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罐疗法
药罐疗法...
药罐疗法...药罐疗法启发于刮推疗法。
什么叫药罐法?即重视药物的协同作用,使拔罐法疗效更好。
诚然事清总有两面的,刮推疗法在具有显著的医疗效果的同时,其副作用也令人困扰,其实所谓的“副作用”是在刮推过程中病人感到肌肉疼痛而已,尤其是在瘀斑出现的瞬间更加疼痛,当然对于忍受力强者或者壮年这点痛不算什么,但我们面对的病人都是慢性久病的“老弱病残”他(她)们痛苦的表情一直令我难以忘怀,因此怎样减轻病人的痛苦一直是我探求的目标。
一次偶然的治病时机,一患者自己要求拔罐治疗,由于无介质的润滑,当时随手拿起刮推药油为病人涂抹患处后,运用运罐法,不到2分钟只见病人背部瘀斑疱块累计如葡萄状,而病人竟无丝毫痛苦状!这无疑引起我极大的兴趣(大家知道一般的走罐法只能令皮肤潮红而已)。
在后来的治疗中凡拔罐者都加上刮推油,确实疗效更突出,最重要一点病人己无痛苦了。
因此,药罐疗法理论也是以刮推疗法理论为指导(重点以督脉(脊椎变形致病法》、膀胱经以及百病十二穴疗法理论为主)配合拔罐药油(介质)配方.(以:麻黄 30g 、挂枝 30g 、元胡 30g 、田七 30g 、威灵仙 60g 、苦参60g 、透骨草 60g 等中药为主)。
拔罐手法:以运罐法也叫走罐法为主(高血压只能向下走、不能来回走)先从督脉开始出现瘀包后,再走两边膀胱经。
然后两肩胛骨心中间及周边凹陷处为主(两肩胛下.左为脾胃,右为肝胆;中间七胸椎为心,肩胛上部则为肺,也包括肩井穴)。
腰肾则重点“十”字推法,从胸十二一直推到尾推,两边则从第四腰椎为中点从左腹侧向右腹侧来回走罐.大腿部后侧及两边为主来回走罐。
刮推药油效果绝佳,为什么又创新呢?原因是刹推药油中许多药物很难买到,药物太多太贵。
拔罐为什么从后背、督脉、肩胛为主?因为五脏六腑的腧穴皆系于背,也就是说一般的疾病其反应点一般都会反应在背部,由于走罐用的一股都是大罐(四肢除外)因此你可以不管病人有什么病,反应在什么穴位,只要一走罐,自然地显现出病灶来。
药物罐
药物罐
一. 定义:
药物罐是拔罐法与中药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
是以竹罐或木罐为工具,井浸泡药液煎煮后,利用高热排除罐内空气,造成罐内负压,使竹罐吸附于穴位,即可起到拔罐时的温热刺激和机械刺激作用,又可发挥中药的药理作用。
二. 适应症:
1.颈项、腰背酸痛患者;
2.软组织损伤患者;
3.肩周炎患者;
4.肌肉劳损患者。
三.功效:
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温通经络
四.治疗特点:
1、操作简便,易于普及;
2、无损伤,患者易接受;
3、疗效显著;
4、无副作用。
五.意外情况及处理:
1、晕罐: 应取下罐,使患者平卧,轻者饮温开水,静卧片刻即可恢复,重者应立即做相应的处理。
2、疼痛:应及时起罐或适当放气。
3、烫伤:如水泡较大,用无菌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无菌敷料。
六.禁忌症:
1、肿瘤病人、血液病人、孕妇;
2、皮肤破损有瘢痕处及皮肤病患者;
3、高血压病发展期。
七.注意事项:
1.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丰满的部位。
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避开有水疱、疤痕和伤口的位置拔罐,防止烫伤。
2.拔罐后4小时内禁止洗澡,注意保暖。
3.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4.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如水疱较大,消毒局疗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药罐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05
药罐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优势 与不足
优势
操作简便
药罐疗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适合 在家庭和社区推广应用。
副作用小
疗效显著
药罐疗法能够通过拔罐的负压作用和 中药的药理作用,有效刺激穴位和经 络,促进气血运行,从而改善功能性 便秘的症状。
药罐疗法采用中药煎煮后进行拔罐, 对皮肤刺激较小,不易引起皮肤破损 和感染。
不足
治疗周期长
药罐疗法需要一定的治疗周期, 患者需要耐心坚持治疗,才能取
得较好的疗效。
对操作人员要求高
药罐疗法的操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 经验,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影响 治疗效果,甚至引发皮肤破损和感 染等并发症。
适用范围有限
药罐疗法主要适用于功能性便秘, 对于器质性便秘等其他疾病可能效 果不佳。
06
选择符合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的成年 患者,排除器质性便秘患者。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患者分为 药罐疗法组和对照组,每组至少30例 患者。药罐疗法组采用药罐疗法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效果评估指标
01
02
03
排便次数
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排便 次数,以评估治疗效果。
排便困难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 的排便困难程度。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药罐疗法对功能性便秘具有显著疗效
01
通过药罐疗法,患者的便秘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排便次数和排
便质量得到提高。
药罐疗法安全性高
02
在研究中,未发现药罐疗法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表明其安全性较高。
药罐疗法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
03
药罐疗法操作简便,患者在家中即可自行操作,无需特殊设备
药罐疗法及临床应用ppt课件
慢性支气管哮喘
冷症
概 述
概述
药罐疗法适用于临床各科疾病,尤其适用于痛证、虚证、寒证 等。 痛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颈肩腰腿痛、痛风、关节炎、纤维 肌痛综合症、痛经等。 虚证:哮喘、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等。 寒证: 表寒证:流感、上呼吸道感染 里寒证:原发性冷症、贫血、神经症、更年期综 合征,糖尿病足肢冷症等
小结
药罐疗法结合了药物与罐疗的双重作用,同时避免了毒性药的 不良反应,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显著、经济方便、无毒副作用
的特点。近年来采用药罐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等多种疾病取得
良好的临床效果。 水煮法加强了热熨的效果 具有更强的通络作用 适合大面积疼痛治疗
药罐疗法的临床应用
内容概况
概述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选穴原则
1.治疗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时,通常直 接拔罐于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相关穴位。
面部:翳风、颊车、阳白、下关、地仓;
腰部:肾俞、腰阳关、腰夹脊、大肠俞、气海俞;
肩部:肩髃、肩髎、肩内陵、肩贞、臂臑等。
其中像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具有放射性疼痛的
疾病,可按部位循经取穴。
选穴原则
2.呼吸系统疾病主要选择肺经穴位和背俞穴,如中府、 云门、肺俞、风门、膻中、肾俞等;
毁损、交感干神经节毁损等。 物理治疗:半导体激光照射、微波疗法、超声透药治疗疗法 外科手术治疗:脊神经后根入髓区毁损技术等
中医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认识
带状疱疹中医学称“蛇串疮”“蛇丹”“腰缠火丹” 《外科大成·缠腰火丹》称此症“俗名蛇串疮,初生于腰,紫 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 《外科准绳·缠腰火丹》曰:“试问缠腰生疮,累累如串珠。 何如?曰是名火带疮,亦名缠腰火丹。”
储药罐疗法
推拿科
一、概 述
拔罐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中治疗疾病的方法 之一,是利用各种罐具,如竹罐,陶罐,玻 璃罐等等,用一定的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 罐具牢固地吸附在人体施治部位或穴位上, 造成充血或瘀血现象,以此来治疗疾病的一 种中医外治法。现代研究认为,其治疗原理 有三:其一为机械刺激作用;其二是负压效 应;其三是温热作用。通过以上原理从而起 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缓解 痉挛、消肿止痛的作用。
身强壮穴)
足阳明胃经
1、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横 指(胃痛、腹胀、泄泻、强壮穴)
2、上巨墟:足三里下3寸(肠鸣、泄泻、肠 痈)
3、下巨墟:上巨墟下3寸(小腹痛、下肢痿 痹)
4、天枢:脐旁2寸(痢疾、腹胀、腹痛)
谢 谢!
2、 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 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 不宜拔罐。
3、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六、应急预案
1、 皮肤微红时,外擦地榆油,每日数次。 2、 皮肤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或外擦地榆油,每日数次。 3、如水疱较大,局部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周围皮
肤,再用注射器抽出水疱内的液体,最后外擦消 毒的地榆油,每日数次。 4、皮肤破损者,视其具体情况,遵嘱予以换药处理。
4、 观察火罐吸附情况,药液是否附着 在皮 肤上。
5、 起罐时,一手扶住罐体,另一手用纱布按 压罐口皮肤待药液吸净即可起罐,后将皮 肤擦净。
6、 清理用物,纱布弃去,罐清洗,浸泡在 0.5‰的硕康消毒液中30分钟,取出后清水冲 净,晾干备用。
7、 将储药瓶中药液弃去,清洗晾干备用。
五、注意事项
1、 拔罐时要稳、准、快,防止烫伤,起罐 时切勿强拉。
药物罐疗法操作规范
药物罐疗法操作规范一、定义药罐疗法是以中药浸煮的木罐或竹罐吸拔于相应的穴位上到达治疗疾病的效果。
药罐疗法依据中医理论,施治于经脉、腧穴、肌腱,可达到行气活血、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柔筋缓急的临床作用,药罐疗法具有拔罐和药物治疗的双重效果,即有拔罐疗法的物理治疗效果又有药物渗透治疗的生化效果,取拔罐和药物治疗之长,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疾病、胃肠疾患、疲劳症、肥胖症、关节疾患、腰脊劳损、软组织损伤、顽固性疼痛等有疗效好、见效快的独到效果。
二、分类1.药物水煮法: 即以药物配伍组成成方,水煮半小时左右,再将竹罐放在药液内煮沸1-3分钟,然后用镊子将罐口朝下夹出来,口向下,迅速把水吸干,扣在需要治疗的部位,吸附于皮肤之上。
2.药物闪火法:即以镊子夹住点燃的带有药酒的酒精棉球,在罐内绕1-3圈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吸附在皮肤上。
3.药物投火法:是用易燃的药物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事先选好的部位,吸附在皮肤之上。
4.药物滴酒法:是用药酒1-3滴滴入罐内,沿罐内壁摇匀,用火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吸附于皮肤之上。
5.药物贴附法:是用大小适宜的某些药物浸泡酒精后,贴在罐内壁的1/3处,用火点燃后,迅速扣在应拔的部位上,即可吸于皮肤上。
6.药物蒸气法:先将水壶置于旺火上,将壶内的水和药物的混合液煮沸(如硫磺、雄黄等),使水蒸气从壶嘴喷出,以竹罐口对准喷气口1-10秒钟,随即取出,迅速扣在需拔部位上,即可吸附于皮肤之上。
7.药物涂抹法:将药液、药膏或药糊均匀平敷在穴位上,面积略小于罐口,然后在其上进行拔罐。
8.刺络药罐法:用药物水煮法拔罐之后,在拔罐部位常规消毒,用消毒三棱针在皮肤上浅刺,以局部少量渗血为度,取煮热竹罐在针刺部位再次拔罐,10分钟后取下竹罐,用消毒棉球擦净针刺部位的血迹,再用药巾热敷即可。
9.药罐走罐法:将自制药膏均匀地涂抹在治疗部位,取合适型号的火罐,用闪火拔罐法拔在起始点或特定穴位上,双手紧握罐体沿各经脉自上而下或自左向右缓缓推拉,重点部位行旋转、颠罐、按罐或抖罐等走罐法。
药罐疗法及临床应用
引言概述:药罐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的实践中。
该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使用药罐,在局部产生负压效应,从而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畅通,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药罐疗法起源于古代中医,经过千百年的临床实践和总结,已经成为一门独特而重要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药罐疗法的原理、临床应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以及其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
正文内容:一、药罐疗法原理1.药罐疗法的起源和发展2.药罐疗法的理论基础3.药罐疗法的作用机制4.药罐疗法的临床效果二、药罐疗法的临床应用1.药罐疗法在外科疾病中的应用1)创伤及损伤的治疗2)骨伤及关节炎的治疗3)皮肤疾病的治疗2.药罐疗法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1)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2)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3)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3.药罐疗法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1)妇科炎症及感染的治疗2)月经不调及相关问题的治疗3)不孕症的治疗4.药罐疗法在五官科疾病中的应用1)眼科疾病的治疗2)耳鼻喉科疾病的治疗3)口腔疾病的治疗5.药罐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头痛及偏头痛的治疗2)神经炎及神经痛的治疗3)神经衰弱及失眠的治疗三、药罐疗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1.药罐的选择与准备2.药罐的操作方法3.药罐的使用时机与频率4.药罐疗法的注意事项总结:药罐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特定穴位上使用药罐的方式,可以刺激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畅通。
通过了解药罐疗法的原理、临床应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疗法。
药罐疗法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涵盖了外科、内科、妇科、五官科以及神经系统等多个领域。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药罐疗法时需要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并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禁忌症,以确保疗效和安全。
药罐疗法及临床应用豆
药罐疗法及临床应用豆
药罐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其原理是通过在皮肤表面施加负压,将空气抽出来,形成局部负压,从而产生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和调节内脏功能的作用。
药罐疗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药罐疗法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负压刺激皮肤表面的神经末梢和毛孔,刺激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体液和物质代谢的调节。
2. 通过负压作用刺激表皮和真皮层的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改善局部供血情况。
3. 通过负压刺激经络,舒筋活络,增强自身抵抗力和调节机能。
4. 通过药物与皮肤的接触,药物通过皮肤吸收,起到药理学效应。
药罐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临床应用案例:
1. 治疗肌肉酸痛:药罐疗法可以刺激局部神经末梢,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肌肉废物的排出,减少乳酸积累,缓解肌肉酸痛。
2. 治疗风寒感冒:药罐疗法可以通过负压刺激经络,舒展表面的经络,促进表皮血流的增加,改善风寒感冒的症状,如鼻塞、头痛、咳嗽等。
3. 调节内脏功能:药罐疗法可以通过经络的刺激,调节内脏功能,如胃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等。
4. 治疗皮肤疾病:药罐疗法可以通过负压作用改变皮肤的温度和湿度,促进角质层的新陈代谢,调节皮肤的油脂分泌,从而起到治疗皮肤疾病的作用,如湿疹、痤疮等。
5. 缓解压力和调节情绪:药罐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皮肤和神经末梢,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内分泌调节,减轻压力,舒缓情绪。
总之,药罐疗法是一种有效的中医疗法,具有多种临床应用。
然而,药罐疗法仍需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需要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并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指导和操作,才能取得最佳的疗效。
皮肤科中医药筒拔罐疗法
第 1页
药筒拔罐疗法是用一定药物和竹筒同煎,并乘热将竹筒急合疮 上,以吸取脓毒的方法。
第 2页
1.适应证 (1)毒蛇恶虫咬伤,毒不外出,肿势迅速扩散者。 (2)有头疽坚硬散漫不收、脓毒不得外泄者。
第 3页
2.用法 将所选药物煎水备用。再将鲜嫩竹数段,一头留节,长约20cm ,直径4~5cm,去青皮,厚约0.3cm。靠节钻一小孔,用软木 塞塞紧,放前药内煮数十滚(药筒浮起用物压住),如疮小可 用拔火罐。将药水锅置病人附近,取筒去药水,趁热对疮口合 上,按紧。此时药筒自会吸住,5~10min。筒凉时,拔去木塞 ,药筒自落。
第 4页
3.禁忌证 (1)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 (2)疔疮初起、脓未成者禁用。 (3)皮肤溃烂者禁用。
第 5页
4.注意事项 (1)操作时必须避开大血管,以免引起出血不止。 (2)应检查拔出的脓血,若是鲜明黄稠厚者为顺,若为败浆稀 水、污秽黑绿者应做进一步检查。
第 6页
谢谢大家!
第 7页
药罐法的操作方法
药罐法的操作方法
药罐法(也称为副卧位法)是一种压力释放和气体排出的操作方法,通常用于减轻人体内的气体积聚,以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以下是药罐法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将硬质药罐准备好,确保罐口和皮肤周围干净。
在罐口上布满润滑剂,以免皮肤受到擦伤或撕裂。
2. 安置药罐:选择适当大小的药罐,将其轻轻放置在待处理部位(通常是背部、胸部或腹部)。
确保药罐完全贴附于皮肤上,并尽量避免罐内有空气进入。
3. 触发操作:以一只手握住药罐,另一只手用力将罐口封住,避免空气进入罐内。
同时用力将罐移动1-2厘米,然后松开手指封住罐口。
这将产生一个负压,促使气体从身体组织中释放出来。
4. 长短时间:保持吸气和封口动作持续进行,使药罐在皮肤上不停地移动。
根据需要,可以保持每次操作10-15秒,然后放开罐口,让气体逐渐排出。
5. 重复操作:根据需要,可以重复进行多次药罐法操作,以减轻更多的气体积聚。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皮肤的变化,以确保不存在任何不适或损伤。
注意事项:
- 药罐法不适用于皮肤受伤或有炎症的区域。
- 避免在呼吸困难或严重疼痛时使用药罐法,应寻求专业医疗建议。
- 如果出现皮肤感染、出血或疼痛加重等不良反应,请立即停止使用药罐法,并咨询医生。
中医拔罐疗法
中药拔罐疗法:俗称俗称药罐疗法,又称中药拔罐疗法,它是指中药与拔罐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
拔罐能够通经脉,调气血,平衡阴阳,祛病健身。
中药拔罐疗法起源中药拔罐疗法,古称药角法。
在马王堆出土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
晋代医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有以制成罐状的兽角拔脓血治疗疮疡脓肿的记载。
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则进一步阐述了“角法”的操作方法:刺破患处,用竹管吸拔出血。
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火罐,江右及闽中者皆有之,系窟户烧售,小如大人指,两头微狭,使促口以受火气。
凡患一切风寒,皆用此罐。
以小纸烧见焰,投入罐中,即将罐合于患处。
或头痛,则合在太阳、脑户、巅顶;腹痛,合在脐上。
罐得火气,合入肉即牢不可脱,须待其自落。
患者但觉有一股暖气,从气孔透入,少顷火力尽,则自落。
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风寒尽出,不必服药。
治风寒头痛及眩晕、风痹、腹痛等症。
”对罐具疗法的出处、形状、适应病证、操作方法及优点等做了详细的介绍。
以后,拔罐疗法逐步发展,罐具从兽角、竹筒发展为金属罐、陶罐、玻璃罐,乃至抽气罐、挤压罐等;操作方法也从留罐发展为推罐、闪罐;配伍方法也从针刺、艾灸、按摩、中药发展为配合电针、红外线、石蜡等;适应范围从吸拔脓血发展为治疗风寒痹痛、虚劳喘息等外感内伤的数百种疾患。
据罐具、操作方式、部位及配合疗法等的不同,分别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祛风除湿、温固阳气、舒筋活络、清热泻火等功效。
如留罐法以祛寒作用为主;闪罐法以驱风作用为主;走罐法以活血通络作用为主;多罐法以泻实作用为主;疏排法以补虚作用为主;拔关元可祛寒,拔大推则能清热;若配合灸法或红外线照射法,能增强其祛寒作用;配合针刺、药物、按摩等法,可增强拔罐疗法的治疗效果,并扩大了其适用范围。
拔罐疗法为中国的传统医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广为流传。
好轻松拔罐器,扬弃了古老点火拔罐法的操作不便、容易烫伤、不安全、施治部位受限和适用范围小的弊端,改点火烧真空为真空枪抽真空,使治疗罐具吸附于体表穴位,形成局部充血,促使人体经络通畅、祛风除湿、驱寒拔毒、祛病健身。
药罐疗法及临床应用
药罐疗法及临床应用药罐疗法及临床应用一、引言药罐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在患者体表刺激特定穴位,利用罐具产生负压,从而达到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清热解毒的作用。
本文旨在系统介绍药罐疗法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具体细节。
二、药罐器具的种类和选择1.传统药罐器具:包括玻璃罐、铁罐等。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治疗目的,选择合适的器具。
2.玻璃罐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用火加热玻璃罐内空气,使其产生负压,然后迅速贴在患者体表特定穴位上,以达到疗效。
3.铁罐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利用火热罐底产生负压,然后迅速贴在患者体表特定穴位上,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筋活络的作用。
三、药罐疗法的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清洁患者体表,准备好所需器具和药品。
2.穴位选择和定位:根据患者病症,选择合适的穴位,使用手法准确定位。
3.操作步骤:a) 在玻璃罐内点火,待空气充分燃烧后,迅速贴在患者体表特定穴位上。
b) 确保罐体与皮肤贴合紧密,不漏气。
c) 观察患者反应,根据情况调整罐具的刺激强度和时间。
d) 当治疗结束后,迅速取下罐具,清洁患者体表。
四、药品选择和应用1.药物选择原则: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和症状,选择适合的药物。
2.药品种类:一般可选择中草药制剂、外用患处药膏等。
3.药品的配制和使用方法:按照药师的指导,准确配制好药物,并在药罐疗法中使用或外用。
五、药罐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1.常见疾病的应用:如感冒、肌肉疼痛、骨折等。
2.优势和注意事项:a) 优势:药罐疗法操作简便,疗效明显,且少有副作用。
b) 注意事项:严格控制疗程和疗量,避免过度使用。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包括:药罐器具选择表、药品种类表以及案例照片等。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传统中医疗法2.穴位:中医学中指人体特定部位的穴位,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和气血等功能。
3.负压:在罐具与皮肤贴合的过程中,由于火热罐底产生的负压导致局部血管扩张,从而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4.外用药膏:适用于皮肤表面病患处的中草药药膏。
药罐疗法古月中医探究
药罐疗法古月中医探究前言,药罐疗法是指借助祛除风、寒、湿邪的“药酒”通过涂抹患处之后,通过皮肤渗透,到达病灶。
在借助“火罐或抽气罐”更好的祛除人体患处肌肉、关节缝隙的风寒湿邪。
简称“药罐疗法”。
有人会问,直接拔罐不就行吗,干嘛涂药在拔罐啊,不多此一举吗?关于这个问题,只要做个简单的实验,一试便知,比如:在后背一半涂药一半不涂药,实施抽气罐或拔火罐。
几分钟过后,体验者说出感觉是最有权威性。
人们在苦苦的探索,应运而生了现代的内病外调方法,通常有磁疗、远红外疗,微波理疗、脉冲刺激、针灸、按摩,拔火罐、外敷等等,它们各有所长,尤以“拔火罐”最为盛行,然而,单纯局限为理疗范畴或调理浅表性疾病,而对于深部疾患却望尘莫及,而且疗效较慢,究其原因所在,是因为忽视了一种重要因素“药”。
一、“药罐疗法”是传承于民间的外用中药古方是由纯中药与纯高粱酒精心炮制而成的,是目前唯一针对大自然的风、寒、湿之邪气(空调、风扇)侵袭人体后,所形成的肌肉软组织及关节不适或疼痛.包括长期食用生冷食物、雪糕、冷饮、冰镇啤酒等形成的胃寒、腹寒、宫寒、膀胱寒瘀等症状。
通过药液涂抹病灶,通过皮肤渗透结合“火罐”或“抽气罐”使用,而且是一种对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的纯绿色产品。
是目前唯一针对大自然的风、贼风、寒、湿之邪气(包括吹空调、风扇)侵袭人体后,所形成的肌肉软组织及关节不适或疼痛。
二、根据古月中医家传《蠲痹口诀》之一“风寒湿邪入表里,角之外力从表出”的祛痹理念1、通络祛痛液是通过皮肤给药快速渗透,利用“祛痛液密不外传”的独特配伍方式,借助传统中医“角法”(即火罐或抽气罐)为媒介,与人体内的风、贼风、寒、湿邪气产生神奇互动,通络祛痛液配合火罐或抽气罐这两句“蠲痹口诀”是古月中医先人经过百年临床得出的精髓所在,一直延续至今。
例如:药性通过皮肤毛孔渗入体内与人体内单一的风邪、贼风、寒邪、湿邪;合二为一的风、贼风邪、风寒邪、风湿邪;贼风与寒邪、贼风与湿邪;寒与湿邪;风寒湿邪等产生不同程度的神奇互动,其互动产生“热感”也不一样,体内药性反应由微热感或热感强烈,随着多次药罐调理后,体内几种风、寒、湿邪逐渐驱除体外,脉络畅通,药性的热感也会逐渐消失,这就是所谓“正昆堂通络祛痛液”秘方奇特之处。
药罐理疗、竹罐理疗、汪氏中药竹罐疗法
药罐理疗、竹罐理疗、汪氏中药竹罐疗法壮医的药物竹罐疗法是流传于广西和云南民间两千多年的传统疗法。
药罐法的治疗原理是用煮沸的中药液浸泡竹罐,然后事先把需要拔罐的部位的皮肤刺破,将竹罐吸拔于治疗部位,以疏通气机,达到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散寒止痛,拔毒消肿的目的,常用于风湿痹痛、腰腿痛、肩背酸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头痛等疾病。
药罐疗法集刺络、拔罐、热疗、药疗与一身,所以见效快、疗效好,自古以来就被众多医家所推崇。
最近经过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的发掘和整理,通过专家的技术鉴定,药罐疗法荣获了广西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
具考证,壮医中药竹罐疗法早在八百余年以前就传播到河南滑县(古代的滑国),经过数代人的传承和发扬,形成新的流派。
河南流派的中药竹罐的内径只有大拇指粗,俗称拇指罐,拇指罐口径较小,拔罐时皮肤凸入罐内较少,所以虽然罐的吸力大但痛苦小,并且拔罐部位基本不受局限。
煮罐药物中含有乳香、没药等具有胶性的药物,不但利于罐口的密封,而且煮后竹罐晾干后不容易开裂,很适合干燥的北方的气候。
另外煮罐药方中还含有芳香开窍的药物,煮罐时气味芬芳,透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
六大特点:1、吸力大疼痛小汪氏中药竹罐疗法中多采用内径和拇指大小差不多的竹罐,因此俗称“拇指罐”。
竹罐内的水蒸气冷却成水,产生的负压要比闪火罐法大的多,但由于竹罐口径较小,皮肤凸入罐内较少,所以基本上没有疼痛的感觉,还可以拔在身体上更多的部位。
2、排瘀彻底血液一旦离开身体就会因冷却而凝固,蚊子和蚂蝗在吸血前是先向人体内吐一些抗凝血的唾液,然后才能喝个饱。
瘀血则更容易凝结成块。
煎煮竹罐的中药具有去风、活血的作用,热药汽有效地延缓瘀血的凝固,恰如蚊子和蚂蝗吸血一样,可以有效地将瘀血排出体外。
《纸上的瘀血图片》3、绝不交叉传染精美设计的竹罐套装保证了竹罐一人一套,泻血笔使用的针和套都是一次性的,彻底杜绝交叉传染。
4、独特的围热效应《围热效应照片》中药竹罐的围热效应是汪女士对这一疗法的独到的发现。
药物罐相关知识
药物罐【定义】药物罐法是在拔罐前后在拔罐部位配合药物外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中医罐疗中的特色疗法之一。
目前临床常用药罐疗法主要分4类:储药罐、煮药罐、抹药罐、药物贴敷法。
储药罐法:是将拔罐法与中药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于罐中加入一定量的中药液,然后采用闪火法或抽气法将罐拔在所选穴位上的一种罐法。
这样既可起到拔罐时的温热刺激和机械刺激作用,又可发挥中药的药理作用,从而提高拔罐的治疗效果。
煮药罐法:即以某些药物配伍组成成方,以布包做袋包,用水煮半小时左右,再将完好的竹罐放在锅内煮沸1~3分钟,然后用镊子将罐口朝下夹出来,把水甩干净,口向下,迅速投入另一手持的毛巾中,把水吸干,立即扣在需要治疗的部位上,即可吸附于皮肤上的一种罐法。
抹药罐法:在所选穴位上涂抹中药液,然后再拔罐的一种罐法。
药物贴附法:是用大小适宜的某些药物浸泡酒精后或是将浸有药液的药棉贴在罐内壁,用火点燃后,迅速扣在应拔部位或穴位上的一种罐法。
【目的与作用】拔罐: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鼓动筋脉气血濡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同时使衰弱的脏腑机能得以振奋,鼓动正气。
药物:调补肝肾,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祛风除湿,豁痰破瘀,柔筋止痛。
【适应症】内科疾病:面瘫、脑梗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骨科疾病:骨质增生、急性腰扭伤、腰突症、肩周炎、颈椎病、落枕、筋膜炎等。
皮肤科疾病:带状疱疹、白癜风、神经性皮炎等。
妇科疾病:痛经、附件炎。
儿科疾病:小儿哮喘。
精神科疾病:失眠、疲劳综合征。
【禁忌症】1、有出血倾向的疾病禁用药罐,如血小板减小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
2、新伤骨折、瘢痕、恶性肿瘤、局部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局部弹性差者禁用。
3、妇女月经期下腹部慎用;妊娠期下腹部、腰骶部、乳房处禁用。
4、心、肾、肝严重疾病及抽搐者禁用。
5、皮肤过敏、外伤、溃疡处禁用。
6、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用7、醉酒、过饱、过饥、过劳、大渴、大汗、大出血等不宜使用。
《药罐通络疗法》详细介绍
《药罐通络疗法》详细介绍一、疗法概述(一)疗法名称及传承药罐通络疗法是一种融合了传统中医理念与独特技法的治疗方法,它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传承,被誉为中医领域的一项绝技。
该疗法受到了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央视国际《台湾频道》以及北京卫视《这里是北京》等媒体的共同推荐,彰显了其在中医界的重要地位。
其根源可追溯到古老的刺血疗法,相传是由神医华佗所发明,华佗曾运用此疗法为曹操治疗头痛,历经千百年,一直是中医界密而不传的治病绝技。
(二)理论基础1.中医经典依据瘀血学说在中医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肇始于《内经》,奠基于仲景。
在《内经》中就有血泣及恶血之论,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明确了瘀血的命名。
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关于针刺治疗,有近半数以上是采取针刺放血的方式。
2.气血与疾病的关系《素问・调经论》篇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 这表明外感和内伤等因素均会导致人体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出现障碍,进而引发阴阳失衡、气滞血瘀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最终导致各种病症的产生。
《素问・血气形志》篇又强调:“凡治病必先去其血。
”这体现了古人对放血疗法的重视,以及放血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3.放血疗法的验证经过历代中医名家的实践和总结,古人对放血疗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前贤屡试不爽的实践证明了放血疗法确有通经活络、开窍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对各种气滞血瘀、经络瘀滞、疼痛等病症具有显著的疗效。
正如中医名家孙六合教授所说:“久病必瘀,怪病必瘀,重症必瘀,必有瘀血阻滞气机,恶血邪气尽出,立起沉疴痼疾。
”4.二、疗法原理与特色(一)张氏药罐通络疗法的形成张氏药罐通络疗法是在继承历代医学名家的刺血疗法基础之上,经过张家几代人持续不断的临床摸索和实践总结,逐渐形成的一套独具特色的综合疗法。
它将刺血、拔罐、药疗三种治疗方法有机结合,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依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通过循经选穴配穴,运用刺血拔罐药气热敷的方式,以达到祛除邪气、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恢复正气的目的。
药罐疗法及临床应用
药罐疗法及临床应用药罐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是利用药物及物理热刺激疗效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药罐疗法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现代临床应用中,药罐疗法广泛使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包括肌肉疼痛、关节炎、呼吸系统疾病等。
药罐疗法的原理是通过罐子与皮肤之间的真空效应,产生一定的吸力,促使血液循环加快,并改善机体的气血运行状况。
这种疗法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有助于消除炎症、淤血和瘀血,对于改善局部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
药罐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广泛。
对于诸如寒性疼痛、风湿痛、肌肉疲劳和僵硬等症状,药罐疗法可以产生热量,有助于放松肌肉、舒缓疼痛。
对于关节炎、颈椎病、腰腿痛等慢性疾病,药罐疗法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促进关节和组织的修复。
对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等,药罐疗法可以通过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肺部通气功能,缓解呼吸困难。
此外,药罐疗法还可以用于保健养生,促进身体健康。
在中医理论中,药罐疗法可以通过调整人体气血,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药罐疗法可以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吸收;可以活血化瘀,排除体内的湿气和瘀血;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当然,使用药罐疗法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药物的种类。
根据中医理论,药罐疗法可以用非药物和药物两种方式。
非药物药罐疗法利用罐子与皮肤之间的真空效应,通过气压差造成反射性局部充血,起到疏散寒湿、通经活络的作用。
药物药罐疗法则是将草药、药膏等药物放置于罐底,利用燃烧的药物产生热量,然后患者将罐子翻置于皮肤上,使药物进入皮肤。
需要注意的是,药罐疗法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性和卫生性,以免造成伤害或感染。
此外,药罐疗法也有一些禁忌症,例如发热、炎症、皮肤损伤等情况不适合使用。
总而言之,药罐疗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通过产生吸力和热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药罐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常见疾病的治疗,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药罐疗法操作规程,1200字
药罐疗法操作规程药罐疗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皮肤表面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气血运行和促进疾病康复的效果。
药罐疗法操作规程如下:1. 准备工作1) 确保病人对该疗法没有过敏反应或禁忌症;2) 准备好适用于药罐疗法的药罐,可选择玻璃罐、陶瓷罐或塑料罐;3) 准备好火源,可以使用酒精、酒精灯或专用外源加热设备;4) 准备好搭配的辅助药物,如中药中的活血化淤药物。
2. 术前准备1) 确定治疗部位,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区域;2) 清洁治疗部位,确保患者皮肤干燥和无明显创伤,以防感染;3) 患者舒适地躺下或坐下,保持放松状态。
3. 操作步骤1) 摩擦药罐边缘,以减少可能的剧烈刺激和皮肤被勾起的几率;2) 在药罐内注入适量的可燃药物,当然也可以使用无火药罐;3) 将药罐放置在治疗部位,紧贴皮肤表面,按照需要的数量确定药罐的数量;4) 使用火源将药罐加热,并在罐口边沿产生负压,使药罐吸附在皮肤上;5) 确保药罐密封完好,没有漏气现象;6) 根据患者情况和疗效需求,控制药罐的加热时间和温度;7) 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皮肤的变化,根据需要调整药罐的位置和数量;8) 按照疗程和治疗目标决定每次治疗的时间和频率;9) 当治疗结束时,使用湿毛巾擦拭患者的皮肤,以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10) 清理药罐后,将其消毒或清洗。
4. 注意事项1) 首次使用药罐疗法的患者需进行过敏试验,以确保没有过敏反应;2) 药罐加热时间和温度应适度,避免烫伤患者皮肤;3) 酒精燃烧时需格外注意火源的安全;4) 对于患有皮肤病、皮肤破损或疮疖等情况的患者,禁止使用药罐疗法;5) 患者在药罐疗法期间需保持放松,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6) 术后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受风寒侵袭。
通过遵守以上的操作规程,可以有效地进行药罐疗法,提高疗效,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需要提醒的是,药罐疗法使用前需要获得专业医生的指导和许可,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监测。
药罐法的应用原则
药罐法的应用原则
我跟您说啊,这药罐法可有不少讲究。
您瞧,咱得先搞清楚啥时候能用这药罐法。
比如说,要是那人病得厉害,身子虚得很,这药罐法是不是就得小心着用?
再一个,用啥药放进罐子里也得好好琢磨琢磨。
有的药性子烈,有的药性子缓,咱得根据病人的情况选对喽。
还有啊,这拔罐的地方也有说道。
有的地方肉厚,有的地方皮薄,可不能乱拔。
就说那后背吧,肉厚,能多拔几个罐,可要是手腕子那块儿,就得悠着点啦。
我跟您讲,有一回我给一个大爷用药罐法,那大爷疼得直咧嘴。
我一看,哎呀,是我没掌握好力度。
从那以后,我就更小心了,每回用药罐法都得前前后后想好几遍。
您说这药罐法是不是得处处留神,要不然,不但治不好病,还可能给人添新毛病呢!。
发泡药罐疗法瑶族外治的精华
发泡药罐疗法瑶族外治的精华发泡药罐疗法是广西桂北瑶族地区所特有的一种治病方法,是瑶族外治的精华。
瑶医发泡药罐疗法,是广西瑶族在长期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在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民间外治疗法,这种疗法的运用为广西瑶民的生长繁衍,为瑶民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一份丰硕的民族文化遗产。
发泡药罐疗法属拔罐法,古称角法,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曾任广西勾漏令(现北流县)的葛洪,在其所著《肘后方》中,总结了广西壮瑶等民族民间各种角法,并记载于《肘后方》中,至今北流县仍有葛仙翁丹灶遗址,为广西各民族开展角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地理环境上看,广西地处南疆,自然环境特殊,阴湿多雨,脚气、风湿、身重等常见发生,特别是广西桂北山区更为突出。
故此,广西桂北瑶族先民在与疾病长期的斗争中,充分利用地道药材与瑶山多竹的特点,创造出一套简便、灵验、效捷的瑶医发泡药罐疗法。
由于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发泡药罐疗法靠心传口授而流传下来,故这种疗法的起源已无法考证。
至于拔罐疗法,据有关史料记载已有千余年历史,但早期仅是单纯拔罐法,并仅用于外科治疗疮疡时,吸血排脓、其作用原理普遍认为是一种吸拔作用。
随着医疗实践的不断发展,拔罐疗法无论在罐具、方法、药用等等方面都有所改进和发展,而且治疗范围也逐渐扩大,其作用原理为:拔罐时造成一种负压,使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局部产生瘀血,并产生自家溶血现象,部分红血球、白血球受到破坏,大量血红蛋白释了,并通过点刺放出,从而达到良性刺激作用,同时,在吸拔过程中,部分药液通过局部皮肤吸收,加上热熏作用,使局部穴位血管得到扩张,血循环加快,改变周末血管充血状态,神态得到调节,新陈代谢旺盛,营养状况得到改善,血管壁渗透性增强,增强了机体抗病能力和耐受力。
因此,具有祛风祛湿、活血舒筋、散寒止痛,消肿散结等功效,外加瑶药外敷发泡及瑶药熏洗,局部刺激皮肤,使得部分体液渗出,从而又达到了开窍泄热,活血祛瘀、疏通经络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罐疗法
近几年,“疾病医学”逐渐向“健康医学”转变,医学关注的对象也将从“已病人群”逐渐向“未病人群”扩展,对疾病的策略从“有病求医”向“预防为主”转变,医学干预的切人点逐渐前移。
不少疾病患者接受了“冬病夏治”的观念,在入伏时进行治疗。
迎春林区人民医院中医科科根据东北寒凉天气易人受寒的特点,引发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疾病、胃肠疾患、疲劳症、关节疾患、腰脊劳损、软组织损伤、顽固性疼痛等多种急慢性常见病,多发病。
我科跟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开展了冬病夏治穴位药罐治疗。
配合已开展的“三伏贴”“三伏灸”“三伏汤”疗法,具有临床疗效更好、见效更快的独到效果。
药罐疗法是拔罐法与中药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以竹罐为工具,药液煎煮后,利用高热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竹罐吸附于施术部位,这样既可起到拔罐时的温热刺激和机械刺激作用,又可发挥中药的药理作用,从而提高拔罐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选择不同的中草药。
药罐疗法依据中医理论,施治于经脉、腧穴、肌腱,可达到行气活血、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柔筋缓急的
临床作用。
药罐疗法的优点是温热作用好,可起到罐与药的双重作用,适应人群不受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限制,是一种老少皆宜的绿色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