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遵医嘱”遵什么

“请遵医嘱”遵什么
“请遵医嘱”遵什么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影响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9-07-01T12:01:00.65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3月3期作者:王青蓝 [导读] 分析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影响。 王青蓝 (四川省阆中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阆中637400)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中筛选出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给予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额外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上肢功能评分与下肢功能评分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影响较为明显,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率和改善肢体功能。 关键词:脑血栓;心理护理;遵医行为 前言:脑血栓是神经内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同时也是脑梗死中的主要类型。脑血栓的病发与患者脑组织缺血缺氧诱发的软化坏死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临床症状与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有着较大的相似处,并且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为了最大程度上保证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除了实施针对性治疗方案之外,还需要叮嘱患者规律服药和规律训练。但是从实际情况分析来看,受到年龄较大以及对于疾病不了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患者在遵医行为方面略显不足。对此,相关学者提出配合实施心理干预这一措施,在提升患者遵循行为率的基础上,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本文针对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影响这一问题,展开以下研究。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中筛选出6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所以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4:19;年龄42~80岁,平均(63.33±2.59)岁;学历:本科及以上10例、高中至专科学历10例、中学及以下13例。观察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5:18;年龄43~79岁,平均(63.40±2.60)岁;学历:本科及以上9例、高中至专科学历15例、中学及以下9例。性别、年龄与学历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实施血压监测,密切关注患者的饮食变化与情绪变化,叮嘱患者戒烟酒,强化对患者的基础性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配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包括以下内容:(1)对于年龄较大以及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尽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可以对脑血栓疾病有个深入的认识,同时了解到遵循医嘱的重要性。(2)护理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综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在与患者沟通时,需要保证沟通语气的温和、亲切,保证护理行为的严谨,以此来构建良好的护理关系,为相关护理服务的开展奠定基础。(3)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为患者介绍主治医师以及其他护理人员,详细告知治疗进度情况,消除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在增加治疗信心的同时,促进患者遵医行为率的提升。(4)在综合康复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积极鼓励患者,以此来提升患者的勇气。同时,针对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引导患者在床上进行相应的锻炼,指导患者完成能力范围内的事,提升患者自我价值感。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两组上肢功能评分与下肢功能评分情况,同时计算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率。 1.4统计学分析 对于研究数据的处理,借助SPSS22.0软件来完成。 2结果 2.1两组上肢功能评分与下肢功能评分情况 观察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与下肢功能评分分别为(42.00±8.10)分和(39.52±11.23)分;对照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与下肢功能评分分别为(28.56±8.89)分和(30.22±8.82)分。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药物骤停危害大,服药疗程遵医嘱

药物骤停危害大,服药疗程遵医嘱 多数居民认为当病情得到控制,症状得到缓解时就可以停止服药。专家特别指出:很多公众都知道药物长期服用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所以一些患者在病症缓解后就骤然停止服药。但某些药物在长期服用时骤然停药,可能引起原有疾病的复发或“反跳”,甚至发生意外,严重者可致死亡。正在服用的药物是否能直接停服,应遵从医嘱,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减量或停服,避免直接骤然停药,以免产生严重后果。 比如降压药,如果当血压降至正常后突然停药,血压可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上升,甚至超过治疗前的水平,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高血压危象症状。再如降糖药,如果突然中断用药,可使病人的血糖骤升,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昏迷。另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长期服药突然停药或者减量过快时,可使病情出现“反跳”现象,如若发生感染、创伤、出血等,将诱发肾上腺危象,甚至发生意外导致死亡。 专家还强调:慢性乙肝患者在服用核苷类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抗乙肝病毒治疗时,要遵守长期服用的原则。在服药过程中如果突然停药,可能发生肝脏疾病的急性加重,甚至发生肝功能衰竭。因此,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一定不能擅自停药,要定期进行医学监护,无论是选择药物、更改治疗方案还是停药都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和监护下进行。另外,结核病的治疗也需要较长时程的联合化疗,即使是目前公认的短程化疗也需要6个月的疗程,中途不得随意停药。这类药物应该遵循“联合、规律、全程、适量”的用

药原则,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从而降低复发。不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可致耐药结核和全身播散型结核,给治疗带来困难。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和镇静催眠药物也不能擅自骤然停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

吃药:遵医嘱还是看说明书

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到医院看病取药后,医生开药时注明一种服药方法,但回家打开药,却发现和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用量完全不同。这是怎么回事呢?药品上市是有严格标准的,但医生也不会乱开处方,究竟应该听谁的? ●药品说明书与医嘱有出入的现象非常普遍 ●药品说明“针对大众”,而医嘱处方“针对个人” ●专家认为,服药应该先遵医嘱 医嘱处方: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明明是一个5岁的肥胖男孩,体重达到100斤。最近明明去医院看病,父母发现医生给孩子开的诸多药中有好几种都是成人用量。“我们的孩子才5岁啊,怎么受得了这么大的剂量呢?医生是不是弄错了啊?”明明的父母担忧地询问。 众所周知,儿童身体代谢和成人是不一样的,所以一般的药品说明书上会注明儿童剂量、成人剂量。但是年龄不是医生处方参考的唯一标准。像明明这样的孩子,体重已经严重超出5岁儿童的正常范围,所以用药要特殊对待。不同的体重血溶浓度不一样,对于药效的吸收也是不一样的。年龄不同,身体的代谢速度也不同,所以年龄、体重、体表面积都是开药时要考虑的因素。 一般的规则是“先考虑体重,再考虑年龄”,所以医生会为偏胖儿童开具较大剂量的用药处方。 从总体原则上讲,影响用药剂量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患者的年龄和体重; 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患者肝肾功能强弱、机体生理、病理状态(如不孕、呕吐、腹泻、脱水、浮肿); 药物的剂型以及给药途径与生物利用度、注射还是口服溶液等。 药品说明书: “大众用药平均值” 在医院各个科室,医生都会掌控一定的用药自由度,很多时候都会出现处方与药品说明“相冲突”的情况。这是因为,药品说明并不是针对具体某一个人,而是根据临床试验人数得出的平均剂量。但是每个人的年龄、生理等情况都不一样,所以药品说明只是一个笼统的用药指南。很多药品上也会注明“请遵医嘱”的字样,就是指个人不要盲目用药,最好还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很多人不知道医生的指导权威,还是白纸黑字的市面流通药品说明书权威。一般来说,药品说明书上都会开出一个用药范围,如“成人3~6片”,那么医生就可以在这个范围内,根据病情开出剂量。医生可以详细了解个体的病情,经过检查和诊断,根据检查结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地下药,药的剂量更有针对性。 医嘱处方: 医学知识含量高 别小看医生的处方,其中小小剂量改变却包含了很多医生用意,比如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疗量、维持量、恢复量等不同药量。如果患者本身还有其他疾病,并不是以治疗这个病为主,医生在开药时还要考虑主治药物与辅助药物之间是否相克,是否可能增进药效,并通过这些判断来决定药剂的增加或减少。 另外,老人、小孩都要区别对待,单纯的感冒药,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哮喘病患者也有不同讲究。另外,医生处方还要与临床诊断相符,必须弄清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是

医嘱制度

医嘱制度 一、医嘱只能由在我院注册、具备处方权的执业医师下达,并由本人用蓝黑或黑色水笔亲自签署全名,代签或不签名者一律无效。 二、医师未查看患者不得下达医嘱。 三、医嘱字迹清晰,医嘱单上患者的姓名、床号、科别、住院号、页码须填写齐全。医嘱应注明下达时间,时间应具体到分钟。 四、医嘱内容应当包括对患者实施的所有医疗行为,如:请会诊、调换床位、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及用法用量)、各种辅助化验检查等。内容应当准确、清楚,每项医嘱应当只包含一个内容。 五、医嘱不得涂改,临时医嘱需要取消时,医师应当使用红色水笔标注“取消”字样并签名。每页不得超过三处。 六、医嘱中的度量衡单位一律使用国家颁布的计量单位。 七、一般情况下不得下达口头医嘱,因手术中或抢救时需要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诵一遍。术后及抢救结束后立即据实补记、补签。应在临时医嘱单补记抢救医嘱,“时间”填写补记医嘱时间,在首行书写“补录抢救医嘱”,其下书写抢救医嘱;由护士按照实际执行时间填写并签名。 八、对需进行约束的患者应由医师下达约束医嘱,并明确约束部位,如:“保护性约束双上肢”。 九、在下达临床药学试验的药物医嘱时,需在药物名称后注明“(试验用药)”。 十、在下达患者自备药物医嘱时,需在药物名称后注明“(自备)”。 十一、长期医嘱内容顺序: 1、护理常规:如:“内科护理常规”等。 2、病情:如:“一级护理”等;如病情较重,须下病危,在其下一行写“病危”。护理级别不能重复下医嘱,如: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等。 3、有特殊要求时需注明体位:如“半卧位”等。 4、饮食:如“半流食”、“糖尿病饮食”等。 5、特殊护理:如血压监测、脉搏监测。 6、特殊治疗:如吸氧等。 7、治疗:药品名称一般用中文书写,如用拉丁文、英文应写全名,如:“10%葡萄糖”不能写成“10%GS”。不能用化学分子式,如“10%的氯化钾”不能写

抗痨:澄清误解请遵医嘱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04026811.html, 抗痨:澄清误解请遵医嘱 作者:陈秋兰吕青 来源:《大众健康》2012年第07期 你知道达沃斯吗?你也许会说,哦,那个瑞士小城,因世界经济论坛而闻名天下。可是你知道吗?达沃斯很早就名冠欧洲,不是因为经济论坛,而是因为在有效的抗结核药发明之前,达沃斯因其海拔高、四面环山、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了著名的结核疗养地,是富人结核病患者的不二选择。 在十九世纪以及二十世纪上半叶,尽管人们已经清楚地知道了结核病的病因,但是却苦于没有可以对结核菌有效的治疗药物。“十痨九死”便是当年广为流传的用以形容肺结核病人的悲惨结局。当年鲁迅先生笔下的华老栓,为了给患结核病的儿子治病,不得不向刽子手买下那个血淋淋的“人血馒头”,明知是根无用的救命稻草,却仍然紧紧抓住,足以看出那时候人们对结核病的无奈。鲁迅先生本人也因肺结核的病逝。 鲁迅先生去世后的将近十年,人们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945年发明了特效的抗结核病药——链霉素,随后1952年发明了异烟肼、1965年发明了利福平,此后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各种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不断被开发和应用,这些有效药物的应用彻底扭转了“十痨九死”的历史,结核病再也不是不治之症了,它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到现在,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等五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组成的治疗方案,已经可以使普通肺结核治愈率提升到80%以上。 目前肺结核疫情在我国仍然比较严重,不仅仅发生在农村,城市人也多见。无论是政府官员、企业白领,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有可能罹患肺结核。由于各种原因,公众对于抗结核药有一些误解,我们认为有必要澄清一下。 误解一:听说发明了抗结核新药,一个月可以治愈结核 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未发明出可以一个月可以治愈肺结核的新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等五种药物仍然是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推荐的最为有效的抗结核药。这些药物联合组成治疗方案,一般治疗的疗程是6个月,患者可以选择隔日服一次药物方案或者是每日服药方案。绝大部分的病人,如果能够配合医生按照治疗的要求按时服药,不随意漏服药物或者自行停药,还是可以获得痊愈的。“一个月治愈结核病”是个别医院为了追求利益,别有用心散布的蛊惑百姓的谣言,有关医院目前已受到国家相关机构的严肃处理。

健康教育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嘱行为中的应用价值

健康教育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嘱行为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传统的治疗基础上 给予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治疗。结果实验组在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遵医嘱行为的比例实验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 3个月后治疗实验组患者空血糖水平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 2型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从而改善治疗效果。 【关键词】健康教育;糖尿病;遵医嘱行为 糖尿病是一种慢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惯的 改变,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1]。因此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病人的遵医行为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糖尿病的疗效和转归[2],要提高患者的依从程度,应从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遵医嘱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对我 院就诊的24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0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WHO 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并且所有研究对象 均排除有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及严重感染者; 肝脏病变者; 肾功能不全等。随 机分为两组,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程等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 很好可以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按照糖尿病常规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 健康教育,例如疾病的相关知识,饮食,运动等注意事项,实验组在给予全面的 健康教育在患者治疗的不同时期都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具体方法:患者 入院时,根据患者的病史,家庭及文化背景,制定个体化的教育方案,制定出合 适糖尿病健康教育手册,让患者进行阅读。患者住院时采用群体授课和个别指导 的形式,举办知识讲座,发放相关宣传资料,知识问答,用药咨询指导等;患者 出院时,评价患者知识的掌握,针对其薄弱的环境进行指导,同时开通热线电话 接受病人的咨询,与病人保持联系,经常提醒和督促病人遵医行为,对用药、饮食,作息,运动等给予具体的指导,并定期测评。 1.3 疗效评价:对所有患者进行为其3个月的随访,调查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和遵医嘱行为,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知晓特定知识的人数被调查的目标人 数)×100%,并且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后的血糖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所用数据输入SPSS17.0 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用t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有统 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在糖尿病基 础知识;用药知识;饮食知识;运动知识;进行自我监测方面知晓率均明显高于 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项目实验组对照组 x2 p 基础知识 98 113 8.82 <0.01 用药知识 83 108 16.03 <0.01 饮食知识 116 74 44.56 <0.01

(4)《,服用药物遵医嘱》

生命安全 《服用药物遵医嘱》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乱用药物会带来副作用,但盲目停药、不遵医嘱,同样会给人带来伤害,懂得生病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教学重难点: 懂得生病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型:综合课 教学准备:药品包装盒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揭题 1、提问:你们生病过吗?生病了怎么做的? 2、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服用药物遵医嘱 二、讲”平安故事” 1、学生讲”平安故事“。 2、思考:敏敏的病情为什么会复发? 3、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三、平安指南 1、教师引言。 2、学生读书中第46页的内容。 3、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4、教师点拨:生病服药时,但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对症选药,合理用药,具体做到: (1)、看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 (2)、遵医嘱用药。 (3)、学会看药品说明书。 5、通过不同的形式读“平安歌谣“。 四、平安演练 1、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药品说明书,对照说明书在书中第49页填一填。 2、完成“议一议“。 (1)、学生自己读“议一议”.明确要求。 (2)、思考:可可感冒了,医生给他开了一些药。药还没吃完,他的病就好了,如果他下一次再感冒,可以接着服用上次的药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如果症状不一样,是不行的,它要再次去看医生后用药。 3、完成“查一查”(课外在家长的知道下完成)。 五、平安广角 1、学生自己读书中第49页的内容。 2、思考:吃药应该遵医嘱还是看说明书? (1)、同座讨论。 (2)、点名发言。 (3)、教师点拨:吃药应该遵医嘱。 六、课外延伸 1、学生互相说一说学了这一课懂得了什么? 2、点名说一说。 七、总结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生了病就得服药。可是,乱用药物会带来副作用,但是盲目停药,不遵医嘱,同样会给人体带来伤害,所以,我们要遵医嘱合理用药。 板书设计: 服用药物遵医嘱 盲目用药、给人体带来伤害 遵医嘱、合理用药。 课后反思:

五年级 第11课 服用药物医嘱 教案

五年级《服用药物医嘱》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培养 1、培养药品安全意识。 2、知道生病不能大意,培养生病看医生,遵医嘱服药的意识。 (二)行为技能训练 1、能按医嘱服药。 2、学会看药品说明书,会按说明书合理用药。 (三)知识经验积累 1、知道药品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要医生处方才能购买服用,甲类非处方药要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服用。 2、知道什么是医嘱,为什么要按医嘱服药。 3、了解药品说明书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 知道有病按医嘱服用药剂,不乱吃药。 三、教学难点 学会看药品说明书。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物演示法实践演练法讨论法 五、教学准备 准备药品包装盒和说明书(教师和学生都准备)、阿莫西林和板蓝根各一盒。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直接利用课文的导语导入课题。 (二)读议平安故事 读了文中的平安故事,我们受到了什么启发? (三)学习平安指南 1、教师介绍我国实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管理制度。根据课文的图标及老师准备的“阿莫西林和板蓝根”认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明白药品安全的重要性。 2、学习服药遵医嘱: (1)遵医嘱的重要性: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归纳抓住关键点: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避免药物对人体的危害;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需专业医生做出判断。 (2)结合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有哪些不遵医嘱的现象?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小结遵医嘱的重要性。 (3)什么是医嘱?学生自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学会看说明书: (1)读课文,知道看说明书需要从哪五个方面来看。 (2)师生出示带来的说明书,同桌二人为一组,一起看说明书:药物名——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和不良反应——注意事 项(教师根据课文的五个方面引导学生逐步看完)。 (四)熟记“平安歌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