑色,环状纹和肾状纹之间有3条白线组成明显的较宽的斜纹,自翅基部向外缘还有1条白纹。

后翅白色,外缘暗褐色。

危害性:初孵幼虫具有群集危害习性,3龄以后则开始分散,老龄幼虫有昼伏性和假死性,白天多潜伏在土缝处,傍晚爬出取食,遇惊就会落地蜷缩作假死状。

甜菜夜蛾:幼虫体色变化很大,有绿色、暗绿色、黄褐色、黑褐色等,腹部体侧气门下线为明显的黄白色纵带,有时呈粉红色。

虫害实习报告

虫害实习报告

虫害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

实习单位,XX农场。

实习内容: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观察和记录农场作物的虫害情况,学
习并参与农药喷洒和虫害防治工作。

通过实地实习,我深入了解了
农作物常见的虫害种类、虫害的危害程度以及不同虫害的防治方法。

在观察和记录虫害情况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的虫害,包括叶螨、蚜虫、蓟马等常见害虫。

我还学习了如何评估虫害
对作物的危害程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在参与农药喷洒和虫害防治工作中,我学习了不同农药的使用
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了正确的喷洒技巧和安全操作规程。

我还了
解了有机农业中的生物防治方法,如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
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农作物虫害防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
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经验。

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识别和评
估虫害,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
技能。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农业生产中虫害防治的重要性,以及生
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保护意义。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
知识和技能,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实习单
位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让我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关于大同市农业害虫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同市农业害虫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同市农业害虫的调查报告目的:调查农田中昆虫种类和数目并得到具体数据以分析得出对本地农田最具威胁的虫种。

以及找出防治方法。

地点:大同市南郊区西韩岭乡马辛庄村。

对象:村中的田地,以单位面积取样。

内容和分析:在进行取样调查后,发现在同一片农田中有多种的昆虫,有蝗虫,玉米螟,菜青虫,小地老虎,蝼蛄,瓢虫,天牛等,其他科的昆虫较少。

下面重点介绍蝗虫形态习性和蝗虫的发生原因已经防治方法。

蝗虫的形态和习性:蝗虫(locust,grasshopper),又名“蚱蜢”、“草螟”、“蚱蚂”、“蚂蚱”。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蝗科(Acrididae)以及螽斯科(Tettigoniidae)昆虫总称。

数量极多,生命力顽强,能栖息在各种场所。

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

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

在山坡、森林低洼地、半干旱区和草原最多。

植食性。

大多数是作物的重要害虫。

在天气严重干旱时可能会大量爆发,对自然界和人类形成灾害。

蝗虫的身体结构和发育头部触角、触须、腹部的尾须以及腿上的感受器都可感受触觉。

味觉器在口内,触角上有嗅觉器。

第一腹节的两侧、或前足胫节的基部有鼓膜,主管听觉。

复眼主管视觉,单眼主管感光。

后足腿节粗壮,适于跳跃。

雄虫以左右翅相摩擦或以后足腿节的音锉摩擦前翅的隆起脉而发音。

有的种类飞行时也能发音。

体型呈中型或大型,某些种类(如南美的巴西排点褐蝗Tropidacris latriellei)长度超过11厘米。

有的地区的人们以蝗虫为食品。

蝗虫的天敌有鸟类、禽类、蛙类和蛇等,同时人类也大量扑捉。

全身通常为绿色、灰色、褐色或黑褐色,头大,触角短;前胸背板坚硬,像马鞍似的向左右延伸到两侧,中、后胸愈合不能活动。

脚发达,尤其后腿的肌肉强劲有力,外骨骼坚硬,使它成为跳跃专家,胫骨还有尖锐的锯刺,是有效的防卫武器。

产卵器没有明显的突出,是它和螽斯最大的分别。

头部除有触角外,还有一对复眼,是主要的视觉器官。

虫害趋势的分析报告(一)2024

虫害趋势的分析报告(一)2024

虫害趋势的分析报告(一)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虫害趋势的分析报告的第一部分。

虫害作为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了解虫害的发展趋势对于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报告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虫害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正文:(一)虫害发生的影响因素1. 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等对虫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2. 农作物品种:不同农作物对虫害的抵抗力存在差异,品种的选择对于虫害的发生起到关键作用。

3. 农业管理措施:农业生产中的施肥、灌溉、土壤管理等措施会影响农作物的健康状况,从而影响虫害的发生。

(二)主要虫害类型及其发展趋势1. 病毒性虫害:由病毒引发的虫害在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其传播速度快、致病性强,对农作物造成较严重的危害。

2. 昆虫性虫害:昆虫对农作物的咬食、吸食作用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一些农田中的害虫种类和数量在近年来有所增加,对农业产业链构成了挑战。

3. 真菌性虫害:受潮湿环境的影响,真菌性虫害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增加的趋势。

这类虫害对农作物的感染范围广、危害大,对农民的经济利益造成较大损失。

(三)虫害防治策略1. 生物防治:通过引进具有天敌作用的生物控制虫害的数量,如引入捕食性昆虫、建立生态平衡等措施。

2. 化学防治:利用农药控制虫害数量,但需谨慎使用,以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

3. 农业生态系统管理:通过科学的农业管理措施,提高农作物的抗虫害能力,如合理施肥、良好的灌溉管理等。

4. 遗传改良:通过培育抗虫害品种,增强农作物的抗虫害性。

5. 预防控制策略: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早期发现虫害的迹象,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减轻虫害带来的损失。

(四)虫害趋势的挑战与机遇1. 挑战:虫害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农业生产方式等因素有关,预测虫害发展趋势需要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2. 机遇:虫害防治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有效防治虫害提供了新的机遇,如昆虫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等。

虫害实习报告(一)

虫害实习报告(一)

虫害实习报告(一)引言概述: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大问题,它给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为了更好地了解虫害的特点和防治措施,笔者参与了一次虫害实习活动。

本文将从虫害的种类、危害程度、影响因素、防治方法以及实习心得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一、虫害的种类1.1 有害的昆虫种类:包括害虫、害螨和害虫的幼虫等。

1.2 不同作物的主要害虫:如水稻的稻飞虱、玉米的玉米螟等。

1.3 病害的常见虫害类型:例如蔬菜的叶螨、果树的蚜虫等。

二、虫害的危害程度2.1 对农作物的影响:直接危害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2.2 对经济的影响: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2.3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三、虫害的影响因素3.1 气候环境:温度、湿度等气候因素对虫害的产生和传播有重要影响。

3.2 农作物品种:不同农作物品种对虫害的抵抗力不同。

3.3 土壤条件:土壤的肥力、湿度等对虫害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四、虫害的防治方法4.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益虫、微生物等来控制害虫的繁殖和生长。

4.2 化学防治:使用农药等化学物质来杀灭害虫。

4.3 农艺防治:通过适用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来减少虫害的发生。

4.4 机械防治:采用捕虫器、粘虫板等机械工具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五、实习心得5.1 加深对虫害的认识:通过实习,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不同虫害的特点和防治方法。

5.2 借鉴有效的防治方法:在实习过程中,学习到了一些实用的虫害防治方法,可以在实际生产中借鉴和应用。

5.3 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实习,不仅学到了虫害防治的技能,还提高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虫害在农业生产中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给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为了有效地防治虫害,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虫害的种类、危害程度、影响因素以及各种防治方法。

通过实习活动,我们不仅对虫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还学到了一些实用的防治方法,并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农学接触昆虫实验报告

农学接触昆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昆虫的基本形态结构,了解昆虫与农业的关系,特别是昆虫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

通过观察和识别不同种类的昆虫,增强学生对昆虫学的认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三、实验地点XX农业大学昆虫实验室及校园内农田四、实验材料1. 昆虫标本2. 显微镜3. 昆虫分类图谱4. 实验记录表5. 计量工具(如尺子、天平等)五、实验内容及步骤(一)昆虫基本形态观察1. 观察昆虫外部形态:包括昆虫的体型、颜色、翅膀、触角、足等部位。

2. 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内部结构:观察昆虫的口器、消化道、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部位。

(二)昆虫分类识别1. 根据昆虫外部形态,结合昆虫分类图谱,对采集到的昆虫进行分类。

2. 记录昆虫的学名、属名、科名等信息。

(三)昆虫与农业的关系1. 了解昆虫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包括传粉、害虫防治等。

2. 分析昆虫对农业病虫害的影响,探讨昆虫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一)昆虫基本形态观察结果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昆虫具有以下基本形态结构:1. 体型:昆虫体型多样,有小型、中型、大型之分。

2. 颜色:昆虫颜色丰富,有红色、绿色、黑色、黄色等。

3. 翅膀:昆虫翅膀可分为无翅、半翅、全翅等类型。

4. 触角:昆虫触角长短不一,形态多样。

5. 足:昆虫足分为三对,形态各异。

(二)昆虫分类识别结果本次实验共识别出以下昆虫:1. 鳞翅目:蝴蝶、蛾类2. 同翅目:蚜虫、飞虱3. 鞘翅目:金龟子、叶甲4. 直翅目:蝗虫、螽斯5. 双翅目:蚊虫、蝇类(三)昆虫与农业的关系分析1. 昆虫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传粉、害虫防治等。

2. 昆虫是农业病虫害的主要传播者,可导致作物减产、品质下降。

3. 利用昆虫进行生物防治,可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七、实验结论本次实验使我们对昆虫的基本形态结构、分类识别及与农业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每月虫害分析报告

每月虫害分析报告

每月虫害分析报告1. 引言该报告旨在分析每月发生的虫害情况,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帮助农民有效预防和治理虫害。

通过详细的分析数据和对虫害类型的分类,我们将为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以降低虫害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2. 数据收集在该报告中,我们收集了如下数据以分析虫害情况:•虫害类型•发生日期•发生地点•虫害程度这些数据是通过田间观察和采集农民上报的信息得到的,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3. 虫害类型根据收集的数据,我们对虫害类型进行了分类和统计。

根据发现率和严重程度,我们将虫害类型划分为如下几类:3.1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农作物中常见的虫害之一,它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叶片变色甚至死亡。

根据统计数据,病毒感染占总虫害发生率的30%。

3.2 害虫侵袭害虫是农作物的主要威胁之一,它们以各种方式侵袭植物,包括叶食性虫害、茎食性虫害和根食性虫害等。

根据统计数据,害虫侵袭占总虫害发生率的50%。

3.3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是由于湿度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导致的,它会在植物上生长,并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根据统计数据,真菌感染占总虫害发生率的20%。

4. 虫害分析在本月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以下几个关键点:•害虫侵袭是本月虫害情况的主要因素,占总虫害发生率的50%。

•病毒感染在本月也有较高的发生率,占总虫害发生率的30%。

•真菌感染在本月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仅占总虫害发生率的20%。

5. 解决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虫害,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5.1 害虫侵袭的解决方案•使用农业无人机进行害虫监测和定量灭治。

•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引入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

•使用环境友好的农药进行喷洒。

5.2 病毒感染的解决方案•种植抗病毒性强的农作物品种。

•实施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如定期清除病毒感染的植株,减少病毒传播。

5.3 真菌感染的解决方案•控制田间湿度和温度,避免过度浇水。

•使用抗真菌性强的农药进行喷洒。

6. 结论通过对本月虫害情况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害虫侵袭是本月虫害情况的主要因素,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

农业昆虫学的实习报告

农业昆虫学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昆虫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显著。

为了提高我对农业昆虫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于2023年6月1日至6月30日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农业昆虫学实习。

二、实习目的1. 巩固和深化农业昆虫学理论知识,了解昆虫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物学特性等基本知识。

2. 掌握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鉴定和保存方法。

3. 了解常见农作物的主要害虫及其防治措施。

4. 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1. 理论课程学习: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农业昆虫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昆虫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物学特性、生活史、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等。

2. 昆虫标本采集与制作: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昆虫标本的采集方法,如网捕、诱捕、毒瓶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昆虫标本的制作过程,包括整理、展翅、固定、干燥、保存等。

3. 昆虫鉴定:通过观察昆虫的形态特征,我们学会了如何鉴定昆虫的种类。

实习过程中,我们鉴定了多种昆虫,包括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半翅目等。

4. 农作物害虫调查:我们深入田间地头,调查了农作物的主要害虫,如棉铃虫、玉米螟、蚜虫、菜青虫等。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害虫的发生规律、为害程度和防治方法。

5. 防治措施实践: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农业昆虫学中的防治方法,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

我们还参与了农药的配制、喷洒等操作,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习过程1. 准备阶段:在实习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学习和准备工作,了解了实习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2. 实习阶段: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习计划进行,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在采集、制作标本、鉴定昆虫、调查害虫等环节,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 总结阶段:实习结束后,我们进行了总结和交流,分享了实习心得和体会。

五、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实习,我对农业昆虫学的基本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虫害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虫害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虫害现状调查分析报告虫害现状调查分析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调查目的:了解当前农田虫害的种类、分布和危害程度,为防控虫害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背景:近年来,农田虫害频繁发生,给农民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了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农民的利益,需要对虫害现状进行全面了解。

二、调查方法和样本选择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

样本选择:从农作物主要分布地区抽取了20个样本地,每个样本地选择了10个农户进行调查,共计调查了200个农户。

三、调查结果1. 虫害种类及分布:调查发现,农田虫害主要有蚜虫、螟虫、飞虱等。

其中,蚜虫分布最广,螟虫主要分布于玉米地区,飞虱主要分布于水稻地区。

2. 危害程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不同。

蚜虫主要危害大豆、黄瓜等蔬菜作物,危害程度较轻;螟虫主要危害玉米,危害程度较高;飞虱主要危害水稻,危害程度中等。

3. 防控措施: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农户采取化学控制虫害的方式,使用农药进行喷洒。

少数农户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如引入天敌来控制虫害。

但是由于农民对农药使用不当和缺乏科学防治知识,结果导致虫害防控效果不佳。

四、问题分析及建议1. 种植结构单一,易造成虫害的大规模暴发。

建议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采用轮作休耕或间隔种植等措施,减少虫害的发生。

2. 加强农民的科学防治知识培训。

组织专家团队为农民提供农药使用和生物防治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的防控意识和技能,减少虫害的危害。

3.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引入天敌来控制虫害,减少对农药的依赖,降低农作物的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 建立健全虫害监测和预警系统。

通过定期监测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预警并提供相应的防控措施,有效降低虫害的损失。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农田虫害现状,虫害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不同虫害对不同作物的危害程度不同。

在防控虫害方面,农民还存在知识匮乏和方法不当的问题。

因此,加强科学防治知识培训,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建立健全的虫害监测和预警系统,是解决农田虫害问题的关键。

虫害实习报告

虫害实习报告

虫害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7月1日。

实习地点,某农场。

实习内容:
在农场的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观察和记录作物的虫害情况,并协助农场工作人员进行防治工作。

在实习期间,我学习到了许多关于虫害防治的知识和技能,对农作物的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工作:
1. 虫害观察,我每天都会到田间地头进行观察,记录作物上的虫害情况,包括有害昆虫的种类、数量、分布等。

通过观察,我学会了识别一些常见的农作物害虫,比如蚜虫、螟虫、蝗虫等。

2. 虫害防治,在观察到虫害情况后,我会和农场工作人员一起制定防治方案,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或其他防治措施,比如设置黄色板、粘虫球等。

我也学会了正确使用农药和防治工具,确保
作物不受虫害侵害。

3. 虫害监测,我还参与了农场的虫害监测工作,使用显微镜观
察虫害的生长和繁殖情况,帮助农场工作人员及时发现虫害问题并
采取相应的措施。

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正确观察和识别作物的虫害,还掌握了一些虫害防治的技能和方法。

我深刻体会到了虫害对农作
物的危害,也更加明白了农民们为了保护作物所付出的努力和辛苦。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为农作物的保护贡献自己的
力量。

实习总结:
这次虫害实习让我对农业生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学会
了如何保护农作物免受虫害侵害。

我将会把这次实习的收获和经验
运用到未来的工作中,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农场工作
人员对我的指导和帮助,让我在实习中有了很大的收获和成长。

虫害评估与趋势分析报告

虫害评估与趋势分析报告

虫害评估与趋势分析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评估当前的虫害情况,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虫害趋势进行分析。

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了解虫害的趋势对于农业生产管理和虫害防治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虫害情况评估针对不同地区和作物,我们对当前的虫害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

从调查数据中我们了解到以下几点情况:1.虫害种类:常见的虫害包括蚜虫、螟虫、菜蛾等。

不同地区和作物可能存在不同的虫害种类,其中一些虫害对特定作物具有较高的危害性。

2.虫害严重程度:根据农民反馈和实地调查,我们发现虫害的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与气候、土壤质量等因素有关。

部分地区和作物受虫害的影响较小,而另一部分地区和作物则受到了严重威胁。

3.虫害防治方法:农民在虫害防治中采取了多种策略,包括化学农药的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

然而,农民对虫害防治的认识和技术水平存在差异,一些地区的农民缺乏及时有效的防治手段。

三、虫害趋势分析根据历史数据和相关研究,我们对未来虫害趋势进行了分析,以下是我们的观察和预测:1.气候变化对虫害的影响:随着气候变暖,一些虫害的发生和繁殖季节可能会有所延长,导致虫害的风险增加。

同时,气候变化可能会引入新的虫害种类,对农作物带来新的威胁。

2.农业生产模式的变化:随着农业生产模式的不断发展,例如科技农业和温室农业的兴起,农作物栽培环境的变化可能对虫害的分布和发生产生影响。

需要加强对新型农业模式下虫害的研究和监测。

3.虫害防治技术的提升:虫害防治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发展是未来应对虫害的关键。

生物控制、物理防治和天敌培养等新技术的应用将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并有效降低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四、虫害防治策略建议基于当前虫害情况评估和趋势分析,我们提出以下虫害防治策略建议:1.研究虫害发生规律:加强对虫害发生规律的研究和监测,掌握关键虫害的生态特征和发生规律,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2.推广绿色防治技术:加大对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农产品的残留。

虫害调查报告

虫害调查报告

虫害调查报告背景:虫害是指由各种昆虫对农作物和林木造成的危害。

在农业生产中,虫害是重要的害虫之一。

由于种植作物和树木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虫害问题的发生程度是不稳定的。

因此,必须经常进行调查,了解虫害的发生情况,以便有效地防治虫害。

调查目的:本次虫害调查的目的是了解该区域内农作物和林木虫害的发生情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虫害。

调查时间和地点:调查时间:2021年7月至8月。

调查地点:某县农村和林地。

调查对象:本次虫害调查的对象为该区域内主要农作物( 小麦、玉米、马铃薯、高粱、花生、大豆、番茄等)和林木 松树、桦树、杨树等)。

调查方法:本次虫害调查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根据农作物和树木的种植情况,现场查看虫害发生情况,并及时记录虫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等信息。

调查结果:据调查,该区域内主要农作物和林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虫害危害。

1.(农作物虫害情况:1)小麦和玉米:受到飞虱、螟虫、粉虱、象甲、负泥虫、地老虎等虫害的威胁,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减产。

2)马铃薯和高粱:受到蛾类、斑点萎黄病的危害,导致品质下降和减产。

3)花生和大豆:受到若干种虫害危害,特别是病毒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减产。

4)番茄:受到红蜘蛛、卷叶蛾、白粉虱等虫害危害,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减产。

2.(林木虫害情况:1)松树:受到松材线虫危害,导致松树枯死。

2)桦树:受到天牛、毛虫危害,导致桦树枯死。

3)杨树:受到蛀干害虫、白粉虱、大蚜虫、尺蛾等危害,导致枯死和减产。

调查结论:根据对该区域内农作物和林木虫害情况的调查结果,建议采取以下防虫措施: 1)加强虫情监测,提高防治水平。

2)采用生物防治和农药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对虫害进行有效防治。

3)加强生态建设,提高农作物和林木的免疫力。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虫害防治的重视程度和技术水平。

5)加强科研攻关,研发更加高效、环保的防虫技术和产品。

综上,加强虫害调查。

农业昆虫学实习报告-duoduo

农业昆虫学实习报告-duoduo

农业昆虫学论文学院:农学院姓名:王淇净学号:20070214038一、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09年11月14号实习地点:三江、三门坡、生态村实习路线:海口→三江→三门坡→生态村在实习中能比较容易的看到在学校里很难看到的虫子,包括水稻、椰子、荔枝、龙眼、蔬菜等的害虫。

其中椰子我见的最多,下面是我在实习中观察以及扑捉到的昆虫简介:二、 3种主要害虫介绍1.椰心叶甲虫:形态特征:椰心叶甲属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成虫、卵、幼虫、蛹四个虫态。

成虫: 体扁平狭长,雄虫比雌虫略小。

体长80-10mm,宽约2mm,触角粗线状,11节,黄褐色;顶端4节色深,有绒毛,柄节长2倍于宽。

触角间突超过柄节的 1/2,由基部向端部渐尖,不平截。

沿角间突向后有浅褐色纵沟。

头部红黑色;头顶背面平伸出近方形板块,两侧略平行,宽稍大于长。

前胸背板黄褐色,略呈方形,长宽相当。

具有不规则的粗刻点。

前缘向前稍突出,两侧缘中部略内凹;后缘平直。

前侧角圆,向外扩展,后侧角具一小齿。

中央有一大的黑斑。

足红黄色,粗短,跗节4节。

卵:椭圆形,褐色,长1.5mm,宽1.0mm。

卵的上表面有蜂窝状平凸起,下表面无此结构。

幼虫:幼虫可分为1-5龄,白色至乳白色,幼虫的龄期可从尾突的长短来分别:1龄平均为0.13mm,2龄0.2Omm,3龄0.2gmm,4龄0.37mm,5 龄0.45mm。

蛹:长10.5椰,宽2.5mm,与幼虫相似,但个体稍粗,出现翅芽和足,腹末仍有尾突,但基部的气门开口消失。

为害特点:由于椰心叶甲成虫和幼虫均取食椰子等寄主未展开的心叶表皮组织,其危害症状呈现:心叶叶脉分布有平行的狭长褐色条斑,心叶展开后呈大型褐色坏死条斑,有的叶片皱缩、卷曲,有的破碎枯萎或仅存叶脉,被害叶表面常有破裂虫道和虫体排泄物。

树受害后常出现褐色树冠,严重时,整株死亡。

椰心叶甲属毁灭性害虫。

它在寄主上的危害部位为最幼嫩的心叶,叶片受害后出现枯死被害状,严重时植株死亡。

农业昆虫实习报告总结

农业昆虫实习报告总结

农业昆虫实习报告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加了农业昆虫实习课程,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农业昆虫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技能和知识,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总结。

首先,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昆虫的采集和标本制作技巧。

在采集昆虫时,我们使用了各种工具,如捕虫网、毒瓶等,学会了如何有效地捕捉和处理昆虫。

我还了解到,在采集过程中,要根据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这样才能提高采集效率。

在标本制作方面,我掌握了昆虫针插、展翅、整姿等技巧,并学会了如何正确地保存和展示标本。

其次,实习过程中,我对昆虫的分类和鉴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昆虫的形态学、生物学特性和分类系统,通过观察和比较,掌握了昆虫各类群的主要特征。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利用工具书和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昆虫的分类和鉴定,这为今后的研究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了解了昆虫与农业的关系。

昆虫在农业生产中既有益也有害。

一方面,昆虫可以作为农业害虫,对作物造成严重的损失。

另一方面,昆虫也可以作为天敌,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

因此,了解昆虫的生态习性和防治方法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和交流也让我受益匪浅。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大家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在团队合作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和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意识。

同时,我们还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分享了彼此的经验和心得,这使我在实习过程中不断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总之,通过这次农业昆虫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我相信这些收获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农业昆虫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田间虫情实验报告总结(3篇)

田间虫情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我们开展了田间虫情实验,以期为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田间虫情发生规律,为病虫害防治提供数据支持;2. 探讨不同防治措施对病虫害的控制效果;3. 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地点:某村玉米田;2. 实验材料:玉米、草地贪夜蛾、小麦赤霉病菌等;3. 实验设备:虫情监测器、智能虫情灯、自动诱捕器、高清昆虫控诱设备、气象仪、病害监测仪等;4. 实验方法:(1)虫情监测:利用虫情监测器、智能虫情灯、自动诱捕器等设备,对田间虫情进行实时监测;(2)病害监测:利用病害监测仪,对小麦赤霉病菌等病害进行监测;(3)数据收集: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田间监测平台,进行分析和处理;(4)防治措施:针对监测到的虫情和病害,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虫情发生规律:经过监测,草地贪夜蛾在玉米田的发生呈周期性变化,主要集中在7月至9月,每月发生量呈上升趋势,9月达到高峰期。

2. 防治措施效果:针对草地贪夜蛾,我们采取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措施。

化学防治主要采用高效低毒农药,生物防治主要利用昆虫病原线虫等生物制剂。

实验结果表明,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对草地贪夜蛾的控制效果较好,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5%和90%。

3. 病害监测与防治:通过病害监测仪,提前预警小麦赤霉病菌等病害的发生。

针对小麦赤霉病菌,我们采取了合理施肥、科学用药、清除田间杂草等综合措施。

实验结果表明,防治效果达到95%。

4. 数据分析: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建立了田间虫情预测模型,为病虫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实验结论1. 田间虫情监测对病虫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前预警、科学决策;2. 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田间虫情,提高防治效果;3. 数据分析有助于建立田间虫情预测模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农业昆虫学实习报告总结(2篇)

农业昆虫学实习报告总结(2篇)

第1篇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昆虫学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昆虫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掌握昆虫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农业昆虫学实习。

实习期间,我们深入了解了昆虫的分类、生物学特性、生态学原理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实习目的1. 增强对昆虫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如昆虫标本采集、鉴定、观察等。

3. 了解昆虫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昆虫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1. 昆虫标本采集与制作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昆虫标本的采集方法,包括网捕、诱捕、灯光诱捕等。

同时,掌握了昆虫标本的制作过程,如压制、干燥、粘贴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昆虫标本制作经验。

2. 昆虫分类与鉴定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昆虫的分类学知识,掌握了昆虫的基本分类特征。

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等特征,我们能够对昆虫进行初步鉴定。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昆虫鉴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观察角度、鉴定依据等。

3. 昆虫生物学特性研究实习期间,我们重点研究了昆虫的生殖、发育、生理等生物学特性。

通过观察昆虫的生命周期、生殖方式、食性等特征,我们了解了昆虫的生长发育规律。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昆虫生理学知识,如昆虫的新陈代谢、呼吸等。

4. 昆虫生态学原理与应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昆虫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如种间关系、食物链、生态系统等。

通过实际观察和分析,我们了解了昆虫在农业生产中的生态作用,以及如何利用昆虫生态学原理防治病虫害。

5. 昆虫病虫害防治技术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昆虫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昆虫病虫害防治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四、实习成果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实习,我们对昆虫学的基本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上黄呆蓟马Anaphothrips obscurus
(Müller)的综合治理
摘要:
本文就黄淮海平原对玉米黄呆蓟马的基本特征、为害情况以及治理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并根据治理方法进行一定的思考和分析
关键字:玉米黄呆蓟马、为害、治理、思考
一、玉米黄呆蓟马基本特征
黄呆蓟马的学名是Anaphothrips obscurus (Müller),属昆虫纲,缨翅目,蓟马科(Thripidae)。

黄呆蓟马主要分布在宁夏、新疆、甘肃、河北、北京、山东、河南、台湾;日本、欧洲、非洲、美洲。

其为害植物有糜子、玉米、谷子、小麦、大麦、水稻、高粱等。

卵:长0.3mm左右,宽0.13mm左右,肾形,乳白至乳黄色。

若虫:初孵若虫头、胸占身体的比例较大,触角较粗短。

二龄后乳青或乳黄,有灰斑纹。

触角末端数节灰色。

体鬃很短,仅第九、十腹节鬃较长。

每九腹节上有4根背鬃略呈节瘤状。

前蛹(三龄)触角分节不明显,略呈鞘囊状,向前伸。

体鬃短而尖,每八腹节侧鬃较长。

第九腹节背面有4根弯曲的齿。

蛹(第4龄)触角鞘背于头上,向后至前胸。

成虫:长翅型雌成虫体长1.0—1.2mm,黄色略暗,胸、腹背(端部数节除外)有暗黑区域。

触前翅淡黄,前脉鬃间断,绝大多数有2根端鬃,少数一根,脉鬃弱小,缘缨长,具翅胸节明显宽于前胸。

半长翅型的前翅长达腹部第五节。

短翅型的前翅短小,退化成三角形芽状,具翅胸几乎不宽于前胸。

二、玉米黄呆蓟马的危害情况
以黄淮海平原为例对黄呆蓟马为害玉米情况进行陈述。

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玉米黄呆蓟马成虫在禾本科杂草根基部和枯叶内越冬,每年5月中下旬从禾本科植物迁向玉米,在玉米上繁殖2代,第一代若虫于5月下旬至6月初发生在春玉米或麦类作物上,6月中旬进入成虫盛发期,6月20日为卵高峰期,6月下旬是若虫盛发期,7月上旬成虫发生在夏玉米上,该虫为孤雌生殖。

成虫有长翅型!半长翅型和短翅型之分,行动迟钝,不活泼,阴雨时很少活动,受惊后亦不愿起飞。

成虫取食处,就是它的产卵的场所。

卵产在叶片组织内,卵背鼓出于叶面"初孵若虫乳白色。

以成虫和1!2龄若虫为害,若虫在取食后逐渐变为乳青色或乳黄色。

3、4龄若虫停止取食,隐藏于植株基部叶鞘。

枯叶内或掉落在松土内化蛹。

6月中旬主要是成虫猖撅为害期,6月下旬。

七月初若虫数量增加"有转主为害的习性。

为害症状:玉米黄呆蓟马以成虫、若虫吸食植物汁液对植物造成严重危害。

危害叶背导致叶背面呈现断续的银白色条斑,伴随有小污点,叶正面与银白色相对的部分呈现黄色条斑。

受害严重者叶背如涂一层银粉,端半部变黄枯干,甚至毁种。

幼虫取食玉米心叶、玉米苞叶、花粉粒和花丝。

三、病害发生影响因素
1、气候因素黄呆蓟马在玉米上的病害在年度之间发生与为害的差异与湿度关系密切,但与气温关系不大。

降雨对玉米黄呆蓟马的种群数量有很大的抑制作用,甚至导致虫量下降。

2、虫源基数高由于当地农民对玉米黄呆蓟马缺乏正确的认识,玉米上出现症状时农民往往认为是玉米种子的问题或者是出现了由病原菌引起的病害,而疏于防治,从而造成虫源逐年积累。

3、耕作制度方式改变近些年来,随着套种和免耕等耕作方式的推行,玉米黄呆蓟马病害有加重趋势。

黄淮海平原中有些地方采用麦田套种玉米的栽培方式,或者麦收后不经犁地,直接机播、点种的种植方式。

由于玉米黄呆蓟马春季在小麦上为害,那么上述种植方式有利于其为害玉米发生。

4、虫源在寄生植物件转移黄呆蓟马在寄主植物间转移,主要与寄主的生育期有关,往往成为一项影响消长规律的重要因素。

从五月下旬至六月中旬,玉米黄呆蓟马向玉米地迁移,从而进一步为害玉米。

小麦地是玉米黄呆蓟马想玉米地迁移的虫源基地。

四、对玉米黄呆蓟马的综合治理
1、加强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让广大农民充分了解玉米蓟马的为害症状,认识虫体形态,掌握活动规律,了解相应的防治方法。

提高整体防治水平。

2、准确测报。

根据玉米黄呆蓟马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掌握黄呆蓟马的发生动态;从而为农民提供准确的预测预报信息,提高防治效果。

5、农业防治。

1)选择抗病虫性强的品种。

合理有效利用抗病品种,延长品种的使用年限,使其在虫害综合防治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导作用。

2)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

由于小麦是玉米黄呆蓟马的理想寄主,因此不能采取麦田套作玉米的方法,同时在玉米田周围也不能种植小麦。

其次,应注意在植株收货后,玉米种植前进行深翻耕、灭残茬,将遗留在土壤或者植物残体上的黄呆蓟马清除。

3)调整播期。

玉米黄呆蓟马的生活周期短,适时栽培,避开高峰期。

在适宜的条件下,玉米黄呆蓟马在玉米苗期及心叶末期(大喇叭口期)发生量大。

抽雄后,玉米黄呆蓟马的数量随即显著下降。

因此,可以调整选用早熟的品种从而避免虫
害大发生。

4、化学防治。

化学药剂防治是控制玉米黄呆蓟马的有效措施。

可以采用对种子处理(包括浸种、拌种等方法)、叶丛喷药的方法对玉米黄呆蓟马进行防治。

5、物理防治。

通过研究发现。

蓟马具有趋蓝色的习性,可用蓝板来吸引蓟马,减少成虫产卵和为害。

6、生物防治玉米黄呆蓟马的天敌主要为小花蝽、窄姬猎蜷、蜘蛛、蜡类、赤眼蜂、草岭、阶梯脉褐岭及一种食虫菌。

所以可以相应保护和利用它的天敌,从而减少虫源数量。

五、对治理措施的思考和分析
我国植保方针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要从生态系统的整体为出发点,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将农业、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害虫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以达到保护人畜健康和增产的目的。

1、害虫的综合治理不仅要考虑治理结果同时还要考虑经济效益。

由于现在大量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农村缺少大量劳力,因此选用抗虫品种的方式是应对农村现状最为省力、省时、方便管理的方法。

2、防治害虫并不是完全对其全部杀死,而是允许害虫在经济受害允许范围内继续存在;而害虫也是在超过一种数量水平带来严重经济损害的情况下才称之为害虫。

在防治时,虽然化学药剂防治时最为有效的方式,但会对农村居住环境、食品安全等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采取多手段、多维度的方法来对害虫进行综合防治,全面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可以大力发展交叉学科,鼓励多学科协作。

由物理防治可知,我们可以研究其物理特性;对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可知,我们需要应用数学和计算机模型等。

因此,随着防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学科协作、交叉学科的应用势必将成为主流!
References:
[1]. 马松岳等, 黄淮海地区玉米田蓟马发生与防治研究现状, 2005. 第4页.
[2]. 李树才等, 冀北春玉米蓟马发生及防治技术研究, in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2012: 中国北京. 第3页.
[3]. 刘帆, 洛宁县玉米蓟马重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in 华中三省(湖北、湖南、河南)昆虫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2011: 中国河南新乡. 第2页.
[4]. 沧县农业局张明军张巧丽, 立即除治春玉米黄呆蓟马, in 河北科技报2011. 第1页.
[5]. 马嵩岳, 玉米田蓟马的发生和防治的研究, 2006, 河北农业大学. 第59页.
[6]. 韩靖玲等, 种子处理对玉米生长的影响以及对蓟马的防治效果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2012(10): 第60-62页.
[7]. 宋守强等, 玉米蓟马的发生情况与防治技术. 科学种养, 2013(03): 第32-33页.
[8]. 韩运发, 潘永诚与王德清, 京郊玉米上蓟马的研究. 昆虫学报, 1979(02): 第133-140页.
[9]. 周小燕等, 大方县2009年玉米生长前期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农技服务, 2010(09): 第1167-1168页.
[10]. 杨光, 花蓟马在春播、晚春播玉米田的发生与防治. 农药市场信息, 2012(09): 第42页.
[11]. 穆明臣, 玉米黄呆蓟马的发生与防治. 现代农村科技, 2010(19): 第31页.
[12]. 张立烟, 李雪丽与李宏, 玉米蓟马严重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现代农村科技, 2009(12): 第20-21页.
[13]. 孙焕弟, 玉米蓟马的防治. 致富天地, 2012(07): 第53页.
[14]. 吴青君等, 京、浙、滇地区植物蓟马种类及其分布调查. 中国植保导刊, 2007(01): 第32-3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