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是指针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各项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的制度。

通过对医院感染控制风险的评估,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卫生,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性。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风险评估的目的和原则:明确制定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的目的和原则,即通过评估分析出感染控制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

2.风险评估的流程和方法:明确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的流程和方法,包括收集和调查相关数据、分析评估风险等具体步骤,应当根据不同环节和对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估方法。

3.风险评估的内容和指标:明确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的内容和指标,包括对医院各个环节的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如手术室、病房、ICU等,以及患者、医护人员和环境的相关指标。

同时,应该根据国家和地方卫生部门的相关政策和标准制定相应的指标。

4.风险评估结果的分析和报告:对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报告,根据评估结果发现的问题和风险,及时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报告应包括风险的等级和具体的改进建议,以及相关工作的计划和时间表。

5.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的实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和建议,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并在医院范围内进行实施。

这包括宣传教育、制定操作规范、加强培训和监督等措施。

6.风险评估结果的监测和追踪:对风险评估结果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追踪,及时提出改进和调整意见。

此外,还应定期进行感染控制风险评估的更新和重复评估,保持对感染控制风险的持续关注和管理。

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建立起科学、系统、全面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体系,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不断评估和管理感染控制风险,可以更好地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升医疗服务的品质和信誉。

同时,该制度的实施也会促进医院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为医疗质量和医学研究提供有力保障。

中医院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中医院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医院风险管理工作,提高医院风险防控能力,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体医护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及后勤保障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依法依规,科学管理;(三)责任明确,分工协作;(四)持续改进,确保医疗安全。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成立医院风险评估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风险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医院风险评估管理委员会职责:(一)制定医院风险评估管理制度;(二)组织风险评估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三)审查、评估各部门风险评估报告;(四)监督各部门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五)定期对医院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第六条各部门风险评估小组职责:(一)负责本部门风险评估工作;(二)制定本部门风险评估方案;(三)组织实施风险评估,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四)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风险防控措施;(五)定期对本部门风险防控措施进行跟踪评估。

第三章风险识别与评估第七条风险识别:(一)对医院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二)关注国内外医疗风险动态,及时掌握新的风险信息;(三)建立医院风险清单,包括但不限于医疗风险、设备风险、药品风险、环境风险等。

第八条风险评估:(一)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二)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三)对高风险和重要风险进行重点监控和防控。

第四章风险防控与处置第九条风险防控:(一)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风险防控措施;(二)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医疗安全;(三)定期对风险防控措施进行跟踪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

第十条风险处置:(一)发生风险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蔓延;(二)对风险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三)对风险事件责任人进行追责,确保责任落实。

医院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医院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医院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一、目的与依据医院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的目的是通过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全面提高医疗安全水平,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和风险事件的发生。

依据包括《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职业危险性评估及控制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二、风险评估1.风险评估的对象:包括医疗技术风险、医疗设备风险、用药风险、院内感染风险、手术并发症风险、护理风险等。

2.风险评估的方法:采用常规评估、专家评估、文献研究和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风险评估,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

3.风险评估的周期: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如每季度、半年度或年度,同时也根据风险等级动态调整评估的频率。

三、风险控制1.风险控制的原则:以患者为中心,防患于未然,综合施策,全员参与。

2.风险控制的策略:根据不同的风险特点,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和教育措施等。

3.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1)技术措施:如设备维护保养、医疗操作规程制定和落实、配备安全性能良好的医疗设备等。

(2)管理措施:如完善的倒班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人员配备标准和审批制度等。

(3)培训和教育措施:及时进行职业培训、技能培训、知识更新和应急救援演练等,提高全员的专业水平和应急能力。

四、风险管理1.风险管理的机构: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或委员会,由相关专家、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组成。

2.风险管理的职责:负责医院风险管理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工作,制定风险管理的工作计划和年度目标,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总结。

3.风险管理的工作内容:包括风险事件的记录和分析、风险控制和改进措施的评估、制定和更新风险管理制度等。

五、风险事件处理1.风险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对于发生的医疗事故和风险事件,要及时报告,并根据情况进行分类和评估,确定处理措施。

2.风险事件的追踪和分析:对于已处理过的风险事件,要进行追踪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管理体系和工作流程。

3.风险事件的通报和公开:根据相关规定,对于重大风险事件要及时向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进行通报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医院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53972

医院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53972

医院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539721.前言医院是一个涉及到众多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复杂组织,存在着各种可能的风险。

为了保障医院的安全稳定运行,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2.目的和原则2.1目的该制度的目的是评估医院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或预防潜在的风险对医院的危害。

2.2原则该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应遵循以下原则:2.2.1系统化原则:将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视为一个系统工程,全面、综合地评估和控制各类潜在风险;2.2.2预防为主原则:通过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的制定和执行,重点预防潜在风险的发生,降低事故和事故后果;2.2.3管理者责任原则:医院管理者是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的主体,在整个过程中应负起管理责任,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2.2.4全员参与原则:医院所有工作人员都应积极参与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的实施,并对其责任和义务有清楚的认识。

3.风险评估3.1风险源识别通过对医院各个环节进行深入调查,确定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源,包括但不限于器材安全、消防安全、医疗质量、人员安全等。

3.2风险评估方法3.2.1定性评估:根据医院的历史记录和经验,对风险进行定性分析,确定风险的严重性等级。

3.2.2定量评估:通过数据收集和模拟分析,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确定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3.3风险评估报告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整理和报告,包括每个风险源的评估结果、风险等级、可能造成的后果等。

4.风险控制管理4.1风险控制措施制定根据风险评估报告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安防设施改善、操作规程优化、培训教育加强等。

4.2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按照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组织实施各项措施,确保其正确有效地落实到位。

4.3风险控制效果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风险控制效果检查,对各项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4风险控制措施改进根据风险控制效果检查的结果,及时对控制措施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提高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医疗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制度

医疗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制度

医疗风险评估与掌控管理制度1. 前言本医院医疗风险评估与掌控管理制度的编制旨在确保医院各项医疗服务的质量、安全和可连续发展,有效降低医疗事故和医疗风险的发生,保护患者权益,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全部科室和工作人员。

2. 医疗风险评估与掌控管理制度的目标•提升医院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防备和掌控医疗风险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保护患者权益,提高患者满意度。

•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职业素养。

•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确保医院可连续发展。

3. 医疗风险评估与掌控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3.1 医疗风险评估3.1.1 医疗风险评估的范围医疗风险评估应涵盖医院各个科室和工作环节,包含但不限于预约挂号、门诊诊疗、住院治疗、手术操作、药物使用、医疗设备管理等。

3.1.2 医疗风险评估的方法医疗风险评估应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包含以下步骤:1.收集医疗服务相关的信息和数据;2.识别潜在的医疗风险和事故;3.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4.订立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5.定期检查和更新评估结果。

3.2 医疗风险掌控3.2.1 医疗风险掌控的原则医疗风险掌控应遵从以下原则:1.防备为主,掌控为辅;2.规范操作,严守纪律;3.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培训教育;4.加强团队协作,强化沟通;5.建立健全的监督与反馈机制。

3.2.2 医疗风险掌控的具体措施医疗风险掌控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范,确保医疗流程的安全和有效;2.加强对医疗设备和药物的管理,确保其安全可靠;3.加强医务人员的岗前培训和连续教育,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技能;4.建立医疗质控小组,定期进行医疗风险评估和评审;5.定期组织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分析与研究,总结经验教训;6.加强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医疗纠纷和争议;7.健全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8.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本领。

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医疗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

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医疗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

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医疗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医院作为人们就医的重要场所,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医疗安全风险。

如何对医疗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有效控制,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医疗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展开讨论。

一、建立医疗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医院管理者应建立完善的医疗安全风险评估机制,通过对医院各个环节的风险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

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医疗人员、医疗环境等方面的安全风险。

二、风险评估的方法与工具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如统计分析、调查问卷、专家评估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医院全面了解医疗安全风险的情况,为后续的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三、医疗安全风险的识别与分析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需要识别和分析各类医疗安全风险,包括药品误用、医疗器械故障、传染病传播等。

只有深入分析风险的成因和后果,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措施。

四、制定医疗安全管理政策在识别和分析医疗安全风险的基础上,医院管理者应制定相应的医疗安全管理政策,明确责任分工,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可控。

五、强化医疗安全培训医疗人员是医院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医院管理者应加强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只有做到人人皆防,才能有效防范医疗安全风险。

六、加强医疗设备管理医疗设备是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医院管理者应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定期检测和维护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医疗安全风险。

七、改善医疗环境医疗环境的整洁和卫生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因素,医院管理者应加强对医疗环境的管理和改善,确保病房、手术室等场所的清洁卫生,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八、加强患者安全管理患者是医院服务的对象,保障患者的安全是医院管理的责任。

医院管理者应加强患者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患者安全保障机制,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九、监测医疗安全风险医院管理者应建立医疗安全风险的监测体系,定期评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医院内部风险评估与控制制度

医院内部风险评估与控制制度

医院内部风险评估与掌控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医院内部运营的安全与稳定,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并及时有效地应对风险事件,本制度订立了医院内部风险评估与掌控的相关规定。

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医院职工,并具有法律效力。

二、风险评估与分类1.医院应建立健全内部风险评估体系,对各类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定期评估。

2.依据风险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后果,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并进行相应的掌控措施。

三、风险识别与报告1.医院各部门、岗位及职工都有责任进行风险识别,并及时向医院管理负责人报告。

2.风险报告应包含风险的具体情况、可能的危害和应对措施等,必需时还应供应相关数据和证据支持。

3.医院管理负责人收到风险报告后,应及时订立应对措施,并通知相关部门和岗位及时采取行动。

4.风险报告的内容和处理情况应记录并保管,供后续参考和审查。

四、风险掌控措施1.高风险事件的掌控要采取更加严格和细致的措施,中低风险事件的掌控要与风险等级相匹配。

2.风险掌控措施包含但不限于设立特地的风险管理团队、加强人员培训、改进工作流程、优化设备设施、订立应急预案等。

3.风险掌控措施的具体实施和效果应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进行优化和改进。

五、风险应对与处理1.医院应建立健全风险应对的管理制度,明确应对措施和责任人。

2.在风险事件发生时,相关部门和岗位应立刻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和处理。

3.高风险事件应及时向医院管理负责人报告,由其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联合处理。

4.风险事件的处理情况应记录和评估,并及时进行跟踪和反馈。

六、风险评估与掌控的监督1.医院管理负责人应对医院内部风险评估与掌控的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制度的有效实施。

2.监督检查包含但不限于定期召开风险评估与掌控工作会议、抽查岗位操作记录和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等。

3.监督检查的结果应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岗位,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看法和建议。

七、风险评估与掌控的改进1.医院应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与掌控的改进机制,及时总结和分析风险评估和掌控的经验和教训。

31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31医院感染控制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1.目的:为了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完善医院感染风险管理,降低患者及工作人员医院感染风险,特制订医院感染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2.范围:医院感染风险高的科室进行风险评估及管理过程3.定义: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指对患者及工作人员在医院进行治疗或医疗服务活动过程中发生危险因素的管理。

4.权责:4.1感控管理负责部门:4.1.1负责制订医院感染管理风险评估表,并在医院感染为委员会通过后使用。

同时对风险管理相关知识进行培训。

4.1.2负责主动监测、收集数据,每年进行1次医院感染风险评估,明确相关科室的医疗感染预防和风险降低项目,并监督实施改进。

4.2科室感控管理小组:每季度负责对本科室院感管理风险进行评估,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

5.作业内容:5.1评估内容:医院的感染风险评估是一种风险评估的管理工具,正确进行风险评估并实施正确预防措施是预防院内感染关键步骤。

本院确定手术室为医院感染高风险科室。

5.2评估方法:使用医院感染管理负责部门制定的“感染控制风险评估表”,对出本科室存在的感染风险因素进行评估。

凡风险等级达到中、高风险水平(18<RPN≥9),应制定高风险控制计划目标和整改措施,并监督其责任人的执行力。

定期对整改结果进行评价。

5.3风险评估要求:5.3.1医院感染管理负责部门,每月对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汇总、分析感控相关资料和信息。

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深入临床科室对全院进行感控风险评估,每年1次。

5.3.2发现科室或区域的医院感染风险有变化趋势时,应重新设计或修整工作流程,尽可能将感染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5.3.3手术室或其他科室发生医院感染风险时,须认真分析原因并做好感染控制措施,同时及时报告院感管理负责部门。

院感管理负责部门接到报告后及时赶到现场与科室人员共同查找原因,确认医院感染风险项目,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呈报医院感染委员会进行审批。

5.3.4措施实施过程中,院感管理负责部门不定期进行督导,并将跟进督导结果反馈给科室及分管领导。

医院安全风险评估与遏制管理制度

医院安全风险评估与遏制管理制度

医院安全风险评估与遏制管理制度1. 绪论为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营和患者的安全,本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医院的安全风险评估与遏制管理工作。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部门及相关人员,包含院长、部门主管、医生、护士以及其他员工。

2. 安全风险评估2.1 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发现医院内存在的安全风险和潜在的危害,为采取相应的遏制措施供应科学依据。

2.2 医院应成立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由院长或其委派的负责人担负主席,成员包含院内各部门主管、医生、护士和安全管理人员等。

2.3 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订立并更新安全评估量划。

评估量划应包含评估的范围、目标、方法和时间表。

2.4 安全风险评估应掩盖医院的各个方面,包含但不限于医疗器械设备、药品管理、病房管理、手术手法、医疗工作流程等。

2.5 安全风险评估应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式进行,采取客观、科学的方法,评估结果应具有可比性和可重复性。

2.6 评估结果应及时报告给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并订立相应的遏制措施。

3. 安全风险遏制管理3.1 在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医院应订立相应的安全风险遏制管理措施,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3.2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管理的责任、职责和工作程序。

安全管理体系应包含安全政策、安全目标和安全管理规范等。

3.3 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内容应包含安全风险的识别、遏制措施的实施和不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等。

3.4 医院应建立安全风险报告制度和事故报告制度,明确事故的分类和报告程序。

医务人员应及时上报发生的安全风险和事故情况,管理部门应及时处理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3.5 医院应进行定期的安全巡查,发现安全隐患和问题应立刻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在整改完成后进行验收和记录。

3.6 医院应建立医疗事故责任追究机制,对发生的医疗事故进行调查和责任追究,确保相关责任人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

医疗工作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

医疗工作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

医疗工作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1. 前言为确保医院内各项医疗工作的安全进行,并有效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本制度旨在建立医疗工作风险评估与管理的程序和规范。

通过风险评估、防备掌控措施、风险监测和事故处理等多个环节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2. 定义2.1 医疗工作风险:指医院内各项医疗活动中可能对患者、医务人员和资产产生潜在威逼的不确定因素。

2.2 医疗工作风险评估与管理:指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对医院内各项医疗工作进行风险评估、订立相应的掌控措施,并实施监测和处理医疗事故的过程。

3. 框架3.1 风险评估与防备3.1.1 风险管理团队的组建:医院应指定特地的风险管理团队,由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构成。

3.1.2 风险评估方法:风险管理团队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医疗工作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包含但不限于安全检查、不安全源辨识和风险分析等。

3.1.3 风险评估指标:风险管理团队应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订立医疗工作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包含医护人员工作风险、患者安全风险和医疗设备风险等方面的指标。

3.1.4 风险评估报告:风险管理团队应及时编制风险评估报告,包含风险评估结果、问题发现和建议改进措施等内容,并向相关部门供应。

3.1.5 防备措施的订立与实施:依据风险评估结果,风险管理团队应订立相应的防备掌控措施,明确责任、时间节点和实施要求,并落实到相关岗位和责任人。

3.2 风险监测与掌控3.2.1 风险监测机制:风险管理团队应建立定期的风险监测机制,包含但不限于定期巡查、随机抽查和定期召开风险管理睬议等。

3.2.2 风险监测要点:风险管理团队应重点监测医务人员的工作风险、医疗设备的安全情形、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患者的满意度等关键指标。

3.2.3 风险事件报告:医务人员应严格依照规定,立刻向风险管理团队报告任何医疗事故、错误操作和不良反应等风险事件,风险管理团队应及时处理和追踪。

医院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医院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医院风险评估管理制度一、概述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对医院内部各类风险进行科学性评估和有效管理,保障医院医疗安全和患者健康。

本制度旨在建立全面、有序的医院风险评估管理机制,明确责任部门,规范流程程序,确保风险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目的1. 确保医院内部各项工作正常运行,预防及减少突发事件对医院的不利影响;2. 有效管理医院内部各类风险,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3. 强化对患者及职工的保障,提高医院服务品质和声誉。

三、风险评估管理流程1. 风险辨识:通过对医院内部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识别出潜在风险点;2. 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潜在风险进行科学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和危害程度;3. 风险控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4. 风险监测:对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控制效果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措施。

四、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1. 风险辨识:(1)建立健全的风险信息收集和整理机制,收集医院内部各项工作的相关数据和信息;(2)开展风险辨识培训和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对风险辨识的能力和意识;(3)建立风险辨识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分析和辨识潜在风险点。

2. 风险评估:(1)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标准和方法,对潜在风险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2)制定风险评估报告,明确风险的类别、等级和危害程度;(3)建立风险评估结果的反馈机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3. 风险控制:(1)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2)建立风险控制责任清单,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确保控制措施的执行;(3)定期开展风险控制效果评估,及时调整控制措施。

4. 风险监测:(1)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2)制定风险监测报告,明确风险控制的效果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3)建立风险监测结果的反馈机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推进风险控制工作的落实。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制度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制度

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掌控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为了确保医院内患者的安全,减少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订立本制度。

2.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医院管理的若干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1.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部科室、医护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

2.全部参加患者诊疗和护理工作的人员都应遵守本制度。

第二章患者安全风险评估第三条定义1.患者安全风险评估是指通过系统地检测、识别和评估患者可能面对的健康风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掌控和监测的过程。

2.患者安全风险评估包含但不限于患者的身体情形评估、治疗方案评估、手术风险评估等。

第四条原则1.患者安全风险评估应以患者安全为启程点,科学、客观、系统地进行。

2.患者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五条过程流程1.就诊前:患者进行初步的健康情形报告,包含疾病史、药物过敏史、家族病史等。

2.就诊时: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身体情形评估,记录紧要指标如血压、体温等。

3.诊疗过程中:依据诊疗方案,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4.术前:对即将进行手术的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订立认真的手术方案和术前准备工作。

5.术中:医护人员依照规定的手术流程进行手术,紧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6.术后: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后察看和护理,及时处理可能显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第三章患者安全风险掌控第六条安全风险掌控措施1.加强科室管理:科室负责人应建立科室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护人员熟识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做好相关培训工作。

2.健全并落实手术安全管理制度:手术室应依照规定的手术流程进行手术操作,确保手术器械的清洁和消毒,并加强手术后的护理和察看。

3.完善药品管理制度:药房管理人员应确保药品的存储、配药和使用符合规定,定期检查药品的过期情况,并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4.强化感染掌控:各科室应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医护人员应严格依照手卫生操作标准进行操作,并加强感染病例的隔离及处理。

医院环境风险评估与管控制度

医院环境风险评估与管控制度

医院环境风险评估与管掌控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确保医院环境的安全和卫生,防备和减少环境风险对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影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全部环境风险评估与管控工作,包含但不限于医院大楼、楼层、公共区域、医疗设备室、手术室、病房等。

第三条定义1.环境风险:指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环境因素或条件。

2.环境风险评估:对医院环境进行系统评估,识别潜在的环境风险的过程。

3.管控措施:采取合理的工程、管理和行为措施,掌控和减少环境风险。

4.应急预案:依据环境风险评估结果,订立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案。

第二章环境风险评估第四条评估程序1.医院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环境风险评估,确保环境风险的全面掌握。

2.环境风险评估应由具备相关资质的专业团队进行,包含环境科学专家、医学专家等。

3.评估程序包含环境数据收集、环境样品手记、风险评估指标确定、风险评估等步骤。

第五条评估内容1.空气质量评估:包含空气中的污染物、细菌、真菌等的浓度测定。

2.水质评估:包含水源、用水及废水处理系统的检测,并针对水质进行分析。

3.噪声评估:包含医疗设备、工作环境和公共区域噪声的测定和分析。

4.化学品评估:包含医疗废物、药物、消毒剂等化学品的使用和处理评估。

5.辐射评估:指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的辐射防护掌控和辐射剂量监测。

6.生物安全评估:指医院内病原微生物的防控措施和感染管理等评估。

7.消防安全评估:指医院内消防设施和隐患排查的全面评估。

第六条评估结果依据评估内容,对环境风险进行等级划分,确定风险管控的重点和优先级。

评估结果应书面报告,并在医院内公示,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第三章环境风险管控第七条基础管理1.清洁卫生:定期进行医院内的清洁工作,保持环境卫生,并进行记录和检查。

2.废弃物处理:订立废弃物管理制度,分类收集、储存和处理医疗废物,并定期进行检查。

3.装修和改造:在装修和改造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范,确保无害化和环境友好。

医院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医院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医院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一、背景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必须确保患者和员工的安全。

然而,医院面临各种安全风险,如火灾、医疗事故等。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制定一套科学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势在必行。

二、目标本制度的目标是根据安全风险的等级对医院进行全面的管控,以确保患者和员工的安全。

通过分级管控,可以合理配置资源,提高预警和应急能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医院的声誉。

三、实施步骤1. 风险评估首先,医院应当进行风险评估工作。

通过对医院内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2. 制定管控措施根据风险等级,医院应当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提高意识: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提升患者的健康安全意识。

- 加强设施设备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设施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 完善制度和流程:制定各种操作规范和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流程。

- 强化监测和检测:建立安全监测系统和定期检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

- 加强安全培训:对医务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3. 实施和监督医院应当按照制定的管控措施进行实施,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应包括定期检查和评估,以及风险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四、责任分工医院应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分工,确保各项管控措施得到有效的实施。

负责人应负责协调和监督相关工作,并及时报告上级。

五、宣传和教育医院应加强对患者和员工的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宣传和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如宣传海报、培训课程等。

六、总结医院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是保障医院安全的重要举措。

医院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落实相关措施,以确保医院安全,维护患者和员工的权益。

医院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医院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医院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医院管理条例》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了适应和满足医院日常运营工作中的风险管理需要,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全体职工,包括医务人员、行政人员等。

第三条医院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识别潜在的风险,并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降低风险。

第四条医院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的原则是科学性、公正性、效益性和持续改进。

第二章风险评估第五条医院应当制定相关程序和标准,定期对医院日常运营工作中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

第六条医院风险评估的主要步骤包括:确定评估范围、识别潜在风险、评估可能性和影响、确定风险等级和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第七条医院应当成立专门的风险评估组织,负责对医院的风险进行评估。

第八条医院风险评估组织应当包括相关专业人员,并定期进行培训,提升风险评估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章风险控制第九条医院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十条医院风险控制措施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操作规程、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等。

第十一条医院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和其他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识别和控制风险的能力。

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控和报告机制,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十三条医院应当定期组织风险控制的评估,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和评估。

第四章风险管理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对医院的风险进行监控和管理。

第十五条医院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定期进行风险管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第十六条医院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规范风险管理工作的流程和要求。

第十七条医院风险管理部门应当通过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及时识别、量化和评估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和改进措施。

第五章附则第十八条医院应当加强对医疗设备和药品的管理,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十九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患者投诉和纠纷,防范患者对医院的诉讼要求。

医疗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制度

医疗安全风险评估与掌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品质和安全水平,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本制度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订立。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全部与医疗工作相关的部门、人员。

第三条医疗安全风险评估与掌控管理制度是指对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掌控的一系列措施,包含风险评估、风险掌控措施的订立与实施,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

第二章风险评估第四条为了对医院内各类医疗活动中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医院将建立风险评估机构,重要负责进行各项医疗活动的风险评估工作。

第五条风险评估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患者医疗过程中可能显现的意外事故和医疗事故;2.医疗设备可能存在的故障和安全隐患;3.医疗人员可能存在的专业错误和失误;4.医疗环境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第六条风险评估机构应定期组织对医院内各类医疗活动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应及时报告给医院管理层。

第七条风险评估结果应依照评估等级划分,设定相应的安全掌控措施。

第八条风险评估结果应对医院内各部门、人员进行明确通报,并引导各部门订立相应的安全措施。

第三章风险掌控第九条风险掌控是指在医疗活动中针对不同风险等级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以尽量除去或降低风险的发生。

第十条医院应对各项医疗活动中可能显现的风险订立相应的掌控措施,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患者医疗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包含术前准备、手术操作规范、术后护理等;2.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维护措施,包含设备检修、定期维护、故障排查等;3.医疗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包含定期考核、培训教育、知识更新等;4.医疗环境的安全保障,包含清洁消毒、无菌操作、空气质量监测等。

第十一条医院各部门应依照风险评估结果的要求,订立相应的风险掌控措施,并及时组织实施和监督落实。

第十二条医疗人员应严格依照风险掌控措施的要求,保证医疗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四章监督检查第十三条医院将建立医疗安全风险评估与掌控管理的监督检查机制,重要包含定期检查、临时检查和事故调查等。

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在医疗机构中,医院感染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问题。

感染不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还增加了医疗机构的负担和医疗费用。

因此,医院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有效管理,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传播风险。

一、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医院感染的风险评估是指对医疗机构内各部门、设备和人员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评估,以确定感染发生的潜在风险和薄弱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因素:1. 患者风险因素:包括年龄、免疫功能、患有基础疾病或手术等。

对高危患者的特别保护和管理是降低感染风险的关键。

2. 医院环境因素:包括空气质量、水质、消毒和灭菌措施以及医疗废物处理等。

定期检测和改进医院环境卫生状况,加强感染控制措施,是预防感染传播的重要手段。

3. 医护人员因素:包括手卫生和个人防护措施的执行情况、培训和宣教等。

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操作规范,可以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4. 设备和仪器因素:包括医疗设备的清洁和维护情况、使用规范和操作培训等。

定期维护和检修设备,合理使用医疗器械,是减少感染传播的重要措施。

二、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医院应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来降低感染的风险和传播。

1.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委员会建立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委员会,由医院领导亲自领导,邀请医务人员、护理人员、感染控制专家和病患代表等组成,负责制定和监督感染控制策略。

2. 感染控制政策和制度制定完善的感染控制政策和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规范医疗操作和感染控制措施,以确保执行的一致性。

3. 患者感染风险评估对每位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例如,对于高危患者,加强手卫生、消毒和个人防护等。

4. 医护人员培训和宣教定期开展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宣教活动,提高其有关感染控制的知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手卫生的重要性、清洁和消毒操作的规范等。

5. 环境卫生和设备管理加强医院的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和灭菌工作,保持医疗设备和仪器的良好状态。

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

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

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医院作为人们生命与健康的守护者,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医院管理中,风险评估与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只有及时识别和控制潜在风险,才能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转和患者的安全。

一、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首先,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

这其中包括对医院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

例如,对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医护人员的培训水平、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估,找出潜在的风险点。

二、整合资源建立风险管理团队其次,医院需要整合资源,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团队。

这个团队应该包括医院的管理人员、医生、护士等各个岗位的人员,共同合作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工作。

只有团队合作,才能更加全面地评估和控制风险。

三、建立医院风险档案医院还应建立完善的风险档案,记录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和处理过程。

这样一来,医院可以根据历史经验总结,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前做出预防措施。

四、加强培训提升风险意识此外,医院还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风险意识。

通过专业培训,让医护人员了解不同风险的特点和处理方法,做到随时应对各类风险。

五、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医院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建立风险监测机制。

通过对医疗流程、患者状况、医护人员工作情况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风险隐患。

六、加强内部沟通交流此外,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还需要加强内部沟通交流。

只有医院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合作,才能更好地协同应对各类风险。

七、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了更加便捷地进行风险评估与控制,医院管理部门还应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通过信息化系统的支持,可以实现对各项工作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风险并做出处理。

八、加强外部合作共享资源除了内部合作之外,医院管理部门还应加强外部合作,共享资源。

可以通过与其他医院、专业机构的合作,获取更多的经验和资源,提高医院管理工作的风险评估与控制水平。

九、定期评估风险控制效果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并非一劳永逸,而是需要定期评估风险控制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为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规范医院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工作,维护正常的医院工作秩序,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内涵
(一)概述
1.医院风险是指所有可能影响医院目标实现的事项。

2.医院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是医院通过风险组织建设、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处理等一系列活动来发现、了解、处理风险,促成医院减少失败、降低不确定事项、实现目标的一种方式。

它是由一个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人员共同参与的过程。

医院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是指在我院工作范围内与社会群众、广大患者和医院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要改革措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以及与社会公共秩序相关的重大活动等重大事项在制定出台、组织实施或审批审核前,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系统的调查,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

这是医院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的最重要的工作。

二、医院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坚持的原则
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定是硬任务,建立健全医院风险化解制度,准确预测、提示、规避和化解风险,防止和克服因决策、政策、项目、改革、医患纠纷等引发不稳定隐患,实现由被动保稳定向主动创稳定的转变。

三、建立医院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
医院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应包括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的组织架构、组织人员、制度设计(修订)流程及方法、评估流程和处置方法及措施、控制管理制度及职责等内容。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医院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制度。

医院建立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委员会。

委员会分三级机构组成,一级管理机构为领导小组,二级管理机构为专业组,三级管理机构在二级机构下根据工作职能由若干部门构成。

1.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医院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整体组织的建立,并督促落实。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的综合协调、组织工作的落实。

办公室设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

2.专业组:根据分管领导分工各负其责,由各分管院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分别成立医疗管理、护理管理、行政后勤管理、经济管理、党群工团及服务管理等5个专业组,负责所属专业组范围内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

3.工作小组:在二级管理机构下,由分管领导牵头,由主办部门负责人任组长,协同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任成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成立具体的工作小组。

如成立医疗管理专业组下设医疗质量管理、医保管理、医疗缺陷管理、感染管理、外科管理、内科管理、医技管理工作小组;党群工团及服务管理专业组下设医德医风管理、星级服务管理、党务管理、工会管理等。

根据风险的涉及范围,可分别由一级、二级或三级机构负责完成,一般多鼓励由三级工作小组开展活动,解决身边现场的风险问题。

(二)建立医院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医院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体系具体应对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的组织架构及职能、组织人员及职责权利与义务、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体系设计、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考核评价、风险数据库建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培训、风险文化建设、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监督、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报告等处出详细的规定。

因此,对医院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由各专业组及工作小组负责本工作组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的拟报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负责制度建立的综合协调、修订完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制度的审议工作。

四、建立医院风险识别、评估体系及风险数据库体系识别、评估医院潜在的各项风险,并建立风险数据库,这是医院推行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的关键。

医院风险识别的目标是要做到识别医院每一部门、每一岗位、每一业务、每一事项、每一流程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

因此,需要全院各部门按照部门工作取能权限、工作事项范围、业务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同步进行,并最终交叉汇总形成风险数据库。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可由管理工作小组采用头脑风暴法将医院目前所存在的风险逐一列出,也可按照业务流程图组织架构逐一清理风险。

按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的规范,通过业务流程图清理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其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
1.按每一部门、科室、班组、岗位、业务事项,将医院所有业务工作按流程进
行分类并编号,建立医院全部业务流程图编码目录。

2.对业务流程图目录进行多层次的组织、拆分,以检验其流程划分的恰当性,并对全部业务流程图目录进行调整和修订完善。

3.按每一业务流程中的节点进行风险分析,尽可能寻找出每一业务工作中可能涉及的风险事项。

4.按每一业务流程建立风险文档,并对各风险发生的原因、可能生、影响程度、可能的结果和后果、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记录和描述,即建立风险说明书(可按照岗位说明书格式拟定),经专业组审核后,统一交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最后提交领导小组审议。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包括事前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

1.事前评估:在进行风险识别时,要做好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前提、发生的后果程度等进行分析和评估。

此项评估要作为风险说明书的构成要素一并纳入。

2.事中评估:在风险发生时,首先就需要对风险产生的原因、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预估,并启动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将风险纳入处理渠道,进行早期干预;在深入了解风险发生的根源、执行干预的具体效果后,评估如何对风险采取承担、转移、转换、对冲、补偿、控制等多种方式进行处理,力争把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3.事后评估:风险处理完毕后,由工作小组对风险发生、处理全过程进行分析,
以规避此类风险的再次发生。

风险评估的一般流程:定义流程、目标风险;确定风险评估报告基础;识别风险;确定每一风险形成原因及后果;确定每一风险的影响程度;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确定风险级别;确定风险处置策略及策略的有效性;修订风险评估各要素;最后形成风险评估报告。

领导小组可通过综合安全检查表法(SCL)、LEC评价法来建立风险评估量表(如下),以此来对风险进行评估分级。

如根据风险发生的后果按无关重要、较小、中等、较大及空难性顺序来定性量度(按1至5级);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按几乎肯定、很可能、可能、不太可能及罕见的顺序来定性量化(按5至1级)。

分别将横向和纵向等级相乘,乘积表示风险的大小。

注:可在此表基础上再综合风险发生的频繁度。

五、风险的控制处理
风险的控制处理包括鉴定处理风险的各种选择范围,对这些选择进行评估,制定风险控制处理的具体计划措施并加以实施。

(一)风险的控制处理过程可选择的模式不继续进行可能产生风险的活动;降低发生的可能性;减小后果;风险转移;保留风险。

选择最适合的实施方法,使其成本需要与所得到的利益相称。

如果风险程度很高,但此风险可能得到相当大的机会(如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此时需要根据对风险处理的成本和纠正风险潜在后果的成本,相对此情况可通过增加对风险损失的提前告知、严谨的科学态度、严格的工作流程,来减少风险及风险到来时的损失。

例如在高危患者手术及新技术应用时,为了治愈病人及卫生事业的发展均采取接受风险方法来处理;在考虑其风险的大小及可能原因后,可采取严格的操作流程,由高水平富有经验的专家来实施,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在事先实施会诊签字、知情同意签字等,一方面让患者了解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达到理解支持及转移风险,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实施者的责任感,准确预见可能发生风险的情况,以分解转移风险,使风险降到最低。

(二)风险的实时监控处置
充分发挥风险工作小组的作用,适时了解掌握风险发生时的实际情况,随时掌控风险发生的进程,适时发布处置命令,以化解风险或减少风险可能带来的不良后
果。

六、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的持续改进
(一)修订完善
通过对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对达到控制效果、减少或降低风险后果的办法、措施,予以保留;对未达到控制效果的,总结产生的问题所在及形成原因,每年进行修订完善。

(二)考核奖惩
对风险事后评估的情况纳入考核奖惩或绩效考核,及时予以兑现(具体细化纳入奖惩体系统一管理)。

(三)标准固化
对经过实际运行,较为成熟的管理制度、工作措施纳入医院管理标准的工作手册,规范为管理办法、工作指南,使风险处理纳入规范化、标准化处置程序。

七、相关工作要求
加强工作协调,建立工作机制。

(一)整体联动,协调配合。

各部门、科室要牢固树立风险防范的工作观念,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建立整体分析、评估、处置、改进的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工作格局。

(二)信息预警超前,做好苗头问题及早发现。

实现信息预警工作制度化、经常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工作组、工作小组及部门要注意收集整理风险信息资料,供领导决策参考,切实做到随时掌握情况、随时报送信息、随时解决问题。

(三)将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工作纳入综治季度工作会议,实行信息预警工作制度化,定排查风险,建立工作台账、目录。

做到每月必须排查突出性矛盾和普遍性问题。

(四)严格考核,严明奖惩。

加大对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工作纳入综治目标管理内容,对不认真履行职责酿成重大风险问题的,实行责任追究制,促进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五)抓住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关键,强化社会稳定风险控制。

始终将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因素作为管理的重点,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将可能引起社会稳定的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