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状突骨折治疗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前路单颗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前路单颗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苍 白、乏力、心慌 、恶心、大汗等症状 ,因此医务人员尤其要密切观察
患儿的反应 , 一旦发生这些症状 ,必须立即调整 输液速度 ,或者查找其 他原 因 ,以便减轻患儿 负担。 ),药 物治疗 一般是通过静脉注 射给药 的,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必须在体温 正常后57才能使用 ,病情严重者可 -d 以结合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以缓解中毒症 。
②对于细菌感染者 , 以结合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等进 可
31重症肺炎病症反应 . 临床上重症肺炎严 重威胁着小儿 的生命 ,常在春 冬季节 发生在婴 幼儿 身上 ,临床表现为 :患 儿年龄小 、病情 发展 迅速 、病情重 、治疗 困难 、容 易复 发 。重症肺炎治 疗 比较困难 ,通过 检查发 现病情 后医务
f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 — 8 2 3) 8 1 4. 2 2
否整洁、空气是否流畅、患几睡眠是否充足、病房温度和湿度是否符合 标准 ( 室温82  ̄ —2 C;湿度5 ̄ 0 66  ̄ C)等,因为小儿肺炎属于呼吸道严重 问题 ,在 治疗 的过程 中,环境对 患儿尤其重要 ,如果 病房不通 风 ,细
菌 、病毒容易繁殖 ,患儿 的医治不但不 能顺利进行还 有可能感染其他疾 病。在药物治疗的过程 中需要随时关注患儿对药物的反应,输液的量和 速度需要严格控制如有发现对药物过敏 或者其他不 良现象需要及时取消
和 防治病 情继续恶化 。在治疗 期间可 以让患儿取 头身右侧呈半 卧位 ,
这样 利于 分泌物 及呕 吐物 的排 出 ,同时也 可以 减少下 肢静 脉 回流 问
题 ,以便减轻患儿心脏 负担 。 3 . 2治疗经验 在治疗小儿肺炎的同时,我们需要多方注意细节问题 ,如 :环境是
参 考文 献 [ 刘虹 . 强护理 对治 疗小 儿麻 疹合 并肺 炎 的疗 效 观察 [ 冲 国社 1 】 加 J ] 区医师 , 0 ,1 2: 9 2 91( ) 9 . 0 2 1 . [] 史丽 荣, 惠蓉 . 例 小 儿 反复 肺 炎 的护理 f . 科护 理,0 0 2 张 8 3 J全 ] 2 1, 8

陈旧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治疗进展

陈旧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治疗进展
三、陈旧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 多数学者建议对陈旧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ꎮ 当陈旧Ⅱ型齿状突骨折存在不稳定因素如骨折间隙 > 2 mm、 骨折成角 > 10°或骨折断端移位 > 5 mm 时ꎬ应考虑行手术治 疗ꎬ可降低患者病死率[12] ꎮ 其手术方法主要包括前路齿状 突螺钉固定术、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前后路联合手术、微 创手术及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手术[12 ̄13] ꎮ 1. 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术: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能从解 剖结构和功能的恢复方面为齿状突骨折提供最佳的治疗效 果ꎬ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保留上颈椎的活动度[14] ꎮ 但该术 式的主要并发症包括置钉位置欠佳、螺钉松动以及术后肺部 感染和吞咽困难等[15] ꎮ 使用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治疗陈旧 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愈合率高达 88% ꎬ病死率在年轻患者和老 年患者中无显著差异[16 ̄17] ꎮ 马向阳等[5] 报道一组骨折未发 生完全移位ꎬ通过牵引可获得良好复位ꎬ发生于 8 周内且复 位后骨折间隙 < 2 mmꎬ骨折线非前下后上走行ꎬ无严重骨质 疏松的陈旧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ꎬ采用前路齿状突中空螺钉 固定治疗ꎬ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ꎬ但在临床应用中应严格 把握手术适应证ꎮ 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技术最常见的术 后并发症为骨折不愈合ꎬ有时也可能出现导针或螺钉突破齿 状突后皮质导致的脊髓损伤ꎬ老年患者还可能合并术后吞咽 困难、声嘶以及血肿等并发症[18] ꎮ 总之ꎬ采用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治疗陈旧Ⅱ型齿状突骨 折ꎬ不仅可获得较高的骨折愈合率ꎬ也可收获较好的临床效 果ꎮ 但是该技术难度较大ꎬ学习曲线较长ꎬ使其临床应用受 到一定限制ꎮ 2. 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包括 寰枢椎钉棒固定、经关节突螺钉固定( Magerl 术) 、寰椎侧块 螺钉并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 Harms 术) 、Halifax 椎板夹固 定、Apofix 椎板钩固定、后路线缆固定、前路松解加后 路 固 定联合术以及颈 枕 固 定 融 合 术 等 术 式[19] ꎮ Halifax 椎 板 夹 固定、Apofix 椎板钩固定和后路线缆固定因稳定性较差、内 固定失败 率 高 以 及 植 骨 不 融 合 发 生 率 较 高ꎬ 临 床 较 少 应 用[19] ꎮ 丁琛等[20] 设计了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系 统ꎬ用以治疗陈旧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ꎬ提高了固 定的稳定性ꎬ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ꎮ

齿状突骨折的外科手术方式探讨

齿状突骨折的外科手术方式探讨

关键词:齿:队突骨折;相邻节段;不稳;手术治疗
齿状突骨折系一种严重的损伤,发生率占颈椎骨折的10%一14%。随着现在交 通伤及高坠上的不断增加,上颈椎损伤机制更加复杂,齿状突骨折常合并有相邻 节段骨折、脱位,造成手术治疗选择的困难。单纯齿状突II型或浅III型骨折保守 治疗不愈合率高达50—80%,通常需要手术治疗。当齿状突骨折合并相邻节段不 稳时,若仅仅固定齿状突,将造成上颈椎不稳,会对脊髓造成潜在的危险,引起 二次损伤。因此,在治疗齿状突骨折时,应同时兼顾齿状突骨折本身以及相邻节 段不稳情况,避免过度治疗,更要避免漏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05年1月~2012年6月我院共收治齿状突骨折患者156例,对其中临
~96~
甲幽甲岫陬瑞岔‘J。’茁付往挑彳:弓qk受m茁弟八^}l。,+’水叫。2it艾粜
床资料完整,无重大内科疾病,行手术内固定治疗的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 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21~65岁,平均36岁。本组为单纯性创伤患者,排 除了上颈椎畸形和退变性疾病。致伤原因为交通伤18例,坠落伤11例,打击伤 6例,其他2例。临床症状:枕部疼痛37例(100%),颈部活动受限37例(100%), 斜颈伴颈部活动受限20例(54.1%),双上肢麻木、无力,双下肢活动不能等神 经症状12例(32.4%)。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资料,因患者涉及上颈椎的骨折, 术前无法行颈椎动力位片,本组病例行椎正、侧和张口正位X线片、CT及CT薄 层和三维重建、MRI等。骨折情况:单纯齿状突骨折25例,其中Ⅱ型20例, 浅III型5例;合并相邻节段不稳12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6例(齿状 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半脱位5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椎骨折1例);齿状突骨 折合并C2/3不稳4例(齿状突骨折合并C2/3椎间盘损伤2例,齿状突骨折合并 Hangman骨折1例,齿状突骨折合并c3骨折1例);齿状突骨折合并C1/2及 C2/3同时不稳2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C2/3椎间盘损伤1例:C1/2 骨折合并C2/3脱位1例);神经损伤12例(32.4%),Frankel分级A级1例,B 级2例,C级3例,D级6例。合并伤:脑外伤6例,四肢骨折6例,下颌骨骨 折3例,血气胸3例,下颈椎骨折2例,胸腰椎骨折1例。 1.2手术方法的选择 对于有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一般条件允许,可尽早手术减压固定,本组 12例有神经压迫症状患者,其中1l例于伤后2—7天手术,平均3.5天,1例神经 损伤严重入ICU行颅骨牵引2周后行手术治疗;对于没有神经压迫症状先通过 颅骨牵引l~2周x线片复查骨折复位不佳,后行手术治疗。根据齿状突骨折 的特点及其寰枢关节,C2.3稳定情况,固定齿状突同时稳定寰枢关节和/或C2.3; 本组病例:对于单纯齿状突骨折,采用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如齿状突螺钉置入 困难,行后路固定;对于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寰椎骨折,采用后路寰枢 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如寰椎螺钉植入困难,采用枕颈融合术,本组行齿:次突螺钉 +后路寰枢椎固定3例,后路寰枢椎固定2例,枕颈融合术1例;对于齿状突骨 折合并C2/3椎间盘损伤/Hangman骨折者,采用前路C2/3椎问盘切除,椎间植

特殊年龄段患者齿状突骨折诊治研究进展

特殊年龄段患者齿状突骨折诊治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武警后勤学院博士启动金(WYB201109)作者简介:巩腾,博士后,副主任医师资格。

作者单位:300162天津,武警特色医学中心骨科通讯作者:孙明林,E-mail :sunml@wj120.cn 特殊年龄段患者齿状突骨折诊治研究进展巩腾综述孙明林审校【关键词】齿状突骨折;老年患者;儿童患者;发生特点;解剖学特征;非手术治疗【中国图书分类号】R687.3既往关于齿状突骨折(odontoid fracture ,OF )国内外文献报道多集中于成年或青少年高能量损伤,实施前和(或)后路手术适应证、入路及具体步骤细节等方面,较少关注其内骨小梁解剖学特点和损伤机制。

因老年患者合并多种慢性病、骨质疏松及退变性上颈椎骨关节炎,儿童患者亦可合并先天畸形或发育性缺陷,因此非手术治疗针对此两类特殊人群效果有时欠佳或局限,手术治疗后残留颈痛和中远期活动受限比例提高,诊治和恢复过程复杂性显著增加,致死致畸时有发生。

近期对这两类特殊患者的诊治经验逐渐积累,长期随访疗效有很大程度的改善,笔者就上述特殊年龄段OF 患者诊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解剖学特征齿状突基底为密质骨和松质骨典型移行处;基底部较齿突尖、齿突头颈和枢椎体更细;胚胎期齿状突原属寰椎一部分,因齿状突和枢椎系由不同骨化中心成骨,两者间有时融合不良,常残留透明软骨联合这一薄弱环节,更易发生Ⅱ型和浅Ⅲ型骨折;齿状突膨大处有多种韧带附着,而基底部无类似韧带结构维持稳定,基于上述多种因素,各年龄段OF 并非少见。

Montemurro 等[1]认为,齿状突内Y 形骨小梁结构对C 1 2间正常生物力学功能发挥至关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锥束CT 扫描44例健康人进行前瞻性研究,观测齿状突中心软骨联接处骨小梁结构,发现Y 形骨小梁存在于79.6%人群,其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3.5ʃ0.6)mm 和(11.2ʃ0.9)mm ,齿突基底中心软骨联合处横截面为(93.5ʃ4.3)mm 2,男女间齿状突长短和宽度相似。

齿状突骨折治疗进展

齿状突骨折治疗进展

寰枢椎脱位患者也存在周 围韧带结构的严 重损伤。 创伤性关节炎 、 齿状突左右寰齿 间隙不对称及枕颈
有研究报道 l 7 例齿状突骨折患者, 通过颈椎三维 C T 部疼痛、 寰枢区周围重要血管神经损伤等不 良反应 , 重建技术发现伴有周围骨折 2 0 处, 术 中发现周围骨 目前没有齿状突骨折不愈合或再骨折、 寰枢椎不稳 折 5处。由于影像学提供诊断信 息的局 限性 , 要准 复发 的证据。 笔者认为寰枢椎椎 弓 根螺钉非融合技
椎 固定 融合 。然 而上述 分型 主要依 据 颈椎 正侧位 和 状突骨折后, 保 留寰枢关节旋转功能受到较多医师
张口 位 x线片以及颈椎 矢状面 C T重建 等所显示骨 的青睐, 但该手术方式适应证很有限、 操作困难 、 不 折线特点进行分型和认识, 缺少齿状突骨折后三维 良反应较多, 目前仍未 能广泛开展。
折分为 I~I I I 型, 认为 I 型、 I I I 型为稳定性骨折, 采 柱式张力带固定, 固定和维持复位能力差, 更不能对 用H a l o — v e s t 架、 头颈胸石膏和颈托等外固定可获得 抗寰枢椎的旋转, 因此行寰枢椎后表面植 骨融合是 较好疗效; I I 型骨折 因解剖位置特殊、 骨折断端循环 治疗齿状突骨折的“ 金标准” 。 近2 0 年来 c 1 . 2 椎弓 和稳定性差, 骨折不愈合率高, 脊髓损伤多见, 建议 根 螺钉固定植 骨融合技术具有 良好的固定复位作 选择手术治疗 。2 0 0 5 年 G r a u e r等对齿状突骨折行 用 , 且能以维持复位 、 抗旋转、 屈伸和侧屈能力被大 C T 观察, 将I I 型齿状突骨折亚分为 Ⅱ A、 I I B、 I I c三 多数 医生所接受, 然而文献报道寰枢椎固定融合手
科分会 四川省副主任委 员、 国际脊髓学会中国脊髓损伤学会委员、 中

老年人Ⅱ型齿突骨折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Ⅱ型齿突骨折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

老年人Ⅱ型齿突骨折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曲宁;蒋梦威;杨小玉;曲扬;齐治平;王峰;王永明;吴晗;廖少俊;王国祥【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15(0)21【摘要】齿突骨折(OF)是80岁以上老年人中最易发生的脊柱骨折类型〔1〕。

OF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其中Ⅱ型是最常见的类型,其不稳定程度和死亡率均位列三种类型之首。

目前老年人Ⅱ型OF的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是考虑这两种治疗方式的不同特点和老年人的特殊体质,治疗方案的选择标准在国际上仍然存在很大争议。

本文对老年人Ⅱ型OF的分类,治疗方法及不同方法之间的疗效作一综述。

【总页数】4页(P6306-6308,6309)【作者】曲宁;蒋梦威;杨小玉;曲扬;齐治平;王峰;王永明;吴晗;廖少俊;王国祥【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 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 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 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 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 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 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 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 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 13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相关文献】1.基于《成人急性枢椎骨折循证临床诊疗指南》的成人急性齿突骨折研究进展和指南更新探讨 [J], 刘齐;王欢2.老年人Ⅱ型齿突骨折治疗:手术还是保守? [J], 杜诗尧;倪斌;3.老年人Ⅱ型齿突骨折治疗:手术还是保守? [J], 杜诗尧;倪斌4.齿突基底部结核致齿突病理性骨折及寰枢椎脱位 [J], 杨建东;倪斌;范静平5.对年轻与年老者齿突骨折行前路齿突螺钉固定术的对比研究 [J], 朱巍(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齿状突骨折治疗进展

齿状突骨折治疗进展
21 0 2年
右江 民族 医学 院学 报
2 1 , 8 5 :4 0 1 1 ( ) 6 0—6 5. 4
第 4期
[] 李 智勇 , 2 黄允 宁 , 勇 .6例 O d 括 约 肌 功 能 障碍 患 者 临 杨 3 di 床 及 十 二 指 肠 乳 头 局 部 活 检 组 织 病 理 学 分 析 [ ]宁 夏 医 J. 科 大 学 学 报 ,0 1 3 () 30—3 3 2 1 ,3 4 :7 7. [ ] 李 丹 丹 , 斌 , 长 锋 , . 二 指 肠 镜 下 诊 断 和 治 疗 胆 囊 3 张 李 等 十 切 除 术 后 胆 道 型 O d 括 约肌 功 能 障 碍 [] 中 国 微 创 外 科 di J. 杂 志 ,0 0 1 ( )4 9 1 . 2 1 ,0 5 :0 —42 [ ] 柴 宁 莉 , 军 , 本 俨 , .5例 Odi 约 肌 切 开 术 后 近 4 万 吴 等 9 d括 期 及远 期 并 发 症 的 临 床 分 析 [ ] 中 华 肝 胆 外 科 杂 志 , J. 2 1 ,6 9 :5 —6 3 0 0 1 ( )6 9 5 .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4.
14 0 5.
[ 5 B IY,G O J o D ,e a.P o h l t eroi 1] A A ,Z U W t 1 rp ya i o t t e cc e d
a dm iita i o s n tp e e tp s e o c pc r to a e nsr ton d e o r v n o t— nd s o i er gr d
Woi srit tE d e 2 1 2 9) 3 4—3 7 r JGatone n o , 0 0, ( :1 d s s 1. [2 1] hi o T,I i K, ou i e 1 ig a o n e tr si h S fn A, ta.Sn l b l o n e e l o—

伴齿状突骨折的寰疾病研究报告

伴齿状突骨折的寰疾病研究报告

伴齿状突骨折的寰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伴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前脱位所属部位:颈部就诊科室:骨科病症体征:麻痹,四肢瘫痪疾病介绍:什么是伴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前脱位?伴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前脱位是怎么回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定是指该部骨和韧带结构遭受暴力损伤,丧失正常功能和稳定作用,可导致寰枢椎脱位或半脱位,引起神经压迫症状基本原则,要求及具体实施与单纯性寰枢椎脱位相似,也应注意早期的急救措施,包括维持呼吸道通畅等,此外,尚应注意以下几点:1.复位要求:以使齿突骨折及早解剖复位为原则,如此方可获得良好的功能及脊髓症状的缓解与恢复,尽量选用颅骨牵引(小儿用GLISSON带)复位,除非有把握,一般不宜选用徒手复位,以防意外2.固定方式:对轻度移位,复位后对位稳定或无移位的齿突骨折者可采用颅骨牵引的方式,待局部纤维愈合后(4~6周),再以头-颈-胸石膏固定6~8周,对移位明显,复位后仍不稳定及陈旧性者,多需采用开放复位及内固定术,除传统的后路融合术外,当前多主张自颈前路暴露颈1~2椎节,行齿突骨折复位加螺钉1~2枚内固定术(图2),或行双侧寰枢椎间关节植骨融合术(图3),但齿突螺钉内固定时,由于齿突较细小,如操作不当,或是术后遇有头顶部外伤或平地跌倒等,易引起齿突粉碎性骨折或螺钉断裂,以致导致手术失败,应注意避免(图4)3.愈合时间:由于齿突的血供特殊,其愈合时间较长,除小儿骨骺分离可在6~8周内愈合外,一般病例多需3~4个月左右,因此,对其制动时间不宜过短,以防不愈合,如一旦出现这种后果,可行前路或后路植骨融合术症状体征:伴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前脱位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关于伴齿状突骨折的寰枢椎前脱位有哪些症状的详细介绍:与单纯性寰枢关节脱位基本相似,但其脊髓神经受压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且程度较轻,但如暴力过猛,仍可造成颈髓完全性损伤而出现后果严重的四肢瘫痪,甚至引起呼吸肌麻痹而招致死亡。

1.外伤史多为促使头颈突然前屈的暴力,包括来自头颈后方的打击,屈颈位自高处跌下及撞车时头颈部的突然前屈等。

骨科齿状突骨折相关进展折

骨科齿状突骨折相关进展折

病例
• 如果两个完全不同的骨质 结构相互重叠,可产生一
明显的透光视觉假象,称 为Mach带状现象(Mach band phenomenon)
病例
• 侧块三角和横突间隐窝:比较准确 • 棘突位置:常不对称 • 寰齿侧方间距:常有发育异常 • CT更准确
六、诊断
(1)齿状突骨折的类型 (2)有无移位及方向 (3)有无神经损伤 (4)有无伴随邻近骨骼和软组织损伤 (5)有无合并全身其他部位损伤
型骨折)也可以采用halo架固定
Halo支架
II型骨折治疗不愈合率20-80%
Halo支架固定并发症: 1、颅骨钉松动脱落; 2、颅骨钉钉道皮肤感染; 3、压疮发生; 4、脑脊液漏; 5、颅骨钉对颅盖压力过大致恶心、呕吐等;
儿童和老年人使用halo架的并发症更为多见
50岁以上的患者,halo架制动的失败率要高出21倍 Lennasen, 2000 Spine
二、流行病学
致伤原因:
车祸占42%,摔倒占20%,其他16%
性别差异:
男性81%,女性19%
损伤类型:
青年:高能量、多发伤为主 老年:低能量、单纯骨折为主
三、损伤机制
齿状突骨折的机制复杂,尽管有大量的尸检和生物力学试验,但损伤的确 切机制仍尚不清楚可能包括屈曲、伸直和旋转
过伸过屈合并侧方载荷导致Ⅱ型齿状突骨折
还需考虑寰椎形态
邻近结构无畸形且不进行颈椎屈伸运动测试时,寰椎 高低位的观察无临床意义
如何测量成角和移位程度
影响愈合率的因素:年龄移位的程度和方向,延迟的诊 断,骨折的粉碎程度.
• 无移位:4.8%-62.8% • 移位(大于4-6mm) :67%-75% II型骨折不愈合的高危因素 • 骨折向后方移位

齿状突骨折的分型与诊治研究进展

齿状突骨折的分型与诊治研究进展
临床症状较轻 , 部 分患者甚 至仅有 轻微 的颈部疼 痛 , 此 时极 易造成漏诊 。
困难 。齿状 突骨折后导致寰枢椎不稳 , 极可能导致颈脊 髓神
经或椎 动脉损伤 , 严 重者可 当场 死亡 。 目前 , 临床 上对 于齿 状突骨折 的治疗 方式存在一定 的争议 , 治疗方式 的选择 需根 据骨折 的形 态 、 患 者身 体 条件 、 影 像 学表 现 等情 况 决定 l 1 ] 。
【 摘 要】 齿状 突骨折是临床常见 的颈椎损伤之一 , 由于齿状突在寰枢复合体 中的解剖结构 特殊 , 骨 折后导致寰枢椎 不稳 定 , 容易 引起脊髓 神经 、 椎动 脉 的损 伤 , 治 疗上存 在一定 难度 。 目前 临床 上对 于齿 状突骨折 的治疗 方式 不断发展变化 , 保守 治疗 和手术治疗各有发展 , 手术方 式的改进和创新在 疗效上取 得 了一定 的效果 , 本文针对齿状 突骨 折的分型和诊治研究进展进行相关综述 。
下降 , 容 易压迫脊髓 , 引起严 重的神经系统症状 , 而且 由于基 底 部骨质较致密 , 齿状 突近端骨 质血供 贫乏 , 容 易导致 骨折
延 迟愈合或不愈合 , 是需要 积极 行手术 治疗 的骨折 类 型 ; I l I 型齿状突骨折按骨折线 的位 置高低 又分为浅 Ⅲ型和深 Ⅲ型 , 浅 Ⅲ型骨折靠近齿状 突颈 , 寰枢 椎 的稳 定性受 明显 影 响, 需 要 进行 手术治疗 , 深 Ⅲ型较 稳 定 , 一 般无 需采 取 手术 治疗 。 近 年来 , 为指 导临床治疗实践 , E y s e l 等[ 3 将 Ⅱ型齿状 突骨折 又分 为 3 个 亚型 : ⅡA型为齿状突基底部横行骨折 , 无移位 ; ⅡB型是齿状 突骨折线方 向为前 上斜 向后下 的斜 形骨折 , 或 移位超 过 i mm 的横行骨折 ; ⅡC型骨 折为后上 斜 向前 下的 斜形骨 折 。 二、 齿状 突骨折 的诊 断 老 年人 由于骨 密度 较低 , 同时多 伴 有颈椎 的退 行性 改

齿状突骨折的治疗进展

齿状突骨折的治疗进展
DP,Kruse RN,et a1.Anterior fixation
【4】Mc Bride’AD,Mukhejee 【5】Mixter SJ,Osgood
of type lI odontoid fractures:a biomechanieal study.Sp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e,1995.20:1855. RB.Traumatic lesion of
2009年2月
齿状突骨折的治疗进展
朱国清’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683.2 1概述 枢椎齿状突骨折占整个颈椎骨折的10%~15%,是累及寰 枢椎区稳定性的严重损伤。其解剖结构特殊,手术难度大,风 险高,同时由于局部解剖学上的特殊性,术后不愈合率较高, 日后不稳定因素的持续存在可能导致急性或迟发性颈髓压 迫。这些因素导致了在齿状突骨折治疗方面存在诸多争议。 齿状突骨折有多种分类方法,由于Anderson—D’A10nzo分 型法(1974年)与齿状突骨折愈合有关,并能指导治疗、作为判 定预后的重要依据。所以为大多数学者采用。分为三种类型:I 型为齿状突尖部斜形骨折,属于稳定性骨折;Ⅱ型为齿状突和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09)02-0095-02 任何有症状的陈旧性损伤IZl。手术方法可分寰枢椎固定术和枕 颈融合术两大类。
2.1.1牵引复位:Khhofl_11砚察了非手术治疗的不同方法,其中
以牵引愈合率最高。牵引不仅可以复位寰枢椎间脱位,而且比 石膏或支架具有更好的固定作用。牵引重量不宜太大,以免引 起齿状突骨折端分离,影响愈合仁】。对于无明显移位的齿状突 骨折不宜采用牵引,防止骨折端分离。
2.1.2
有枕颈CD内固定系统听日AXIS系统罔。
screw et

颈前路螺钉内固定齿状突骨折的研究进展

颈前路螺钉内固定齿状突骨折的研究进展

从 脊 柱 的 生 物 力 学 观 点 考 虑 , 路 空 心 拉 力 螺 钉 在 骨 前
折 断端 间具 有 加 压 作 用 , 定 可 靠 , 促 进 骨 折 愈 合 , 合 固 可 符 AO/ I ASF原 则 , 能 够 保 留上 颈 椎 的 旋 转 功 能 , 物 力 学 且 生 研 究 表 明 , 状 突 Ⅱ型 骨 折 后 , 颈 部 的 活 动 范 围 均 有 增 齿 枕 加 , 显 著 性 变 化 主 要 表 现 在寰 枢关 节 , 但 以寰 枢关 节 的 前 屈 运 动 、 向 旋 转 运 动 和 侧 屈 、 伸 运 动 伴 随 的藕 合 旋转 运 动 轴 屈 最 为 明显 。这 与齿 状 突 骨 折 后 寰 枢 关 节 前 脱 位 和旋 转 性 脱 位 的发 生 率 较 高 这 一 临 床 观 察 结 果 相 吻 合 。故 临 床 治 疗 的 重 点 是 恢 复 齿 状 突 在 枕 颈 部 的 枢 轴 作 用 , 复 齿 状 突 骨 折 恢
部位在翼 状韧带 的上 下关 系, 为 低位 和高位 骨折。 分
S eks 据 骨 折 线 的 方 向分 为 水 平 型 、 向 后 下 方 型 、 h r[ 根 斜 斜
后 结 构 的完 整 与稳 定 , 齿 状 突 达 到 解 剖 复 位 , 其 是 恢 复 使 尤
齿 状 突 的倾 角 和 齿 状 突 的 轴 线 。齿 状 突 加 压 螺 丝 钉 内 固 定
伸 展 及 斜 向 载 荷 造 成 齿 状 突 Ⅱ型 和 浅 Ⅲ 型 骨 折 的模 型 , 再
突骨 折 分 为 3型 , 型 骨 折 线 为 水 平 走 向 , A B型 为 前 上 向后
下 斜 行 ,C型 为 后 上 向 前 下 斜 行 。 Ⅲ型 骨 折 则 累及 枢 椎 椎

枢椎齿状突骨折疾病研究报告

枢椎齿状突骨折疾病研究报告

枢椎齿状突骨折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枢椎齿状突骨折所属部位:颈部就诊科室:骨科病症体征:神经痛,无力,截瘫疾病介绍:枢椎齿状突骨折是怎么回事?任何外伤后出现颈部持续疼痛和僵硬,伴或不伴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应当给予反复的X线检查,包括CT检查,以免可能的齿状突骨折遗漏,枢椎齿状骨折并非少见,在成人颈椎骨折脱位中占10%~15%,不幸的是,仍不时有齿状突骨折在首次就诊时被漏诊的报道,任何外伤后出现颈部持续疼痛和僵硬,伴或不伴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应当给予反复的X线检查,包括CT检查,以免可能的齿状突骨折遗漏症状体征:枢椎齿状突骨折的症状有哪些?枕部和颈后疼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并常有枕大神经分布区域的放射痛。

颈部僵硬呈强迫体位,典型的体征是患者用手扶持头部以缓解疼痛,此类情况在临床并不常见。

有15%~33%的患者有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片。

其中以轻度截瘫和神经痛最为常见,曾有齿状突骨折伴第十和第十二对脑神经瘫痪的报道。

症状的轻重视骨折移位压迫脊髓的程度和部位而定,严重的可发生呼吸骤停,多见于老年人,常当场死亡。

齿状突陈旧性骨折的临床表现较为隐匿,因外伤史有时不明显。

CROCKARD等报道一组16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患者,有3例已忘了颈部外伤史,其余的患者因初诊时医师对其外伤的重要性估计过低而漏诊,症状包括C2神经根疼痛、双手无力和行走困难。

化验检查:枢椎齿状突骨折要做哪些检查?本病的检查主要是影像学检查:(1)X线检查对怀疑诊断的患者,普通的X线检查是首选的,包括颈椎正位片、开口位片和侧方伸、屈位片,但由于患者就诊时常有颈部僵硬甚至强迫体位,标准、清晰的X线片有时难以一次获得。

在初次X线检查没有显示清晰的解剖关系或明确的骨折征象,而临床仍有怀疑时,两张开口位片和两张枕颈部侧位片应视为常规检查,以明确诊断。

但由于颈枕部骨质重叠较多,当齿状突骨折不伴移位时,偶尔普通的X线检查会出现阴性结果,故在下述情况时,需拍摄矢状面和冠状面的断层片:(1)临床怀疑齿状突骨折但普通X线片显示阴性;(2)普通X线检查提示可疑骨折征象,这是最常见的指征;(3)明确的齿状突骨折,但怀疑邻近存在伴随的骨折。

枢椎齿状突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枢椎齿状突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Subach BR,Morone MA,Haid
RW.Management of
anterior
acute
odon-
toidfractures with single—screw 1999,45:812—819. 2
fixation.Neurosurgery,
Lee PC,Chun SY.Leong JC.Experience of
PW,et a1.Odontoid fractures
伤(如车祸伤)是主要的致伤原因【4t51。目前普遍认为齿状突骨
折的机制是由于颈椎的过度伸展或是过度屈曲所造成的。出 现神经损伤的概率在2%~27%之间,一旦出现神经损伤通常 都是致死性的f6】。 关于齿状突骨折病因学生物力学机制的研究仍然存在 相当大的争论,早期国外多个研究小组通过对交通事故后尸 体解剖以及临床病例总结等分析认为[7_m],齿状突骨折不仅 是一个力作用的结果,而是多个力复合导致损伤。随后一些 学者通过体外,1体试验对齿状突或是完整的上颈椎施加各 种外力载荷来探索齿状突骨折的可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齿 状突骨折生物力学机制的多样性.最终导致齿状突骨折是多 种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剪切力和弯曲力被认为是最为 至关重要的两种作用力,这些作用力通过cl前弓、横韧带以 及cl侧块传导于齿状突上,产生齿状突骨折【ll】。 1齿状突骨折的分类 在过去的30年中。齿状突骨折的分类系统不断完善。 1971年Schatzker等[10]首次提出了齿状突骨折的分类,依据 骨折是否与韧带相关程度分为高位骨折和低位骨折.这种分 类未被临床广泛采用。1974年Anderson和D7Alonzoct2】提出了 现今被广泛采用的齿状突骨折的分类系统,将齿状突骨折分 为3型。即I型骨折位于齿状突尖部,横韧带之上附近区域的

齿状突骨折手术和保守治疗的对比研究

齿状突骨折手术和保守治疗的对比研究

齿状突骨折手术和保守治疗的对比研究摘要】目的分析了II型和III型齿状突骨折用Halo背心固定器与前路螺钉固定或后路C1-C2螺钉固定和跨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术前和术后临床结果和影像结果的对比。

方法 64例II型和III型齿状突骨折,治疗包括Halo背心固定器和前路螺钉固定或后路C1-C2螺钉固定和跨关节螺钉固定。

用Halo背心固定器固定31例,前路螺钉固定23例,后路C1-C2螺钉固定7例和跨关节螺钉固定3例。

结果 31例保守治疗组中愈合率64.5%;齿状突骨折愈合平均时间23.8周(12.3-35.8周)。

33例手术组中愈合率93.9%,平均15.8±4.6周。

结论对于II型和III型齿状突骨折手术治疗比保守治疗具有更高的愈合率和更短的愈合时间。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前路螺钉固定骨折愈合率颈椎骨折占脊柱损伤超过60%,其中颈椎损伤影响轴线的损伤大约占25%[1]。

最常见的轴线损伤是齿状突骨折,其中主要的类型是II型和III型齿状突骨折。

齿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是根据骨折类型,不同类型和治疗方法,齿状突骨折不愈合率是4%至64%[2,3]。

齿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其中包括颈托,颈椎矫形器和Halo背心固定器;手术治疗包括前路螺钉固定,后路C1-C2螺钉固定和跨关节螺钉固定。

保守治疗对II型齿状突骨折和III型稳定的齿状突骨折能够提供一定的固定支持,后路C1-C2螺钉固定和跨关节螺钉固定比保守治疗有更高的愈合率,但是外科技术富有挑战性和术后导致颈椎活动范围受限。

前路螺钉固定技术,在提供固定的同时并能够维持颈椎旋转运动和脊柱的稳定性。

在本组研究中,分析了II型和III型齿状突骨折用Halo背心固定器与前路螺钉固定或后路C1-C2螺钉固定和跨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术前和术后临床结果和影像结果的对比。

1 材料和方法从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了64例II型和III型齿状突骨折,治疗包括Halo背心固定器和前路螺钉固定或后路C1-C2螺钉固定和跨关节螺钉固定。

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临床疗效分析目的探讨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临床疗效。

方法对16例成人新鲜齿状突Ⅱ、Ⅲ型,有寰枢椎脱位者术前先行颅骨牵引复位,X线片显示复位满意后在C形臂X线监视下,行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平均23.6个月,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无明显颈部运动受限,无螺钉断裂、移位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详细的术前准备、精确的手术操作情况下,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具有微创、内固定牢靠、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不错的治疗选择。

标签:齿状突骨折;内固定;经皮前路齿状突骨折是临床上一种较常见而严重的上颈椎损伤,不稳定型的齿状突骨折可导致上颈椎失稳,寰枢椎脱位,若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出现颈脊髓的急性或慢性压迫,导致瘫痪,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有关齿状突骨折治疗的报道众多,但究竟哪种方法为最佳选择目前争议较大[1]。

本院自2009年2月-2011年2月行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患者,男9例,女7例;年龄21~46岁,平均32岁。

受伤到就诊时间1 h~5 d,平均20.1 h。

致伤原因:交通伤10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砸伤3例。

骨折按Anderson分型,Ⅱ型骨折12例,Ⅲ型骨折4例。

伴寰椎前脱位10例,后脱位3例,无移位3例。

合并伤:合并头部损伤2例,四肢骨折3例。

脊髓损伤表现为上肢麻木,无力,感觉异常,Frankel分级D级3例,E级13例。

所有患者均有颈部活动受限,颈肩部疼痛,严重者表现为颈部僵硬。

1.2 方法1.2.1 术前准备术前均行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X线片、三维CT检查及MRI 检查,明确诊断,了解骨折情况及脊髓损伤情况。

术前均行颅骨牵引,依据X 线片,按骨折复位要求调整牵引方向及重量,至骨折复位。

颈前路中空螺钉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10例报告

颈前路中空螺钉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10例报告

颈前路中空螺钉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10例报告摘要目的:观察颈前路中空螺钉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的疗效。

方法:采用颈前路中空螺钉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患者10例,观察近期疗效,通过随访观察远期疗效。

结果:10例患者均螺钉位置好,无螺钉移位、松动、断裂现象,均获骨性愈合,颈部疼痛消失,活动良好。

结论:颈前路中空螺钉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创伤较小,手术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为anderson ⅱ型齿状突骨折首选。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中空螺钉枢椎齿状突骨折是车祸、高处坠落等意外事故的一种严重损伤,该损伤累及寰枢椎区域稳定性,不愈合率较高,可能导致急性或延迟颈椎脊髓压迫并危及生命[1]。

2007年4月~2009年10月采用颈前路中空螺钉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患者10例,术后随访10~24个月,均达骨性愈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18~56岁,车祸致伤6例,高处坠落致伤4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伤后2小时~2天。

查体:患者均有颈部疼痛,活动受限,无脊髓、神经损伤表现,常规摄颈椎x线正侧+张口位片,颈椎ct平扫+颈椎三维重建,颈部mri,骨折按anderson分型均为ⅱ型,3例骨折移位3~4mm,4例合并c1~2小关节脱位,颈部mri检查未见明显脊髓受损及受压。

手术方法:气管内诱导全麻后,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插入1根大号鼻胃管。

颈肩部垫高使颈部处于过伸位,“c”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齿突骨折达解剖复位,在手术台上接一环形枕垫稳定患者头部。

在颈部侧方向预定要插入螺丝钉的方向摆放一根长的克氏针并透视观察,以确定手术使用器械的工作路径。

术野消毒铺巾,用无菌单包住透视球管。

在c5~6椎间水平偏向右侧作一长6~7cm横切口,沿纤维方向切开颈阔肌,于颈动脉鞘与气管和食管之间钝性分离达椎筋膜,显露c2椎体下缘,确定c2~3椎间盘间隙,在此垂直切开前纵韧带,x线引导下在c2椎体前下缘中点沿齿状突向后上呈10°~15°角置入1枚直径2.0mm自攻导针,通过骨折线达齿状突后方骨皮质下,空心钻头钻孔后沿导针拧入相应的拉力螺钉,放松牵引,拧紧螺钉对骨折端加压,透视确认骨折复位满意后,拔除导针,切口置负压引流,逐层关闭切口。

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的稳定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的稳定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的稳定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齿状突是人体中一个极其关键的部位,其稳定性对于牙齿和颌骨的
正常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受外力暴力、运动剧烈等因素的影响,齿状突的骨折等问题并不少见,严重影响齿骨结构稳定性及功能机能。

因此,对于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
的实际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及方法
本研究将通过对于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的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和检查,总结研究数据,并详细分析患者的骨折程度、稳定性等问题,以获取齿
状突合并周围骨折的稳定性情况。

此外,在研究中,还将结合现有的相
关理论和临床实践中的方法,运用有力的研究手段,发掘该类骨折的治
疗和修复方案,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三、研究前景及实用性
齿状突合并周围骨折的稳定性研究,将深刻地探索人类齿骨结构机
能的本质,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骨折修复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新方法的
创新发展,从而为临床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也为具
有相似疾病的患者减轻痛苦提供有效支持。

因此,该研究具有非常广阔
的前景和实用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仍 没有 复 位 的情 况 下 ,如 何 在 术 中获 得 复 位 ,广 州 军 区总 医院 骨 科研 制 设 计 了经 口咽寰 枢 椎 复 位 钢板 系统 ( A P ,进 行 了系 列 的解 剖 和 生 物力 TR)
齿 状 突 骨 折 治 疗 研 究 进 展
林 建金 丁真奇 沙 漠
( 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福州 300 ) 518
关键词 :齿 状 突 ;骨折 ;治疗 ;进展
中图分 类号 :R 8.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7 94 2 1 )0 — 04一 (4 63 64- 55(0 0 2 09 0)
用于所有 类型 的骨折 ,但存 在一定 的不愈合 率。
非手 术 治 疗 方 法 包 括 颈 围 、头 颈 胸 石 膏 或 支 具 、
H l支架固定及牵引等。其缺点主要 有 :如拍 x a o
线 片 困难 和清 晰 度 差 、钉 口周 围粘 连 和疤 痕 、钉 口的感染 、脑 部脓 肿 、下 颌 关 节 僵 硬 和疼 痛 , 日 常活 动 困难 等 。
・9 5・
丝过紧造成椎板应力性骨折 的可能 , 其抗平移和
抗 旋转 能力 均较 差 ,使 后 路 植 骨 块始 终 处 于 牵 引 采用 椎板钩 勾住 寰 椎 后 弓及 枢 椎 椎板 来 直 接 固定
应行后 路寰 枢椎 融合 固定术 _ 。 因 H r s 板有 8 am 钢
出现螺钉松动 的现象,德 国 K nd r azi a等¨ o 便于 板 (A P A L )和经 口寰枢椎外侧关节下方进钉的寰 枢椎带锁钢板 ( A L )的概念 ,而解决 了螺钉 SA P 松动的问题 。但是 ,针对难 复型寰枢椎脱位术前
术 主要 是 通 过 对 寰 枢 椎 的融 合 达 到 稳 定 的 目 的。
骨折按 C T三维重建分型 : 型同 A dr n D 】I neo 和 s
Aoz lno法分 型 ;I 型 :齿 突 与 枢 椎 椎 体 连 结 处 的 I
寰枢椎融合术适应证 :①齿状突骨折伴环枢关节 半脱位 ;②外伤后枢椎横韧带断裂,若滑移范 围
目前最 为广 泛应 用 的分 类 方法 是 A dr n和 ne o s DAoz 。该 分 类 方 法 系 统 最 早 在 17 lno法 94年 提 出 ,由于能 够 用 于 预测 结 果 和 选择 治 疗 方 法 ,因 此经受 住 了时 问 的考 验 。该 分类 方 法 根 据 骨 折 的 解剖位 置将骨折 分 为 3类 。I 骨折 为齿 状 突顶部 型 的斜行小 骨 折 ,通 常 被认 为是 齿 状 尖 韧 带撕 脱 造 成 ,约 占 l 5 。I 型骨 折 最 为 常见 , 占齿状 突 ~% I
骨折 的的 3 ~ 0 ,是齿状突与 c 椎体接合部的 8 8% 横向骨折。I 型骨折的骨折线通过 c 椎体 ,占齿 I I :
状突骨折 的 1 5—4 % … 。但 是 ,A dr n和 D 0 neo s
2 2手术治疗 由于齿状 突骨折不愈合率高 ,多 .
数学者 认 为对 I型及 不 稳 定 的 ⅢA型 骨 折应 采 取 I
Aoz 法对齿状突骨折分 型有一定的局 限性 ,如 l o n骨 折分型将 被推 荐。依据 临床外科 的需要 ,在 A — n
dr n和 D Aoz 分 型 的基 础 上 ,又 将 齿 状 突 es o lno法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22 1寰枢椎后路 固定技术 寰枢 椎后 路 固定技 ..
l骨折分 型
守治疗即可愈合 ;鉴 于外 固定治疗齿状 突骨折 的 不愈合率非常高 ,大部分学者提出,对 于 I 型骨 I 折 、移位的 I 型骨折 、延误治疗大于 3周 的陈旧 I I
性 I I I型骨折 及有 神经症 状 的应 行手术 治疗 。 2 1非 手 术 治 疗 系 统 而 正 确 的非 手 术 治 疗 通 常 . 能使 绝 大 多数 病 例 获 得 骨性 愈 合 。非 手 术 治 疗 适
枢椎齿状突骨折是累及寰枢椎区域稳定性 的 2治疗 方法 严重损伤,发生率 占颈椎损伤 的 1 2 % 。齿状 0~ 0 对于 I 型和无 移位 的 I 型 骨折 ,一 般认 为保 I I
突骨折 的治疗 已取 得 很 大 的进 展 ,现 就 齿 状 突 骨 折 目前治疗 现状及 进展 综述 如下 。
大 于 5—8 m,伴 有 神 经 症 状 ,经 保 守 治 疗 无 效 m
骨折 , 并将 I型骨折分为三个亚型 :骨折线走 向 I 为水平方向者为 ⅡA型 ,前上 向后下者为 ⅡB型 , 后上向前下者 为 Ⅱc型 ;l l :枢椎体 部骨折, I型
者 ;③枢椎齿状突骨折 I 型 ,多数专家主张早期 I
21 00年第 2期
No 2,2 1 . 00
九江 学 院 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Ju a o  ̄i gU i r t (aua si cs orl f i a n esy ntrl c ne ) n j n v i e
( 总第 8 ) 9期 (u O8 ) S m N 9
骨折 。
收稿 日期 :2 0 0 9—1 — 6 1 2 作者简介 :林建金 ,3 6 19 9 qcm 13 22 @q .o
法 、Bok Jni 法钢丝 固定技术操作 简便 , r — ek o n 但 手术创伤大,稳定性不足 ,有钢丝压迫脊髓 和钢
林建金 ,等 :齿状突骨折治疗研究进展
手术 ,陈旧性 I 型骨折不愈合 ,屈伸位照片见有 I
这一部分相 当于胚胎时期前寰椎与尾侧枢椎椎体 4— m 5 m滑动也应行融合术 ;④齿状 突 Ⅱ~I 型 I I 。钢 丝 固定技 术 C U ai e 融合处,并将 Ⅲ 型骨折分为两个亚型,按 骨折线 粉碎骨折有神经 症状者 J 位置高者为 ⅢA型骨折 ,骨折线位置低者 为 l IB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