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心气虚的方剂
心气虚怎么调理中医如何治疗心气虚

心气虚怎么调理中医如何治疗心气虚在中医理论中,心气虚是一种常见的病症。
心主血脉,藏神,心气不足会导致一系列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
那么,心气虚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调理和治疗呢?心气虚,简单来说,就是心脏的功能减弱,无法有效地推动血液运行,也不能很好地主宰人的精神活动。
导致心气虚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长期的劳累、过度的思虑、久病体弱、年老体衰等。
心气虚的表现较为多样。
在身体方面,患者可能会感到心慌、气短,稍微活动一下就会气喘吁吁,甚至出现自汗的情况。
在精神方面,可能会表现为神疲乏力、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等。
此外,心气虚还可能导致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白,脉象虚弱。
中医调理心气虚,首先会从生活方式入手。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至关重要。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让心脏得到充分的休息。
每天尽量在晚上 11 点之前入睡,避免熬夜。
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均衡。
多吃一些具有益气养心作用的食物,如山药、大枣、桂圆、莲子等。
山药具有健脾益肺、补肾涩精的作用,对于心气虚有一定的补益效果;大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桂圆可补益心脾、养血安神;莲子能养心安神、健脾止泻。
同时,要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影响气血的生成。
适度的运动对于心气虚的调理也非常有益。
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要适量,不可过于剧烈。
可以选择一些较为舒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
这些运动能够促进气血运行,增强心肺功能,有助于改善心气虚的状况。
情志调节同样不容忽视。
长期的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会加重心气虚的症状。
因此,要学会放松心情,保持平和的心态。
可以通过听音乐、读书、旅游等方式来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中医治疗心气虚,常用的方法有中药调理和针灸治疗。
中药调理方面,常用的方剂有养心汤、归脾汤等。
养心汤具有益气养血、宁心安神的功效;归脾汤则能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具体用药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加减化裁。
比如,如果心气虚伴有失眠多梦,可加入酸枣仁、柏子仁等养心安神;如果自汗较多,可加浮小麦、煅牡蛎等敛汗固表。
治疗心气虚、肺气虚、脾气虚和肾气虚

治疗心气虚、肺气虚、脾气虚和肾气虚文中涉及药品知识只做简单分享,切勿自行购买口服使用,具体病情用药请咨询药师或医生。
一、心气虚:即“心气不足”,主要症状有心悸、气短(活动时加剧)、胸闷不舒、自汗、脉细弱等。
常用中成药如下:柏子养心丸:补气,养血,安神。
用于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
处方解读:黄芪、党参、当归、川芎益心气,养心血,为君药。
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益气敛阴,养心安神;茯苓、远志、朱砂宁心定志,益智安神,为臣药。
佐以半夏曲和胃醒神;肉桂助阳温中,鼓舞气血。
使以炙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药性。
诸药相合,共奏益气养心,补血宁神之功。
药品特色:主要抑制中枢神经而起到镇静、催眠、安神、抗惊厥等作用。
类似功效中成药:七叶神安滴丸、归脾丸、生脉饮、补心气口服液、益心颗粒、益气养血口服液、复方阿胶补血颗粒、人参合剂(人参口服液)等。
二、肺气虚:又称肺气不足。
症见咳喘无力,气短,动则更甚,痰液清稀,声低气怯,神疲体倦,面色白,畏风自汗,舌淡苔白,脉虚。
常用中成药如下:人参保肺丸:益气补肺,止嗽定喘。
用于肺气虚弱,津液亏损引起的虚劳久嗽,气短喘促等症。
处方解读:人参补元气,益肺脾,为君药;五味子敛肺平喘,罂粟壳敛肺止咳,川贝母、苦杏仁化痰止嗽定喘,为臣药;麻黄宣肺平喘,生石膏制麻黄辛燥之性,玄参清热养阴,枳实、砂仁、陈皮调畅气机,宽胸消痰,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药品特色:既能益气补肺,又止嗽定喘。
故善治肺气亏虚,肺失宣降所致虚劳久嗽,气短喘促。
本品主要有镇咳和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类似功效中成药:保儿宁颗粒、玉屏风散、蛤蚧定喘丸、补肺丸等。
三、脾气虚:又称脾气不足。
多因饮食失调,劳累过度,以及忧思、久病损伤脾气所致。
症见纳少、腹胀,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等。
常用中成药如下:四君子丸:益气健脾。
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
处方解读:党参益气健脾养胃,为君。
名老中医调理心阴虚心气不足的经验方

名老中医调理心阴虚心气不足的经验方一、背景介绍心阴虚和心气不足是中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常表现为心悸、失眠、健忘、嗜睡等症状。
名老中医对于调理心阴虚心气不足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方法,通过中医药调理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恢复心脏健康。
二、病因病机心阴虚的病因病机主要有情志内伤、饮食失调、劳累过度等因素导致心脏阴虚,心气不足则主要是因为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心脏气血不足,以及心脏功能减退。
三、名老中医调理心阴虚心气不足的经验方1. 金匮肾气益心汤主治心气不足,心悸、少寐、健忘、溲黄。
组成:人参、白术、炙甘草、生姜、大枣、太子参。
方法:上药共六味,针对心气不足的患者,选用配比合适,并严格掌握用药剂量,按照传统煎煮方法制成金匮肾气益心汤。
2. 六味地黄丸主治心阴虚,心悸、失眠、健忘、潮热。
组成:熟地、山药、牡蛎、枸杞子、山茱萸、龙眼肉。
方法:配伍六味中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伍,研磨成丸,每次服用9克,用温开水送服。
3. 麦门冬汤主治心阴虚,心悸烦热、口干、易饥、健忘、伸舌绛红、脉洪实者。
组成:麦门冬、炙甘草、玉竹。
方法:选好质量的中药材,煎煮成汤,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4. 五味消痰丸主治心阴虚,心悸、少寐、嗜卧、痰壅结、痰饮。
组成:竹炭、半夏、法半夏、厚朴、干姜、甘草。
方法:将六味中药研磨成丸,每次服用9克,用温开水送服。
四、患者注意事项1.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养心安神的食材,如黑芝麻、枸杞子、山药等。
2. 调节情绪:避免情绪波动太大,保持心情稳定,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3. 生活作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以上就是名老中医调理心阴虚心气不足的经验方,希望对患有此病的患者能够有所帮助。
但在使用中药调理时,仍需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进行,不能随意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同时也要结合个人体质和病情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调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才能达到更好的调理效果。
心阴虚和心气不足是中医诊断中常见的证候,也是现代社会常见的心脏病症。
补心汤的功效与作用

补心汤的功效与作用面对着医学的多元素发展,对于疾病的治疗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实施手段,其实,中药方剂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因为其副作用小,药材种类也很多,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推荐。
下面来看一下补心汤。
【处方】紫石英茯苓人参远志当归茯神甘草紫菀各6克麦门冬12克赤小豆4克大枣5枚【制法】上十一味,哎咀。
【功能主治】主心气不足,惊悸汗出,心中烦闷短气,喜怒悲忧悉不自知,咽喉痛,口唇黑,呕吐血,舌本强,不通水浆。
【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处方】白茯苓人参前胡半夏(汤洗七次去滑)川芎各23克橘皮枳壳(麸炒,去瓤)紫苏桔梗甘草(炙)干姜各15克当归53克白芍药60克熟地黄45克【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主妇人阴中生疮,或痛或痒,如虫行状,淋沥脓汁,阴蚀几尽,名日蠹疮。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1枚同煎,空腹时服。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十五【处方】川芎1钱,当归1钱,生地1钱,芍药(炒)1钱,桔梗1钱,干葛1钱,陈皮1钱,前胡1钱,紫苏1钱,半夏1分,枳壳5分,茯苓7分,甘草3分,木香3分。
【功能主治】吐血发热,咳嗽,胸前作痛,头目昏眩。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摘录】《便览》卷三【处方】麦门冬3两(去心),紫石英5分,紫菀2两,桂心1尺,茯苓4两,小豆24粒,人参半两,大枣25枚(擘),甘草5寸(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心气不足,其病苦满,汗出心风,烦闷善恐,独苦多梦,不自觉者,咽喉痛,时时吐血,舌本强,水浆不通,手掌热,心惊悸,吐下血。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4合,羸人分作3服,强人再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酢物。
【摘录】《外台》卷十五引《深师方》【处方】白茯苓3分,人参3分,前胡3分,半夏(汤洗7次,去滑)3分,川芎3分,橘皮半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紫苏半两,桔梗半两,甘草(炙)半两,干姜半两,当归1两3分,白芍药2两,熟地黄1两半。
炙甘草汤:阴阳双补气血双补治疗心慌

炙甘草汤:阴阳双补气血双补治疗心慌炙甘草汤:功能:阴阳双补,气血双补。
主治:心慌伤寒处方:甘草(炙)12g,生姜(切)9g,桂枝(去皮)9g,人参6g,生地黄30g,阿胶6g,麦门冬(去心)10g,麻仁10g,大枣(擘)10枚,失眠者,加酸枣仁10 柏子仁10便塘者,去麻仁。
其运用炙甘草湯经验如下。
一、用方知要炙甘草汤是《伤寒论》名方,用于治疗“心动悸,脉结代”。
汤师应用该方,要点有四:1、谨守病机,施治有度。
炙甘草湯之功效在调理阴阳、气血双补。
所适应之脉结代、心动悸乃阴阳两虚,心失所养。
症见心脏跳动而形之于外。
“动”者悸之甚也,其心慌、心跳较一般心悸更为严重。
脉结代乃脉律不整而有歇止,止无定数为“结”,止有定数为“代”,一般均以“脉来迟缓”为特点之一,但“更来小数”并不乏见。
《濒湖脉学》云“结脉缓而时一止,独阴偏盛欲亡阳”,“代脉都因元气衰”。
可见心动悸而脉结代,为脏气虚衰,正气亏损,运行无力,脉搏不续所致。
故临床除主症主脉外,当有胸闷气少,头昏力乏,面色少华,舌质淡红或嫩红或暗红,舌苔薄白共同组成辩证要点。
凡病机符合者,“效如桴鼓”绝非虚语;病症兼夹者,审慎加减而用之仍有良效;非阴阳两虚者,如舌红无苔之阴虚证,不得一成不变套用此方;实证如痰浊内阻、气滞血瘀、热毒侵心,或以实证为主者,虽心有动悸,脉见结代,亦不得施用此方。
2、谨宗方圆,药量规范。
用量准确乃此方取效之又一关键。
临证当尽量遵循仲景制方之意,改动药味和比例不能随心所欲。
炙甘草汤由炙甘草、生地、大枣、桂枝、人参、生姜、麦冬、阿胶、麻仁、清酒组成,方以炙甘草为主药,补中益气,通经脉,利气血。
《本草汇言》曰:甘草“健脾胃,固中气之虚羸,协阴阳,和不调之营卫,故治虚劳内伤,……其甘温平补,效与参、芪并也。
”又配人参、大枣,补气滋液,使气血生化有源,以复脉之本。
配生地、麦冬、阿胶、麻仁,养心血,滋心液,以充脉之体。
更加桂枝振奋心阳,配生姜更能温通血脉。
12、心阴阳两虚基础方:炙甘草汤、建中汤

12、心阴阳两虚基础方:炙甘草汤、建中汤心阴阳两虚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病证之一,而炙甘草汤和建中汤则是治疗心阴阳两虚的基础方剂。
本文将围绕炙甘草汤和建中汤方剂药物配伍及组成,阐述其中的君臣佐使药,并根据药性归经药味,详细阐述方剂的功能作用、主治病症以及八纲辩证、六经辩证医理,以突出中药方剂中药物君臣佐使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炙甘草汤方剂的组成。
炙甘草汤由甘草、大枣、生姜组成,其中甘草为君药,大枣为臣药,生姜为佐药。
甘草性味甘平,归脾、肺经,具有益气补脾、和中止呕的功效;大枣性味甘温,归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调畅脾胃的作用;生姜性味辛温,归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解表散寒的功效。
通过君臣佐使的药物配伍,炙甘草汤方剂能够协同作用,达到益气和中、调畅脾胃的治疗效果。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建中汤方剂的组成。
建中汤由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其中黄芪为君药,白术为臣药,茯苓为佐药,甘草为使药。
黄芪性味甘平,归脾、肺经,具有益气补中、固表除湿的功效;白术性味甘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胃、除湿止泻的作用;茯苓性味甘淡,归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甘草性味甘平,归脾、肺经,具有益气补脾、和中止呕的作用。
通过君臣佐使的药物配伍,建中汤方剂能够协同作用,达到益气健脾、除湿止泻的治疗效果。
在中药方剂中,君臣佐使的药物配伍至关重要。
君药是方剂的主药,具有主要的治疗作用;臣药是辅助君药的药物,能够加强君药的功效;佐药是协同君臣药物的药物,能够增强方剂的整体效果;使药是调和君臣佐药物之间的关系,使方剂更加协调。
只有君臣佐使的药物配伍合理,才能够发挥出方剂的最佳疗效。
总结起来,炙甘草汤和建中汤是治疗心阴阳两虚的基础方剂,通过君臣佐使的药物配伍,能够协同作用,达到益气和中、调畅脾胃、除湿止泻的治疗效果。
在中药方剂中,君臣佐使的药物配伍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合理搭配各种药物,才能够发挥出方剂的最佳疗效。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君臣佐使的药物,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24种调理心虚、补心的中药养生方

24种调理心虚、补心的中药养生方中药材调理心虚补心有很多种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 六味地黄丸:组成味道各异的六味草药,主要功能为补肝肾阴,滋养精血。
通常使用重量为6-9克,每日2次,每次9克,可口服或加入温水中服用。
2. 当归四逆汤:由当归、制附子、川芎、白芍四味中草药组成,主要作用为温暖身体,调理气血。
通常使用重量约为6克,以水煎服用。
3. 人参养心汤:由人参、当归、白术、茯苓等草药组成,主要功能为益气养血,安定神志。
通常使用重量约为3-9克,以水煎服用。
4. 大补阴丸:由黄精、淮山、当归、丹参等中草药组成,主要作用为滋补阴血,清热祛瘀。
通常使用重量约为6-12克,每日2次,每次6克,可口服或加入温水中服用。
5. 大补心丸:由人参、黄芪、维生素B1等中草药和维生素组成,主要作用为补气养心,增强体质。
通常使用重量约为10克,每日3次,每次6粒,可口服或加入温水中服用。
6. 归脾丸:由当归、白术、制附子、砂仁等草药组成,主要功能为补血养心,调理脾胃。
通常使用重量约为6-9克,以水煎服用。
7. 和血四物汤: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等草药组成,主要作用为养血补气,调理经脉。
通常使用重量约为9-15克,以水煎服用。
8. 养心汤:由黄芪、当归、白术、茯苓等草药组成,主要作用为补气养心,调理脾胃。
通常使用重量约为6-9克,以水煎服用。
9. 茯苓四逆汤:由干姜、白术、茯苓、甘草等草药组成,主要作用为温暖身体,调理气血。
通常使用重量约为9克,以水煎服用。
10.当归酒:将当归浸泡在黄酒中,具有补血养心,调理经脉的作用。
通常使用重量约为30克,每日1次,口服或用来泡脚。
11. 四君子汤重量克数:白术(9克),人参(6克),大枣(4枚),茯苓(9克)作用:补中益气,健脾益胃用法:煎服,一日三次,每次服6-9克12. 六君子汤重量克数:人参(3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生姜(3片)作用:补中益气,健脾化湿用法:煎服,一日三次,每次服6-9克13. 人参鹿茸丸重量克数:人参(30克),鹿茸(10克),桂枝(6克),黄精(15克),杜仲(15克),川芎(6克),生姜(9克)作用:补气益血,温阳驱寒用法:每次服用9-15克,每日2-3次,连服数周14. 黄精五加皮膀丸重量克数:黄精(30克),五加皮膀(30克),肉苁蓉(20克),罗汉果(20克),蛤蚧(20克),藏红花(5克)作用:补益虚损,滋阴养血用法:每次服用9-15克,每日2-3次,连服数周15. 大补阴丸重量克数:枸杞子(10克),菟丝子(10克),淫羊藿(10克),金樱子(15克),制首乌(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熟地黄(30克),制山茱萸(15克),党参(15克)作用:补益精气,滋阴养血用法:每次服用9-15克,每日2-3次,连服数周16. 归脾汤重量克数:当归(15克),白芍(15克),炙黄耆(15克),茯苓(15克),桂枝(9克),生姜(6克),大枣(4枚)作用:补益气血,健脾益胃用法:每次服用9-15克,每日2-3次,连服数周17. 八珍汤重量克数:人参(15克),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熟地黄(15克),川贝(6克),大枣(4枚),龙眼肉(30克)作用:补益气血,滋阴润燥用法:每次服用9-15克,每日2-3次,连服数周18. 静心安神丸重量克数:龙骨(15克),牡蛎(30克),黄柏(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生姜(15克),茯苓(15克),炙甘草(15克)作用:安神定志,养心益气用法:每次服用9-15克,每日2-3次,连服数周19. 五味子丸重量克数:五味子(30克),甘草(15克),川贝母(15克),柿蒂(15克),枳实(15克),大枣(30克),人参(30克)作用:补肺益肾,润燥化痰用法:每次服用9-15克,每日2-3次,连服数周20. 金匮肾气丸重量克数:熟地黄(240克),山药(240克),枸杞子(120克),丹皮(120克),牛膝(120克),巴戟天(120克),杜仲(120克),白芍(120克),桂枝(30克),茯苓(120克)作用:滋阴养血,补肾填精用法:每次服用9-15克,每日2-3次,连服数周。
治疗心胆气虚方剂

治疗心胆气虚方剂益气镇惊法益气镇惊法,是针对心虚胆怯而设。
《类证治裁》指出:“惊恐伤神,心虚不安。
”其证心神不安,终日惕惕,虚烦不眠,眠后易惊,心悸气短,自汗;胆虚则遇事易惊,胆怯恐惧,舌质淡,脉弦细。
所谓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故本法常选用人参、茯苓、茯神、远志、石菖蒲、龙齿等组成方剂。
《医学心悟》的安神定志丸(远志、石菖蒲、人参、茯神)是其代表方。
一、温胆汤 (半夏体质姜制半夏10~20g 茯苓10~20g 陈皮5~10g 生甘草3~6g 竹茹6~12g 枳壳6~12g干姜3~6g/生姜3~6片红枣10~20g1. 传统之壮胆方→治疗胆虚失眠(1) 胆怯、易惊恐(2) 失眠、多噩梦(3) 虚烦、精神恍惚、抑郁、注意力不集中(4) 头昏头痛、心悸、自汗、恶心呕吐等2. 本方适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临界高血压、初期高血压、神经症、冠心病、更年期综合症等患者所伴有的失眠、多梦、惊恐。
3. 本方非经方 (非仲景方,是宋朝时用经方加减)→小半夏加茯苓汤 (金匮,主眩悸呕吐)→橘皮竹如汤 (金匮,治呕吐)4. 加味方:(1) 高枕无忧散 <古今医鉴>,即本方+人参、石膏、麦门冬、酸枣仁、龙眼肉→主治心胆虚怯、昼夜不睡、百方无效者(2) 黄连温胆方,即本方+黄连6g或更多→烦躁、肤红有光泽→胸闷、焦虑不安者加栀子(3) 本方+酸枣仁汤→神智恍惚、神经症→脉不滑、舌不红→中老年妇女较多(4) 本方+山栀子、川朴 (栀子厚朴汤)→心烦不满、卧起不安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经方:半夏2合大枣6枚柴胡4两生姜1.5两人参1.5两龙骨1.5两铅丹1.5两桂枝1.5两茯苓1.5两大黄2两牡蛎1.5两【伤寒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可视为睡眠障碍综合症)、惊(多梦、悸),一身尽重(情志低迷、疲劳、行动迟缓),小便不利(频、不出),谵语】1. 古代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 (战争恐惧忧虑症)2. 本方可用于抑郁症、神经衰弱、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脑动脉硬化症等,可改善睡眠3. 不少以失眠为伴随症状的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症以及慢性前列腺炎(炙大黄3g,小剂量)、性功能障碍者(部分是心理障碍)可用4. 本方多见于柴胡体质或书<十大体质类方>,肌肉较紧实、东方人居多,气温变化较敏感5. 方中铅丹,药房不备,今用之极少,可不用。
中医草药调理人体心虚

中医草药调理人体心虚心虚是中医学中一种常见的体质类型,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神疲乏力等症状。
中医草药在调理人体心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通过调整气血平衡、滋养心脾等方法来改善心虚状况。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草药及其调理心虚的方法。
一、人参人参是中医常用的滋补草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调理心虚症状。
人参具有益气养血、安神定志的作用,可以改善心慌、气短等心虚症状。
人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草药配伍使用。
二、黄芪黄芪是具有补气作用的中药,被广泛用于调理心虚。
黄芪具有补中益气、提升免疫力的作用,可以改善心虚导致的乏力、倦怠等症状。
黄芪可以煎煮服用,也可以与其他草药搭配使用。
三、党参党参是一种中医滋补草药,具有益气养阴的作用。
在中医学中,心虚常常与气阴不足有关,因此党参可以通过补益气阴的作用来调理心虚。
党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草药配伍使用。
四、当归当归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中药,常用于调理女性心虚相关的问题。
当归具有补血调经、养护心脾的作用,可以改善心虚导致的月经不调、失眠等症状。
当归可以煎煮服用,也可以与其他草药搭配使用。
五、丹参丹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舒心安神的作用,可以改善心虚导致的心慌、神疲乏力等症状。
丹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草药配伍使用。
总结:中医草药在调理人体心虚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上述提到的人参、黄芪、党参、当归和丹参都是常用的中草药,它们具有不同的调理作用,可以根据具体症状来选择使用。
此外,中医调理心虚需要综合考虑体质、饮食以及生活方式等多个因素,草药的使用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希望本文能为您对中医草药调理心虚的了解提供一些帮助。
张仲景治心气虚的药方

张仲景治心气虚的药方
配方为:生山药,当归、桂枝、神曲、生地黄、大豆黄卷;炙甘草;人参;川芎、白芍、白术、麦冬、杏仁;柴胡、桔梗、茯苓各,阿胶;干姜,白蔹,防风,大枣(大枣去核)。
制作方式:将这二十一味药材打成细末,然后用蜂蜜把这些药粉搓成丸子状。
用法用量:如果大家只当作日常的一个保健品服用,每天空腹,一天一丸就可以了。
体虚的可以一天吃两丸,早晚各一次。
(空腹时用黄酒送服)
薯蓣(山药)丸是一个补体虚,防百病的方子。
薯蓣丸在我们老百姓中知名度不高,可能是由于药味比较多,做起来相对复杂。
但其实我们把薯蓣丸中的一些药单独拿出来。
如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就是著名的补血方四物汤,然后人参、甘草、茯苓、白术,是补气第一四君子汤,四物汤加四君子汤就是气血双补的圣药八珍汤。
炙甘草、柴胡、桂枝、干姜、麦冬、人参、阿胶、大枣等是炙甘草汤、小柴胡汤等方的合方加减而成。
整个组成,干姜大枣扶阳,以补阳虚。
治疗心衰出汗的中药方剂

治疗心衰出汗的中药方剂
1. 人参党参汤,主要用于治疗心衰出汗,伴有气短、乏力等症状。
方剂成分包括人参、党参、黄芪等,具有补气益阳、健脾和胃的功效。
2. 参附汤,适用于心阳虚导致的出汗过多,伴有心悸、短气等症状。
方剂成分包括人参、附子、黄芪等,具有温补心阳、固表止汗的作用。
3. 五苓散,用于治疗心衰出汗伴有脾胃湿滞、水肿等症状。
方剂成分包括茯苓、白术、桂枝、猪苓、泽泻等,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化湿的功效。
4. 四逆散,适用于心阳虚导致的出汗过多,伴有肢体冰冷、脉沉细等症状。
方剂成分包括干姜、附子等,具有温阳散寒、固表止汗的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中药治疗心衰出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配,同时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需要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及时向医生反映,以便调整方剂。
另
外,中药治疗心衰出汗的同时,患者也应该结合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改变,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养心汤医案

养心汤医案养心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具有滋补心脏,舒缓情绪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例养心汤的医案,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养心汤的功效。
患者李女士,女性,45岁,主诉心慌、失眠、情绪不稳定已有半年之久。
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初步诊断为心悸、失眠、情绪不稳定。
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李女士的症状属于心脾不交,心神失守的范畴。
根据中医理论,心脾不交会导致心悸、失眠等症状,因此选择了养心汤进行治疗。
养心汤的组成为:黄芪、白术、茯苓、柴胡、半夏、赤芍、甘草。
黄芪具有益气养血的作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心悸症状。
白术有健脾益气的功效,可以调理脾胃功能,改善失眠症状。
茯苓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可以舒缓情绪不稳定引起的水肿症状。
柴胡有疏肝解郁的作用,可以舒缓情绪波动,改善心情。
半夏具有平喘宽胸的作用,可以缓解心悸引起的胸闷症状。
赤芍有清热凉血的作用,可以改善心悸引起的面色晦暗。
甘草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可以增强方剂的整体效果。
根据李女士的症状和体质特点,医生为其配制了养心汤。
每天早晚空腹服用一次,每次服用10克,加水煎煮后分两次服用。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李女士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她的心慌感减轻了,失眠问题也有所缓解,情绪也变得稳定起来。
经过医生的询问,李女士表示自己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感到非常满意。
养心汤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药方剂,对于心悸、失眠、情绪不稳定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相同,因此在使用养心汤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养心汤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具有滋补心脏,舒缓情绪的作用。
通过上述的医案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养心汤的组成以及其对心悸、失眠、情绪不稳定等症状的治疗效果。
然而,中药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配,因此在使用养心汤前,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大家了解养心汤有所帮助,同时也能够引起大家对中医药的关注和重视。
中药土方调理心脏健康的秘方

中药土方调理心脏健康的秘方中药自古以来被广泛应用于调理人体健康。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心脏被视为人体的枢纽,保持心脏健康对于身体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药土方,这些土方可以有效地调理心脏健康,使心脏保持强健。
一、桃仁红枣汤桃仁红枣汤是一种传统中药土方,用于调理心脏健康。
它的制作十分简单,只需将桃仁和红枣一同煮沸即可。
桃仁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心脏和血液循环,并减少心脏病的风险。
红枣则具有补血养心的功效,对于调节心脏功能非常有益。
二、丹参茶丹参茶是一款常见的中药调理心脏健康的土方。
制作方法是将丹参粉末加入开水中,搅拌均匀后饮用。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降血脂的作用,可以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的情况,同时还有助于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
三、天麻藏红花茶天麻和藏红花均为常见的中药材,这两种草药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调理心脏健康。
制作天麻藏红花茶时,我们只需将天麻和藏红花一同冲泡即可。
天麻具有平肝息风的功效,可以缓解心脏神经紧张症状,同时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藏红花则具有活血化瘀、舒缓血管的作用,有助于降低心脏病的风险。
四、金银花绿茶金银花和绿茶的结合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调理心脏健康的土方。
制作金银花绿茶时,我们将金银花和绿茶一同冲泡。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减少心脏炎症的发生,保护心脏健康。
绿茶富含抗氧化物质,有助于降低心脏病的风险。
金银花和绿茶的结合可以相互增强功效,对心脏健康有着显著的调理作用。
五、川楝子葵花汤川楝子和葵花是传统的中药材,通过将川楝子和葵花一同煮沸制成汤饮用,可以有效地调理心脏健康。
川楝子具有消肿化痰的作用,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脏病有一定疗效。
葵花富含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预防动脉硬化,保护心脏功能。
综上所述,中药土方在调理心脏健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合理使用这些中药土方,我们可以维持心脏功能的良好状态,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然而,正如使用任何中药一样,使用中药土方时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个体差异。
中医治疗心气虚的方剂

中医治疗心气虚的方剂
中医治疗心气虚的方剂
1、宅中汤加减:炙黄芪15克、炙党参12克、朱茯神10克、远志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丹参6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0克、炙甘草6克。
本方适用于心气虚,无寒、热象症状者。
2、养心汤加减:炙党参12克、炙黄芪10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0克、朱茯神10克、当归10克、白芍10 克、百合12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
本方适用于心气虚偏阳虚症状者。
3、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12克、炙党参10克、生地黄15克、阿胶珠10克、朱麦冬10克、大麻仁10克、百合10克、广木香6克、生姜6克、大枣5枚。
本方适用于心气虚偏阴虚而兼见脉结代,或促者。
以上方药,浓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剂,温服,每日3次。
心气虚如何调理
1、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季节,也是有心气虚的人应该注意的季节,夏天属阳,阳主外泄,所以汗多,心阳虚(心阳虚是心气虚的发展)的人出汗多就会加重病情,夏天应该避免多出汗,以免伤了心阳。
2、如果先天体质羸弱的话,我们需要依靠后天补。
首先应该从脾胃入手比较妥当。
脾胃虚弱导致血虚,因此强健脾胃会补气血,气血足则心不虚。
3、治疗心气虚最主要的就是补心气,安心神,我们可以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内服和外敷,内外双补进行治疗和调理。
4、同样可以采用饮食疗法,饮食宜清淡,可进食时令鲜果,亦可食用一些滋补阳气阴精的食品,忌食辛辣,生冷的食物。
心气虚证,心悸、自汗、气短、胸闷,养心汤;李今庸治失眠

心气虚证,心悸、自汗、气短、胸闷,养心汤;李今庸治失眠心气虚证(Deficiency of Heart Qi),心气亏虚所引起,临床以心悸、自汗、气短、胸闷、动则加重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多见于惊悸、不寐、胸痹、虚劳,以及西医的心律失常、心脏病、贫血、神经衰弱等疾病。
心脏的正常搏动,血液在脉管内的正常流动,以及心所主司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均有赖于心气的鼓动和振奋。
若久病体虚,劳神过度,暴病损伤正气,禀赋不足或老年脏气亏虚,使心气不足以鼓动和振奋心脏功能,便会心神失养,血脉运行不畅,出现心气虚证。
心气虚证的临床表现,以心悸,汗多,动则加重,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虚或结、代为主症,可兼见面色淡白无华,胸闷等症。
心气虚弱,鼓动无力,血行不畅以及心神失养为其基本病机变化。
心居胸中,心气不足,心失其养,胸中阳气不振,则感心悸,气短,胸闷不舒;劳累耗气,稍事活动则心气愈虚,故诸症劳累后加重;汗为心液,心气虚则心液外泄故多汗;心气虚常兼阳气不振,故神疲懒言,精神萎靡;气虚运血无力不能上荣头面,而见面、舌色淡;心主脉,心气不足则脉虚无力或结、代。
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可损伤心阳,兼见畏寒,肢冷,舌体淡胖,苔白滑等症(见心阳虚证)。
心气虚而血行失畅可成为心血瘀阻证的致病原因。
心气虚证的治疗,以补心益气为法,常用养心汤之类方剂。
养心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仁斋直指方论》卷十一(宋代医家杨士瀛于1264年编撰而成。
中医综合典籍),为安神剂。
具有补益气血、养心安神的功效,主治气血不足,心神不宁证。
症见神思恍惚,心悸易惊,失眠健忘,舌淡脉细。
养心汤,组成黄芪(炙)、白茯苓、茯神、半夏、当归、川芎各半两(15g),远志(取肉,姜汁淹焙)、辣桂、柏子仁、酸枣仁(浸,去皮,隔纸炒香)、北五味子、人参各一分(8g),甘草(炙)四钱(12g)。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姜生姜五片,大枣二枚,煎,食前服。
功用补益气血、养心安神主治气血不足,心神不宁证。
中医临床辨证之心阳

中医临床辨证之心阳(气)虚弱证
[症状] 以心悸,气短,自汗为主证。
兼见面色苍白,喜出长气,舌胖嫩为心气虚;兼见心区憋闷,心痛为心阳虚;兼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为心阳虚脱。
心神经官能症,及某些器质性心脏病可见心气衰竭虚证。
周围循环衰竭等可见于心阳虚脱证。
[病机] 本证多因久病体虚,或精神刺激等,损伤心气,心阳。
[治法] 温补心阳,益气通脉。
[方药] 参附汤加味。
参附汤:人参制附子
参附汤治汗自流,阳气暴脱此方求。
卫阳不固用芪附,郁遏脾阳术附投。
心气虚的,可用四君子汤加枣仁、远志、五味子以养心安神。
四君子汤:党参白术云苓炙草
四君参苓术草同,饱闷陈皮异功行,半夏虚痰六君子,呕吐香砂胃脘痛。
心阳虚的可用瓜蒌薤白桂枝汤以通心阳,可加蒲黄、五灵脂、丹参以活血。
瓜蒌薤白桂枝汤:瓜蒌薤白桂枝
脉结或代的一般用炙甘草汤加减。
舌淡苔白润或腻,脉结,是心阳为痰浊阻滞,宜用温胆汤加党参以除痰通阳。
炙甘草汤:桂枝生姜大枣炙草人参生地阿胶麦冬麻仁
温胆汤:半夏云苓,橘红(陈皮)甘草竹茹枳实。
大补心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大补心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现代人压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长期加班的。
长期熬夜加班会很容易导致身体差。
而中药方剂其实就可以缓慢的调理人的身体,今天就向大
现代人压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长期加班的。
长期熬夜加班会很容易导致身体差。
而中药方剂其实就可以缓慢的调理人的身体,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大补心汤的制作方法。
茯苓桂心各9克石膏半夏远志各12克生姜10克大枣20枚饴糖50克千地黄阿胶麦门冬各9克
【制法】上十四味,哎咀。
【功能主治】主虚损不足,心气虚弱,心悸,时或妄语,四肢乏力,面色不荣。
【用法用量】用水1.5升,煮取500毫升,汤成下糖,分四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别名】补心汤
【处方】黄芩1两,附子1两,甘草3两,茯苓3两,桂心3两,石膏4两,半夏4两,远志4两,生姜6两,大枣20枚,饴糖1斤,干地黄3两,阿胶3两,麦门冬3两。
【功能主治】虚损不足,心气弱悸,或时妄语,颜色不荣。
小儿愈后,风冷留滞于心络,使心气不和,语声不发。
【用法用量】补心汤(《普济方》卷三七八)。
【摘录】《千金》卷十三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知道大补心汤有很多的作用与功效,它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很好的,大家可以在平时多关注一下大补心汤。
生活常识分享。
千金方——补心篇、2

大补心汤
对心悸,虚损不足,气力孱弱,脸色憔悴且经常妄语,四肢劳伤等症状均有效。
甘草、阿胶、买东门、茯苓、桂心、干地黄各三两,黄芩、附子各一两,半夏、石膏各四两,大枣二十枚,饴糖一斤,生姜六两。
先研细所列药物没加水一斗五升加煮,取汁水五升,制成汤药后加饴糖,分服四次。
补心丸
主治脏虚、易恐怖,以及妇女产后杂病、月经不调等病症。
甘草、防风、大黄、当归、芍药、猪苓、川穹、附子、蜀椒、干姜、细辛、厚朴、桂心、半夏各一两,茯苓、远志各二两。
将以上药物研成末,制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蜜丸,用酒送服五丸,日服三次,如果没有感觉可逐渐增加至十丸,冷极加热药。
竹沥汤
主治心实热,喜笑恐畏,惊梦,惊悸不安等病症
芍药、栀子仁、人参、白术各三两,紫菀、赤石膏、茯神、知母各二两,淡竹沥、地黄汁各一升,石膏八两。
将所有药材研细,加入九升水后煮,然后取汁二升七合,去除渣滓,下竹沥,再煎取药汁三升。
若须下痢,则加如芒硝二两,再去芍药,分服三次。
茯神煮散
主治心实热,睡卧不安,口干烦渴等症状
茯神、买东门各三十六铢,桂心、紫菀各十八铢,知母一两,通草、升麻各三十六铢,淡竹茹(鸡蛋大)一枚,赤石脂四十二铢,大枣二十枚。
以上所列药材治后过筛,然后做成粗散,用面部裹成一方寸匕,加入井水二升半煮取九合,煮时需翻动药包,此为一服,一日服两次。
心梗血压低偏方治疗方案

一、引言心梗,即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
心梗患者常常伴有血压下降的症状,称为血压低。
血压低会导致心梗患者的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心梗血压低偏方治疗方案,供患者及家属参考。
二、心梗血压低偏方治疗方案1. 中医治疗(1)辨证施治:中医认为,心梗血压低多由心气虚、心阳虚、气滞血瘀等病因所致。
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2)常用方剂:①心气虚:人参汤加减。
人参、黄芪、桂枝、甘草等药物,具有益气固脱、温阳散寒的作用。
②心阳虚:四逆加人参汤加减。
附子、干姜、人参、甘草等药物,具有回阳救逆、温中补虚的作用。
③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
(3)中成药:常用中成药有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复方丹参滴丸等,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功效。
2. 饮食调理(1)低盐低脂饮食:心梗血压低患者应尽量减少食盐摄入,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
(2)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有助于降低血脂、血压。
(3)适量补充蛋白质:选择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豆制品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3. 偏方治疗(1)人参炖鸡汤:取人参10克,鸡肉500克,生姜、葱、料酒适量。
将人参、鸡肉洗净,放入炖盅内,加入生姜、葱、料酒,隔水炖煮2小时。
每天服用1次,连服7天。
(2)五味子炖猪肉:取五味子20克,猪肉500克,生姜、葱、料酒适量。
将五味子、猪肉洗净,放入炖盅内,加入生姜、葱、料酒,隔水炖煮2小时。
每天服用1次,连服7天。
(3)丹参泡水:取丹参15克,泡水代茶饮。
每天服用1次,连服1个月。
4. 生活调理(1)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梗血压低患者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2)适量运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
养心汤医方

养心汤医方
【主治】:治心虚血少、神气不宁、怔忡惊悸。
(胃肠不好而造成心虚血少『比四物好』心血不足不能藏神而
不得眠)
【组成工黄耆、茯神、茯苓、当归、川茸、半夏曲、甘草、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五味子、人参、肉桂。
【煎服法】:每服五钱。
【方义】:此手少阴药也。
(1)人参、黄耆:以补心气。
(2)川苛、当归:以养心血。
(3)二茯、远志、柏子仁、酸枣仁:以泄心热而宁心神。
(4)五味子:收神气之散越。
(5)半夏曲:去扰心之痰涎:
(6)甘草:补土以培心子。
(7)肉桂:引药以入心经。
润以滋之,温以补之,酸以敛之,香以舒之,则心得其养矣。
背法:养心耆人当号苓神柏远酸半肉炒-心神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心气虚的方剂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中医治疗心气虚的方剂
1、宅中汤加减:炙黄芪15克、炙党参12克、朱茯神10克、远志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丹参6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0克、炙甘草6克。
本方适用于心气虚,无寒、热象症状者。
2、养心汤加减:炙党参12克、炙黄芪10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0克、朱茯神10克、当归10克、白芍10 克、百合12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
本方适用于心气虚偏阳虚症状者。
3、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12克、炙党参10克、生地黄15克、阿胶珠10克、朱麦冬10克、大麻仁10克、百合10克、广木香6克、生姜6克、大枣5枚。
本方适用于心气虚偏阴虚而兼见脉结代,或促者。
以上方药,浓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剂,温服,每日3次。
心气虚如何调理
1、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季节,也是有心气虚的人应该注意的季节,夏天属阳,阳主外泄,所以汗多,心阳虚(心阳虚是心气虚的发展)的人出汗多就会加重病情,夏天应该
避免多出汗,以免伤了心阳。
2、如果先天体质羸弱的话,我们需要依靠后天补。
首先应该从脾胃入手比较妥当。
脾胃虚弱导致血虚,因此强健脾胃会补气血,气血足则心不虚。
3、治疗心气虚最主要的就是补心气,安心神,我们可以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内服和外敷,内外双补进行治疗和调理。
4、同样可以采用饮食疗法,饮食宜清淡,可进食时令鲜果,亦可食用一些滋补阳气阴精的食品,忌食辛辣,生冷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