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课标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是: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这就要求本节课所选用的教学资源以各种类型的图表为主,并且以此为载体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描述整个大气的受热过程,并且可以运用以上原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还能够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
【探究活动二】
地面升温后,就开始往外辐射能量,这个过程叫——地面辐射(长波辐射或红外线辐射)。这些能量会不会直接辐射到宇宙空间呢?
教师点拨:一小部分到达宇宙空间,但大部分仍留在大气层里,为什么?(提示:用刚刚学过的知识回答)
教师解释: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水汽强烈吸收来自地面的红外线辐射,因此大气增温。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结束了高中地理学习中难点最为集中的一个章节《从宇宙看地球》的学习,进入本章内容的学习后,学生觉得离生活近了很多,难度降低了。在知识储备上,这些学生并没有学习大气原理的经验,但是他们有很多生活的体验,这就为学习本部分内容提供了基本的知识储备。但限于水平,多数同学对生活现象及变化的理解只停留在感性层面,缺乏深层次的分析与思考。另一方面,学生对本部分的学习其实是非常感兴趣的,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不同生活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大气受热过程方面知识体系。
【探究活动一】
1、太阳辐射(短波辐射)通过哪些环节被削弱了?
2、不同的削弱作用有没选择性特征?
【小结】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三个表现,即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其中吸收作用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部分被吸收的最少,大部分可以到达地球表面。
教师点拨,学生归纳
【画图】引导学生共同完成示意图
学生讨论;
二、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采用的教材是鲁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第一册第二章《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中第三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大气的受热过程”。本部分的知识内容重点关注大气的热量来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在内容编排上,教材遵循认知规律,体现出其内在的逻辑性。天气系统与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运动等联系密切,因此本部分是对前面知识的概括、运用与深化,也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了源自文库垫,是联系实践、指导实践的重点内容。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原理,并能解释相关实际现象;掌握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分析具体的地理现象,解释具体地理问题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说出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说明大气的保温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逐步的展开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教学难点: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理解。
六、教学方法
图片分析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多媒体呈现图片:月球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127℃,夜晚则降至-183℃。而地球陆地表面年均温22℃。
通过对月球的分析可以知道,大气对于地球上的生命体的生存有着巨大的意义,不仅提供呼吸的氧气,更是在白天隔热,晚上保温,那么为什么大气可以保温呢?
3、大气保温作用(大气还大地)
【探究活动三】
大气是如何起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
教师解释: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一小部分向上射向了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所以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又把能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从而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与教师一起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归纳总结。
课堂
练习
自编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
延伸
查阅资料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及关于“全球变暖”人类该怎么做?
课后收集相关资料。
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和运用。
八、板书设计
短波 辐射 长波 辐射 长波 辐射
穿透 大气 大气 吸收
九、教学反思
本部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收集大量符合教材要求、贴近学生思维能力的资料。本节知识多用图表达,正好借此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多观察分析,多参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
本节课我以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通过绘图的过程体会大气受热过程的各个环节。
同时以月球与地球比较图片引入新课,提出了本节课问题,创设了轻松的学习情境,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相关的地理原理,达到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最后设置了四个与生活现象相关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原理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
思考:为什么月球上昼夜温差巨大,而地球上昼夜温差比较小?
引出大气的存在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大气的受热过程。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用学生比较熟悉又感觉神秘的月球与地球相比,激发大家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
导研
1、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暖大地)
过渡:阅读教材P36-37页及下图,解析大气的削弱作用。
小结: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
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画图】引导学生共同完成示意图
学生观察图片、阅读课本,思考回答。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学生绘制示意图的过程,使其明确大气受热过程以及大气的热量来源。
承转:从以上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正是由于大气的削弱作用的存在,白天地表温度才不至于升高到人类无法承受的程度。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会是怎样的情况?(课件重新演示月球与地球比较的图片)
学生分成四组进行合作探究、讨论;
学生代表发言。
用课件演示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原理;
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让学生关注自然;
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
小结
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层时,小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达到地面,并被地面吸收和反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给大气,使大气增温。近地面大气最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大气辐射返还地面的过程——大气逆辐射就起到了保温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用十五个字来概括一下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画图】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探究活动四】——话题大讨论
第一组:为什么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要低些?
第二组:为什么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要温暖些?
第三组: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第四组: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教师适当的点拨和提示
结合幻灯片和课本插图思考问题;
总结讨论的知识,内化记忆;
在学案上绘制示意图。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通过阅读图,指导读图的方法,同时小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承转:那么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被地面全部吸收吗?
2、大气增温(大地暖大气)
教师解释: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加上地面反射,最后被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约占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