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_杨宇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活纤溶酶原为纤溶酶,从而间接溶解纤维蛋白;3)在体内、体外能够促进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表达;4)与水蛭素样物质共同作用可以直接抑制血管损伤后局部的血液凝固及附壁血栓的形成。疏血通具有抑制血小板、红细胞聚集性,促进脑组织及脑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溶活性,降解纤维蛋白原,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对抗凝血,从而抑制、对抗血栓形成;还能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并促进微血管生成,高效、迅速地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一定程度上恢复脑梗死区及梗死周边缺血半暗带区脑细胞的功能。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疏血通与血塞通注射液均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静制剂,但两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指标都下降,但疏血通注射液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强于血塞通注射液,提示该药通过改善血液微循环降低脑水肿有关,而起到治疗作用。疏血通作用机制可能为:一方面可通过促纤溶、抗凝作用,促进血栓溶解使血管再通而恢复血液灌注,并防止血栓再次形成,阻止疾病的进展和复发,另一方面可通过其神经保护作用减轻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使病灶的血流量增加,避免梗死区向外蔓延和扩大,显著地降低全血粘度、红细胞比容、血浆粘度、还原比粘度以及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使红细胞均匀地分布在血浆中,有利于血浆在血管中流动,有利于防止血栓的再发生。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副作用较小,可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江承平,吴碧华,刘福等.疏血通对脑梗塞患者血清IL-6和TNF 的影响[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l5(6):445-446.

[3] 吴祖舜,高俊冈,冯美江,等.急性脑梗血栓形成不同治疗时间窗的溶栓 (尿激酶治疗疗效分析.附738例报告)[J].中华常见病临床研究,2002,2(3):1-4.

[4] 丛乃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实用全科医学,2006,4(1):8-9.

[5] 李支援,张东君,徐龙君,等.疏血通对沙士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NO、NOS含量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3,l0(4):207-211.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组别 全血高切黏度 血浆黏度 红细胞压积( ) 纤维蛋白原

(mpa.s) (mpa.s)

( ) (g/l)对照组 治疗前 6.3±1.2 1.95±0.25

50±4.6 4.32±0.26 治疗后 5.6±1.5* 1.84±0.23 46±4.1 3.56±0.19*治疗组 治疗前 6.3±1.3 1.95±0.25 50±4.6 4.32±0.26 治疗后 5.1±0.9*※

1.66±0.21*※

43±3.9*※

3.28±0.18*※

注:和治疗前比较,*P <0.05,和对照组比较,※P <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组别 例数 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对照组 50 27.08±3.52 19.02±8.45*治疗组

50

27.09±3.69

14.99±8.66*※

注:和治疗前比较,*P <0.05,和对照组比较,※P <0.05表1 两组有效率的比较组别

例数 基本痊愈 显著进展

进展

无变化

恶化 总有效率

对照组 50 (7)14% (10)20% (19)38% (7)14% (7)14% (36)72%治疗组 50 (13)26% (20)40%

(8)16% (6)12% (3)6% (41)82%*

注:和对照组比较,*P <0.05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a)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微寒、味苦。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记载具有祛痕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中以丹参酮nA等为有效成分的脂溶性有效部位和以原儿茶醛水溶性化合物等具有天然抗氧化作用、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肌豪氧量等心血管作用及抗肿瘤作用。

丹参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两类:脂溶性二萜醌类和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丹参的有效成分为水溶性的酚酸类和脂溶性的二萜类,因此测定这两类成分的含量,成为评价丹参及其制剂

质量的重要指标。丹参制剂种类繁多,到目前为止,有文献报道的达110种之多。测定方法多样化,至今已达20余种,包括: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HPLC法、气象色普法、可见分光光度法、薄层层析_紫外分光光度法等。

根据丹参水溶性成分在283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的特点,用转蓝法测定5个厂家的复方丹参片的溶出度,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厂家的样品间累计溶出量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其中最快与最慢T50相差10倍,甭解时限与T50无显著相关性,可见产品质量不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规定,丹参中含丹参酮ⅡA(C19H18O3)不得少于0.2%,复方丹参片含丹参酮ⅡA,不得少于0.2mg.复方丹参滴丸含丹参素(C19H18O 3)不得

作者单位:115100 内蒙古监狱局第一医院 (杨宇宏)

丹参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杨宇宏

少于0.08mg,这些质量标准仅以个别成分为指标成分,而且,以复方丹参片中丹参浸膏制备工艺生产的浸膏制成剂型的丹参酮ⅡA薄层层析鉴别检出阴性率较高,或含量常常达不到标准规定的限度,故这些标准有待商榷。

1 光谱法 1.1 比色法

此方法多用于丹参及其制剂中水溶性总酚酸类和脂溶性总丹参酮类的测定,具有快速、准确等优点。袁璐等[1]采用比色法-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丹参及复方丹参注射液中有效成分进行测定、薄层扫描测定,并建立了儿茶酚类物质总量测定法,发现市售产品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很大。注射液中鞣质对红细胞及血浆蛋白的相关性研究证实,市售产品均含大量鞣质,能使人红细胞及血浆蛋白变性,会导致毒副作用。李广胜、王光新等[2]采用比色法对丹参口服液中总酚酸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此方法回收率为(98.84±0.86)%,RSD为0.87%。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丹参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标准。

1.2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主要利用丹参中的水溶性酚酸类在紫外区281±3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脂溶性隐丹参酮在442~452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的特性,通过测定丹参药材和制剂的吸收值来控制质量。多用于丹参液体制剂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等优点。何建国等[3]采用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复方丹参注射液中原儿茶醛的含量,测定波长为268nm。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8.1%,RSD为1.23%。该法操作简便,易行,具有实用性。许腊英[4]等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丹参胶囊中丹参素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鉴别以上中药,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25小时内测定结果稳定,可作为该产品的质量标准。韩静等[5]应用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升白灵冲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该方法可消除其他成分的干扰,方法准确、简便,为制订切实可行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2 色谱法2.1 薄层扫描法(TLC)

薄层扫描法(TLC)多用于丹参药材及其复方制剂中单一有效成分的测定,具有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结果准确的优点。吕东等[6]采用TLC法鉴别复方丹参胶囊中高原丹参、三七及冰片;利用薄层扫描法,在480nm扫描测定高原丹参中丹参酮IIA的含量。结果显示,5批样品每粒胶囊均含丹参酮IIA0.459~0.557mg。刘玉珍等[7]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保心宁胶囊中丹参、枳壳、当归进行了定性鉴别;并应用薄层色谱扫描法对丹参中丹参酮II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该方法简单,结果准确,且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2.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多用于丹参药材及其复方制剂中有效成分的测定,具有分析精度高,测定结果准确的特点。闫豫君[8]等采用RP-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中丹参酮A和隐丹参酮含量。色谱条件为:Lichrosorb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270nm下检测;流速1.0ml/min,室温。药材中用甲醇超声处理,过滤后直接进样本分析。结果丹参酮A和隐丹参酮的回收率分别为101.74%和99.28%,RSD分别为3.68%和1.78%。重现性的RSD分别为1.88%和1.35%。所收集的12

份丹参药材中丹参酮A含量为0.607%~0.148%,隐丹参酮为0.073%~0.021%。张翠莲等[9]建立RP-HPLC测定复方丹参注射液中丹参素及原儿茶醛的含量,比较不同厂家复方丹参注射液的质量。用HPLC测定2个活性成分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分别在7.5~150.0μg/mL和2.5~50.0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达0.9999,平均回收率丹参素为101.07%(RSD=1.26%,n=5)、原儿茶醛为101.84%(RSD=1.54%,n=5)。另有报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复方丹参含片及滴丸中的原儿茶醛及丹参素同时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复方丹参含片5次测定平均回收率丹参素为100.47%,RSD为1.08%,原儿茶醛为99.27%,RSD为1.22%。在丹参滴丸中3次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丹参素为100.40%,RSD为0.65%,原儿茶醛为98.47%,RSD为1.76%。肖引等[1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脂通络胶囊中原儿茶醛的含量。使用C18柱,甲醇-水-冰醋酸(5:11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加样回收率为95.49%,RSD=1.2%,三批样品中原儿茶醛含量的平均值为0.005%。该方法简便、准确、分离度较好,结果稳定。李彬等[11]建立了HPLC测定补脑丸中丹参酮IIA含量的方法,用TLC法对补脑丸中酸枣仁和朱砂做定性鉴别,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IIA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C18柱(250mm×4.6mm,5μm),流速为1.2mL/min,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检测波长为268nm。结果,丹参酮IIA在0.16~0.48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100.8%,RSD为2.3%,此方法简便、准确,可有效控制补参考文献

[1] 袁璐,苏桂兰,胡冠时.丹参及复方丹参注射液质量分析研究[J].中草药,1994,25(6):299-301.

[2] 李广胜,王光新,赵牛和.丹参口服液中总酚酸性成分的含量测定[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8):683-684.

[3] 何建国,雷永军,朱建华,等.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复方丹参注射液中原儿茶醛的含量[J].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0):590-591.

[4] 许腊英,鲁蕾,高景萃,等.毛维伦参 胶囊质量标准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2,4(3):30-32.

[5] 韩静,刘建民,高玉敏.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升白灵冲剂中丹参酮IIA的含量[J].山东医药工业,1996,15(4):16-17.

[6] 吕东,刘亚蓉.复方丹参胶囊质量控制标准研究[J].西北药学杂志,2000,15(06):254-255.

[7] 刘玉珍,刘庆荣,钱本余[J].保心宁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中成药,1994,16(1):20-21.

[8] 闫豫君,杨广德,贺浪冲.RP_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中丹参酮IIA 和隐丹参酮的含量[J].中草药,2002,33(4)363-365.

[9] 张翠莲,张伟琪,杨秀斌,等.复方丹参注射液的质量考察[J].中国药学杂志,2003,38(1):56-58.

[10] 肖引,陈江,刘凯,等.HPLC法测定清脂通络胶囊中原儿茶醛的含量[J].中国新医药杂志,2003,2(8):55-57.

[11] 李彬,李正翔,任荣,等.补脑丸质量标准研究[J ].中成药,2004,(5):364-3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