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
人才的素质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对人才的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谁拥有了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谁就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我国的经济腾飞和科学进步。而人才的培养,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归根到底又必须依靠教育,教育的关键又在教师。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和研究者的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基本要求和严峻挑战。
1、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倡导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等在内的更大改革,把研究性学习,选择性课程等多种新的尝试纳入发展目标,其功能不仅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实施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同时,新课程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角色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
须接受新的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师观。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
2、新课程改革挑战教师知识结构。新课程结构更多地体现综合性、选择性和均衡性,课程内容强调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因此,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只熟悉本学科的单一型教师已不能胜任新的教学要求,视野宽广,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的全能型教师将在新课改中倍受青睐。
3、新课程改革挑战教师能力结构。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民主教学、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这对传统教学模式主导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师能力结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教师必须转换教师角色。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行为,并具备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能力。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学校在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对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要求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教师必须实现向专家型、学者型的转变,树立强烈的科研意识,具备扎实的科研能力,才能在新课程改革和实施中有所作为。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1、教师应具有高尚的思想政治品德,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具有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和理想,自觉拥护和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具有政治理论修养和科学的教育思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教师应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关和质量关。教师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质量,又要提高学生能力;既要发展学生个性,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人才。
3、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宽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能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教育科学理论,不断研究问题,发现新问题,深入钻研教材,掌握跨学科联系的本领,探索新规律,使教育改革结出丰硕的成果。
4、教师应具有吸收新的科学信息和更新知识的能力,还要有创新的能力。
5、教师应成为在课堂教学中即有创造性、灵活性,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的“创造型”教师,又要即会教又会科研,又懂生产的“全能型”教师,同时也是学者、教学者、交往者和决策者的“完整型”教师。
6、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
三、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化现状堪忧
1、中小学教师学历偏低,影响教师专业化,尤其是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这种状况难以迎接21世纪教师专业化的挑战。
2、教师专业能力不高,教学技能技巧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教育实践。教师角色又陈旧,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观仍然占主导地位,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还未深入中小学教师的心灵,也没有反映到教育实践中来。
3、教师在职继续教育培训薄弱,流于形式,难以保证教师培训的质量。
四、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科研是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的学历提升、自我学习和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它对于培养学科带头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将起到积极作用。
1、全面实施目标导向策略,构建完善素质培养体系。学校应先从总体上确定了本校的总目标;然后对教师提出要求,使学校目标和教师个体目标结合一起,成为全校教师的行为准则。把科研兴师、兴校、兴教和培养教师素质、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做到学校思想认识、制度建设、培训网络建设到位、教研组和相关教
师责任到位,具体落实的机制,组成科研兴师的网络,使教学、研究、培训融为一体。
2、实施课题带动策略,培养教师科研素质。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也是教师科研、创新素质必不可少的途径。针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开展典型课例研究,营造教师自觉参与课题研究的氛围,激发教师投身课题研究的积极性,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加速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进程。
3、实施互助互动策略,提高团结协作的水平。良好的教师间互助互动关系,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4、实施行动反思策略增强创新发展的素质。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对教学过程的行为进行优化是永无止境的。自我反思本身也就是研究,自我纠正错误、自我完善就可能得到创新的成果。从而培养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化。
5、实施全员校本培训的策略,提高教师实践素质。
6、实施评价激励策略,建立终身学习机制。积极改革旧的评价制度,建立新的教研评价机制,改变以往只注重结果、考试分数而忽视过程评价的方式,淡化考试选拔、强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功能,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加强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的考核与评价。全面衡量并将结果作为个人评优依据,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