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系传别讲 部分——上善若水无争
上善若水翻译及赏析
上善若水翻译及赏析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最高的善就如水。
水具有种种优点,它滋育万物而又平静,处守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近乎于道。
圣人的居处像水一样善于选择地点,内心像水一样善于保持空虚深远的状态,施与恩惠像水一样公平广布,说话像水一样堵塞必止,开源必流善于守信,为政像水一样净化污秽,安定平静善于治理,处事像水一样随物成形而无所不能,行动像水一样动静有时随机应变。
有了这样的美德唯独不争,所以就不会招致什么怨咎。
析:此章紧承上一章,继续探讨圣人的修身治世之道。
“上善若水”,这是老子对圣人素质提出的总要求和具体标准,也是集中体现了老子对“德”的认识和理解。
在老子看来,“德”应是“道”的体现,而水却恰好可以借用来描述他的“德”与“道”。
不仅老子如此,许多古代的思想家都曾用水来阐释他们所理解的宇宙社会人生,赋予水以丰富的哲学内涵,他们由水的长流不已,感受到了绵远悠长的历史人生;由水的灵秀纯洁悟到了培植人性、净化心灵的需要------总之,自然之水在这些思想者的眼里,有了生命的特征,性格的特征,哲学的意蕴。
那么,在老子的眼里,水蕴含了那些“圣人”之德呢?他从水的“利万物而有静”中看到了圣人仁爱、持虚守静的政治德行;从水的“居众人之所恶”(涤除污秽)看到了圣人甘居下位,抑恶扬善的职责所在;进而对圣人的居处、胸怀、施与、言论、为政、处事、行动诸方面提出相应准则。
而最后归纳到一点,那就是“不争”(不占有,不把持,不强迫,不为先,不张扬等等)可以说,老子借水之喻全面的阐述了他的圣人治世修身之道。
他的对“领导者”职位的认识及其素养的要求,值得我们借鉴。
任何一位借天道观人道的人,都必然要带着他主观价值取向、社会经验看问题,所以彼此眼中的水是不尽相同的。
秉持积极进取精神的孔子看到水得到的是另一番感悟:一去不复返的河水让他感到人生的紧迫;活泼灵动的水让他想到了智者的欢乐;他由水的泽被众生想到圣人的德行;由水的处下低流,依循地势想到士人的义礼;由水的盛大不竭想到大道之长;由水的奔赴万仞之谷而无所畏惧想到了勇;由水的洁、静、柔、弱想到了法度、公平、教化;由流水的“万折必东”之志想到了进取和信念。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意思是什么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意思是什么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意思:“上善若水”语出《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词语出处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20xx年-公元220xx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
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
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厚德载物“厚德载物”是《易传》中的话,原文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至于厚德载物,什么是“德”,其实很简单。
帮助别人要求回报,叫做交易。
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就叫做“德”。
如果有很多人得到你的帮助,而你都不要求回报,那你的德就厚了,就可以称作德高望重了。
补充:厚德载物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孔子云: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好像有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量见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
水有这些好德处,所以君子遇水必观。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的意思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的意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的含义与赏析》一、句子含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它总是处于众人都不喜欢的低洼之地,所以最接近于“道”。
二、衍生注释1.“上善”指的是最高层次的善、美德或者美好的品质。
这种善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善良,而是一种近乎于道的、具有深远内涵的善。
2.“若水”,将善比作水,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物质。
它无处不在,是生命之源,能够滋养万物。
3.“利万物而不争”,水在自然界中默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它灌溉农田,使庄稼生长;它为动植物提供生存的基本条件,却从来不向万物索取回报,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功劳而争名夺利。
4.“处众人之所恶”,人们通常不喜欢低洼、潮湿、阴暗的地方,而水却汇聚在这些地方。
这体现了水的一种低调、谦逊的品质。
5.“故几于道”,因为水具备了这些特质,所以它非常接近老子所说的“道”。
“道”在道家思想里是一种形而上的、主宰万物运行规律的存在。
三、赏析1.哲理之美-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善不是表面的、带有功利性的行为,而是一种像水一样默默奉献、与世无争的境界。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做了一点好事就急于求回报,或者为了名利去做所谓的“善事”,这与水的善相比就显得渺小了。
水就像一个默默的奉献者,不求任何外在的东西,这种品质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
2.形象的比喻-以水喻善是非常形象的。
我们都能看到水的特性,它的流动性、包容性和滋养性。
这种比喻让抽象的“善”和“道”变得容易理解。
就像我们看到一条河流,它不分昼夜地流淌,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和生物,它不会因为自己流到了不被人看好的地方而停止,这就如同真正有善德的人,不会因为外界的环境而改变自己的本心。
3.对人性的启示-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它启示我们要谦逊低调。
上善若水全句解读
上善若水全句解读上善若水,是出自《易经》中的一句著名箴言。
这句话传达了一种至善的道德观念,拥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解读这句箴言,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思考。
首先,从形象意义上解读,上善若水即是指人们应当像水一样纯净、温和、博爱、无私无欲。
水具有无所不容、滋润万物的特性,它滋养大地、流淌不息,自然而然地散发出自己的力量。
同样,一个具有善良品德的人也应该像水一样,不计较得失,无私奉献,宽容包容,与人为善。
这种善良的品性可以温润人心,润物无声地影响和感召他人。
进一步解读这句箴言,可以从社会层面探讨其含义。
上善若水意味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应该追求公平、正义、仁爱的价值观,并在人际关系、政治体制、法律法规等方面贯彻这种观念。
只有如此,社会才能实现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一个人若能以水一般的柔和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倡导仁爱之道,将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社会环境。
同时,上善若水也可以从个人层面解读。
水是无欲无求的,它与世无争,不为名利所动,自然而然地履行自己的使命。
与此类似,一个具有上善若水品质的个人也能追求无私、无私欲的生活态度,不贪婪、不争斗,坚持价值观、追求真理。
这种人性中最纯粹的品质,将使个人获得内心的和谐与宁静,拥有真正的快乐与满足。
此外,上善若水也提醒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的态度和行为。
水能够滋润万物,说明它具备无条件地帮助他人的品质。
上善若水指引我们在与他人交往中,应以善良、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
无论是家庭、友情还是职场等各个领域,只有展现善良的品质,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与感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上善若水的解读也可涉及个人的修身养性。
水具备自净能力,能将杂质沉淀,保持自己的纯净。
同样地,一个具有上善若水品质的个人,在面对外在诱惑和考验时能够坚守善良、自律的原则,坚守人生道义。
这种修身养性的过程,能够提高我们的品格,使我们更加全面、优秀、有内涵。
上善若水,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箴言。
通过解读这句箴言,我们可以发现其深层次的道德观念,以及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上的意义。
易经十大经典名言
易经十大经典名言
易经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哲学思想,其经
典名言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以下是易经十大经典名言:
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这句话的意思是,真正的智者不会轻易地去说话,而那些喋喋不休的
人却往往不是真正的智者。
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要像水一样善良、柔和、包容,不要争夺不必要
的东西。
三、恒言少语,便是多益。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话要把握分寸,言之有物,多说无益。
四、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人人都应该按照大道去行动,成就更多的公益事业。
五、持之以恒,乃是不易之道。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去做一件事,才能成为不易之道。
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看待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却可以和谐相处;
小人只有一种观点,却经常互相矛盾。
七、志士不立危墙之下。
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因为恐惧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仰,那么我们就无法成为真正的大志士。
八、不以一眚掩大德。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小事而掩盖了大事,应该在大事上发挥更大作用。
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告诉我们,对于学习一件事情,应该在不断地重复和实践中理解它,才能够真正掌握它。
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告诉我们,天地万物都在不断地运行变化,作为一个君子,我们应该不断地强调自己的素质,以不断自强为目标。
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意思
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意思《上善若水:探寻水的深意》一、引言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的观念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这句话不仅仅是对水的褒奖,更是对做人处事的一种理念和境界的寄托。
水,这种看似柔弱的物质,却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内涵,它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上善若水”的含义展开探讨,从多个角度深入解读这一古老智慧词语所蕴含的深意。
二、上善若水的内涵“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它告诉我们“上善”即最高尚的品质就像水一样,它能够滋润万物,温润而不争。
水是一种温和的物质,它与一切万物无争,但却能让万物生生不息。
这给人以启示,上善的品质应当是“柔中有刚”,不张扬但却有着强大的力量。
这句话也教导我们要学会顺应自然、待人处事以柔克刚。
无论是在家庭、工作还是社会生活中,都要尊重自然规律,顺应潮流,善待他人,以平和的态度对待世界。
三、水的包容性水的包容性是“上善若水”最重要的内涵之一。
水能够容纳一切,无论是世间的种种烦恼还是恩怨情仇,水都能包容。
这告诉我们,作为人,更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待人处事,不计较得失,不计较恩怨,有着广阔的胸怀。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上善若水”,以柔克刚,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够泰然处之,宽容待人。
四、水的渗透力水有着无与伦比的渗透力,它能够顺着地势缝隙,滲透到最微小的角落。
这实际上也是“上善若水”所要倡导的一种处世态度。
我们在面对问题、处理人际关系时,应该像水一样,有着强大的包容性和渗透力,能够化解矛盾,化解问题,真正做到和谐共处。
这也是对自己修养和境界的一种要求,只有有着强大的内心修养,才能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清净。
五、总结与回顾在“上善若水”的理念中,我们可以看到水的柔和、包容、渗透等品质,这些品质对我们的人生观、处世哲学、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第八章,原文是这样说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水和我们平时的生活很亲近,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水常常被认为是生命之源,无论是我们人类还是动物,还是植物,离开了水,我们就没有办法生存下去,而且水的力量有多大呢?古人就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说法,水的力量是很大的,她能滋养一切,也有能量覆灭一切。
但是水却是永远往低处去流,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它都去,这世界上最深的地方,都是水去的地方,它永远流往低处去滋养万物,这就是水的特性。
水为酒之血液水就是水,水以一种阴柔优美,顺器随升;酒却是火,火又是暴躁凶烈,因风就势。
两种力量相融合,俗语有云:水为酒之血液。
白酒行业里的一句口诀:“好酒必有佳泉”。
老子认为:天是道,道无处不在,道是长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中,水也无处不在,且没有任何固定的形式。
酒中含水,酒是激发人的灵感和激情,激发人的意志和力量,唤醒人的精神和潜力的自然之物。
饮酒是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追求人与自然互动,心灵沟通的哲学境界的一种文化行为。
一滴酒是一汪水,它是大自然的血清;一滴糟是一朵花,它是血清的自焚。
陶潜,悠然饮于南山;还有阮籍、刘伶,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忘怀避世;李白,失意离开长安后,游山玩水,饮酒作诗,不亦乐哉、白居易,饮酒作乐,好不悠哉?与友人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又曾千里追求珍州(今隶属贵州)美酒的故事广为流传。
他们的醉意人生不正是我们身边某些人的镜子吗?古人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做到不争而胜。
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卑不亢,从容豁达,这样就能获得丰富而快乐的人生。
易经十大经典名言
易经十大经典名言易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是一本关于卜筮与哲学的古籍。
易经集中了大量的传统智慧和思想,其中包含许多经典的名言。
以下是易经中的十大经典名言,它们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人生智慧和哲学思考。
1.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的柔软和温顺象征着高尚的品质。
善良的人应该像水一样宽容和善意,能够帮助他人而不争夺。
2. 德不孤,必有邻–肯为他人着想并付出的人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帮助。
只要你积累了善行和美德,你就不会感到孤独。
3. 静则明,动则失–只有在冷静和沉思的状态下,人们才能够真正洞察事物的本质。
过于急躁和轻率的行动只会带来失败和遗憾。
4.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与人互动时,会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特观点,但也愿意尊重他人的不同。
而小人则只会盲从和随波逐流。
5.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处事坦诚豁达,无所隐瞒,因此心境宽广。
小人多疑多病,常处于戒备和不信任的状态。
6. 养德蓄厚,日新月益–培养自己的品德和美德,并且不断修身养性,才能逐渐得到提高和进步。
7.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成功需要通过积累小的努力和进步。
只有不断积累,才能取得重大成就。
8.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与人难处,自己难处–在与他人相处时,如果能够体谅和帮助他人,最终自己也会受益。
与他人对立或难处,则会给自己带来困难。
9. 知足常乐–知足是一种美德,认识到生活中已有的幸福和满足,并感到快乐和满足。
10.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的弱点和优势是成功的关键。
只有正确认识到这些,才能在各种挑战中取得胜利。
以上是易经中的十大经典名言,它们不仅代表了古代智慧的精华,也启示了当下人们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智慧。
这些名言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并且通过经常思考和应用它们,我们可以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指导和启示。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上善若水”是《老子》中的话,原文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U第四声)故几于道。
”“厚德载物”是《易传》中的话,原文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先说厚德载物,什么是“德”,其实很简单。
帮助别人要求回报,叫做交易。
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就叫做“德”。
如果有很多人得到你的帮助,而你都不要求回报,那你的德就厚了,就可以称作德高望重了。
再说上善若水,上善就是最好的,最好的处世方法就象水一样,水是怎样的呢?水善利万物,也就是水给万物带来益处。
而不争,争就是争利益,所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帮助别人而不要求回报。
但是老子认为这还不够。
老子接下去说,处众人之所恶。
有一句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所恶的是什么呢?是低位。
所以处众人之所恶讲的是要处于低位,也就是讲的是谦虚谨慎。
所以你不但要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还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要以为人家受了你的恩惠,你就趾高气扬的了。
如果能做到这些你就“几于道”。
也就是获得了接近于道的处世方式了。
厚德载物”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
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
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
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
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
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
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也是中国人的宇宙观。
所以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
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关于易经和玄学的俗语
关于易经和玄学的俗语
关于易经和玄学的俗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易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这句话意味着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2.玄学:无为而治。
这句话意味着最好的统治方式就像是没有统治一样,不要过度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
3.易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这句话意味着两个人心意相合、团结一致,他们的力量可以切断金属。
4.玄学:天人合一。
这句话强调人和自然应该和谐共存,达到一种内外一致、天人合一的境界。
5.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意味着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发愤向上、永不松懈。
6.玄学:道法自然。
这句话意味着万物的运行法则都是遵守自然规律的。
7.易经:否极泰来。
这句话意味着坏情况到了尽头,好情况就会到来。
8.玄学:物极必反。
这句话意味着事物发展到极点必然会出现相反的变化。
9.易经:乐天知命。
这句话意味着顺应天意、安于命运。
10.玄学:缘起性空。
这句话意味着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由于各种条件的聚合,而其本质是空无的。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易经和玄学的俗语,它们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自然和命运的深刻理解。
《道德经》第08章|上善若水,不争无尤
《道德经》第08章|上善若水,不争无尤【经典导读|读原文·悟原理】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崇高的美德就像水,天地间至高至极的善可以用水来形容。
水滋润养育万物却安静处下不争,与万物毫无利害冲突;水具有宽广的胸怀,甘居众人所厌恶的卑下、垢浊的地方。
所以,水之善接近于“道”了。
居处适应于任何之地,心灵沉静有如深渊,施恩于物以仁而行,出言必然守信,以正谋求清平,做事能方能圆,行动善择时机。
正是由于不与人争,所以永远也不会有什么过失。
【明心净心|存天理·去人欲】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为“不争”。
也就是说,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不会有什么怨尤。
水,既可以看得见,又可以摸得着,但是水却没有本身特有的形状,水的形状往往随装水的容器的变化而变化。
当我们拿一个圆形容器来装水的时候,水的形状就是圆形的。
水很柔弱,似乎毫无个性,一副任人欺负的样子。
人往高处走,然而水却向低处流去,无论被提升到多么高的位置,水都一如既往地向着卑下的地方流去。
水的特点是能够滋润万物,使它们尽情生长,而又不与万物争功夺利,始终保持着平静,可以说是最温柔、最善良的东西,它所具有的宽广胸怀和毫无所求、甘居人下的德行,是最接近大道的本质的。
如果我们想体会大道的精髓,使自己形成最完善的人格,帮助自己走上正确的人生轨道,从而使自己的为人处世达到最和谐的境界,我们就要拥有像水一样的品行。
真心实意地帮助别人而不图回报;避免针锋相对的矛盾冲突;不去争夺一时的利益得失;面对困境依然坚持;愿做人们所嫌弃的苦差事;取得成绩时,不抢功自傲,谦虚礼让。
唯有如此,才会与大道相一致,不会遭到他人的攻击而增加自己的烦恼与痛苦,会得到人们的赞扬和认同,使自己生活得更快乐逍遥。
阅读是一种习惯,分享是一种美德!。
道德经上善若水
道德经上善若水成语释义"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上善:最完美;水: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
逝者如斯夫,人生犹如奔流至海的江水。
乐善好施不图报,淡泊明志谦如水,而在这里水是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
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原文: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心镜;颤抖,仁义时。
夫唯不争,故并无尤。
人无常在,心无常宽,上善若水,在乎人道之心境,即,心如止水。
传媒:北京西三环中央电视塔下的标志建筑物上,存有知名书法家、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总后政治部丁嘉耕大校书写的“上善若水”,被誉为“首都文化风景”国家一级书法师郭方东【上善若水:太素:至低。
水:没生命体,纯净透明化,与万物无争;却能够自然地由高处流往高处,也可以安静自然地汇聚于一处。
上善若水:如水之善,自然之仁义,非用心之仁义。
真善矣。
】道家哲学做人例如水,你低,我便消退,决不冲走你的优点;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做人例如水,你颤抖,我便随行,决不抛下你的孤独;做人如水,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做人例如水,你热,我便凝结,决不漠视你的炎热;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
上善若水,从善如流,例如水人生,随缘而恩。
做人如水: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能包容万物,本身却非常的纯静;处事例如山:必须踏踏实实的处事,像是山一样沉稳,像是山一样散发出信任!做人像水。
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切都是因为它柔美、滋润。
老子说道:“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原文和译文
上善若水原文和译文上善若水原文和译文《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解读:几与道矣的“几”,接近、靠近之意。
善,重点字,美好的,吉祥的,有良心的等意思。
居善地、心善渊、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指“居、心、与、言、政、事、动”都应如水“善”一般——上善若水。
“居善地”不是居住在美好的地方之意,下同。
“居善地”正确理解应是:居住要随遇而安,要像水利万物而不争一般。
动善时,若理解为“行动要善于选择时间”——择时而动,那么就与“夫唯不争故无尤”唱反调了。
老子的这几个“善”用的太精炼、太滑头、太想象、太意会。
还真不容易直译。
译文:上等的、最好的义举、义行(善)就应该像水一样,水,滋养、有利万物而不争功不争名,处于大众所不屑之地,所以接近”道“的本来意义了。
(所以人就应该像不争的水一样)随遇而安而居,心灵如平静之渊,给与行善也要随机而为,非刻意为之,如水般利万物而不争,(像滴水穿石一样)言而有信,为政为而无为,为事如能(能者熊属也,忍也),行动随机为善、无意不择。
(凡事)只有不争,就没有过错、灾难。
老子的“上善若水”说其实是一种养生之道,是一种处世哲学。
告诫人们人生在世,无处不以“水”为榜样。
水何德何能?老子如此崇拜水呢?水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特点。
在方是方,在圆则圆;淡而无味,糖盐咸甜;沸点则化,零下则冰;身往下游,无路则止;死水一潭,亦能滋养生灵;柔若无骨,滴水穿石;遇风则起,汹涌澎湃,奔腾咆哮,摧枯拉朽;水本清洁,被污则污,默默无言,静候沉淀;无力回天之时,同流合污何妨?静待阳光,蒸腾为云,再复为雨,清纯故我。
为或无为,毫不忸怩,利万物而不争。
于是,居住,心灵,给与,言语,为政,行动,能如水一般不争无为,随遇而安,随机而为,则万事无尤了。
世间大事,无非吃喝拉撒睡,本当如水一般,该吃的吃,该喝的喝,该拉的拉,该睡的睡,自然也就无虞了。
易经处世之道经典语录
易经处世之道经典语录1、流水不争先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无常形,顺势而为,为而不争,方达所愿。
可以削平山川却堵不住流水。
“不争先”不是不求上进,而是尊重自然规律,不破坏均衡,不因小失大、迷失自我。
做事不能靠一时性急,而要脚踏实地。
就像流水一样,水慢慢地流淌,它不去争先后,而是在一点一点地积攒自己的力量。
到时候,有力量了,还在乎什么先后呢?细水长流,以待迸发。
经验要靠经历才能获得丰厚的积累。
智慧不是一蹴而就,通过思考感悟后,循序渐进,拥有发现细微的慧眼,待到力量充足,一击而破。
2、人情世态,不宜太真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世俗的人情根据人的处境穷通而变冷变暖,人的脸也随着对方地位的高低,而变得热情或者冷淡。
趋炎附势,是世人之常态。
认识到这一点,就应当看淡人情的变化,失意时受到冷落,也不必骂一句“狗眼看人低”;得意时受到追捧,也不必飘飘然,还是要保留一点清醒!俗话说:“凡事不能不认真,凡事不能太认真。
”真诚待人,以真面目见人,这个要认真;至于对方是否真诚,是否真面目,却不必太认真!3、直木先伐,甘井先竭直挺拔的树木先遭到砍伐,水质甘甜的井先枯竭。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常立于人前,必遭人忌恨!“见不得别人好”的心态,是人类忌妒情感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所以,一个人有才华是好事,但是不要四处张扬,锋芒毕露。
恃才傲物,只能显出自身的浅薄,也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4、中和为福,偏激为灾心态平和,做事中庸,这样的人是有福的,而性格偏激执拗的人往往生活不顺利,甚至惹来祸患。
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有人向他推荐了几个人才,其中一个是刘锡鸿。
刘锡鸿文笔很好,下笔千言,善谈天下事,在当时很有名气。
接见后,曾国藩认为,刘锡鸿“满腔不平之气”,恐怕不能长久。
不久,刘锡鸿作为副使,随郭嵩焘出使西方国家,两人意见不和。
刘锡鸿写信给朝廷,说郭嵩焘带小老婆出国,与外国人往来密切,有辱国家形象。
第八章:上善若水,不争无尤——《道德经》解读
第八章:上善若水,不争无尤——《道德经》解读第八章:上善若水,不争无尤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最善的德行就像水一样。
水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居于众人所不齿的卑下污浊之地,因此它最接近于“道”。
至善之人能谦卑自处,内心深沉宁静,与人为善,说话真诚守信,为政善于治理,做事善于发挥专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唯其有谦卑不争的美德,所以他才不会出现过失。
解读心得1.老子认为水至善,它甘心居下,谦卑自处,无言地滋润万物从不争竞,它柔软无比,但同时坚强有力。
老子认为它最接近于道。
大道正如水之无定形,曲折隐晦,大道正如水之柔软,曲申自如,方圆自如。
所以说“上善若水”。
2.圣人像水一样,低调谦卑,内心沉静,择善而从,与人为善,善解人意,善心善行,善政为民;同时,善于发挥专长,潜居抱道,并善于把握时机。
其软弱曲折不正如水吗?其内敛坚强、果断从容不正如水吗?3.正因为圣人的沉静低调和知礼崇卑,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知方圆进退,所以他不会与人产生矛盾,不会树敌,不会有过失,在自然无为中达到无所不为。
4.现实中,那些看似谦卑懦弱、事不争先的人,也许最强大;那些看上去锋芒凌厉、凡事好胜争强的人,往往经不起打击。
前者胜于温柔曲折,后者败于强直冒失。
虽说事在人为,但并非为而即成。
道有其自身规律,只有顺其自然,适其道,得其时,才能成功。
5.所谓“枪打出头鸟”,任何锋芒毕露、勇猛向前的张扬行为,最后往往铩羽而归,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可见,做人做事,光凭满腔热情和意气风发是远远不够的,凡事应该沉住心气,沉稳而行,欲速则不达。
前人校注水之为物,得天一之气,无定形而靡不通,故润万物者莫润乎水,乃善利也。
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何争之有?上善之人,则微妙玄通,常善利于人物而不争,故善亦如水。
众人好高而恶下,水独处之,上善之人常谦下也。
有此之德,故近于道。
上善若水全句解读
上善若水全句解读
“上善若水”是一句中国传统的谚语,出自《老子》老子说: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仁者的心态像水,水能够有效地帮助万物,但又不引起任何冲突,即便处在不被赞同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清净,完美的体现了“道”的精神。
这句话的深层含义主要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尽自己所能去助人的
好人,像水一样温和、柔顺,虽然我们处境不好,但我们要体现出去
和平,不论身处何方都应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
“上善若水”有另外一个更浅显的含义,就是要做一个宽容的人,学会宽容,不能总是妄自菲薄,遇到困难,要像水一样,退而不逃,
自问问题,寻找解决之道。
总之,“上善若水”的全句解读是,任何时候都要像水一样,和
蔼可亲、宽容大度,它提醒我们以平淡的心态去面对世间的一切,尤
其是面对困境,要学会宽容,坚决不放弃,再努力去办法。
(完整版)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解读解读原文: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解:利”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
获利(有利),根据句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滋润、施惠”的意思。
译文:最完善、最完美、最崇高的人就是象平凡的水一样的人。
水的特性是善于滋润惠泽天下万物,默默地养育万物生灵,却从不与天下万物生灵竞争利益;她善于留处在众人厌恶不愿意居住的潮湿低洼的地方,沉静悠然地荡漾流淌,因此,水的这种美德,是最接近于大道的。
水有七种美德特性:留处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心胸空灵博大善于包容天下万物而不拒,就像深广无边的渊薮那样,与万物相处、与人交往应时而动、应时而至,说到做到,坚定不移且恪守信用而不违约违时;在对待政治上,能够秉承水柔志刚、方圆融通之德,遵循水滴石穿的以柔克刚精神,恰当和谐地解决治理好国家政务;在处理一般事务上,善于依照自然之道,顺势而为,尽职尽能,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采取行动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有利时机,或静如处子,或动如脱兔,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借时而为,取得成功。
正是因为始终时刻坚守水的这种不与众人竞利的谦逊虚下的美德,动静行止都无怨无悔,自觉遵循自然大道和万事万物的自身发展规律,所以世间的万物众生,谁还会怨恨她(具有崇高美德的水)呢?解读:在这一章里,老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探寻大道的途径和方法。
本章的核心是老子以水喻道说道、借水体道释道、借水性水德水道昭示人性人事和人道,借水德水道而对天下芸芸。
教化人们与自然相处,或者治国理政、处理日众生行不言之教”常事务工作,都要善于像臻善臻美的水那样,始终持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性和人格,默默地帮助施惠与他人而不求回报,众人众生不愿意去的地方,自己可以去,众生众人不愿意去做去干的脏差累活或危险的事情,自己可以去做去干,始终谦逊虚下,虚怀若谷,功成弗居,别人不怨恨自己,自己也无烦无恼,,无痛无苦,逍遥自在。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上善若水——周易水行人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上善若水——周易水行人篇一: 上善若水——周易水行人解析水行人:大善人这样的人本性比较善良,但坏起来,会非常阴险。
有这么一种人呐,长相白白胖胖的,肌肉不算怎么结实,性格也比较沉静、内向,不怎么爱说话,为人温和、善良。
平时总是手脚发凉,肚子、腰部或膝关节怕冷,严重时手冷过肘、脚冷过膝,上半身发热、下半身发冷,衣服总比别人穿的多,冬季耐受不了寒冷,夏天耐受不了空调冷气。
喜欢总喜欢吃一些热性的食物,稍微吃喝凉一点的东西肚子就感到不舒服,大便容易稀溏。
由于经常拉肚子,精神总也振作不起来。
老话说好汉经不住三泡拉啊!从中医体质学说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该如何保健养生、防病治病哪?这样的人容易得什么样的疾病?寿限如何?该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工作?确保自己婚姻美满、家庭和睦、事业追求蒸蒸日上呢?这是典型的水型人,中医上又称阳虚体质。
老子曰: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运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认识水性人,就是水多火少。
肺为水之上源,脾为水之中源,肾为水之下源。
此长彼消,水型人肝的升发和心火就相对比较少了,表现出来就是阴盛阳衰。
水在五行中属北方,在四季为冬季,冬气通于肾,在五脏属于肾,肾在人体气机升降运动中为主动力。
肾为气之根坎阳发动,肾阳温升,脾土得以温煦,中气就足;如果阴水过重,坎阳不能发动,就会导致全身气衰,肾使肝来得温,中医的命门理论认为,肝阳靠肾阳,即命门之火来生发,水生木,木生火,肝火与心火相交,蒸腾气化,才具生命力,可见肾阳对水型人来说,非常重要。
人体五脏之阳由肾阳温煦,五脏之阴由肾阴滋养,中医认为水行人容易阳虚。
其形态特征、性格气质、事业追求、婚姻家庭、患病倾向、寿命长短、饮食结构、运动特点应该遵循以下轨迹:形态特征:五行中,木属离子态,火属气态,土属综合态,金属固态,水属液态水型人肌肉偏软,有型而无质,同木形金形人正相反,水大,阳气不足,所以身体热量不足,缺乏温煦、畏寒怕冷为主,这样的人,如果养生调理得当,把阳气补上来,怕凉的症状,很快就会消失,会变得不冷也不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侠客中国南怀瑾全集张载制书上一页目录页下一页易经系传别讲部分第一章天尊地卑象数之钥<易经>是情报学吗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符号逻辑《易经》文化中的尊卑独立的方块字远近,难易与贵贱宇宙的生命刚日读经,柔日读史达尔文的祖宗变的哲学打秋千的学问南怀瑾全集上一页目录页下一页侠客中国南怀瑾全集张载制书上一页目录页下一页第一章天尊地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帮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南怀瑾全集上一页目录页下一页侠客中国南怀瑾全集张载制书上一页目录页下一页象数之钥<易经>的主要内容分三个方面,就是理,象,数,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真正说到易的境界在象与数__卦象,卦数,数还包括了阴阳,五行.如果真来研究,先后天八卦及八八六十四卦,必须要背得.大家没有背得,象数的基本原则又不懂,将来研究起来会困难重重,等于没用.你们各位都是同仁,也不便考你们,要我真正上课,我是很严的.每人都要当面考试,当场来背,这是我们老规矩的教授方法.这个方式,不好意思对大家来用,但我还是要把传统的教育方法告诉各位希望大家注意.什么叫卦?何谓爻?如果弄不清楚,听易经是白听的.希望大家不要象看热闹,听歌星唱歌一样,那就没有意思了.我今天很严肃地告诉大家,你们有人对象,数,卦,爻的基本法则,阴阳的原理原则还不清楚的,请先把过去我们讲的再复习一下,这对大家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多方便.我们要研究<易经>,先要了解孔子的<系传>,这是很重要的.<易经>的象数,就我们一般观念中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乃至算命看相,未卜先知那一套东西.要会那一套东西也是不容易的,必须要把象数真弄通了,还要懂得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等等,才有点希望.差不多要几十年的读书,思考,研究.<易经>不是光凭记忆的,有些必须要靠自己的聪明去思考,去探讨.<易经>也不是一个呆板的方式,运用到哪一方面都可以的.但是如果要精通<易经>,便一定要从呆板的方法开始,而且<易经>象数的多种法则都要了解才行.有关象数与易理,以后我们会更一步给大家讲,今天我们初步的研究,先把<系辞>上下传研究通了,你自己研究象数的钥匙就可以拿到了,这是第一点.第二点,通了<系辞>之后,对中国文化的根本,才真正有个认识.第三点,孔子的哲学思想,以及他一切理论及学说的来源,也都搞清楚了.南怀瑾全集上一页目录页下一页侠客中国南怀瑾全集张载制书上一页目录页下一页<易经>是情报学吗今天我们来研究<易经>的<系辞>上传,还是用传统的方法;象教中国哲学那样的教法,来同大家研究.说到这里,想到昨天有位同学,拿了一本<周易通论>给我看.这本书是大陆学者用很奇特的观点来讲<易经>的,认为<易经>是一部情报来学.他们主要的观点是说,<易经>的作者当时被敌人俘虏了,为了向外面求救,巴拉圭外面通讯所用的方法.这套说法差不多已经有七八十年了. 这种说法很可怕,把中国文化打得稀烂.我们今天还是从中国文化本位的立场来研究,姑且认为<易经>的<系辞>上下传,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报告,同古人对所谓的十翼(这十翼就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十种心得报告)的看法一样.这十翼对中国文化关系很大,大家懂了这一方面,对四书五经的原理,可以说大概已经贯通了.基本上来说,<系传>的文字也很浅显,很容易懂.大家要研究古文,想把文章写好,便要先研究孔子的文章.如果我们讲文学史,我认为<系传>是第一流的文学.像老子呀,庄子呀,乃至屈原的<离骚>,都是南方文化的系统.上古时候,我们的文化还没有统一,各个地方不同.所谓齐鲁文化,就是孔孟文化系统,他们也是古代的文学大家.大家若要知道孔孟的文章,仅仅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有够的,还要看<易经>的<系辞>上下传,它的文字非常高明,一般人多忽略了.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一段就文字上来看,大家很容易懂,很浅显.但是,是不是真懂了呢>在我的观念里,恐怕还差十万八千里,也可以说完全不懂.十几年前一倍同学说:我们研究中国的<易经>,怎么看都看不懂,现在我看了一本外国人翻译的<易经>,一看就懂了.我说很好啊!你是中国人,我也是中国人,我们研究自己文化的<易经>,搞了几十年不搞不懂,去学了几年英文,再看外国人翻译的英文<易经>,便真懂了<易经>,那些研究<易经>几十年还不懂的中国人,可是真笨呀!看来说这些话的人真聪明,外国人也真聪明,如果这样便真懂了<易经>,那就不叫<易经>了,不知该叫什么东西才对.这个意思大家知道吗?与我们不同文化系统的人,研究我们另外一种文化系统,而能达到极高度的认识与境界,很轻松就弄通了,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中国人很少读中国书,读了一辈子书,连中国的文章还是写不通.这是老实话.所以我们自己本身学自己的文化,想把自己的文字写得好,都还做不到,一个学英文出身的外国人,把<易经>一下子就学懂学通了,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文字非常简单,这就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我们学<易经>,大家要知道,现在我们称<易经>为<周易>,<周易>是周文王整理的;另外还有两种<易经>,就是<连山易>与<归藏易>.这三本<易经>统称为"三易".连山,归藏据说已经没有了,失传了,但是我们还可以从象数里边看到一些.大家要研究<连山易>,<归藏易>,有一本书叫<易纬>,简单明了.还有一本书叫<关朗易传>,或者也可以约略地看到一点影子.不过话虽这么讲,真正研究起来,却不简单,并不容易都能懂得.南怀瑾全集上一页目录页下一页侠客中国南怀瑾全集张载制书上一页目录页下一页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现在先跟各位讲一个故事:清朝初年有个才子,就是非常有名的袁枚--袁子才.他是乾隆时代的人,他的诗词是性灵派,等于现代人主张随口说出来,不另修饰,有思想,有灵性,有感情,不要那么古板,我也非常赞成.他当时遭人反对,但他的确是当代的才子,所以他考取进士,做了两任县官,四十风岁就辞官不做了.他把<红楼梦>在南京的大观园买下来,改名随园,自己享了一辈子清福,真正是天下闻名的才子.他在随园门口挂了一副对子,颇为自豪: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斯人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当时另一位名士叫赵翼的,是清代有名的历史学家,也是很有名的诗人,也是才子之一.他很不服气,故意要来挖苦他.有一天赵翼到了南京,用红帖子写了自己的名字(唐宋时的名帖叫刺),亲自拿着来访袁枚.刚好袁枚不在,家人很客气地招待赵翼:“请问赵先生来访有什么事吗?”他说我没有事,只是想来借两部书。
家人问他借什么书,他说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借去看看。
袁子才回来知道他是来找麻烦的,便把门口的对联拿掉了。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不要说现代人不知道,连我们当时的袁先生也弄不清楚。
三坟是什么?三就是三易:连山,归藏,周易。
五典呢?就是五经,或者说是《尚书》,洪范五福。
八索就是八卦。
九丘就是九畴,就是《河图》,《洛书》的理数。
老实说,这些东西袁子才也都读过,但真要谈研究《易经》,实在说,他并不很内乱行。
所以赵翼故意来整他一下,出他的洋相。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说明读中国古书之难,不是那么容易的。
南怀瑾全集上一页目录页下一页侠客中国南怀瑾全集张载制书上一页目录页下一页符号逻辑我们讲《系传》,一开始就讲到乾坤两卦,这两卦过去我们都讲过的。
连山易是以艮卦开始,艮卦代表山,象山之出云,所以叫《连山易》,那是神农时代的易。
《归藏易》是黄帝时代的易,以坤卦为第一卦。
我们手里的《易经》——《周易》,则是以乾坤两卦开始。
大家要知道,所有的卦都是一个代号,借用现在最新的科学名词来说,就是符号逻辑。
可是你要知道啊,千万不能说我们中国文化的《易经》“就是”符号逻辑,“就是”两个字就用错了。
符号逻辑是最近新兴的人文科学,是从苏联开始的,现在美国也很流行。
如果提到西方符号逻辑的科学精神,可以说我们中国几千年以前都已有了。
例如我们《易经》的卦就是一种符号逻辑,但是如果说我们《易经》就是符号逻辑,那就错了。
这就是不懂中国文化,把他打三个耳光还算客气的,在古代应该拉下来打三百大板,因为他的书根本就没有读通。
为什么呢?我们老祖宗这个《易经》,在几千年以前就已经有了,而符号逻辑是近几年,还不到一百才新兴起的一种东西。
硬要把我们几千年以前的老祖宗,拿来跟人家外来的文化孙子比:“哎呀!你的东西真好呀,我们中国的〈易经〉讲的跟你们一样呀!”这岂不是笑话!这是不通的,所以大家要注意。
现在我们回转过来,说乾坤也好,八八六十四卦也好,借用西方人文科学新兴的观念来讲,它是个符号。
说它是符号逻辑也好,逻辑符号也好,如果一定要说它是什么东西,无法下一个定义。
譬如乾坤两卦,乾代表天,坤代表地。
拿人来讲,乾又代表男的,坤又代表女的。
拿我们本身来讲,乾又代表头,坤代表肚子。
拿中国历史来讲,乾代表后面,坤代表前面。
所以说它是不定的,放到哪一面都可以。
假设现在我们拿乾坤两卦来说,乾代表我们的头部,坤代表肚子,只是拿它来做代号,是一个标记。
如果你非要确定地说乾坤两卦是什么,那你就根本不宜学〈易经〉。
所以说学〈易经〉一定认为乾卦代表什么,坤卦代表什么,你就把它看得死板了,你学〈易经〉便不会通了,永远不会通了。
因为它适用于任何方面,物理也好,化学也好,这个道理要搞清楚。
但是孔子的报告,是一个总纲的报告,乾坤两卦代表了大自然的物理世界,它是代表了物理世界这个大自然的符号。
乾代表了天,坤代表了地,我们现在这个宇宙,乾坤这两个符号作了代表。
南怀瑾全集上一页目录页下一页侠客中国南怀瑾全集张载制书上一页目录页下一页《易经》文化中的尊卑就中国文字来看,如果认为天高高在上是尊贵的,地在下,便很卑贱,很下贱,这种看法又是胡说,该打三百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