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教学
《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沪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沪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的演奏方式和特点。
2.通过学习音乐,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和魅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3.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欣赏和辨析不同类型的音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的演奏方式和特点。
2.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和魅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播放《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片段),并引导学生聆听,让学生自己感受和想象这首乐曲给人的感觉。
并带领学生谈谈这首乐曲背后的故事。
2.讲解1.告诉学生这首乐曲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在音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讲解这首乐曲的演奏方式和特点。
通过分析旋律、节奏、和声、乐器运用等方面,让学生了解这首乐曲的特点和特色。
3.讲解这首乐曲作为经典音乐作品的背景和意义,以及贝多芬作为音乐大师的重要地位。
3.欣赏老师再次播放这首乐曲,让学生仔细聆听。
同时,老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关于这首乐曲的背景知识,如演出历史、作曲家、作曲时期等。
4.活动1.分配小组,让学生自选或老师提供一个由《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改编的乐器演奏或歌唱版,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演出。
2.让学生选择一段音乐,从颜色、画面、情感、动作等角度创作音乐表演,通过演示,让同学们来猜出演示的题目,并谈谈表演的感受。
5.总结老师复习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和重点,让学生谈谈感受和收获。
并讲解一些与这首乐曲相似的音乐作品和作曲家,扩大学生的音乐知识面。
四、教学评估1.学生在听完《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后能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学生能够通过小组活动,展示他们对这首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在听完这首乐曲后能对它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分析它的演奏方式和特点。
五、教学资源1.音乐播放器2.课件、黑板3.小组活动所需的乐器,音乐道具等。
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背景介绍第九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有“音乐史上的里程碑”之称。
贝多芬在此曲中采用了合唱和独唱的形式,展示了人类对爱、自由和幸福的追求。
这首曲子的第四乐章则是合唱部分,体现了团结互助、和平友爱的精神。
因此,学习这首曲子对于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人文素养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了解大型交响乐曲的基本结构和音乐特点2.学习唱诗班的合唱基本技巧3.感受音乐的情感表现和内在意义三、教学内容第一课1.了解第九交响曲的背景、乐曲结构和基本音乐特点2.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人文的关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第二课1.学习唱诗班的合唱基本技巧,如正确的气息掌握、发音准确等2.模仿和演唱合唱部分3.了解合唱曲的特点,如表现情感、突显主旋律等第三课1.学习唱诗班的齐唱和分唱技巧2.配合其他乐器合奏,感受和谐的音乐效果3.对比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与其他风格作品的不同之处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对于大型交响乐曲的理解和感受2.唱诗班合唱的表现技巧和配合默契度的提高五、教学方法1.听课并听取专家意见2.隔空授课和小组讨论结合的方式3.理论授课,演唱和合奏结合的方法六、教学方式1.线上教学和面授相结合的方式2.个别化教学和群体性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七、教学评估1.考核学生对于乐曲结构和音乐特点的掌握情况2.测试唱诗班合唱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掌握情况3.学习笔记和课堂表现的综合评估八、教学总结通过对于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学习,孩子们能够从音乐和人文的角度,对于世界的历程和人类的前程有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对于音乐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也能够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
高二年级音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教学设计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赏析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片段赏析,从中了解贝多芬的思想及人文精神,;2、初步了解西方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体裁:奏鸣曲、交响曲的结构;音乐风格及其主要音乐流派;3、简单了解维也纳古典乐派三位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教学重点:分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教学难点:从《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中了解贝多芬的思想及精神教学过程:一、西方音乐的古典主义时期1、时间:1750年—1826年2、音乐流派:曼海姆乐派(德国南部)、柏林乐派、维也纳古典乐派3、社会文化特质4、音乐风格:复调音乐—主调音乐的过渡5、音乐体裁: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二、维也纳古典乐派三位代表人物1、海顿:简介及代表作品2、莫扎特:简介及代表作品3、贝多芬:简介及代表作品三、介绍贝多芬的艺术成就1、贝多芬的代表作品2、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介绍四、赏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结合学案边听边记)1、片段一:斗争的号角(片段较短,引导学生从使用的乐器及音乐的要素分析音乐情绪)2、片段二:宣叙调主题(使用乐器、音乐要素分析)3、片段三:音乐形象的对话(这个片段是分析的重点:宣叙调和其它旋律出现的次数,不同音乐形象出现的顺序,揣摩作曲家的意图)4、片段四:欢乐颂主题反复(从音乐要素、乐器出现的先后顺序,音响等方面分析片段的内涵)5、片段五:斗争的号角(为何要再次出现成为关键)6、片段六:欢乐的主题(演唱形式)7、片段七:团结的主题(主题跟钢琴合唱,体会作品思想与精神的升华)8、结合背景材料,总结《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所表达的贝多芬的思想。
五、本课小结1、音乐体裁:奏鸣曲、交响曲的概念2、维也纳古典乐派三位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3、通过《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总结贝多芬的人文精神4、作业:收集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的代表作品,分析这一流派的风格特征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赏析一、选择题。
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八单元第十五节《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经分析研究,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音乐情绪;2、过程与方法:欣赏与感悟;3、知识与技能:《第九交响曲》的相关知识,掌握几个主要音乐主题,特别是《欢乐颂》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分析研究,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难点为聆听和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理解音乐内容。
三、教法和教具聆听音乐、手势引导、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欣赏并掌握几个重要的音乐主题:寻找欢乐——主题不断探索确认欢乐——欢乐颂主题发展欢乐——大合唱欢乐颂升华欢乐——圣咏以及曲终最高潮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程序:课间播放音乐《致爱丽丝》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这是谁的作品?你了解作曲家吗?引出贝多芬及其第九交响曲。
学生活动:思考曲作者,及其所知的有关知识设计意图:简洁沽导入,通过聆听耳熟能详的作品,引出本节课主题能够,点燃学生聆听音乐的欲望,使其主动、专注,为后续教学环节开展埋下伏笔。
问题能够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教师讲解,以旧知识获取新知。
(二)聆听体验、感受经典教学程序1、带领大家了解贝多芬寻找欢乐的心路历程,即作曲家创作的构思;教师活动:教师活动:播放音频;创设情境:在欣赏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两组乐器宣叙调之间的对话(寻找欢乐)学生活动:聆听思考设计意图:对比聆听,听懂古典音乐晦涩难懂的音乐对话,介绍一种欣赏古典音乐的方法,激发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教学程序:2、聆听欢乐颂提琴部分;(确认欢乐)教师活动:播放音乐;提出问题:“欢乐颂”主题是用什么乐器依次演奏的?(大中小提琴到乐队合奏)开始演奏的时候是什幺乐器?小提琴的出现带给大家什么样的音乐感受?音乐发展过程有什么变化? (力度、情绪)学生活动:聆听思考,展开讨论设计意图:引出主题重复手法概念,如深“欢乐颂”音乐主题印象。
教学程序4:发展欢乐教师活动:播放演唱形式及演奏风格变奏学生活动:感受交响乐加入人声的和声之美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感受,加强音乐的感受力以及对音乐美的挖掘力。
《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教学设计
《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教学设计
执教者: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通过聆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知节奏、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感受不同段落的音乐情绪,以及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
2.艺术表现:通过聆听、视唱音乐主题等方式,探究《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主题的呈现方式及音乐特点;能够通过对音乐主题的体验、分析、欣赏,积累鉴赏大型音乐作品的经验与方法;感知节奏、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在表达音乐内在情感中的作用。
3.文化理解:感受《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振聋发聩、激越动人的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得到熏陶与感染,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他人、对人类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能对其艺术价值及其现实意义有所认同与思考。
教学重点:
对《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音乐主题进行体验、分析、欣赏,感知节奏、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在表达音乐内在情感中的作用,探究主题的呈现方式及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贝多芬创作风格以及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赏荷兰鹿特丹交响乐团抗疫线上视频。
2.师生交流。
3.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了解贝多芬生平及《第九交响曲》创作背景。
2.简介作品及“交响曲”体裁。
3.出示《贝九》第四乐章音乐内容结构。
4.分段赏析:
(1)观赏第四乐章第一部分讲解视频。
(2)对比第四乐章第二、三部分乐曲创作方法。
(3)边思考边聆听第四乐章第四部分音频。
5.全曲欣赏
6.课堂小结。
微课《欢乐颂》
微课《欢乐颂》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的音乐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演唱部分。
《欢乐颂》是选自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第四乐章。
《欢乐颂》音乐语言精炼概括,本歌曲属于G大调,4|4拍子,音域只用一个8度。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能力。
但是这一时期的学生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所以采用听唱,情感渗透的形式进行教学。
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贝多芬顽强的创作毅力以及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实质,提高自己对古典音乐的鉴赏水平,激发更深层次的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聆听音乐,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主题,增强鉴赏音乐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体会欢乐颂的音乐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作品的内涵以及音乐特点。
难点:分析辨别音乐的发展过程三、教学用具PPT、欢乐颂曲谱四、教学设计:(一)音乐导入,引入课题1、教师播放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示意学生在听到熟悉的旋律时举手示意,从而引入教学内容《第九交响曲》。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总结这个动机是一闪而过的,所以刚才很多同学手举起来,然后又放下了。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音乐一起走进这段欢乐颂。
(二)初听音乐,感知结构1、教师提问学生那么大家对《欢乐颂》了解多少呢?2、教师简单介绍第九交响曲的四个乐章的内容,并带领同学循着寻找欢乐,确认欢乐,发展欢乐,升华欢乐的思路开始了解贝多芬的交响曲。
(三)师生合作,探究欢乐1、欣赏第一乐章“寻找欢乐”学生聆听第一乐章主题,思考从这段主题中感受到到了什么?教师总结贝多芬最初的构思是在这里加入人声,但后来又觉得还不是时候,于是他把场次乐段向后推移,不过这些原稿中留下来的唱词,有助于我们理解贝多芬的构思,教师出示ppt展示原稿中的场次“不,这会使我们想到过去的苦难,今天是胜利的日子,应该用歌舞来庆祝。
”2、确认欢乐学生聆听第二乐章主题,思考音乐中贝多芬是如何确认欢乐,同时完成演奏乐器以及力度变化的表格。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7课《欢乐颂》教学设计
《欢乐颂》教学课例实录【教学内容】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7课《欢乐颂》【教学对象】小学六年级【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理解多元文化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感受与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上的表现,让学生参与音乐、表演音乐。
【教材分析】《欢乐颂》是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第四乐章中的人声合唱主题乐段,在全世界流传甚广。
歌曲的结构为有再现的二段式,第二段重复一次,包含了多种演唱形式,虽然篇幅不长,但气势辉煌,是人生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也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巅峰之作。
【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五年的课堂音乐欣赏训练,他们已具备一定的音乐分析能力,可以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表现情感等要素进行较准确的分析。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欢乐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贝多芬在逆境中积极乐观,追求理想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主要采用了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练习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用心感受音乐、并通过欣赏、学唱、分析、表现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音乐的美,从而净化心灵,以利于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知识与技能:准确演唱歌曲,领会演唱形式、节奏、力度在音乐中的表现,并能够从音乐的角度分析、理解乐曲。
【教学重点】重点 1.复习辨别人声类别及演唱形式。
2.演唱并分析欢乐颂。
难点了解贝多芬生平及《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教学难点】1.歌曲中跨小节切分音的正确演唱。
2.分辨重唱部分各声部依次进入的顺序。
【教学策略】游戏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欣赏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1.课前音乐:师演唱歌曲。
2.复习人声分类。
3.复习演唱形式的种类。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提前复习与巩固人声的分类、演唱形式,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新歌教学1.初听音乐:聆听合唱作品《欢乐颂》,在聆听感受音乐时,思考歌曲的演唱形式及演唱形式出场的顺序是怎样的?2.复听音乐,检验答案。
第九交响曲教学设计
第九交响曲教学设计第九交响曲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第九交响曲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第九交响曲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完整而充分地聆听乐曲,感受西方交响音乐的美,拓宽国际音乐文化视野,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赏作品、讲授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感受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
【知识与技能】能够充分聆听并记忆音乐主题,掌握乐曲的情绪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聆听并记忆音乐主题,结合作曲家生平理解乐曲表达的精神内涵。
【难点】学唱音乐主题,掌握乐曲背后的音乐史知识。
三、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教师为同学们展示电视剧的片段,并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在片段中听到的插曲叫什么名字呢?”学生自由回答。
(《欢乐颂》)2.教师介绍《欢乐颂》出自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这部交响曲被认为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高峰和总结,顺势导入本课。
(二)初步感知1.教师初次播放乐曲《欢乐颂》音频,并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师:《欢乐颂》是举世闻名的经典乐曲,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对《欢乐颂》的认识吗?西方的圣诞节和唱诗班都经常演唱;作者是贝多芬。
(学生根据已有的常识各抒己见即可。
)2.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贝多芬的成就及代表作品,随后师生共同总结。
(贝多芬是古典主义时期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被人们称为“乐圣”。
一生最重再现要的贡献在于他创作了32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乐、一部声乐套曲和一部歌剧,代表作品有《第三(英雄)交响曲》《月光奏鸣曲》以及歌剧《费德里奥》等等。
)3.再次聆听歌曲,并请同学们思考乐曲选择什么音乐体裁来陈述乐思。
(交响乐)4.教师介绍交响曲的相关知识。
(交响曲是按照奏鸣曲的曲式原则创作而成的一种管弦乐套曲,结构宏大、内容深刻而富于戏剧性、写法复杂并且音色对比鲜明。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教学
考音乐的布局 和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 么抓住 “ 判者 ” 那 评
这个主题就显得相 当重要。 因为这段音乐是以“ 评判者” 为 纽带 。 分别连接着 四个乐章 的主题 。贝多芬这样设计是有
他 自己 的 目的 的 : 求 真 正 的 欢 乐 。 追
生 1乐器改变 , : 这段音乐用 的是提琴类乐器。 生 2 音高位置也不一样 , : 在很低 的音区演奏。
现, 就被这个 “ 评判者 ” 给否定 , 直到 《 欢乐颂》 主题雏形 的
出现 , 宣叙调才表示 以肯定的态度 。作 者的 目的是在音乐 中寻找他毕生 的理想 “ 自由、 平等 、 博爱 ” 的精神 。 . ( 此学 生的 回答博得 了一 片掌声 , 掀起 了课 堂的一个 高潮。 ) 设计 意图: 这个 内容 的音乐是 贝多芬《 第九交响曲》 第 四乐 章里较富戏剧性的一段 ,学生想要听懂这段音乐 , 思
这个“ 评判者” 到底想评判什么?
下, 苦苦追求光 明 , 寻求欢 乐 , 次次失望后 , 在一 欢乐颂 的 主题终于 出现 , 我们一起唱唱这个主题 。
( 学生演 唱《 欢乐颂 》 主题。演唱这个 主题 时并 不过 多 地要求技巧 , 只要熟悉音乐旋律 就可 以。) 教师 :欢乐颂》 《 主题正式 出现 , 听听它是 以什么方式
芬一生 的理想是追求“ 自由、 平等、 博爱” 的精神。
( 小组讨论 , 个别同学发言。 ) 生 1再现前三个乐章 , : 回忆 以前 的事情。
( 这条旋律时 间只有短短 6秒钟 , 在第一遍欣 赏时 由
于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 , 他们一般只能 回答出前两个 问题 。 因此此旋律可以听两遍 。)
生 2再 现前三个乐章是为 了更加 突出《 : 欢乐颂》 主题
2019-2020年人音版高中音乐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表格式教学设计
2019-2020年人音版高中音乐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表格式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一)感受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音乐情绪及欧洲古典音乐的特点。
(二)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代表作及音乐历史贡献。
(三)初步懂得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音乐知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理解音乐内容。
难点:认识古典主义的音乐特征。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以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为重点内容,再感受、体验音乐情绪表现,理解内容方面进行细致的赏析。
(二)在教师的引领下,掌握几个音乐主题,特别是《欢乐颂》主题。
(三)了解贝多芬创造的背景,亲自指挥的状况以及作品产生的影响及作用。
(四)引导学生探索音乐创造的风格特征与忍受经历的关系。
四、教学资源:(一)教材及配套资料,贝多芬生平、创作背景及高水平乐团《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演出视频资料。
(二)教师示范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音乐主题。
(三)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如:器乐、声乐、指挥等激发兴趣、调动情绪活跃气氛。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一)完整聆听全曲(二)出示乐曲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乐曲发展的脉络。
(三)指导学生演唱主题及四声部。
(四)师生合作用器乐、声乐、指挥形式等表现音乐。
(五)引导学生从贝多芬音乐中感悟音乐与人生,。
六、教学评价设计(一)以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理解情况。
(二)探究讨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理解音乐内容。
(以组为单位交流,教师评价)。
(三)教师对学生演唱主题及四声部时的评价。
(四)师生合作表现音乐时对学生表演的评价。
(五)学生写一篇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后的感想。
七、教学过程:。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欣赏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作于1817-1823年,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调,4/4拍。
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一序奏+小合唱和大合唱+。
这两个部分大约分别占据该乐章的二分之一!第一部分:一阵快板的大提琴中高音拉开贝9第四乐章的序幕,这个过程持续大约3个音节!然后就是低音大提琴的少数弹奏!并伴随着小号的间歇性吹奏,此过程持续3分30秒以上,该区间主要以低音和少数乐器的交错实用为主!直到第4分30秒才在大提琴的低音伴奏下音乐引出合唱主题,合唱主题的引出是在分贝接近于0时引出的,(贝多芬出色的变调技术和各个主题的衔接堪称绝对完美,这种感觉在反复欣赏的过程中愈发强烈!)贝多芬合唱(既欢乐颂)的主题在大提琴的低音伴奏下持续至少2分钟,该主题一共有4个周期性循环,大提琴低音在4个周期循环下慢慢升调,最后在长号的中高音吹奏下引出该乐章的第一个小高潮。
高潮在持续1分钟后引出幽雅低沉的长笛遂再次进入短暂群体管弦乐的高潮,高潮很快停止,此时在接近于无声的状态下由男中音继续管弦乐的主题。
至此交响乐成功实现了声乐和器乐的过度!该乐章三分之一的被完成!合唱部分:在小合唱部分有男女高音的混合合唱,并展示了欢乐颂的局部大高潮,最后在类似于宗教式的合唱高音的叹悀调的庄严中趋于平静.............第二部分:时间在罕见的平静中慢慢停滞,但不久便隐约听到铃声从远方传来,声音越发强烈,它是欢快喜庆的乐调,仿佛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再次降临。
男中音的合唱以及和弦乐的结合唱出了欢乐的希望,欢乐的气味弥漫在空气当中。
然而由于作曲家超高的过度技巧音乐很快由欢快的气氛转变为弦乐高频拉弦所产生的难以附加的急迫与紧张!弦乐的狂风阴霾持续了85秒,接下来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清除一切分歧在你光辉照耀下面人们团结成兄弟.该乐章进入了最为高潮的欢乐颂部分!欢乐颂部分持续1分钟随后好像再次进入教堂叹咏调式虔诚的歌颂当中,200秒后,欢快的气氛再次点燃,女声合唱引领听众进入心灵的深处,她们给予所有人前所未有的安详!在集体合唱的不断层起叠涌下音乐走向结束!在演出前的排练过程中,又出现了很多问题。
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部分)-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部分)-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知识点介绍1. 第九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所创作的交响曲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交响曲之一。
其中,第四乐章中的合唱部分被称为“欧洲国歌”或“人民之歌”。
2. 合唱部分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使用了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舒勒的诗歌《欢乐颂》作为歌词。
这部分歌曲旋律优美,音乐气势磅礴,表达了欢庆的情绪。
二、教学目标1.了解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背景和意义;2.理解合唱部分的歌词意思;3.学习合唱部分的旋律和歌唱发音。
三、教学过程1. 背景介绍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第九交响曲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这部作品的重要性。
2. 合唱部分歌词教师播放合唱部分音乐,让学生跟随歌曲进行听歌。
然后,教师逐句解释歌词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
3. 合唱部分旋律教师将合唱部分的旋律演唱给学生听,并让学生跟着唱。
教师要强调歌曲的转调和高潮部分,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唱出歌曲的情感。
4. 团队合作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训练,通过合唱练习让学生加强感情体验和团队协作。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唱法和动作,并给予及时纠正。
四、教学评价为了衡量学生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进行以下评价:1.学生是否理解了歌词的内涵和情感表达;2.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唱出歌曲的旋律和情感表达;3.团队合作是否顺畅,学生是否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介绍第九交响曲和演唱合唱部分,帮助学生加深了对音乐的认识和体验。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的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教师应定期组织唱歌活动,让学生持续体验音乐的魅力。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欢乐颂》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欢乐颂》教案一. 教材分析《欢乐颂》是德国诗人席勒的一首诗,后被贝多芬谱曲成为《第九交响曲》中的第四乐章,是该交响曲中最著名的乐章。
这首歌曲以宏伟的旋律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人类对自由、平等、正义的追求和对世界的热爱。
本课将通过学习《欢乐颂》,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艺术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有所提高。
但同时,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还处于逐步成熟的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欢乐颂》的创作背景,理解其深刻的内涵。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3.通过学习《欢乐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欢乐颂》的创作背景和内涵。
2.分析《欢乐颂》的旋律特点和音乐形式。
3.学会演唱《欢乐颂》并用合适的情感去表现。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欢乐颂》的创作背景、内涵和音乐特点。
2.示范法:教师演唱或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欢乐颂》的魅力。
3.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欢乐颂》的理解和感受。
4.实践法:分组练习演唱,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欢乐颂》乐谱。
2.音响设备:录音机、音响。
3.投影仪:用于展示《欢乐颂》的乐谱和相关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欢乐颂》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欢乐颂》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其音乐魅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欢乐颂》,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提高演唱水平。
5.拓展(10分钟)教师分析《欢乐颂》的旋律特点和音乐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欢乐颂》的意义和价值。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欢乐颂》,并尝试分析其他音乐作品。
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选段)-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
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选段)-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前言音乐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艺术形式,能够通过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给我们带来强烈的感受。
而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交响乐更是音乐的巅峰之作,它集结了一支庞大的乐团,展现出了强大的力量和美妙的和谐。
在许多经典的交响乐作品中,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无可争议的经典之一。
其中第四乐章的选段更是让人热血沸腾,感受到无比的力量和希望。
而本教案就是以《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选段)-湘文艺版》为基础,与大家一起分享贝多芬的音乐世界。
课程设计课程目标1.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作品和音乐风格2.理解《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选段意义和背景3.分析音乐元素,理解和弦、旋律和节奏的含义4.通过听与欣赏,感受音乐的美妙和情感适用对象学生在音乐素养、审美能力等方面已有一定基础的初高中生。
课程内容第一部分:介绍贝多芬和《第九交响曲》1.引入:播放《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选段)-湘文艺版》,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基本风格和节奏。
2.介绍贝多芬生平和音乐成就,重点介绍他的创作思路和特点。
3.介绍《第九交响曲》的背景和意义,重点介绍第四乐章的选段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第二部分:分析音乐元素1.以《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选段)-湘文艺版》为基础,分析音乐元素。
2.分析和弦、旋律和节奏的含义,让学生理解音乐的基本构成和表达。
第三部分:欣赏音乐1.播放《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选段)-湘文艺版》完整版。
2.让学生配合音乐,跟唱某些独特部分,提高听力和理解能力。
课程效果通过以上三个部分的教学,学生将会对贝多芬和《第九交响曲》有更深入的理解,对音乐也将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同时,学生也将会提高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结语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无疑是一种非常特殊和重要的艺术形式。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并通过音乐的丰富表达,培养他们的审美、创造和自我表达能力。
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教学设计
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赏析教学设计教学思想:时下由于媒体的炒作,高中生对流行音乐可以如数家珍,津津乐道,但对于高雅音乐却知之甚少,岂不知流行音乐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而创作的音乐。
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
而高雅音乐乃世界艺术宝库的瑰宝,经常聆听可以使人心胸豁达,气质优雅,尤其是贝多芬的音乐,无论从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堪称瑰宝之中的瑰宝。
大师的音乐虽然好但由于时空的距离学生还是会觉得难以理解,而且贝九第四乐章是宏伟的巨著,光第四乐章欣赏一遍,就需半个小时,半小时让学生安静地坐下聆听是很不现实的,笔者曾教高一整个年级,高一共32个班,所以每个班都有尝试,曾在我校最好的班级宏志班测试学生,完整听贝九第四乐章,还不到十分钟学生已经坐不住了,现在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流行,因为流行接近他们的生活,接地气,他们喜闻乐见,耳濡目染,容易产生共鸣。
所以如何让学生自觉自愿的喜欢高雅音乐,只有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星偶像来引导,拉近同学生的距离。
所以1,我选择龚琳娜,庾澄庆等梦想合唱团演唱的欢乐颂来导入《第九合唱交响曲》,使古典音乐有时代感,激起学生的热情。
2,通过观看快闪令人感动的贝多芬激发对交响乐的认同,对各种乐器的了解。
3,聆听中外不同合唱团的演唱,拓宽学生眼界,提高鉴赏水平。
4,学当指挥家的设计进一步使学生体会交响乐的魅力,深入感受贝多芬音乐带给人的光明和力量。
教材版本:人音版教学年级:高一教学目的:聆听《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作品的音乐内涵,了解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的一般情况和风格特征。
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以及创作背景和特征。
初步懂得奏鸣曲、奏鸣曲式和交响曲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聆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作品所反映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崇高理想和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认识了解古典主义的音乐特征。
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能够通过网络、电视等手段搜集相关资料。
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课程背景1.本节课程是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的一部分。
2.本节课程教授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欣赏经典音乐作品。
3.音乐素养是现代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本节课程也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第九交响曲的历史背景和作曲家贝多芬的生平。
2.听懂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中的基本乐理和乐器演奏情况。
3.学会欣赏音乐作品并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4.学会协作合唱,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讲解第九交响曲的历史背景和作曲家贝多芬的生平,让学生了解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步骤二:音乐欣赏1.播放《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让学生先自由欣赏一次,体验音乐的魅力。
2.通过再次播放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了解基本的乐理元素和乐器演奏情况。
(例如,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等)3.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思维和情感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三:合唱学习及练习1.分发歌词,让学生跟随歌词感受合唱的魅力。
2.指导学生学会协作合唱,并在教室中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
步骤四:合唱表演1.感性理解音乐后,学生将分组进行小规模合唱排练和表演。
2.通过表演,鼓励学生们彼此协作和互相帮助,并提高他们的合唱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评价老师可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1.学生对歌曲的感性理解;2.学生合唱排练和表演的表现;3.学生对课程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度。
总结本节课程通过对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希望本节课程能给学生带来不同寻常的音乐体验,开拓他们宏大的音乐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教学
发表时间:2010-07-05T14:55:41.687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1期供稿作者:翁一心
[导读] 高中阶段,音乐课的任务是教给学生如何欣赏音乐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翁一心(丽水学院附属高中,浙江丽水 323000)
高中阶段,音乐课的任务是教给学生如何欣赏音乐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大型音乐作品的赏析,无疑能促进学生鉴赏音乐能力的提高。
但在实际教学中,此类作品由于其本身时间太长,给教师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贝多芬创作的《第九交响曲》在他全部的作品中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
这是他在交响乐领域中伟大成就的总结,最集中体现了他创作的思想境界、革命热情和艺术理想。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选取了此交响乐的第四乐章作为教材内容,但演奏时间也接近半个小时。
由于时间长,笔者便改变教学方法,把作品中较为典型的片段先单独一一进行分析,然后再引导学生完整地欣赏作品。
一、教学过程
音乐片段一:恐怖的号角
教师:这段旋律是什么乐器演奏?音乐情绪如何?
生1:雷鸣般的音响效果。
生2:声音很响。
生3:速度很快。
生4:打击乐器鼓。
……
(这条旋律时间只有短短6秒钟,在第一遍欣赏时由于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他们一般只能回答出前两个问题,因此此旋律可以听两遍。
)
设计意图:引子很短,只有7小节,却在器乐部分和人声部分开始时都出现了。
它力度强,接近于轰鸣般的音响效果,旗帜鲜明地表达了“斗争”这一音乐形象。
抓住这个主题对乐曲结构的划分以及理清乐曲中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有帮助的。
音乐片段二:宣叙调主题——“评判者”
教师:请同学们说说这个片段和刚才的“恐怖的号角”音乐有什么不同?
生1:乐器改变,这段音乐用的是提琴类乐器。
生2:音高位置也不一样,在很低的音区演奏。
生3:情绪上也不同,速度也慢了。
……
教师:大家说的都很正确,这是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演奏的一段音乐。
这段音乐很重要,在乐曲里反复出现,起到一个“评判者”的作用。
让我们欣赏接下来的内容,思考这个“评判者”到底想评判什么?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欣赏音乐。
)
教师:除了“评判者”的旋律外,你还听到了哪些音乐?“评判者”和这些音乐是按照什么次序安排的?作者为何采取这样的方式作曲?生1:除了“评判者”旋律外,我还听到其他的一些旋律,它们的风格是不一样的,速度也是不一样的,有快有慢。
生2:有抒情的,也有活泼的,反差很大。
生3:听到了一点点好像是《欢乐颂》的音乐片段。
生4:“评判者”被依次安插在其他旋律之间。
生5:“评判者”的旋律在情绪上好像有些不同,最后一遍出现时情绪较明朗些。
……
(学生的回答是相当踊跃的。
对于“评判者”的作用,他们很好奇。
前三个乐章的音乐主题一闪而过,三个乐章风格不同,但却被依次安插在“评判者”音乐中,贝多芬的写作目的也值得他们思考。
)
教师启发:我提供给大家两个知识点,请你们根据这两点论讨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目的?(1)我们听到的不同旋律是来自交响曲前三个乐章的音乐主题片段。
(2)贝多芬一生的理想是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
(小组讨论,个别同学发言。
)
生1:再现前三个乐章,回忆以前的事情。
生2:再现前三个乐章是为了更加突出《欢乐颂》主题的地位。
生3:乐队先后演奏一、二、三乐章的主题,每一次出现,就被这个“评判者”给否定,直到《欢乐颂》主题雏形的出现,宣叙调才表示以肯定的态度。
作者的目的是在音乐中寻找他毕生的理想“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
(此学生的回答博得了一片掌声,掀起了课堂的一个高潮。
)
设计意图:这个内容的音乐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里较富戏剧性的一段,学生想要听懂这段音乐,思考音乐的布局和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那么抓住“评判者”这个主题就显得相当重要。
因为这段音乐是以“评判者”为纽带,分别连接着四个乐章的主题。
贝多芬这样设计是有他自己的目的的:追求真正的欢乐。
音乐片段三:欣赏《欢乐颂》主题
教师:处于黑暗中的贝多芬在强大的封建势力压迫下,苦苦追求光明,寻求欢乐,在一次次失望后,欢乐颂的主题终于出现,我们一起唱唱这个主题。
(学生演唱《欢乐颂》主题。
演唱这个主题时并不过多地要求技巧,只要熟悉音乐旋律就可以。
)教师:《欢乐颂》主题正式出现,听听它是以什么方式出现的?
生1:低音提琴。
生2:乐曲很完整。
生3:声音很轻。
生4:只有弦乐器在演奏。
(这个环节学生的回答是很到位的。
)
教师:经过宣叙调与前三个乐章主题对话后,从远方传来《欢乐颂》那淳朴的旋律,在第一次呈现时,它没有任何伴奏,你想,接下来贝多芬会运用什么方法把《欢乐颂》主题发扬光大呢?
生1:改变乐器。
生2:音高改变。
生3:强弱变化。
……
设计意图:一方面,学生通过演唱,熟悉主题。
主题音乐片段的欣赏能够加深学生对《欢乐颂》主题的印象,接下来的音乐是《欢乐颂》主题的重复。
学生可以把精力集中到思考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发展音乐,每次反复有什么不同等这些问题上。
使冗长的音乐变成非常简单的旋律发展手法:《欢乐颂》的重复重复再重复。
另一方面,传递给学生一种思想:《欢乐颂》主题很简单,始终围绕这个主题发展而成的整个第四乐章也不会太复杂,从思想上消除学生对交响乐的恐惧感,为下一步音乐的欣赏做好准备。
二、分析与思考
美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中非常形象地道出了欣赏音乐的方法:“音乐所描述的‘事情’从本质上说是比较抽象的,要像读小说那样把它们在自己的想象中聚集在一起并不那么容易。
因此你必须能够辨认一支曲调。
”
通过典型片段的欣赏,学生不再迷茫。
在典型音乐片段的带领下,他们有根有据地欣赏音乐,围绕典型片段,他们知道音乐进行到了哪里,表达了什么内容。
典型片段预先欣赏的教学方法也吊足了他们欣赏整首作品的胃口。
很多同学课后向笔者反应,片段音乐的欣赏为他们在欣赏整首作品时理清了头绪,找到了音乐线索,摸清了音乐的思路。
通过实践,这种采取先熟悉音乐的典型片段,后欣赏音乐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愿意听;愿意在典型音乐片段欣赏后仔细地聆听接下来的音乐;他们很有兴趣地思考音乐的发展手法,对比音乐情绪的变化,并且尝试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
这就是教师梦寐以求的希望学生能有的一种学习态度,这正符合《新课标》“教会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