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钢的退火与正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正火 正火是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后空冷的热处理工艺。亚共析 钢的正火加热温度为Ac3+30℃~50℃;而过共析钢的正火加热温度则为Accm +30℃~50℃。 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在于冷却速度不同,正火冷却速度较大,得到的珠光体 组织很细,因而强度和硬度也较高。 正火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 所有的钢铁材料通过正火,均可使晶粒细化。而原始组织中存在网状二次渗碳 体的过共析钢,经正火处理后可消除对性能不利的网状二次渗碳体,以保证球 化退火质量。 (2)作为最终热处理 对于机械性能要求不高的结构钢零件,经正火后所获得的性能即可满足使用要 求,可用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 (3)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对于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由于完全退火后硬度太低,一般在170HB以下,切 削加工性能不好。而用正火,则可提高其硬度,从而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所以, 对于低碳钢和低碳合金钢,通常采用正火来代替完全退火,作为预备热处理。 从改善切削加工性能的角度出发,低碳钢宜采用正火;中碳钢既可采用退火, 也可采用正火;含碳0.45%~0.6%的高碳钢则必须采用完全退火;过共析钢用 正火消除网状渗碳体后再进行球化退火。下图是钢的几种热处理工艺与合适加 工硬度范围的关系。
(3)淬透性的测定及其表示方法 淬透性的测定方法很多,目前应用得最广泛的是“末端淬火法” 淬透性的测定方法很多,目前应用得最广泛的是“末端淬火法”,简称端 淬试验。试验时,先将标准试样加热至奥氏体化温度,停留30 40min, 30~ 淬试验。试验时,先将标准试样加热至奥氏体化温度,停留30~40min,然 后迅速放在端淬试验台上喷水冷却。下图是末端淬火试验法示意图。 后迅速放在端淬试验台上喷水冷却。下图是末端淬火试验法示意图。
钢的韧性与回火温度的关系
碳钢的淬火温度范围
2.加热时间的确定 加热时间由升温时间和保温时间组成。由零件入炉温度升至淬火温度所 需的时间为升温时间,并以此作为保温时间的开始。保温时间是指零件 烧透及完成奥氏体化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加热时间通常根据经验公式估 算或通过实验确定。生产中往往要通过实验确定合理的加热及保温时间, 以保证工件质量。 3.淬火冷却介质的确定 淬火过程是冷却非常快的过程。为了得到马氏体组织,淬火冷却速度必 须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k。但是,冷却速度快必然产生很大的淬火内应力, 这往往会引起工件变形。 淬火的目的是得到马氏体组织,同时又要避免产生变形和开裂。理想的 淬火冷却曲线如下图所示。
2.回火工艺 按照回火后性能要求,淬火以后的回火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 按照回火温度和工件所要求的性能,一般将回火分为三类。 3.回火脆性 图6-18是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冲击韧性的变化规律。从图中我们可以 看出,在250℃~350℃和500℃~650℃钢的冲击韧性明显下降,这种脆化现 象称为回火脆性。 (1)低温回火脆性 淬火钢在250℃~350℃范围内回火时出现的脆性叫做低温回火脆性,也叫第 一类回火脆性。几乎所有的钢都存在这类脆性。这是一种不可逆回火脆性, 目前尚无有效办法完全消除这类回火脆性。所以一般都不在250℃~350℃这 个温度范围内回火。
钢的热处理与硬度
退火与正火的加热温度范围
第五节 钢的淬火与回火
一、钢的淬火 将亚共析钢加热到Ac3以上,共析钢与过共析钢加热到Ac1以上(低于 Accm)的温度,保温后以大于Vk的速度快速冷却,使奥氏体转变为马 氏体的热处理工艺叫淬火。马氏体强化是钢的主要强化手段,因此淬 火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马氏体,提高钢的机械性能。淬火是钢的最重 要的热处理工艺,也是热处理中应用最广的工艺之一。 1.淬火温度的确定 淬火温度即钢的奥氏体化温度,是淬火的主要工艺参数之一。选择淬 火温度的原则是获得均匀细小的奥氏体组织。 下图是碳钢的淬火温度范围。亚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一般为Ac3以上 30℃~50℃,淬火后获得均匀细小的马氏体组织。如果温度过高,会 因为奥氏体晶粒粗大而得到粗大的马氏体组织,使钢的机械性能恶化, 特别是使塑性和韧性降低;如果淬火温度低于Ac3,淬火组织中会保留 未溶铁素体,使钢的强度硬度下降。
第四节 钢的退火与正火
一、钢的退火 1、概念:将钢加热到相变温度Ac1以上或以下,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在炉中缓慢地 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2、目的: 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加工性能; 2)细化晶粒,消除组织缺陷; 3)消除内应力 。
3、分类: 根据钢的成分和处理目的的不同,可分为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 力退火和扩散退火。 (1)完全退火 1、定义:将钢加热Ac3以上30~50ºC,完全奥氏体后,保温一定时间随 之缓慢冷却到500ºC以下,出炉空冷。 2、目的:细化晶粒,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以利于切削加工。 、目的:细化晶粒,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以利于切削加工。 3、适用范围:亚共析钢型材 、适用范围:亚共析钢型材。
末端淬火试验测定钢的淬透性曲线 (a)喷水装置;(b)淬透性曲线举例;(c) 钢的半马氏体区(50%M)硬度与钢的含碳量的 关系
三、钢的回火 回火一般是紧接淬火以后的热处理工艺,回火是淬火后再将工件加热到 Ac1温度以下某一温度,保温后再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淬火后的钢铁工件处于高的内应力状态,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即时回火, 否则会有工件断裂的危险。淬火后回火目的在于降低或消除内应力,以 防止工件开裂和变形;减少或消除残余奥氏体,以稳定工件尺寸;调整 工件的内部组织和性能,以满足工件的使用要求。 1.钢在回火时的转变 共析钢在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是不稳定的,存在着 向稳定组织转变的自发倾向。回火加热可加速这种自发转变过程。根据 转变发生的过程和形成的组织,回火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以下):马氏体分解。 第二阶段(200℃~300℃):残余奥氏体分解。 第三阶段(250℃~400℃):碳化物的转变。 第四阶段(400℃以上):渗碳体的聚集长大与α相的再结晶。 下表是不同回火组织的性能特点。
(2)高温回火脆性 淬火钢在500℃源自文库650℃范围内回火时出现的脆性称为高温回火脆性,也称为第二 类回火脆性。这种脆性主要发生在含Cr、Ni、Si、Mn等合金元素的结构钢中。这 种脆性与加热、冷却条件有关。加热至600℃以上后,以缓慢的冷却速度通过脆 化温度区时,出现脆性;快速通过脆化区时,则不出现脆性。此类回火脆性是可 逆的,在出现第二类回火脆性后,重新加热至600℃以上快冷,可消除脆性。
(2)双液淬火 它是先将奥氏体状态的工件在冷却能力强的淬火介质中冷却至接近Ms点 温度时,再立即转入冷却能力较弱的淬火介质中冷却,直至完成马氏体 转变。 (3)分级淬火 它是将奥氏体状态的工件首先淬入略高于钢的Ms点的盐浴或碱浴炉中保 温,当工件内外温度均匀后,再从浴炉中取出空冷至室温,完成马氏体 转变。 (4)等温淬火 它是将奥氏体化后的工件在稍高于Ms温度的盐浴或碱浴中冷却并保温足 够时间,从而获得下贝氏体组织的淬火方法。 5.钢的淬透性 淬透性是钢的重要热处理工艺性能,也是选材和制定热处理工艺的重要 依据之一。 (1)淬透性的概念 钢的淬透性是指奥氏体化后的钢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也称为淬透层) 深度的能力,其大小用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获得的淬硬层深度来表示。 (2)影响淬透性的因素 影响淬透性的主要因素是化学成分,除Co以外,所有溶于奥氏体中的合 金元素都提高淬透性。另外,奥氏体的均匀性、晶粒大小及是否存在第 二相等因素都会影响淬透性。
(2)球化退火 1、定义: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 ºC,保温后随炉缓冷至600 ºC,出 炉空冷。 2、目的: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3、适用范围:主要用于过共析钢及合金工具钢。 (3)去应力退火 1、定义:将钢加热到500--600 ºC,保温后随炉缓冷至200--300 ºC出炉空 冷。又称低温退火。 2、目的:消除铸件、锻件和焊接件的内应力 。(没有发生组织变化) 3、适用范围:用于所有的钢。 (4)扩散退火 扩散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亚共析钢通常为 1050℃~1150℃),长时间(一般10~20小时)保温,然后随炉缓慢冷 却到室温。扩散退火的主要目的是均匀钢内部的化学成分。主要适用于 铸造后的高合金钢。
理想淬火冷却曲线示意图
只要在“鼻尖”温度附近快冷,使冷却 曲线躲过“鼻尖”,不碰上C曲线,就 能得到马氏体。也就是说,在“鼻尖” 温度以上,在保证不出现珠光体类型组 织的前提下,可以尽量缓冷;在“鼻尖” 温度附近则必须快冷,以躲开“鼻尖”, 保证不产生非马氏体相变;而在Ms点附 近又可以缓冷,以减轻马氏体转变时的 相变应力。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找不到 完全理想的淬火冷却介质。 常用的淬 火冷却介质是水、盐或碱的水溶液和各 种矿物油、植物油。 4.淬火方法 选择适当的淬火方法同选用淬火介质一 样,可以保证在获得所要求的淬火组织 和性能条件下,尽量减小淬火应力,减 少工件变形和开裂倾向。 (1)单液淬火 它是将奥氏体状态的工件放入一种淬火 介质中一直冷却到室温的淬火方法。这 种方法操作简单,容易实现机械化,适 用于形状简单的碳钢和合金钢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