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文
新课程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新课程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对于作为21世纪主人的中学生来说,电脑知识和网络技术应该成为他们的基本素质。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现在使用的新教材,比过去的信息技术教材在内容、结构体系、教学观念和方法等方面都有全新的突破。
作为教师,如何把知识与技术生动地展示并教给学生,我把几年来的课堂教学经验进行点滴总结,与大家分享。
一、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本身对信息技术是充满好奇心的,信息技术又是一门能较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科。
对此,作为教师就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个有利条件,特别是在新一轮课程理念下,在教学组织上,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带有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因新生奇,因疑生趣。
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巧妙设计学习任务,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要想上好一堂课,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得明确、合理,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
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从而掌握需要接受的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的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使他们从中品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所面对的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中学生,更要注意运用教学方法,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
教学时运用了以下四种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法;通过学生喜爱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他知识、技能的游戏教学法;由教师展示具体计算机操作,学生从教师具体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步骤和方法的示范展示法;由学生教学生的个别化伙伴教学法。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问题教学设计流程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问题教学设计流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完成由小学到高中的过渡,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
实践表明,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使用问题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信息素养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发展都有极大的作用。
笔者在此以初中信息技术课为例,试论述问题教学的设计流程一、创设问题情境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内容不具有严谨的结构特点。
因此,要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及意义的建构,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有以下几种。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恰当地把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有机联系起来,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讲解邮件合并时,教师引出这样的情境:每学期结束学校都会发成绩单,实际上学生的成绩都在excel表中,抄写到成绩单中费时费力,如果能在word中设计一张空白页作为成绩单,并调用excel中的成绩表,最后再自动生成成绩单,就是非常便捷的,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索、研究。
2.运用学生的好奇心。
运用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手段。
如,在讲解“复制和粘贴”时,教师先提出问题,亲爱的同学们,谁能一分钟打2000个字呢,有的很吃惊,有的摇头,有的凝神思考。
然后教师提示说,其实每个人都能做到,同学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听了更是奇怪了,转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讲解上。
3.借助直观方法。
一般来讲,第一次接触计算机大都很好奇,所以在讲解“计算机的组成”时,学生熟悉了计算机的各部件名称后,教师可以用神秘语气问学生,想不想进去看看。
这时,教师便可以打开机箱,引领学生们看一下计算机的“心脏”—cpu,“存储仓库”—硬盘,以及显卡、内存、声卡等并说明它们的功能,同时可以让学生“摸一摸”、“拿一拿”,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有感性认识,消除学生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同时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
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相关推荐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摘要: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新课程改革全面有序地进行,教师转变了教学方法,运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体现着新课标的思想。
教学方法在转变,学生学习方法也在改变,更能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教学;教学目标;教法;学法中学普及信息技术课已有十几年,由于信息技术超速发展,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不断变化和变革,内容涵盖多而广,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尝试改变教学方法,但大部分教师以不变应万变,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由易到难,由简入繁,教师演示,学生练习。
其实,这样做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更使得一些原本有兴趣的学生渐渐疏远了信息技术。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作的探索和尝试的心得进行总结,建立了新的教学方法,即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实际水平来制订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师生教与学都要围绕这个目标。
目标模糊容易使课堂无的放矢,使学生无所适从,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由于经验和习惯,信息教师一般都按照教材来制定教学目标,这样做看上去没有问题,但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现代学科,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经常令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脱节。
因此,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可按以下三种方法来制定:1.由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制订教学目标教材的使用具有广泛性,有全国通用,也有省内通用的,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仅存在地区差别,就同一学校同一班也存有差异。
我们制订的教学目标,对部分学生来说轻而易举,可对有的学生来说却是望而止步,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
因而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当然这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比较高。
2.由社会的需要来制订教学目标教材一旦编成,必然具有稳定性,侧重于基础知识和技能,数年内难有变化,这显然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是一个矛盾,因而要求教师紧跟时代步伐,对学生高度负责,根据社会需要来制订教学目标,这一类的教学目标在教法上体现为任务驱动法和归纳总结法。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优秀7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优秀7篇)一、充分认识和理解教材核心内容,确立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标准新课改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明确要求和目标,即提升学生信息素养,通过创造有利的信息环境和学习的平台,增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创新实践,加强交流与协作,最终营造出高中信息课堂文化氛围。
新课改大力推行后,新教材教学内容较以往有了很大改变。
教材核心内容由必选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选修课程数不受限制,但至少选修一门。
必选课程主要是针对初中信息知识的回顾和升华,进而引出更深刻的命题,要求学生对各个阶段的信息课程进行系统整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系统的能力。
选修课程则给予学生自我选择和学习的空间,使学生根据自我兴趣和特长自由发展,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找到感兴趣的领域。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观念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构成比较多元,老教师占据一定比例。
相较而言,老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深,和年轻教师相比,很难迅速转变教学理念,因此,加强教师信息培训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理念在中学课堂根深蒂固,高中阶段学生面临高考压力,破除应试教育的桎梏难度颇大。
在此背景下,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加强沟通和合作,教师作为一线施教者,应自觉摒弃灌输式教学模式,努力创设互动式信息课堂。
要创设互动式信息课堂,教师应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杜绝单一的教学思维,实现信息技术和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融合,多方位、多层次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三、创设全新的教学情境,实施信息技术教学新模式1、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倡导探究式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他们自主探究、自主获取知识。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他们通过自我克服,进一步培养坚韧品质和可贵智慧,为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奠定良好的内在基础。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育论文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从新课改背景、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和课程设计三个方面探讨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新课改背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素质教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课改的推出对信息技术教育也带来了全新的期望和挑战。
信息技术是推动现代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适应新形势的信息技术教育必将推动教育的改革发展。
二、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1.实践性与创新性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科目,只有不断尝试、实践,才能使学生们具备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信息技术教育中,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追求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2.紧跟时代发展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必须随之改革,紧跟时代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全面、高效的信息技术教育。
3.跨学科性信息技术教育是跨学科的专业知识,涉及计算机技术、人机交互、数字媒体等多个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紧密结合科技发展情况,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的交叉融合。
三、课程设计1.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教育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实操能力以及信息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培养,重点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和方式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应紧密结合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重视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知识讲解,同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互动课堂、网络课程和实验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此外,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3.教学评价信息技术教育应该重视对学生实际实践能力的评价,注重对实践的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进行评估。
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评估。
四、未来发展趋势1.注重互联网+时代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应注重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要求,注重信息技术教育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通用15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通用15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篇1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前,教育部已把信息技术课列入必修课范畴,在未来五至十年内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将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
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现就本人多年来的实践,谈谈我的看法: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情境,是客观现实存在的东西,同时兼有情感因素,不仅能引发人们思考,更能开启人们的智慧。
良好的情境,是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的物质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能起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的目的。
我在教学回收站时,放了一段录相,录相的内容是一对新婚夫妇,有了一个新家,搬家那天,他们把所有的废品扔在斗车准备处理,丈夫扫视一眼斗车里的废品,发现初恋时送给爱人的一对小泥人,随手从斗车里捡了回来,其他废品倒入了垃圾车,搬到新居后,妻子突然想起他们之间恋爱时的信件也被当作废物处理了,想找回来,可垃圾车已走了,她懊悔莫已。
这段录相虽然不很精彩,但学生兴趣却很浓,随后我设置了几个问题:1.回收站是做什么用的?2.放入回收站的文件能恢复吗?3.清空回收站是什么意思?4.回收站是硬盘上的一块区域还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5.回收站的大小能改变吗?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类比迁移,灵活运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实现信息技术高效课堂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摘要:课堂是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阵地。
因此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本文从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入手,就信息技术课堂师生关系、教学方法、教师个人素养等方面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实效性,上好信息技术课。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实效性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丰富教学的内容,探究教学的模式,以及如何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不断思考、探索的内容。
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性。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教师和学生思想行为协调一致,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尊重每一个学生,注重和学生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热情,使其能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并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新知。
只有在课堂内外形成教师与学生心灵的交融,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曾有这么一句名言:“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大部分小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喜欢玩游戏、聊天或者听音乐,这些看似和计算机知识无关,但实际上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如在学习“下载和安装软件”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准备一两个益智游戏,让学生尝试操作一下,然后再引入正题:“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下载一些游戏,并安装到自己的计算机上。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高涨起来,教学效果也事半功倍了。
因此在讲课时,我们可以先“投其所好”,再以此为契机把所授内容引进来。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大家在积极改革教学思想与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法。
探究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探究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二十一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我们的接班人适应信息社会,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让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
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育观念变了,教学方法变了,学习方式变了。
信息技术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中,“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本人就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谈以下几点思考。
一、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一)信息技术教育不同于计算机教育计算机是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没有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计算机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
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打破了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的课程。
新课改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一、新课改的改革理念1、新课改不是对原来的计算机技术教育方式的全盘否定,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技能的能力,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形成学生以后终身学习的能力。
计算机技能受it业高速发展的影响,单一按原来的计算机技术学习方法,学习的技能很快就会落后,更不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造成什么影响。
2、新课改的信息技术不是忽视技能、技术的培养,而是培养学生达到某一相同目的多元化技术。
例如:一段程序用vb编制而成,至少要让学生知道除了vb之外,还有很多的软件都能完成,编辑文档同样有多种方法可以完成。
3、新课改的信息技术课程更关注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很多的的内容了解就行了,为以后的学习及不同的发展方向以及个人信息素养的形成有很大的推动力。
二、对教师角色的认识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的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的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的过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在新课程下的课堂上,知识应该由三部分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
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
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将导致师生关系的转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的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三、对学科的认识⑴新兴性不仅体现在从无到有,即使已有的学习内容,如文字的录入与排版也是以较快的速度在更新,可以肯定,今后本学科定有许多新内容出现,故新兴性也包括了现在中学生在将来要碰到的,并自学大量新的本学科分支内容。
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论文
新课程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论文一、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这种特性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的难度,需要教学跟随技术一起更新。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同样需要教师关注新技术,及时获取新知识,更新已有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更好地紧跟时代,获取知识。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是一门动手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
目前,信息技术没有列入必考课程,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没有足够的重视。
因此,教师只有坚持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好这门学科。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软硬件设施严重跟不上需求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各地相继配备了一些相应的硬件设施,建立起学校微机室,适应当时的形势。
但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随着新技术的产生、发展,原先所建立的配套设施显然跟不上时代的需求,硬件落后,软件跟不上,导致许多新的课题不能实施。
2.忽略学生个体差异由于学生家庭环境不同,之前接受的教育程度也不同,部分家庭比较富裕,接触电脑时间长,所以每个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运用程度不同,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3.信息技术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在高中教学中,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很难摆脱应试教育的那一套,难实施面向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教学,导致课程标准在学校课程体系中落实不力,更缺乏应有的指导,从而无法为信息技术教学做准确的定位。
由于信息技术在高考中属不考科目,使得该学科不受学校重视,随意占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时间的现象常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的教学。
4.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混杂,多数教师专业知识欠缺现有的多数信息技术教师是从其他专业转岗而来的,因而导致教师队伍混杂。
信息技术教师对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性质及地位的认识各不相同,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因而对课程把握程度不准,使得对课程的实施欠缺,达不到信息技术真正的教育目的。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策略1.结合实际构建科学的教材体系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要求高中学校一线的教师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学校计算机硬件设备、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等)来进行初步的策划,同时关注已有的技术及可能会发展的技术,并根据这些情况修订教材,最终构建起科学的教材体系。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因此,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这对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以及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而信息技术的核心——计算机是一种通用工具,同时计算机的操作是一种手、眼、脑高度配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方面有其优势,是培养具有社会发展需要的信息技术能力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感受,简单谈一谈在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信息技术作为现代信息化工具,绝大部分人要掌握其基本操作技能,它是当今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因素,融入了社会各领域,使信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有机地衔接在一起,因此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势在必行。
切实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全面展开教学,真正践行一切为了学生的全新提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性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上机习惯,提高实践能力。
要从思想上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教学中使二者密切联系,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脱离任一方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效,同时要指导好学生的上机实践,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相关推荐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校培养人才的标准有了一个较大的转变。
一个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一门课程的方法,提高学生驾驭现代化技术的能力。
因此,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更要与时俱进,深入了解新课改内容。
下面就谈谈自己在信息技术新课改中的一点体会。
一、新课改所带来的变化1、教学内容的变化新课程改革以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共六个模块。
必修课程是普通高中阶段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体现了课程对所有学生的基础性要求。
选修课程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
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选修部分包括“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选修4:数据管理技术”和“选修5: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
学生必须修满4个信息技术学科的学分,才能取得高中毕业资格。
显然,新课改在教学内容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2、教学目标的变化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强调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这也是新课改教学目标的核心。
知识与技能强调的是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新信息技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重点在于指出获取信息的四个过程分别为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及保存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特别强调的课程目标,要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而新课改之前则主要强调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因此,在教学目标上,新课改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教学方法的变化在新课改后,我们应该在原有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更加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才利于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教学几点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几点探析摘要:本文主要围绕信息课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教学模式运用、合作探究理念、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等方面探究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课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教学探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小学普及,成为中小学生必需的一种工具。
在信息技术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然和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无疑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加强业务水平,还要及时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
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角色定位、教学模式、合作探究、等方面都应达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有关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课教学呢?一、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的指导者、创造思维的培育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自主学习、自我创造的主人。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提供帮助和服务,而不过多干涉学生创造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加明显。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活动的展开,信息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提供,学习动机的维持,尤其创新思维的训练都离不开教师。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咨询者以及思维的点拨者。
教师工作的重点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组织、帮助、促进学生进行学习和创造。
二、活用问题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式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应克服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行为,注意挖掘教材内容中潜在的教育因素,采取问题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情境。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思考论文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思考摘要: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全面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的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生学习的能力。
特别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有效模式,从而带动自身的专业成长,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能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创新算法思维过程评价反思在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一味地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而忽略了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的现象。
因此为了让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上,有必要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作全面了解,在此我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信息技术的教学经验,在综合实践、创新思维等方面做了一些思考。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目前中小学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是教育信息化中的热点。
在许多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中用到了文件操作、文字处理、多媒体制作和网页浏览等技术,基本涵盖了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现在小学阶段常规教学内容有计算机基本操作,文件管理,绘画,文字处理,多媒体制作,网络操作等几个模块,而且这几个模块是分阶段来安排的。
我认为模块之间可以交叉进行,根据学科整合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灵活安排,注重体现信息技术的服务功能。
另外,在进行各个模块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低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要重点突出信息技术作为学习伙伴的功能。
要在课堂上多用一些学科类的儿童教育软件,通过软件帮助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的意识。
2、抓好学生的文字输入技能,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表达自己观点奠定基础。
新课程下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转变教育理念,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文就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关系阐明观点,既要落实好教师的“主导”地位,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教与学的关系,以后我们要创建一个配套的课程服务体系,把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加以归纳、总结和推广,从而推动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和进一步的完善。
关键词:落实发挥努力方向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模式。
作为一名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教师,应探讨新型的教学模式。
在多年的学科教学中,我在改进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上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关系谈几点体会。
首先,要落实好教师的“主导”地位,即“四导”一是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探索新知识,变成学生内在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控制注意力的重要因素。
作为个性心理特征之一的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激发,不断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第一节信息技术课的时候,我用flash软件做了一个雪村的歌曲《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mtv让同学们欣赏,在欣赏的过程中同学们都跟着唱了起来,最使他们感兴趣的是影片中的动画,都喊着说“真有意思,我也要学”,使得课堂的气氛异常活跃。
二是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事物的特征、本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例如在文字处理章节中,在编辑方法、编辑技巧的学习上,如果理论上讲单调枯燥,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起来还是不知怎样用,费时费力。
两次课后,学生会觉得没意思,枯燥无味,结果兴趣全无。
所以第三章我少讲、精讲,一般演示一下。
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去掌握方法和技巧,这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论文
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论文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论文篇一:新课标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论文课堂是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的课堂。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课堂是培养学生灵性的课堂。
有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的交往与对话。
有效的课堂不是机械的生产一些整齐划一的脑袋,他培养的学生是鲜活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才。
对于中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是他们所期盼的,而作为教师,则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进行一次信息技术游,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一、教学设计前,先要把握教学内容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
什么是教学艺术?简单地说就是高明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乐学、易学,使知识得以掌握,能力得以培养,智慧得以启迪,情操得以陶冶,等等,总之让学生能有所得。
教学艺术来自于每个方面。
一个老师首先要熟悉所教的教材,即教学内容,教学艺术来自于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因为没有一节充满艺术魅力的课不是首先来自执教者对所教内容的准确把握上的。
把握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对教学内容良好的把握,便于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着力难点,阐释疑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把教材规定的.内容有条理地让学生掌握熟练了,学会应用了。
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去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篇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策略[论文]摘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从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研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探索教学策略。
设计出灵活的、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实现三维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策略有效课堂是实现三维目标的炼丹炉,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
而构思新颖的教学设计与合理的教学策略是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剧本。
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论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知识掌握过程,尤其是对于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以及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拓宽,都有着很大的指导、实践意义,因此,要在全面适应新课程标准的环境下展开高中信息技术的创新教学手段。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全文如下:摘要: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中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成为一门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科目,它在学生的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学校重视程度不够、课时有限以及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等,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旨在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措施21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地发展,为适应时代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对课程进行改革。
就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只有解决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受教育平台,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学校重视程度不高众所周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想取得应有的效果,就必须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
高中的学习任务是繁重的,在这个时期,学校会将所有的教学目标定位于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对于没有纳入高考范围的信息技术课,常常会置之不管。
此外,在我国众多高校,学校对于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力度还远远不够,所能提供的薪酬较其他学科的教师而言少之又少,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都没有积极性,最终导致课程被边缘化。
2.教师教学质量不高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信息技术有着自身的特点,它对技术人才有着很高的要求。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我国很多高校的教师常常会放低对于学生掌握媒体技术的要求,就教学目标而言,也是不断的降低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中的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论文-通信传播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的影响我们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整个教育的发展,教育信息化为教学方法变革提供了动力,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教学要素实施的主要媒介。
在对比以往的教学手段来看,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供了很多传统教学手段不能提供的优势,为教学技术实施提供了技术性支持,为教学改革发展提供了可能。
自从我们教育中应用教育信息技术,就出现新的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以教学中采用或者引入网络教学、多媒体演示教学,让现实教学交流变得更加流畅,教学资源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共用,教学不再局限一个教室或者一个小的教学班级,通过教学多媒体的网络连接,可以实现全校资源共享。
教育信息技术的引进,从一定教学形式上改变了教学信息形式,以往教学主要是以书本、板书、教师口述等教学信息形式来传递,信息技术使得教学信息以多媒体中的动画、声音、图像、视频等形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在信息技术展示下,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教学知识的一面,对世界观和认识观上发生一定转变,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愿望。
信息技术教育使得教学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实施,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可以对比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个性化教学模式,可以进行一定网络教学,在以往固定模式上进行实践和空间上变化,在教学内容上提供多种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种的选择,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参加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充分体现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改变以往固有的模式,克服了教学中多种不利因素,为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保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所体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这些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不可能替代的,也是传统教学模式不可能实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
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文以个人多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探索以及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阐述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一、加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重要性的宣传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目前不是中高考科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与教学的开展。
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首先,使我们的教育行政领导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课
程教学对中学生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认识到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关系到学生能否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能否成为未来高素质的人才。
领导具有了这种新理念后,必然会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这样为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做好铺垫。
另外,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他们的成长与学习的重要作用,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一名网络时代的学生,必须具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
例,使他们认识到,这种能力对学习其他学科有巨大帮助。
这样学生就有了学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在动力。
有了领导的重视与学生的主动求学,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就有了内部的动力与外部的条件。
这就为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要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必须具有一组爱岗敬业、专业知识精湛,同时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理论的高素质教师。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
因此,师资相对的比其他学科薄弱。
信息技术又是知识更新最快的一门学科,因而对教师知识的更新要求更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科任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使之能适应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要求。
我校在这方面是非常重视的,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培养是有针对性的,对我们参加各种培训是大力支持的。
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有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所需的软、硬件环境系统;领导与学生的观念更新了(领导重视了,学生肯学了);具有一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任课教师。
三个前提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接下来要做的是如何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完美结合
起来,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走进中学课堂,时间还是很短的,是一门新学科,有新特色。
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的是培
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与应用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采用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具有本学科特色的适应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思想、方法与手段。
培养与提高学生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与应用能力是我们信息技术课教师必须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追求的永恒主题。
(作者单位河北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