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社会及主要矛盾的线索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中国社会及主要矛盾的线索
鸦片战争以后至义和团运动(1840—1898)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和 《辛丑条约》 (1898—1901)
《辛丑条约》 签订以后, 至辛亥革命 (1901—1911)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还处于 上升时期,所以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的阶级矛盾仍然是此时的主要矛盾。
如: “太平天国运动” 兴起的原因是以阶级 矛盾为主, 民族矛盾激 化阶级矛盾而导致的。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 义和团运动的 “扶清灭洋” 的口号深刻 地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十分地尖锐。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 盾上升,成为社会中最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成为帝国主义统 治中国的代理工具。这样,国内的阶级矛盾与 民族矛盾汇合,反对清政府即反对帝国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2050) (1956 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 21 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 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 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 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 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 “历史决议”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了规范表述: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决定我们当前的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辛亥革命以后至国民革命爆发前(1912-1923)
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 (1924—1927)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革命以后至 1935 年华北事变) (1927—1935)
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独裁专制的斗争
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代表帝国主义 封建地主利益的北洋军阀的矛盾
大革命失败以后,国内阶级矛盾发生变化,变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 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与日民族矛盾的基本解 决,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 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 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总体上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 义道路的矛盾。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新中国成立到土地 改革完成前) (1949—1952 年底) 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残余 势力的矛盾。 1953 到 1956 年底, 社会主义改造 的过渡时期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反动势力消灭,特别 是土改的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上升为主要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就是进 行社会主义改造。
抗日战争时期(1935 年华北事变到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 (1935—1945)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建国以后至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即过渡时期(1949—1956 年底)
1935 年华北事变说明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的变化,西安事变才得以和平解决,开启国共两 党第二次合作的序幕。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以后,1937 年 9 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 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鸦片战争以后至义和团运动(1840—1898)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和 《辛丑条约》 (1898—1901)
《辛丑条约》 签订以后, 至辛亥革命 (1901—1911)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还处于 上升时期,所以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的阶级矛盾仍然是此时的主要矛盾。
如: “太平天国运动” 兴起的原因是以阶级 矛盾为主, 民族矛盾激 化阶级矛盾而导致的。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 义和团运动的 “扶清灭洋” 的口号深刻 地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十分地尖锐。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 盾上升,成为社会中最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成为帝国主义统 治中国的代理工具。这样,国内的阶级矛盾与 民族矛盾汇合,反对清政府即反对帝国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2050) (1956 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 21 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 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 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 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81 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 “历史决议”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了规范表述: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决定我们当前的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辛亥革命以后至国民革命爆发前(1912-1923)
国民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 (1924—1927)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革命以后至 1935 年华北事变) (1927—1935)
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独裁专制的斗争
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代表帝国主义 封建地主利益的北洋军阀的矛盾
大革命失败以后,国内阶级矛盾发生变化,变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 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与日民族矛盾的基本解 决,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 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 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总体上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 义道路的矛盾。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新中国成立到土地 改革完成前) (1949—1952 年底) 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残余 势力的矛盾。 1953 到 1956 年底, 社会主义改造 的过渡时期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反动势力消灭,特别 是土改的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上升为主要矛盾。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就是进 行社会主义改造。
抗日战争时期(1935 年华北事变到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 (1935—1945)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建国以后至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即过渡时期(1949—1956 年底)
1935 年华北事变说明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的变化,西安事变才得以和平解决,开启国共两 党第二次合作的序幕。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以后,1937 年 9 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 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