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
初中数学(初二)竞赛讲义(知识点难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举一反三)(家教、补习、竞赛专用)
![初中数学(初二)竞赛讲义(知识点难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举一反三)(家教、补习、竞赛专用)](https://img.taocdn.com/s3/m/9c71f4122af90242a895e5bb.png)
初二数学竞赛讲义重难点有效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举一反三练习专题01 整式的乘除阅读与思考指数运算律是整式乘除的基础,有以下5个公式:,,,,,.学习指数运算律应注意:1.运算律成立的条件;2.运算律中字母的意义:既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一个单项式或者多项式;3.运算律的正向运用、逆向运用、综合运用.多项式除以多项式是整式除法的延拓与发展,方法与多位数除以多位数的演算方法相似,基本步骤是:1.将被除式和除式按照某字母的降幂排列,如有缺项,要留空位;2.确定商式,竖式演算式,同类项上下对齐;3.演算到余式为零或余式的次数小于除式的次数为止.例题与求解【例1】(1)若为不等式的解,则的最小正整数的值为.(“华罗庚杯”香港中学竞赛试题)(2)已知,那么.(“华杯赛”试题)(3)把展开后得,则.(“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4)若则.(创新杯训练试题)解题思路:对于(1),从幂的乘方逆用入手;对于(2),目前无法求值,可考虑高次多项式用低次多项式表示;对于(3),它是一个恒等式,即在允许取值范围内取任何一个值代入计算,故可考虑赋值法;对于(4),可考虑比较系数法.【例2】已知,,则等于()A.2 B.1 C.D.(“希望杯”邀请赛试题)解题思路:为指数,我们无法求出的值,而,所以只需求出的值或它们的关系,于是自然想到指数运算律.【例3】设都是正整数,并且,求的值.(江苏省竞赛试题)解题思路:设,这样可用的式子表示,可用的式子表示,通过减少字母个数降低问题的难度.【例4】已知多项式,求的值.解题思路:等号左右两边的式子是恒等的,它们的对应系数对应相等,从而可考虑用比较系数法.【例5】是否存在常数使得能被整除?如果存在,求出的值,否则请说明理由.解题思路:由条件可推知商式是一个二次三项式(含待定系数),根据“被除式=除式×商式”,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的值,所谓是否存在,其实就是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是否有解.【例6】已知多项式能被整除,求的值.(北京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在因式分解中的应用.本题关键是能够通过分析得出当和时,原多项式的值均为0,从而求出的值.当然本题也有其他解法.能力训练A级1.(1).(福州市中考试题)(2)若,则.(广东省竞赛试题)2.若,则.3.满足的的最小正整数为.(武汉市选拔赛试题)4.都是正数,且,则中,最大的一个是.(“英才杯”竞赛试题)5.探索规律:,个位数是3;,个位数是9;,个位数是7;,个位数是1;,个位数是3;,个位数是9;…那么的个位数字是,的个位数字是.(长沙市中考试题)6.已知,则的大小关系是()A.B.C.D.7.已知,那么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B.C.D.(北京市“迎春杯”竞赛试题)8.若,其中为整数,则与的数量关系为()A.B.C.D.(江苏省竞赛试题)9.已知则的关系是()A.B.C.D.(河北省竞赛试题)10.化简得()A.B.C.D.11.已知,试求的值.12.已知.试确定的值.13.已知除以,其余数较被除所得的余数少2,求的值.(香港中学竞赛试题)B级1.已知则= .2.(1)计算:= .(第16届“希望杯”邀请竞赛试题)(2)如果,那么.(青少年数学周“宗沪杯”竞赛试题)3.(1)与的大小关系是(填“>”“<”“=”).(2)与的大小关系是:(填“>”“<”“=”).4.如果则= .(“希望杯”邀请赛试题)5.已知,则.(“五羊杯”竞赛试题)6.已知均为不等于1的正数,且则的值为()A.3 B.2 C.1 D.(“CASIO杯”武汉市竞赛试题)7.若,则的值是()A.1 B.0 C.—1 D.28.如果有两个因式和,则()A.7 B.8 C.15 D.21(奥赛培训试题)9.已知均为正数,又,,则与的大小关系是()A.B.C.D.关系不确定10.满足的整数有()个A.1 B.2 C.3 D.411.设满足求的值.12.若为整数,且,,求的值.(美国犹他州竞赛试题)13.已知为有理数,且多项式能够被整除.(1)求的值;(2)求的值; (3)若为整数,且.试比较的大小.(四川省竞赛试题)专题01 整式的乘除例1(1)(n 2)100>(63)100,n 2>216,n 的最小值为15.(2)原式=x 2(x 2+x )+x (x 2 +x )-2(x 2+x ) +2005= x 2+x -2+2005=2004 (3)令x =1时,a 12+a 11+a 10+…+a 2+a 1+a 0=1, ① 令x =-1时,a 12 –a 11+a l 0-…+n 2-a l +a 0 =729 ② 由①+②得:2(a 12+a l 0+a 8+…+a 2 +a 0)=730. ∴a 12 +a 10 +a 8 +a 6+a 4 +a 2+a 0 =365.(4)所有式子的值为x 3项的系数,故其值为7.例2 B 提示:25xy =2 000y, ①80x y=2 000x , ② ①×②,得:(25×80)x y =2000x +y,得:x + y =xy .例3 设a =m 4,b =m 5,c =n 2,d =n 3,由c -a =19得,n 2-m 4=19,即(n +m 2) (n -m 2)=19,因19是质数,n +m 2,n -m 2是自然数,且n +m 2>n -m 2,得=12=19,解得n =10,m =3,所以d -b =103-35=757例4 -87 提示:由题意知:2x 2+3xy -2y 2-x +8y -6=2x 2+3x y -2y 2+(2m +n )x +(2n -m )y +m n .∴mn =-62n -m =8,解得n =3m =-2,∴-13+1=-87倒5提示:假设存在满足题设条件的p ,q 值,设(x 4+p x 2+q )=(x 2+2x +5)(x 2+mx +n ),即x 4+p x 2+q =x 4+(m +2)x 3+(5+n +2m )x 2+(2n +5m )x +5n ,得5n =q 2n +5m =0,解得q =25p =6, 故存在常数p ,q 且p =6,q =25,使得x 4+p x 2+q 能被x 2+2x +5整除.例6解法1 ∵x 2+x -2=(x +2) (x -1),∴2x 4-3x 3+ax 2+7x +b 能被(x +2)(x -1)整除,设商是A .则2x 4-3x 3+a x 2+7x +b =A (x +2)(x -l ),则x =-2和x =1时,右边都等于0,所以左边也等于0.当x =-2时,2x 4-3x 3+a x 2+7x +b =32+24+4a -14+b =4a +b +42=0, ①当x =1时, 2x 4-3x 3+a x 2+7x +b =2-3+a +7+b =a +b +6=0. ② ①-②,得3a +36=0,∴ a =-12, ∴ b =-6-a =6. ∴b a =6-12=-2解法2 列竖式演算,根据整除的意义解∵2x 4-3x 3+a x 2+7x +b 能被x 2+x -2整除,∴=0-12-a =0,即b =6a =-12,∴b a =-2A 级1.(1) -5 (2)53 2.8 3.7 4.6 5.7 9 6.A 7.D 提示:a =(25)11,b -(34)11,c =(53)11,d =(62)11 8.A 9.B 10.C 11.4800 12.a =4.b =4,c =113. 提示:令x 3 +k x 2+3=(x +3) (x 2+a x +6)+r 1,x 3+kx 2+3=( x +1) (x 2+cx +d )+r 2,令x =-3,得r 1=9k -24.令x =-1,得r 2=k +2,由9k -24+2=k +2, 得k =3.B 级1. 1251892. (1)499 提示:原式=19987×20002000=19987×20003=499(2)123.(1) < 1516 <1615=264,3 313 >3213=265 >264.(2) > 提示:设32 000=x .4.4 5.512 提示:令x =±2. 6.C 提示:由条件得a =c -3 ,b =c 2 ,abc =c -3·c 2·c =1 7.C 8.D9.C 提示:设a 2+a 3+…a 1996=x ,则M =(a 1+x )(x +a 1997)=a 1x +x 2+a 1a 1997+a 1 997x .N =(a 1+x +a 1 997)x =a l x +x 2+a 1997x .M =N =a 1a 1997>0. 10.D11.由a x2+by2=7,得(ax2+b y2)(x+y)=7(x+y),即ax3-a x2y+b x y2+by3=7(x+y),(a x3+by3)-xy(ax+by)-7(x+y).∴16+3xy= 7(x+y).①由a x3+by3=16,得(ax3+by3)(x+y) =16(x+y),即ax4 +a x3 y+b x y3+by4 =16(x+y),(a x4+by4)+xy(a+b)=16(x+y).∴42+7xy=16(x+y).②由①②可得,x+y=-14,xy=-38.由a+b=42,得(a+b)(x+y)=42×(-14),(a+b)+xy(a+b)=-588,+16×(-38)=-588.故=20.12.两边同乘以8得+++=165.∵x>y>z>w且为整数,∴x+3>y+3>z+3>w+3,且为整数.∵165是奇数,∴w+3=0,∴w=-3.∴++=164.∴++=41,∴z+1=0,∴z=-1.∴+=40.两边都除以8得:+=5.∴y-2=0,∴y=2.∴=4.∴x-2=2,∴x=4.∴==1.13.(1)∵(x-1)(x+4)=+3x-4,令x-1=0,得x=1;令x+4=0,得x=-4.当x=1时,得1+a+b+c=0;①当x=-4时,得-64+16a-4b+c=0.②②-①,得15a-5b=65,即3a-b=13.③①+③,得4a+c=12.(2)③-①,得2a-2b-c=14.(3)∵c≥a>1,4a+c=12,a,b,c为整数,∴1<a≤,则a=2,c=4.又a+b+c=-1,∴b=-7,.∴c>a>b.专题02 乘法公式阅读与思考乘法公式是多项式相乘得出的既有特殊性、又有实用性的具体结论,在整式的乘除、数值计算、代数式的化简求值、代数式的证明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学习乘法公式应注意:1.熟悉每个公式的结构特征;2.正用即根据待求式的结构特征,模仿公式进行直接的简单的套用;3.逆用即将公式反过来逆向使用;4.变用即能将公式变换形式使用;5.活用即根据待求式的结构特征,探索规律,创造条件连续综合运用公式.例题与求解【例1】1,2,3,…,98共98个自然数中,能够表示成两个整数的平方差的个数是.(全国初中数字联赛试题)解题思路:因,而的奇偶性相同,故能表示成两个整数的平方差的数,要么为奇数,要么能被4整除.【例2】(1)已知满足等式,则的大小关系是( ) 14.B.C.D.(山西省太原市竞赛试题)(2)已知满足,则的值等于()A.2 B.3 C.4 D.5(河北省竞赛试题)解题思路:对于(1),作差比较的大小,解题的关键是逆用完全平方公式,揭示式子的非负性;对于(2),由条件等式联想到完全平方式,解题的切入点是整体考虑.【例3】计算下列各题:(1);(天津市竞赛试题)(2);(“希望杯”邀请赛试题)(3).解题思路:若按部就班运算,显然较繁,能否用乘法公式简化计算过程,关键是对待求式恰当变形,使之符合乘法公式的结构特征.【例4】设,求的值.(西安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由常用公式不能直接求出的结构,必须把表示相关多项式的运算形式,而这些多项式的值由常用公式易求出其结果.【例5】观察:(1)请写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结论,并给出证明;(2)根据(1),计算的结果(用一个最简式子表示).(黄冈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从特殊情况入手,观察找规律.【例6】设满足求:(1)的值;(2)的值.(江苏省竞赛试题)解题思路:本题可运用公式解答,要牢记乘法公式,并灵活运用.能力训练A级1.已知是一个多项式的平方,则.(广东省中考试题)2.数能被30以内的两位偶数整除的是.3.已知那么.(天津市竞赛试题)4.若则.5.已知满足则的值为.(河北省竞赛试题)6.若满足则等于.7.等于()A.B.C.D.8.若,则的值是()A.正数B.负数C.非负数D.可正可负9.若则的值是()A.4 B.19922 C.21992 D.41992(“希望杯”邀请赛试题)10.某校举行春季运动会时,由若干名同学组成一个8列的长方形队列.如果原队列中增加120人,就能组成一个正方形队列;如果原队列中减少120人,也能组成一个正方形队列.问原长方形队列有多少名同学?(“CASIO”杯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11.设,证明:是37的倍数.(“希望杯”邀请赛试题)12.观察下面各式的规律:写出第2003行和第行的式子,并证明你的结论.B级1.展开式中的系数,当1,2,3…时可以写成“杨辉三角”的形式(如下图),借助“杨辉三角”求出的值为.(《学习报》公开赛试题)2.如图,立方体的每一个面上都有一个自然数,已知相对的两个面上的两数之和都相等,如果13,9,3的对面的数分别为,则的值为.(天津市竞赛试题)3.已知满足等式则.4.一个正整数,若分别加上100与168,则可得两到完全平方数,这个正整数为.(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5.已知,则多项式的值为()A.0 B.1 C.2 D.36.把2009表示成两个整数的平方差的形式,则不同的表示法有()A.16种B.14种C.12种D.10种(北京市竞赛试题)7.若正整数满足,则这样的正整数对的个数是()A.1 B.2 C.3 D.4(山东省竞赛试题)8.已知,则的值是()A.3 B.9 C.27 D.81(“希望杯”邀请赛试题)9.满足等式的整数对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0.数码不同的两位数,将其数码顺序交换后,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这两个两位数的平方差是完全平方数,求所有这样的两位数.(天津市竞赛试题)11.若,且,求证:.12.如果一个正整数能表示为两个连续偶数的平方差,那么称这个正整数为“神秘数”,如因此4,12,20这三个数都是神秘数.(1)28和2012这两个数是神秘数吗?为什么?(2)设两个连续偶数为和(其中取非负整数),由这两个连续偶数构造的神秘数是4的倍数吗?为什么?(3)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取正值)是神秘数吗?为什么?(浙江省中考试题)专题02 乘法公式例1 73 提示:满足条件的整数是奇数或是4的倍数.例2 (1)B x-y=(+4a+a)+(-8b+16)=+≥0,x≥y.(2)B 3个等式相加得:++=0,a=3,b=-1,c=1.a+b +c=3-1+1=3.例3 (1)(2)4 (3)-5050例4 提示:由a+b=1,+=2得ab=-,利用+=(+)(a+b)-ab(+)可分别求得+=,+=,+=,+=,+=.例5 (1)设n为自然数,则n(n+1)(n+2)(n+3)+1=(2)由①得,2000×2001×2002×2003+1=.例6(1)设-②,得ab+b c+a c=,∵-3ab c=(a+b+c)(-ab-b c-a c),∴ab c=()-(a+b+c)(-ab-b c-a c)=×3-×1×(2+)=.(2)将②式两边平方,得∴=4-2=4-2=.A级1.0或6 2.26,28 3.2 4.40 5.34 6.0 7.D 8.A 9.C10.原有136或904名学生.设m,n均为正整数,且m>n,①-②得(m+n)(m-n)=240=.,都是8的倍数,则m,n能被4整除,m+n,m-n均能被4整除.得或,∴或8x=-120=904或8x=-120=136.11.因为a=+-2=(-1)+(-1)=999 999 999+37×(+38+1),而999 999 999=9×111 111 111=9×3×37 037 037=27×37×1 001 001=37×(27×1 001 001).所以37|999 999 999,且37|37×(+38+1),因此a是37的倍数.12.第2003行式子为:=.第n行式子为:=.证明略B级1.1.0942.76 提示:由13+a=9+b=3+c得a-b=-4,b-c=-6,c-a=103.13 4.156 5.D6.C 提示:(x+y)(x-y)=2009=7×7×41有6个正因数,分别是1,7,41,49,287和2009,因此对应的方程组为:故(x,y)共有12组不同的表示.7.B 8.C9.提示:不存在符合条件的整数对(m,n),因为1954不能被4整除.10.设所求两位数为,由已知得=(k为整数),得而得或解得或,即所求两位数为65,5611. 设, 则由得③②③, 得, 即或分别与联立解得或12. (1), 故28和2012都是神秘数(2)为4的倍数(3)神秘数是4的倍数,但一定不是8的倍数. ,故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不是神秘数专题3 和差化积----因式分解的方法(1)阅读与思考提公因式、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是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通常根据多项式的项数来选择分解的方法,有公因式的先提公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一些复杂的因式分解问题经常用到以下重要方法:1.换元法:对一些数、式结构比较复杂的多项式,可把多项式中的某些部分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新字母代替,从而可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从换元的形式看,换元时有常值代换、式的代换;从引元的个数看,换元时有一元代换、二元代换等.2.拆、添项法:拆项即把代数式中的某项拆成两项的和或差,添项即把代数式添上两个符号相反的项,因式分解中进行拆项与添项的目的是相同的,即经过拆项或添项后,多项式能恰当分组,从而可以运用分组分解法分解.例题与求解【例l】分解因式___________.(浙江省中考题)解题思路:把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新字母代换,从而简化式子的结构.【例2】观察下列因式分解的过程:(1);原式=;(2).原式=.第(1)题分组后能直接提公因式,第(2)题分组后能直接运用公式.仿照上述分解因式的方法,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西宁市中考试题)(2).(临沂市中考试题)解题思路:通过分组,使每一组分组因式后,整体能再分解,恰当分组是关键,经历“实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直至成功”的过程.【例3】分解因式(1);(重庆市竞赛题)(2);(“缙云杯”邀请赛试题)(3).(“五羊杯”竞赛试题)解题思路:(1)式中系数较大,直接分解有困难,不妨把数字用字母来表示;(2)式中、反复出现,可用两个新字母代替,突出式子的特点;(3)式中前两项与后一项有密切联系.【例4】把多项式因式分解后,正确的结果是().A. B.C. D.(“希望杯”邀请赛试题)解题思路:直接分组分解困难,可考虑先将常数项拆成几个数的代数和,比如-3=-4+1.【例5】分解因式:(1);(扬州市竞赛题)(2);(请给出多种解法)(“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3).解题思路:按次数添上相应的项或按系数拆项法分解因式的基本策略.【例6】分解因式:.(河南省竞赛试题)解题思路:拆哪一项?怎样拆?可有不同的解法.能力训练A 级1.分解因式:(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泰安市中考试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海市中考试题)2.分解因式:(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解因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多项式与多项式的公因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5.在1~100之间若存在整数,使能分解为两个整系数一次式的乘积,这样的有_______个.6.将多项式分解因式的积,结果是().A. B.C. D.7.下列各式分解因式后,可表示为一次因式乘积的是().A. B.C. D.(“希望杯”邀请赛试题)8.把分解因式,其中一个因式是().A. B. C. D.9.多项式有因式().A. B.C. D.(“五羊杯”竞赛试题)10.已知二次三项式可分解成两个整系数的一次因式的积,那么().A.一定是奇数 B.一定是偶数C.可为奇数也可为偶数 D.一定是负数11.分解因式:(1);(2);(3);(“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4);(重庆市竞赛试题)(5);(6).12.先化简,在求值:,其中,.B 级1.分解因式:=_______________.(重庆市竞赛试题)2.分解因式:=_____________.(“五羊杯”竞赛试题)3.分解因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杯”邀请赛试题)4.分解因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羊杯”竞赛试题)5.将因式分解得().A. B.C. D.(陕西省竞赛试题)6.已知是△ABC三边的长,且满足,则此三角形是().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7.的因式是().A. B. C. D. E.(美国犹他州竞赛试题)8.分解因式:(1);(湖北省黄冈市竞赛试题)(2);(江苏省竞赛试题)(3);(陕西省中考试题)(4);(“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5);(“五羊杯”竞赛试题)(6).(太原市竞赛试题)9.已知乘法公式:利用或者不利用上述公式,分解因式:.(“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10.分解因式:(1);(2);(3).11.对方程,求出至少一组正整数解.(莫斯科市竞赛试题)12.已知在△ABC中,,求证:.(天津市竞赛试题)专题03 和差化积-------因式分解的方法(1)例1.例2. (1) 原式(2) 原式例3.(1)(2)(3)例4. D例5.(1)提示: 原式(2) 提示: 原式(3) 提示: 原式例6. 解法1原式解法2 原式A级1. (1)(2)2. (1)(2)3.4.5. 96. D7. A8. D9. A10. A11. (1)提示: 令(2)(3) \(4) 提示: 原式(5) 提示: 原式(6)12. 原式当原式B 组1. (1)(2)3.5. D6. B7. A 提示: 原式8. (1)(2) 提示: 令(3)(4) 提示: 原式(5)(6)9. 由公式有10. (1)(2)(3)11. 有或解得或12.是三角形三边长,由条件只有,故专题04 和差化积----因式分解的方法(2)阅读与思考因式分解还经常用到以下两种方法1.主元法所谓主元法,即在解多变元问题时,选择其中某个变元为主要元素,视其他变元为常量,将原式按降幂排列重新整理成关于这个字母的多项式,使问题获解的一种方法.2.待定系数法即对所给的数学问题,根据已知条件和要求,先设出一个或几个待定的字母系数,把所求问题用式子表示,然后再利用已知条件,确定或消去所设系数,使问题获解的一种方法,用待定系数法解题的一般步骤是:(1)在已知问题的预定结论时,先假设一个等式,其中含有待定的系数;(2)利用恒等式对应项系数相等的性质,列出含有待定系数的方程组;(3)解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再代入所设问题的结构中去,得出需求问题的解.例题与求解【例l】因式分解后的结果是(). A. B.C. D.(上海市竞赛题)解题思路:原式是一个复杂的三元二次多项式,分解有一定困难,把原式整理成关于某个字母的多项式并按降幂排列,改变原式结构,寻找解题突破口.【例2】分解因式:(1);(“希望杯”邀请赛试题)(2).(天津市竞赛题)解题思路:两个多项式的共同特点是:字母多、次数高,给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不妨考虑用主元法分解.【例3】分解因式.(“希望杯”邀请赛试题)解题思路:因的最高次数低于的最高次数,故将原式整理成字母的二次三项式.【例4】为何值时,多项式有一个因式是(“五羊杯”竞赛试题)解题思路:由于原式本身含有待定系数,因此不能先分解,再求值,只能从待定系数法入手.【例5】把多项式写成一个多项式的完全平方式.(江西省景德镇市竞赛题)解题思路:原多项式的最高次项是,因此二次三项式的一般形式为,求出即可.【例6】如果多项式能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为整数),则的值应为多少?(江苏省竞赛试题)解题思路:由待定系数法得到关于的方程组,通过消元、分解因式解不定方程,求出的值.能力训练A 级1.分解因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杯”邀请赛试题)2.分解因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南省竞赛试题)3.分解因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庆市竞赛试题)4.多项式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江苏省竞赛试题)5.把多项式分解因式的结果是()A. B.C. D.6.已知能分解成两个整系数的一次因式的乘积,则符合条件的整数的个数是().A.3 个B.4 个C.5 个D.6个7.若被除后余3,则的值为().A.2 B.4 C.9 D.10(“CASIO杯”选拔赛试题)8.若,,则的值是().A. B. C. D.0(大连市“育英杯”竞赛试题)9.分解因式:(1);(吉林省竞赛试题)(2);(昆明市竞赛试题)(3);(天津市竞赛试题)(4);(四川省联赛试题)(5)(天津市竞赛试题)10.如果能够分割成两个多项式和的乘积(为整数),那么应为多少?(兰州市竞赛试题)15.已知代数式能分解为关于的一次式乘积,求的值.(浙江省竞赛试题)B 级1.若有一个因式是,则=_______________.(“希望杯”邀请赛试题)2.设可分解为一次与二次因式的乘积,则=_____________.(“五羊杯”竞赛试题)3.已知是的一个因式,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4.多项式的一个因式是,则的值为__________.(北京市竞赛试题)5.若有两个因式和,则=().A.8 B.7 C.15 D.21 E.22(美国犹他州竞赛试题)6.多项式的最小值为().A.4 B.5 C.16 D.25(“五羊杯”竞赛试题)7.若(为实数),则M的值一定是().A.正数B.负数C.零D.整数(“CASIO杯”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8.设满足,则=()A.(2,2)或(-2,-2)B.(2,2)或(2,-2)C.(2,-2)或(-2,2)D.(-2,-2)或(-2,2)(“希望杯”邀请赛试题)9.为何值时,多项式能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天津市竞赛试题)10.证明恒等式:.(北京市竞赛试题)11.已知整数,使等式对任意的均成立,求的值.(山东省竞赛试题)12.证明:对任何整数,下列的值都不会等于33.(莫斯科市奥林匹克试题)专题04 和差化积-------因式分解的方法(2)例1. A 提示: 将原式重新整理成关于的二次三项式例2. (1) 提示: 原式(2) 提示: 原式例3. 原式例 4. 提示: 可设原式展开比较对应项系数得解得k=12.例5原式=.例6设x2-(a+5)x+5a-1=(x+b)(x+c)=x2+(b+c)x+bc.∴①×5+2得bc+5(b+c)=-26,bc+5(b+c)+25=-1,(b+5)(c+5)=-1.∴或∴或故a=5.A级1.(3a+2b-c)(3a-2b+c)2.(x+3y)(x+2y+1)3.(x+y+1)(x-y+3)4.-185.C6.D7.D8.D9.(1)(2a+b)(a-b+c);(2)(a+c-2b)2;(3)(x-2)(x2-x+a);(4)(x-2y+3)(2x-3y-4);(5)(x+1)(y+1)(x-1)(y-1).10.提示:由题意得①×4+②,得(b+4)(c+4)=-1,推得或故a=4.11.∵x2-3xy-4y=(x+y)(x- 4y),∴可设原式=(x+y+m)(x-4y+n),展开比较对应项系数得b=-6或9.B级1.k=-52.-2提示:原式=x(x2+3x-k)-2y(x+2),令x=-2.3.5提示:令原式=(x-y+4)·A,取一组x,y的值代入上式.4.-35.C提示:x=-1,x=-2是方程x3+ax2+bx+8=0的解.6.C提示:原式=(x-2y)2+(2x+3)2+167.A提示:原式=2(x-2y)2+(x-2)2+(y+3)2≥0,且这三个数不能同时为零,M >0.8.C9.k=-3 提示:因x2+3x+2=(x+1)(x+2),故可令原式=(x+my+1)·(x十ny+2),展开比较对应项系数求出k.10.提示:左边=(a2+b2)2-2a2b2+(a2+b2+2ab)2=(a2+b2)2-2a2b2+(a2+b2)2+4ab(a2+b2)+4a2b2=2(a2+b2)+4ab(a2+b2)+2a2b2=2(a2+b2+ab)2=右边.11.将原等式展开x2+(a+b+c)x+ab-l0c=x2-10x-11.∴①×10+②得ab+10a+10b=-111.∴(a+10)(b+10)=-11.∴或或或∴或或或代入①得c=0或20.12.原式=(x5+3x4y)-(5x3y+15x2y3)+(4xy4+12y5)=x4(x+3y)-5x2y2(x+3y)+4y4(x+3y)=(x+3y)(x4-5x2y2+4y2)=(x+3y)(x2-4y2)=(x+3y)(x+y)(x-y)(x+2y)(x-2y).当y=0时,原式=x5≠33;当y≠0时,x+3y,x-y,x-2y,x+2y,x+y互不相同,而33不可能分解为4个以上不同因数的积,所以,当x取任意整数,y取不为0的任意整数,原式≠33.专题05 和差化积——因式分解的应用阅读与思考:因式分解是代数变形的有力工具,在以后的学习中,因式分解是学习分式、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的基础,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复杂的数值计算;2.代数式的化简与求值;3.简单的不定方程(组);4.代数等式的证明等.有些多项式分解因式后的结果在解题中经常用到,我们应熟悉这些结果:1. ;2. ;3. ;4.;5. .例题与求解【例1】已知,,那么的值为___________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解题思路:对已知等式通过因式分解变形,寻求a,b之间的关系,代入关系求值.【例2】a,b,c是正整数,a>b,且,则等于( ).A. -1 B.-1或-7 C.1 D.1或7(江苏省竞赛试题)解题思路:运用因式分解,从变形条件等式入手,在字母允许的范围内,把一个代数式变换成另一个与它恒等的代数式称代数式的恒等变形,它是研究代数式、方程和函数的重要工具,换元、待定系数、配方、因式分解又是恒等变形的有力工具.求代数式的值的基本方法有;(1)代入字母的值求值;(2)代入字母间的关系求值;(3)整体代入求值.【例3】计算:(1) (“希望杯”邀请赛试题)(2)(江苏省竞赛试题)解题思路:直接计算,则必然繁难,对于(1),不妨用字母表示数,通过对分子、分母分解因式来探求解题思路;对于(2),可以先研究的规律.【例4】求下列方程的整数解.(1); (上海市竞赛试题)(2). (四川省竞赛试题)解题思路:不定方程、方程组没有固定的解法,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观察方程、方程组的特点,利用整数解这个特殊条件,从分解因式入手.解不定方程的常用方法有:(1)穷举法; (2)配方法; (3)分解法; (4)分离参数法.用这些方程解题时,都要灵活地运用质数合数、奇数偶数、整除等与整数相关的知识.【例5】已知,,求下列各式的值:(1) ; (2) ; (3).解题思路:先分解因式再代入求值.【例6】一个自然数恰等于另一个自然数的立方,则称自然数为完全立方数,如27=33,27就是一个完全立方数.若=19951993×199519953-19951994×199519923,求证:是一个完全立方数.(北京市竞赛试题)解题思路:用字母表示数,将分解为完全立方式的形式即可.能力训练A 级1. 如图,有三种卡片,其中边长为的正方形卡片1张,边长分别为,的长方形卡片6张,边长为的正方形卡片9张,用这16张卡片拼成一个正方形,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 ________.(烟台市初中考试题)2.已知,则的值为__________.(江苏省竞赛试题)3.方程的整数解是__________.(“希望杯”邀请赛试题)4. 如果是完全平方式,那么的值为__________.(海南省竞赛试题)5. 已知(),则的值是( ).A.2, B.2 C. D.6.当,的值为( ).A. -1 B.0 C.2 D.17.已知,,则M与N的大小关系是( ).A. M<N B.M>N C.M=N D.不能确定(“希望杯”邀请赛试题)8.为某一自然数,代入代数式中计算其值时,四个同学算出如下四个结果,其中正确的结果只能是( ).A. 388944B.388945C.388954D.388948(五城市联赛试题)9.计算:(1) (北京市竞赛试题)(2) (安徽省竞赛试题)10. 一个自然数恰好等于另一个自然数的平方,则称自然数为完全平方数,如64=82,64就是一个完全平方数,若=19982+19982×19992+19992,求证: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北京市竞赛试题)16.已知四个实数,,,,且,,若四个关系式,,,同时成立.(1)求的值;(2)分别求,,,的值.(湖州市竞赛试题)B 级1.已知是正整数,且是质数,那么____________ .(“希望杯”邀请赛试题)2.已知三个质数的乘积等于这三个质数的和的5倍,则=________ .(“希望杯”邀请赛试题)3.已知正数,,满足,则=_________ . (北京市竞赛试题)4.在日常生活中如取款、上网等都需要密码,有一种用“因式分解”法产生的密码,方便记忆.原理是:如对于多项式,因式分解的结果是,若取=9,=9时,则各个因式的值是:,于是就可以把“0181 62”作为一个六位数的密码,对于多项式,取=10,=10时,用上述方法产生的密码是: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浙江省中考试题)5.已知,,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则的值( ).A.恒正 B.恒负 C.可正可负 D.非负(太原市竞赛试题)6.若是自然数,设,则( ).A. 一定是完全平方数 B.存在有限个,使是完全平方数C. 一定不是完全平方数 D.存在无限多个,使是完全平方数7.方程的正整数解有( )组.A.3 B.2 C.1 D.0(“五羊杯”竞赛试题)8.方程的整数解有( )组.A.2 B.4 C.6 D.8(”希望杯”邀请赛试题)9.设N=695+5×694+10×693+10×692+5×69+1.试问有多少个正整数是N的因数?(美国中学生数学竞赛试题)10.当我们看到下面这个数学算式时,大概会觉得算题的人用错了运算法则吧,因为我们知道.但是,如果你动手计算一下,就会发现上式并没有错,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写出任意多个这种算式:,,,,…你能发现以上等式的规律吗?11.按下面规则扩充新数:已有,两数,可按规则扩充一个新数,而以,,三个数中任取两数,按规则又可扩充一个新数,…每扩充一个新数叫做一次操作. 现有数1和4,求:(1) 按上述规则操作三次得到扩充的最大新数;(2) 能否通过上述规则扩充得到新数1999,并说明理由.(重庆市竞赛试题)12.设,,为正整数.被整除所得的商分别为,.(1)若,互质,证明与互质;(2)当,互质时.求的值;( 3)若,的最大公约数为5,求的值.(江苏省竞赛试题)。
初一数学竞赛辅导讲义
![初一数学竞赛辅导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0abdd3302e3f5727a4e9620d.png)
初一数学竞赛讲座自然数的有关性质一、一、知识要点1、1、最大公约数定义1如果a1,a2,…,a n和d都是正整数,且d∣a1,d∣a2,…,d∣a n,那么d叫做a1,a2,…,a n 的公约数。
公约数中最大的叫做a1,a2,…,a n的最大公约数,记作(a1,a2,…,a n).如对于4、8、12这一组数,显然1、2、4都是它们的公约数,但4是这些公约数中最大的,所以4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记作(4,8,12)=4.2、2、最小公倍数定义2如果a1,a2,…,a n和m都是正整数,且a1∣m, a2∣m,…, a n∣m,那么m叫做a1,a2,…,a n的公倍数。
公倍数中最小的数叫做a1,a2,…,a n的最小公倍数,记作[a1,a2,…,a n].如对于4、8、12这一组数,显然24、48、96都是它们的公倍数,但24是这些公倍数中最小的,所以24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记作[4,8,12]=24.3、3、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性质性质1 若a∣b,则(a,b)=a.性质2 若(a,b)=d,且n为正整数,则(na,nb)=nd.性质3 若n∣a, n∣b,则()nbanbna,,=⎪⎭⎫⎝⎛.性质4 若a=bq+r (0≤r<b),则(a,b)= (b,r) .性质4 实质上是求最大公约数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叫做辗转相除法。
性质5若b∣a,则[a,b]=a.性质6若[a,b]=m,且n为正整数,则[na,nb]=nm.性质7若n∣a, n∣b,则[]nbanbna,,=⎥⎦⎤⎢⎣⎡.4、4、数的整除性定义3对于整数a和不为零的整数b,如果存在整数q,使得a=b q 成立,则就称b整除a或a被b整除,记作b∣a,若b∣a,我们也称a是b倍数;若b不能整除a,记作b a5、5、数的整除性的性质性质1 若a∣b,b∣c,则a∣c性质2 若c∣a,c∣b,则c∣(a±b)性质3 若b∣a, n为整数,则b∣n a6、6、同余定义4设m是大于1的整数,如果整数a,b的差被m整除,我们就说a,b关于模m同余,记作a≡b(mod m)7、7、同余的性质性质1 如果a≡b(mod m),c≡d(mod m),那么a±c≡b±d(mod m),ac≡bd(mod m)性质2 如果a≡b(mod m),那么对任意整数k有ka≡kb(mod m)性质3 如果a≡b(mod m),那么对任意正整数k有a k≡b k(mod m)性质4如果a≡b(mod m),d 是a ,b 的公约数,那么()⎪⎪⎭⎫ ⎝⎛≡d m,m mod d b da 二、二、例题精讲例1 设m 和n 为大于0的整数,且3m+2n=225.如果m 和n 的最大公约数为15,求m+n 的值(第11届“希望杯”初一试题)解:(1) 因为 (m,n)=15,故可设m=15a ,n=15b ,且(a,b)=1因为 3m+2n=225,所以3a+2b=15因为 a,b 是正整数,所以可得a=1,b=6或a=b=3,但(a,b)=1,所以a=1,b=6 从而m+n=15(a+b)=15⨯7=105评注:1、遇到这类问题常设m=15a ,n=15b ,且(a,b)=1,这样可把问题转化为两个互质数的求值问题。
初一数学竞赛辅导讲义
![初一数学竞赛辅导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5a222e622f60ddccda38a0b0.png)
初一数学竞赛辅导讲义一次方程(组)与二元一次不定方程本讲就解一次方程(组)与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作些简单介绍。
一、一次方程(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最终都可以化为ax b =的形式。
解方程的根据是方程的同解原理。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同解方程。
1. 方程两边都加上(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 方程两边都乘以(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例1.解下列个方程(1)()()()()11323327322337x x x x ---=---(2)()14335190.50.125x x x +++=+ (3)3421424904532x ⎧⎫⎡⎤⎛⎫--+-=⎨⎬ ⎪⎢⎥⎝⎭⎣⎦⎩⎭例2.是否存在这样的a 值,使当1b =时,关于x 的方程()()322387a x b x x -+-=-有无数多个解?例3.关于x 的方程1x ax =+同时有一个正数解和一个负数解,求a 的值。
例4.关于x 、y 的两个方程组2227ax by x y -=⎧⎨-=⎩和359311ax by x y -=⎧⎨-=⎩具有相同的解,求a 、b 的值。
例5.已知()()()()()()22219992000200101999200020012000x y y z x z x y y z z x -+---=⎧⎪⎨-+-+-=⎪⎩求z y -的值。
二、二元一次不定方程如果一个方程(组)中,未知数的个数多于方程的个数,则把这种方程(组)叫做不定方程(组)。
例如,二元一次方程3215x y +=是不定方程;三元一次方程组11426x y z x y z ++=⎧⎨+-=⎩是不定方程。
不定方程(组)的解是不确定的。
一般不定方程总有无数穷多个(组)解,但若加上整数(或正整数)解的限制,则不定方程(组)的解三种都有可能:有无穷组解,或有限组解,或无解。
初中七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
![初中七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5bfc251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9.png)
初中七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初中七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哎呀,一提到数学竞赛培优讲义,我这心里就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为啥?因为这可真是个充满挑战又超级有趣的东西啊!你想想,数学就像一座神秘的城堡,里面藏着无数的宝藏和秘密。
而七年级的数学竞赛培优讲义,那就是打开这座城堡大门的一把神奇钥匙!我们先来说说那些有趣的几何图形吧。
三角形、四边形、圆形,它们就像是城堡里不同形状的房间。
三角形稳定得像泰山,不管怎么推怎么挤,它都稳稳当当的,难道这还不够神奇吗?四边形呢,有时候像个调皮的孩子,轻轻一拉就变形了。
圆形就更妙啦,像个超级大皮球,从哪个角度看都那么圆润可爱。
再讲讲代数部分,那些字母和数字的组合,就像是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
X、Y 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一会儿又消失不见,然后又突然冒出来,这难道不像魔术师手中的道具,让人眼花缭乱又惊喜连连?我们在课堂上,老师拿着培优讲义,就像拿着一本武功秘籍,给我们传授着一招一式。
“同学们,这道题可不容易哦,大家好好想想!”老师这么一说,大家都皱起了眉头,开始苦思冥想。
我心里想:“哼,我就不信我解不出来!”然后和同桌小声嘀咕:“你觉得从哪里入手好?”同桌挠挠头:“我也不太清楚呢,咱们再看看。
”小组讨论的时候那才热闹呢!“我觉得应该这样做。
”“不对不对,应该那样。
”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可谁也不服谁。
最后老师来给我们指点迷津,一下子就恍然大悟,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突然看到了光明,别提多兴奋啦!做数学竞赛题,有时候就像爬山。
一开始觉得山坡好陡啊,怎么爬都爬不上去。
可是当你咬咬牙,坚持一下,突然就发现找到了一条小路,然后顺着这条路,一下子就爬到了山顶,那种成就感,简直无与伦比!数学竞赛培优讲义里的每一道题,都是一个小怪兽,我们就是勇敢的战士,拿着知识的武器去打败它们。
有时候会被小怪兽打得晕头转向,但是只要不放弃,总有战胜它们的时候。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和努力,我深深地觉得,数学竞赛培优讲义虽然难,但是它就像一个超级好玩的游戏,只要你用心去玩,就能从中获得无尽的乐趣和收获。
初二数学竞赛培优讲义
![初二数学竞赛培优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728e57090975f46526d3e104.png)
初二数学竞赛培优讲义【知识细读】要是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根据乘法分派律的逆运算,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到括号外面,将多项式写成因式乘积的形式。
提公因式法是因式分化的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要领。
它的理论依据便是乘法分派律。
多项式的公因式实在定要领是:(1)当多项式有相同字母时,取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
(2)系数和各项系数的最大条约数,公因式可以是数、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下面我们议决例题进一步学习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化【分类剖析】1. 把下列各式因式分化(1)-+--+++a x abx acx ax m m m m 2213(2)a a b a b a ab b a ()()()-+---32222剖析:(1)若多项式的第一项系数是负数,一般要发起“-”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系数是正数,在发起“-”号后,多项式的各项都要变号。
解:-+--=--+++++a x abx acx ax ax ax bx c x m m m m m 221323()(2)有时将因式议决标记变换或将字母重新排列后可化为公因式,如:当n 为自然数时,()()()()a b b a a b b a n n n n -=--=----222121;,是在因式分化历程中常用的因式变换。
解:a a b a b a ab b a ()()()-+---322222. 利用提公因式法简化谋略历程 例:谋略1368987521136898745613689872681368987123⨯+⨯+⨯+⨯剖析:算式中每一项都含有9871368,可以把它看成公因式提取出来,再算出终于。
解:原式)521456268123(1368987+++⨯= 3. 在多项式恒等变形中的应用例:不解方程组23532x y x y +=-=-⎧⎨⎩,求代数式()()()22332x y x y x x y +-++的值。
剖析:不要求解方程组,我们可以把2x y +和53x y -看成整体,它们的值分别是3和-2,查看代数式,发觉每一项都含有2x y +,利用提公因式法把代数式恒等变形,化为含有2x y +和53x y -的式子,即可求出终于。
七年级数学竞赛同步辅导讲义-下学期专用doc
![七年级数学竞赛同步辅导讲义-下学期专用doc](https://img.taocdn.com/s3/m/627820c2a58da0116c17496a.png)
七年级数学竞赛同步辅导讲义下册专用教育教材研发中心编第一讲整数的一种分类内容提要1.余数的定义:在等式A=mB+r中,如果A、B是整数,m是正整数,r为小于m的非负整数,那么我们称r是A 除以m的余数。
即:在整数集合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0≤余数<除数)例如:13,0,-1,-9除以5的余数分别是3,0,4,1(∵-1=5(-1)+4。
-9=5(-2)+1。
)2.显然,整数除以正整数m ,它的余数只有m种。
例如整数除以2,余数只有0和1两种,除以3则余数有0、1、2三种。
3.整数的一种分类:按整数除以正整数m的余数,分为m类,称为按模m分类。
例如:m=2时,分为偶数、奇数两类,记作{2k},{2k-1}(k为整数)m=3时,分为三类,记作{3k},{3k+1},{3k+2}.或{3k},{3k+1},{3k-1}其中{3k-1}表示除以3余2。
m=5时,分为五类,{5k}.{5k+1},{5k+2},{5k+3},{5k+4}或{5k},{5k±1},{5k±2},其中5k-2表示除以5余3。
4.余数的性质:整数按某个模m分类,它的余数有可加,可乘,可乘方的运算规律。
举例如下:①(3k1+1)+(3k2+1)=3(k1+k2)+2 (余数1+1=2)②(4k1+1)(4k2+3)=4(4k1k2+3k1+k2)+3 (余数1×3=3)③(5k±2)2=25k2±20k+4=5(5k2±4k)+4 (余数22=4)以上等式可叙述为:①两个整数除以3都余1,则它们的和除以3必余2。
②两个整数除以4,分别余1和3,则它们的积除以4必余3。
③如果整数除以5,余数是2或3,那么它的平方数除以5,余数必是4或9。
余数的乘方,包括一切正整数次幂。
如:∵17除以5余2 ∴176除以5的余数是4 (26=64)5.运用整数分类解题时,它的关鍵是正确选用模m。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初一用)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初一用)](https://img.taocdn.com/s3/m/922bd7c60912a21615792942.png)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第一讲 数的整除一、内容提要:如果整数A 除以整数B(B ≠0)所得的商A/B 是整数,那么叫做A 被B 整除。
0能被所有非零的整数整除.能被7整除的数的特征:①抹去个位数 ②减去原个位数的2倍 ③其差能被7整除.如 1001 100-2=98(能被7整除)又如7007 700-14=686, 68-12=56(能被7整除) 能被11整除的数的特征:①抹去个位数 ②减去原个位数 ③其差能被11整除 如 1001 100-1=99(能11整除)又如10285 1028-5=1023 102-3=99(能11整除) 二、例题例1已知两个三位数328和92x 的和仍是三位数75y 且能被9整除。
求x,y解:x ,y 都是0到9的整数,∵75y 能被9整除,∴y=6。
∵328+92x =567,∴x=3 例2已知五位数x 1234能被12整除,求x解:∵五位数能被12整除,必然同时能被3和4整除, 当1+2+3+4+x 能被3整除时,x=2,5,8 当末两位4x 能被4整除时,x =0,4,8∴x =8例3求能被11整除且各位字都不相同的最小五位数解:五位数字都不相同的最小五位数是10234,但(1+2+4)-(0+3)=4,不能被11整除,只调整末位数仍不行 调整末两位数为30,41,52,63,均可,∴五位数字都不相同的最小五位数是10263.练习一1、分解质因数:(写成质因数为底的幂的连乘积)①756②1859③1287④3276⑤10101⑥10296987能被3整除,那么a=_______________2、若四位数ax能被11整除,那么x=__________3、若五位数123435m能被25整除4、当m=_________时,59610能被7整除5、当n=__________时,n6、能被11整除的最小五位数是________,最大五位数是_________7、能被4整除的最大四位数是____________,能被8整除的最大四位数是_________。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总24页)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总24页)](https://img.taocdn.com/s3/m/39afc4ce964bcf84b8d57bbd.png)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一篇 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第一部分 基本方法1. 方程的解的定义: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元方程的解也叫做根。
例如:方程 2x +6=0, x (x -1)=0, |x |=6, 0x =0, 0x =2的解 分别是: x =-3, x =0或x =1, x =±6, 所有的数,无解。
2. 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根)的情况:化为最简方程ax =b 后, 讨论它的解:当a ≠0时,有唯一的解 x =ab ; 当a =0且b ≠0时,无解;当a =0且b =0时,有无数多解。
(∵不论x 取什么值,0x =0都成立)3. 求方程ax =b (a ≠0)的整数解、正整数解、正数解当a |b 时,方程有整数解;当a |b ,且a 、b 同号时,方程有正整数解;当a 、b 同号时,方程的解是正数。
综上所述,讨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应先化为最简方程ax =b第二部分 典例精析例1 a 取什么值时,方程a (a -2)x =4(a -2) ①有唯一的解②无解③有无数多解④是正数解例2 k取什么整数值时,方程①k(x+1)=k-2(x-2)的解是整数?②(1-x)k=6的解是负整数?例3己知方程a(x-2)=b(x+1)-2a无解。
问a和b应满足什么关系?例4a、b取什么值时,方程(3x-2)a+(2x-3)b=8x-7有无数多解?第三部分 典题精练1. 根据方程的解的定义,写出下列方程的解:① (x +1)=0, ②x 2=9, ③|x |=9, ④|x |=-3,⑤3x +1=3x -1, ⑥x +2=2+x2. 关于x 的方程ax =x +2无解,那么a __________3. 在方程a (a -3)x =a 中,当a 取值为____时,有唯一的解; 当a ___时无解;当a _____时,有无数多解; 当a ____时,解是负数。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1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1](https://img.taocdn.com/s3/m/3283b3d4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e.png)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1初中数学竞赛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考验学生数学素质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竞赛的题目一般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
为此,我们推出这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1,旨在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些在数学竞赛中常用的数学方法和技巧。
一、数的分解1.1 质因数分解对于一个正整数,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若干个质数的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方式称为质因数分解。
质数是指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正整数,常见的质数有2、3、5、7等。
在竞赛中,质因数分解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题型。
例如,对于数字28,它可以表示为2×2×7的形式,因此28的质因数分解式是28=2×2×7。
1.2 分解因式在数学竞赛中,分解因式也是一种很常见的题型。
分解因式即将一个多项式拆分成多个因数的乘积,许多数学问题可以用分解因式的方式解决。
例如,求解一个一次方程或二次方程就需要先进行分解因式。
例如,对于多项式x2+3x+2,我们可以将其拆分成(x+2)×(x+1)的形式,因此x2+3x+2的因式分解式是(x+2)×(x+1)。
二、方程的解法2.1 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在数学竞赛中,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是一个很基础的知识点。
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幂为1的方程。
例如,解方程2x+3=7,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2x=4,再将其化简为x=2,因此方程的解为x=2。
2.2 二元一次方程的求解在数学竞赛中,二元一次方程也是一种常见的题型。
二元一次方程指的是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幂为1的方程。
例如,解方程2x+3y=7,x-y=1,我们可以利用消元法或其他方法来求解未知数的值。
三、几何基础知识3.1 圆的相关知识在数学竞赛中,圆的相关知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圆是平面上一组点构成的集合,其中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被称为圆的直径。
《初三数学竞赛辅导》课件
![《初三数学竞赛辅导》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299e6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0.png)
暴力枚举和递推数列考点
介绍暴力枚举和递推数列的考点,并提供解题 方法。
常见竞赛题型及解题技巧
填空题解题技巧
学习填空题的解题技巧,提 高准确性和速度。
选择题解题技巧
掌握选择题解题技巧,快速 选择正确答案。
简答题解题技巧
了解简答题的解题技巧,清 晰明了地回答问题。
《初三数学竞赛辅导》 PPT课件
提升你的数学竞赛能力,掌握基本知识和解题技巧,助你在初三数学竞赛中 脱颖而出。
竞赛基础知识
数学竞赛的意义
探索数学的乐趣,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 力。
竞赛考试的评分标准
了解竞赛评分标准,把握答题方法和技巧,提 高分数。
数学竞赛的种类及难度
介绍各类数学竞赛及其难度级别,培养选择适 合自己的竞赛的能力。
证明题解题技巧
掌握证明题的解题技巧,准确地证明定理和命 题。
计算题解题技巧
学习计算题的解题技巧,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 性。
数学竞赛中的经验和技巧
做题技巧及时间分配
掌握解题技巧和时间分配方 法,提高答题效率。
做题顺序和判断题难度
了解不同题型的难度,选择 合适的解题顺序和策略。
练习方法和资料选择
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练 习方法和竞赛资料。
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保持长期学习的 激情。源自竞赛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成功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竞赛的价值和意义,追求全 面的成长。
考试中的心理调节
培养良好的竞赛心态,应对考试中的压力和紧 张。
参加比赛前的准备工作
提供赛前准备的建议和注意事项,确保竞赛顺 利进行。
数学竞赛成功的关键
八年级(下)数学竞赛班辅导讲义.docx
![八年级(下)数学竞赛班辅导讲义.docx](https://img.taocdn.com/s3/m/d6ba0b9d482fb4daa48d4b9b.png)
八年级(下)数学竞赛班辅导资料(1)原班级:姓名: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一】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 ____________;(2)等腰三角形具有“三合一”的性;“三”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称性:等腰三角形是 ______ 称形 .A 【二】例精例 1(1)等腰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之比1:2 ,个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度数_______________;45 或 72( 2)等腰△ ABC的三 a、 b、 c 均整数,且足 a bc b ca 24 ,的三角形共有 ___________个 . 3个例 2如,若AB=AC,BG=BH,AK=KG,∠ BAC的度数 ________________.BCHK36G例 3(2012?淮安)理解如 1,△ ABC中,沿∠ BAC的平分AB1折叠,剪掉重复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1A1C的平分A1B2折叠,剪掉重复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 n A n C 的平分A n B n+1折叠,点B n与点 C 重合,无折叠多少次,只要最后一次恰好重合,∠BAC是△ ABC的好角.小展示了确定∠BAC是△ ABC的好角的两种情形.情形一:如2,沿等腰三角形ABC角∠ BAC的平分 AB1折叠,点 B 与点 C 重合;情形二:如3,沿∠ BAC的平分AB1折叠,剪掉重复部分;将余下部分沿∠ B1A1C的平分A1B2折叠,此点B1与点 C重合.探究(1)△ ABC中,∠ B=2∠ C,两次折叠,∠BAC是不是△ ABC的好角? ________(填“是”或“不是”).(2)小三次折叠了∠ BAC是△ ABC的好角,探究∠ B 与∠ C(不妨∠ B>∠ C)之的等量关系.根据以上内容猜想:若 n 次折叠∠ BAC是△ ABC的好角,∠ B 与∠ C(不妨∠ B>∠ C)之的等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找到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分 15°、 60°、 105°, 60°和 105°的两个角都是此三角形的好角.你完成,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最小角是 4°,求出三角形另外两个角的度数,使三角形的三个角均是此三角形的好角.分析:( 1)在小丽展示的情形二中,如图3,根据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定理、折叠的性质推知∠B=2∠ C;( 2)根据折叠的性质、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定理知∠A1A2B2=∠ C+∠ A2B2C=2∠C;根据四边形的外角定理知∠BAC+2∠ B- 2C=180°①,根据三角形 ABC的内角和定理知∠BAC+∠ B+∠C=180°②,由①②可以求得∠B=3∠C;利用数学归纳法,根据小丽展示的三种情形得出结论:∠B=n∠ C;(3)利用( 2)的结论知∠ B=n∠ C,∠ BAC是△ ABC的好角,∠ C=n∠ A,∠ ABC是△ ABC的好角,∠ A=n∠ B,∠ BCA是△ ABC的好角;然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求得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是4、 172; 8、 168; 16、160; 44、 132;88°、 88°.解答:解:(1)△ ABC中,∠ B=2∠ C,经过两次折叠,∠BAC是△ ABC的好角;理由如下:小丽展示的情形二中,如图3,∵沿∠ BAC的平分线AB1折叠,∴∠ B=∠ AA1B1;又∵将余下部分沿∠B1A1C 的平分线 A1B2折叠,此时点B1与点 C 重合,∴∠ A1B1C=∠ C;∵∠ AA1B1=∠ C+∠ A1B1C(外角定理),∴∠ B=2∠ C,∠ BAC是△ ABC的好角.故答案是:是;( 2)∠ B=3∠ C;如图所示,在△ ABC中,沿∠ BAC的平分线AB1折叠,剪掉重复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1A1C的平分线 A1B2折叠,剪掉重复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2A2C 的平分线 A2B3折叠,点 B2与点 C 重合,则∠ BAC是△ ABC的好角.证明如下:∵根据折叠的性质知,∠B=∠AA1B1,∠ C=∠ A2B2C,∠ A1B1C=∠A1A2B2,∴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定理知,∠A1A2B2=∠ C+∠A2B2C=2∠ C;∵根据四边形的外角定理知,∠BAC+∠ B+∠ AA1B1- ∠A1 B1C=∠ BAC+2∠ B-2 ∠C=180°,根据三角形 ABC的内角和定理知,∠ BAC+∠ B+∠C=180°,∴∠ B=3∠ C;由小丽展示的情形一知,当∠B=∠ C 时,∠ BAC是△ ABC的好角;由小丽展示的情形二知,当∠B=2∠ C 时,∠ BAC是△ ABC的好角;由小丽展示的情形三知,当∠B=3∠ C 时,∠ BAC是△ ABC的好角;故若经过 n 次折叠∠ BAC是△ ABC的好角,则∠ B 与∠ C(不妨设∠ B>∠ C)之间的等量关系为∠B=n∠ C;( 3)由( 2)知设∠ A=4°,∵∠ C 是好角,∴∠ B=4n°;∵∠ A 是好角,∴∠ C=m∠B=4mn°,其中m、 n 为正整数得4+4n+4mn=180∴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最小角是4°,三角形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4、172;8、168;16、160;44、132;88°、88°.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解答此题时,充分利用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定理以及折叠的性质.难度较大.【三】练一练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角36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___________.63 或272.如, AA、 BB 分是EAB、 DBC 的平分,若 AA BB AB,BAC 的度数_____.EA C B'B DA 'E, 且 AE=1BD.求:3.如,在△ ABC中,AC=BC,ACB 90,D 是 AC上一点,AE BD 交的延于BD是ABC的角平分 .2AED4. 某数学趣小开展了一次活,程如下:C B ∠ BAC=θ(0 °<θ< 90° ) .把小棒依次放在两射之,并使小棒两端分落在射AB, AC上.活一:如甲所示,从点A1开始,依次向右放小棒,使小棒与小棒在端点互相垂直,A1A2第 1 根小棒.数学思考:(1)小棒能无限下去?答:______. ( 填“能”或“不能” )(2)11223AA=A A =A A =1.① θ =______度;②若小棒A2n-1 A2n的度a n(n 正整数,如 A1A2=a1,A3A4=a2,⋯)求出此a2,a3的,并直接写出a n( 用含 n 的式子表示 ) .活二:如乙所示,从点A1开始,用等的小棒依次向右放,其中A1A2第 1 根小棒,且A1A2=AA1.数学思考:(3)若已放了 3 根小棒,θ1=______,θ2=______,θ3=______; ( 用含θ的式子表示 )(4)若只能放 4 根小棒,求θ的范.解:( 1)∵根据已知条件∠BAC=θ( 0°<θ< 90°)小棒两端能分落在两射上,(2)①∵ A1A2 =A2A3, A1A2⊥ A2A3,∴∠ A2A1A3=45°,∴∠ AA2A1+∠θ=45°,∵∠ AA2A1=∠ θ,∴∠ θ=22.5 °;②∵ AA=A A=AA=1,AA⊥AA∴AA=, AA=1+,112231223133又∵ A A ⊥A A ,A A ∥AA ,同理; A A ∥A A ,∴∠ A=∠AAA =∠AAA =∠AAA ,∴ AA=A A ,AA=A A 23341234345621436533455623433335235352356522+1)2∴ a =A A =AA=1+, a =AA+AA =a +A A ,∵ A A = a ,∴ a =A A =AA=a + a =(∴ a n=(+1) n-1;(3)∵ A1A2=AA1,∴∠ A1AA2=∠ AA2A1=θ,∴∠ A2A1A3=θ1=θ+θ,∴θ1=2θ同理可得:θ2 =3θ,θ3=4θ;(4)如图:∵A4A3=A4A5,∴∠ A4A3A5=∠ A4A5A3=4θ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当∠ A5A4B 是钝角或直角时,不能继续摆放小棒了,∴当∠ A4A3A5是锐角,∠ A5A4B=5θ是钝角或直角时,只能摆放 4 根小棒,∴ 5θ ≥ 90°, 4θ<90°,即,∴18°≤ θ< 22.5 °.( 1)能;(2)①∠θ =22.5 °;② a =(n-1;( 3) 2θ;3θ; 4θ;+1)n(4) 18°≤ θ< 22.5 °.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在解题时要注意根据题意找出规律并与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结合八年级(下)数学竞赛班辅导资料(2)原班级:姓名: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一、例题讲解:如图,已知内角度数的三个三角形,请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直线,把△ABC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C C90°84°24°A 24°A B B36°C104°72°52°BBA C二、练一练1.如图,点 O 是等边△ ABC 内一点.将△ BOC 绕点 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 ADC ,连接 OD .已知∠ AOB=110 °.(1)求证:△ COD 是等边三角形;(2)当α=150°时,试判断△ AO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探究:当α为多少度时,△ AOD 是等腰三角形.解:( 1)证明:∵ CO=CD ,∠ OCD=60 °,∴△ COD 是等边三角形;(3 分)(2)解:当α=150°,即∠ BOC=150 °时,△ AOD 是直角三角形.( 5 分)∵△ BOC≌△ ADC ,∴∠ ADC= ∠BOC=150 °,又∵△ COD 是等边三角形,∴∠ODC=60 °,∴∠ ADO=90 °,即△ AOD 是直角三角形;( 7 分)(3)解:①要使 AO=AD ,需∠ AOD= ∠ ADO .∵∠ AOD=360 °﹣∠ AOB ﹣∠ COD ﹣α=360 °﹣ 110°﹣ 60°﹣α=190°﹣α,∠ ADO= α﹣ 60°,∴190°﹣α=α﹣ 60°,∴ α=125°;②要使 OA=OD ,需∠ OAD= ∠ ADO .∵∠ AOD=190 °﹣α,∠ ADO= α﹣ 60°,∴∠ OAD=180 °﹣(∠ AOD+ ∠ADO )=50 °,∴α﹣ 60°=50 °,∴ α=110°;③要使 OD=AD ,需∠ OAD= ∠ AOD .∵190°﹣α=50 °,∴α=140 °.综上所述:当α的度数为125°,或 110°,或 140°时,△ AOD 是等腰三角形.(12 分)点评:本题以“空间与图形”中的核心知识(如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证明、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多边形内角和等)为载体,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试题中几何演绎推理的难度适宜,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方法(如运动变化、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方程思想等),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推理、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 2014?宁波)课本的作业题中有这样一道题:把一张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剪两刀,分成 3 张小纸片,使每张小纸片都是等腰三角形,你能办到吗?请画示意图说明剪法.我们有多少种剪法,图 1 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定义:如果两条线段将一个三角形分成 3 个等腰三角形,我们把这两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三分线.( 1)请你在图 2 中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画出顶角为45°的等腰三角形的三分线,并标注每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若两种方法分得的三角形成 3 对全等三角形,则视为同一种)( 2)△ ABC 中,∠B=30 °,AD 和 DE 是△ ABC 的三分线,点 D 在 BC 边上,点 E 在 AC 边上,且 AD=BD ,DE=CE ,设∠ C=x °,试画出示意图,并求出 x 所有可能的值;(3)如图 3,△ ABC 中, AC=2 , BC=3 ,∠ C=2 ∠B ,请画出△ ABC 的三分线,并求出三分线的长.考点:相似形综合题;图形的剪拼分析:( 1) 45°自然想到等腰直角三角形,过底角一顶点作对边的高,发现形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可形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易得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形可以考虑题例中给出的方法,试着同样以一底角作为新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则另一底脚被分为45°和 22.5°,再以 22.5°分别作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或顶角,易得其中作为底角时所得的三个三角形恰都为等腰三角形.即又一三分线作法.( 2)用量角器,直尺标准作30°角,而后确定一边为BA ,一边为 BC,根据题意可以先固定BA 的长,而后可确定 D 点,再标准作图实验﹣﹣分别考虑 AD 为等腰三角形的腰或者底边,兼顾 AEC 在同一直线上,易得 2 种三角形 ABC .根据图形易得 x 的值.(3)因为∠ C=2∠ B ,作∠ C 的角平分线,则可得第一个等腰三角形.而后借用圆规,以边长画弧,根据交点,寻找是否存在三分线,易得如图 4 图形为三分线.则可根据外角等于内角之和及腰相等等情况列出等量关系,求解方程可知各线的长.解答:解:( 1)如图 2 作图,(2)如图 3 ①、②作△ ABC .①当 AD=AE 时,∵2x+x=30+30 ,∴ x=20 .②当 AD=DE 时,∵30+30+2x+x=180 ,∴ x=40 .( 3)如图 4, CD、 AE 就是所求的三分线.设∠ B=a,则∠ DCB= ∠ DCA= ∠ EAC=a ,∠ ADE= ∠ AED=2a ,此时△ AEC ∽△ BDC ,△ ACD ∽△ ABC ,设 AE=AD=x ,BD=CD=y ,∵△ AEC ∽△ BDC ,∴ x: y=2: 3,∵△ ACD ∽△ ABC ,∴ 2:x= ( x+y ): 2,x : y 2 :3,即三分线长分别是和.所以联立得方程组,解得2 : x( x y) :2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学习的理解能力及动手创新能力,知识方面重点考查三角形内角、外角间的关系及等腰三角形知识,是一道很锻炼学生能力的题目.八年级(下)数学竞赛班辅导资料(3)原班级:姓名: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一、知识要点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两 _____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__________________ ;( 2)两 _____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题技巧:构造等腰三角形,进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为解题服务,常用方法有:( 1)“角平分线+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2)“角平分线+垂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3)用“垂直平分线”构造等腰三角形;(4)用“三角形中角的 2 倍关系”构造等腰三角形.3.等腰三角形中长作的辅助线:(1)底边上的高;(2)底边上的中线;(3)顶角的平分线.二、例题精讲例 1 在△ ABC中 AB=AC ,∠ BAC=80°, O为△ ABC内一点,且∠ OBC=10°,∠ OCA=20° .求∠ BAO的度数.A70°OB C例 2 如图,在△ ABC中, AB=7, AC=11,点 M是 BC的中点, AD是∠ BAC的平分线, MF∥ AD,求 FC的长 .A9FB D M C三、练一练1.如图,已知 Rt △ ABC中,∠ C=90°,∠ BAC=30°,在直线 BC或 AC上取一点 P,使得△ PAB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P 点有()C AA.2个B.4个C.6个D.8个2. 如图,△ ABC中, AD平分∠ BAC,AB+BD=AC,求B : C 的值. 2:1A B CB D C2. 如图,在△ ABC 中,BAC BCA44 ,M为△ABC内一点,使得MCA 30 , MAC 16 .求BMC 的度数.(北京市竞赛题)150°BMA C八年级(下)数学竞赛班辅导资料(4)原班级:姓名: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2)一、例题精讲两个全等的含 30°, 60°角的三角板 ADE 和三角板 ABC 如图所示放置, E, A ,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接 BD ,取 BD 的中点 M ,连接 ME , MC .试判断△ EM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解:△ EM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连接MA .∵∠ EAD=30 °,∠ BAC=60 °,∴∠ DAB=90 °,∵△ EDA ≌△ CAB ,∴ DA=AB , ED=AC ,∴△ DA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M 为 BD 的中点,∴∠MDA= ∠ MBA=45 °, AM ⊥ BD (三线合一),1AM=BD=MD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EDM= ∠ MAC=105 °,2在△ MDE 和△ CAM 中, ED=AC ,∠ MDE= ∠ CAM ,MD=AM ,∴△ MDE ≌△ MAC .∴∠ DME= ∠ AMC ,ME=MC ,又∵∠ DMA=90 °,∴∠ EMC= ∠ EMA+ ∠ AMC= ∠ EMA+ ∠ DME= ∠DMA=90 °.∴△ ME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二、练一练1.如图 (1), Rt△ABC 中,∠ ACB=-90 °, CD ⊥AB ,垂足为 D. AF 平分∠ CAB ,交 CD 于点 E,交 CB 于点F(1)求证: CE=CF.(2)将图( 1)中的△ AD E 沿 AB 向右平移到△ A’D ’E’的位置,使点 E’落在 BC 边上,其它条件不变,如图( 2)所示.试猜想: BE'与 C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请证明你的结论.( 1)证明:略( 2)解:相等证明:如图,过点 E 作 EG⊥ AC 于 G.又∵AF 平分∠ CAB , ED⊥ AB ,∴ ED=EG .由平移的性质可知:D’E’=DE ,∴ D’E’=GE .∵∠ ACB=90 °.∴∠ ACD+ ∠DCB=90 °[来源:Z|xx|]∵CD⊥AB 于 D.∴∠ B+ ∠ DCB=90 °.∴ ∠ ACD= ∠ B在 Rt△ CEG 与 Rt△ BE’D’中,∵∠ GCE= ∠ B ,∠ CGE= ∠BD ’E’, CE=D ’E’∴△ C EG≌△BE ’D’∴ CE=BE ’由( 1)可知 CE=CF, (其它证法可参照给分 ).2.如图,已知△BAD 和△ B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D= ∠ BCE=90 °,点 M 为 DE 的中点,过点E 与 AD 平行的直线交射线AM 于点 N.( 1)当 A ,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1),求证: M 为 AN 的中点;( 2)将图 1 中的△ BCE 绕点 B 旋转,当 A ,B , E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如图 2),求证:△ AC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3)将图 1 中△ BCE 绕点 B 旋转到图 3 位置时,( 2)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若成立,试证明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DMA B图 3C(1 )证明:如图1,∵EN∥ AD ,∴∠ MAD= ∠MNE ,∠ ADM= ∠NEM .∵点 M 为 DE 的中点,∴ DM=EM .在△ ADM 和△ NEM 中,∴.∴△ ADM ≌△ NEM .∴ AM=MN .∴ M 为 AN 的中点.( 2)证明:如图2,∵△ BAD 和△ B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D , CB=CE ,∠ CBE= ∠ CEB=45 °.∵AD ∥ NE,∴∠ DAE+ ∠ NEA=180 °.∵∠ DAE=90 °,∴∠ NEA=90 °.∴∠ NEC=135 °.∵A , B, E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ABC=180 °﹣∠ CBE=135 °.∴∠ ABC= ∠ NEC .∵△ ADM ≌△ NEM (已证),∴ AD=NE .∵ AD=AB ,∴ AB=NE .在△ ABC 和△ NEC 中,∴△ ABC ≌△ NEC .∴ AC=NC ,∠ ACB= ∠ NCE.∴∠ ACN= ∠ BCE=90 °.∴△ AC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3)△ ACN 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如图3,此时 A 、 B、 N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D ∥ EN,∠ DAB=90 °,∴∠ ENA= ∠ DAN=90 °.∵∠ BCE=90 °,∴∠ CBN+ ∠ CEN=360 °﹣ 90°﹣ 90°=180 °.∵ A 、 B、 N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C+ ∠ CBN=180 °.∴∠ ABC= ∠ NEC .∵△ ADM ≌△ NEM (已证),∴ AD=NE .∵AD=AB ,∴ AB=NE .在△ ABC 和△ NEC 中,N E∴△ ABC ≌△ NEC .∴ AC=NC ,∠ ACB= ∠ NCE.∴∠ ACN= ∠ BCE=90 °.八年级(下)数学竞赛班辅导资料(5)原班级:姓名:等边三角形( 1)一、知识要点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1)三边相等,三角相等,每个角等于60°;( 2)每条边上的高线、中线、所对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简称“” ;( 3)等边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三边距离和是一个定值,等于一边上的高.2.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基本方法:( 1)从边入手,证明三边相等;(2)从角入手,证明三角相等或证明两个角都为60°;(3)从边角入手,有一个角为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二、例题精讲如图,△ ABC 中,∠ B=60 °,延长 BC 到 D,延长 BA 到 E,使 AE=BD ,连 CE、DE,若 CE=DE .求证:△ ABC 是等边三角形.EAB C D三、练一练1.如图,一个六边形的每个角都是120°,连续四边的长依次是 2.7, 3,5,2,则该六边形的周长是____. 20.72.如图, P 是等边△ ABC 内部一点,∠ APB 、∠ BPC 、∠ CPA的大小之比是 5:6:7,则以 PA、PB、PC 为边的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大小之比(从小到大)是______________.2:3:4A5232.7PB C3.(2013?北京)在△ ABC 中, AB=AC ,∠ BAC= α( 0°<α<60°),将线段 BC 绕点 B 逆时针旋转 60°得到线段 BD.(1)如图 1,直接写出∠ ABD 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2)如图 2,∠ BCE=150 °,∠ ABE=60 °,判断△ABE 的形状并加以证明;(3)在( 2)的条件下,连接 DE,若∠ DEC=45 °,求α的值.解:( 1)∵ AB=AC ,∠ A= α,∴∠ ABC= ∠ ACB=(180°﹣∠ A)=90°﹣α,∵∠ ABD= ∠ ABC ﹣∠ DBC ,∠ DBC=60 °,即∠ ABD=30 °﹣α;( 2)△ ABE 是等边三角形,证明:连接AD , CD ,ED,∵∠ ABE=60 °,∴∠ ABD=60 °﹣∠ DBE= ∠ EBC=30 °﹣α,且△BCD为等边三角形,在△ ABD 与△ ACD 中∴△ ABD≌△ ACD,∴∠ BAD=∠ CAD=∠ BAC=α,∵∠ BCE=150 °,∴∠ BEC=180 °﹣( 30°﹣α)﹣150°=α=∠ BAD,在△ABD 和△EBC 中∴△ ABD ≌△ EBC,∴ AB=BE ,∴△ ABE 是等边三角形;(3)∵∠ BCD=60 °,∠ BCE=150 °,∴∠ DCE=150 °﹣ 60°=90 °,∵∠ DEC=45 °,∴△ DE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C=CE=BC ,∵∠ BCE=150 °,∴∠ EBC=(180°﹣150°)=15°,∵∠ EBC=30 °﹣α=15°,∴ α=30°.4.【探究发现】如图 1,△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EF=60 °, EF 交等边三角形外角平分线 CF 所在的直线于点F,当点 E 是 BC 的中点时,有 AE=EF 成立;【数学思考】某数学兴趣小组在探究AE 、EF 的关系时,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通过验证得出如下结论:当点 E 是直线 BC 上( B ,C 除外)任意一点时(其它条件不变),结论AE=EF仍然成立.假如你是该兴趣小组中的一员,请你从“点 E 是线段 BC 上的任意一点”;“点E时线段BC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点 E 时线段 BC 反向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三种情况中,任选一种情况,在图 2 中画出图形,并证明 AE=EF .解答:证明:如图一,在 B 上截取 AG ,使 AG=EC ,连接 EG,∵△ ABC 是等边三角形,∴AB=BC ,∠ B=∠ ACB=60 °.∵ AG=EC ,∴ BG=BE ,∴△ BEG 是等边三角形,∠BGE=60 °,∴∠ AGE=120 °.∵ FC 是外角的平分线,∠ECF=120 °=∠ AGE .∵∠ AEC 是△ ABE 的外角,∴∠AEC= ∠ B+ ∠GAE=60 °+∠GAE .∵∠ AEC= ∠ AEF+ ∠ FEC=60 °+∠ FEC,∴∠ GAE= ∠FEC.在△AGE 和△ECF 中,∴△ AGE ≌△ ECF( ASA ),∴ AE=EF ;八年级(下)数学竞赛班辅导资料(6)原班级:姓名:等边三角形( 2)1.背景:某外学小在一次学研中,得到如下两个命:①如 1,在正三角形 ABC中,M、N分是 AC、AB 上的点, BM与 CN相交于点 O,若∠ BON=60°, BM=CN.②如 2,在正方形 ABCD中, M、N 分是 CD、AD上的点, BM与 CN相交于点 O,若∠ BON=90°, BM=CN.然后运用比的思想提出了如下的命:③如 3,在正五形 ABCDE中, M、N 分是 CD、 DE上的点, BM与 CN相交于点 O,若∠ BON=108°,BM=CN.任要求:(1)你从①、②、③三个命中一个行明;(2)你完成下面的探索:①如 4,在正 n( n≥ 3)形 ABCDEF⋯中, M、N分是 CD、DE上的点, BM与 CN相交于点 O,当∠ BON 等于多少度,BM=CN成立?(不要求明)②如 5,在五形ABCDE中, M、 N 分是 DE、 AE上的点, BM与 CN相交于点 O,当∠ BON=108° ,BM=CN是否成立?若成立,予明;若不成立,明理由.解:( 1)命①明:在 1 中,∵∠ BON=60°,∴∠ CBM+∠ BCN=60°,∵∠ BCN+∠ACN=60°,∴∠ CBM=∠ ACN,又∵ BC=CA,∠ BCM=∠ CAN=60°,∴△ BCM≌△ CAN,∴ BM=CN,命②,明:在 2 中,∵∠ BON=90°,∴∠ CBM+∠ BCN=90°,∵∠ BCN+∠DCN=90°,∴∠ CBM=∠ DCN,又∵ BC=CD,∠ BCM=∠ CDN=90°,∴△ BCM≌△ CDN,∴ BM=CN,命③ 明:在 3 中,∵∠ BON=108°,∴∠ CBM+∠BCN=108°,∵∠ BCN+∠DCN=108°,∴∠ CBM=∠ DCN,又∵ BC=CD,∠ BCM=∠ CDN=108°,∴△ BCM≌△ CDN,∴ BM=CN;( 2)①当∠ BON=,BM=CN成立,② BM=CN成立,明:如5, BD、CE,在△ BCD和△ CDE中,∵ BC=CD,∠ BCD=∠ CDE=108°,CD=DE,∴△ BCD≌△ CDE,∴ BD=CE,∠ BDC=∠ CED,∠ DBC=∠ ECD,∵∠ OBC+∠ OCB=108°,∠ OCB+∠ OCD=108°,∴∠ MBC=∠ NCD,又∵∠ DBC=∠ ECD=36°,∴∠ DBM=∠ ECN,∴△ BDM≌△ ECN。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_配套课件(用于初一、初二)公开课优质课课件.pptx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_配套课件(用于初一、初二)公开课优质课课件.pptx](https://img.taocdn.com/s3/m/786c316e8762caaedc33d4c8.png)
1×1,1×3,2×1,2×3,22×1,22×3,23×1, 23×3.
这里有4×2=8个,即 (3+1)×(1+1)个
如果合数B分解质因数后是: B=am×bn×cp×……
其中a、b、c……均为质数, m、n、p……均为自然数.
例4: 分解因式:(x2+xy+y2)-4xy(x2+y2).
解 原式=[(x+y)2-xy]2-4xy[(x+y)2-2xy]. 令x+y=u,xy=v,则
原式=(u2-v)2-4v(u2-2v) =u4-6u2v+9v2 =(u2-3v)2 =(x2+2xy+y2-3xy)2 =(x2-xy+y2)2
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的性质:
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
设a,b,c,d,m是有理数,且m不是完全平方数, 则当且仅
例1: 解法1: 配方法.
解法2 待定系数法.
例2: 化简:
(1) 4 − 15
(2)这是多重复合二次根式,可从里往外逐步化简.
例4 解 用换元法.
例6 解 用构造方程的方法来解.设原式为x,利用根号的层数 是无限的特点,有
=x2(x2-8x+13)+2x(x2-8x+13)+(x2-8x+13)+10 =10 原式分母=(x2-8x+13)+2=2
例4 解法1: 利用比例的性质解决分式问题. (1)若a+b+c≠0,由等比定理有
所以a+b-c=c,a-b+c=b,-a+b+c=a,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含答案共30讲改好278页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含答案共30讲改好278页](https://img.taocdn.com/s3/m/8a55f8f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7f.png)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含答案共30讲改好278页初中奥数辅导讲义培优计划(星空课堂)第一讲走进追问求根公式第二讲判别式——二次方程根的检测器第三讲充满活力的韦达定理第四讲明快简捷—构造方程的妙用第五讲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整数解第六讲转化—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第七讲化归—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第八讲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第九讲坐标平面上的直线第十讲抛物线第十一讲双曲线第十二讲方程与函数第十三讲怎样求最值第十四讲图表信息问题第十五讲统计的思想方法第十六讲锐角三角函数第十七讲解直角三角形第十八讲圆的基本性质第十九讲转化灵活的圆中角2第二十讲直线与圆第二十一讲从三角形的内切圆谈起第二十二讲园幂定理第二十三讲圆与圆第二十四讲几何的定值与最值第二十五讲辅助圆第二十六讲开放性问题评说第二十七讲动态几何问题透视第二十八讲避免漏解的奥秘第二十九讲由正难则反切入第三十讲从创新构造入手3第一讲走进追问求根公式形如a某2b某c0(a0)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而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最普遍、最具有一般性的方法。
求根公式某1,2bb24ac内涵丰富:它包含了初中阶段已学过的全部代数运算;它回答了2a一元二次方程的诸如怎样求实根、实根的个数、何时有实根等基本问题;它展示了数学的简洁美。
降次转化是解方程的基本思想,有些条件中含有(或可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问题,直接求解可能给解题带来许多不便,往往不是去解这个二次方程,而是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来代换,从而使问题易于解决。
解题时常用到变形降次、整体代入、构造零值多项式等技巧与方法。
【例题求解】【例1】满足(n2n1)n21的整数n有个。
思路点拨:从指数运算律、±1的特征人手,将问题转化为解方程。
【例2】设某1、某2是二次方程某2某30的两个根,那么某134某2219的值等于()A、一4B、8C、6D、0思路点拨:求出某1、某2的值再代入计算,则计算繁难,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根的定义及变形,使多项式降次,如某123某1,某223某2。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座19讲全套.docx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座19讲全套.docx](https://img.taocdn.com/s3/m/c46e23e69b6648d7c0c74645.png)
第一讲有理数一、冇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二、有理数的计算:1、善于观察数字特征;2、灵活运用运算法则;3、掌握常用运算技巧(凑整法、分拆法等)。
三、例题示范1、数轴与大小例1、己知数轴上有A、B两点,A、B之间的距离为1,点A与原点0的距离为3, 那么满足条件的点B与原点0的距离之和等于多少?满足条件的点B有多少个?例2、将—122Z,_97 1998 98这四个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用连结起来。
1998 98 1999 99提示1:四个数都加上1不改变大小顺序;提示厶先考虑其相反数的大小顺序;提示3:考虑其倒数的大小顺序。
例3、观察图中的数轴,用字母a、b、c依次表示点A、B、C对应的数。
试确定三个数丄,丄丄的大小关系。
cib b-a c3 3分析:由点B在A右边,知b・a〉O,而A、B都在原点左边,故ab〉O,又c>l>0,故耍比较丄,丄丄的大小关系,只要比较分母的大小关系。
ab b- a c例4、在有理数a与b(b>a)之间找出无数个冇理数。
捉示:Pp + 山5为大于是的自然数) n注:P的表示方法不是唯一的。
2、符号和括号在代数运算中,添上(或去掉)括号可以改变运算的次序,从而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例5、在数1、2、3、…、1990前添上“ + ”和“一”并依次运算,所得可能的最小非负数是多少?提水:造零:n-(n+1 )-(n+2)+(n+3)=0注:造零的基本技巧「两个相反数的代数和为零。
3、算对与算巧例6、计算-1-2-3— -2000-2001-2002提示:1、逆序相加法。
2、求和公式:S二(首项+末项)x项数+2。
例7、计算1+2—3—4+5+6—7-8+9+…—2000+2001+2002提示:仿例5,造零。
结论:2003o例8、计算99...9x99・・・9 + 199 (9)s_V~v_V_z x~V~'n个9 拜个9 〃个9提示1:凑整法,并运用技巧:199…9二10"+99…9, 99・・・9二10"-1。
全国通用初中数学竞赛培优辅导讲义1-10)讲
![全国通用初中数学竞赛培优辅导讲义1-10)讲](https://img.taocdn.com/s3/m/3b247a0fa45177232f60a270.png)
2.根椐质数定义可知
1)质数只有1和本身两个正约数,
2)质数中只有一个偶数2
如果两个质数的和或差是奇数那么其中必有一个是2,
如果两个质数的积是偶数那么其中也必有一个是2,3任何合数都可以分解为几个质数的积。
能写成几个质数的积的正整数就是合数。
8.8个数:①125,②756,③1011,④2457,⑤7855,⑥8104,⑦9152,⑧70972中,能被下列各数整除的有(填上编号):6________,8__________,9_________,11__________
9.从1到100这100个自然数中,能同时被2和3整除的共_____个,
解:五位数字都不相同的最小五位数是10234,
但(1+2+4)-(0+3)=4,不能被11整除,只调整末位数仍不行
调整末两位数为30,41,52,63,均可,∴五位数字都不相同的最小五位数是10263。
练习
1.分解质因数:(写成质因数为底的幂的連乘积)
①593②1859③1287④3276⑤10101⑥10296
那么N+2,N+3,N+4,N+5就是适合条件的四个合数. 即32,33,34,35就是所求的一组数。
本题可推广到n个。
令N等于不大于n+1的所有质数的积,那么N+2,N+3,N+4,……N+(n+1)就是所求的合数。
练习3
1.小于100的质数共___个,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在近似数中,当0作为有效数字时,它表示不同的精确度。
例如 近似数1.6米与1.60米不同,前者表示精确到0.1米(即1分米),误差不超过5厘米;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总77页)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总77页)](https://img.taocdn.com/s3/m/07fa3170f524ccbff02184bd.png)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初三)第一讲 分式的运算[知识点击]1、分部分式:真分式化为另几个真分式的和,一般先将分母分解因式,后用待定系数法进行。
2、综合除法:多项式除以多项式可类似于是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可列竖式来进行。
3、分式运算:实质就是分式的通分与约分。
[例题选讲]例1.化简2312++x x + 6512++x x + 12712++x x 解:原式= )2)(1(1++x x + )3)(2(1++x x + )4)(3(1++x x = 11+x - 21+x + 21+x - 31+x + 31+x - 41+x =)4)(1(3++x x例2. 已知z z y x -+ = y z y x +- = x z y x ++- ,且xyz ≠0,求分式xyz x z z y y x ))()((+-+的值。
解:易知:z y x + = y z x + = x z y + =k 则⎪⎩⎪⎨⎧=+=+=+)3()2()1(kx z y ky z x kz y x (1)+(2)+(3)得:(k-2)(x+y+z)=0 k=2 或 x+y+z=0 若k=2则原式= k 3 = 8 若 x+y+z=0,则原式= k 3 =-1例3.设 12+-mx x x =1,求 12242+-x m x x 的值。
解:显然X 0≠,由已知x mx x 12+- =1 ,则 x +x1 = m + 1 ∴ 22241x x m x +- = x2 + 21x - m2= (x +x1)2-2 –m2 =( m +1)2-2- m2= 2m -1 ∴原式=121-m例4.已知多项式3x 3 +ax 2 +3x +1 能被x 2+1整除,求a的值。
解:1- a=0 ∴ a=1例5:设n为正整数,求证311⨯ + 511⨯ + …… +)12)(12(1+-n n < 21证:左边=21(1 - 31 + 31 - 51+ …… +121-n - 121+n ) =21(1- 121+n )∵n 为正整数,∴121+n < 1 ∴1- 121+n < 1 故左边< 21 [小结归纳]1、部分分式的通用公式:)(1k x x + = k 1 (x 1 - kx +1) 2、参数法是解决比例问题特别是连比问题时非常有效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设连比值为K ,将连等式化为若干个等式,把各字母用同一字母的解析式表示,从而给解题带来方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初三)第一讲 分式的运算[知识点击]1、 分部分式:真分式化为另几个真分式的和,一般先将分母分解因式,后用待定系数法进行。
2、 综合除法:多项式除以多项式可类似于是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可列竖式来进行。
3、 分式运算:实质就是分式的通分与约分。
[例题选讲]例1.化简2312++x x + 6512++x x + 12712++x x 解:原式= )2)(1(1++x x + )3)(2(1++x x + )4)(3(1++x x = 11+x - 21+x + 21+x - 31+x + 31+x - 41+x =)4)(1(3++x x 例2. 已知 z z y x -+ = y z y x +- = x z y x ++- ,且xyz ≠0,求分式xyz x z z y y x ))()((+-+的值。
解:易知:z y x + = y z x + = x z y + =k 则⎪⎩⎪⎨⎧=+=+=+)3()2()1(kx z y ky z x kz y x (1)+(2)+(3)得:(k-2)(x+y+z)=0 k=2 或 x+y+z=0 若k=2则原式= k 3 = 8 若 x+y+z=0,则原式= k 3=-1 例3.设 12+-mx x x =1,求 12242+-x m x x 的值。
解:显然X 0≠,由已知x mx x 12+- =1 ,则 x +x 1 = m + 1 ∴ 22241x x m x +- = x2 + 21x - m2= (x +x1)2-2 –m2 =( m +1)2-2- m2= 2m -1 ∴原式=121-m 例4.已知多项式3x 3 +ax 2 +3x +1 能被x 2+1整除,求a的值。
解:1- a=0 ∴ a=1例5:设n为正整数,求证311⨯ + 511⨯ + …… +)12)(12(1+-n n < 21 证:左边=21(1 - 31 + 31 - 51 + …… + 121-n - 121+n ) =21(1- 121+n ) ∵n 为正整数,∴121+n < 1 ∴1- 121+n < 1 故左边< 21[小结归纳]1、部分分式的通用公式:)(1k x x + = k 1 (x 1 - kx +1) 2、参数法是解决比例问题特别是连比问题时非常有效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设连比值为K ,将连等式化为若干个等式,把各字母用同一字母的解析式表示,从而给解题带来方便。
3、整体代换及倒数法是分式的的求值中常用的方法, 应熟练掌握。
[巩固练习]1、若分式1222-+m m 的值是正整数, 则整数m= 。
2、若1432a a a a ++ = 2431a a a a ++ = 3421a a a a ++ = 4321a a a a ++ =k 则k= 。
3、已知a 2-3b 2 = 2ab .(a >0,b >0),则b a ba -+2 = .4、已知a 、b 、c 是有理数,且b a ab +=31,c b bc + = 41,a c ca += 51,则cabc ab abc ++= 。
5、若x1 - y 1 = 2006,则y xy x y xy x 260192-+++-= 。
6、实数a 、b 满足ab=1,设A = a +11 +b +11 ,B=a +1a + b+1b +1,则A 、B 的关系 为 。
7、当a、b、c为何值时,多项式b ax x x x =++-23433能被除数232+-x x 整除? 8、计算 20072007200720072007752115++ = 。
9、已知)3)(23(322-+--+x x x x x = 1A -X + 2B -X + 3C -X , 求A 、B 、C 的值。
10、若对于±3以外的一切实数X ,等式3+x m - 3-x n = 982-x x 均成立,则mn = 11、已知b a = c b = a c ,则cb ac b a +--+ = 。
第二讲 分式方程及应用[知识点击]1、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去分母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2、 解分式的方程的常用方法有:换元法、整体法、通分法等;3、 分式方程广泛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要注意未知数的值既要是原方程的根,又要与实际意义相符。
[例题选讲]例1. 解方程组⎪⎪⎩⎪⎪⎨⎧=---+=-++661091852xy y x y x y x 分析:令y x +1 =m, y x -1 =n ,则⎩⎨⎧=+=+661091852n m n m 可得:⎪⎩⎪⎨⎧==566n m 易求:⎪⎪⎩⎪⎪⎨⎧-==3121y x 例2. 解方程730468157264-----=-----x x x x x x x x解:原方程可化为61711121---=---x x x x 两边分别通分:)6)(7(1)1)(2(1---=---x x x x ,易求:x = 4 例3. 当m为何值时,关于x 的方程21122---+=--x x x x x x m 的解为正数? 解:解方程可得:x=21m -,需⎪⎩⎪⎨⎧≠-≠〉210x x x 可得m<1 且m ≠-3。
例4. 设库池中有待处理的污水a 吨,从城区流入库池的污水按每小时b 吨的固定流量增加,若同时开动2台机组需30小时处理完污水,同时启动4台机组需10小时处理完污水,若要求在5小时内将污水处理完毕,那么至少要同时开动多少台机组?解:设1台机组每小时处理污水y 吨,要在5小时内处理完污水, 至少同时开动x 台机组,则:⎪⎩⎪⎨⎧≤+⨯=+⨯=+xy b a y b a y b a 551041030230 可得 ⎩⎨⎧==y b y a 30 X ≥ 755=+y b a 例5. 求证对任意自然数n ,有222131211n ++++ <2 证明:当n=1时,1<2显然成立。
当n>1时,n(n-1)<n2所以21n< n n n n 111)1(1--=- 故:222131211n ++++ <)111()3121()211(1n n --++-+-+ n12-<2 [点评归纳]1、 当某个代数式在一个问题中多次反复出现时,我们可以把这个代数式当作一个整体去替换,使问题简化;2、 假分式构成的分式方程一般先分离整数, 然后等式两边分别通分可解。
3、 解分式方程要注意验根,在求分式方程中待定字母的值时往入容易忽略这一点。
[巩固练习]1、某同学用一架不等臂天平称药品, 第一次将左盘放入50g 砝码,右盘放药品使天平平衡,第二次将右盘放入50g 砝码,左盘放药品使天平平衡,则两次称得药品总质量( )A 、等于100gB 、大于100gC 、小于100gD 、都有可能2、用大小两部抽水机给麦田浇水,先用两部抽水机一起抽水2小时, 再用小抽水机单独抽水1小时即可浇完, 已知单独用小抽水机所用时间是大抽水机单独抽水所需时间的211倍,求两部抽水机单独浇完这块麦田各需多少小时?3、解方程13307223+++++x x x x x = 20724536112223+++++x x x x x 4、解方程52)10)(9(1)32(1)2)(1(1101=+++++++++++x x x x x x x )( 5、某工厂将总价2000元的甲种原料与总价4800元的乙种原料混合后,其平均价格比原甲种原煤料每斤少3元,比原乙种原料每斤多1元,问混合后的单价。
6、自然数m 、n 是两个不同质数,且m+n+mn 的最小值为P ,则222pn m += 7、已知m x x x f ++=2372)(有因式32+x ,则m= 8、求112++=x x y 的最大值。
第三讲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知识点击]1、 一元二次方程的常规解法有:直接开平方、配方法、因式分解及求根公式法。
2、 对于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往往要借助换元法、和差构造法等。
3、 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一般要分类型讨论。
4、 设而不求是研究一元二次方程公共解的基本方法。
[例题选讲]例1. 解方程161311112222=+++++++x x x x x x 解:令y x x x =+++1122,则y y 1+ =1613,解得321=y ,232=y 即321122=+++x x x 或231122=+++x x x ,解得2153,,1321±-==x x例2. 解方程8532++x x - 1532++x x =1 解:∵(8532++x x + 1532++x x )(8532++x x -1532++x x )=7∴ 8532++x x + 1532++x x =7① 又8532++x x -1532++x x =1②①+②:8532++x x =4易知:X 2=1 X 2=38 例3:已知m 是方程X 2 -2007X+1=0的一个不为O 的根求 m2 -2006m+120072+m 的值 解:∵m为方程的非零根,∴m2 -2007m+1=0可得m2 =2007m-1,m+m1=2007,m2+1=2007m 原式=2007m-1-2006m+m 20072007=m+m1-1=2007-1=2006 例4、设a、b为实数,那么a 2+ab+b 2-a- 2b 的最小值为多少?解:原式:=a 2+(b-1)a+(b 2-2b ) =(a+21-b )2 +43(b-1)2-1 当a=o b=1时,最小值为-1例5:解方程m2(x 2-x+1)-m(x 2-1)=(m2-1)x解:原方程整理为:m(m-1)x2-(2m2-1)x+m(m+1)=0[mx-(m + 1)[(m-1)x-m]=0mx=m+1 或(m-1)x=m 1) 当m≠0,m≠1时,x1=m m 1+,x2=1-m m2) m=0,x= 03) m=1时x=2例6:方程(2007x)2-2006×2008X-1=0的较大根为m,方程2006x 2-2007X+1=0的较小根为n,求n-m的值解:方程①可化为(20072X+1)(X-1)=0 X=-220071 X 2=1 ∵ X 2>X 1 ∴m=1 方程②可化为(2006X-1`)(X-1)=0X 1 =-20061 X 2=1 ∵X 1 <X 2∴n=20061 n - m =20061-1=-20062005 [点评归纳]1、 有的方程某部分重复出现,或经过变形后产生重复出现的式子,可通过换元使方程简化而便于求解。
2、 含有两个无理根式且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若两个无理式的有理化因式与它的乘积等于一个常数,这时通常可用平方差公式构造两个无理式的和与它们的差,从而加减消去一个根式,可使方程简化并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