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人学的危机及其现状(1)

合集下载

西方历史人类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西方历史人类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历史部分
在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起源上,我们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宗教慈善活动。当时, 修道士和教士们通过开展各种慈善活动,帮助贫困者和弱者。然而,这一时期 的宗教慈善活动并非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它更多的是基于宗教信仰和慈善 精神的自愿行为。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城市贫困问题和各类社会问题逐渐 凸显。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理论开始形成。其中,最 具代表性的是玛丽·里士满(Mary Richmond)的功能派社会工作理论。她强 调社会工作应以科学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而非仅限于慈善和志愿服务。
人类学是一门人类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从原始社 会到现代社会的各种人类社会形态。历史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 的是历史时期的人类社会和文化,其研究内容涉及到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 等多个领域。
历史人类学转向的出现是由于传统历史学在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传统历史学 往往注重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研究,而忽视了对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历史 人类学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缺陷,它强调对人类社会的整体理解,文化、社会和 政治等多个方面。
四、成果和不足
西方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丰富多样,为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价值 的思路和方法。首先,西方历史人类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地 区和文化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习惯,有助于促进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 和交流。其次,西方历史人类学通过研究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演变过程,为 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总之,西方历史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其研究 成果丰富多样,为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思路和方法。然而, 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西方知识分子的困境和理论

西方知识分子的困境和理论

西方知识分子的困境和理论作者:黄万盛开放时代2008年第6期西方在近代社会通过知识分子这个阶层强烈地发展了一种“批判的建设性”,即对社会的贡献通过批判的建设来体现。

这样的传统,与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的特征有很大不同。

在中国,圣王真正参与朝政之中,可以选择与朝廷合作;如果不能合作,他仍可以在民间跟君道配合,实现士大夫的政治理想;如果朝政的道义基础彻底崩溃,他们也可以成为抗议精神的领袖,参与政治的空间是非常宽广的。

在西方当代社会中,关于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和角色困惑备受关注,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成果。

对这个领域的问题,我做了非常初步和基础的梳理,和大家一起探讨,看看中国的学者对此如何回应。

其中,很多的问题在中国同样存在,某些方面甚至比西方的情况更严重,例如市场、媒体对知识分子的诱惑和腐化。

我们知道,在英语世界当中intellectual(知识分子)这个词最初起源于拉丁文,这个词成为流行的日常公共语言是近现代的事,与这个词比较接近的是“scholar”,早期是指中世纪神学院里做研究的神职人员,不是在外传教的那些牧师,神学院企图通过物理、化学、数学、天文的研究来证明上帝存在的那群人,我们通常称之为“scholar”。

法国大革命以后,源于对圣经解释学理念上的分歧,再加上对基督教神学垄断世界的解释权、泥守神学教义、无视甚至打压客观知识不满,神学院中有一批scholar(学者)开始分化出来,而通过神学院这批学者的研究,知识论的问题开始出现,从而影响了更多的人在神学院之外开始知识建设的工作,由此这批人对社会的参与就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

这些人终于成为历史的标志,告别了中世纪,开启了知识掌握时代命运的近现代历程。

可以看到,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就和一批从事知识研究和思想研究的学者有相当大的关系,如我们熟知的卢梭、狄德罗、达朗贝、孟德斯鸠、爱尔维修、拉美特利等等。

法国大革命之后,索邦大学的两个讲师对一个宗教判决的结果非常不满,不惜生命代价去对抗那错误的判决。

文化人类学的危机及其解决路径

文化人类学的危机及其解决路径

文化人类学的危机及其解决路径摘要:文化人类学乃至整个人类学的范式目前存在着一些学科本质的危机,而危机的根源在于对于“文化“一词的理解,本文认为一门新的范式——生命文化学的建立可以应对这一危机。

关键词:文化;人类学;危机;生命文化学众所周知,人类学家宣称,人类学是关于人类历史的科学。

美国的人类学研究传统分为四支(特别是在Boasians的研究推动之后):生物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sup>[1]</sup>。

Robert Borofski(20XX)的研究揭示出来,在文化人类学的子分支之间的联系已经非常薄弱<sup>[2]</sup>。

人类学的分支越来越专一化。

过度的专业化是人类学面临的一个问题。

人类学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文化”这个词本身。

20世纪初,人类学家把人类学界定为关于文化的科学,而现在人类学家逐渐变为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sup>[3]</sup>。

人类学家把文化界定为他们用来研究世界上不同人类群体的生活方式的理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工具。

大量关于文化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的上半个世纪<sup>[4]</sup>。

尽管文化的概念众多并且没有确立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人类学家普遍承认这样的假设:文化是后天习得的,基于符号的历史产物。

换句话说,文化与自然相对,拥有自己存在和进化的方式。

而到了20世纪下半叶,文化达到了一种滥用的程度,尤其是被“种族中心论”的人误用。

Adam Kuper陈述了它的成功:“现在每个人都进入到文化中来。

”<sup>[5]</sup>换句话说,我们正在见证这个世界的文化膨胀。

Keesing在1974年预测了未来的研究热点:“‘雅诺马米文化’、‘日语文化’、‘文化的发展’、‘自然与文化’:我们的人类学家仍然使用这个词,我们仍然认为这意味着什么。

方朝晖:现代儒学的困境与出路

方朝晖:现代儒学的困境与出路

现代儒学的困境与出路方朝晖【提要】20世纪儒学所走过的弯路主要来自于未能正确处理两个关系,即(1)儒学与现代西方学科体系的关系,(2)儒学与现代性的关系。

这些错误导致儒学原有话语系统的人为中断,和儒家固有的意义世界被葬送。

具体表现为儒学被消融在现代学科体系中,从进德修业之学变成了知识之学。

据此,儒学复兴的基本任务,应该考虑如下三个方面:其一、通过正确定位儒学与现代学科及现代性的关系,回归原有的话语系统,包括恢复经学及修身这两个千百年来儒学赖以存活和发展的基本传统;其二、重新确立未来中华文明的基本框架,其中包括从夷夏之辨出发重铸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从王霸之辨出发理解中国现代性的发展道路(即行业的自治与理性化问题),从社群主义出发理解未来中华文明的形态;其三、通过回归经学和复活修身传统来重建现代儒学传统,培养大批21世纪的新儒家。

儒学的复兴主要不是建构体系或方案设计的问题,而是能否通过回归儒家自身的话语系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现代儒家的问题,儒学的现代意义需要通过现代儒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激活‛传统的智慧、用自身活生生的生命来世人展示。

(一)年前,一位专业不是中国哲学的朋友出于兴趣看了些中国哲学研究论著,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代不如一代。

他非常感叹地说,如今研究中国哲学的人是一代比一代差了,只要拿今日中国哲学界最突出的学者与冯友兰比一比就知道,没有一个人在气象、格局、规模上能与冯先生相提并论,更不要提王国维、熊十力、牟宗三、钱穆等老一代学者了。

这位朋友的感叹引起了我的沉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比如当今大陆学者外文功底及西学训练多半不如老一代,跟冯友兰、陈寅恪等这样受过西学严格训练的学者相比有较大差距;又比如当今学者国学基础多半不如老一代,未经过老一代那样专门、系统的训练,更无老一代学者那样的家学或师承渊源。

不过,要是拿王国维、钱穆、熊十力、唐君毅、徐复观、马一浮、梁漱溟等人来比较,可以发现这些人的西学功底不见得有明显优势。

西方人格心理学的困境与出路

西方人格心理学的困境与出路

西方人格心理学的困境与出路【作者简介】陈少华(1972-)男,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研究生。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广州510631郑雪(1957-)男,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广州510631【内容提要】随着人格心里学发展的多元化和综合化,人格研究领域必须首先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1)稳定性与可变性问题,(2)人格的结构与维度问题,(3)注重结果还是注重过程的问题以及(4)人格的描述功能与解释功能的问题。

要想走出这些困境,人格研究务必在整合原有理论的基础上(1)建构一种人格的元理论,(2)与其他心理过程和相关学科相互渗透与结合,(3)完善人格研究的方法论以及(4)整合社会文化因素。

【关键词】人格心理学/困境/出路/人格特质/元理论【正文】在西方心理学中,人格心理学是最受人们关注也是最有争议的分支学科之一。

这不仅因为该学科的研究对象直接指向人类心理的最底层――人性及其特征,而且也是由人格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性质所决定的。

一、问题的提出人格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倍受人们青睐。

它是日常生活中人们谈论颇多和感受很多的,也是心理学为大众接受的最重要的途径。

在学术界,人格研究成果不断,尽管这些研究颇受争议,但是在美国心理学会(APA)的权威刊物《心理学年鉴》中,近16年来几乎每年都要刊发一篇关于人格研究成果的综述。

即便如此,人格心理学并没因此而获得学术界的认可,表现有二:一是在学院派心理学中,人格领域的研究一直声誉不佳,美国联邦基金会不仅对人格研究的投入少,而且国家科学院(NAS)也没有人格心理学家的一席之地;二是在所有心理学家中,人格心理学家占的比率很小,在APA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分支机构中人格心理学家不到10%。

人格心理学的地位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西方心理学实证研究的取向所致,在认知心理学占主流的心理学体系中,量化问题将人格研究拒之于学院心理学之外;另一方面也是由人格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

深层原因分析当代西方价值哲学理论困境

深层原因分析当代西方价值哲学理论困境

深层原因分析当代西方价值哲学理论困境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当代西方哲学为什么长期受主观主义特别是情感主义的统治,为什么在理论上陷于混乱、陷入困境,其原因在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的深层影响,西方价值哲学先驱者从情感是否快乐理解价值的思想的影响,学科自发性影响。

西方价值哲学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困难,我曾经撰文予以分析。

即:一是理论上的混乱;二是价值追求功利化、庸俗化,导致西方道德生活和道德理论的混乱;三是西方价值哲学基本理论长期停滞不前,从而使西方价值哲学陷入困境。

实际上,当代西方价值哲学陷于困境有其多方面的深层原因。

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再做些分析。

(一)西方文化的深层影响当代西方价值哲学长期受主观主义价值论特别是情感主义价值论统治,且理论混乱,陷入困境,其原因,首先是西方文化的深层影响。

当代西方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当代西方文化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

文艺复兴以后,西方人文主义兴起,个性解放,人们冲破了宗教思想的束缚,个人的作用大大增强。

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市场经济的发展,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化。

人们就以自我为中心去观察问题,以个人利益,以自我情感、欲望、需要、兴趣为基础去理解价值。

如前所述,美国伦理学家麦金太尔曾指出,当代西方文化是情感主义统治。

他谈到西方的情感主义的特点时说:情感主义的自我缺乏任何理性标准。

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可以从自我所采取的任何观点进行批评。

麦金太尔所说的情感主义的自我,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情感主义者。

西方情感主义就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西方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同样,西方价值哲学中的情感愉快论、兴趣价值论、满足欲望论、满足需要论等,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在自我为中心的思潮的支配下,人们就会认为,凡能使自己快乐、满足自己兴趣、欲望、需要就有价值,而不论这种快乐是否健康,这种兴趣、欲望、需要是否合理。

简析西方有关学习困难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简析西方有关学习困难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简析西方有关学习困难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者:柴小林文章来源:龙泉外国语实验学校点击数: 1013 更新时间:2006-5-17在西方教育心理学史中,与其他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相比较,学习困难的历史则是比较短暂的。

然而,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却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自我效能感等方面具有广泛的促进作用。

下面简要对其研究程进行梳理。

一、学习困难产生原因的理论研究相对于教育心理学的其它研究领域,要想对学习困难进行准确的概括,有一定的难度。

这是因为自1962年SamuelKirk提出学习困难以来,研究的历史较短且涉及面十分广泛,西方教育心理学界不少学者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予以研究,对学习困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进行了探索,但理论流派较多,尚未形成一整套、统一的理论,研究成果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第一种理论认为学习困难是由神经系统的缺陷所造成的,即由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对视、听等感觉通道信息进行加工时产生冲击所造成的;第二种理论也称注意力缺乏理论,认为注意力低的学生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因测才导致其学习成绩下降;第三种理论认为,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与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关,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习得无能为力,其学习特点是被动学习,经常把学习失败的原因归于自己,很少见到把成功的原因归因于自己;第四种理论认为,学习困难学生的信息加工过程存在着问题,如“错误的信息编码、储存和提取”。

上述四种有关学习困难原因解释的理论,从遗传、神经生理基础和学习动机、信息加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阐释,对我们开阔视野有较大的帮助。

二、学习困难概念的界定由于学习困难原因解释的多样性,在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过程中国内诸多的不便与消极影响,使得人们对学习困难的概念界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鉴于此种情况,从八十年代以来,人们在界定学习困难的概念时,回避了对此问题的争论,转而普遍接受美国学习困难联邦委员会(NationalJointonDisablities)的概念界定:学习困难是多种异源性失调,表现为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和使用方面的障碍,这些失调源于个体的内部因素,假定是中枢系统的机能失调,并且可能存在一个人的一生伴随学习困难,人可能会在自我调节、社会知觉以及社交等方面出现问题,但这些问题本身不构成困难。

范景中人文科学的危机和艺术史的前景

范景中人文科学的危机和艺术史的前景

范景中人文科学的危机和艺术史的前景在十几年前,我和一些朋友曾做过一点儿工作,我们力图使人们相信,为了推动学科的发展,应该明确地把美术史置于人文科学的牢固根基之中。

那时,我们都还年轻,有股干经儿,不但在杂志上,而且还出书宣扬这种主张。

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个人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当初作为一个乐观主义者所瞻望的那种前景,正在日益离我们远去。

这种感觉是随着一种总体感觉而来的,即在世界的范围内人文科学都在逐渐衰落。

这样说可能过于笼统,但我认为,撇开现代社会从外部给予人文科学的各种压力不谈,仅就其内部而言,至少有两个方面可以让我们产生这样的感觉。

首先是学术研究也和时装翻新一样,成了一种追逐时尚的比赛:今天是结构,明天是解构,今天是巴特,明天是福柯,今天是现代,明天是后现代。

一些真正伟大的观念还未被认真对待,就被时尚的洪流席卷而去。

可以说,这种对于学术时尚的追逐,成了我们当代浮躁学风的主要特点之一。

一位现代派艺术家告诉我说,在美国,先锋派艺术家通常每隔十天半月就要跑到纽约去转悠几天,以便刺探军情,好决定下一步的走法。

现在,中国的学术研究领域也产生了类似的先锋派学者,他们急于冲锋陷阵,去填补空白,而实际上却又惴惴不安,生怕被冷落在“共同话语”的外缘。

据说,最近时兴的话题是伯林[Isaiah Berlin]的自由观念,但我怀疑,每十个高谈阔论的人中是否有一位真的去钻研过他的著作。

在这场追逐时尚的潮流,搅得很多学者整天赶时髦、赶任务,无暇安心读书,无暇静心思考问题,这是不言而喻的。

名利场毕竟是极其诱人的竞技场,而每当名利给人以体面和荣耀的时候,学问便掺了水分。

于是,经典著作真的成了人们觉得应该认真精读而从来不去一读的东西。

相反,那些评述各家各派或时新观念的提要性论著倒成了争传抢手的读物。

我曾在一篇短文中对这种现象表示过担忧,这当然不是说,它们一无是处,而是觉得,在这类文字中,真正伟大的观念常常不是被淡化,就是被歪曲,或者就像维吉尔[Vergil]所说的apparent rari nantes in gurgite vasto,把一点点有价值的思想淹没在废话的汪洋大海之中。

古典文献学的发展与现状

古典文献学的发展与现状

古典文献学的发展与现状古典文献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它通过学习古代文献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揭示文献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在古代文献中,包括经典文献、史籍、诗歌等文学作品,以及法律文件、宗教经典和其他重要的历史记录。

古典文献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学者就对古代文献进行了研究和整理。

在中世纪,欧洲的修道院成为文献的收藏和研究中心。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得到了更大的关注,如人文主义运动的兴起,加强了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和翻译。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典文献学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融入了更多的方法论和研究领域。

传统的古典文献学主要关注文献的存世情况、真伪问题以及文本的解析和校勘。

但是,现代的古典文献学已经形成了更加多样化的研究领域,包括文献的社会历史背景、作者和受众的身份等。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传统的古典文献学主要依靠文本的解析和比较来揭示文献的意义和价值。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者开始运用更多的跨学科方法和技术,如考古学、数码化技术和计算机编码等,来更全面和准确地理解古代文献。

近年来,古典文献学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

数字化技术为古代文献的保护、整理、传播和研究提供了更高效和便捷的手段。

通过数字化,大量的古代文献得以被保存和传承,传统的纸质文献可以被数字化,便于学者们进行在线访问和研究。

此外,数字化技术也为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方法提供了新的途径,包括计算机辅助翻译、虚拟现实技术和文本分析等。

然而,古典文献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由于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原因,古代文献往往存在损失和残缺。

这给文献的解读与研究带来了困难,研究者需要借助其他的材料和方法来填补这些缺失。

其次,古代文献的语言和体裁复杂多样,研究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多个语言能力才能进行深入的研究。

此外,古代文献往往具有多重的解读和意义,研究者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理论来进行分析和解释。

人文学科又衰退?为何人文学者大多群困潦倒?解读

人文学科又衰退?为何人文学者大多群困潦倒?解读

人文学科又衰退?为何人文学者大多群困潦倒?人文学科陷入了又一轮衰退之中?或者仅仅是又一轮对衰退的恐慌之中?过去十年来,欧美国家裁撤公立大学人文学科、减少人文学科科研经费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欧盟的博洛尼亚高改革计划更是整体上将就业和应用作为高等教育的导向,放弃了洪堡所推崇的以自由研究为追求的欧洲大学理念。

日本文部科学省通知国立大学自2016年起调整和废除不符合社会需求的文科专业,只是最新的一例。

但曾是中国吸收西方学术中转站的日本尚且如此,无疑更会让向来不受社会公众理解和重视、生活负担沉重的中国文科学人们感受到危机。

人文学者历来都很难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吗?但如何定义危机呢?如果就人文学者的处境、公众对人文学科的理解而言,也许人文学科一直就处于危机之中。

在古罗马时期,学习文法、修辞、逻辑学等西塞罗所说的humanitas (人文学术),是成为律师、进入政府部门的必备条件,与“四书五经”在儒家中国的地位类似。

生活在公元4世纪、出生于北非的外省青年奥古斯丁,正是通过学习和教授“七艺”(文法学、修辞学、逻辑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才来到帝国的大城市米兰和首都罗马,进入权贵圈子。

如果不是因为他最终放弃了世俗生活、皈依基督教,也许人类历史上会少一位伟大教父,而多一位帝国时期的西塞罗。

从古希腊到罗马帝国晚期,各个学派迭出不穷,学说纷呈,门徒广众,相互争论不休,不亚于今日的国际学术讨论,学者们在一些城邦的统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但在中世纪到来后,世俗生活中的人文学术彻底衰落,重现曙光要等到文艺复兴时期。

不过文艺复兴并没有让人文学者重获昔日的地位。

当时,平民社会的兴起使得市民阶层产生了许多人文学者,但他们失去了通过自己的技艺进入统治阶层的通道,如果得不到贵族的资助,就会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现代大学建制的产生,给学者们提供了自由研究的空间,但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他们的生计。

Paul Grendler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学》中写到:“教授文法、修辞和写作,薪酬微薄,缺乏尊严”。

国外教育人类学学科历史与现状

国外教育人类学学科历史与现状

国外教育人类学学科历史与现状【原文出处】民族教育研究【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199904【原刊页号】30~40【分类号】G1【分类名】教育学【复印期号】200001【标题】国外教育人类学学科历史与现状【作者】滕星【作者简介】滕星,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教育研究所所长邮编100081【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欧洲哲学教育人类学派和美国文化教育人类学派的形成、发展与理论研究的特色。

对中国民族教育人类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关键词】欧洲/美国/哲学教育人类学/文化教育人类学【正文】教育人类学是由教育学和人类学相互交叉并通过科际整合而形成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它萌芽于17世纪中期,形成于20世纪。

随着欧洲德奥等国人们对二战的反思,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文化多元主义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科理论与体系得到长足发展。

由于历史的原因,欧洲德奥等国的人类学与美国人类学形成了不同的学术传统。

由此,教育人类学也形成了以德奥为代表的哲学教育人类学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文化教育人类学两大流派。

90年代以来世界文化多元主义深入人心,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初见端倪,科教兴国成为世界各国的立国指导思想,教育人类学也随之成为国际社会科学关注的热门研究领域。

一欧洲哲学教育人类学(一)欧洲哲学教育人类学的形成与发展教育人类学学科形成的历史缘由可追溯至被欧洲大陆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著名哲学家康德(Immaunel Kont 1724—1804),康德在柯尼斯堡大学同时开设人类学和教育学的课程。

他将人类学与教育学有机地融为一体,他认为:“文化的进步,都是人所造成的,尤其是学校的设立,其贡献最大。

”(注:詹栋梁:《教育人类学》第77页,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6年版。

)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会人们思考,并认为:应该从人的知(知识)、性(感性)、意(意欲)三个方面去从事人类学的研究。

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应包括个人的性格、两性的性格和种族的性格。

作为人类学之父的康德对教育学有重大贡献,他对教育学意义的20条论述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教育人类学的思想。

西方历史人类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西方历史人类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人类学研究西方历史人类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刘海涛(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081)摘要:根据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国内外学界对西方历史人类学的研究和认知存在学科差别和时代差别,即不同学科的学者,往往会有不同的认识,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关认识又在不断流变。

国内外学界虽有不少研究涉及西方历史人类学,但多是兼论,较为零散,缺乏从具体角度对西方历史人类学展开的专题研究与系统梳理,对西方历史人类学的整体认知亦处于较为纷乱和模糊的狀态。

从总体历史进程来看,形成了史学学科脉络中的西方历史人类学研究与民族学人类学学科脉络中的西方历史人类学研究两大学科传统。

关键词:历史人类学;民族学人类学;史学;西方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681(2019)03-0087-09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WesternHistorical AnthropologyLIU Hai-taoAbstract:According to published study findings,the research and recognition of relevant fields on western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exists academic distinction and time distinction,that is different scholars from different fields hold different views,and those views will chang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ime.Although many studies involve it,the most of them are not monographic and systematic.The overall understanding on it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chaos and blur.From the whole historical process,the two academic traditions,the western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in history and the western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in the context of ethology and anthropology,have been formed. Keywords:Historical Anthropology;Anthropology;Anthropology and History;The West一、问题的提出历史人类学是目前国内学界,尤其是民族学人类学界①和历史学界的一个关注热点。

西方古典教育的没落与复兴上课件

西方古典教育的没落与复兴上课件
融合现代教育理念
引入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现代学科,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 养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在线教育、虚拟现实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 学习体验。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需求
个性化教育
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提供定制 化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
综合素质培养
应对社会挑战
关注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缺乏互动和合作
古典教育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 作,学生之间也缺乏交流和合作,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 沟通能力。
忽视个体差异
古典教育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 用统一的教学标准和评价方式,不 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育目标偏离
培养精英阶层
古典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精英阶层, 注重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追求,忽 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成长。
忽视社会责任
古典教育强调个人的权力和自由, 忽视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
的培养。
缺乏创新精神
古典教育注重传统和权威,忽视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 培养,不利于学生适应现代社会
的发展。
03
西方古典教育没落原因分析
社会变革影响
1 2 3
工业革命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社会结构和经济形态发生 巨大变化,古典教育所强调的精英主义逐渐失去 土壤。
中世纪时期的转变
在中世纪,古典教育受到宗教教育的冲击, 但仍保留了在大学中的一席之地。
文艺复兴时期的复兴
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典文化的重新发掘和推崇 ,使古典教育得以复兴。
没落与复兴背景
工业革命与教育变革

日本西方古典学发展历史与现状

日本西方古典学发展历史与现状

日本西方古典学发展历史与现状
赵月娥;李葛送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
【年(卷),期】2017(000)029
【摘要】西方古典学在日本发展历经三个阶段:明治维新外国人主导萌芽期;战败前日本人主导成长期;战败至今的繁荣期.阶段特征分别表现为聘用外籍教师讲授古典知识;依靠原典译介构建文本研究体系;强调古典语言研习并开展跨领域研究.通过解析西方古典学在日本的发展历程,不仅可提高历史认知,也可为当下中国大学的现实工作提供参考和教益.
【总页数】3页(P137-138,153)
【作者】赵月娥;李葛送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安徽·芜湖241000;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安徽·芜湖2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313
【相关文献】
1.日本医学学位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 [J], 冼利青;袁月梅
2.日本法人类学及民族法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J], 徐晓光
3.西方古典语文学观照下的训诂学发展方向——读《〈古典学的历史〉导言》及《寻找香格里拉》札记 [J], 周欣;曾珊
4.日本考古学的历史与现状 [J], 蔡凤书
5.国外语言学:历史与现状英语词汇学:历史与现状 [J], 汪榕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二章西方古典教育没落以及复兴第一节上课件

第二章西方古典教育没落以及复兴第一节上课件
第二章西方古典教育的没落与复兴
历史分期
5—11世纪 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形成时期 11—14世纪上半叶 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
14世纪下半叶—17世纪初期
本主义过渡时期。
封建社会向资2Fra bibliotek城市的出现
初期,生产力尚不 发达,自然经济占 统治地位。特点是 劳役制庄园制农业 组织形式;个体生 产与自给自足
初期:5-10世纪
26
索邦神学院鼎盛时期的盛况
伊尔内留斯 (Irnerius:10551130)意大利法学家, 波隆那法学学校的创 始人( Corpus Juris)被认为是对 《罗马法》最好的注 释。
波伦那:最早的法学院校
波伦那
27
萨勒诺
波伦那大学是11世纪末在西欧建立的第一所大学, 之前它作为一所研究罗马法的学校时,就已经闻名 于世。德皇赐赠一笔基金,一群日耳曼学生也来就 读,很多人从欧洲赶到这里学习法律――罗马法。 到12世纪上半叶,波隆那的民法博士们就已享有很 高的声誉。他们引用《查士丁尼法典》解释法律问 题和其它问题,体现出对理性的重视和热爱。新的 法律哲学在西欧迅速传播开来,给予理性以强烈的 刺激,推动了经院哲学的形成。1140年,爱尔纳留 的学生格拉蒂安将新方法应用于宗教法律,编写了 第一本宗教法典。从此,波伦那不仅成为民法教育 的伟大中心,而且成为教会法教育的伟大中心。教 皇亚历山大三世和英诺森三世都曾是波隆那大学的 学生。
索邦神学院
20
巴黎大学四学院式的办学模式,在中世纪可 谓风靡一时,为法国及欧洲许多国家的大学 所效仿。当时,如果一所高等学校没有设立 四个学院,就不能使用“大学”的名称。
21
随着索邦神学院和整个巴黎大学的名声越来越 大,欧洲各地的学者纷纷云集巴黎。巴黎大学 一时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成为西欧无可争议 的学术中心。

【精品】西方古代美学困境与中国当代美学的建构

【精品】西方古代美学困境与中国当代美学的建构

!!""#年$$月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卷第#期+&,-./0&1%&-234562%&-7/08.9’5-692:!;&<9/0;<95.<56"=&0>)*%&>#!!收稿日期"!""#?"F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亚里士多德的诗性叙事与和谐社会$!"#S R #A "阶段性成果!第一作者简介"李志雄!$@##%"&男&湖南湘潭人&浙江大学博士生&湘潭大学讲师&从事美学研究西方古代美学困境与中国当代美学的建构李志雄!胡友峰!浙江大学中文系&浙江杭州!*$""!B"!摘!要"西方古代美学以客观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范式&在思维方式上深深陷入主客二分的二元论困境之中&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建构应该克服西方古代美学困境&超越二元论的思维模式&采用复杂辩证的思维模式&摆脱科学主义方法论的束缚&从而使中国美学由古典的形态向现代的形态迈进’!关键词"西方古代美学(二元论(困境(中国当代美学(思维模式单一性!中图分类号"_B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B ?")!!一#西方古代美学的困境$科学主义二元论的思维模式西方古代美学是在客观主义的范式中发展的&它的发展经历了自然客观主义)精神客观主义和神学客观主义三个阶段*$+’所谓的#客观主义$&#意思是指所有那些从客体结构上而不是从欣赏它的主体态度上找到这一领域所独有特征的领域$*!+!E $*"’西方古代美学家们在这种研究范式中苦心营造的一个又一个美学体系并没有能够真正解决美学之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美学家们并没有真正领悟到审美世界!精神世界"与自然世界之间的差别&他们总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精确分析和解决美学问题从而使得西方美学从一开始便脱离了纯粹美学的轨道’在客观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美学的对象成为了追问中的与人无关的客观事物的本体&审美不是愉快的享受而成为理智的认知&审美不再是精神的自由而成为道德原则的自慰’#美是什么$作为一种二元的追问模式是西方古代美学建构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一种认识关系,自然界的美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作为主体的人通过科学的方式去认识美&去揭示美’这是西方古代美学给我们预设的一条研究美学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作为对象的#美$是以实体的&与追问者无关的面目出现&这种言说方式就决定了,第一&美是一种独立于人的存在的#自在之物$&美的存在与人无关(第二&要研究美学&必须探究作为客观存在的美&寻求美之为美的客观属性&揭示美之为美的终极目标(第三&要揭示美的秘密就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诸如数学)物理学的方法&对#美$进行精密的分析&证明某物是美的还是不美的’因而西方古代美学被二元论的思维模式拉入了歧途&二元论的思维模式分裂了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从而根本不能解决作为精神现象的美的问题’作为西方美学源头的古希腊美学从一开始就自觉地采用科学的方法来演绎美的问题&科学方法的采用是二元论思维模式的结果&作为科学的二元思维模式对于克服远古希腊时期的神话蒙昧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在远古希腊时期&人们的日常思维意识和哲学思维意识以及神话思维意识都没有完全区分开来&而在日常意识和神话的水平上&是没有认识论上的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的’世界)宇宙是作为完整的)与人统一的东西而出现的(直到希腊哲学的古典时期&特别是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把世界划分为感性和理性两个世界之后&才开始萌生了主客体的意识’这种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产生表明人与世界开始从原先混乱的状态中分离出来&把世界当作自己认识和意志的对象&由此使得人的活动开始从自然的领域进入文化的领域&从而使得社会得以发展)人类得以进步’所以&没有主客二分&也就没有现代的科技文明’但是&主客二分的二元论思维模式作为一种实体性的思维方式在西方古代美学研究中似乎情况不妙&把美作为独立于人之外的一个实体进行把握&人就是与美无关的一个主体性的存在’传统美学作为一种本质主义的产物&把#美$当作一种属于空间)时间的经验实在&美是一个名词&是一个概念&是客体存在的一种属性’然后再设定一个具有充分的#主体性$的主体去#审美$’但传统美学家们从未反思过这样一种理论上的#二元论困境$&即审美主体如何超越自身去切中异于自身的外在客体?作为客体属性的#美$是何以存在的&又是如何向主体敞开的&这样一种#二元论的困境$是科学主义方法论主客二分法的必然产物’古希腊的美学家们都把探询美的本质作为自己的任务&把美的本质弄清楚了&纷繁复杂的美的现象就易于把握&那么怎么去把握美的本质就成为西方古代美学家优先考虑的问题’首先&他们认为#美$是一个独立于人的存在的客观实体&#美$是一个预先存在的固定的实体属性’其次&由于#美$已经被预设为一个先验存在的实体&所以作为主体的人就必须为这个先验存在的#美$找一个唯一的答案&为#美$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找到美的本质’再次&找到美的本质之后就可以美的本质去统帅美的现象&美的本质是优先于美的现象而存在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古代的美学家们采用的是主客二分二元论的思维方式来研究美学的’西方古代美学家关于美是什么!美有什么样的本质和特征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说法"从毕达哥拉斯的美在数的和谐到赫拉克里特的美在多样性的统一!从柏拉图的美在理念到亚里斯多德的美在客观现实世界之中再到中世纪美学中的美在上帝!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思维方式上都遵循着共同的法则#即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下!人这个主体把外在的客体作为与人无关的对象加以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最终认识到特殊事物所具有的共同的普遍性的本质!从而能够说明某事物的最终本质是$什么%"落实在美学上!他们就是要在复杂多变的审美现象中寻求美的最终本源!见出美的普遍性的本质性的概念"柏拉图认为感性的美的现象是不真实的!我们只能从感性的美的现象中见出美的理念才能把握美的本质!艺术或者诗歌只不过是对现实感性事物的模仿!因而与美的理念隔三层!是影子的影子"人们要想获得美就必须得认识美的理念!美的理念是万物美之根源!这样!理念作为一种实体性的精神现象与审美主体之间就处于一种分裂状态!对美的理念的认识就成为审美的主题"柏拉图所给出的答案是$狂迷%!只有诗人陷入$狂迷%境界才能够见到美之理念"在这里!柏拉图将世界一分为二!分为可感觉的世界和可理解的世界!哲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对外物的本质的知识性追求!认识外物的本质就是对这个事物的概念的认识!在柏拉图看来!这个本质就是理念!因而哲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对$理念的认识%!可以说!柏拉图是将世界进行主客二分的始作俑者"亚里斯多德将世界明确地区分为$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第一实体%是世界的本原存在!$第二实体%是$第一实体%的现实化与个别化!是人们认识中的主词!例如$人是理性的动物%中的$人%!人们对生活事实的认识通过判断来实现!因而对$第一实体%的认识就必须用$第二实体%来代替它!$第二实体%是人们眼中的对象!因而对$第二实体%的判断不能够包容$第一实体%中人所不能触及的地方"$第一实体%的本质和$第二实体%的现象之间是分裂的!$第一实体%作为本质是独立于主体之外的!而主体对$第一实体%的认识所形成的$第二实体%是现象界的现象!是融合了人的认识因素的事物"在美学上!亚里斯多德认为美就存在于现象世界中!美首先取决于客观事物的属性!$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明确%’*()E E>!#F*!##+"在一些相关著作中!他还从体积&比例以及大小等方面来谈论美的形式因素"可见!在亚里斯多德的美学研究中!形式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在客观事物的形式%是他的美学的主要法则!对事物形式的认识就成为美学研究的主题"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和审美客体的事物的形式是一种相互分裂的状态!美学研究就成为认识论范畴作用的结果"亚里斯多德以后古希腊的哲学开始走下坡路并与古罗马的哲学相互融合!普罗丁成为了连接古希腊罗马哲学与中世纪哲学的一座桥梁"他将柏拉图的$理念说%加以阐发提出了他的$流溢说%!这是一套神造世界的理论#万物来自于神又复归于神!这是他的主要哲学观点"在美学上!他要论证的是$上帝至美%的观点!上帝是万物美之源泉!是彼岸的美!但他并没有否认现实世界的美!但现实世界的美是上帝之美的$流溢%的产物!是低级的!是与肉体相连的!并不真实"而上帝的美才是高级的!纯精神性的!是唯一真正的美!美学在他的手中开始走向神学"在他之后的中世纪美学中!美学完全进入了神学领域!其中心任务就是要论证上帝的美"它的突出特点是以神学的形式发展了古代的本体论美学!它摆脱了自然哲学的束缚开始走向信仰的阶段"但是在思维方式上!对上帝之美的认识还是没有摆脱主客二分的思维困境!上帝作为美的源泉是与主体的人相互分裂的!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信仰的关系!上帝的优先性存在是不容质疑的!人只是作为上帝的仆人而存在!这样!主体的人与上帝的关系就成为$上帝中心主义%的关系"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在美学研究中的弊端表现在#)$+外在性!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是外在的!世界万物是独立于我之外的")!+人类中心论!以人为主!以世界万物为客!世界万物是我认识和征服的对象!客体是从属与主体的")*+认识桥梁型!通过认识在主体和客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主体和客体统一起来!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不是内在的而是外在的’)()E E>!**!)+"在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影响下!美学研究都把美当作一个外在的!与人无关的先在的实体来认识!美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认识的对象!通过认识形成的美感在主体和客体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文艺复兴之后!西方美学的主题转向了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关注!主体是怎样认识客体的美的问题成为这一时期美学家关注的焦点!无论是理性还是经验都把求知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这样!主客二分认识论桥梁的趋势更加明显!美学的科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在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下!美就成为人们认识的对象!美优先于人而存在!美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空中仙子!这样作为人类精神现象的$美%就完全被遮蔽了"美学不再是研究人的存在的学问反而成为一门研究客观对象美的属性的科学"这样西方古代美学的困境在西方近代美学那里表现得更加明显!近代的认识论美学彻底地割裂了主体和客体的联系!在近代自然科学理性精神的鼓动下!近代美学的范式***认识论美学表现为无条件地承认以下事实#主体和客体属于两个相互分裂的世界!客体处于主体的观念之外存在"主体应用自己的理性精神或者经验感觉去认识客体"客体的存在与主体的存在没有任何的关系!客体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律发展着!主体只有找到它的规律才能认识客体"作为古代客观主义美学范式的骨架***美本质在认识论美学范式中演变为对审美主体审美认识能力的考察"无论是审美的理性主义还是审美的经验主义都认为美学可以依靠自然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可以说!近代美学就是依靠洛克的$经验论%和笛卡儿的$唯理论%这二条原则走过那个时代的"但无论是经验主义还是理性主义!他们都把求知作为自己哲学的唯一目标"他们应用知识论的方法去分析人类的审美情感"两派美学的根本缺陷就像康德所说的那样在于在有限的知性经验之外去寻求无限的$第一原理%!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超越科学现象的精神问题***审美现象!结果把美学的对象***审美活动***当作静态的自然来研究!只作外在的客观的分析和研究!而没有能够深入研究其精神的超越本质!这是客观主义美学方法论***即科学主义原则所造成的必然弊端"西方古代美学在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的支配下其研究没有能够真正地触及到美学的实质!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框架是一种科学分析式的研究模式!这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意义重大!它可以不带任何主观色彩地对客观的研究对象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探讨!从而发现关于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但对于美学这样的人文学科来说!这种思维模式把$美%看成是与人无关的纯粹客观的对象来分析&研究和认识!从而总是追问$美是什么%?试图对美下一个确切的定义!获得对美的固定的本质的认识!这种研究方法严重的阻碍美学的发展!西方现代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倾向就是对西方古代美学的二元论困境进行多方位和多角度的批评和反驳"叔本华的#审美直观$论!尼采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克罗齐的#直觉$说!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升华说$!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的思想!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理论!德里达的#反逻格斯中心主义$都是对西方古代二元论思维模式的超越和反驳"仅以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为例!#以往的%存在&总是从两个纬度来确立存在的内涵!要么是世界之外的超验之物!如上帝’绝对精神和理念等!要么是从主体性的%我&!%意志&!%纯思&等来规定存在!现在需要一种能够摆脱二元对立模式!涵盖主客’统一主客的存在观![-59I.96(大道)就是这样一种尝试$*F+(E B!)"这些哲学思想无疑对我们当代美学建构有很大的启发"我们可以看出!克服和超越西方古代美学的二元论困境成为西方现代美学寻求发展和创新的一个根本的趋势!对这种思维方式的颠覆使得西方现代美学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西方现代美学思想的丰富性’复杂性超过了以往一切美学的总和!这也给我们重建中国当代美学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参考系,即要超越和克服主客二元对立的二元论思维模式!建立复杂性辩证性的思维模式"二!重建中国当代美学"需要克服思维方式的单一性问题中国当代美学的建构源自于西方古代美学的客观主义的范式!因而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是上个世纪中国美学理论建构采取的主要思维方式"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第一次美学大讨论产生了四大派美学!对中国当代美学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场论争中划分出#客观派$’#主观派$’#主客统一派$’#客观社会派$!而这些派别在当时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又划分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只要认为美是客观的!便是唯物主义!认为美是主观的!便是唯心主义!而唯心主义肯定是错误的’反动的"因此!大家都在表白自己是唯物主义的同时!批判别人是唯心主义"李泽厚批判朱光潜#主客观统一说$是用主观去统一客观!实质是唯心主义!又批判蔡仪美在于客观事物的自然属性是#机械唯物主义$"而蔡仪站在客观主义的立场上批判朱光潜是#主观唯心主义$!李泽厚是#客观唯心主义$"事实上!美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现象!根本与唯心和唯物没有关系!把美学问题放在唯心和唯物的框架内加以论争!并将其划分为#主观派$和#客观派$恰好表明了大讨论本身在思维方式上陷入了科学主义的主客二分之中"这种思维方式表现为二种基本形态"一是从客观方面去寻求美的客观属性!而这一层面被现代的分析美学认为是无意义的-另一形态是从主体的心理方面去寻求美的情感特质!缘于主观性而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潭"因而无论是从客观主义或心理主义去求解美的答案都会徒劳无功,美作为人类的精神现象是异常复杂的!用某一种简单的方法去粗暴分析只会消解美的特质"透过中国当代美学第一次大讨论虚假#热度$的表面!我们看到的是它在思维方式上的主客二分的科学主义的实质!以及他们用科学主义的方法攻击对手时的难以自圆其说的困惑和答非所问的尴尬"上个世纪B"年代初期的第二次美学论争主要是围绕着#美的本质$而进行的!上述的四大派以美的本质的探讨为中心!将美归结为外在的对象!美感则是对美的对象的反映!结果把人类精神现象的审美活动归结为一种认识活动!美学成为一门科学"这与当时西方科学主义思潮以及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人们普遍相信采取自然科学的方法能够解决人类的所有问题!美学当然也不例外"这样!这种主客二分思维模式在美学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扩展"蔡仪明确的把美同真连接起来!美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真理!美的形象是真理的形象!审美就是关于真理的认识!因而认识论成为美学的理论基础*#+(E$#)"朱光潜的#物甲$和#物乙$说也是科学主义方法论的必然产物! #物甲$是客观自然事物!#物乙$是物的形象!是主体的人对#物甲$认识的结果!所谓美是#物的形象$的说法实质上是一种认识论的科学图式!他因此指出#美学实际上就是认识论$*A+(E F)!高尔泰也认为#美学问题..可以从认识论的角度来探讨$*B+(E$)!而他从认识论角度来探讨美学最终是要解决美是#主观$还是#客观$问题"李泽厚在吸收了康德的主体性哲学和马克思早期的人本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建构了实践美学!并取得了这个时期美学理论建构的话语权!但他也还是认为#美学的发展趋向将走向实证科学的研究$*@+(E$))"由于局限于这种认识论的模式!中国当代美学家总是在科学和艺术之间划不开界限!总是希望从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思维模式中寻求解决美学理论建构的金钥匙"这种主客二分的科学主义的思维模式在新世纪受到了猛烈的抨击!首先是后实践美学攻击实践美学采用的是这种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因而没有能够摆脱古典主义的束缚!从而认为实践美学是古典美学!没有体现现代性思想"其次!实践美学的代表人物朱立元先生也认为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是导致实践美学陷入困境的元凶!主张采用主客合一的生存论模式来研究美学!并认为这是新世纪美学发展之途的首要选择"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对美学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这是因为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在美学研究中的确有着它难以弥合的局限"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是西方古代本体论哲学和近代认识论哲学的产物!首先由于本体论哲学把世界本体看作是世界的终极本原!一切科学的最终依据!是一切知识的对象!认为只有通过认识’通过理智活动才能把握它-因而都贬低其它心理活动来提高和弘扬理智"其次认识论哲学把#主体$看作为一个脱离现实而孤立存在的抽象的认识主体!从而导致心与物!人与世界完全处于外在对立’机械分割的状态!这决定了认识论中!主体与客体完全是独立二分的"这样说是否意味着主客二分思维模式在美学研究研究中就毫无作用了呢?也不是!首先!从历史的观点来看!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人类文明发展和历史进步的结果"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产生表明区别于原始人类之原始思维的人类科学意识的诞生!这种科学思维模式虽然本身有许多缺限!但是它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这一点是不容质疑的"其次!从美学学科自身来看!审美活动中包含认识因素是无疑的!审美活动的心理运行机制就包含有感觉’知觉’表象’想象’联想’情感’理解等认识论的要素!运用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思维模式来研究这些认识因素也因该是理所当然的"因而我们认为讲主客合一不能完全否认主客二分!而应该将这两种思维模式辩证的统一起来!其实将两者对立起来本身就是一种二元论的做法"二元论的思维模式就是在思维的二元之间划定界限!两者相互指责互不来往!而实际上!界限这边所缺乏的正是界限那边所拥有的!将思维模式的主客合一方式与主客二分方式对立起来只能够坚守真理的片面深刻性!它们所拥有的只是一种单一化的思维方式!而没有能够达到美学思维所要求的复杂性"新世纪美学建构需要解决美学思维方式的单一性问题!思维方式的单一性是指采取单一的思维模式进行美学研究!或者采取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模式!或者采取主客合一的生存论模式!但是都把两者对立起来!而不是辩证地来看待这两种思维模式!美学作为研究人的特殊的生命情感活动的一门学科!由于生命活动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因而我们应该采取复杂的辩证的思维模式!而不能够仅仅单一地采用某一种思维方式"新世纪美学发展就应该将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与主客合一的思维模式辩证的统一起来!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审美活动的心理机制问题#美感问题$!主客合一的思维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审美活动的形而上追求问题!从而将审美活动与人生的存在相互关联起来"而审美活动作为一种复杂的生命活动!包含了一系列的二元对立的范畴!诸如美与美感%主体与客体%普遍性与差异性%感性与理性%认识与情感%社会群体与个人主体!而这一系列的对立范畴只有在辩证法的指导下才能统一起来"因为辩证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一种结合内容的本质性的思维形式!同时辩证思维还是一种开放的%发展的%具有包容性和适应性的方法论系统"在这种开放的方法论系统中!主客二分与主客合一都可以找到他们的相应的位置!并且这种辩证的思维还可以包容复杂性思维"复杂性思维可杜绝一切单一的思维模式!在此意义上一切一元%二元或多元都具有存在的意义"审美活动作为一种复杂的生命活动!包含了情感活动%认识活动%伦理活动和逻辑活动!因而必须相应地采取复杂性思维才能把握这种复杂性的活动"复杂性思维不仅要求我们采取开放的思维模式!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还要求我们能够与各种思维方式进行对话"&复杂性的方法要求我们在思维时永远不要使概念封闭起来!要粉碎封闭的疆界!在被分割的东西之间重建联系!努力掌握多方面性!考虑到特殊性%地点%时间!又永不忘记其整合作用的总体"它是趋向总体认识的张力!但同时又意识到矛盾性!如同阿多尔诺说的’(总体是非真理")总体同时是真理和非真理!而这正是复杂性***连接相互斗争的概念"+,$"-#E$F$$这也就是要求我们找到&多维性思维的道路+和&达到一种两重性逻辑思维的道路+"两重性逻辑意味着&互补又对抗+%&既一又二+’&两种逻辑%两种原则统一起来又不使它们的二元性在这种统一性中丧失+,$"-#E$)@$"可是!这种复杂思维长期得不到人们的重视!因为&人类心智最普遍的恶习是把一些事情都看成非是即否!非黑即白的倾向!以及不能仔细辨别两个极端之间的许多细微的差别+,$$-#E))$"审美活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生命活动!人类的思想更是多种思维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性思维"任何一种思维方法都有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因而采取复杂的思维来研究美学是美学思维方式的最大变革!当然各种思维都必须在辩证思维的统领下进行!将复杂思维与辩证思维有效结合起来就能够突破美学研究的思维困境!这也是中国当代美学建构的当务之急!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参考文献",$-!胡友峰!岳介先(西方古代美学’范式与历程,+-(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玛克斯.德索(美学和艺术理论,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B A(,*-!亚里斯多德(形而上学,J-(北京’商务印书馆!$@F@(,)-!张世英(新哲学讲演录,J-(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F-!朱立元(寻找生态美学观的存在论根基,+-(湘潭大学学报#哲社版$!!""#!#$$(,#-!蔡仪(美学论著初编#上册$,J-(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B!(,A-!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四卷$,J-(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B*(,B-!高尔泰(论美,J-(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B!(,@-!李泽厚(美学论集,J-(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B"(,$"-!莫兰(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詹姆士(多元的宇宙,J-北京’商务印书馆!$@@@(X.235E09I32&1K5625-.R0/669</0D5623529<6/.G235R&.62-,<29&.&1R&.257M&-/-:R39.565D5623529<6O V S39!]9&.I!T8f&,!15.I#R39.565P5M/-275.2!S35^9/.I8.9’5-692:!T/.I Y3&,!S35^9/.I!*$""!B!E Q R$,!"#$%&’$-L/N9.I&H^5<29’967/6926235&-529</07&G50!45625-.<0/669</0/5623529<696G55M0:9./M09I32&1 G,/0967H:235G9<3&2&7:&16,H^5<2/.G&H^5<2(T5.<59.&-G5-2&H,90G235<&.62-,<29&.&1<&.257M&-/-: R39.565/5623529<6!9296.5<566/-:2&&’5-<&75235M09I32&145625-.<0/669</0/5623529<6!2&6,-M/66235 239.N9.I7&G50&1G,/0967!2&,65235<&7M09</25GG9/05<29</0239.N9.I7&G50!2&63/N5&1123515225-&1 6<95.2919<7523&G&0&I:(L35-51&-5924900G-9’5R39.565/5623529<61-&7/<0/669</01&-72&/7&G5-.&.5( ,()*+,%-#-45625-.<0/669</0/5623529<6/G,/0967/M09I32/R39.565<&.257M&-/-:/5623529<6/69.I05 7&G50&123&,I32!责任编辑!!章含"校对!!章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理念一一与任何过程和变化都是格格不
入的.但亚里士多德的本质包含自己实现、现实 化的方面和维度,就是说,本质与某种过程有关, 在这个过程里,本质获得自己的实现、现实化。 除了能的概念之外。亚里士多德又引入一个 概念。即隐德莱希(entelecheia),意思是本质的彻 底实现。借助于这两个概念,哲学就获得一种巨 大的可能性。即发现实在和存在里的运动和过 程,并描述这样的实在和存在。有了本质的概念。 再加上能和隐德莱希的概念,哲学描述和哲学分 析就可以达到一个新的深度.这个深度是以前所 没有的.在以后的整个哲学思想里也是如此。不 过,在涉及到人学问题时。亚里士多德完全没有
西方古典人学的危机及其现状
[俄]霍鲁日 张百春译
摘要:西方古典人学肇始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经过笛卡儿的转折从而进入近代阶段,在康德那里获得 更为精致的形式.在黑格尔那里达到顶峰并集中暴露出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缺陷:本质上的“反入学性”.也即 把人淹没于本质、精神、知识、历史等概念之中。克尔凯郭尔最先发起对古典入学的反抗,把哲学的目光真正 引向人的内心世界.从而迈入非古典入学阶段。非古典人学历经尼采、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入学等发展阶 段。目前正在被后一非古典入学(其最具代表性的形态是福柯的自我修炼理论和协同人学)取代。 关键词:古典入学:缺陷;协同入学
语,并在重建静修主义人学的基础上提炼出一种普遍的人学学说——协同人学;(3)“西方古典人学的危机及
其现状”(三讲),尝试把协同入学整合到西方哲学传统中去,或者说。在协同人学的基础上对整个西方哲学传 统进行了批判性的考察。霍鲁日讲座的前五个讲稿分别发表在《世界哲学>20lO年第二期和《俄罗斯文艺)20lo 年第一、二期。这里发表的三篇讲稿根据讲座录音翻译整理,并作了适当的压缩。
体。x.-l以后的哲学历史,这一点很重要。把意识当
做实体严重妨碍了x.-J-意识的正确理解。实际上意 识是纯粹的能的本性。而不是实体的本性。一切 都是实体,这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一个公设, 它不对任何东西加以限制。一切都是自动设定 的.一切都具有实体性。实体被看做最普遍的哲 学概念。 4.认识论性。这是主体与认识论相关的一 种特征。在笛卡儿看来.主体的主要活动,或积极 性,就是认识,认识决定主体的本质。主体是认识
万 方数据
把整个实在严格分割为两大部分,两大领域,分 别称为“思想之物”和“广延之物”。这两大真理放 在一起就决定了笛卡儿入学的实质。 笛卡儿的两大哲学真理包含着对人的问题 一个独特的处理方案。其独特性就在于使人个体 化,这是与亚里士多德完全不同的。亚里士多德 入学的任务是把人纳入到宇宙的一般秩序之 中。换言之,就是把人普遍化,就是确信,人服 从整个宇宙所服从的那些一般原则。可以把人 描述成普遍宇宙大厦里的一个元素。和t!t界上 的任何一个事物一样。人也可以用普遍概念来描 述。与agxrJ'-cr。笛卡儿人学的任务是将人个性化、 个体化。 在笛卡儿这里。我思是个体化的极限。思考 和认识着的主体就是一个中心、一个点、一个地 点,这里集中的是独立的、有能力思考和行动的 个体、原子,可以思考和行动的实在,这就是笛卡 儿的概念。 笛卡儿创立了主体学说。虽然他的哲学里没 有主体概念,但“我思”这个动词形式在笛卡儿的 话语里发挥着完整而真实的主体的作用。 这里还需要指出一点。为什么主体问题、个 体化问题的解决需要两大论题。而不是一个论 题。初看起来.在“我思故我在”里已经包含了问 题的全部答案。意识在思考.即那个思想和行动 的原子在思考.这就是全部答案。但是.笛卡儿 认为还需要第二个真理,这个真理对问题的解
到.如果把肉体也纳入到个体化概念里来,那么
这就不是哲学的解决方案了,因为作为肉体存在 物,人被放在空间世界里。放在其他物体中间,
与它们密切联系。没有办法把他与时间和空间
实在中的其他物体区别开。只有当我们把意识 完全独立出来,无论如何不与时间和空间联系 在一起时,才能把这个思维着的意识看做真正独 立的原子。 笛卡儿确实给出了主体问题、个体化问题以 无懈可击的哲学上的解决。换言之,这里出现了 新人学的坚实基础,后来的整个欧洲科学都可以 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欧洲思想发展的脉络就是 如此。至于说到笛卡儿哲学的入学部分。它很少 被独立出来,但已经明显地存在。尽管后来的形 而上学从他那里主要选择了认识论。把主体当做 建立认识论的主要概念。当做认识论化的形而上 学的主要概念,但是我们看到,人学问题的解决
一6一
使用能提供最深刻哲学分析的能和隐德莱希的
概念。 可以说.欧洲人学的根源在亚里士多德那 里。就在这个根源里.已经开始了欧洲哲学的灾 难和不幸。亚里士多德发明了天才的哲学工具, 即能和隐德莱希的观念。但是他没有将其用于人 学。他对人的描述始终是纯粹本质主义的。还可 以指出一个细节.它对人学后来在欧洲哲学中次 要的、服从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知道,对驱 里士多德而言。哲学知识的最主要和最高级的部 分是形而上学,在这个形而上学里,理智、理性如 果不是最主要的概念,也是最主要的概念之一。 当然.理智(奴斯)与人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当理 智作为形而上学范畴出现时,它实际上与人分离 了。亚里士多德从来没有说过,关于理智所说的 话是人学的一部分。相反。人是个单独的。对哲学 而言没有多大吸引力的对象,在形而上学里没有 人。理智从人身上被剥夺了。被当做独立的对象 来考察,这对后世哲学有着深刻的影响。黑格尔 就是这样处理精神范畴的。 在欧洲人学模型的起源里.人学的次要地位 和从属地位已经非常清楚。而且这个地位一直保 持在后来的欧洲哲学里。 (二)笛卡儿与近代西方人学的转折 笛卡儿提出两个非常著名的论题或两大哲 学真理。第一个是“我思故我在”,第二个论题是
作者简介:翟鲁日(C.C.Xopya锄,194l一),男,数学物理学博士。俄罗斯科学院教授.从事俄罗斯哲学、协同
人学、东正教思想、西方哲学等研究。 译者简介:张百春(1965一),男,黑龙江依安人,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 会学学院教授。从事俄罗斯哲学、东正教神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B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10)02埘05一15收稿日期:20lmOl—15
一、欧洲古典形而上学对人的遗忘
(一)亚里士多德与西方人学的肇始 在亚里士多德所建or的哲学知识的结构里,
嚣雾是三薹品善篆姜篙篓亲善
一3一
概念,思考神、存在等,不关注具体对象。显然,人 学完全不属于这些领域。在亚里士多德所建立的
万 方数据
哲学知识结构里.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人学尚
不存在。但是。我们不能认为,亚里士多德对人学 的关注不足。我们知道,人学这个名称是在后来 的思想里出现的.此前。有关入学的内容包含在 哲学的其他部分里。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当然有人 学内容,而且非常丰富。不过,在他的形而上学部 分里,我们确实找不到人学内容。那么.在他的体 系里,入学内容到底在哪里呢? 除了形而上学问题和方法论问题外。亚里士 多德特别关注伦理学,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人 学的内容。亚里士多德的主要人学思想都在他的 伦理学中。这是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在古代希腊
时代,人们还没有单独地研究人。没有把人看做
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没有研究人自身。因此,什 么是人,什么是人的个性。当时的哲学思想对这 些问题几乎还不清楚。这方面的信息很少。但非
常清楚的是,关于人和人的个性能够和应该如何
在其所生活的环境里行动,这方面的信息是很多 的。这里说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而是在社会 里的人,在拥有自己规则和问题的希腊城邦里的 人,希腊人在这方面有非常明确的观念。 亚里士多德人学的第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彻 底的本质论特征。在这里,人学。也即对人的描 述,建立在本质概念的基础上。本质的观念有许 多部分。有各种不同的方案。有大量的表现类型。 亚里士多德就用它们来描写人。他的整个入学就 是由不同类型的本质构造出来的。 本质概念的特点导致人学的其他重要特征。 首先。与本质概念密切相关的是规律概念.不同 类型的本质之间由古典的因果关系联系在一起。 在人的活动领域.如果在两个现象之间有严格的 因果联系.那么可以说,这个联系就具有规f、的 形式。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整个伦理学。整个人 的存在。都被因果联系之网包围着。今天,我们 把完全被规律之网所包围的现实。完全建立在 规律基础上的话语称为规范的现实和话语。需要 指出的是。亚里士多德并没有引入规范这个范 畴。但是,用我们今天的术语完全可以说,亚里 士多德的伦理学,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包括他的 有关个体和社会战略的整个话语。都具有规范 的特征。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里说过,规律 笼罩整个生活。 人学的本质特征的另外一个后果所涉及的 问题是,如何描述人的改变的可能性。这种改变 可能具有什么特征,又有哪些特征是不可能具有 的。换言之。人身上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 可以改变的,这一切都由本质决定。亚里士多德 认为,人的本质是不能变的,本质是非时间性的. 与任何可变的东西无关,人身上发生的一切,他
在这里也是存在的。 在笛卡儿这里已经出现了人的古典欧洲模
型,古典人的肖像。在我们看来,这个肖像有五个
特点。 1.个体化。这个特点意味着,笛卡儿的人是 针对个体化问题的解决,人是最简单的。不能再 分割的元素。它具有思想和行动的能力,是最简 单的思想和行动的中心。这就是人的个体化。 2.二元性。这里区分了两个部分。两个领 域。即笛卡儿的第二大真理。在他看来。人的意识 与其肉体彻底分离,与时间和空间中的所有因素 分离,但人的意识和思想是完全独立的实在。不 在空间和时间里,且与它们没有任何共性。于是。 人被分割了,一分为二.这就是人的二元性。 3.实体性。无-i仓x.-J-人的思维的部分,还是其 空间的部分。笛卡儿都果断地使用实体概念。他 认为,意识是实体,人的广延和空间部分也是实
决也是必要的。原因很简单。他需要把意识、思
维与肉体严格区分开,把作为思想存在物的入 与作为肉体存在物的人严格区分开来.后者在空 间中运动,和其他占据空间的物体一样。笛卡儿 之所以需要这样严格的区分,是因为他清楚地看
着的主体。当我们说,主体是思想和行动的载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