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标准(食品)
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标准
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食品卫生与安全》是营养配餐专业一门专业核心课,该课程是对食品从原料生产到成品消费整个链条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污染及其传播途径、致病机制、安全防控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食品卫生安全事件予以综合分析评价,以确保摄入的各类食品对人体健康无任何危害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到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添加剂、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检测、食品毒理学、食品法律法规等学科,是从事营养师、配餐员、(酒店)餐饮服务、餐饮烹饪、餐饮管理、食品原料采购、食品检验、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食品科研和品质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
本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有关食品卫生与安全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对食品原料进行鉴别和筛选、对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及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独立处理的基本技术与实践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是在第三学期开设,前导课程为《营养学基础》、《营养配餐》、《食品加工技术》等,让学生对营养配餐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对专业的就业岗位形成一定的认知,与此同时也为后续课程的开设打下坚实基础;同步课程有《膳食制作》、《营养配餐》、《面点制作》等,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营养配餐所需相关知识;为后续课程《餐饮运营与管理》、《营养配餐综合实训》等课程做好充分准备。
整个课程的设计是由浅入深、由概论到细化、由基础到专业、由理论到实践、由知识点到综合分析,非常注重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同时以成果为本为导向,注重学生高层次综合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1.2课程理念以成果为本为导向,结合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职业能力,以教学理论为基础,选择适应工作需求的教学内容。
开展问题导向学习、案例研究和网络讨论教学方法,突破简单的课堂理论教学和现实条件的限制,以实际案例为载体,使学生能够探究式的学习。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课程教学标准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课程编码:310170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开课部门: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规定课时:64课时一、前言1.课程性质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是生物技术及应用技术的重要专业必修课,是培养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整体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门与实际工作及生活紧密联系、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包括食品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两方面的内容。
食品营养学主要论述各种营养素的功能、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营养与人体健康及食品加工对食品营养素的影响。
食品卫生学重点叙述食品卫生学的意义,食品污染的基本知识及防治污染的措施,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以加工良质食品及食用安全为主线,使学生了解我国食品工业生产技术,并掌握食品加工厂的卫生要求。
2. 课程定位本课程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能力定位。
在教学中,尤其注意与中职教育的区别。
基于生物技术应用的专业特点,按照食品、药品检验工作的流程开展教学,培养学生检验知识、技能、工作态度、方法能力和职业意识,从而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通过培养具有扎实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以及基本应用和实践能力,达到输出能够面向生物医药及食品加工行业,从事药物成分分析、保健品功效宣传、食品质量检测等岗位,具有较宽知识面和较强工作适应能力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前导课程:基础化学、仪器分析、食品应用化学、食品理化检验。
后续课程:食品药品管理法规。
3.课程设计思路通过职业分析,归纳出食品营养与卫生等13个典型工作任务,再通过教学分析,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载体构建为4个项目,即人体所需的营养素、膳食营养、不同人群对营养素的需求、食品污染与预防。
课程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运用现场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课程评价注重过程考核,将小组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食品卫生学》课程标准
《食品卫生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1.课程性质和定位《食品卫生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培养食品科技人才整体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门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
食品卫生学重点叙述食品卫生学的意义,食品污染的基本知识及防治污染的措施,从卫生学的角度了解食品在生产、加工、贮藏和流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污染。
理解和掌握食物中毒、预防措施以及各类食品卫生质量的感官检验技术和常规理化检验技术。
深入理解食品卫生质量和有害因素与人体的关系,系统掌握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后期从事有关食品卫生与安全,食源性疾病的预防、监督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2.前后续课程的安排根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食品卫生学》课程的学习和掌握需要该专业学生首先具备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物理化学、食品安全导论等相关学科知识,为食品卫生学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因此,食品卫生学的主要先行课程有食品化学、食品物性学、食品安全导论、普通生物学、食品物理化学、食品法规与标准化、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等。
食品卫生学的后续课程主要有食品工艺学、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感官评价、食品原料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毒理学、食品安全评价、食源性流行病学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1.总体思路培养学生从卫生学的观点出发,掌握食品卫生学的基本概念、食品的生物性、化学性污染因素。
了解食品在生产、加工、贮藏和流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卫生污染问题。
深入理解食品卫生质量和有害因素与人体的关系,食物中毒、预防措施以及各类食品卫生质量的感官和常规理化检验技术。
系统掌握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发展方向,使学生能够学会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专业理论和技能水平。
同时,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熟悉和了解食品卫生与安全的最新国内外进展。
《食品营养与保健》课程标准
《食品营养与保健》课程标准课程代码: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学时:72 编制人:王尔栋1.课程概述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营养与人体需要和健康的关系,熟悉基础营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与膳食原则;理解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膳食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了解社区营养的内容与方法;了解食物的体内过程及其代谢,热能来源和不同劳动强度的热能供给量、膳食参考摄入量相关指标及其制定依据。
掌握食品营养评价、人体营养状况测评、膳食指导与评估、膳食调查与评价、营养咨询与教育的方法与技能。
培养学生具有从事食品工业生产管理、营养师、营养配餐员等技术能力,以便在今后的食品营养与生产及相关工作中,能够熟练地应用营养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改善我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服务。
本课程上承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加工技术等,下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课程。
1.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教学采用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企业所需学生还需要什么来设定进行课程设置和内容的选定,遵循实用、够用原则。
突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训练,加强实训课内容的针对性,同时围绕“营养配餐员”、“公共营养师”的职业资格鉴定来安排能力目标和技能训练。
理论知识的选取也是紧紧围绕项目的工作任务的完成来设置的,但同时又考虑到高等教育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的需要。
在设置这些内容时又考虑到相关职业证书的对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方面的要求。
课程组通过与营养健康专家、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一起进行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明确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及对人体健康的关系和如何针对不同人群进行营养食谱设计、人体营养状况测量、营养咨询与教育以及膳食调查与评价。
然后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项目的工作任务的完成来设置的,在选取及组织课程内容时,课程组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但同时又考虑到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的需要,并融入相关职业资格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
营养膳食与卫生课程标准-精品
《营养膳食与卫生》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营养膳食与卫生》为食品营养、家政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
前续课程为健康管理,后续课程为食品配餐及烹饪技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两大部分,食品安全部分主要介绍了影响食品安全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食品的内源性、以及生产、加工、贮藏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如何去除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何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安全食品的类型及选择方面的知识。
营养健康部分介绍食品中的各种营养素及其生理功能,主要食物营养素来源及有效利用、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食物中营养素的种类、作用、有效利用的方法,利用所学的食品安全、营养和健康知识选择安全的食品,进行合理的膳食安排,将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保持健康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多做贡献。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本章教学目的: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市场上不断出现的一系列食品问题也一再给食品安全敲响警钟。
因此本章主要介绍食品安全问题提出的背景,国内外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着重介绍国内外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本章重点、难点:让学生不德当瑞山内外食品安全现状及主要问题,了解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章参考文献:1.周兴文等,关于人类的营养与健康的认知例谈,生物学教学,2009(11)2.李凯年,国外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动态与发展趋势,世界农业,2004(12)3.张雨,我国食品安全先现状与对策,食品科学,2004(25)增刊4.吕宗恕等,双汇“瘦肉精”源头起底,南方周末,2011年4月14日本章思考题:1.食品营养的定义是什么?2.食品安全的定义?3.当前我国食品方面存在哪些安全问题?一、食品安全的概念二、国内外食品安全现状三、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第一章食品中的生物性危害本章教学目的:食品在生产、加工、贮藏和销售过程中还会受到各种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污染,本章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污染食品的微生物、寄生虫的种类和主要污染途径。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标准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食品营养与健康》是一门研究食品与人体营养的科学,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核心课。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参加注册营养师(技师)、助理健康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的理论部分考试。
内容涉及职业道德、医学基础、营养学基础、人群营养基础、食品营养与食品加工基础、食品卫生基础、膳食营养指导与疾病预防、营养教育和社区营养管理基础、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提高职业能力、创新精神、科学作风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三年制专科学生。
(二)课程基本理念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还要使其具备较高的技能与综合素质,而技能、素质的培养要以学生为中心。
在《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载体,充分应用现代职教理念,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采用以网络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室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融“教、学、做”为一体。
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师生平等,教学相长。
(三)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原则课程设置与产业技术进步、与企业岗位技术应用情况相一致,体现为后续课程服务、为行业、企业服务的宗旨,积极打通“教学做”的培养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特色,保证教学质量。
1)课程内容选取坚持以《注册营养师(技师)》、《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为选择教学内容的核心,针对理论和实验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按照认识论的规律进行教学内容安排。
2)理论课程适度化课程中所涉及的专业理论的内容和深度以理论在指导实践工作中能达到“必需、够用、可发展”作为总的要求,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和发展去螺旋上升式地精选内容适合深度适当的专业理论知识,强调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突出专业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的直效性。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大纲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大纲一、引言- 背景和意义- 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二、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和学分- 课程简介和内容概述- 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营养学基础知识- 营养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人体营养需求和营养素分类- 营养素的摄入、消化和吸收- 营养素与健康的关系四、人体对食物的消化与代谢-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代谢和利用- 营养需求随生命周期的变化五、食品安全与卫生- 食品安全的定义和意义- 食品中的常见有害物质及其危害-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食品法规政策- 食品卫生与食品中毒的预防与控制六、膳食营养与健康- 不同人群的膳食指南和营养需求- 饮食均衡和合理搭配的原则- 不良饮食习惯与慢性疾病的关系- 健康饮食的推广和实践七、营养评估与膳食干预- 营养评估的方法和指标- 营养问题的识别和评估- 膳食干预的目标和策略- 膳食干预的实施与评估八、社会与环境对营养的影响- 社会因素对饮食行为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膳食选择的影响- 营养健康促进的社会与政策措施- 可持续发展与营养健康的关系九、食品与营养教育- 食品与营养教育的定义和目标- 食品与营养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食品与营养教育的实施与评价- 食品与营养教育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十、教学资源和参考文献- 课程教材和参考书目- 网络资源和教学工具- 标准和指南(如膳食指南、食品安全标准)结语- 总结和展望- 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 培养目标的达成评价。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课程标准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SP3313课程名称: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适用专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计划学时:64一、课程的性质“食品营养与卫生”是食品工艺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培养食品科技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门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包括食品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两方面的内容。
食品营养学主要论述各种营养素的功能、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营养与人体健康及食品加工对食品营养素的影响。
食品卫生学重点叙述食品卫生学的意义,食品污染的基本知识及防治污染的措施,结合工科院校的特点,以加工良质食品及食用安全为主线,使学生了解我国食品工业生产技术,并掌握食品加工厂的卫生要求。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国内外营养学发展状况及世界人口营养水平,理解和掌握食品营养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有关名词解释;2 .识记和理解各营养素的功能、供给量及食物来源,熟悉食品加工对各营养素的影响。
3 .掌握人体能量的需要、供给及食物来源。
4 .了解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熟悉营养与疾病的关系。
5 .掌握食品卫生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任务,以及食品卫生学有关名词解释。
6 .了解食品污染的来源及污染物的分类,熟悉食品污染源及污染途径,并能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食品污染。
(二)技能目标1.了解食物中毒的特点及分类,掌握各类食物中毒的防治措施,熟悉食物发生时的处理及对策。
2.1. 悉食品工厂卫生管理的基本要求,以及各类食品厂的卫生情况。
3.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及功用,掌握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熟悉其卫生安全评价程序。
(三)素质目标1 .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2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等;3 .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4 .培养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5 .具有创业和就业能力;6 .具有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写作水平和英语应用能力。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标准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食品营养与卫生》是一门关于食品营养学和卫生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食品的营养价值、食品安全与卫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摄取营养、预防食品安全与卫生问题。
本课程共分为五个模块,涵盖了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监管、食品营养教育与健康促进等方面。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1. 了解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食品的营养价值评估方法;3. 熟悉食品安全与卫生的相关法规和标准;4. 了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监管体系;5. 培养学生的食品营养素养和卫生意识,提高食品安全与健康水平。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食品营养学:介绍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功能,以及食品营养的摄入与分配;2. 食品卫生学:探讨食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的卫生问题及其预防措施;3. 食品安全监管:了解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法规,熟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方法;4. 食品营养教育与健康促进:探讨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来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1. 掌握食品营养学和卫生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食品营养和卫生问题进行评估和分析;3. 具备基本的食品安全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4. 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自身的食品营养素养和卫生意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掌握食品营养价值的评估方法;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食品营养与卫生的经验和心得,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此外,还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如食品营养调查、食品安全宣传等,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标准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标准课程编码〔35888〕承担单位〔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18.10 〕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批准〔二级学院(部)院长〕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必修课。
《食品营养与卫生》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
它是引导学生从一般基础知识进入食品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桥梁,以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为基础,培养学生掌握各种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为后续的核心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课程任务:《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实际上包含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两部分,即食品营养和食品卫生。
食品营养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以营养及其有关因素和措施为主要研究对象;食品卫生是研究食品当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证食用者安全的实用科学。
学生通过对营养学的学习可以掌握各营养素的功能、食物来源、有关营养性疾病防治、膳食改善及相关措施等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对卫生学的学习可以了解各类食品中各种有害物质污染途径、危害性、预防措施,有关法律及管理办法;实验实训课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后能为从事食品营养和卫生的管理、打下较为全面的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为今后独立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保证社会人群合理膳食、增进健康、提高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基础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等,后续课程乳品加工技术、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肉制品加工技术、软饮料加工技术、果蔬加工技术、发酵食品加工技术、功能食品加工技术。
2.学习目标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应达到具体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2)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3)熟悉食品营养安全相关知识;(4)理解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关系;(5)理解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掌握食谱编制的方法;(6)理解健康基本知识;(7)了解食品污染、食物中毒及预防措施。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标准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适用专业:酒店管理专业(餐饮方向)课程学分:3.5 总学时:561 课程定位餐饮业是一个巨大的行业,其从业人数一直位居各行业的前列。
以广东省为例,2007年广东省住宿餐饮业从业人数已达到958992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东的餐饮业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为其服务,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通过市场调查、企业调研和长期跟踪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我们确定酒店管理专业(餐饮方向)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餐饮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服务技能,可从事旅游饭店业的中餐厅、西餐厅、宴会部、酒吧、咖啡厅、大堂吧等岗位,以及社会餐饮业厨房管理、楼面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与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我们和太古海港酒楼、天誉威思汀酒店、新珠江大酒店、广州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五星级)、富力·君悦酒店(五星级)等多家住宿餐饮企业就餐饮专业人才岗位技能要求进行了沟通和交流,一致认为现代餐饮业一线实用型高级人才应掌握的核心技能是:餐饮服务技能、营养配餐能力、菜肴设计与创新能力、餐饮卫生管理能力、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厨房和餐厅管理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对培养餐饮业一线实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目前,我系酒店管理专业(餐饮方向)的《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开设,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际食品卫生问题具体分析及卫生监督管理的能力,以便为后续的工作实践和就业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本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其后续课程有《粤菜制作工艺》、《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厨房设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考取的专业技能证书是助理营养师。
2 课程目标本课程将学生需掌握的技能和有关知识融入于各个工作项目当中,通过项目操作和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的完成,使学生了解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等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合理利用食物资源,改善居民营养状况,预防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的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并为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所需掌握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标准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基本情况二、课程的性质及定位1.课程性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规定的必考科目,属于理实一体化课程,包括相互密切联系的两门学科,即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
2.课程定位本课程处于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在第三学期开设,其前续课程有《生物化学》和《临床医学概论》,后续课程有《预防医学实用技术》。
围绕本专业面向基层培养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定位,本门课程定位是培养学生从预防医学的观点出发,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合理利用食物资源,改善居民营养状况,预防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以增强人群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际营养与食品卫生问题具体分析及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能力,为从事个体和人群营养指导和食品安全等职业岗位任务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一门与实践联系紧密的学科,课程设计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及人才培养要求,将所学内容分为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本课程采用适当的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线上与线下、学习与创新、学习与岗位相结合的多元混合式教学模式。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提升学生职业成就感;培养膳食指导中耐心和责任心职业精神;关注家人饮食安全,预防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构建和谐友善的医患关系;具有服务于人群的健康四、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各种营养素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营养素与健康的关系、食源性疾病及食品污染;2.熟悉各类特殊人群和疾病人群的营养需求、公共营养措施、食物中毒调查处理;3.了解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的防治措施、食品卫生及其管理。
(二)职业技能(能力)目标1.能对食物中主要营养素和有害物质进行测定;2.能熟练开展人群营养调查与分析评价;3.能进行不同人群食谱编制;4.能够对人群及各类特殊人群开展营养指导;5.能熟练开展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处理。
食品营养学课程标准.
1 《食品营养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 :食品营养学课程代码:0803019 课程类别 :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分 :4 课程学时:68 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开课学期:一、课程定位《食品营养学》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 属于职业发展平台中必修课。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营养素基础知识、食物营养成分、食品营养与食品加工、营养与能量平衡、营养与疾病防治等知识,了解食品营养标签、功能性食品知识, 使其具备营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具备沟通、合作、统筹规划等职业素质,及食品营养不良判别、指导及疾病营养的指导等基本工作素质。
前续课程为食品生物化学,后续课程为食品检测技术、食品加工技术。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主要使学生掌握食品加工对营养的影响,从而选择合理的食品生产加工工艺。
掌握各类食品的营养成分,特殊人群的膳食指导原则, 为人类的合理饮食提供依据。
(二能力目标:利用所学知识为实际生产、生活中的营养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正确的指导,能为个人、特体或群体进行膳食指导并编制适宜的食谱。
(三素质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形成环保意识、珍惜食物的习惯,以及学会感恩、做人、沟通、合作等。
三、教学内容序号情境(项目名称教学内容教学 (任务单元学时理论实践小计 1 准备知识营养学概述、食品的消化吸收单元一:营养学概述 2 4 单元二:食品的消化吸收 2 2 食品营养素六大营养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状、摄入量和食物来源单元一:碳水化合物 3 24 单元二:蛋白质与氨基酸 5 2 单元三:脂类 4 单元四:维生素 6 单元五:水和矿物质 6 3 食品的营养价值常见食物的分类及各自主要营养特征单元一:食品营养价值的评价1 4 单元二: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3 4 正常人群营养膳食结构与膳食类型、膳食指南与膳食宝塔、孕妇、乳母、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特殊环境人群的营养需求和膳食原则单元一:营养与膳食平衡 4 6 22 单元二:孕妇的营养与膳食 2 单元三:哺乳期妇女的营养与膳食 2 单元四:儿童和青少年的营养与膳食 2 单元五:老年人的营养与膳食 2 单元六:特殊环境人群的营养与膳食 2 单元七:不同人群营养判断与咨询 2 5 常见疾病人群营养常见疾病人群——糖尿病、肥胖、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痛风——的营养需求与膳食原则单元一:糖尿病患者的营养与膳食2 12 单元二:肥胖与营养 2 单元三:营养与恶性肿瘤 2 单元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营养与膳食 2 单元五:痛风患者的营养与膳食 2 单元六:常见疾病人群营养判断与咨询 2 6 其他营养相关食品功能性食品、营养强化食品、新资源食品的营养问题单元一:功能性食品简介 1 2 单元二:营养强化及新资源食品 1 合计 58 10 68 四、教学设计项目一:准备知识学时:4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食品营养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了解国内外食品营养工作的 3 发展状况,理解营养素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 了解各种营养素在人体的消化吸收状况。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标准(食品)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习领域(课程)标准课程编号:适用专业: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类别:专业核心领域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80学时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定位:营养与食品卫生是认识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
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密切,它在增进我国人民体质、预防疾病,保护和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食品营养与卫生》是食品加工技术类专业的必修课,也是食品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相应专业技能型人才整体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迈向专业的敲门砖,同时是营养配餐员、营养师等职业资格考证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宏亮营养素、微量营养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以及社区营养、特殊人群营养的食谱制定原则。
2.能力目标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会人群体质的评判,并针对不同的群体或个体作出合理的膳食指导和营养食谱的制定。
3.素养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具有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前导课程本课程开设的前导课程是食品原料学、食品化学。
(四)后续课程本课程开设的后续课程是食品检验技术、食品质量安全控制、食品营销等二、课程内容标准(一)学习情境划分及学时分配三、课程实施建议(一)课程教学模式在食品营养与卫生的教学过程中,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实践紧密相结合,与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相适应,删减偏深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性不强的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发展及岗位的变更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
在教授过程中,主要地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在学习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时,可以让学生先对着自己的身体指出不同器官,再拿出模具,系统讲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好奇听,接着用感知的方法讲解个器官的生理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标准
高职食品类专业《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标准《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与作用1.课程的定位:课程是食品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健康饮食的素养,让学生深入了解慢病的发生、发展和康复的全过程,为以后的自我照料、就业和创业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
2.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一个较为重要的位置,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引导学生对食品、营养、健康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在处理营养、健康问题上的实际专业能力,更能胜任食品、健康管理岗位群的工作,课程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有:《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和《饮食文化》等。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营养学的基本知识,并能够结合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不同人群对营养需求的特点等方面的知识,更好地用于饮食设计、慢病康复管理等实际工作问题。
(1)了解食物消化和吸收的知识;(2)了解各类营养素的生理作用、缺乏症和参考摄入量;(3)掌握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4)了解各类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5)熟悉营养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6)理解食品加工与食品品质之间的关系;(7)熟悉慢病的发生、发展与康复;2、能力目标(1)能从营养学角度对食物做出客观评价;(2)能对各类特殊人群进行膳食设计;(3)能为慢病人群制定康复方向及日常行为管理;(4)能进行一定的营养教育;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学力、分析及创新力;(2)能够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3)能与人协作、良好沟通、组织协调;(4)树立正确的食物观;三、课程设计1、设计基本理念教学内容框架根据企业调研和学生顶岗实习反应的状况,结合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国内外行业对比,设计了七大营养素;特殊生理时期人群的营养与健康;特殊疾病人群的营养与健康;共3个学习情境(课程单元)。
《营养与膳食》课程标准
《营养与膳食》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膳食搭配原则,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
二、教学内容1.营养学基础知识:包括营养素、热量需求、食物分类、食品添加剂等基本概念和知识。
2.各类营养素的功能与作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功能、作用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3.膳食搭配原则: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生理阶段的人群特点,制定合理的膳食搭配方案。
4.食品安全与卫生:介绍食品的选购、储存、加工等环节的卫生要求和注意事项。
5.常见疾病的营养治疗:针对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疾病的营养治疗原则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膳食搭配的实际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营养学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实践实习:组织学生参加营养咨询、健康宣教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估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占总评成绩的30%。
2.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营养学基础知识和膳食搭配原则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70%。
3.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五、教材与参考书籍1.教材:《营养学基础》、《膳食搭配原理》等。
2.参考书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营养与健康》等。
六、课程评估与考核本课程的总评成绩为100分,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占总评成绩的30%-50%。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察学生对营养学基础知识和膳食搭配原则的掌握情况。
同时,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评估,例如组织学生参加营养咨询、健康宣教等活动的情况进行考核。
七、课程资源本课程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课程网站,提供教学课件、参考书籍、视频资料等资源,方便学生随时学习。
《饮食营养与卫生》课程标准
《饮食营养与卫生》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饮食营养与卫生》是烹饪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是学习中式烹调、西式烹调、西餐烹饪、中西面点等专业化方向课程的基础课程。
其功能在于使学生了解食物的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的作用,具备饮食卫生以及如何保证人体健康等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基本专业能力,为后续各专门化方向课程做好准备。
(二)基本理念通过认真学习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有关知识,使烹饪专业学生知识全面化、科学化,使食品营养知识与烹饪专业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烹饪工作者。
二.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烹饪在于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置。
总设计思路是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完成学习项目来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或工作情景,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通过具体案例,按营养、卫生以及二者在烹饪中的综合运用,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从而扩大学生视野、开括智力,以提高学习的独立工作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合理膳食的要求;(2)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膳食;(3)尝试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4)概述食品安全注意的问题;2.能力目标(1)参与调查、分析、归纳、讨论、交流,形成相应能力;(2)尝试设计、制作健康食谱,形成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关注食品安全;(2)体验孝敬长辈的快乐;(3)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四、内容和要求五、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教材内容体现先进性和实用性,将本课程的新技术、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适应形势发展和贴近实际工作需要。
教材设计的内容具体,操作性强,图文并茂,文字表述精炼、准确、科学。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营养与卫生知识和工作任务的认识与理解。
(二)教学建议1.课堂教学应以采用理论教学为主,充分地利用教具、挂图和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等媒体手段,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以兴趣小组活动为载体,开展课余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为就业打好基础。
《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卫生》教学大纲课程编号:ZF092411课程名称:食品营养与卫生总学时数:36一、说明(一)《食品营养与卫生》的课程性质: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是食品专业的主干课程。
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与国际民生的关系密切,它增进我国人民体质、预防疾病,保护和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教材及授课对象:教材:《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编者:周文化,刘绍主编授课对象:生物技术(三)《食品营养与卫生》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预防为主的观点,深入理解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掌握食品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发展方向,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合理利用食物资源,改善人民营养,预防食品污染、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进人民体质。
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法与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对该专业现实营养与食品卫生问题具有分析、解决问题及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能力,为今后独立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ZF092411(五)教学建议:明确教学目的,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循序渐进,打好基础并注重综合提高,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法与基本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除用常规的教学方式以外,对部分章节引入多媒体教学。
(六)考核要求:本考试大纲根据《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
考核要求分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
考核要求:闭卷考试;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作业、课堂出勤等)、期末成绩分别占30%、70%。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主要教学目标:1、掌握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的基本概念。
2、了解食品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发展历程与新进展。
食品检验专业课程标准(2022年参考新模板)
食品检验专业课程标准(2022年参考新模板)1前言1.1课程性质《食品营养与检测》是应用食品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基础理论解决食品质量控制中的实际问题,要求了解当今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及其发展方向;了解食品营养的相关知识性;掌握食品检验的基本原理、方法、流程。
以便在生产与品质管理工作中开拓思路,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具备从事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技术的职业能力。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就业为导向,通过社会调研并邀请行业专家对食品质量控制专业所涵盖的岗位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根据行业发展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及素质要求,确定本课程的结构及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知识与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向一致,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
教学过程按项目进行,根据企业实际生产工艺流程为载体,设置项目;根据具体工作任务,构建学习情景,整合课程内容。
陈述性知识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和够用为度,过程性知识融入到仿真实训中,使课本中枯燥的专业知识通过仿真实训鲜活起来。
在仿真实训操作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应用,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能较快的学习新知识,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拓展的潜力。
2、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项目教学,学生能掌握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和相关管理体系,具备能将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应用于各类食品加工中。
并熟悉食品生产操作相关的规范、检测程序之间的联系,具有必要的创新思维能力、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为专业化方向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能力目标:.会执行与职业相关的保证工作安全和防止意外的规章制度.熟悉质量控制的工具与常用方法.会阅读相关的技术文件.熟悉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熟悉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相关管理体系.能将食品质量控制技术应用于各类食品加工中 .能对加工过程中的各个程序进行食品质量控制 .熟悉食品安全性评价内容3、课程内容和要求4 教学条件4.1 师资条件:双师结构职称专兼比4.2 实训条件:主要仪器设备气相色谱无菌锅5 实施建议5.1 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标准(食
品)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食品加工技术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领域
修课方式:必修
教学时数:80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定位:
营养与食品卫生是认识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
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密切,它在增进我国人民体质、预防疾病,保护和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食品营养与卫生》是食品加工技术类专业的必修课,也是食品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相应专业技能型人才整体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迈向专业的敲门砖,同时是营养配餐员、营养师等职业资格考证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宏亮营养素、微量营养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以及社区营养、特殊人群营养的食谱制定原则。
2.能力目标
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会人群体质的评判,并针对不同的群体或个体作出合理的膳食指导和营养食谱的制定。
3.素养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具有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前导课程
本课程开设的前导课程是食品原料学、食品化学。
(四)后续课程
本课程开设的后续课程是食品检验技术、食品质量安全控制、食品营销等
二、课程内容标准
(一)学习情境划分及学时分配
(二)学习情境描述
(三)实践教学设计
三、课程实施建议
(一)课程教学模式
在食品营养与卫生的教学过程中,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实践紧密相结合,与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相适应,删减偏深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性不强的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发展及岗位的变更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
在教授过程中,主要地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例如在学习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时,可以让学生先对着自己的身体指出不同器官,再拿出模具,系统讲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好奇听,接着用感知的方法讲解个器官的生理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且阶段性地开展专题讨论以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如微量元素的缺乏症等可运用动画、影片等手段把难以理解的概念形象化,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
(3)自主学习与教师讲授结合。
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和教师提供的教学工作安排表,制定自主学习计划,并按照每章的学习目标计划有步骤实施自学计划。
包括自主阅读教材,积极思考,记录疑难问题。
(三)教学手段
利用计算机、投影仪、音箱等光、电现代化科学技术辅助理论基础知识教学,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实训教学。
(四)教学条件
1.标准与规范
(1)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和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要采取“内培养、广引进、外聘请”的办法,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大力培养本专业的教师,利用假期到其他学校去学习,
(2)教材
针对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我们选择了《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这一实用教材,但其缺乏对目前比较普遍的特殊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等)的膳食指导,建议授课教师在授课时逐步补充该内容的讲解,形成完整的讲义后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编写既适合于高职教育、又适合食品加工行业要求的特色教材——《食品营养与卫生》。
教材更能体现营养行业的发展,学生更能适应社会。
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
2.实训条件
该课程课堂教学需要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实训教学在校内应配体重身高称,为保证开展全真情境教学,在校外设立一到两个营养监测及膳食指导点。
(五)课程考评方法
考核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新课改下,打破原来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方法,结合考试成绩与实训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考核。
因该课程实践教学比例较少,具体分数比例如下:
1.过程性考核:计划所设置必修模块及单元,均在教学过程及完成教学目标时进行知识和技能考核。
即包括平时表现考核、作业、提问和单元考试及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的撰写,共同构成了过程性考核成绩。
2.终结性考核: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其中理论知识占80%,操作技能型知识占20%,由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试成绩共同组成了终结性考核成绩。
3.成绩构成:理论考试(平时表现考核10%、作业和提问20%、单元考试20%、期末考试50%)和实验考试(实验表现10%,实验实训报告或课程论文50%,实践技能考试40%)各占50%。
以上各项分数按百分制给分,最后总评按比例折算成百分制。
由系教学秘书统一上报学院教务处。
四、参考文献
(一)教材
《食品营养与卫生》李凤林夏宇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
(二)实训指导书
《食品营养与卫生》李凤林夏宇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
(三)参考资料
《营养师职业资格双认证培训教材》蔡美琴主编,国际专业人才出版社,.
执笔人:薛新花
审核人:
复审人:
审批人:
开始执行时间: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