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收益区分三种情况核算【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递延收益的账务处理及列报
2006年2月15财政部发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06年10月30日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政部会计司及时组织编写了《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便于广大财会人员及时学习。
根据以上相关规定,递延收益科目核算的性质与内容和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新旧会计准则对递延收益的不同界定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
原《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递延收益应用主要体现在2001年发布的《租赁准则》和2001年修订的《收入准则》的相关内容中。
根据这两个准则的规定,企业可以在递延收益下设置“未实现融资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融资租赁)”等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根据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规定,递延收益科目核算《政府补助》准则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
新准则把“未实现融资收益”直接作为一级科目核算企业应该分期计入租赁收入或利息收入的未实现融资收益。
由此可见新准则规定的递延收益的核算范围更小,只核算企业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不再核算《租赁准则》和《收入准则》的有关内容。
二、新准则下递延收益的核算根据新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有关规定,企业收到的政府补助,应区分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在核算时,应借记“其他应收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然后分期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利得”科目。
例1:某粮食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和有关主管部门每6个月下达的轮换计划出售陈粮,同时购入新粮,为弥补该企业发生的轮换费用,财政部门按照轮换计划中规定的轮换量支付该企业0.06元/斤的轮换补贴。
该企业根据下达的轮换计划需要在20X8年10月至20X9年3月轮换储备粮2亿斤(每月转换储备粮量相同),款项于20X9年3月收到。
(1)20X8年10月份应根据轮换量2亿斤和规定的补贴额0.06元/斤,确认其他应收款1200万元借:其他应收款12,000,000.00贷:递延收益12,000,000.00(2)20X8年10月将补偿10月份的补贴计入当期收益借:递延收益2,000,000.00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贴利得2,000,000.00(3)以后每月份的分录同(2),同时20X9年3月份收到政府补助金,账务处理如下:借:银行存款12000,000.00贷:其他应收款12,000,000.00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未非货币性资产的,应首先确认一项资产和递延收益,然后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摊递延收益。
小企业会计准则递延收益
小企业会计准则递延收益引言递延收益是一个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非常重要和复杂的概念。
递延收益是指在会计报表中未及时确认为收入或费用的项目。
这些项目可能包括长期项目的销售、延迟收入的确认、预付款项和前置成本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小企业会计准则下递延收益的相关概念、计量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递延收益的定义递延收益是指在会计期间内未确认为收入或费用,而在未来会计期间内会被确认为收入或费用的项目。
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下,递延收益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准确计量和确认。
递延收益的计量方法递延收益的计量方法根据具体的会计准则和业务情况而有所不同。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计量方法:1. 完成百分比法完成百分比法是一种常用的递延收益计量方法。
根据该方法,递延收益的确认是基于项目已完成的百分比。
通常,项目完成的百分比可以通过物理进度和财务进度两种方式来衡量。
根据完成百分比法,递延收益的确认可以逐步进行,而不是一次性确认。
2. 用益法用益法是一种将递延收益持续确认为收入或费用的方法。
根据该方法,递延收益按照一定的比例确认为收入或费用,直到全部递延收益被确认完毕。
用益法适用于一些具有持续收入或费用性质的业务。
3. 摊销法摊销法是一种用于递延收益的计量方法,特别适用于那些具有明确定量的递延收益项目。
根据该方法,递延收益按照一定的比例逐年摊销为收入或费用,直到全部递延收益被摊销完毕。
递延收益的影响因素递延收益的计量和确认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1. 交易结构交易结构是指交易的构成和组织形式。
不同的交易结构可能导致递延收益的计量和确认方式不同。
例如,项目分阶段交付和长期合同的结构会对递延收益的确认产生影响。
2. 会计政策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基本假设、原则和规则。
会计政策的不同选择也会导致递延收益的计量和确认产生差异。
3. 技术和设备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对递延收益的计量和确认产生直接影响。
例如,对于一些需要长期安装和调试的项目,技术和设备的使用情况会影响递延收益的确认时间和方式。
小企业会计准则递延收益会计处理
小企业会计准则递延收益会计处理小企业会计准则下的递延收益会计处理是指为了准确反映小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实际经济效益,将收入或费用分配到多个会计期间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
本文将从定义递延收益、递延收益的种类、递延收益的会计处理流程以及递延收益的报表披露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确保条理清晰。
首先,递延收益是指已经或暂时尚未实现的、在未来会计期间能够转化为实现收入或减少费用的经济资源流入。
递延收益的主要种类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收益利益、递延收益准备。
其次,对于小企业会计准则下的递延收益的会计处理流程如下:1.首先,需要确定是否存在递延收益。
如果小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发生了涉及递延收益的交易或事件,就需要对递延收益进行会计处理。
2.确定递延收益的种类。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涉及的递延收益种类,如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等。
3.计量递延收益。
根据相关会计政策和原则,对递延收益进行合理的计量。
例如,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可以根据适用的税法和税率计量。
4.分配递延收益。
将递延收益按照经济实质通过合理的会计方法分配到相应的多个会计期间。
例如,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可以按照未来预计可抵扣的税款金额进行分配。
最后,递延收益的报表披露是小企业会计准则下递延收益的重要环节。
小企业需要在财务报表中充分披露递延收益的种类、计量方法、分配方法和金额等信息,以便用户能够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总结起来,小企业会计准则下的递延收益会计处理包括确定递延收益的存在与种类、计量递延收益、分配递延收益以及递延收益的报表披露等步骤。
通过对递延收益的合理处理,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递延收益科目的核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广西合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取得的未来煤矿开采期间因增加排水或防止浸没支出等而获得的补偿款,应确认为递延收益,按直线法在取得补偿款当年及以后的10年内分期计入应纳税所得,如实际开采年限短于10年,应在最后一个开采年度将尚未计入应纳税所得的赔偿款全部计入应纳税所得。
递延收益的账务处理及列报一、新旧会计准则对递延收益的不同界定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
原《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递延收益应用主要体现在2001年发布的《租赁准则》和2001年修订的《收入准则》的相关内容中。
根据这两个准则的规定,企业可以在递延收益下设置“未实现融资收益”“未实现售后租回损益(融资租赁)”等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根据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规定,递延收益科目核算《政府补助》准则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
新准则把“未实现融资收益”直接作为一级科目核算企业应该分期计入租赁收入或利息收入的未实现融资收益。
由此可见新准则规定的递延收益的核算范围更小,只核算企业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不再核算《租赁准则》和《收入准则》的有关内容。
二、新准则下递延收益的核算根据新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有关规定,企业收到的政府补助,应区分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在核算时,应借记“其他应收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然后分期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利得”科目。
例1:某粮食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和有关主管部门每6个月下达的轮换计划出售陈粮,同时购入新粮,为弥补该企业发生的轮换费用,财政部门按照轮换计划中规定的轮换量支付该企业0.06元/斤的轮换补贴。
该企业根据下达的轮换计划需要在20X8年10月至20X9年3月轮换储备粮2亿斤(每月转换储备粮量相同),款项于20X9年3月收到。
【会计】关于递延收益分摊的总结
【会计】关于递延收益分摊的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总结是很好的方法也是一个大家常用的学习习惯,今天小编也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注会会计“递延收益分摊的总结”,大家快来收藏啦!
1.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确认为递延收益,自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起,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分次计入以后各期的营业外收入。
2.售后租回形成融资租赁,售价与账面价值之差确认为递延收益,该递延收益按照折旧进度进行分摊。
3.售后租回形成经营租赁,售价大于公允价值,售价与公允价值之差确认为递延收益;售价小于公允价值,售价与账面价值之差确认为递延收益。
这两种情况确认的递延收益,按照与确认租金费用相一致的方法分摊。
本文为中华会计网校原创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中华会计网校”。
企业会计准则递延收益
企业会计准则递延收益一、引言企业会计准则递延收益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所产生的收益,但在该期间内不予确认为收入,而是暂时确认为递延收益,待条件满足时再确认为收入。
递延收益是企业会计准则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递延收益的定义和特点2.1 定义递延收益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产生的、尚未满足确认为收入的经济利益。
2.2 特点•递延收益是一种暂时性的账面项目,它在一定条件满足时才能确认为收入。
•递延收益通常与企业的长期合同、长期经营性租赁、无形资产摊销等有关。
•递延收益具有一定的期限性,一旦期限到期,递延收益将被确认为收入。
三、递延收益的分类3.1 根据确认时间的不同•非货币性递延收益:指与货币无关的递延收益,例如长期合同的收益。
•货币性递延收益:指与货币有关的递延收益,例如货币兑换差价。
3.2 根据确认条件的不同•条件性递延收益:指在一定条件下才能确认为收入的递延收益,例如按揭贷款的利息收入。
•无条件性递延收益:指无需满足任何条件即可确认为收入的递延收益,例如租赁收入。
四、递延收益的会计处理4.1 确认递延收益递延收益的确认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相关的经济利益已经实现或将实现。
2. 相关的成本已经或将要发生。
3. 相关的收入可以可靠地计量。
4.2 计量递延收益递延收益的计量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 历史成本法:按照递延收益发生时的成本进行计量。
2. 公允价值法:按照递延收益发生时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4.3 摊销递延收益递延收益一旦确认为收入,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摊销。
常见的摊销方法包括:1. 直线摊销法:将递延收益平均分摊到预计的使用寿命内。
2. 加速摊销法:在使用寿命初期摊销的金额较大,逐年递减。
五、递延收益的影响递延收益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1. 财务报表:递延收益的确认和摊销会对企业的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产生影响,需要正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递延收益在会计业务核算中的体现及运用
递延收益在会计业务核算中的体现及运用“递延收益”科目在会计教材中一般是放在“政府补助”一章中介绍。
并且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提到“递延收益”时指出:“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本科目可按政府补助的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可以看出,“递延收益”科目是专门核算“政府补助”的。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递延收益”科目的核算内容可以扩展到“会员费收入”、“经营租赁”等的收入和租赁业务核算中。
文章将分别从收入业务和租赁业务的实际业务中阐述“递延收益”的体现及运用。
标签:递延收益;政府补助;收入;业务核算;租赁业务核算1 递延收益的基本介绍1.1 递延收益的概念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
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在我国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递延收益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主要体现在收入准则和租赁准则的相关内容中。
1.2 递延收益的会计处理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要求下,递延收益是政府补助要计入以后期间的当期损益中并经企业确认的核算科目。
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第二章《确认和计量》中把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分别情况处理: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
例:2000年1月1日,A企业收到政府财政拨款100万元,要求专门用于购买大型生产设备1台,并且规定,财政拨款若有结余留归企业自行支配。
2000年1月31日,A企业购入大型生产设备1台,直接付款8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10年,预计经残值率5%。
A企业有关会计处理如下:(1)2000年1月1日,A企业收到政府财政拨款100万元时:借记“银行存款”100万元,贷记“递延收益——财政拨款”100万元。
(2)2000年1月31日,A企业购入设备时:借记“固定资产”80万元,贷记“银行存款”80万元。
会计制度_递延收益(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制度是规范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准则体系。
在我国,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各行业会计制度等。
递延收益作为会计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已实现但尚未实现的收入,它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对收益的确认和计量。
本文将从递延收益的定义、确认条件、计量方法、披露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递延收益的定义递延收益,又称待实现收益,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已实现但尚未实现的收入。
它通常表现为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签订合同等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尚未收到的款项。
递延收益的确认和计量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环节,对于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三、递延收益的确认条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递延收益的确认应当满足以下条件:1. 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 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具体而言,企业应满足以下条件:1. 收入已实现,即企业已经提供了商品或服务,或者履行了合同约定的义务;2. 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即企业能够合理估计收入的金额和收回的可能性;3. 收入的流入与企业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具有因果关系。
四、递延收益的计量方法递延收益的计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收益法:按照已实现收入与未实现收入的比例,将收入在确认时点进行分配。
这种方法适用于收入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
2. 成本法:按照合同约定的成本或实际发生的成本计量递延收益。
这种方法适用于收入无法可靠计量的情况。
3. 公允价值法:按照市场公允价值计量递延收益。
这种方法适用于收入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且市场存在活跃的交易。
五、递延收益的披露要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披露以下与递延收益相关的信息:1. 递延收益的构成和金额;2. 递延收益的确认条件;3. 递延收益的计量方法;4. 递延收益的变动情况;5. 递延收益的预计实现期限。
六、案例分析以下以某企业销售商品为例,说明递延收益的确认和计量。
小企业递延收益区分三种情况进行核算【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小企业递延收益区分三种情况进行核算【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一是与小企业某项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收到补助时,应先记入政府补 助科目,再按资产摊销期限分期结转各期收入。 二是与小企业以后期间成本费用有关的政府补助。与企业后期成本费 用有关的政府补助,在收到时记入递延收益科目,在成本发生时再分期 结转收入。 三是只与小企业当期相关的政府补助。只与小企业当期相关的政府补 助,在收到或确认政府补助时直接确认为当期收入,记入营业外收入— —政府补助收入科目。 实例:湘宏公司属于小企业。2014年 4 月 1 日购买环保处理设备一 台,增值税专用发票载明价款为 30万元,增值税为 5.1万元,支付设备 安装费为 0.6万元,款项均从银行支付。该设备预计使用 3 年后无残 值。假设该项设备能得到市级财政一次性补助 18万元,款已到账。 该公司按国家政策招收了 20名残疾人。为补偿残疾人在未来一年学徒 期内对企业成本的影响,财政一次性拔付公司补贴 12万元。该公司属于 小规模纳税人。本月实现商品销售收入 19570元,货款已收到并存入银 行,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通 知》(财税[2013]52号文件)规定可免征增值税。 会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贷:递延收益——与设备有关的收益 递延收益——与后期成本有关收益 12
每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306‚000/3/12=0.85万元 借:制造费用——折旧费用 贷:累计折旧 0.85 0.85
每月摊销递延收益时: 与设备有关的收益=180‚000/3/12=0.5万元 与后期成本有关收益=120‚000/12=1万元 借:递延收益——与设备有关的收益 递延收益——与后期成本有关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收入 公司取得商品销售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1.957 1.9 1 1.5 0.5
递延收益核算内容
递延收益核算内容
递延收益是指企业在经济业务中所获得的一种非实现收益。
在会计核算中,递延收益必须明确识别、准确计量和及时披露。
其核算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递延收益的确认:企业应根据适用的准则,合理判断递延收益是否符合确认的条件。
如果符合条件,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及时记录到财务报表中。
2. 递延收益的计量:递延收益的计量应当根据适用的会计准则进行。
一般而言,递延收益可以按照实现条件的进展程度逐年计入当期损益。
3. 递延收益的披露: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中充分披露递延收益的性质、金额、期限和计量方法等信息。
4. 递延收益的变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递延收益可能会发生变动。
例如,递延收益可能会因为实现条件的满足而计入当期损益。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及时调整递延收益的计量,并披露相应的信息。
总之,递延收益的核算是企业会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企业应当根据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定,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核算、计量和披露。
企业会计制度中递延收益(3篇)
第1篇一、引言递延收益是企业会计制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企业收入确认和费用确认的时间安排。
递延收益是指在收入实现前已经收取的款项,但尚未实现收入的部分。
本文将从递延收益的定义、产生原因、确认条件、计量方法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递延收益的定义递延收益,又称预收款项或待实现收入,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预先收取的、尚未实现的收入。
具体来说,递延收益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活动中,已经收取客户款项,但按照收入确认原则,尚未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款项。
三、递延收益的产生原因递延收益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预收款业务: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活动中,有时会预先收取客户的款项,但由于收入确认原则的要求,这部分款项需要递延至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时再确认为收入。
2. 收入确认原则: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收入确认应当满足以下条件:收入已实现、收入已赚取、收入可计量、收入与成本可配比。
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可能会提前收取款项,但由于尚未满足收入确认条件,这部分款项需要递延。
3. 政策法规:某些行业或领域可能存在特定的政策法规要求企业将收取的款项递延确认收入。
四、递延收益的确认条件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递延收益的确认应当满足以下条件:1. 收入已实现:企业已经提供了商品或劳务,或者已经让渡了资产使用权。
2. 收入已赚取:企业已经取得了收取款项的权利,且能够可靠地计量所收取的款项。
3. 收入可计量:企业能够可靠地计量所收取的款项。
4. 收入与成本可配比:企业能够可靠地计量与所收取款项相关的成本。
五、递延收益的计量方法递延收益的计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按照预收款金额计量:企业在收到预收款时,将其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以后期间按比例摊销至当期损益。
2. 按照收入确认条件计量:企业在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时,将递延收益确认为收入。
3. 按照实际发生成本计量:企业在实际发生成本时,将递延收益确认为收入。
新准则下递延收益实务处理【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新准则下递延收益实务处理【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递延收益主要核算企业根据政府补助准则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 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 1.政府补助的概念 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 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包括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 构,国际类似组织也在此范围之内。 2.政府补助的条件 (1)政府补助是无偿的、有条件的。政府向企业提供补助具有无偿性 的特点。政府并不因此而享有企业的所有权,企业未来也不需要以提供 服务、转让资产等方式偿还。政府补助通常附有一定的条件,主要包 括: ①政策条件。企业只有符合政府补助政策的规定,才有资格申请政府 补助。符合政策规定不一定都能够取得政府补助;不符合政策规定、不 具备申请政府补助资格的,不能取得政府补助。 ②使用条件。企业已获批准取得政府补助的,应当按照政府规定的用 途使用。 (2)政府资本性投入不属于政府补助。 政府以投资者身份向企业投入 资本,享有企业相应的所有权,企业有义务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政府与
(4)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比如,行政划拨土地使用权、天然起源
的天然林等。 4.递延收益的核算 “递延收益”科目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1)企业根据政府补助准则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 补助金额。 (2)企业根据政府补助准则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 补助金额。 企业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政府补助,在“营业外收入”科目 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3)本科目应当按照政府补助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4)本科目的主要账务处理。 ①企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按应收或收到的金额,借记“其他应 收款” 、“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在相关的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分 配递延收益时,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②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按应收或收到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 款” 、“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在以后期间确认相关费用时,按应予以补偿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 记“营业外收入”科目;用于补偿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借记本 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③返还政府补助时,按应返还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营业外收入” 科目,贷记“银行存款” 、“其他应付款”等科目。 ④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 补助金额。
递延收益实务处理
递延收益实务处理递延收益是会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但是其相关收入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实现。
递延收益通常与预收款项、预收租金、预收保费等相关。
递延收益实务处理是指企业如何在会计处理中正确地记录和报告递延收益。
下面将就递延收益的定义、实务处理的原则以及一些常见的实务问题进行讨论。
递延收益的定义是指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产生的收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才能实现。
这意味着企业在会计处理中需要将这部分收入从当期收入中剥离出来,并在未来的适当时机进行确认。
递延收益的实务处理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相关收入与成本的对应原则:递延收益的确认需要与相关的成本进行对应。
例如,企业收取了客户的预付款项,但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提供相应的服务或产品。
在会计处理中,企业需要将这部分预付款项作为递延收益进行确认,同时将相应的成本也进行递延确认。
2. 适时确认原则:递延收益的确认需要在适当的时机进行。
一般来说,递延收益应该在与之相关的成本发生时进行确认。
例如,企业接受了客户的预付款项,但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提供服务。
当企业开始提供服务时,递延收益应该进行确认。
3. 合理估计原则:递延收益的确认可能涉及到一些估计。
例如,企业需要估计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提供的服务或产品数量。
在进行递延收益的确认时,企业需要根据可靠的估计进行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递延收益的实务处理可能涉及到一些常见的问题:1. 递延收益的确认时机: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准则确定递延收益的确认时机。
例如,在合同签订后,企业是否可以确认递延收益,还是需要等到实际提供服务时才能确认。
2. 递延收益的确认金额:递延收益的确认金额应该与实际收到的预付款项相匹配。
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准则确定递延收益的确认金额。
3. 递延收益的减少:在递延收益确认后,如果发生了递延收益减少的情况,企业应该如何进行处理。
例如,如果企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提供的服务或产品数量少于预期,递延收益可能需要相应减少。
递延收益实务处理
递延收益实务处理递延收益是会计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收入或者支出被延后到以后的会计期间进行确认。
递延收益的处理是会计准则要求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一种会计处理方式。
本文将以递延收益实务处理为主题,介绍递延收益的基本概念、处理方法以及相关的会计准则要求。
一、递延收益的基本概念递延收益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所发生的收入或者支出,由于无法在当期确认或者无法得到实现,需要将其延后到以后的会计期间进行确认。
递延收益的产生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预收收入、预付支出、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债券利息支出等。
递延收益的确认是为了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避免将当期发生的收入或者支出过分集中在某一会计期间内。
二、递延收益的处理方法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递延收益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确认和分期确认。
1. 直接确认:直接确认是指将递延收益在当期进行确认,不进行分期处理。
这种处理方法适用于递延收益的金额较小、期间较短的情况。
例如,企业预收的服务费用较低且服务周期较短,可以选择直接确认,将预收服务费用在当期进行确认。
2. 分期确认:分期确认是指将递延收益分摊到多个会计期间进行确认。
这种处理方法适用于递延收益的金额较大、期间较长的情况。
例如,企业购买了一项使用期限较长的无形资产,根据使用寿命和预计收益,将递延收益分摊到多个会计期间进行确认。
三、会计准则的要求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在处理递延收益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公允性原则:递延收益的确认应当具有公允性,即反映实际发生的经济利益。
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递延收益的确认方法和期间。
2. 一致性原则:企业在处理递延收益时应当保持一致性。
即在相同的情况下,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法和期间进行确认。
3. 可靠性原则:递延收益的确认应当具有可靠性,即能够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企业应当根据可靠的数据和方法进行递延收益的确认。
4. 真实性原则:递延收益的确认应当具有真实性,即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
递延收益的核算
递延收益的核算2017年对于政府补助有很大的变动调整,现将变动总结如下:1.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1)企业收到货币性资产:两种处理方法——总额法和净额法总额法:①企业收到补助资金时借:银行存款贷:递延收益②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按合理系统的方法分期计入损益借:递延收益贷:其他收益净额法:①企业收到补助资金时借:银行存款贷:递延收益②将补助冲减相关资产账面价值。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贷:银行存款同时:借:递延收益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企业对某项经济业务,选择总额法或净额法后,应当对该业务一贯的运用该方法,不得随意变更。
2.企业收到长期非货币性资产政府无偿给与企业长期非货币性资产。
如无偿给予的土地使用权和天然起源的森林等。
对无偿给予的非货币性资产,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或名义金额对类似补助进行计量。
(1)收到非货币性资产时,借:相关资产科目贷:递延收益(2)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按合理系统的方法分期计入损益借:递延收益贷:其他收益对以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在取得时计入当期损益。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需要区分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和已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两种情况:A、用于补偿以后期间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1)如果收到时,暂时无法确定判断企业能否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
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付款客观情况表明企业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后再确认递延收益。
借:其他应付款贷:递延收益(2)如果收到时,客观情况表明企业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则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借:银行存款贷:递延收益并在确认费用和损失期间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
借:递延收益贷:管理费用或相关资产成本B、用于补偿已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1)企业已经实际收到补贴资金,应当按照实际收到金额计入当期损益或冲减相关成本借:银行存款贷: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2)计期末企业尚未收到补助资金,但企业在符合了相关政策规定后就相应地获得了收款权,且与之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递延收益核算范围
递延收益核算范围嘿,朋友!咱今天来好好唠唠递延收益核算范围这个事儿。
递延收益,这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玄乎?其实啊,它就像你存放在银行里的一笔定期存款,暂时不能动用,但未来会给你带来收益。
那递延收益都包括啥呢?比如说,政府给企业的补助。
这就好比你考试考得特别好,学校奖励你一笔钱,但规定要分几年花,这就是递延收益。
再比如,企业收到的先收款后提供服务的款项。
想象一下,你开了个健身房,有人一下子交了一年的会员费,可这一年的服务还没完全提供呢,这提前收的钱也算是递延收益。
这递延收益的核算,可不能马虎。
它就像一个细致的账本,每一笔都得记清楚。
要是记错了,那可就乱套啦!好比你做饭的时候,盐放多了,菜就没法吃了,核算错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也会变得一塌糊涂。
而且,递延收益的核算还得遵循一定的规则。
这规则就像是交通规则,你不遵守,就容易出乱子。
比如说,要合理地分摊收益,不能今天多算一点,明天少算一点。
这就像你跑步,步伐得均匀,不能一会儿快一会儿慢。
还有啊,递延收益的核算范围可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会随着企业的业务变化而变化。
这就像天气,有时晴有时雨,你得随时留意。
咱们再来说说递延收益和其他会计科目的关系。
它和预收账款有点像兄弟,但又不完全一样。
预收账款就像是你提前收了朋友的钱,准备给他买个礼物,礼物一买,账就平了。
而递延收益呢,还得慢慢算,慢慢分摊。
总之,递延收益核算范围这个事儿,得仔细琢磨,认真对待。
只有这样,企业的财务才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递延收益的主要核算内容
递延收益的主要核算内容一、递延收益到底是啥?今天我们来说说递延收益。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个词听起来就像一个高深莫测的金融术语,摆明了就是为了让我们头大。
仔细想想它也没有那么复杂,就是我们提前拿到的钱,但还不能马上算作收入的那部分钱。
你看,这就好比你去餐厅吃饭,付了钱,但餐馆老板说:“等一下,你的餐点还没做好呢。
”那你给了钱,老板先收着,但这笔钱还不能算是餐馆的收入,直到你吃到饭,那笔钱才“真正”成为餐馆的收入。
这不就很形象吗?递延收益就是提前收到的钱,但需要等到未来某个时候才能算做收入。
二、递延收益的主要核算内容要是我们再深入一点,递延收益核算的内容其实也挺简单的。
最基础的就是,企业收到的款项,那些“先拿钱,后服务”的情况。
在这过程中,企业并没有马上把钱收入账上,而是放到一类账户中,叫做“递延收益”。
比如,你买了一个会员卡,提前支付了一年的费用,商家可不敢立马把这笔钱全都算作收入,得按月把它分摊。
再比如,你提前支付了某项服务的费用,商家也得等着你消费了这项服务,才会把这笔钱变成收入。
递延收益的核算,得分清楚到底是什么款项。
比如,企业收到了客户预付的租金、订阅费、预付的保险费等等,都得等这些钱在未来某一时点实际“服务”到客户,才能算做收入。
如果没按照规则来核算,就可能会影响到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这样不但让人看了晕头转向,还可能被相关监管部门盯上,麻烦大了!再来说说,它还得考虑时间因素。
什么时间点把钱当收入?得看它是按照什么合同、什么约定来处理的。
你看,就像大家熟悉的“按月分期”或者“按季结算”,这个递延收益的核算,跟你分期付款是差不多的道理。
你先把大笔的钱付了,然后商家根据约定逐步把这个钱收入账上,直到你的期望服务得到了。
三、递延收益的处理方式讲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这些递延收益,商家是不是能随意处理呢?其实并不是。
商家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把递延的收益逐步转化为收入。
比如,会员卡的收费,假设你花了一千块钱办了一张年卡,那这笔钱就不能一开始就全部记作收入,而是得分12个月来逐月处理。
递延收益实务处理
递延收益实务处理递延收益是会计准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当企业接受预付款或收到其他形式的先付款时,需要将这些款项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递延计入收益。
递延收益实务处理是指企业如何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合理、准确地处理递延收益。
本文将围绕递延收益实务处理展开,从概念、会计准则规定、实际操作等方面进行探讨。
我们来了解一下递延收益的概念。
递延收益是指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接受的预付款或先付款,需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逐渐计入收益。
递延收益一般出现在服务业、房地产业等领域,当企业接受预付款或收到先付款时,需要将这些款项递延计入收益,直到提供相应的服务或履行相应的义务。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递延收益的处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根据收入实现原则,递延收益需要在实际履行服务或履行义务的过程中逐渐计入收益。
其次,递延收益的计入应当与实际履行服务或履行义务的进度相一致,不能提前或延后计入。
此外,递延收益的计入应当有明确的依据和合理的计算方法,以确保计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处理递延收益。
首先,企业需要对预付款或先付款进行核实和确认,确保其符合递延收益的要求。
其次,企业需要根据实际履行服务或履行义务的进度,逐渐计入递延收益。
这一过程需要进行准确的计算和记录,以保证计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在递延收益计入完成后,企业需要对递延收益进行结转和调整,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还需要注意一些具体问题。
首先,企业需要对递延收益进行分类和归集,以便于计算和记录。
其次,企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递延收益的计入方法和计算公式。
这一过程需要参考会计准则的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处理。
最后,企业在处理递延收益时需要注意相关的会计政策和准则,以确保处理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递延收益实务处理是企业在接受预付款或收到先付款时需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企业需要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合理、准确地处理递延收益,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中级会计实务递延收益的会计处理与管理
中级会计实务递延收益的会计处理与管理一、引言递延收益是指一家企业在当前会计期间实际收到的现金流入或支出未能立即确认为收入或费用,在未来的会计期间才予以确认并分配到收益中。
递延收益的会计处理与管理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递延收益的概念、会计处理方法以及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递延收益的概念与分类递延收益具体包括递延收入和递延费用两种类型。
递延收入是指企业已经实际收到的现金流入,在当前会计期间未确认为收入的部分;递延费用则是指企业已经实际支出的费用,在当前会计期间未确认为费用的部分。
递延收益在资产负债表中属于非流动负债或非流动资产。
三、递延收益的会计处理方法递延收益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先计入递延收益贷方科目,然后在未来会计期间通过借方科目逐步确认为收入或费用。
对于递延收入,应在相关的收入确认条件满足时,将相应的递延收益转化为实际收入,计入损益表中;对于递延费用,应在相关的费用确认条件满足时,将相应的递延收益转化为实际费用,同样计入损益表中。
四、递延收益的管理策略1. 合理确定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条件:企业应根据相关会计准则和具体业务情况,合理确定各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条件,以确保递延收益的准确计量和及时确认。
2. 制定适当的预测和估计方法:递延收益的会计处理与管理往往涉及到对未来收入和费用的预测和估计,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法,根据可靠的信息和数据对未来进行准确预测和估计。
3. 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递延收益的会计处理和管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减少可能的风险和错误。
4. 定期进行递延收益的复核和调整:企业应定期对递延收益进行复核和调整,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和偏差,确保递延收益的准确和及时确认。
五、递延收益的影响与意义递延收益的会计处理与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
正确处理和管理递延收益,可以提高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提升企业的信誉和声誉。
递延收益会计准则
递延收益会计准则摘要:1.递延收益会计准则的概述2.递延收益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3.递延收益会计准则的具体操作方法4.递延收益会计准则的作用和意义5.递延收益会计准则的实际应用案例正文:一、递延收益会计准则的概述递延收益会计准则,是指企业在签订合同、提供服务或销售商品等过程中,由于服务或商品的交付时间与收入的确认时间不一致,按照一定的方法对收入进行递延处理,并在服务或商品交付后逐步确认收入的会计处理方法。
二、递延收益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递延收益会计准则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1.企业签订的合同中规定的服务或商品的交付时间跨度较长,无法在一次性确认收入。
2.企业提供的服务或销售的商品需要进行一定的生产或开发过程,无法在合同签订后立即确认收入。
3.其他需要对收入进行递延处理的情况。
三、递延收益会计准则的具体操作方法递延收益会计准则的具体操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在签订合同或提供服务时,对预计的收入进行评估,并确认递延收益。
2.在服务或商品交付过程中,按照服务或商品的实际交付情况,逐步确认收入。
3.在每个会计期间末,对递延收益进行复核,对已确认的收入进行调整。
四、递延收益会计准则的作用和意义递延收益会计准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准确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
递延收益会计准则能真实地反映企业在服务或商品交付前的经济状况,有助于企业进行准确的经济决策。
2.保证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递延收益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助于统一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五、递延收益会计准则的实际应用案例例如,某企业在2022 年1 月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服务合同,合同总金额为100 万元。
按照递延收益会计准则,该企业在2022 年1 月确认递延收益100 万元,然后在未来的三年内,每年确认收入33.33 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购入环保设备并安装时:
借:在建工程——环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35.7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2、设备交付使用时: 借:固定资产——环保设备 贷:在建工程——环保设备 3、收政府补助时: 借:银行存款 30 18 30.6 30.6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递延收益区分三种情况核算【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一是与小企业某项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收到补助时,应先记入政府补 助科目,再按资产摊销期限分期结转各期收入。 二是与小企业以后期间成本费用有关的政府补助。与企业后期成本费 用有关的政府补助,在收到时记入递延收益科目,在成本发生时再分期 结转收入。 三是只与小企业当期相关的政府补助。只与小企业当期相关的政府补 助,在收到或确认政府补助时直接确认为当期收入,记入营业外收入— —政府补助收入科目。 [例]A公司属于小企业。2014年 4 月 1 日购买环保处理设备一台,增 值税专用发票载明价款为 30万元,增值税为 5.1万元,支付设备安装费 为 0.6万元,款项均从银行支付。该设备预计使用 3 年后无残值。假设 该项设备能得到市级财政一次性补助 18万元,款已到账。 该公司按国家政策招收了 20名残疾人。为补偿残疾人在未来一年学徒 期内对企业成本的影响,财政一次性拔付公司补贴 12万元。该公司属于 小规模纳税人。本月实现商品销售收入 19570元,货款已收到并存入银 行,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通 知》(财税[2013]52号文件)规定可免征增值税。 会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贷:递延收益——与设备有关的收益 递延收益——与后期成本有关收益 12
4、每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30.6/3/12=0.85万元 借:制造费用——折旧费用 贷:累计折旧 0.85 0.85
5、每月摊销递延收益时: 与设备有关的收益=18/3/12=0.5万元 与后期成本有关收益=12/12=1万元 借:递延收益——与设备有关的收益 递延收益——与后期成本有关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收入 6、公司取得商品销售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1.957 1.9 1 1.5 0.5
贷: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额
7、月末确认并结转免税时:
0.057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额 贷:营业外收入 0.057
0.057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 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 识。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不 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具体到 我们的工作中也是会不断发展的,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可能会一直有用, 对于已经舍弃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替换它,这就是专业能力 的保持。因此,那些只把会计当门砖的人,到最后是很难在岗位上立足 的。话又说回来,会计实操经验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到的,坚持一天 学一点,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 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最后希望同 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