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赏析 海南大学

合集下载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赏析(3)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赏析(3)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赏析(3)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赏析贝多芬的交响曲创作多采用扩充的奏鸣曲形式,他的创作构思宽广、宏伟,思想深邃,形象对比鲜明,丰富多样,在曲式的处理上都达到了作品整体上的高度统一,在创作之中把原交响曲中的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改为谐谑曲,把歌剧中对人世间矛盾冲突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戏剧性表现手法运用到交响曲中,在《第九交响曲》中甚至加入了合唱,扩大了交响曲的表现能力与氛围。

另外,在交响曲的创作中,贝多芬在配器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确立单簧管在乐队中的地位,在《第九交响曲》中使用四支长号等等,形成了一个新颖的风格,开始了一个新的领域,用这种创新的音乐形式充分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进步思潮,将欧洲古典乐派的音乐发展到了最高峰,开创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赏析2017-05-11 08:04 | #2楼贝多芬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德语: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是一位集古典主义大成的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

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等等。

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在华文世界,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祖籍佛兰德。

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

十七岁那年,波恩宫廷资助他去维也纳,也就是在这时与莫扎特有了短暂接触。

公认的最像贝多芬Beethoven的画像1792年,经海顿指引,再次到音乐之都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

他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田园》;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黎明》等等。

赏析《第五交响曲》——贝多芬

赏析《第五交响曲》——贝多芬
贝多芬十分深刻和鲜明地体现着法示它的威力在这个庞大的尾声中尽管我们也能够听到英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民的崇高理想表现了他们为争取自由的搏战但命运却占着统治的地位斗争还要在以后看到和幸福而斗争的无畏精神和革命的英雄气概他们的胜利信息结果
赏析 《 第五交响 曲》
石秀萍
贝多芬
摘 要 : 贝多芬 ( 《 第五 角响 曲》是 贝多芬 的思想观 点和艺术风格 的辉煌作 品之 一,一般 叫做 “ 命运 交响曲” 。几乎没有 另一部 音 乐作 品在 受到欢迎 的程度 上能够和贝多芬的 “ 第五 交响 曲”相 比拟。这部 交响曲,就 因为它这样鲜明地表 现 了 人 民的理想,意志 和力量 ,是一首 不朽 的人 民胜 利的交响曲。 关键词 :第五 交响曲 贝多芬 音乐
贝多芬 《 第五角 响曲》 ,一般 叫做 “ 命 运交响 曲”是那些最 足 以代 表贝多芬 的思 想观 点和艺术风格的辉煌作’ 品之 一。几乎 没有另一部音乐 作品在受欢迎的程度上能够和 贝多芬的 “ 第五 交响 曲”相 比拟 。 在“ 第五交 响曲”中。贝多芬十分深刻和鲜 明地 体现着法 国资产 阶级革命 时期人 民的崇高理想,表现 了他们 为争取 自由 和 幸福 而斗争 的无畏精神 和革命的英雄气概 ,他们 的胜 利信 息 和取得胜 利后的欢乐 。贝多芬 在他 的这部交响 曲中突破 了他 自 己的名 言:“ 艺术 的 目的就是为 了人类 的 自由和进 步。 ” 在 《 第 五交响 曲》 中,贝多芬 突出地表现 了在他所有重 要 的作 品中都 体现着 的伟大思想。 那就是 “ 通过斗争, 获得胜利 ” 。 在这部作 品中,贝多芬创造 了向黑 暗势 力作坚决斗争的光辉 的 英雄形象 。整个 交响 曲从头到尾贯 串着尖锐 的斗争 ,那就是英 雄的人 民向黑暗 势力进行英勇 的搏战 ,最后 是人民获得胜利 。 只是在这胜利 中,人们才体验到真正 的生命 的欢乐 。这里 ,贝 多芬揭示 了人 民革命斗争 的辩证规律 。 贝多芬 的 《 第 五交响 曲》和他 的 《 第三 交响曲》一样 ,都 是充满 了英雄主 义的精神 ,都表现着通过英雄主 义的斗争而获 得胜 利的过程 。不 同的是在 《 第三交响 曲》所歌颂 的是作为群 众代表 的个别英雄人物 ,而 “ 第五交响 曲”所歌颂 的是人 民, 是人 民的斗争和胜利 。此列 《 第五交响 曲》在艺术手法上 更为 洗炼和 集中。因而创造了更鲜明地 ,更具有典型的形象 。 贝多芬的这部交 响曲充分 反映着他 的时代 。但它 的思想, 它 的意义 ,却远远地超越 了他 的时代 。这部交响 曲所表现 出来 革命的彻底 性和 复杂性 ,那种 “ 通过 斗争,获得胜利 ”的革命 的辩证观 点,那种为人 民为全人类 的 自由与幸福而奋斗 的宏达 胸怀 ,都是 真正的属于未来J j 勺 。在今天 ,社会主义思想 已经在 越来越广 的土地 上变为现实的 时代 ,这部交 响 曲得到更多人 的 喜爱,完全可 以理解 。 交 响曲用 四个响亮的 ,震撼人心 的印象 开始 ,那便是 “ 命 运的音型 ” 。贝多芬 曾说过:“ 那就是命运在敲 门” 。在第一乐章 中,它是那尖锐地对立着 一个方面的核心 ,而后三 乐章中 ,变 作了一种回响,一种时隐时现的残余和征兆 。 命运的音型 由全部弦乐器象霹雳似 的奏 出来 , 威严而有 力。 接着 是弦乐器上分贝的呼应 。 仿佛霹雳 以后 田野 的回声。 “ 命运 ” 黑暗的势力笼罩着大地 。这就 是交响 曲第一乐章 的第 一主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赏析 海南大学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赏析  海南大学

摘要:《命运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整首曲子包含了贝多芬的精神寄托,也强烈的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命运困难时的不放弃不妥协,顽强抗争到底的精神,向人们展示了人类意志与精神的无限力量。

关键词:经典音乐;命运交响曲;贝多芬如果说到命运,我相信许多人就会联想到贝多芬,对啊,在很多人心中,命运一词已经代表着贝多芬,同样贝多芬也成了反抗命运的代言人,我想,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一首交响曲有着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第五交响曲《命运》代表了贝多芬的精神,代表了人类永不向命运妥协的精神,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灵魂战士用生命为我们书写得篇章。

命运对于出生在德国波恩的一个贫寒音乐家庭的路德维希·凡·贝多芬而言似乎一开始就是那么的不公平,自幼在父亲的强制要求下开始学习钢琴和小提琴,但是其父想要将其培养为天才演奏家的愿望却没有成功。

11岁的贝多芬在波恩剧院当了一名乐手,此时的他开始孜孜不倦的自学,阅读了许多的历史文献和艺术作品,此后,在具有启蒙主义思想的教授的帮助与影响下,他认真攻读了康德的哲学论著和古希腊文学,这对他以后的世界观和艺术观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792年,贝多芬定居维也纳,最初,贝多芬因其天才的青年钢琴家身份受到了贵族们的热情接待和保护,但是随着他与贵族小姐的爱情的多次夭折,他日益增长起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予以反抗的心态情绪。

1796年,患了耳疾的贝多芬在郊外企图自杀,但是坚强的贝多芬经过内心的斗争和审慎思考,重新振作起来,也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咽喉”的呐喊。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而作曲家就是高超的建筑师,我想那么贝多芬就一定是一位伟大的灵魂建筑师,贝多芬面对命运的不公感到自己不能屈服于命运,而应该勇于发起挑战,这来自灵魂的呐喊激荡着每一个人的灵魂,给人以巨大的力量,让人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压力和人生挑战。

赏析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

赏析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

赏析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摘要: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1770-1827)出生在德国的波恩,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其一生的重要代表作有:9部交响曲,32部钢琴奏鸣曲,5部钢琴协奏曲,2部弥撒曲等等。

关键词:赏析;音乐;第五交响曲中图分类号:j65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088-01作为一名真诚而又独创性的艺术家,他亦把自己所谓宫廷艺术家的传统社会地位改变为自由艺术家的身份,从而确立了适应新时代艺术的新立场。

他尊重人类精神的高贵,深刻,温暖,柔和,美丽和伟大,试图将这些在音乐创造中表现出来,所以他也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人文主义者,是音乐文化中的“普罗米修斯”。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创作于1804—1807年,并于1808年12月22日由他亲自指挥首演于维也纳皇家剧院。

一提到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人们就会想到一个声音,这就是著名的“命运的叩门”。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生活中的苦难,障碍,矛盾,可以作为命运的象征,但是一个人应该是使命运顺从他自己的意志,他应该成为生活和命运的主人,也可以认为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人们通过斗争争取自由,希望摆脱苦难掌握自身命运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共分4个乐章,四个乐章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它们被那个“著名的命运主题”贯穿为一体。

不朽的命运主题——一个由4个音构成的简短有力的音调在全曲一开始便轰然而鸣,这是全曲的核心动机。

第一乐章: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快板,第一主题开门见山地推出主题—命运的叩门,命运动机支配着整个乐章的发展,声音冷峻威严,顽强甚至凶险,它环绕在四周不时降临,强调悲剧性因素,鲜明的力度对比,紧张的和声,活跃的进行造成一种惊慌不安的情绪,扣人心弦。

第二主题一支歌唱性的抒情旋律温和舒缓的出来,命运动机在低音部顽强出现,它不断的重复,调性不断的转换,力度不断增长,形成一种巨大的张力,与第一主题展开激烈抗争,它的乐段全奏的方式,减少和弦的和声,音响力度最强音和“命运动机”的反复,形成了这一乐段的高潮,但是命运的黑暗势力相当大,英雄要取得斗争胜利的道路很漫长而艰巨,必须要有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赏析(2)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赏析(2)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赏析(2)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赏析第四乐章:快板、C大调、4/4 拍子,奏鸣曲式。

乐章的主题是乐队以极大的音量全奏出辉煌而壮丽的凯歌(片段7)。

规模宏大的第四乐章充满光明和无比欢乐的情绪,是欢呼胜利的热烈场面。

这个新主题,像一股巨浪从英雄心底流出,自信、豪迈而勇往直前。

三、作品鉴赏贝多芬在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的开头,就写下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话:“命运在敲门“,因为这句很具有警示性,因此也被作为本交响曲的标题和主题。

并且这一主题贯穿全曲,让人在听得时候有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和震撼。

这部作品,贝多芬一共花了5年地时间推敲、酝酿。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种与命运搏斗的思想在乐曲中时刻体现着。

恩格斯曾极力赞扬这部作品,认为它是世界上最杰出的作品。

恩格斯甚至说:”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听过。

”整个作品结构完整统一,精炼,简洁。

一开场的那四声强有力的音符,让人听着有种恐惧的感觉,几乎每个人听过都不会在忘却。

那四声充满了震慑力,虽简短,却无法忘怀。

贝多芬将它解释为——命运在敲门。

随着这简短的四声过后,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幅激烈战斗的画面,每段旋律都好像战场上的士兵在奋勇拼杀!每个在听众都是主角,都是在战斗的战士,在和命运战斗。

整个这一章的音乐旋律象征着着人民的力量如洪流般以排山倒海之势,向黑暗势力发起猛烈的冲击。

主题在不停的重复着,那强有力的四声在耳边回荡,似乎在时刻提醒着战士们要注意堤防强大的敌人——命运。

在乐章快结束时,第一主题动机那强烈的音响,进一步刻画了勇于挑战的英雄性格。

在第二章中,音乐转入了和缓,像是母亲伸出双手抚慰刚经历劲烈战斗的儿子,也像是几名勇士在战斗后的思索、交流。

整个部分包含着一种默默催人奋进的力量,不断的鼓舞着战士继续前进。

这个环节就像是一个检疫站,让士兵稍作片刻的休息,调整状态。

乐章的尾声,对第一主题作了简单的承上启下,表现出一种从深思中获得力量,对未来取得胜利充满信心的状态。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赏析摘要:《C小调第五交响曲》共有四个乐章,这部典型的贝多芬风格的古典交响曲以表现英雄和命运的斗争的主题,向人们展示了战胜命运、反抗封建压迫的壮丽凯歌。

关键词:创作背景作品主题风格特点艺术价值前言:《C小调第五交响曲》又名《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重要的佳作,是一部英雄性的、史诗性的作品。

这部作品思想鲜明突出、哲理性强、情绪激昂、气势宏伟、动人心弦,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贝多芬的创作思想、艺术风格和革新精神,在这部交响曲中都得到集中的体现。

本文将就其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风格特点及艺术价值进行赏析。

一.创作背景。

早在1804年第三交响曲即将脱稿之际,贝多芬就已开始构思并动手写作《第五交响曲》,但后来却先完成了第四交响曲。

若以1808年12月22日在贝多芬亲自指挥下维也纳皇家歌剧院首演作为终结,那么这部作品共写了四年之久。

写作这部作品时正值贝多芬的创作黄金时期,但贝多芬在生活上却屡遭挫折和不幸。

恋爱的失败,耳疾加剧以及经济上的贫困,使他陷入无限痛苦的深渊。

1797年贝多芬耳疾的病情逐渐恶化,以至于耳聋。

他不得不放弃钢琴演奏,隐居维也纳乡村,创作交响音乐作品,凭借着坚强的毅力,贝多芬逐步进入创作的新发展阶段——成熟时期。

这一时期,贝多芬在创作上力求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自然地摆脱了海顿、莫扎特的创作思维影响。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逐步在作品中融入了个人感情,开创了古典音乐流派迈向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第五交响曲》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反映了贝多芬全部创作的基本面貌和他那伟大而纯真的思想。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始终贯穿在那些不朽的名作之中。

作品最开始的八个音符,刚劲沉重有力,仿佛命运之神在敲门,因此这部作品又称《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所谓的“命运”主要是指当时德国社会令人窒息的封建势力。

《命运交响曲》深刻而鲜明的体现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民的崇高理想、大无畏的精神、革命英雄气概、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信念,热情的歌颂了人民的胜利。

第五交响曲赏析

第五交响曲赏析

第五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是一首充满激情、力量和独立精神的乐曲,被认为是贝多芬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这首交响曲不仅展示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也反映了他在面临耳聋和人生困境时坚韧不拔的精神。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创作于1804年至1808年期间,是他在创作成熟期的杰出代表。

这首交响曲以它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音乐语言,展现了贝多芬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才华。

在《第五交响曲》中,贝多芬通过运用不同的音乐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和音色等,将听众带入一个充满激情和力量的音乐世界。

他巧妙地运用了古典音乐的传统元素,如奏鸣曲式和动机发展,同时又通过独特的音乐语言和创新的手法,使这首交响曲成为浪漫主义的先驱。

《第五交响曲》共分为四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第一乐章是
整部交响曲的核心,以一个强烈的动机开始,这个动机被贝多芬称为“命运的敲门声”。

这个动机在乐曲中反复出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乐章是柔板,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沉思。

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明快而有力。

第四乐章是整部交响曲的高潮,以壮丽的胜利结束。

在《第五交响曲》中,贝多芬通过音乐表达了他对命运的看法。

他认为命运是无法逃避的,但人类可以通过勇敢地面对命运来获得自由和胜利。

这种对命运的抗争精神是贝多芬自身经历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的体现。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是一部充满力量和激情的作品,通过音乐展现了贝多芬独特的人生观和艺术观。

这首交响曲不仅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又称《命运交响曲》。

整部作品表达了人类积极进取不被现实所压迫的奋斗精神,将英雄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贝多芬揭示的“通过斗, 达到胜利”是指从黑暗到光明, 从苦难和斗争上升为欢乐和胜利。

表达了作者“通过斗争, 获得胜利”的光辉思想。

乐曲的开头个4个FF音符更是形象印证了“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这一说法。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结构精炼、简洁, 一气呵成, 是十分完整的统一体。

“命运”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 快板; 第二乐章为歌同谣式曲体, 慢板; 第三乐章为舞曲或诙谐曲, 快板; 第四乐章为回旋曲体, 快板。

第一乐章开头的“命运在敲门”的四个音。

FF之强度震撼人心!不难想象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已经完全耳聋的贝多芬徘徊在命运与希望、现实与理想的斗争中,我想,这构成了第一乐章感情展开的主线,就正如他心中呐喊的声音——“扼住命运的咽喉!”。

第二乐章同第一乐章的悲剧感觉全然不同,这好像是一首抒情诗。

在这一乐章中,平和的观察和深沉的思索,同温暖的感情和光明的幻想轮番交错,犹疑不定。

转化为他坚定的决心。

第三乐章为快板的诙谐曲,强烈的斗争情绪逐步上升。

交错式的音符对比强烈。

第四乐章中爆发出了最绚烂的光辉。

最后在急板的速度中展现了英雄的凯旋与胜利的欢腾。

第五交响曲的斗争主题原是启蒙运动时期悲剧的典型。

但贝多芬改革这个传统的主题,加以新的处理,使人的意志付诸行动。

从他的交响曲中,我们不难读到,人的胜利是靠与命运的暴力进行殊死的斗争得来的。

而恰恰,他的第五交响曲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败和胜利、痛苦和欢乐,说明生活的道路是艰难曲折和满布荆棘的。

但是贝多芬又对社会负有的崇高责任感,他迫不及待的想去建立功勋。

这仿佛就像一位英雄试图扯断束缚着他的锁链,点燃自由的火炬,朝着欢乐和幸福的目标胜利前进。

从黑暗到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我想这就是第五交响曲的整个发展历程。

因此,贝多芬的这部作品实际上是一部名符其实的“斗争和胜利的交响曲”。

贝多芬《第五交响乐“命运”》的创作背景介绍与音乐赏析

贝多芬《第五交响乐“命运”》的创作背景介绍与音乐赏析

贝多芬《第五交响乐“命运”》的创作背景介绍与音乐赏析摘要: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命运”》创作于1805~1808年间,与他完成《第三交响乐“英雄”》间隔4年。

在这4年中,贝多芬在交响乐创作方面的天赋逐渐展露,对交响乐乐思的编写,也趋近成熟。

在《第五交响乐“命运”》诞生之初,正是贝多芬音乐创作“黄金期”的开端,同时也是他的双耳开始病变、身体状态每况日下的艰难时刻。

但是,病痛的折磨非但没能打倒他,甚至助长了他的意志!贝多芬说出了那句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它毁灭我!”他与“命运”缠斗不休,以惊人意志力和创作天赋,谱写出气势恢宏、感人至深的“命运”!关键字:《第五交响乐“命运”》贝多芬人类赞歌创作1805~1808年间的《第五交响乐“命运”》的时候,正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黄金期”,同时,也是他的双耳开始病变、身体状态每况日下的艰难时刻。

但是,贝多芬在身体和心灵遭受重创的时刻,仍然坚强不屈,说出那句嘹亮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能让它毁灭我!”自29岁逐渐失去听力开始,他与残酷的命运缠斗不休,以惊人意志力和创作天赋,谱写出气势恢宏、感人至深的《命运》!一、作曲家生平介绍想要了解《命运》创作的故事,还哦需要了解作曲家贝多芬的生平。

1770年,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音乐世家,从小受到身为宫廷男低音歌手的父亲约翰的严厉教导,贝多芬追随当时在邻国奥地利维也纳声名大噪的、被世人称作“音乐神童”莫扎特的步伐,开始学习钢琴演奏及作曲。

当时贝多芬“被迫”学习音乐,是因为父亲在宫廷乐队中的才能不够出众,基本处于“随时被停职”的状态,为继承家业和养家糊口,不得已而为之。

1787年3月,贝多芬和父亲的关系日渐恶化,他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故乡,只身前往维也纳,专心致志地向莫扎特学习音乐。

身处异乡,无依无靠,贝多芬只能靠教钢琴课、跑“音乐沙龙”和为贵族作曲维持生存(尽管他本人向来不喜欢教学)。

后来,在某次贵族音乐沙龙上,贝多芬如愿以偿地见到了他的“童年偶像”莫扎特,在沙龙演出中,他的即兴演奏令莫扎特赞叹不已,莫扎特面对维也纳古典音乐圈的各位大师,盛赞:“请大家注意这位年轻人,他不久将扬名世界!”在莫扎特的鼎力支持下,贝多芬历经磨难,终于正式“出道”维也纳古典音乐圈。

d小调第五交响曲介绍

d小调第五交响曲介绍

d小调第五交响曲介绍1.引言1.1 概述概述第五交响曲,也被称为d小调第五交响曲,是著名作曲家贝多芬于1808年创作的一部交响乐作品。

这部作品是贝多芬创作的九部交响曲中最著名的一部,也是他晚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第五交响曲以其雄壮激昂的旋律和独特的音乐结构而闻名于世。

在这部交响曲中,贝多芬巧妙地运用了d小调的音色特点,展现了一种独具激情和张力的音乐表达方式。

整个曲目被认为是一个音乐叙事,以它独特的音乐语言讲述了一个情感激烈的故事。

第五交响曲的开头以重复的四个简洁而有力的音符开场,以经典的"咚咚咚咚"的节奏震撼人心。

这个开头被广泛地解读为贝多芬对命运的挑战和战胜,以及他个人对生活中艰难困苦的奋斗和希望的表达。

与传统的交响曲相比,第五交响曲的曲式和结构也具有革新性和突破性。

贝多芬在整个作品中大胆地运用了主题和变奏的手法,将旋律和情绪进行了多次的转变和延展,使得作品具有独特的动态和魅力。

通过对第五交响曲的介绍,我们可以感受到贝多芬这位伟大作曲家在音乐领域中的突破与创新。

他将音乐表达的边界推向了新的高度,为后世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

同时,第五交响曲也成为了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深深地影响着后来的作曲家和音乐爱好者。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详细探讨第五交响曲的背景、曲式与结构、音乐特点以及对音乐史的影响与意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分析,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伟大的音乐作品。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旨在简要介绍本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

本篇文章的结构如下:引言部分主要对本篇文章进行概述,介绍了第五交响曲的背景、曲式与结构、音乐特点以及影响与意义等主要内容。

正文部分包括了第五交响曲的背景和曲式与结构两个主要章节。

第五交响曲的背景部分将探讨有关该交响曲的历史背景、创作背景和作曲家的创作动机。

而曲式与结构部分则将详细介绍第五交响曲的乐章结构、旋律主题以及音乐形式等方面的内容。

结论部分则总结了第五交响曲的音乐特点以及影响与意义。

命运交响曲赏析

命运交响曲赏析

命运交响曲赏析大学网欢迎大家的到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命运交响曲赏析,以供查阅,快来看看吧!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17701827)第五首交响曲,c小调作品,作于1805至1808年间。

由于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故被称作命运交响曲。

早在1803年,贝多芬就开始有意创作这部作品,直到五年后才全部完成。

他在1808年11月写给韦格勒的信中说:“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

”从1803年他的耳疾逐渐加重,并且还伴随着严重的杂音,让他苦不堪言。

贝多芬能够重拾信心完全是精神上的胜利,来自对“命运的挑战”,为此他想用一部大型交响乐表达自己的情绪,歌颂自我斗争。

开始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

或许这四个音符给人的影响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乐一开始就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感!接着是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剑、奋勇拚杀:时而吹起冲锋的号角,骑士们奋勇向前,与敌人勇敢作战;时而是交战时的厮杀,激烈而残忍,血肉横飞;时而是短暂的休息、交战双方瞬间的喘息,让人欣慰而又心痛;时而是战斗后的悲惨,沉郁凄痛,横尸遍野这是命运与命运之神的抗争与交战。

第二乐章旋律舒缓,像一位母亲伸出双手抚慰刚刚经历一场恶战的儿子,又像几名携手斗争的勇士在大战后对敌人对未来的交流和思索。

虽然音乐是平缓的,但却默默地含有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好像在不断地鼓动战士继续前进。

第三乐章是快板谐谑曲,但却听不到任何“幽默、谐谑的成分”。

此时勇士们重新拿起武器,回到阴霾的战场音乐气氛突然从平和转为阴沉,好像勇士们踏着牺牲者的血迹一步一步逼近命运之神。

第三、四乐章是连续演奏的,从第三乐章最后一部分那平静、忧郁的缓慢旋律突然跳跃到第四乐章开始那突如其来、如同山洪暴发般的合奏黑暗被打破了、命运被征服了、阳光重新照耀大地!勇士们在庆祝胜利、人群在欢唱胜利的颂歌!这首交响曲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以下简单列出几条:柏辽兹把其中惊心动魄的斗争场景,看作是“奥赛罗听信埃古的谗言,误认黛丝德蒙娜与人私通时的可怕的暴怒。

名曲鉴赏

名曲鉴赏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赏析对于贝多芬这个名字,我想在这个星球上是无人不知的,假如存在外星人的话,也许将来,外星人第一个深刻理解的人应该就是贝多芬。

因为美国早已经把刻有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的光碟随着宇宙望远镜而在太空遨游。

之所以会选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作为让外星人的见面礼,是因为他的作品蕴含着人类复杂的情感以及比较高的哲学境界。

由于他的作品大多反映生活,所以在我们的成长里也少不得贝多芬的音符。

不是吗?假如我们的同学或朋友送给我们贺卡或者音乐盒的时候,我们就会毫不意外地听到那熟悉的悦耳钢琴旋律《给爱丽丝》,还有就是在不少喜剧电影里都会插有贝多芬的欢乐颂。

这些旋律都是我们熟知的,只是我们从来没去关注音乐背后的创作人。

我还记得我小时候和别人玩兵捉贼游戏当兵的时候边追边用嘴哼着那最为熟悉且最具震撼力的四个音符“蹬!蹬!蹬!蹬!!!”这也许就是我第一次接触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情景吧。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怀着某些目的去欣赏某些音乐家的作品,毕竟在生活中是很少听到古典音乐的。

比如一般只有弹钢琴的会知道李斯特,拉小提琴的知道帕格尼尼,跳华尔兹的会知道小约翰.施特劳斯。

对乐器少有接触的平民百姓是很难去接触这些音乐家的作品的。

但是当音乐来自于生活,反映着生活,并将其达到一定境界时,它便会融进人民的生活中去,成为人们生活中起着积极作用的一种特殊力量。

而拥有将高尚的音乐带到通俗的生活中的能力的作家不多,我们熟知的除了伟大的莫扎特之外,就是传奇的贝多芬了。

对于贝多芬的经历,我想大家都并不会陌生,在此之前我也在交响乐选修的论文中写得比较详尽,所以在此就不一一重复了。

贝多芬出生于音乐世家,赋有音乐天分,由于遭到父亲严厉教育与毒打,过了一个十分凄惨的童年。

八岁就开了音乐会,12岁能自如演奏,成为了音乐神童莫扎特第二。

但于26岁开始渐渐失去听力,1801年已完全失聪。

他凭着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去支撑自己完成之后更加伟大的作品。

贝多芬作品赏析之《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贝多芬作品赏析之《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音乐鉴赏作业论文】贝多芬作品赏析之《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姓名:陈建学号:1005100110 学院:轻工与食品科学工程班级:食品101 一乐曲概述c小调第五交响曲,作品67号(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又名命运交响曲(Fate Symphony),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5年至1808年初。

此曲声望之高,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

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

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此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

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

恩格斯曾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

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

二.多芬生平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祖父是科隆选侯的宫廷歌手和乐长,父亲也是选侯的宫廷歌手。

贝多芬的父亲竭力想把他培养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四岁时就强迫他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八岁公开表演。

在管风琴师C.G.内费的指导下,贝多芬开始学习巴赫等德国大师的作品,使他真正认识了德国的民族音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在1787年慈母病逝后,贝多芬进入了波恩有名望的F.V.布朗宁夫人家庭任音乐教师。

在那里,他结识到许多思想进步、学识渊博的教授、文艺家和政府中的开明人士。

他们谈论艺术、哲学和政治,使年青的贝多芬开始受到进步思潮的影响,初步树立起艺术要服务于善良、正义和人道主义的艺术观。

十九岁时,他获准进波恩大学听课,攻读康德的哲学论著和古希腊文学,在那里接触到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启蒙思想,对他的世界观、艺术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赏析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赏析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赏析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赏析来源:姿格⽹综合发布时间:2009-01-07 我要评论( 0)c⼩调第五号交响曲《命运》此曲完成于1807年末⾄1808年初,是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

本曲声望之⾼,演出次数之多,可谓交响曲之冠。

《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交响曲中最富于哲理性和戏剧性的作品之⼀,早在1804年《第三交响曲》脱稿之际,贝多芬就已构思创作了,只是他改变计划先完成了《第四交响曲》。

1807年《第五交响曲》总谱出版。

1808年12⽉22⽇在维也纳皇家剧院由贝多芬指挥⾸次演出了第五、第六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是《第三交响曲》之后⼜⼀部英雄性、史诗性的作品。

贝多芬称第⼀乐章主题是“命运在敲门”,因此后⼈称之为《命运交响曲》。

“命运”这个主题是指当时令⼈窒息的德国封建社会,贝多芬揭⽰的“通过⽃争,达到胜利”,是指从⿊暗到光明,从与苦难“命运”抗争和与封建势⼒博⽃,上升为欢乐和胜利。

《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品,它的结构严谨、完整,⼿法简练、明快,发展紧凑、均衡,主题形象鲜明、⽣动。

作为⼀部英雄性交响曲来说,它的⽭盾冲突、情绪对置及紧张的戏剧性,⽐以前的作品更集中、更统⼀、更尖锐。

各乐章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使全曲情绪激昂,有强烈的艺术感染⼒。

这种浑然⼀体的雄伟⽓魄,代表着贝多芬的艺术风格。

有⼈曾经说过:“贝多芬就是在这部交响曲中成为巨⼈的。

”《第五交响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乐章热情的快板,2/4拍⼦、奏鸣曲式。

这⼀乐章展⽰了⼀幅⽃争的场⾯,⾳乐象征着⼈民的⼒量如洪流般以排⼭倒海之势,向⿊暗势⼒发起猛烈的冲击。

乐曲⼀开始出现的强有⼒的富有动⼒性的四个⾳,也就是贝多芬称为“命运”敲门声的⾳型,这就是主部主题。

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乐章的开头,便写下⼀句引⼈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被引⽤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的标题。

作品的这⼀主题贯穿全曲,使⼈感受到⼀种⽆可⾔喻的感动与震撼。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赏析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赏析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的赏析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被称为“命运”,它以震撼的艺术语言来展现自己的思考。


部作品诉说的是一个节奏与波澜不惊的故事,把乐曲定在憧憬、追求、改变与融合等概念
围绕,呈现出一种活跃而又必然的主题理念:“改变就是生命的本质”。

第一乐章开篇,黑暗的弦乐声中,贝多芬的魔术挥洒而出,它将开头的一小节弦乐紧
紧地卷住主题,决定了曲调未来的方向。

正反对比,坚定有韵地持续来临,乐句铺展开来,湛蓝空间被色彩给渲染,一波又一波地按就着节奏前进,产生出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

接着,一抹温柔,安详的乐子缓缓而起,此息彼伏,交替进行,缓慢而温暖的乐声反复,构
成一种婉柔细腻的旋律,揭示“命运”的宝贵信息。

之后,跳跃的节拍使乐曲达到高潮。

乐曲中的高抑低放,明暗对比,以及弦乐与木管
穿梭的和声,碎片化的旋律散播它们的多样性,带来一股豪迈之声,奏响了木鱼的呼唤,
宣告弥漫的坚定意志,然后又转入“吉他”,用柔和婉转的旋律诉说着乐曲坚忍不拔的一面。

最后,乐曲回归开始时那样,以柔和而有力的结束,给人以一种新生、宽慰之感。

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向人们探讨了自我改变与前行的主题,反映出本质上
的持续变革,以及循序渐进、不断拥抱改变的勇气。

它巧妙地将明暗融合,将风骚与谦逊
自由、和谐地穿越,告诉人们生命的意义是朝着不惧改变的方向,在激流中勇敢前行,建
立属于自己的世界,留下自己的美好。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赏析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赏析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赏析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

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

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

《第五"命运"交响曲》代表了贝多芬的精神、代表了人类永不向自身妥协的精神!让我们从头来认识这部作品!《命运》的构思、创作周期是比较漫长的,据文献记载,贝多芬最早是从1803年开始有意写作这部作品的。

那么这部作品的主旨是什么?贝多芬创作他的意图又在哪里呢?这里我们不妨来回忆一下,我在这篇文章第一部分中为您曾经讲述过的那篇《Heiligenstadt Testament(海利根施塔特遗嘱)》。

没错,那是贝多芬被疾病所困之后,所发出的心灵呼唤!好在,最终他战胜了自己的意志,他没有被不公平的命运所击退,他战胜了自己。

尔后,重新回到维也纳继续自己对音乐的追求。

在这个绝望、思考、反省、胜利的斗争过程中,贝多芬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喉咙"的口号,他感觉自己不能屈服于命运,而应该勇于发起挑战!大家也许会误解,当时是不是因为贝多芬的耳疾有所改善,他才重新鼓起了生存下去的勇气?其实并非是这样,从作曲家自己写的许多日记、信件中可以看出,贝多芬的耳聋是逐渐加重的,其间并非单纯的听力减退,而且还会伴随着严重的杂音干扰,让他苦不堪言。

所以贝多芬对自己重拾信心完全是其精神上的胜利,来自于对"命运的挑战"。

所以在自己对生命有了重新认识之后,作曲家企图用一部大型的交响乐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歌颂这一自我斗争的主题。

自此《命运交响曲》的主题渐露雏形。

在介绍上一部作品的时候,我就提到过,《命运》的第一乐章是在《第四交响曲》创作以前就已经写好的,后面三个乐章则是在1807-1808年之间完成的。

我想没有必要在对这部作品的介绍中,过多强调其他因素了,还是从音乐本身来体会吧。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赏析《c小调第五交响曲》又名“命运交响曲”op.67,由德国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贝多芬创作,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

一、乐曲背后的故事
这部作品以短、短、短、长节奏开场,据说贝多芬曾将四个音的动机解释为“命运之神在敲门”。

贝多芬开始构思并动笔写是在1804年,那时他的耳聋已经完全失去治愈的希望,当时的德国正处于令人窒息的封建时期,一连串遭遇让贝多芬备受打击。

但这位坚强的音乐巨人并不想就此认命,他要向命运和大家证明,即使自己耳朵聋了,也照样可以进行音乐创作。

二、作品解析
1.第一乐章
乐曲开始的主题被贝多芬称作“命运的敲门声”,它是乐章的第一主题。

阴暗、冷酷和威严以很强的力度,在弦乐与单簧管的齐奏中奏响。

2.第二乐章
凶残的命运阴暗、无休止地在各个调性上反复,寻找着时机窥测着空隙闯入人的生活,主宰一切。

接着号角性音调响起,召唤人们奋起斗争。

3.第三乐章
重新回到第一乐章的音乐,但略有变化。

在这里命运主题仍旧四处蔓延,突然双簧管奏出一段缓慢而忧伤的音调,仿佛是对不幸命运的哀叹。

4.第四乐章
— 1 —
充满光明和无比欢乐的情绪,描绘出欢呼胜利的热烈场面。

乐章开始是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乐队全体奏出辉煌的第一主题,然后用弦乐表现欢乐的第二主题,表现人民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

— 2 —。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赏析海南大学(3)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赏析海南大学(3)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赏析海南大学(3)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赏析海南大学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结构精炼、简洁, 一气呵成, 是十分完整的统一体。

第一乐章C小调,有活力的快板,开始是著名的“命运敲门”的5小节简单的动机,由弦乐器组奏出,具有严重的威胁感,以后这一动机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持续出现在第一乐章中,并贯穿于整部交响曲,更增强了它的威胁感,随着暴怒的乐队全奏破浪前进,引入了抒情的第二主题,开头由圆号奏出,呈现随后乐思的轮廓,这种静谧安详的气氛并没有持续多久,命运的动机并没有消失,它还在低音部蠢蠢欲动。

当音乐的紧张度达到极限的时刻,突然出现新的转折,出现了一个英雄性形象,斗志昂扬地在大调的明朗、坚定地结束了呈示部。

经过短暂的休止,音乐重新回到了命运的主导动机,重复了前五个小节,形势更加凶险,经过一次渐强,又走出了原来的抒情主题,可是被圆号奏出威胁性主题无情打断,然后它无休止地反复,调性不安定地转换,力度明显地增涨,第二主题还时有出现,战斗性的段落也时而占据上风,原来十分活跃的那些八分音符的节奏进行,逐渐地给一系列二分音符的和弦刹住;音响从最强(ff)变成最轻(pp),这时候调性和音区的频繁变换,音调的低抑和不稳定,反映出动摇、怀疑和焦急等待的心情,好像命运的黑暗势力衰退了,陷于一种麻木的状态之中。

突然“敲门的动机”又凶猛地闯进来了,它以乐队全奏的方式,减七和弦的和声,一直保持最强的音响(ff)和动机本身的不断反复,掀起了一次大爆发,形成了发展部的戏剧性高-潮,并直接进入奏鸣曲形式的再现部。

再现部中,先前的战斗场面重又出现,但突然被双簧管的一段缓慢而悲戚的柔板(Adagio)所打断,随后它立即恢复激动不安的情绪,它想主宰一切的意志也增强了。

只是当大调的第二主题再度昂首出现时,乌云又逐渐消散,坚定、明朗的英雄性段落又出现了。

不过,光明与黑暗的斗争并没有结束,这种斗争在相当扩展的尾声中反而愈演愈烈,形成了全乐章的高-潮——有时候凶恶的命运动机占了上风,有时候英雄性的进行曲式主题发出高傲而威严的音响,好像要把命运动机赶走。

赏析命运交响曲

赏析命运交响曲

赏析命运交响曲摘要:《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

“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

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

关键词:命运音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一、引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原名《第五交响曲》,它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

《命运交响曲》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

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命运交响曲的结构全曲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明亮的快板、奏鸣曲式。

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命运敲门式的动机。

这一动机发展出惊惶不安的第一主题,它贯穿着第一乐章,推动音乐不断向前发展。

第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勇往直前的气势,表达了贝多芬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

接着,圆号吹出了由命运动机变化而来的号角音调,引出充满温柔、抒情、优美的第二主题。

它抒发着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命运动机再次闯入,引出了展开部,威风凛凛的命运再次占了上风。

展开部中,转调非常频繁,这更增加了原有的不稳定性,使音乐显得更加丰富。

再现部与呈示部相同。

但在这一乐章的庞大结尾处,两个主题再次汇合,音乐的气势不可阻挡,进一步显示出人民战胜黑暗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双重主题变奏曲式.第一主题抒情、安详、沉思,是由中提琴、大提琴拉出。

富有弹性的节奏和起伏的旋律,使这个主题具有内在的热情和力量。

第二主题先是由木管奏出,然后由铜管乐器吹出英雄豪迈的凯旋进行曲。

在尾声中,第一主题作了简单的展开,表现出英雄的乐观情绪,以及从沉思中获得进一步斗争的信心和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命运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整首曲子包含了贝多芬的精神寄托,也强烈的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命运困难时的不放弃不妥协,顽强抗争到底的精神,向人们展示了人类意志与精神的无限力量。

关键词:经典音乐;命运交响曲;贝多芬
如果说到命运,我相信许多人就会联想到贝多芬,对啊,在很多人心中,命运一词已经代表着贝多芬,同样贝多芬也成了反抗命运的代言人,我想,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一首交响曲有着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第五交响曲《命运》代表了贝多芬的精神,代表了人类永不向命运妥协的精神,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灵魂战士用生命为我们书写得篇章。

命运对于出生在德国波恩的一个贫寒音乐家庭的路德维希·凡·贝多芬而言似乎一开始就是那么的不公平,自幼在父亲的强制要求下开始学习钢琴和小提琴,但是其父想要将其培养为天才演奏家的愿望却没有成功。

11岁的贝多芬在波恩剧院当了一名乐手,此时的他开始孜孜不倦的自学,阅读了许多的历史文献和艺术作品,此后,在具有启蒙主义思想的教授的帮助与影响下,他认真攻读了康德的哲学论著和古希腊文学,这对他以后的世界观和艺术观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792年,贝多芬定居维也纳,最初,贝多芬因其天才的青年钢琴家身份受到了贵族们的热情接待和保护,但是随着他与贵族小姐的爱情的多次夭折,他日益增长起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予以反抗的心态情绪。

1796年,患了耳疾的贝多芬在郊外企图自杀,但是坚强的贝多芬经过内心的斗争和审慎思考,重新振作起来,也发出了“我要扼住命运咽喉”的呐喊。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而作曲家就是高超的建筑师,我想那么贝多芬就一定是一位伟大的灵魂建筑师,贝多芬面对命运的不公感到自己不能屈服于命运,而应该勇于发起挑战,这来自灵魂的呐喊激荡着每一个人的灵魂,给人以巨大的力量,让人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压力和人生挑战。

那在面对人生中的失败、痛苦、离别、欢乐,英雄对社会负有的崇高责任感,使他的意志必须付诸行动,同束缚他的命运之力展开了搏斗,从黑暗到
光明,从斗争走向胜利,在披荆斩棘、历经磨难后,最终点燃了自由的火炬,朝着胜利和幸福的目标胜利前进,这便是《命运》给人的真正的人生意义。

在第一个乐章的开始,便是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强有力的敲打着人们的心灵,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简短的音符却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贝多芬曾这样说:“命运就是这样叩门的。

”对啊,简单直接,却把乐曲立刻拉入惊心动魄的气氛中,紧张的音调激荡着悲剧性因素,以威严甚至凶险的面貌展现给听者。

它以不同的形式在各个乐章中反复出现,音响有时阴暗凶险,有时则欢愉和神气,有时倔强而紧张,有时则悲戚和低沉,犹如模糊的回忆一般。

当那音符震撼心灵时,会感觉到自己的情绪也随着音响的起伏而不断的波动,当音响越来越强的时候,自己的心脏也会随之越来越紧张的跳动,我可以感受到那四个音符带给自己的感觉十分的强烈,精神也会彻底融入到那份紧张的氛围中。

接着就是一段舒缓的旋律,与第一个主题的悲剧形象不同,体现了人们感情体验的复杂世界。

在这里,平和的观察和深沉的的思索,同温暖的感情和光明的幻想轮番交错,犹豫不定转换为坚定的决心。

它带给人的是安静、温暖,让听者有一个放缓心情的感觉,使得在听这段音乐时,没有之前的那种紧张,更多了一种光明驱逐黑暗的感觉,渐渐地有一种英雄气概的节奏给人以激励,感觉好像是一支雄伟的凯歌,让人对未来的胜利充满信心。

在紧接着的乐章中,基本主题由一个上升又忽而下降的旋律和一个答句组成,在这一主题中既有急切的冲动,又有犹豫和顺从。

它仿佛表现一个人内心不平静的感情。

命运的动机又再次闯入,这个改变了容貌的命运动机,音响威严,有一种挑衅的意味。

在乐章的中段出现了明显的转折,悲剧性的小调转化为明朗胜利的C大调,使扰人的犹豫,不愉快的思索,尖锐的斗争,全部暂时消失,到处是漫无节制的欢乐,充满了不可遏制的力量;一个情绪健壮强烈的民间舞曲的旋律带来了真正晴朗的乐思和喜悦的情调,体现出民间欢乐的舞蹈场面。

第四乐章构思宏伟,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营造出欢腾、光明和胜利的气氛,表现了人民群众的胜利和光辉节日的情绪,具有积极地一往无前的以及强壮饱满的音响,更使主题增添了英雄性的光辉。

它使整部交响曲所塑造的英雄形象焕发出耀眼的光辉,说明英雄在同命运的激烈搏斗中终于战胜邪恶的黑暗势力而获得
最后的胜利。

在舞蹈主题的狂欢中,又轻轻地奏出了命运主题,这次它不再是以前那种凶残狂暴的面目,而是变得极其虚弱和无力,它已被人民的强大力量所摧毁并很快淹没在人民胜利的海洋。

同时,它告诉人们,在欢乐的时刻,千万不要忘记胜利的来之不易。

最后乐章再次进入欢快热烈的气氛中,并在万民胜利的排山倒海的气势中结束。

其实自己以前有听过贝多芬的《命运》,但是之前仅仅是听过而已,对其所包含的的感情并没有太深的感觉,直到这次在课堂上遇见它才让我真正的认识了它。

我自身对于交响曲这类音乐的感触并没有那么强烈,在第一次课的时候,我听见了那熟悉又陌生的命运的叩门声,之前多次听只是觉得它给我一种很强烈的感觉,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没想到自己会有机会来了解它。

在赵京封老师的引领下,我开始接触交响乐,有了老师的讲解,自己再去感受贝多芬的《命运》,发现似乎多了许多东西,那种不断斗争,不屈服于命运,从黑暗走向光明,与命运殊死搏斗,获得胜利的感觉是那么的强烈。

之前的我根本没有想到过在那音符间可以包含着那么多那么强烈的感情,纯粹的只是听觉上的感受了那种震撼,但还不是那种达到心灵的震撼,只有当真正了解了这一首曲子的真正内涵,才能真正了解一首曲子给人精神上心灵上带去的那种震撼,才能激起听者灵魂的共鸣。

贝多芬将他在患耳疾后重新振作,与命运抗争,不屈服于命运,坚决要扼住命运咽喉的不屈的呐喊融入到了《命运》中,让听者能从中得到激励,汲取力量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同时,《命运》揭示了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失败和胜利、痛苦和欢乐,说明生活的道路是艰难曲折和满布荆棘,但是对社会负有的崇高的责任感,使人们仍奋不顾身去建立功勋,这当是《命运》对我的激励,也是对每一个它的听者的激励。

在刚开始接触这门课时,其实自己抱着的更多的是好奇的心态,再加上对于交响乐自己真的是没有太大的兴趣,所以在课上就也会挺无聊的,但是自己在这门课上真的也是发现了自己喜欢的交响乐,虽然我可能不是很懂它,但是它却能与我的心相呼应,安东尼奥·维尔瓦第的《四季》也是我很喜欢的,自己一个人安静的听着它,会让人有一种全身心放松的感觉,也许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能走进一个人的心,当然,如果没有这么一门课,没有赵老师的引领,我可能也不会真正的了解到音乐的魅力。

同时,我也觉得自己以前太过无知,每一门课,每
一种学问都有着它的独特之处,都有着它应有的价值,当自己觉得它没什么用时,只是因为自己还不够了解它。

在这儿呢,我也想给赵老师提个建议,如果上课的时候能再生动一点,那么就更完美了,音乐鉴赏是门非常有深度的课,也是一门能提高个人修养的课程,这也正是我能感觉到的。

对于经典音乐,我觉得它的每一格音符都好像是在我们的心头跳动,每一格旋律都像是能踏入我们的内心深处,让我们的心境与思绪也随着音乐的起伏而变化。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经典音乐永远能带给我们奇妙的感受,这也是经典音乐亘古不衰的道理所在。

最后祝愿赵老师身体健康,希望这门课程越办越好,越来越受同学欢迎。

参考文献:《欧洲近现代音乐文化赏鉴与研究》(赵京封/张雪雁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