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心肌顺应性系指压力——容积曲线表达心脏内不同压力时的心容积。曲线上容积变化数
值与压力变化数值的比率(△V/△P)则称为顺应性,也称应变性。顺应性小意味着心肌伸展阻力大,顺应性大意味着伸展阻力小。
2.脑死亡(brain death):是指全脑机能永久性丧失,即机体作为一个整
体的功能永久停止。因此,脑死亡成了近年来判断死亡的一个重要标志。3.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称高渗性脱水,其特
征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
4.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又称低渗性脱水,其特
征是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低于280mmol/L,血清钠浓度低于
130mmol/L。
5.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血清钠浓度低于130mmol/L,血浆渗透
压低于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故称水中毒。
6.水肿(edema):是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一种常见病理过
程。
7.心房利钠多肽(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 ANP):由心房组
织释放,可增加回心血量、提高心房内压。其作用为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钠,使尿钠与尿量增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而抑制醛固酮分泌,减少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
8.阴离子间隙(anion gap AG):是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量与未测定的阳
离子量的差值。
9.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mixed acid-base disturbances):是指同一病
人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存在。
10.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 RTA):是一种肾小管排
酸或重吸收碱性物质障碍而产生酸中毒的疾病,有RTA-Ⅰ型和RTA-Ⅱ型等多种类型。
11.缺氧(hypoxia):凡因氧供应不足或用氧障碍,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及形
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12.低张性缺氧(hypotonic hypoxia):由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
障碍及静脉血分流入动脉等原因引起动脉血养分压降低,使动脉血氧含量减少的组织供氧不足,称为低张性缺氧。
13.等张性低氧血症(isotonic hypoxemia):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
使血氧容量降低而致动脉血氧含量减少,但动脉血氧分压正常,故称为等张性低氧血症。
14.肠源性紫绀(enterogenous cyanosis):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后,
经肠道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后者吸收后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如血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增至20%—50%,患者出现头痛、无力、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昏迷以及皮肤黏膜呈青紫色。
15.循环性缺氧(circulatory hypoxia):由休克、心力衰竭、血管病变、
栓塞等原因引起全身或局部循环障碍,组织血流减少导致组织供氧减少,称为循环性缺氧。其血氧变化特点是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而其他血氧指标正常。
16.发热(Fever):是指在致热源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
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体温上移超过正常值的0.5℃时,称为发热。
17.热惊厥(febrile convulsion):发热时患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中枢神
经系统功能障碍,在小儿易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称为热惊厥。
18.内生致热源(endogenous pyrogen EP):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
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内生致热源。
19.应激(stress):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
身反应称为应激。
20.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在热应激原或其他应激时细胞合
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组蛋白质称为热休克蛋白或应激蛋白。
21.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是指劣性
应激原持续作用于机体,则应激可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并最终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疾病。可分为警觉期、抵抗期、衰竭期。
22.休克(shock):休克系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其循环功能急剧
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致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
23.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由于血量减少引起的休克称为
低血容量性休克,见于失血、失液或烧伤等情况。
2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or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是一种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大量生成,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同时引起多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并有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使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脏器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25.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部分患者或动物
缺血后恢复血液再灌注,不仅没使组织和器官功能恢复,反而使缺血引起的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和结构破坏进一步加重,这种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26.氧反常(oxygen):用缺氧溶液灌注组织器官或培养细胞一定时间后,再恢
复正常氧供应,组织及细胞的损伤不仅未能恢复,反而更趋严重,这种现象称为氧反常。
27.钙超载(calcium overload):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含量异常增多并
导致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现象,称为钙超载。
28.心肌顿抑(myocardial stunning):是指心肌短时间缺血后不发生坏死,
但引起的结构、代谢和功能改变在再灌注后延迟恢复的现象,其特征为收缩功能障碍。
29.细胞凋亡(apoptosis):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
的细胞死亡过程称为细胞凋亡。
30.凋亡小体(apoptosis body):细胞凋亡时,胞膜皱缩内陷,分割包裹胞
浆,形成泡状小体称为凋亡小体。是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形态学改变。
31.细胞信号转导(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细胞通过位于胞膜
或胞内的受体感受胞外信息分子的刺激,经复杂的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的转换来影响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这一过程称为细胞信号转导。
32.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
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即心泵功能减弱,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以致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征称为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