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冰湖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合集下载

《2024年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范文

《2024年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范文

《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篇一一、引言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积雪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气象要素之一,其时空变化特征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和预测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近50年来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

二、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1. 时间变化特征近50年来,青藏高原积雪的年际变化呈现明显的波动趋势。

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的分析,发现积雪深度在冬季呈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而春季则有明显的减少趋势。

这种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密切相关。

具体来说,冬季气温上升导致积雪深度增加,而春季气温升高则加速了积雪的融化速度,从而导致积雪深度减少。

2. 空间变化特征青藏高原的积雪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地理差异。

在高原的不同区域,积雪深度和覆盖范围有所不同。

总体而言,高原的西部和北部地区积雪较深,而南部和东部地区积雪相对较浅。

此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青藏高原的积雪线呈现出向高海拔地区移动的趋势。

三、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1. 西风带的影响青藏高原的积雪与西风带的关系密切。

西风带是地球上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藏高原的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西风带的气流将暖湿气流从热带地区带到青藏高原,进而影响积雪的分布和变化。

当西风带增强时,会带来更多的暖湿气流,导致青藏高原的积雪减少;反之,当西风带减弱时,积雪则可能增加。

2. 季风气候的影响季风气候对青藏高原的积雪也具有重要影响。

季风气候的降水分布直接关系到青藏高原的积雪形成和消融过程。

当季风强度增加时,降水增多,有助于增加积雪深度;而当季风强度减弱时,降水减少,可能导致积雪深度减少或融化速度加快。

四、结论本文通过对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其与全球气候变暖密切相关。

时间上,冬季积雪深度呈增加趋势,而春季则有减少趋势;空间上,西部和北部地区积雪较深,而南部和东部地区相对较浅。

青藏铁路沿线地形、气候、水文特征及其对沙害的影响分析

青藏铁路沿线地形、气候、水文特征及其对沙害的影响分析

青藏铁路沿线地形、气候、水文特征及其对沙害的影响分析青藏铁路途经地区地壳运动强烈,是现今地表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域单元,分布着大量的褶皱和活动断裂带,岩石破碎,土质松散,地貌类型多样,病害严重。

同时,由于地势高耸,受高寒气候影响,温差大,冻融风化强烈,产生大量岩屑等细粒物质,为风沙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沿线布满了类似戈壁的风蚀沙砾石滩地,在破碎的地形上发育着大面积巨厚沉积物,特别是在铁路途经众多水系的河谷、湖盆等洼地分布有由风积沙组成的各种风成地貌,在大风干燥季节造成沙害。

限于青藏铁路的建设和通车只是近些年的事,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及其对铁路沙害的影响认识不充分。

因此,文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青藏铁路沿线的地形、气候、水文进行调查,分析其类型、分布、特征及对沙害的影响,以期系统认识青藏铁路沙害规律,为防沙提供依据。

1材料与研究方法文中数据资料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获取。

在野外,结合当地气象资料,沿青藏铁路考察地貌、气温、降水、风况、河流、湖泊等的类型、特征及分布情况。

在室内,主要采用Google Earth影像判译及GIS处理,并查阅相关文献,分析上述自然要素对铁路沙害的影响。

2调查与分析结果2. 1地形青藏铁路自西宁出发,依次经过的主要地貌单元有:煌水谷地、日月山、青海湖、关角山(青海南山)、柴达木盆地、昆仑山、楚玛尔高平原、可可西里山、秀水河-北麓河、风火山、日阿尺曲、乌丽山及盆地、沱沱河、开心岭、通天河、布曲河谷、温泉盆地、唐古拉山、扎加藏布、头二九山、安多河谷、错那湖-桑雄、念青唐古拉山、柴曲谷地、羊八岭、堆龙曲、拉萨河谷。

山地除日月山、关角山、昆仑山北坡、可可西里山、风火山、开心岭、唐古拉山、九子纳、念青唐古拉山等地势较为险峻外,其余多呈穹窿状,山岭浑圆坡度平缓,盆地和谷地大体呈NWW-SEE向展布,河谷宽浅,地形平缓。

因此,线路通过地区除昆仑山北坡路段,羊八井至拉萨路段属坡降较大的山区河谷,中间的风火山、可可西里山、开心岭、唐古拉山、九子纳、念青唐古拉山等路段坡降较大外,其余地段宏观上属高平原地貌,保留着古老的夷平面,地形平坦开阔。

青藏高原冰川变化趋势及对策研究

青藏高原冰川变化趋势及对策研究

西藏发展论坛2018.1青藏高原冰川变化趋势及对策研究吴右摘要:从总体上讲,青藏高原现代冰川面积不断缩小,厚度不断减薄,冰储量不断降低。

青藏高原号称“亚洲水塔”,高原上冰川的变化必然给周边地区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如何保护人类耐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减少冰川变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和面临的现实挑战。

关键词:青藏高原;冰川;融化青藏高原总面积约占我国大陆面积的近四分之一,包括西藏、青海、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和新疆南部等广大地区,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被称为地球“第三极”,也是亚洲许多大江大河,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的发源地。

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自然条件,成为现代冰川发育的先决因素。

青藏高原广阔的冰川是除了南极和北极之外最独特的冰雪风景,更是对人类活动具有最广泛影响的冰天雪地。

近年来,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高原冰川在加速融化,冰川面积不断缩减,由此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深入研究冰川发生变化的内在逻辑,找出变化的规律,遏制变化引起的消极影响,是时代的迫切要求和历史赋予的必然使命。

力图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沿着时间轴的发展轨迹,总结冰川变化趋势,呈现变化引起的严重后果,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找出遏制消极影响的出路。

一、青藏高原冰川分布及变化趋势冰川是最敏感、最直接、最易于辩识、具有长纪录、高分辨气候变化信息的指示器和储存体,冰川变化信息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基础性资源。

冰川至少具有三大功能:重要的淡水储备资源,反应灵敏的气候变化指示器,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调节器。

据调查,青藏高原冰川总计达46298条,冰川面积59406平方公里,面积分别占世界和亚洲山地冰川总面积的14.5%和47.6%,位于我国境内的冰川面积占到了总面积的49%,我国成为中、低纬度山地冰川面积最大的国家。

青藏高原冰川储量5590立方公里,水能蓄积量约占全国水能总量的44%。

这些冰川以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天山等山系为中心集中分布。

近50年青藏高原东部冬季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_胡豪然

近50年青藏高原东部冬季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_胡豪然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68卷第11期2013年11月V ol.68,No.11Nov.,2013收稿日期:2013-07-26;修订日期:2013-10-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5068;40665003);四川省气象局科学技术研究开发课题(川气课题2011-开发-03)[Foundation: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41205068;No.40665003;The researchitem of Sichuan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No.2011-03]作者简介:胡豪然(1977-),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气候变化研究。

E-mail:hhr@1493-1503页近50年青藏高原东部冬季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胡豪然,梁玲(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成都610072)摘要:选取青藏高原东部地区1961-2010年64个测站的积雪数据,分析了冬季积雪日数的空间分布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原东部冬季积雪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多雪且变率大,藏南谷地、川西干暖河谷地带及柴达木盆地少雪且变率小,这样的空间分布是由周边大气环流系统及复杂局地地形共同造成的;高原东部冬季积雪表现出“少—多—少”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分别在80年代末和20世纪末发生由少到多和由多到少的两次突变,尤其是20世纪末的突变更为显著;降雪和气温的变化是影响积雪日数的重要因素,其中降雪的影响更为显著;80年代末高原冬季降雪由少到多的突变是造成积雪日数发生相应变化的主要原因;20世纪末高原冬季气温和降雪分别发生由低到高和由多到少突变,其影响叠加导致积雪日数发生了更为显著的突变。

关键词:青藏高原;冬季积雪;空间分布;年代际变化DOI:10.11821/dlxb2013110051引言冰雪圈是组成气候系统的五大圈层之一,气候变化总是伴随着冰雪的演变。

西藏地区冰湖领域学术研究现状及主要进展

西藏地区冰湖领域学术研究现状及主要进展

西藏地区冰湖领域学术研究现状及主要进展*高延鸿(西藏自治区水利电力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西藏拉萨850000)摘要:西藏地区处于青藏高原主要区域,典型冰湖溃决机理、危险性评价和冰湖溃决应急预案研究,重点从影响冰湖溃决的关键因素变化机理分析研究入手,揭示高寒地区冰湖溃决的內在机理,分析研究冰湖不同条件下稳定性变化情况,对于建立系统而科学的高原冰湖防灾和预警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文章重点从西藏地区及周边区域冰湖变化态势、冰湖溃决诱因与机制研究、冰湖危险性评价研究、冰湖溃决灾害应急方案研究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冰湖领域学术研究现状和主要进展,重点分析介绍了西藏地区冰湖现状和研究定性和量化数值指标。

关键词:西藏冰湖领域学术研究进展0引言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对于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水利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将“公共安全”“环境”列为重点研究领域,“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被列为优先主题。

从国家需求角度出发,系统性开展西藏高原地区典型冰湖溃决机理和危险性评价及冰湖溃决应急预案研究,对于保持中国在青藏高原范围冰湖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为西藏区域开展冰湖灾害防治提供有效理论和技术指导有着积极意义。

西藏高原地区处于青藏高原主要区域,对于冰湖溃决机理、危险性评价和应急预案措施的相关科学研究工作,需要从冰湖溃决的重点因素变化机理分析研究入手,揭示高寒冰湖溃决的内在机理,分析研究典型冰湖在不同条件下稳定性变化情况。

同时结合国内外冰湖领域研究成果,开展西藏典型冰湖危险性评价分析,并建立系统而科学的高原冰湖防灾和预警体系。

1西藏地区及周边区域冰湖发展变化趋势中国境内冰湖范围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腹地西藏地区念青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等区域。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西部大多数冰川处于退缩状态,特别是西藏地区喜马拉雅山区域、藏东南山地等冰川普遍处于退缩状态。

关于西藏东南冰湖溃决泥石流灾害分析及发展趋势

关于西藏东南冰湖溃决泥石流灾害分析及发展趋势

关于西藏东南冰湖溃决泥石流灾害分析及发展趋势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西藏自治区近年来冰湖灾害越来越严重,具有潜在溃决危险,使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目前我国关于冰湖溃决泥石流灾害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必要分析其冰湖溃决的特征及形成条件。

从分析结果中得出异常气候条件是造成冰湖溃决的主要因素,当气候转为干热或湿热或升高最易引发冰湖溃决泥石流。

通常冰川会在气温升高时融水有个临界点,只要度过这个临界点就有可能减少冰湖溃决和泥石流,未来40年臧东南发展也会成多呈现”U”字型。

标签:西藏东南冰湖溃决泥石流发展冰湖溃决泥石流具有破坏力强、爆发突然、洪峰高及流量巨大等特点,主要由高山洪湖溃决洪水引起的突发性泥石流。

发生溃决的冰湖多发育地带在阿拉斯加、冰岛、挪威等极地和高纬度冰川分布帕米尔,后者则是在中、低温度的山岳冰川区。

西藏自1935年以所存在的15个冰湖发生20次溃决,造成影响十分严重,因此分析西藏地区的冰湖溃决泥石流灾害有利于为后续防治及发展起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西藏东南冰湖分布及溃决泥石流灾害在西藏东南构造和外力等作用下,其冰湖根据其成因可分为冰面湖,冰内湖,冰坝湖,冰川终碛湖,冰斗湖,侧碛阻塞支谷湖等。

西藏境内分布的主要是冰川终碛湖和冰斗湖两类。

冰湖溃决后一般情况下形成泥石流地质灾害,纵观青藏高原地质灾害发展演变的过程表明,当地一些地区冰湖溃决地质灾害和西藏其它地区发生的冰湖溃决泥石流一样,是自然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冰湖溃决泥石流灾害分析2.1高温多雨的极端气候条件冰湖大小和储水量、冰川面积和厚度、沟道纵比降及松散固体物质、气温和降水及湖堤结构与稳固性都是冰湖溃决泥石流的形成因素,其中最重要和最根本的诱发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据西藏东南发生的数十次冰湖溃决泥石流是中可明显看出降水、气温能直接影响冰湖溃决泥石流的形成。

因为发生泥石流的时间都集中在5~9月,其中5月1次,6月3次,7月5次,9月3次,8月和7月是高温和降水最频繁的时间段,也是形成冰湖溃决泥石流几率最大的时期。

青藏高原中部唐古拉冰芯气候环境记录研究的开题报告

青藏高原中部唐古拉冰芯气候环境记录研究的开题报告

青藏高原中部唐古拉冰芯气候环境记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高程最高的区域之一,其地表特征复杂,气候条件极端,被誉为“天然气象实验室”。

其中唐古拉山是青藏高原中部最高的山脉,山顶冰盖对区域气候和环境变化的敏感性较高,是青藏高原冰芯研究中的重要区域之一。

通过对唐古拉山冰芯的研究,可以从过去几千年的气候环境变化中获取重要的信息,例如温度、降水、大气环流、灰尘等指标,能够为现代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预测。

同时,该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探索气候变化与区域水文循环、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唐古拉山冰芯的分析,重建历史气候环境变化,并探究青藏高原中部的水文循环和生态环境演变特征,为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证据和参考。

三、研究内容(1)冰芯取样本研究将在唐古拉山高海拔地区采集冰芯样品,样品采集时间段为近百年。

采用类似于冰川挖掘机的装备,在冰川表面切割一条深度约100米的直线,草率将冰芯取出,放入冰箱中保存。

(2)样品分析采用先进的化学测试仪器对冰芯中的微量元素、同位素进行测试,提取其中的气候环境信息,并结合历史记录进行气候环境的重建。

(3)数据分析以年份作为横轴,相关气候参数作为纵轴,绘制曲线图分析其变化规律,通过分析曲线图,得出该区域的气候特点,探讨其变化原因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成果有助于:1. 深入了解青藏高原中部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及其演化规律,为今后的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宝贵的参考数据。

2. 探究青藏高原中部区域水文循环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气候变化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3. 建立历史气候变化模型,为今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和环境影响的预测提供依据。

五、研究方案本研究计划在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之间完成,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 2019年6月至8月:采集冰芯样品,建立样品处理流程管理。

2. 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进行样品分析,提取气候环境信息,重建历史气候环境变化。

藏区冬季最美的模样 探访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冰川群

藏区冬季最美的模样 探访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冰川群

Fontline一线手记A Visit to the Glaciers in Its Eastern SectionNyenchen Tanglha Mountains文 花非花 图 李戈 林智伟探访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冰川群藏区冬季最美的模样念青唐古拉山脉横亘于青藏高原的东部,整体呈东西走向,是藏北、藏南、藏东南三大区域的重要地理分界线。

在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东段,集中分布着气势磅礴的大规模冰川群,是藏区最震撼人心的风景线之一。

很多人都说,夏季秋季比较适合去西藏。

然而,那些一年四季都往来于西藏的旅行家却认为,冬季才是它最美的模样。

春节假期,我和好友们从拉萨出发,在藏族格桑的带领下,通过驾车和步行,进入念青唐古拉山东段的深处。

在为期10天的行程中,我们探访了坡戈、碑加、三怙主、三色湖等数座冰川,参观了悬崖上的寺庙——孜珠寺,又深入萨普神山,成功穿越无人区麦地卡湿地,顺利完成了这一次旅途。

大年初一的早上8点,我们驾车离开拉萨,行驶在青藏公路上。

天气正好,远处矗立着晶莹的雪山,路边是奔腾不息的河水,时不时与疾驰的天路火车擦肩而过,大家都心情振奋。

中午到达当雄县,这里距圣湖纳木错很近,可以顺道游览一番。

幸运的是,早上的纳木错还因道路结冰处于关闭状态,我们赶到时刚好开放。

由于时间关系,藏族格桑决定绕过游客拥挤的扎西半岛,带我们去一个可以看到纳木错全景的地方。

经过那根拉垭口,沿途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哈达和经幡,都在随风飞舞,我企图下车步行,却被大风刮得踉踉跄跄、站立不稳,只能返回车内。

终于到了湖边。

一直听说纳木错的冬景是如何美丽,这次总算有机会亲眼目睹,兴奋的我们不顾大风和严寒,立马跳下车。

只见整个纳木错被雪山拱卫着,宽广的湖面已是千里冰封的状态,蔚蓝的冰面被深浅不一的白雪覆盖,远远看去就像是流动拉萨-纳木错-坡戈冰川-丁青县尺牍镇派出所恰好村长的儿子在读中学,可以临时充当翻译,当他告诉姐姐我们夸她漂亮时,美丽的藏家姑娘眼里尽是羞涩,捂嘴开心地笑着,淳朴得令人心动!1的波纹,极富层次感。

《2024年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范文

《2024年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范文

《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篇一一、引言青藏高原,作为世界之“第三极”,以其独特的地形、气候条件及对全球气候的重大影响,成为了众多气候学者研究的热点区域。

其中,积雪变化作为该区域重要的气候指标之一,不仅影响着区域性的生态环境,也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

本文将重点探讨近50年来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深入分析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

二、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1. 时间变化特征近50年来,青藏高原的积雪日数呈现出显著的年际变化和季节性变化。

整体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青藏高原的积雪日数呈现减少的趋势。

尤其是在冬季,这种减少趋势更为明显。

同时,春季和夏季的积雪变化也受到气候变暖的影响,积雪消融速度加快,导致积雪量减少。

2. 空间变化特征在空间分布上,青藏高原的积雪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高原的迎风坡和海拔较高的地区,如唐古拉山、昆仑山等地,积雪量较大。

而背风坡和低海拔地区,如藏南谷地等,积雪量相对较小。

此外,随着气候变化的持续影响,这种空间分布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三、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青藏高原的积雪变化与大气环流因子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大气环流因子及其与积雪变化的关系:1. 西风带:西风带是影响青藏高原的主要大气环流系统之一。

当西风带加强时,会带来更多的水汽和能量输入,从而增加青藏高原的降雪量。

相反,西风带减弱时,降雪量也会相应减少。

2. 印度季风:印度季风对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的积雪有重要影响。

季风强弱直接影响该地区的降水和气温,从而影响积雪的生成和消融。

3. 大气环流型态:不同的气候型态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也会对青藏高原的积雪产生影响。

这些气候型态会改变大气环流的模式,从而影响青藏高原的水汽输送和能量分布。

四、结论综上所述,近50年来青藏高原的积雪呈现出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

这些变化与大气环流因子密切相关,尤其是西风带、印度季风和大气环流型态等。

青藏高原唐古拉地区活动层厚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青藏高原唐古拉地区活动层厚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青藏高原唐古拉地区活动层厚度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杜二计;杨斌;谭昌海;肖瑶;刘广岳;邹德富;赵拥华;吴晓东;吴通华;赵林;胡国杰;周华云;李智斌;汪易【期刊名称】《冰川冻土》【年(卷),期】2022(44)2【摘要】多年冻土区活动层的冻融过程显著影响地-气间的水热交换、地表水文过程、冰缘地貌演变及寒区工程建设。

活动层厚度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空间分布的准确模拟计算是冻土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问题之一。

作为青藏高原中部东西走向最大的山脉和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主要分布区,唐古拉地区是青藏高原南部湿润区与北部干旱区的过渡区,该地区的活动层厚度空间分异规律研究对于揭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整体空间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唐古拉地区南、北坡两个区域野外实测活动层厚度分布数据,分析了该区域活动层厚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活动层厚度分布的突出特点是空间分异巨大,最小值仅为1.2m,最大值达到5.6m。

以不同植被类型区活动层的平均厚度为对比标准,其分布特征为:沼泽草甸<高寒草甸<高寒荒漠<高寒草原,高寒草原的平均活动层厚度最大。

对比南、北坡,南坡活动层厚度普遍大于北坡。

Stefan方程的计算结果表明,活动层厚度的变化速率随土壤含水率的变化最大,其次为土壤热导率,而随地表融化指数的变化最小。

实测土壤含水率、探坑数据及地表融化指数与活动层厚度分布关系表明,影响活动层厚度空间分异的最为敏感的因素为土壤含水率,其次为土壤热导率,地表融化指数的敏感性最小。

【总页数】11页(P376-386)【作者】杜二计;杨斌;谭昌海;肖瑶;刘广岳;邹德富;赵拥华;吴晓东;吴通华;赵林;胡国杰;周华云;李智斌;汪易【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藏北高原冰冻圈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应用地质研究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14【相关文献】1.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峰地区气候特征初步分析2.唐古拉地区活动层土壤水热特征的模拟研究3.青藏高原唐古拉垭口地区小气候特征4.青藏高原唐古拉地区暖季土壤水分对地表反照率及其土壤热参数的影响5.基于SHAW模型的青藏高原唐古拉地区活动层土壤水热特征模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徒步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在风雪中穿越藏东南雪山河谷群

徒步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在风雪中穿越藏东南雪山河谷群

F rontline一线手记念青唐古拉山脉横贯青藏高原的中东部,山脉间雪山簇拥、河谷密布,隐藏着无数壮观绝美的风景和徒步线路,是户外爱好者心中的天堂。

在本文中,作者一行前往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东段,在经典的“曲通线路”基础上加以延伸,带我们领略了藏东南隐秘的风景。

A Hiking Trip across Its Eastern ValleysNyenchen Tanglha Mountains 文 图 蜜蜂在风雪中穿越藏东南雪山河谷群徒步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东段,位于西藏昌都、林芝和那曲的交界地区,是雅鲁藏布江和怒江的分水岭。

这里地形复杂、气候湿润,大量降雪形成了壮美的冰川和雪峰,也哺育了茂密的针叶林。

其中,在林芝市北部,波密县和洛隆县之间,有一片风光绝美的山谷,这里6000米级雪山环伺,溪流逶迤,数十条大型冰川从雪山之巅奔腾而下,直抵谷底;翡翠色的湖水梦幻般铺满整个山谷,周围环绕着一个个风景如画、犹如世外桃源的村镇。

正因如此,一些国外登山家称这里为“西藏的阿尔卑斯”——而我们此次徒步的曲通线路,就位于其中。

这趟行程,从波密县城开始。

在这里,各位队友陆续集结,采购物资、整理装备,一切都准备妥当后,众人乘车赶到了徒步的起点,位于波密县城DAY1~DAY3:曲那玛村→巴巴拉垭口→措仁措营地行走在风起云涌间,仿佛置身于幻界。

我看到隐藏在山坳里的巴巴拉措,它的湖面上飘荡着屡屡云雾,仿佛害羞一般时隐时现;而后方的雪山时而被云雾遮挡,时而云雾被风吹开显露真容。

1北部的曲那玛村。

下车时已是早上9点半,我们一行7人,沿着植被丰茂的村间小路,很快便抵达了徒步的正式起点郎脚马——念青的许多线路都是由此处进山。

下行了一段路后,沿着木桥跨过一条水浪汹涌的河沟,对岸是茂密的森林。

天阴沉得厉害。

我们在浓雾弥漫的山林间一路爬升,渐渐的,天地间开始响起淅淅沥沥的声音,并且越来越大——下雨了。

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位置躲雨,大家只能穿上雨衣继续前进,并在途中草草地解决午餐。

青藏高原冰川厚度与湖泊水位的时空变化研究

青藏高原冰川厚度与湖泊水位的时空变化研究

青藏高原冰川厚度与湖泊水位的时空变化研究一、内容综述青藏高原是全球最大的冰川区,其冰川厚度和湖泊水位的变化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学者们对青藏高原冰川厚度与湖泊水位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广泛研究。

本文将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青藏高原冰川与湖泊水位变化的监测、预测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青藏高原冰川的形成、分布和演变过程,以及其对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

青藏高原冰川主要由积雪形成,经过压实作用转化为冰层,形成冰川。

冰川在地表径流、降水量和气温等方面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青藏高原冰川厚度变化的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学者们发现青藏高原冰川厚度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和年际变化。

此外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也使得青藏高原冰川总体积减少,厚度减小。

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青藏高原冰川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冰川资源管理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再次本文概述了青藏高原湖泊水位变化的研究现状,通过对湖泊水位长期观测数据的分析,学者们发现青藏高原湖泊水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地壳运动等。

全球变暖导致青藏高原地区降水量增加,地表径流增加,从而使湖泊水位上升。

然而湖泊水位的变化受到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制约,因此需要结合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对湖泊水位变化进行综合研究。

本文讨论了青藏高原冰川厚度与湖泊水位时空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冰川厚度与湖泊水位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冰川融化会导致地表径流增加,进而影响湖泊水位;另一方面,湖泊水位的变化也会反过来影响冰川的融化速率和分布范围。

因此研究青藏高原冰川厚度与湖泊水位的时空变化关系对于提高气候变化预测能力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青藏高原冰川和湖泊水位的变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青藏高原雪川湖泊冰川变化与气候响应分析

青藏高原雪川湖泊冰川变化与气候响应分析

青藏高原雪川湖泊冰川变化与气候响应分析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高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其成为许多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

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雪川、湖泊和冰川是常见的自然地貌,它们的变化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本文将重点分析青藏高原雪川、湖泊和冰川的变化,并探讨它们与气候响应之间的关系。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青藏高原的雪川变化。

雪川是指由于气温、降水等自然因素,积雪在山谷地带形成的一种地貌现象。

青藏高原的雪川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其变化与气温、降水变化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的雪川面积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

这是因为气候变暖导致积雪的融化速度加快,使得雪川的面积不断减小。

此外,降水量的变化也会影响雪川的形成和消退。

一些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降水量呈现出不规律的变化,使得雪川的变化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青藏高原的湖泊变化。

青藏高原是全球湖泊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湖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湖泊面积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水增加,进一步导致湖泊的水位上升。

此外,降水量的变化和蒸发的增加也会影响湖泊的水位和面积。

一些研究还发现,青藏高原的湖泊的水质和沉积物的组成也发生了变化,这与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青藏高原的冰川变化。

青藏高原的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之一,其变化对全球气候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冰川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出迅速消退的趋势。

这是因为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

冰川的消退不仅导致了水资源的减少,还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此外,冰川融化还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进一步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综上所述,青藏高原的雪川、湖泊和冰川的变化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青藏高原的雪川面积逐渐减小,湖泊水位上升,冰川迅速消退。

这些变化不仅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对全球的气候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藏东南的神奇冰川

藏东南的神奇冰川

开篇之前,我们先给大家出个谜语:“川”是指流动的河水,那什么川看上去是不动的呢?答案是“冰川”。

冰川是指达到一定厚度并能在重力作用下缓慢流动的自然冰体。

因为冰川的流动速度太慢,所以肉眼看起来它就像一块大冰疙瘩,一直矗在那里不动。

中国是全世界中低纬度带山岳冰川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

按中国山岳冰川在坡向上的分布规律来说,山系北坡热量低,冰川面积和冰储量较大。

但是,藏东南地区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却是南坡的冰川数量多、规模大。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

它劈开青藏高原与印度洋水汽交往的山地屏障,向高原内部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青藏高原东南部由此成为一片绿色世界。

夏季,由于受到东西两侧高大山脉的阻挡,印度洋上的暖湿气流只能沿着雅鲁藏布河谷涌入,为藏东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降水,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也因此变成了一条巨大的“水汽通道”。

就连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孟加拉国、印度东北部一带,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也位于此通道中,年平均降水量可达一万毫米以上,十分惊人。

这条巨大的水汽通道造就了藏东南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从高海拔的雪山到墨脱、察隅的林间,几千米的海拔落差让人仿佛瞬间从寒冬的乌苏里江畔来到了五指山脚下。

源源不断地输送的水汽,也使得藏东南地区发育成全国数量最多的海洋性冰川。

冰川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是雪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而成的。

要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固态降水,其中包括雪、雾、雹等。

没有足够的固态降水作“原料”,就等于“无米之炊”,根本形不成冰川。

藏东南的“水汽通道”漫画《此路不通》作者:老周千姿百态的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冰川堆积地貌(冰碛地貌)和冰川侵蚀地貌(冰蚀地貌)两大类。

下面我们就以西藏林芝地区的山地冰川为例,向大家讲述冰川地貌的相关知识。

先讲讲冰碛地貌:侧碛垄它指冰川堆积作用过程中所携带和搬运的由碎屑构成的堆积物,又称冰川沉积物。

根据冰碛物所处位置的不同,它又分为侧碛、终碛、内碛等。

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峰地区气候特征初步分析

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峰地区气候特征初步分析
Biblioteka J l 2 07 uy, 0
青 藏 高 原 念青 唐 古 拉峰 地 区气 候 特 征初 步分 析
游 龙 , 世昌 , 克明 , 景时 , 流 , 强弓 庆 康 田 刘 李潮 张
(. 1 中国科学院 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圈层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研究站 , 北京 10 8 00 5;
m,99— 0 3年退 缩 了 1 平 均 年 退 缩 量 32 19 20 3m, .5
m, 并将继续保持退缩状态。康世昌¨ 等通过此冰 川垭 口冰芯记录恢复 了 15 92—19 98年间大气降水 8 和净积累量的时 间变化序列 , / 9 结果表 明: 中亚地 区冬季气压的升高以及冬、 夏季南亚和青藏高原位 势高度的异常增强了印度夏季风 , 导致 了念青唐古
北海 拔 708m 的穷母 岗 峰 , 4 往东 呈 向北 突 出 的弧 形展 布 到 9 。 乌 以北 的安 久 拉 , 达 70k 7E然 长 4 m左
雪厚度 5 月数值最大, 7月最小 。张堂堂u 对念青 唐古拉峰地区拉弄冰川的研究表明 : 拉弄冰川末端 在 17 90—19 99年退 缩 了 25m, 均年 退 缩 量 9 8 8 平 .
2 中国科学院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 甘肃 兰州 7 00 ) 30 0

要 :利用青 藏高 原念青唐 古拉峰 地 区扎 当冰川垭 口( 0 2 .r N, 0 3 . 3E, 0 a s1) 南坡 (0 3 。8c 9 。9 o 580m . .. 、 7 3。
2 . 7N, 04 .6E, 10m .. ) 2 8 9 。J 3 5 0 a s1 和北 坡( 02 . 6N, 0 3 .6E, 4 0n as1) D . 3 。9 0 9 。7 4 5 0 l ... 三台 自动气象站一年 的近

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冰湖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冰湖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测 绘 工 程冰湖是由于冰川退缩产生的融水在冰川末端或者侧部汇集而成的高原湖泊,我国的冰湖主要分布在西藏念青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地区。

近年来,由于整个地球气候变暖,大部分冰川呈退缩状态,冰川的冰雪融水增加,加大了湖泊的补给源,因此冰湖发生溃决的危险增大。

对冰湖的空间分布以及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对冰湖溃决的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冰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张堂堂等人对近期气候变暖念青唐古拉山拉弄冰川处于退缩状态进行了研究,姚檀栋等人对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纳木那尼冰川正在强烈萎缩进行了分析研究,上官冬辉等人对1970年至2000年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冰川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

在前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拟在收集了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冰湖的1976年、1988年、2001年和2013年四个期次遥感解译资料,对该区域229个冰湖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冰湖发育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为冰湖溃决泥石流灾害的预测预警提供依据。

1 冰湖发育的空间分布特征1.1冰湖数量及面积特征根据遥感解译结果并结合野外调查资料,目前在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共发现面积大于1万m2的冰湖有229个,冰湖总面积约60.45km2,冰湖蓄水总量约6亿m3。

主要分布于林芝地区波密县、那曲地区嘉黎县、昌都地区边坝县。

按照冰湖面积大小进行统计,该区域面积在5万m3以下的冰湖有163个、占冰湖总数的71.18%,面积3.31km2、占冰湖总数的5.48%;面积在5万~50万m3的冰湖57个、占总数的24.89%,面积8.42km2、占总数的13.93%;面积在50万m3以上的冰湖9个、占总数的3.93%,面积48.72km2、占总数的80.60%。

按蓄水量进行统计:蓄水量在5万m3以下的冰湖85个、蓄水量302.5万m3,蓄水量在5万~10万m3的冰湖65个、蓄水量490.8万m3,蓄水量在10万~50万m3的冰湖40个、蓄水量1165万m3,蓄水量在50万~100万m3的冰湖17个、蓄水量1297万m3,蓄水量在100万~500万m3的冰湖12个、蓄水量3232万m3,500万~1000万m3的冰湖6个、蓄水量4600万m3,1000万m3以上的冰湖4个、蓄水量49000万m3(见表1)。

青藏高原湖冰物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青藏高原湖冰物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青藏高原湖冰物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王智颖;吴艳红;常军;张鑫;彭代亮【期刊名称】《北京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43)005【摘要】为明确青藏高原湖泊湖冰物候信息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青藏高原面积较大(面积>100 km2)的40个湖泊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数据,采用阈值法提取湖冰物候,分析2000—2015年青藏高原湖冰物候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湖泊开始结冰在11月初—12月中旬,完全结冰在11月中旬—次年1月初,开始融化在3月中旬—5月初,完全融化在4月中旬—6月初,封冻结冰期176 d左右,完全封冻期130 d左右.湖冰物候有明显区域差异,北部湖区开始结冰期早,完全融化期晚,封冻期长;南部湖区开始结冰期晚,完全融化期早,封冻期短.2000—2015年,大部分湖泊湖冰物候变化趋势不显著.北部湖区封冻期和完全封冻期波动较大,而东部和南部湖区完全封冻期变化程度小.湖冰物候时空变化主要受温度、降水、风速的影响,温度是主要的影响要素,温度升高或降雨增加都会使封冻期缩短,风速对湖冰物候有一定的影响.【总页数】9页(P701-709)【作者】王智颖;吴艳红;常军;张鑫;彭代亮【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济南 250014;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4;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4;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济南 250014;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875;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79【相关文献】1.南极麦肯齐湾冰间湖的时空变化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J], 程瑶瑶;史久新;郑少军2.基于星载被动微波遥感的青藏高原湖冰物候监测方法 [J], 邱玉宝;王星星;阮永俭;解鹏飞;钟钰;杨素萍3.2001—2018年基于MODIS遥感影像的青海湖湖冰物候变化特征分析及其影响因素 [J], 刘秋漫;沙占江;王求贵;马一帆4.2000-2018年青海湖湖冰物候特征数据集 [J], 祁苗苗;姚晓军;李晓锋;高永鹏5.近20 a色林错湖冰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邰雪楠;王宁练;吴玉伟;张玉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冰湖38年来的演变特征

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冰湖38年来的演变特征

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冰湖38年来的演变特征
唐升贵;刘发祥;赵振远
【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
【年(卷),期】2014(014)025
【摘要】根据遥感资料解译分析,结合现场实地核查成果,统计分析研究表
明,1976 ~2013年间念青唐古拉山东段的冰湖数量、冰湖面积及冰湖蓄水量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但其增长速度表现出时段差异性的典型特征,1976 ~ 1988年间增幅最大,1988 ~2001年间增幅呈现减缓趋势,2001 ~2013年间增幅又再次出现加速的趋势.从冰湖的具体演变看,有三个变化特点,一种是面积比较小,后续冰舌补给少的冰湖,随着时间的变化,冰湖消失;一种是原始的多个小冰湖扩大合并成一个较大的冰湖;其三,在冰舌周围形成新的湖泊并发展.
【总页数】4页(P165-168)
【作者】唐升贵;刘发祥;赵振远
【作者单位】贵州有色地质工程勘察公司,贵阳550005;贵州有色地质工程勘察公司,贵阳550005;贵州有色地质工程勘察公司,贵阳550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94
【相关文献】
1.近30年来鄱阳湖湖盆地形演变特征与原因探析 [J], 吴桂平;刘元波;范兴旺
2.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冰湖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J], 唐升贵;刘发
祥;赵振远
3.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冰湖时空变化分析 [J], 陶静;赵文吉;王旭;薛进
4.近20a来西藏朋曲流域冰湖变化及潜在溃决冰湖分析 [J], 车涛;晋锐;李新;吴立宗
5.1972-2009年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冰湖分布及其变化特征 [J], 王旭;周爱国;孙自永;Florian Siegert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山廓琼岗日1号冰川变化研究

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山廓琼岗日1号冰川变化研究

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山廓琼岗日1号冰川变化研究张天诏;杨威;赵传熙;王忠彦;何震;王永杰;邬光剑;李久乐;安宝晟【期刊名称】《冰川冻土》【年(卷),期】2024(46)2【摘要】小冰川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监测与定量评估此类冰川变化有助于理解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幅度与机制。

本研究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卫星遥感与无人机航测),分析了近50年来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山廓琼岗日1号冰川面积变化趋势,定量评估了该冰川近期的冰面高程变化幅度与空间分布。

结果表明,1968—2021年廓琼岗日小型冰斗冰川的面积从(1.444±0.013)km^(2)缩减至(0.712±0.001)km^(2),萎缩幅度达到50.7%,冰川末端退缩平均速率约为(6.23±0.71)m·a^(-1)。

基于2020—2021年高精度无人机航测数据发现,廓琼岗日1号冰川冰面平均高程差达到(-2.41±0.69)m,冰川末端高程变化大于3 m,中部的冰面高程下降幅度在1.5~3 m之间。

研究还发现冰川表面河道对冰面高程空间变化起着重要作用,该冰川表面共发育有13条表面河道,2020—2021年河道向西北方向偏移约2 m。

冰面河道的向下侵蚀与侧向消融导致末端冰面高程变化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

【总页数】13页(P379-391)【作者】张天诏;杨威;赵传熙;王忠彦;何震;王永杰;邬光剑;李久乐;安宝晟【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藏大学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43.6【相关文献】1.普若岗日冰原西侧及念青唐古拉山西坡侧碛垄形态差异及气候构造成因2.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小冰期以来冰川变化3.卫星重力与光学遥感组合的念青唐古拉山脉冰川变化分析4.1970-2000年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冰川变化5.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的青藏高原冰川变化研究——以普若岗日冰原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冰湖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摘要:冰湖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冰湖分布和变化的特征,对认识冰湖与气候之间关系和研究冰湖溃决泥石流灾害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拟利用1976年、1988年、2001年和2013年四个期次冰川、冰湖的遥感解译结果进行分析,得出1976年至2013年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冰川与冰湖发育分布特征,对念青唐古拉山区东段冰川消融以及气候垂直变化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同时为冰湖溃决泥石流灾害的预测预警提供依据。

关键词:念青唐古拉山冰川冰湖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冰湖是由于冰川退缩产生的融水在冰川末端或者侧部汇集而成的高原湖泊,我国的冰湖主要分布在西藏念青唐古拉山和喜马拉雅山地区。

近年来,由于整个地球气候变暖,大部分冰川呈退缩状态,冰川的冰雪融水增加,加大了湖泊的补给源,因此冰湖发生溃决的危险增大。

对冰湖的空间分布以及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对冰湖溃决的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冰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张堂堂等人对近期气候变暖念青唐古拉山拉弄冰川处于退缩状态进行了研究,姚檀栋等人对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纳木那尼冰川正在强烈萎缩进行了分析研究,上官冬辉等人对1970年至2000年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冰川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

在前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拟在收集了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冰湖的1976年、1988年、2001年和2013年四个期次遥感解译资料,对该区
域229个冰湖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冰湖发育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为冰湖溃决泥石流灾害的预测预警提供依据。

1 冰湖发育的空间分布特征
1.1 冰湖数量及面积特征
根据遥感解译结果并结合野外调查资料,目前在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共发现面积大于1万m2的冰湖有229个,冰湖总面积约60.45 km2,冰湖蓄水总量约6亿m3。

主要分布于林芝地区波密县、那曲地区嘉黎县、昌都地区边坝县。

按照冰湖面积大小进行统计,该区域面积在5万m3以下的冰湖有163个、占冰湖总数的71.18%,面积3.31 km2、占冰湖总数的5.48%;面积在5万~50万m3的冰湖57个、占总数的24.89%,面积8.42 km2、占总数的13.93%;面积在50万m3以上的冰湖9个、占总数的3.93%,面积48.72 km2、占总数的80.60%。

按蓄水量进行统计:蓄水量在5万m3以下的冰湖85个、蓄水量302.5万m3,蓄水量在5万~10万m3的冰湖65个、蓄水量490.8万m3,蓄水量在10万~50万m3的冰湖40个、蓄水量1165万m3,蓄水量在50万~100万m3的冰湖17个、蓄水量1297万m3,蓄水量在100万~500万m3的冰湖12个、蓄水量3232万m3,500万~1000万m3的冰湖6个、蓄水量4600万m3,1000万m3以上的冰湖4个、蓄水量49000万m3(见表1)。

1.2 冰湖的高程分布特征
根据遥感解译结果及现场调查,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冰湖分布高程都较高,据统计,高程在4000 m以下的冰湖11个、占总数的4.80%;高程在4000~5000 m的冰湖85个、占总数的37.12%;高程在5000~5500 m的冰湖133个、占总数的58.08%。

(见表2)
1.3 冰湖的流域分布特征
根据遥感解译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冰湖所在的主要流域为在易贡藏布流域,从该流域上、中、下游和流域的南、北两岸对冰湖的分布规律分别进行了统计(见表3)。

易贡藏布流域近东西走向,首先统计冰湖在易贡藏布南、北两岸的分布规律。

在1976年易贡藏布南岸冰湖数量11个、占该后度冰湖总数的36.7%,北岸冰湖数量19个、占该后度冰湖总数的63.3%;到2013年,易贡藏布南岸冰湖数量99个、占该后度冰湖总数的43.23%,北岸冰湖数量130个、占该后度冰湖总数的56.77%。

总体来说,北岸冰湖分布较南岸多。

经初步分析冰湖的分布与纬度有关,易贡藏布北岸纬度较高有利于冰川的分布,大量冰川的分布为冰湖的形成提供了水源条件。

按照流域的上、中、下游进行统计,工作中把八盖乡与忠玉乡交
界处以东的区域定为易贡藏布流域下游,把忠玉乡与阿扎镇交界处以西定为易贡藏布流域上游。

经统计,1976年易贡藏布上、中、下游冰湖数量分别为18、9、3个,占当年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60%、30%、10%;到2013年易贡藏布上、中、下游冰湖数量分别为86、112、31个,占当年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37.55%、48.91%、13.54%。

总体来说,易贡藏布流域冰湖数量从1976年的上游多、中下游少的情况逐步变为中游多、上游次之、下游少的趋势。

这与近年来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加速了冰川融雪密切相关,随着气温的升高易贡藏布流域上部冰川不断后退,大量高海拔冰湖在冰碛堤渗漏、冰湖溃决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不断消失,相反在流域中游地段,不断接受上游冰雪融水的补给、冰湖数量不断增加、冰湖水位不断提高,也就增加了中游冰湖溃决的可能性,其危险程度大大增加。

1.4 冰湖的行政区域分布特征
行政区域上,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冰湖主要分布在林芝地区波密县的易贡乡、八盖乡,那曲地区嘉黎县的忠玉乡、那扎镇、嘉黎镇、鸽群乡,昌都地区边坝县的加贡乡、金岭乡(见表4、图1)。

从表4和图1可以看出,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内各乡镇冰湖分布差异较大。

忠玉乡最多,易贡乡最少。

自1976到2013年,各乡镇的冰湖数量均在增加,嘉黎镇、阿扎镇、加贡乡、忠玉乡、易贡乡的冰湖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以嘉黎镇、阿扎镇和加贡乡上升最快,其次是易贡乡。

2 冰湖发育的时段分布特征
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冰湖自1976年到2013年的38年间,无论数量、分布面积还是冰湖蓄水量都发生了急剧增加的趋势,但又表现出时段增幅显著差异性的特征,1976年至1988年间增幅最大,1988年至2001年间增幅呈现减缓趋势,2001年至2013年间增幅又再次出现加速的趋势。

3 冰湖发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冰川发育强度对冰湖分布的影响
根据遥感解译成果资料,念青唐古拉山东段从1976年至2013年各年份的冰雪覆盖面积差异很大,1976年至1988年下降了34.26%,1988年至2001年增加了159.09%,而到了2013年又开始下降了51.06%,变化剧烈。

因为采用的影像日期都在8、9月份到12月份之间,因此,季节只有秋、冬两季,而易贡藏布流域的降雪季节性变化规律明显,因此,冰雪面积的增减与季节有一定的关系。

除去降水影响,叠加DEM数据进行分析,也能发现类似规律,这说明了该区域的冰川积
雪经历了一个从多到少、再从少到多的变化时期(见表5)。

3.2 动力地质作用对冰湖发育分布的影响
冰湖是由冰川挖蚀成的洼坑和水碛物堵塞冰川槽谷积水而成的一类湖泊。

冰川以它自行的轨道向前流淌着,对流过的地形进行各种方式的侵蚀和刨蚀,从而在周边留下一些湖泊。

冰川流动中还夹带着不少的泥沙和碎石,这些沙石会逐渐堆积起来堵塞水流或冰川本身,形成冰湖。

按照冰湖的形成原因将冰湖分为冰碛阻塞湖、冰斗湖、冰蚀湖和槽谷湖四类,以冰碛阻塞湖为主、其次为冰斗湖。

该区域的各类冰湖数量统计如下:冰斗湖56个、占总数的24.45%,冰碛阻塞湖131个、占总数的57.21%,冰蚀湖35个、占总数的15.28%,槽谷湖7个、占总数的3.06%(见表6)。

3.4 气候变化及气候特征对冰湖分布的影响
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东段的气候主要为高原温带半湿润气候区,而易贡藏布流域位于高原东南边缘的斜面上,能直接受到印度洋西南季风的作用,降水较充沛,因而高山带冰雪作用强烈,现代冰川十分发育。

冰湖的发育与气候的变化有着最直接关系,因此,该区域的气候对冰湖影响是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气候资料调查显示,近60年来西藏地区13个冰湖发生的15次溃决事件与气温、降雨的突然变化存在一定关系,即冰湖溃决是气候波动转折点或突变点上的产物。

4 结论
(1)念青唐古拉山东段的冰雪从1976年至2013年各年份覆盖面积差异很大,1976年至1988年下降了34.26%,1988年至2001年增加了159.09%,而到了2013年又开始下降了51.06%,变化剧烈。

念青唐古拉山东段的冰川、积雪经历了一个从多到少、再从少到多的变化时期。

(2)随着气温升高、冰川融水增加、降雨量增加、高温、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条件增多,造成冰湖溃决的可能性必将增大。

但气温升高和冰川融水的增加有一个临界点,过了临界点,由于冰川面积、体积减少,其冰川融水将会减少,同时冰川与冰湖间的距离增大,冰湖溃决可能性减少。

这是因为随着气温的升高、冰川融水的增加,冰川的面积和体积呈负增长,其总量将逐年减少。

当冰川面积、总量减少到一定量后,即使气温升高,冰川融水量也将减少。

参考文献
[1]车涛,晋锐,李新,等.近20a来西藏朋曲流域冰湖变化及潜在溃决冰湖分析[J].冰川冻土,2004,26(4):397-402.
[2]张堂堂,任贾文,康世昌.近期气候变暖念青唐古拉山拉弄冰川处于退缩状态[J].冰川冻土,2004,36(6):736-739.
[3]蒲健辰,姚檀栋,田立德.念青唐古拉山羊八井附近古仁河口冰
川的变化[J].冰川冻土,2006,28(6):861-864.
[4]姚檀栋,蒲健辰,田立德,等.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纳木那尼冰川正在强烈萎缩[J].冰川冻土,2007,29(4):503-508.
[5]康世昌,陈锋,叶庆华,等.1970—2007年西藏念青唐古拉峰南、北坡冰川显著退缩[J].冰川冻土,2007,29(6):869-873.
[6]上官冬辉,刘时银,丁良福,等.1970-2000年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冰川变化[J].冰川冻土,2008,30(2):204-2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