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基本要素看校外课程特殊性[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校外教育论文

浅谈校外教育论文

浅谈校外教育论文摘要:家庭、学校、社会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这三者的重要职责。

因此我们的教育应是全面的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心灵的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情感的健康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好校内的教育,更要重视校外的教育。

关键词:特点、意义、途径家庭、学校、社会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这三者的重要职责。

因此我们的教育应是全面的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心灵的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情感的健康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好校内的教育,更要重视校外的教育。

1、什么是校外教育所谓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品德课的课外校外教育是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觉悟的好方法,是由封闭型教学转化为开放型教学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和训练良好道德行为的有效手段,它在品德课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校外教育的特点2.1、民主性:是指在校外教育的活动过程中,广大青少年学生能够接受到民主平等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

他们和教师在活动中相互尊重、平等相交,他们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参与活动的组织和设计,并在校外教育活动过程中,使个人的天赋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2、开放性:校外教育的开放性是指校外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日益密切,并出现了与社区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融合的发展趋势,具体体现在教育制度、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2.3、体验性:校外教育特别强调实践活动与直接体验对于青少年学生发展的必要性。

它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如养育栽培,让他们通过饲养小鸟、兔、金鱼等小动物,栽培花草、蔬菜、树木、农作物等活动,了解养殖和种植的知识与技巧,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人与动植物的共生共荣。

通过制作玩具、建筑物模型、航空、航海模型,让他们体验制作的艰辛,体验成功的快乐。

从教学基本要素看校外课程的特殊性

从教学基本要素看校外课程的特殊性
的 特 殊 性 , 利避 害 , 趋 更好 地 发 挥 校 外教 育 不 可替 代 的 育 人作 用 。 【 关键词】教学基本要素 校外课 程 校 外教育
校 外教育在我 国由来已久 , 上个世 纪 5 从 O年代 开始 , 我国全面 学习前 命运 , 学校课程无论从深度、 难度还是 广度上 已经远远不 能满足 学生发展 苏联教 育体制 , 校外教育 ( 主要是少年宫 、 儿童活动 中心等公益 教育机 构对 的需求 , 这样 , 校外课程成为“ 替补”, 开始弥补学校课程的不够与不足 。学 未成年人 实施 的教育 ) 便成 为与学校 教育 ( , 这里指 中小学教育 ) 相辅 相成 校课程没有学完 的知识 , 校外课程延续 ; 学校课程没 有教的本事 , 校外课 程 另一方面 又是 对学校课程的 空白 的一种教育形式 。校外教育基本通过 两种方式实施教育 , 一种是主题 教育 填补。一方面是对学校课 程的强化深化 , 活动 。 另外一种是兴趣小组活动。其中, 后者具有较强的计划性 、 组织 性和 补充 , 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趋 势在 当代校外课 程中并存。 二、 灵活 V S随意 目的性 , 实践中来看 , 从 兴趣小组 活动属于 教学活 动, 为精 心设计 、 成 周密
学制等各个方面都不统一 , 而是 带有鲜 明的个性色 彩 , 因为教师在校 外课 这是一个运气问题。 程的开发和实施 中占有主导地位 , 教师选择教学 内容 、 掌控 教学进度 , 教师 往往成为课程 的载体 。 课程维系在教师身上 。 教师在 哪里教 学, 课程 就在哪
组 织 的课 程 。
前文已述 , 校外课程并非国家统一课程 , 师是校外课 程的主导者 , 教 没
校 外课程 和学校课程有共同点, 同时它们也存在诸 多的差异。这 些差 有太多的规定与限制 , 校外课程 的教学 内容、 教材教 法都相 当灵活。在 校

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校外教育的特殊作用

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校外教育的特殊作用

渗透 , 调发展 , 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 促 其三 , 素质教育是一种重 视个性 发展 的教育 , 特别是一 种重 视创造力发展的教育。 江泽 民总书记在 19 9 9年 6月召 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指 出 , 今后 , 面对 世界迅 速发展的挑战 ,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 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教 育在 培育 民族创 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才方 面 , 肩负着特殊 的使命。 二、 技外教育区别于学校教育的独特性 校外教育 与学校教育有着必要的互 补关系。学校教育 是 系统地 、 严密地 对学生进扦科学 知识 、 行为规范 、 劳动技 能的传授。 通过学校教育 , 学生可以更快地接受社会倡导的 文化和价值观念 : 但近些年来 , 学校教育出现丁片面追求 升
维普资讯
22第期 第2 ) o年 1l 1| 圜目囝曰 o 总 7
2 .校外教 育有利 于少年儿童开阔视野 ,培养能力.获
取 新 知识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 并使 德育 、 智育 、 体育 美
育, 劳动技能教育和社 会实践诸方面相互渗透 、 相互促进 、 协调发展 , 造就 “ 四有” 新人 和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事业的 建设者和接班 人: 实施素质教育应遵循 以下几个原州: 其一 ,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 民素质为根本宗 旨的教 育, 必颓面 向全体少年儿童。 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 , 无论是学 校教育还是校外教育 , 要强 化普及意识 , 都 淡化选择意识 . 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少年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条件和 受教育机会, 使每个少年儿童都 能得到平等 、 健康 的发展:
其二 ,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 , 必须 全面贯 彻 党的教 育方针 , 把德育 、 智育 、 体育 、 美育和劳动技能教育等

实践教学_校外(3篇)

实践教学_校外(3篇)

第1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外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校外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实施策略、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高校校外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一、引言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校外实践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对校外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实施策略、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二、校外实践教学的必要性1.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校外实践教学使学生有机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2.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校外实践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实际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校外实践教学往往需要学生组成团队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团队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沟通、协调,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校外实践教学使学生有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求,从而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应对各种挑战。

三、校外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1. 加强校企合作高校应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提前了解行业发展趋势。

2. 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高校应根据专业特点,设置相应的校外实践教学课程,如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等。

这些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高校应建立健全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考核等,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4.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高校校外教学点工作创新与特色之处

高校校外教学点工作创新与特色之处

高校校外教学点工作创新与特色之处(最新版)目录一、高校校外教学点的概述二、高校校外教学点的工作创新三、高校校外教学点的特色之处四、结论正文一、高校校外教学点的概述高校校外教学点是指在高校校园之外设立的教学组织机构,通常是为了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及为周边地区提供高等教育机会。

校外教学点在招生、教学、管理等方面与校内教学点保持一致,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独立性。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拓展高校的办学空间,还能有效推动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二、高校校外教学点的工作创新1.灵活的招生政策: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高校校外教学点可制定灵活的招生政策,如实行弹性学制、开展联合培养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

2.结合地方特色的课程设置:校外教学点可充分结合当地经济、文化等特点,因地制宜地设置课程,以满足地方人才培养需求。

3.优化师资队伍:高校校外教学点可采用“双师制”模式,既引进高校优秀教师,又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地方专家,形成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4.强化产学研合作:校外教学点可与当地企业、产业基地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促进产学研一体化,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三、高校校外教学点的特色之处1.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高校校外教学点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培养适用人才,助力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2.注重实践教学:校外教学点强化产学研合作,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外教学点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弹性学制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4.打造区域教育品牌:高校校外教学点可借助高校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地方教育水平,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品牌。

四、结论高校校外教学点在招生、教学、管理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和特色,能够拓展高校办学空间,推动高等教育普及与发展。

高校校外教学点工作创新与特色之处

高校校外教学点工作创新与特色之处

高校校外教学点工作创新与特色之处
高校校外教学点的工作创新与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与社会需求对接:高校校外教学点充分了解社会发展的需求
和趋势,通过与企业、行业等组织的合作,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例如,与企业合作开设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专业水平。

2. 多元教学方式:高校校外教学点注重拓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和
场景,通过采用线上教学、场地探索、社区实习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能力培养。

3. 强化实践环节:高校校外教学点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实训、实际项目
等方式,深入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问题,锤炼实际应用能力。

4. 推动创新创业:高校校外教学点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在创新创业团队中锻炼自己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通过提供创新创业资
源和支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5. 强化社会责任感:高校校外教学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并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学习和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开展社会
实践、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总之,高校校外教学点通过与社会对接、多元教学方式、强化实
践环节、推动创新创业以及培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工作创新和特色,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发展。

浅议校外教育机构教学组织形式的特殊性

浅议校外教育机构教学组织形式的特殊性

浅议校外教育机构教学组织形式的特殊性作者:夏宁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10期摘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通过研究校内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好的为校外教育服务。

关键词:校外教学组织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校外教育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各类校外教育机构中,因历史沿革、人员结构、经费配置等情况不同,使得校外的教学形式多种多样,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探讨和归纳,便于部分机构借鉴参考。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教学组织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改进。

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班组教学制等。

二、传统教学组织形式1.个别教学个别教学就是教师在同一时间以特定内容面向一个或几个学生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办学规模小、速度慢、效率低,但却能较好地适应个别差异。

前苏联教育学者研究认为,个别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原始人在日常生活中,长辈教晚辈,一个传一个地把知识传扬开来。

所以,最初的教学形式是个别教学,它包括祭司教学生识字以及后来的封建贵族家庭启用家庭教师进行教学的方式。

个别教学一直延续了许多世纪。

17世纪以后随着班级授课在世界范围的普遍采用,个别教学就成为了教学的非主要组织形式。

在我国,个别教学出现的时间很早,持续的时间相当长,延续了数世纪的书塾在教学上就是以个别教学为主要形式的。

个别教学反映出教育规模狭小,受教育的学生人数少,而且年龄层次和知识水平相差悬殊,教师根据不同的水平分别教授一个或几个学生。

在古代,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特征是教学速度慢,效率低,没有明确或固定的学习年限,学生既不分年限,也不分科进行学习。

高校校外教学点工作创新与特色之处

高校校外教学点工作创新与特色之处

高校校外教学点工作创新与特色之处高校校外教学点是指高校在校外设立的教学机构,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的场所。

在高校校外教学点工作中,创新与特色是关键,下面就这方面进行探讨。

高校校外教学点工作在课程设置上要有创新与特色。

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践环节。

然而,校外教学点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因此应该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实践教学的特点。

例如,可以设置实践课程,让学生在校外教学点进行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创新与特色。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然而,在校外教学点工作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决、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同时,可以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等,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资源上要有创新与特色。

校外教学点工作涉及到教学设备、教材、实践场地等方面的资源。

应该注重引进最新的教学设备,提供先进的实验室和实训场地,以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同时,可以开发或引进与校外教学点相关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资源。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有创新与特色。

校外教学点的师资队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

应该注重引进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在与企业合作方面要有创新与特色。

高校校外教学点工作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活动。

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到校外教学点进行讲座和指导,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和就业指导。

同时,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提高校外教学点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高校校外教学点工作的创新与特色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关键。

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建设和与企业合作等方面都可以进行创新,以提高校外教学点的教学质量和实践效果。

校外教育的特点

校外教育的特点

校外教育的特点一、校外教育的民主性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的民主性是指他们享有越来越多的平等的接受校外教育机会,并受到越来越充分的以自主和合作为特征的民主形式的校外教育以及校外教育制度不断向公正、开放、多元化方向演变的过程。

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的民主性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教育民主化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

法国著名的教育家米阿雷(G.ialaret)指出:"教育的民主化已成为几乎所有教育革新和教育改革的一项固有的目标。

教育民主化是目前全球教育系统演变的一个基本趋势。

"校外教育的民主化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校外教育机会的民主化,主要是指广大青少年学生能够享有接受校外教育的权利:二是校外教育内部的民主化,是指在校外教育的活动过程中,广大青少年学生能够接受到民主平等的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

他们和教师在活动中相互尊重、平等相交,他们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参与活动的组织和设计,并在校外教育活动过程中,使个人的天赋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前者是校外教育机会扩大的结果,后者则是校外教育改革深化,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比标识。

在我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实现校外教育的民主化仍是任重而道远。

目前,我国校外教育普及程度远远低于学校教育,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农村,各种校外教育机构还远远没有形成规模化、网络化的发展格局。

为数众多的农村青少年学生还没有获得接受校外教育的机会。

在城市,尽管校外教育活动已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制度和体系,但是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他们的民主权利还没有得到相应的保证。

为了实现校外教育民主化,一方面要做到校外教育的普及化,另一方面要达到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平等。

校外教育普及化的实现,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增加校外教育的经费投入,确保校外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改善现有校外教育机构的办学条件,不断的增设新的校外教育机构,使广大城乡青少年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校外教育机构中参加个人所喜爱的教育和学习活动,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校内校外实践教学(2篇)

校内校外实践教学(2篇)

第1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校内校外实践教学的定义、意义、现状以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然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脱节、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等。

本文将从校内校外实践教学的角度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二、校内校外实践教学的定义及意义1. 定义校内实践教学是指在校园内,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校外实践教学则是指学生在校外,通过企业实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形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社会实践中。

2. 意义(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使教育教学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校内校外实践教学现状1. 校内实践教学现状(1)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部分高校实践教学设施不完善,实验设备陈旧,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2)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部分高校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部分高校实践教学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2. 校外实践教学现状(1)校企合作不足。

部分高校与企业合作力度不够,导致学生校外实习机会有限。

(2)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部分学生校外实习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高校校外教学点教学工作创新与特色之处

高校校外教学点教学工作创新与特色之处

高校校外教学点教学工作创新与特色之处参考回答: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校外教学点成为了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校外教学点的教学工作中,创新与特色是其独有的优势。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高校校外教学点教学工作的创新与特色之处。

高校校外教学点注重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校外教学点更加注重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点可能会组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项目研究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问题中去。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使他们深入了解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

高校校外教学点与社会各界建立紧密的联系,充分利用优质资源进行教学。

教学点通常与当地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社区组织等进行合作。

他们邀请专业人士来校外教学点进行授课或指导学生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职场环境和最新的行业动态。

这种与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与社会各界合作的能力。

高校校外教学点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他们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教学点可能设立实践基地或实验室,供学生进行科研实践、技术创新等活动。

通过这样的实践环境,学生能够锻炼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增强他们在未来工作中的竞争力。

此外,高校校外教学点倡导学科交叉与综合素质培养。

他们组织跨学科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探究问题。

这种学科交叉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学点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等。

他们安排学生参与团队项目,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这样的教育模式能够培养出更具综合素质的人才,适应社会对多元化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高校校外教学点的教学工作在创新与特色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校外实践教学(3篇)

校外实践教学(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

校外实践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旨在深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校外实践教学的定义、意义、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校外实践教学的定义校外实践教学是指在校园之外,通过与企业、社会机构、政府等合作,让学生参与实际工作、项目研发、社会实践等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校外实践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校外实践教学让学生走出校园,亲身参与实际工作,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校外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校外实践教学涉及多个领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沟通、协作、组织等综合素质。

4.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校外实践教学,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5. 推动校企合作。

校外实践教学有利于学校与企业、社会机构、政府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三、校外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1. 建立健全校外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应根据自身特色和专业设置,制定科学合理的校外实践教学计划,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 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应与企业、社会机构、政府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3. 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规范、有序、高效。

4. 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鼓励教师参与校外实践教学,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指导水平。

5. 注重实践教学评价。

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6. 加强实践教学宣传。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校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四、案例分析以某高校为例,该校实施校外实践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高校校外教学点工作创新与特色之处

高校校外教学点工作创新与特色之处

高校校外教学点工作创新与特色之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进步,高校校外教学点的工作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校外教学点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许多独特的特色和优势。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高校校外教学点工作的创新与特色之处。

高校校外教学点注重实践教学。

校外教学点通常设立在实际工作场所或社会实践基地,如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等。

学生通过进入实际工作环境,与实际工作人员互动,亲身参与实际工作项目,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高校校外教学点注重跨学科融合。

校外教学点通常设置多个学科的实践项目,如工程、医学、经济、社会学等。

学生在参与实践项目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应用。

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第三,高校校外教学点注重社会服务。

校外教学点通常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社会提供相关服务。

学生在参与实践项目的过程中,能够为实际工作场所或社区提供专业的服务,解决实际问题,帮助社会发展。

这样的社会服务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能够增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第四,高校校外教学点注重创新创业。

校外教学点通常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学生在参与实践项目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创新创业的想法和方案。

校外教学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创业的平台,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精神,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机会。

高校校外教学点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

校外教学点通常与国内外的教育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生在参与实践项目的过程中,有机会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增加了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高校校外教学点工作创新与特色之处

高校校外教学点工作创新与特色之处

高校校外教学点工作创新与特色之处高校校外教学点是指高校在校外建立的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和实践环境,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在高校校外教学点的工作中,创新与特色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创新高校校外教学点的工作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践内容创新:高校校外教学点注重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开设与实际职业需求紧密相关的课程和实践项目。

通过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更新实践内容,使之紧密结合实际,符合市场需求。

2. 教学方法创新:高校校外教学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团队合作、项目驱动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教师队伍创新:高校校外教学点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

教师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

他们通过与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特色高校校外教学点的工作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融合产学研:高校校外教学点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将校内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产学研的融合。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问题,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多元化实践项目:高校校外教学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践项目,如社会调查、市场调研、产品设计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选择参与不同的项目,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 高水平指导:高校校外教学点的实践项目由专业教师指导,确保项目的质量和指导的专业性。

教师们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4. 强化职业素养培养:高校校外教学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

学生在实践中不仅学习专业知识,还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态度,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校外实践性教学(3篇)

校外实践性教学(3篇)

第1篇摘要:校外实践性教学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文从校外实践性教学的意义、实施策略和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校外实践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校外实践性教学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亲身经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校外实践性教学的意义、实施策略和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校外实践性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外实践性教学让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外实践性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校外实践性教学使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4. 促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校外实践性教学有助于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校外实践性教学的实施策略1. 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计划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计划。

实践计划应包括实践内容、实践时间、实践地点和实践指导老师等。

2. 建立健全的实践基地学校应积极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应具备良好的设施、技术和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3. 加强实践指导学校应选拔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实践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

实践指导老师应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新课改背景下校外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校外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校外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摘要】本文将着重探讨新课改下校外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客以及课程设置。

旨在探索校外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校外教育;课程建设;原则;实践课程是教育机构存在和实施教育的核心。

课程与教材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因素,它涉及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课程是教育机构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它体现着国家、社会对教育机构在教学工作中的具体要求,影响着教育机构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课程与教材在教与学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

我国校外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已有近六十年的历史,然而其在地位和作用发挥上只局限于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和学校教育的延伸及补充。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教育迅速向社会化国际化态势发展。

我国以青少年宫为龙头的校外教育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发挥出特有的作用。

校外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教育项目与课程是每位校外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1校外教育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为了适应学校新课改及社会教育发展的需求,作为素质教育新领域的校外教育课程建设是校外教育机构存在和发展的充要条件,必须要将校外教育项目规范为校外教育课程。

校外教育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1.1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的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

践行校外教育创新。

1.2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服务社会主义新型人才培养。

高举公益性旗帜,理念前瞻,主题鲜明,形式新颖。

联系中小学生选修课程和个性化发展,效益兼顾。

积极配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考、高考方案实施新动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学科教育与活动为内容,以科学知识学习、应用、创新、实践为形式,广泛开展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活动。

校外美术教学内容及特点研究

校外美术教学内容及特点研究

校外美术教学内容及特点研究一、探究校外美术教学特点1.美术教学的多样性美术教学的范围广泛,美术是集欣赏、艺术设计、手工制作、绘画手绘、装饰等于一体的多元素的学科。

美术教学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与价值观。

美术是思想与情感的表达。

2.美术教学的融合性校外美术课堂开设的课程丰富多彩,含国画、油画、版画、沙画、水彩、水粉、面塑等多种类、多元素的课程,这些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培养,是对美育的要求的一种完美体现与表达,使艺术内容与表现方法达到统一。

既能使学生钻研艺术内容,加深理解,又能使他们了解艺术的表现方法,掌握表现的技能和技巧。

二、校外美术不同授课形式的结合与实施1.用水粉课、线描课、蜡笔课不同形式表现秋天在校外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秋天的颜色,根据季节的特点发现秋天的美丽,同时将秋天这一主题课—树叶的学习方法进行系列的同一课题不同教学方法的尝试。

开展《树叶拓印画》《树叶纹理黑白画》《树叶上的小瓢虫》系列课程,用水粉拓印树叶的形式,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观察及分析树叶间不同的纹理,根据树叶的不同的纹理特点,用黑白画线描的形式描绘并装饰,重点在于提升认识并学会用点、线、面的形式表现画面中的黑、白、灰,采用树叶及昆虫相结合的形式,用蜡笔进行树叶画法的系统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树叶画法的印象,从树叶画的拓展到树叶的黑白画、到树叶上的小瓢虫,再到稻草人一《树叶拓印画》一课用水粉拓印的形式将树叶拓印在纸上,课,作为秋天的色彩系列教学内容。

同时通过不同的颜色组合形成美丽的画面;《树叶纹理黑白画》一课,用线描的形式进行树叶的描绘,学会观察,从整体到局部,同时用黑白画的形式进行树叶的装饰,体现画面的黑白灰,将画面统一;《树叶上的小瓢虫》一课,将树叶一课同秋天的小瓢虫相结合,用蜡笔上色的形式进行描绘,将前两节课所学的绘画知识在这一课中进行升华,同时考察了学生前两节课的学习成效,达到用不同形式进行展现的目的。

通过三节树叶课的学习,学生对树叶的基本轮廓、树叶的纹理走势、树叶的不同质感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感受与探索,将美丽的秋天表现在自己的画面中,充分体现了感受—认知—表现的过程。

浅谈通过校外教育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通过校外教育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通过校外教育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表时间:2018-04-17T11:54:45.540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8期作者:王亚苹杨冬梅[导读] 探索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特色课程正是校外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海淀区海淀青少年活动中心北京100089摘要:小学学校的创新课程设置推出了“综合实践课程”,但还是倚重课堂讲授,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因此,校外教育机构发展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特色课程将使学生在校内外课堂传授的知识能够得到应用、深化、整合、建构,提升学生的思考、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创新活动活动课程校外教师肩负着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和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任,专业发展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的重要标志。

探索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特色课程正是校外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而校外教育机构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往往是一人一条线或一人多条线。

多年来形成的情况表明,一人一个项目的单兵作战方式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可能由于个人工作盲目性带来不利因素。

因而研发创新能力培养的系列特色课程可以把各个相近学科组成合作教研组,这样可以依托教研组提升综合专业素质水平、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场所》(中办发〔2006〕4号)文件指出,以公益性校外活动场所为主要内容的校外教育“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养成行为习惯、提高科学素质、发展兴趣爱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明确了校外教育在青少年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同时也客观指明了校外教育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海淀青少年活动中心依据中心实际,确立了教育科研为“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中心”服务的工作方向,围绕“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全面提升中心品位”的总体思路,积极开展宫本教科研活动,推进特色课程结构改革,转变观念,从而带动活动中心的发展,创建中心特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高校校外教学点教学工作创新与特色之处

高校校外教学点教学工作创新与特色之处

高校校外教学点教学工作创新与特色之处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校外教学点逐渐成为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外教学点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具有许多独特的特色。

本文将探讨高校校外教学点教学工作的创新与特色之处。

高校校外教学点教学工作注重实践教学。

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校外教学点提供了更加开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实践中去。

例如,在生物学课程中,学生可以到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考察,观察真实的生态系统。

这样的实践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高校校外教学点教学工作注重跨学科融合。

校外教学点通常整合了多个学科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学习的机会。

例如,在一个历史与地理结合的课程中,学生可以到历史博物馆参观展览,了解历史事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这样的跨学科融合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使他们成为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

第三,高校校外教学点教学工作注重个性化教育。

校外教学点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项目。

例如,在一个艺术与设计结合的课程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和表演。

这样的个性化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第四,高校校外教学点教学工作注重社会实践。

校外教学点为学生提供了与社会接轨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行业的现状和需求。

学生可以到企业、社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实习,与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合作。

这样的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校校外教学点教学工作具有实践教学、跨学科融合、个性化教育和社会实践等独特的特色。

这些特色使得校外教学点成为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全面的学习体验。

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对校外教学点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教学工作的创新与特色,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教学基本要素看校外课程的特殊性
兴趣小组活动是一种校外课程。

从教学基本要素及其关系上看,校外课程和学校课程有共同点,也有诸多差异,正是这些差异使校外课程具有“强化深化vs补充空白”、“灵活vs随意”、“开放vs
无序”等特殊性。

教育行政部门和校外教育机构应该利用校外课程的特殊性,趋利避害,更好地发挥校外教育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

教学基本要素校外课程校外教育
校外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全面学习前苏联教育体制,校外教育(主要是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公益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教育),便成为与学校教育(这里指中小学教育)相辅相成的一种教育形式。

校外教育基本通过两种方式实施教育,一种是主题教育活动,另外一种是兴趣小组活动。

其中,后者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组织性和目的性,从实践中来看,兴趣小组活动属于教学活动,成为精心设计、周密组织的课程。

校外课程和学校课程有共同点,同时它们也存在诸多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从教学基本要素的关系之中找到答案。

我国的学校教育是政府主导的教育,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教材和考试牢牢地控制着中小学课程。

统一的教学大纲、国家编审的教科书、不同层级的统考,即从教学前的准备到教学后的评价,国家强有力地贯彻着既定的教学内容。

虽然近十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开展课程改革,“一纲一本”转变成“一纲多本”,统一课程转化为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国家已经逐步下放了课程权,然而在中小学阶段,教育行政部门对
教学内容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决定权。

教育行政部门是学校课程的决策者,教师便是学校课程的执行者。

在教学内容已然确定的前提下,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在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媒介/手段上发挥自主性,对课程整体的创新力度以及创造空间都比较有限。

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则更多扮演的是“接受者”这一角色,掌握规定的教学内容并达到一定的标准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教学内容、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表述:教学内容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在三者关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并且赋予了教师的权威。

而在校外教育中,教学基本要素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关系结构。

校外教育历来不是国家重点关注、全面控制的教育范围,一直被当作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处于从属地位。

没有国家强制力的保证和推行,校外课程从教材、学制等各个方面都不统一,而是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因为教师在校外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占有主导地位,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掌控教学进度,教师往往成为课程的载体,课程维系在教师身上,教师在哪里教学,课程就在哪里开设。

此时,教学内容不再是经过层层筛选、专家设定、方便测评的某些少数学科的内容,而是可以扩展到适合未成年人学习的方方面面。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几乎不能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师;但是在校外教育中,学生及家长可以有一定的选择权,尤其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的教育需求不断高涨,校外教育经历了长足的发展,校外课程实际上已
经进入“教育市场”,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多种学习需求。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相比学校课程,教学基本要素在校外课程中形成了“不一般”的关系结构,正是因为这种关系结构,校外课程有着其独特的性质与发展轨迹。

一、强化深化vs补充空白
学校课程、校外课程两个名词都包含了一个“校”字,实际上,这个“校”字是一个分水岭,将学校课程和校外课程区分开来,虽然二者的教育对象来自同一个群体,但开展课程的时间、地点、实施者、组织者往往是不同的,原本这两个领域鲜有交集。

或者说,校外课程应该以学校课程为参照点去“另辟蹊径”。

原先从教学内容上看,校外课程和学校课程“泾渭分明”,学校课程以语文、数学、英语等发展学生知识技能的学科类课程为主,校外课程则是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等培养学生兴趣特长的课程。

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越来越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变自身的命运,学校课程无论从深度、难度还是广度上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这样,校外课程成为“替补”,开始弥补学校课程的不够与不足。

学校课程没有学完的知识,校外课程延续;学校课程没有教的本事,校外课程填补。

一方面是对学校课程的强化深化,另一方面又是对学校课程的空白补充,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趋势在当代校外课程中并存。

二、灵活vs随意
前文已述,校外课程并非国家统一课程,教师是校外课程的主导者,没有太多的规定与限制,校外课程的教学内容、教材教法都相当灵活。

在校外教育中,教师能够依据自身的教育理念、知识素养、兴趣偏好创设课程,并且随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课程,克服了学校课程固化、常常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弊端。

教师的自主权不仅仅体现在微观的一节课的教学之中,更体现在对一期课程的中观把握,甚至是对一门课程的宏观布局。

校外课程整体上处于“原生态”的生长态势,快速地更新进化、不断地优胜劣汰,自由、灵活是校外课程的重要特点,也是校外教育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灵活的背后暗藏着随意、稳定性差的不利因素。

教学内容是否恰当?教学进度是否合理?如何判断“教”水平和“学”的成果?由于缺少评级机构、评价标准与监管手段,这些问题一直是困扰校外课程提升品质的障碍。

校外课程太过于依赖于教师个体,所以教师的职业态度、自律精神、专业能力等个人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责任心强、要求进步的教师来讲,校外课程是一块难得的“试验田”,能够在此追求自身的教育理想、展现独特的自我价值;相反,对于那些不求上进的教师而言,校外课程提供了一个自由散漫、轻松赚钱的好机会,没有约束和监督,校外教师可以没有教学计划、没有教案,上课时想怎么讲就怎么讲,这些情况都不同程度地发生在校外教育机构中。

虽然学生和家长能够选择校外课程以及教师,但是有时候这种选择是盲目的,能否选对适合学生个性、新颖而充满趣味的校外课
程,这是一个运气问题。

三、开放vs无序
“教育市场”的迅速扩大,吸引了大批私企、外企进入,校外课程不再专属于少年宫等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多元的办学主体使校外课程更加开放,竞争也就在所难免。

一些有实力的教育机构为了从根本上加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品质、打造品牌,都是建立课程研发团队,创立特色课程体系,通过准确的目标群体定位和有效的策划传播途径,在校外教育界占得了一席之地。

传统的校外课程受到了冲击和挑战,那种以教师个体单兵作战的课程模式已经开始失去优势,团队合作、开放包容逐步成为现代校外课程的重要特征。

纵观目前的校外教育领域,校外课程还处于无序的境况之中,这种无序一方面来自校外课程本身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与当前这一行业还不够成熟有关,尚未形成业界公认的原则与规则,故校外课程的开放程度越高,也就越有可能造成无序,因为开放意味着控制条件减少,而不可控因素增加,与校外课程有关的利益主体都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干预校外课程,给校外课程及其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四、结束语
学校课程是中小学生主要的学习任务,但是学校课程毕竟是有限的,校外课程有着比学校课程更加广阔的拓展空间,有着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

校外课程的特殊性是双刃剑,教育行政部门和校外教育机构应该趋利避害,最大限度控制校外课程特殊性的消极方面,
引导校外课程向着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终极目标发展,使校外教育成为国家人才培养工程的必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石晶,王芳.中国儿童中心教务管理现状及探索方向[m].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1.187-202.
[2]张天宝.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国教学论百年的回顾与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27-32.
[3]黄甫全.当代课程与教学论:新内容体系与教材结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6,(1):6-14.
[4]何爱霞.成人教学论发展的回顾与反思[j].成人教育学刊,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3):42-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