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1,参考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1,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1,含答案)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天气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子女之间公平享有天气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本人的行为来保护地球天气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天气系统交给子女;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本人及子女设界说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天然资本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完成代际同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天然资本包括天气资本,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配合享有和掌管的。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卷(附参考答案)
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 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关系之
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联系。西人所说的
“关联思维 ”、 “关联宇宙
论”、“有机宇宙哲学 ”或“有机主义宇宙观 ”,今人所说的 “系统思维 ”,实际上就是 “整体思维 ”。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 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整体思维从整体原
年,中国登山队重回珠峰 ,在这里架起了举世闻名的 “中国梯 ”但,当时 ,队员们只能用最原始的
“人梯 ”方式战胜困难。冰雪太滑 ,登山队员屈银华便脱下鞋子 ,赤脚踩在队友身上向上攀登。 与电影 《攀登者》 中的曲松林一样 ,受伤的屈银华最后不得不截去了双脚十个脚趾。 电影《攀
立论的理论依据, 并且将这一整体思维观念具体化、 实践化。 中国医学理论将人体看成一个
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认为人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及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既是相互联系的、
不
可割裂的,又是互相制约的、互为作用的。并且,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因此 人之保健养生等都应合乎天地之道、 日月之行。 在临床治疗中, 中医反对单纯的 “头痛医头,
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 得天而未始遗人, 《易》所谓不遗、 不流、
不过者也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张载在《正蒙 ·乾称篇》中提出了宝贵的 “民胞物与 ”思想,
为合乎德性的实践行为提供了一种观念阐释, 将儒家的天人观、 物我观、 知行观提升至新的
境界和层次。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医学, 亦以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等思想观念为
脚痛医脚 ”,强调整体而观、全面诊断、辩证论治,亦即《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所说 “治病
2020学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新高考全国Ⅰ卷 (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作者:程道流语文高考研究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
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
语文试卷高考2020一卷(含答案)
语文试卷高考2020一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被合称为“四大名著”?A. 吴承恩B. 罗贯中C. 施耐庵D. 曹雪芹2. 下列哪个时期被称为“唐诗繁荣期”?A. 初唐B. 盛唐C. 中唐D. 晚唐3. 《红楼梦》中,贾宝玉佩戴的玉佩被称为什么?A. 通灵宝玉B. 琼瑶玉佩C. 碧血玉佩D. 翡翠宝玉4. 下列哪个节日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所提到的?A. 重阳节B. 中秋节C. 清明节D. 春节5. 下列哪位词人被尊称为“词中之龙”?A. 苏轼B. 辛弃疾C. 李清照D. 柳永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2020届江苏省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
2020届江苏省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含答案)语文I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与核裂变发现失之交臂的费米踌躇满志,带领一批科学家在美国艺加哥大学的一个室内网球场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座反应堆——芝加哥一号(CP-1)。
B.十几株竹子,一簇成团,不见平日迎风招展、清新高雅、高耸挺拔、摇摇欲上的风姿,由于雨水压迫,弯腰甩头,借助风力,奋劲抛撒减负,表现出虚怀若谷,坚贞不屈的品格。
C.古人说:“行年五十,方知四十九之非。
”我在漫画写作上,也有今是昨非之感,我的笔应当从人生转向自然,寻求更深刻的画材。
D.这种貌似深邃的问题背后,无疑激荡着一股倔强的、舍我其谁的浩然之气。
2.在下面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
经典经得起重复。
,,,。
因而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
但这永恒之梦,总是让可怕的重复之斧轻轻一劈就碎。
修炼不够,太轻太簿,不耐用甚至经不起念叨第二遍。
倒是许多不经意之说、之作,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不经意间成了经典。
①但经典的语言,人们一遍遍地说,一代代地说②常言道:“话说三遍淡如水”,一般的话多说几遍人就要烦③不但文字的经典这样,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经典都是这样④甚至像唐太宗那样,喜欢王羲之的字,一生看不够,临死又陪葬到棺材里⑤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A.①⑤③②④B.①⑤③④②C.②①⑤④③D.②①⑤③④3.下列诗句所描述的风俗,不属于古代年俗的一项是(3分) ( )A.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C.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
D.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先秦哲学家荀子的美学论文《乐论》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
山西临汾市2020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解析
懒龙雕玉的工钱有贱有贵。贱的,只一句好话,或者随手拿出一些碎银就能打发。贵
的,贵得吓人。 当年汇总钱庄的李掌柜就拿过一块上好的翡翠让他雕,
他瞟了几眼说: “这
石头不错!”话才出口,伸出了一个巴掌。一个巴掌代表什么?就是五根金条。后来李掌
柜得了懒龙雕的那尊玉麒麟后,钱庄的生意如日中天,爆得很。一日,李掌柜一个老朋友
每天,汪曾祺从竺家巷的家中出来,先是经过越塘。越塘是挑夫聚居的地方,城里的 人对挑夫是看不起的,称之为“挑箩把担”的,但汪曾祺从来没有轻视过他们。相反,他 尊重挑夫们,佩服挑夫们条件再艰苦却仍然乐观地面对生活的豪放性格。过了傅公桥然后 是一条很宽很平的马路,马路东是一大片农田,这片田因为可以从护城河引水灌溉,所以 庄稼长得特别好。汪曾祺看过割稻子,种麦子。沿着麦田边走,听微风吹着麦地里庄稼沙 沙地响,像一首遥远的温暖的歌,他在歌声里轻快地走着,心中充满快乐。
懒龙是同行给的雅号。作为雕玉艺人,他不把还没雕的玉叫玉,而是叫石头。很多人 都请他雕玉。但他是最不轻易动刀的,不是没有好石,也不是别人给不起工钱,总之,他 接了人家的石头,少则三五个月,多则三五年,有灵感了才动刀。请懒龙雕玉的人都知道 他的性子,要么不请他,请了就由着他。若是不懂得他的脾气,催他或是三番五次跑到他 的碧玉山庄里看,他会把石头拿出来退给你,“失敬!失敬!鄙人是一条懒虫,耽误不得 贵人的时间!”
6.汪曾祺小时候只是专注于文学,对数学没有兴趣,很不在行,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试联 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5 分)
三、现代文阅读(三)(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错刀
梁重懋
那块和田玉在懒龙的手上把玩了三年,终于,他选择了一个春雨绵绵的清晨开刀了。 一开刀,不得了,小刀剔玉,如玉女临浴,那个揉啊,那个搓啊,那个捻粉,那个挑刺, 足足一年,终于把石头雕成了“牧童玉笛”。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I,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I,含答案)第一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行.伍(háng)名宿.(sù)恶贯满盈.(yíng)厉兵秣.马(mù)B.倾轧.(zhá)不啻.(chì)补苴罅.漏(xià)荆钗.布裙(chāi)C.巨擘.(bò)河蚌.(bàng)得不偿.失(cháng)莘莘..学子(shēn)D.解剖.(pāo)羁.绊(jī)火中取栗.(lì)感慨系.之(x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人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摸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作品,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
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校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己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近几十年来,,,,,,。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I,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I,含答案)第一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行.伍(háng)名宿.(sù)恶贯满盈.(yíng)厉兵秣.马(mù)B.倾轧.(zhá)不啻.(chì)补苴罅.漏(xià)荆钗.布裙(chāi)C.巨擘.(bò)河蚌.(bàng)得不偿.失(cháng)莘莘..学子(shēn)D.解剖.(pāo)羁.绊(jī)火中取栗.(lì)感慨系.之(x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人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摸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作品,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
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这个法律职业培训基地由省司法厅和南海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首家有效联合政府行政职能和高校教育资源而成立的培训机构。
D.近期发热患儿增多,我院己进入门诊超负荷状态,为使就诊更有序,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如果由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近几十年来,,,,,,。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卷(附参考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卷(附参考答案)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
整体思维方式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构成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之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联系。
西人所说的“关联思维”、“关联宇宙论”、“有机宇宙哲学”或“有机主义宇宙观”,今人所说的“系统思维”,实际上就是“整体思维”。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整体思维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
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儒家以及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
《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
在《周易》看来,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因此,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
如此,方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东周以降,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
道家认为,天、人同类而合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明确指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
(审核版)2020年江苏省镇江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2020年江苏省镇江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选择题(15分)1.(3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从9月30日至10月3日,一般让人始料未及的楼市限购风潮,在全国各大城市间________,9个城市先后发布楼市调控新政策,多地重启限购限贷。
②他因为家里开着棋社,从小就________,对下棋颇有心得。
③家具市场产品________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网购平台上售卖仿冒名品家具的卖家也越来越多,有关部门有必要展开一轮彻查严打的行动了。
A.曼延耳熟能详良莠不齐 B.蔓延耳濡目染鱼目混珠C.曼延耳濡目染鱼目混珠 D.蔓延耳熟能详良莠不齐2.(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次“国十条”明确叫停了上述“因噎废食”的做法,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不得自行出台限制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投资管理企业市场准入和发展B.只是,如果这种道德行为不是出自于自觉,而是持之以强力,而且加以推广,则可能又是另一回事了C.《读者来信》的话题新鲜,贴近生活,关注社会.不仅中学生阅读这些鲜活故事和案例感到亲切,看到小学生的来信也能变成报纸上的铅字文章,很多人还会生出跃跃欲试的想法D.在博物馆展出的文物是西周时期的精品,价值非常高,热烈欢迎感兴趣的观众可以到馆参观3.(3分)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男儿何不带吴钩 B.千树万树梨花开C.长江万里白如练 D.疑是银河落九天4.(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汉字是方块字,是图象性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的语言和语音联系密切但并不等同。
中华民族是多元的语言、多元的种族、多元的宗教、多元的文明构成的一个整体,最具有包容性。
一个地方的哲学跟地域、经济、生长方式都有密切的关系,而不是本质之如何。
①拼音文字②图象性的文字可以从图象的直觉中体会到文字的意义③所以有语音中心主义的倾向④汉字是人类文明的辉煌成就⑤文字是隶属于语音的⑥是通过符号去记录语言构成文字。
2020山东烟台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模)
山东烟台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模)语文试题第I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忤逆/怃然蹊跷/独辟蹊径魅力/梦寐以求B.汗渍/恣意胆量/量入为出懦弱/耳濡目染C.咂摸/咋舌兴许/兴师动众内讧/一哄而敖D.纰漏/劈杀荷重/荷枪实弹耽搁/虎视眈眈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盯梢斥资制高点久负胜名B.应景冒昧吃得消趾高气扬C.排查泻愤歼灭战老成持重D.体谅服膺一遛烟雷厉风行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基层领导干部要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不仅要头脑灵活,能言善辩,更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理论_______。
②一九四二年,河南省发生严重旱灾,庄稼几乎绝收,数百万受灾民众________故土,踏上了漫长的逃荒之路。
③不少文艺工作者被市场经济大潮______着前行,无法保持淡泊的心境,使作品沾染上铜臭气,自己也沦为了市场的奴隶。
A.①素养②背离③裹挟B.①涵养②背弃③裹挟C.①素养②背弃③挟持D.①涵养②背离③挟持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北京男篮的外援马布里既是球队组织进攻的核心,又是头号得分手,对球员的影响力非常大,在北京队中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
B.平江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由于目前存在教帅编制紧张、减员人数多、招不到人等方面的问题,教师补充入不敷出的情况日趋严重。
C.近几年,欧盟和中国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当欧盟各国出现金融危机、经济开始衰退时,千里之外的中国也不能偏安一隅。
D.节目主持人柴静自费拍摄了聚焦雾霾问题的纪录片《穹顶之下》,片中出现的种种触目惊心的污染场景引发了人们对环保问题的高度关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在杭州召开的一场以“法律与网络”为主题的座谈会上,部分与会专家认为QQ聊天记录必须有其他证据予以佐证才可以作为诉讼证据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B.新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实施,有利于完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市场化机制和并购重组的审批效率。
2020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2020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从最早的摩崖石刻、结绳记事,到后来的竹简木刻、纸质图书,再到后来的电视电脑,阅读的形式与载体都发生了许多变化。
电视、电脑、移动终端等,不断把人们从传统的阅读中拉走,电视的大屏、电脑的中屏和手机的小屏,让现代社会的阅读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现在“低头族”已经成为社会的一道“风景线”,纸质阅读的危机也再次凸显在我们面前。
网络阅读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但是,网络阅读也有其问题。
首先是对专注力的影响。
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等终端产品,屏幕呈现的内容往往跳跃性强,色彩鲜艳,会吸引和刺激人的眼球,分散人们的注意力。
网络的超级链接让我们在一篇又一篇文章之间、一个消息又一个消息之间应接不暇,每一次点击,其实都是一次注意力的中断与转移。
在网络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力不断处于亢奋或者疲倦的转换之中,对于发育不够成熟的儿童来说,注意力与意志力处在成长关键期,过早地进行网络阅读,显然不利于他们相关能力的培养。
这也是国外许多中产阶级家庭不让孩子看电视、上网,甚至不让孩子接触IPAD等电子产品的原因所在。
其次是对思维力的影响。
在网络时代,我们处在一个信息不断涌来的海洋之中。
碎片化的信息,让我们的思维也变得碎片化。
有价值的信息与无用的信息交杂在一起,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之中。
黑格尔曾经说过:在绝对的光明中与在绝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所以,需要厘清各种信息的真伪,需要过滤无用的信息,需要付出更多的处理信息的时间与精力。
思维品质反映了人们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
以思维深刻性为例。
思维的深刻性,即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涉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
这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发现事物的规律性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个理性的、冷静的深入反刍的过程,需要集中才能突破。
2020高考全国1卷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高考全国1卷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总3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
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
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
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
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
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
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
”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
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卷Ⅰ)语 文有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卷Ⅰ)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卷)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卷)语文·模拟试卷(一)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白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他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表达出诗所难以传达的情绪,但有时也不能表达诗所能传达的情意。
换句话说,诗有诗的意境,词有词的意境,有的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同样的,有时在词里所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诗里表达出来。
比较而言,是“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里所写的内容、所传达的意境更为广阔、更为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意思是“言长”,也就是说有余味,所谓“长”者就是说有耐人寻思的余味。
缪钺先生在《诗词散论·论词》中也曾说:“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有时质言而词更多比兴。
”为什么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和不同?其既有形式上的原因,也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
我们先说形式上的原因,如果以词跟诗歌相比,特别是与五言古诗相比,二者之间便有很大的不同。
像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这样的长篇五言古诗,所叙述的内容这样博大、这样质朴,像这种风格和意境,在词中是没法传达的,因为词在性质上本是配乐歌唱的歌辞,它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2020届高考语文一模考试试题 及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一模考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信息技术深入发展和深度应用。
数据已经成为生产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新生产要素。
如何促进数据要素有效参与价值创造和分配是信息时代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数据之所以能创造价值,一方面是因为它能提高经济运行体系中原有要素的价值转化效率,促进生产效率提升;另一方面是因为数据本身就能产生新的价值。
比如,数字经济的发展及业态创新本质上就是基于数据信息的价值创造。
但数据创造价值的功能并不能直接实现。
数据要素也不能直接参与价值分配,而是要经过数据创造、加工并传输给数据要素使用者后,才能创造价值、参与价值分配。
由此可见,在信息时代,能否掌握数据资源并将其有效转化为生产要素,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竟争力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产业体系最完备、制造业规模最大、信息化基础设施领先的国家,每年创造出巨量的数据资源,是名副其实的数据资源大国。
一些国际数据公司和数据存储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到2025年.全球将有近30%的新增数据资源来自中国。
我国也是数据利用强国。
2018年底,我国有10家企业名列全球互联网上市公司30强榜单,在信息产业部分领城实现着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转变。
也应认识到,虽然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但数据要素在创造价值并参与价值分配方面还面临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和技术短板。
比如,数据资源开放程度有限,大量数据资源处于“休眠”状态;信息产业和数据应用部分环节、领城还存在被“卡脖子”风险;数据应用不,广泛、应用程度不深,数据价值衡量缺乏统一标准;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三语文一模试卷一积累运用(10分)1.按题目要求填空。
(5分)(1),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1分)(2)“叹年来踪迹,?”出自柳永的《》。
(2分)(3)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中虚写故乡景物的句子是“,”。
(2分)2.按题目要求选择。
(5分)(1)某班级同学编了一本描写自然山水的文集,以下内容适合用作广告语的一项是()。
(2分)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B.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C.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D.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2)下列选项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
(3分)A.小组讨论时,小王说:“大家畅所欲言,抛砖引玉,给我很多启发”。
B.阅读交流时,小孙说:“我有两个问题不理解,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C.同学捐款后,小李说:“感谢大家响应号召,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D.同学发言后,小赵说:“大家应该向你学习,谈出自己的一得之见”。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3—7题。
(16分)非虚构写作在中国兴起的多维因素①近年来,非虚构写作在我国快速发展,佳作频现,媒体热捧,读者欢迎,掀起了一股浪潮。
②所谓“非虚构写作”指的是一种基于“事实”的文学创作活动,它采用讲故事的叙事方法反映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与虚构性写作基于“想象”的特点不同,非虚构写作是围绕“采访”建构“真实性”。
真实事件、真实经历、真实体验是非虚构写作的基本要求。
③严谨的非虚构写作活动要求写作者要有细致扎实的采访过程。
为了写作《像我这样的黑人》,霍华德•格里芬乔装成黑人进行浸入式体验,甘冒危险乘坐公共汽车穿越密西西比州等种族主义倾向较严重的区域。
为了写作《出梁庄记》,梁鸿跟踪梁庄人在全国各地谋生的艰辛与尴尬,跑遍全国十一个省市,访谈了340余人,把他们在城市的居住地、工作地都一一记录下来。
④非虚构作品与虚构文学有不同的阅读价值,后者偏向超越与审美,前者重在挖掘社会历史真相。
从近年来全球媒体的非虚构写作实践来看,非虚构写作者重视宏大叙事下忽略的一些边缘题材,喜欢写作主流媒体忽视的焦点,例如不被广泛关注的社会底层、边缘人物等。
非虚构作家何伟认为,中国是非虚构写作的“富矿”,因为“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几乎完成了西方400年的历史,在这一巨大的转变下,中国社会经历了犹如过山车般的眩晕与速变。
光怪陆离的现实常让人有匪夷所思之感,比虚幻更为不真实,每个人都身处一种被分裂和被分割的生活中,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几种生活、多元观念同时并存,仅仅是一墙之隔,就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人生和场景。
”⑤面对剧烈变革的中国社会,传统作家来不及发现、洞悉、分析、沉淀、总结和提炼现实生活,由此造成文学在及时、鲜活、生动、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方面表现乏力。
正如美国学者约翰•霍洛韦尔所说,当一切事情以比过去高十倍的速度变化时,“日常事件的动人性已走到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了”。
即使是兼具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报告文学,近二十年来也因调查技巧单一、表达手段单一,无法满足当代读者对事实深层次的追求而走向衰落,甚至有一部分报告文学沦为宣传文体,成了“吹捧文学”“推销文学”,失去现实主义批判性,遭到读者的厌弃。
⑥和传统的新闻文本相比,非虚构作品同样具有优势。
传统的新闻文本往往擅长粗线条地转述新闻事件的框架,见“事”不见“人”。
非虚构作品在恪守新闻“真实性”的前提条件下,不遗余力地挖掘人物、事件背后更为丰富的意义,在个人思索和公众历史、社会使命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精神和生活的内核;其中叙事策略和文学表现手法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可体验性和可理解性,让读者更深切地认识到世界的复杂,抵达真正的“真实”境界。
这也是非虚构作品备受好评的原因之一。
⑦有意思的是,非虚构写作不是专为职业作家与记者而准备的,业余的大众也可以参与到非虚构写作中,记录下自己身边的人事。
“有故事的人”“全民故事计划”等非虚构写作平台都是为一般写作者书写自身故事提供的平台。
“有故事的人”是由凤凰网推出的非虚构写作平台,对非虚构写作的理念是“每个人都有故事,都可以写出故事”,并且认为非虚构写作者“可以来自名流,来自职业写作者,也完全可以来自贩夫走卒,升斗小民”。
与专业文学创作、专业新闻写作相比,非虚构写作打破了写作的壁垒,推翻了写作的围墙,拆除了写作的藩篱,让普通人成为写作的参与者。
⑧非虚构写作在我国的兴起体现出整个社会文艺需求和理念的变化。
1990年代,中国纪录片领域曾发起一场“新纪录运动”,原先被遮蔽的底层社会开始在镜头中向我们敞开。
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非虚构作品有了更多的渠道发表与传播,广大普通人的写作活动为非虚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故事源泉。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写作领域即将展开的可能是一场文字世界的“新纪录运动”。
(有删改)3.能依据第②段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2分)A.“非虚构写作”要求作者诚实地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的体验和发现。
B.“非虚构写作”时每一句话必须有依据,不能出现主观想象的画面。
C.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社区发展调查报告》属于“非虚构写作”。
D.某位“九零后”写的自传《中国式成长历程》不属于“非虚构写作”。
4.第③段中作者通过霍华德•格里芬和梁鸿的例子来证明观点,你认为论证是否充分?请具体分析。
(4分)5.对第⑧段画线句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指出非虚构写作的兴起受到文艺变革大背景的影响。
B.揭示非虚构写作的兴起对文学题材变革的推动意义。
C.展现对非虚构写作跨媒介发展的广阔前景的信心。
D.揭示非虚构写作在民间文化传播方面的独特价值。
6.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4分)7.“有故事的人”平台请你担任“一日小编”,共同评选非虚构写作一周最佳作品。
本周有几篇作品在“内容基于事实”“叙述精彩动人”等方面得分相同,编辑部决定从“非虚构作品的思想意义”的角度评出高下,请你根据文中的相关论述,拟出三条具体的评价细则。
(4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1题。
(15分)踏雪归乡张金凤①一枝红梅挑开了腊月的门帘,北风中都是节日的气息,睡梦里全是故乡的年景。
②年是一缸陈酿,被节令的咒符封存,在人们的殷殷盼望里,直到腊月才缓慢开封。
当朔风扫净天空的阴霾,雪花浆洗了岁月的风尘,腊月的酒就再也封不住,香气四散,人们踏着厚厚的雪毯回到故乡,畅快淋漓地取饮那坛岁月的醇香。
③回家的路也许很近,中间没有万水千山,但却横亘着沧桑岁月;回家的路或许很远,需要用一年的盼望捻成一张票根。
车站、码头、渡口、机场到处是拥挤的人群,各种各样的启程和出发,充满了隆重的仪式感。
积攒久远的豪迈情怀,伴随着漫天飞雪进入高亢的乐章。
患得患失的心情,焦灼不安的面孔,都为一张回家的票。
回家的人摩肩接踵,租车、拼车、自驾车,无票也要回家,他们浩浩荡荡向着迢迢乡关进发。
大寒小寒又一年,腊月的风雪分外殷勤,给来年的盛宴加油助兴,回家过年的人,头顶雪花,身披尘埃,日夜兼程,朝圣一般归来。
④回家,是腊月里最闪光的主题。
家里有什么呢?没有金山银山,没有香车宝马,甚至连大街上的路灯都疲倦地昏黄着。
破旧的屋子、衰老的爹娘,被寒冷覆盖,跟简陋相依。
老家是两扇柴门,当初,他一甩门扬长而去,现在只想回去,给当年那一声“吱呀”的哀叹忏悔。
⑤远远望见几缕炊烟,泪就盈满眼眶。
家乡的烟火还在,并没有因为你的远走而消失,它们一直努力地延续着乡村的暖,保养着土地的根;村头几棵老树更显沧桑,它们是村庄的年轮,枝丫上还刻着游子的童年故事;几段土墙已近坍塌,就像残破的黄卷,此间文章读来已经恍如隔世。
最初那两扇柴门,那是故乡的眼睛,铁锁锁不住它牵挂的眼睑。
远在千里的你,梦里曾无数次推开家门,栖居在曾经厌倦的窄仄小炕上,一翻身才知道是硬板床或者席梦思。
你在梦里哭出声来:闭着眼都能走准的家门,却那么远,那么远。
⑥家或许因为偏僻依旧贫穷,因为贫穷你才会出走,但是那根线永在,那是根,是安放灵魂的地方,回家过年是一年一次的灵魂皈依,一年一次的状态还原。
一年的打拼,城市的喧嚣和忙碌,让心变得坚硬无比,许多想念冰封在心底,许多感念来不及梳理,许多债,一直在那拖欠着。
如今,就让年把你带到故乡踏实的火炕上,重温原初的旧梦。
一年的辛劳,需要一个甜美的香梦来养足精神;一年的疲惫,需要一碗故乡的米酒来再次壮起行囊;一年的隐忍和伪装,吞下的苦辣,咽下的酸咸,需要在故乡的酒杯中慢慢软化。
攥一把家乡土,骨头就更硬气;吹一吹村口风,打拼就更有劲;喝几天村口的甜井水,所有外面沾染的浊气就荡涤干净。
在祖坟上放一挂扬眉吐气的响鞭,闯外的儿孙回来了。
不管在外面受过多少风寒,摔过多少跟头,回到故乡的土地上,爷们都是掷地有声。
⑦有些门还锁着,那些主人究竟此刻在哪里呢?当初,两扇门“咣当”一声落锁,墙头的狗尾草也咿呀,天上盘旋的燕子也嗟叹,一户空荡荡的门扉,追着打问号的乡路问:你要到何处去啊?⑧你手扶门板沉思,门板也是游走的游子,却总也走不出门框指定的距离。
上下两个门臼,拴住了门板那浪荡的心。
门板“吱呀,吱呀”,挠得门臼直响,门臼干涩的眼睛徒劳地看着一心往外飞的孩子。
别嫌我箍得太紧,我不能撒手啊,一撒手你就不成才了。
那些劝说和絮叨,连屋里的老婆婆都烦了:毛还没干呢,就想飞!磕头作揖不管用,一顿耳刮子就好了!说说罢了,刀子嘴豆腐心。
炒菜的时候从筷子头上省下两滴菜油,顺着门柱头滴进去,反复摇两下门板,说:看看,还有没有本事耍脾气?被菜油喂过的门板果然就乖巧地顺从开合,再不喧闹。
老婆婆手扶门框望向街门外,当年若舍得两滴油,孩子哪会远走他乡呢?那街门一直开着,当年出走的孩子,什么时候回来?⑨那些街门从此白天不落锁,它们随时等待闯外的亲人归来。
一天天,一月月,那把锁思念钥匙和打开它的手,思念都结痂成黄澄澄的铁锈。
那门槛寂寞地想念迈进迈出的脚步,思念得生出许多苔藓。
故乡的老井、梧桐落叶、贴满花朵的窗,一院子的荒草和惆怅的蝴蝶,十二个月圆之夜的皎洁月光,都在老锁喑哑的喉咙里。
⑩胡同里的脚步声是老态龙钟的锁返老还童的丹药。
离家那么久了,孩子,门上的红对联朝来暮去地衰老了,墙头上的杂草繁荣之后又枯萎下去,野地里的禾苗,长大后又回到粮仓,游走他乡的包裹,你知道吗?一阵欢笑,一阵春风,哗啦,家门打开,铁锁那锈黄的牙齿间,露出难得的笑容,乡下那两扇嘴唇哆嗦的门板,却什么也没说出口。
⑪那两扇门板很旧很老了,好像谁松动的牙齿,说不定啥时候就卸任了;又像谁渐渐失去力气抓不住什么的双手,要不了什么因由就撒手了。
那门终究会破损倒塌,护不住一个荒芜庭院的旧闻和记忆。
背着那扇家门行走的身影,踏雪归来,他已经明白,自己倾尽一生,都走不出家门的凝望。
8.本文以“一枝红梅挑开了腊月的门帘”开头,请从构思的角度赏析其妙处。
(3分)9.第③-⑤段中的人称各有不同,这样处理有何作用?(4分)1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