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水晶苍蝇拍:投资感悟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博投资感悟摘录(二)

(2011-12-27 08:17:54)

灿烂而股神辈出的行情里,不会有人把严肃的投资原则当回事儿。只有在凄风惨雨和足够的时间跨度背景下,投资这2个字的意义才会显现。毫无疑问现在开骂、沮丧、后悔、恐慌都是绝大多数人的正常反应——问问自己,是不是就总是与绝大多数人的正常反应保持步调一致的?很遗憾,这就是大部分麻烦的根源。

更麻烦的是什么呢?就是刻意的去标新立异,试图就是与大众走反方向,一样可能摔的鼻青脸肿。因为这本质上又成了一种博弈而已。凡是试图跨过企业分析,绕过对生意的理解,跳过对风险机会比的认知的种种方法,我认为长期来看都很难靠谱。而靠谱的又从来靠的不是灵机一动,而是长期积累的自然而然的反应。

那么投资的壁垒就很好理解了:就是这种靠谱的路线必然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光是懂得方向还不行,还得努力的去学习和拓展自己的商业认知力;光是知识素养够了也不行,还得耐得住寂寞受得诱惑,要知行合一;既要现实(安全边际)又要有思想的穿透力(前瞻性),最后能不是注定少数人获胜的游戏吗?

大家都喜欢说市场是无效的,但有资格说这话的投资者,必须具备足够有效的判断力,否则你与市场一样是无效的。验证这种“有效能力”的几个简单指标:第一,很清楚市场整体处于风险和机会的哪个区域;第二,对于企业的认知有明显超越市场普遍理解水平的能力;第三,掌握不同类型企业的正确的估值原理。

绿大地勾结外部“财务专家”进行财务造假案件对于投资人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首先普通投资者单纯从财务角度来确保投资安全是相当不靠谱的,有天然的障碍和弱势;另外,对于企业重大经营行为持高度的辨识力和敏感度是相当关键的。千万不要忽视背离商业逻辑和难以解释的行为,否则水落石出时早已一片狼藉。

有一种观点认为千里马太难找,还是普通好马比较现实。我个人认为言之有理,但是细琢磨又不然:难以识别的原因恰恰是因为还不够优秀,而不是足够优秀。是从一大群人里一眼找到姚明容易,还是找几个180cm的容易?另外“必须找千里马”的比较关键2个原因,第一就是市场往往把很多马都按千里马定价了,这时只找匹好马是远远不够的;第二,千里马即使不千里,有五百里也算是及格。十里马再打个折扣还剩多少?

我不知道有几个人有同感,现在的市场(11年8月)其实挺吓人的。高成长概念,不知道还能撑1年还是半年,但是我知道撑得越久,买单的价格就会越恐怖。成长型投资,如果只是抓大家都看到了业绩爆发的股票,那么这个世界上早没有穷人了

当一个行业普遍拥有高溢价的时候,其隐含的意思是这些企业都将胜出,这很荒谬。大部分的企业在这种时刻的卖出都是合理的。毕竟其未来更大的市值,是要建立在竞争不确定性的基础上,而当前的溢价过高却是现实的。只有未来优势型企业,其已经具备但远未充分挥发的内在价值特性才具有穿越周期的持有意义。

未来优势至少包含几个意思:第一,其行业发展的大环境的态势越来越明确有利;第二,企业自身的差异化竞争优势鲜明而牢靠,对手难以模仿;第三,企业的盈利能力(业务结构以及权益收益率态势的演变)在行业态势和竞争优势的保护下,将越来越进入一个盈利能力不断加强的上升大周期。

安全边际究竟是什么?是很低的pe?还是很高的增长率?都不是。安全边际是对于一笔生意的商业价值和发展前景的程度、确定性以评估和打折的过程。价值程度越高、确定性越高、打折程度越高的,潜在投资价值越高。危险在于,市场往往过高的估计了价值程度,忽略了远期竞争的不确定性,并草率的给予高溢价。

如果以一个5年的周期来回顾,我们通常发现带来回报最大的往往就是那么2,3笔的投

资,而剩下的大量的交易在回报贡献率上基本上是打酱油的。但正是这些打酱油的非核心回报投资,却占用了整个投资研究精力中的80%。真正足够重要的投资良机,可能“一辈子20个孔”确实用不完。

我对于周期股的投资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也想不出什么有效的判断方式(那种满大街流传的方法就不重复了)。我能理解的,就是如果能判断有些周期企业大概率可以再超越之前的经营高峰,而现在确实够萧条跌的也真够狠,那么就拿着等吧,除此之外还有啥好办法?我对周期企业最大的心得就是,事实总比你想象的更复杂。

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战胜市场的投资方法?因为市场的偏好和偶然性是无穷尽的,但是每个人的能力圈却总是有限的。那为什么价值投资又具有穿越时间周期的可持续的有效性呢?因为不管市场的偶然性多么不可穷尽,其建立在企业内在价值和溢价机理的必然性终会反映在价格上。

人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比如,如果你是想搏点击率,那么你一定要预测市场,而且预测的越细越好(君不见,博客中排名最靠前的不但要预测市场,甚至要预测到未来几分钟^^);如果你想博出名,那么就一定要骂市场骂管理层,而且最好是情绪饱满充沛。但如果你只不过想通过投资获取财富,那么最好别做傻事儿。

苏宁对未来10年设定了宏伟的蓝图,其中对于易购的押宝尤为突出(目标3000亿,当前几十亿的规模,复合增长率目标惊人;而相对实体店3600亿的目标,2010年已经740多亿的增长就较为平缓了)。苏宁与京东的对比,验证了“旧垄断者总是害怕破坏性创新,从而为新一轮竞争展开提供条件”的商业现象。

战略不是所谓的“高调喊出目标”。清晰的战略必须回答:环境是怎样的?“我”的情况和特点是什么?我的目标该是什么?要达到这个目标我必须做什么?这4个问题直接的逻辑严密性,以及假设的合理性,以及依据的事实证据,是判断战略可行性的关键。企业如此,其实个人投资者又何尝不需要回答这些呢?

投资不是打官司,要证据确凿才能如何如何。在企业分析中,太多时候其实并不能得出什么清晰的结论,但“没有结论本身就是一种结论”。投资不过是找自己能够看懂的东西,排除掉一些看不清或者明显存在重大疑虑的东西。投资千万不要搞成大专辩论赛,为了维持某种立场而作无意义的辩论,那入戏就有点儿深。

自从我提出一个“低风险,高不确定性”的投资思路以来,发现近来被提及的越来越频繁,居然也开始出现滥用的趋向了。很多人并不仔细推敲这一思路的实质所在,而是根据字面意思进行简单的“自我解释”。这并不是孤立现象,其实对于很多投资思路,都存在类似的不求甚解,最后画虎不成反类犬,那就很糟糕了

关于巴菲特、格雷厄姆过时的说法也不是这10年8年的新鲜事儿了,太多人只是读2本书触及到表面,就以为理解了思想的实质。正因为这种论调会毫无疑问的一直延续和重复,所以价值投资者的机会才会一直延续。我提一个问题,请问:把一个值10块钱的东西6块钱买入,然后20块钱卖出,这种行为什么时候会过时?

投资,真的不需要上什么商学院课程、考什么证券执业执照啥的。最好的教科书早就写好了到处都买得到,最棒的商业案例就在公开资料里。最需要锻炼的是相信常识,保持理智和独立思考,学会从商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有了这个,就能在市场里做出对的反应。

我相信一句话:局面决定选择。很多问题没有基本前提之前,都是伪命题。比如,学会享受生活不要太拼命对不对?很难说,对生活基本安定和有一定基础的人可能对,对一穷二白又很想改变命运的就未必对。大多数的东西,要放在一定的环境、目标里,“选择”也不是一个绝对意义的对错,而只是得失的衡量而已。

每当市场出现某种极端态的时候,我就很喜欢看出现的各种言论(甚至专门回头去找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