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校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语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肥一中芜湖一中安师大附中蚌埠二中安庆一中淮北一中安徽省六校2015级高一新生入学素质测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请掌握好时间。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4页。

请务必在
“答题卷
...”上答题是无效的。

...”上答题,在“试题卷
3.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4.注意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一、基础知识(14分)
1.名句默写(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2)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4)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5)__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罹.难(lí)殷.红(yīn)心无旁骛.(wù)
B.提.防(dī)绯.闻(fēi)坦荡如砥.(dǐ)
C.亘.古(gèng)镂.空(lòu)矫.揉造作(jiǎo)
D.瞥.见(piē)祈.祷(qǐ)舐.犊情深(shì)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等
独特的景观,真是巧夺天工
....,令人叹为观止。

B.近年来,安徽省电视台的节目办得绘声绘色
....,极大地提高了收视率。

C.张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
....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同学们都很满意。

D.眼看一出悲剧即将上演,千钧一发
....之际,吴菊萍什么都来不及想,踢掉高跟鞋,从人群中箭步冲出,勇敢地张开双臂接住了女孩!
4.下列句子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郭川驾驶“青岛号”无动力帆船,经过137天的艰苦航行,创造了40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航行世界记录,成为中国环球航行第一人。

B.保健品产业之所以蓬勃发展的原因,除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外,还有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银发族”对保健品的需求旺盛。

C.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D.平时煮粥,大家都喜欢把粥熬得稠稠的,觉得这样的粥具有细腻的口感、丰富的营养和很好的食欲,脾胃虚弱的人容易吸收。

二、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5~6题。

(5分)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香。

5.诗中突出了白梅的哪些主要特征?(2分)
6.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9分)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阳作华
①河水川流不息,你这次踏进河,水流走了,你下次再踏进时,又来了新的水,所以“人不
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的这句名言,说明了客观事物是永恒地运动着、变化着的。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物质都是运动变化的。

拿地球来说吧,海洋变陆地,陆地
变高原。

我国宋代杰出的科学家沈括,根据他所作的地质考察,用变化发展的观点论证了华北平原是由河海泥沙淤积而成的。

他在《梦溪笔谈》中指出:“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

”1975年,我国的石油地质勘探队在冀中地区发现了任丘古潜山等高产油田,说明了华北平原由沧海变桑田的地壳变化,也有力地证明了沈括的上述论断。

众所周知,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的最高峰,但你可曾想到,它原来也是从汪洋大海中钻出来的哩。

根据我国科学工作者和登山队的科学考察,大约在20亿年到6亿年以前,古海变为陆地。

到了大约1000多万年前的新生代新第三纪的末期全部露出水面,经过地壳的强烈变化,喜马拉雅山逐渐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它的高峰——珠穆朗玛峰仍在继续升高。

每千年约升高70米。

人类居住的地球,不仅地壳在不断变化,而且各种生物也是变化发展的,并且永远处于不断的进化、变异之中。

③至于社会现象的运动和变化,比自然现象的变化就显得更加明显。

人类社会五种形态有规
律地依次更替,人们思想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这就不必细说了。

④总之,“一切皆变”,“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
发展,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如果用“老眼光”看新事物,就会使自己的思想僵化,就有掉队的危险。

7.下列句子不能
..作为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3分)
A.客观事物是永恒地运动着、变化着的。

B.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物质都是运动变化的。

C.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

D.一切皆变。

8.关于第②段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运用道理论证,引用“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

”论证了“拿地球来说吧,海洋变陆地,陆地变高原”的观点。

B. 运用事实论证,以珠穆朗玛峰的变化为例来论证“海洋变陆地,陆地变高原”的观点。

C.不管是摆事实还是讲道理,都是为了论证本段的分论点并进而论证全文的中心论点的。

D.先讲道理后摆事实,层层深入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9.关于本文结束语(第④段划线句)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主要意思是“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 提出新问题,引发读者思考,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C.先正面说后反面说,正反结合,突出了中心。

D.对前3段文字加以总结,明确了文章的主旨。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20分)
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
迟子建
①我对虫子是不陌生的。

小时候在菜园和森林中,见过形形色色的虫子。

绿色的软绵绵的喜
欢吊在杨树枝上的毛毛虫,爱在菜园中飞来飞去的有着漂亮外壳的花大姐,以及在树缝中养尊处优的肥美的白色虫子,都曾带给我许多的乐趣。

我曾用树枝挑着绿色的毛毛虫去吓唬比我年幼的小孩子;曾经在菜园中捉了花大姐将它放到透明的玻璃瓶中,看它金红色夹杂着黑色线条的光亮的“外衣”;曾经抠过树缝中的虫子,将它投到火里,品尝它的滋味——想着啄木鸟喜欢吃的东西,一定甘美异常。

至于在路上和田里匍匐着的蚂蚁,我对它们更是无所顾忌,想踩死一只就踩死一只,仿佛虫子是大自然中最低贱的生灵,践踏它们是天经地义的。

②成年之后,我不拿虫子恶作剧了,这并不是因为对它们有特别的怜惜之情。

而是由于逐渐
地把它们给淡忘了。

这时候我注意的是飞鸟,是流云,是高耸入云的百年老树,是湖泊中的野雁,是森林里的白雪地上奔逃的兔子。

虫子就像尘埃一样,被这些事物给深深地掩埋了。

③然而去年的春节,我却被一只虫子给深深地震撼了。

这一年来,我从来没有忘记过它,它
就像一盏灯,在我心情最灰暗的时刻,送来一缕明媚的光。

如今我写着以上的文字,想要描述它时,又仿佛看见了它那矫健的身影——虽然说它是那般地小;又仿佛听见了它被摔下来时那山呼海啸般的声音——虽然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声音出现。

④去年在故乡,正月初一,我从弟弟家过完除夕回到自己的家。

推开家门,见陈设还是过去
的陈设,杜鹃依然如往常一样怒放着,而窗外的雪山和草滩也一如既往地沐浴着冬日清冷的阳光,这物是人非的场景让我觉得分外苍凉。

我孤独地站在屋子的窗前,久久不肯离开。

我想让目光与那些流云做伴,因为它们行踪飘忽,时有时无,与我迷离的心态正吻合。

⑤后来,是一个电话让我把目光又转向室内。

接过电话,我给供奉在厅堂的菩萨上了三炷香,
然后席地而坐,闻着檀木的幽香,茫然地看着光亮的乳黄色的地板。

地板干干净净的,看不到杂物和灰尘。

突然,我的视野中出现了一个小黑点,开始我以为那是我穿的黑毛衣散落的绒球碎屑,可是,这小黑点渐渐地朝佛龛这侧移动着,我意识到它可能是只虫子。

⑥它果然就是一只虫子!我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它比蚂蚁还要小,通体的黑色,形似乌龟,
有很多细密的触角,背上有个锅盖形状的黑壳,漆黑漆黑的。

它爬起来姿态万千,一会横着走,一会竖着走,好像这地板是它的舞台,它在上面跳着多姿多彩的舞。

当它快行进到佛龛的时候,它停住了脚步,似乎是闻到了奇异的香气,显得格外好奇。

它这一停,仿佛是一个指挥着干军万马的将军在酝酿着什么重大决策。

果然,它再次前行时就不那么恣意妄为了,它一往无前地朝着佛龛进军,转眼之间,已经是兵临城下,巍然站在了佛龛与地板的交界上。

我以为它就此收兵了,谁料它只是在交界处略微停了停,就朝高高的佛龛爬去。

在平面上爬行,它是那么得心应手,而朝着呈直角的佛龛爬,它的整个身子悬在空中,而且佛龛油着光亮的暗红的油漆,不利于它攀登,
它刚一上去,就栽了个跟斗。

它最初的那一跌,让我暗笑了一声,想着它尝到苦头后一定会掉转身子离开。

然而,它摆正身子后,又一次向着佛龛攀登。

这回它比上次爬得高些,所以跌下时就比第一次要重,它在地板上四脚朝天地乱挣了一番,才使自己翻过身来。

我以为它会接受教训,掉头而去了,谁料它重整旗鼓后选择的又是攀登!佛龛上的香燃烧了一半,在它的香气下,一只无名的黑壳虫子一次一次地继续它认定的旅程。

它不屈不挠地爬,又循环往复地被摔下来;可是它不惧疼痛,依然为它的目标而奋斗着。

有一回,它已经爬了两尺来高了,可最终还是摔下来。

它在地板上打滚,好久也翻不过身来;它的触角乱抖着,像被狂风吹拂的野草。

我便伸出一根手指,轻轻地帮它翻过身来,并且把它推到离佛龛远些的地方。

它看上去很愤怒,因为它被推到新地方后,是一路疾行又朝佛龛处走来。

这次我的耳朵出现了幻觉,我分明听见了万马奔腾的声音,听见了嘹亮的号角。

我看见了一个伟大的战士,一个身子小小却背负着伟大梦想的英雄。

它又朝佛龛爬上去了,也许是体力耗尽的缘故,它爬得还没有先前高了,很快又摔了下来。

我不敢再看这只虫子,比之它的顽强,我觉得惭愧。

当它踉踉跄跄地又朝佛龛爬去的时候,我离开了厅堂。

我想上天对我不薄,让我在一瞬间看到了最壮丽的史诗。

⑦几天之后,我在佛龛下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只死去的虫子。

它是黑亮的,看上去很瘦小,我
不知它是不是我看到的那只虫子。

它的触角残破不堪,但它背上的黑壳,却依然那么明亮。

在单调而贫乏的白色天光下,这闪烁的黑色就是光明!
(2004年3月2日《文汇报·笔会》) 10.从全文看,“我”对虫子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找出“我”不同阶段的不同态度,完
成下面填空。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渐渐淡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联系全文思考,为什么这只虫子会让“我”感到“惊天动地”?(6分)
12.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都采用了“我以为……,谁料它……”这样的句式,请结合语境谈谈它
们的共同特点及其作用。

(6分)
13.第⑦段中,作者说“我不知它是不是我看到的那只虫子”,你认为是不是呢?请说明理由。

(4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6题。

(12分)
赵襄王学御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

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②于车,人心调③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道④争远,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释】①王子期:战国时期善于驾车的人,即王良。

②安:安稳。

③调:协调。

④诱道:引诱。

此处“道”同“导”,不作道路解释。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与.子期逐与:________ (2)欲逮.臣逮:________
(3)逮于.臣于:________ (4)此君之所以
..后也所以:________
15.翻译下面句子。

(4分)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16.王子期分析赵襄王落后的原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三、作文(40分)
17.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文。

(40分)
假如你不够快乐
汪国真
假如你不够快乐
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短暂
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
打开尘封的门窗
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让风儿熨平前额
博大可以稀释忧愁
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请以“做快乐的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不得抄袭、套作;
(4)不要在文中透露自己的相关信息。

安徽省六校2015级高一新生入学素质测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基础知识(14分)
1.(1)海日生残夜(2)风掣红旗冻不翻(3)东风不与周郎便
(4)却话巴山夜雨时(5)山河破碎风飘絮
(共5分。

每句1分,有添字、漏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B (共3分)
解析:A项,殷yān;C项,亘gèn;D项,祈qí。

3.D (共3分)
解析:千钧一发,千钧重物用一根头发系着,比喻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

A项,巧夺天工:专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制成,形容技艺十分高超。

B项,绘声绘色:本义是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

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C项,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4.A (共3分)
解析:B项,句式杂糅,去掉“之所以”或者“的原因”。

C项,二对一搭配不当。

D项,“粥具有很好的食欲”搭配不当。

二、阅读(46分)
5. 耐寒,清高,报春。

(共2分。

答对一点得一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得满分)
6. 表达了诗人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愿留清气满人间的高格远志。

(共3分。

意思对即可)
7.C (共3分)
8. D (共3分)
9. B (共3分)10.任意践踏深深震撼(共4分。

每空2分)
11.(1)虫子虽小,虽然卑微,但却英勇执着,具有英雄气概。

(2)我在迷离中苦闷着,彷徨着,
小虫子的表现让我感到惭愧,也促我警醒。

(共6分。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2. 两个“我以为”之后紧接着的都是转折意味的句子,表明“我”的认识在不断地转变,我原先
的认识其实都是一种误解。

其共同作用是先抑后扬,有效地突出了这只虫子表现的非同一般以及我内心无比惊诧的情绪。

(共6分。

特点和作用各3分,意思对即可)
13.示例一:我认为是“我”看到的那只虫子,因为作者要强调的正是那只虫子执着顽强的精神,它为了实现梦想不屈不挠。

示例二:我认为不是“我”看到的那只虫子,作者在这里要强调的已不再是某一只虫子,而是像小虫子这样卑微却勇敢的一类生命,这就使作品的主题得以拓展和深化。

(共4分。

判断1分,理由3分,紧扣主题,言之成理即可)
14.(1)跟,同(2)赶上(3)被(4)……的原因(共4分。

每个1分)
15.可是您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注意力都集中在我身上,那里还顾得上调理马呢?
(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6.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集中精力,掌握要领,不计功利,努力将每一件事情做好。

如果过于患得患失,为名利所累,往往会事与愿违,把事情的结果弄糟。

(共4分。

意思对即可)
附:参考译文
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不久就和王子期比赛,赵襄王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后了。

赵襄王说:“你教我驾车,没有把真本事教给我。

”王子期回答说:“真本事都教给您了,是您使用得不当。

凡驾驭马车,特别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注意力要集中在马上,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

现在国君您在落后时就一心想快点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被我赶上。

其实驾车比赛这件事,不是跑在前面就是落在后面。

而您不管跑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都总是把心思用在和我比赛输赢上,还有什么心思去注意马呢?这就是您会落后的原因了。


三、写作(40分)
17.略。

评分标准见安徽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