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高中语文教学中思考重要性

合集下载

论述“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论述“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论述“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学思结合的概念学思结合,顾名思义,即将学习和思考结合在一起,在教学中强调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还要对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和应用。

学思结合的实践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思结合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学思结合的核心是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学思结合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1.2 学思结合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学思结合是指将学习和思考相结合,通过学习积累知识和技能,通过思考理解和运用知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思结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需要通过学习课文、阅读文章等方式积累语言文字知识,同时也需要通过思考、分析、创造等方式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学思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语言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学思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将学习和思考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地思考问题、探索知识,从而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促进学习动力的产生和增强。

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通过学思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学思结合的实践方法学思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设立探究性学习任务。

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

可以让学生通过文本分析自我探究某一主题或现象,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独立思考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文思维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文思维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语文思维能力是指个人运用语言进行思维活动的能力,它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提高人文素质和思想创新能力的关键。

在高中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成为了一大难题,那么高中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详细展开:培养语文思维的必要性、培养语文思维的途径和培养语文思维的策略。

一、培养语文思维的必要性1、提高人文素质。

高中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精选的文章、语文人文历史等各种文化程度的挑选,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互动平台,从而进一步认识自我,拓展思维,理解社会,探索未知,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2、培养思想创新能力。

高中语文教育追求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高中语文课上,通过发掘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潜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进行深入、广泛的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创新能力。

3、提高综合素质。

语文思维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语文思维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应变能力、执行力等各种能力,从而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二、培养语文思维的途径1、通过阅读培养语文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是通过语文阅读,让学生获得广泛而深入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技巧。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作品的情节、人物性格、语言表达、背后的文化内涵等各种因素,进行深刻、全面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2、通过写作培养语文思维能力。

学生在书写中需要不断思考、适应不同的写作任务,进行不同类型的写作。

这既是语文思维的体现,也是培养语文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写作对高中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自由写作、日记写作等方式加强语文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延申。

3、通过学术调研培养语文思维能力。

在高中阶段,学生开始了解和接触到各种知识领域及其相关内容。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语文思维能力的概念、意义和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参考。

一、语文思维能力的概念语文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通过对语言的理解、表达、运用和创造等多种思维活动的综合能力。

它包括了逻辑思维、联想思维、想象思维、批判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是学生在语文学习和运用过程中不断培养、提高的智力品质和综合能力。

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

1.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准确、生动,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有效地进行交流和沟通。

2. 提高文字理解能力。

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领悟,使他们能够正确把握文本的主旨、中心思想,提高阅读理解的水平。

3. 增强批判性思维能力。

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阅读、写作和交流中能够更加理性、全面地思考问题。

4. 培养创新能力。

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在语言使用和表达中发挥创造力,产生新颖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观点。

1. 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思维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分析、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思维活动,如归纳思维、概括思维、联想思维、比较思维等,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

2. 注重启发性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引导他们根据实际情景进行思考和分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来领悟和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

3. 提倡解答开放性问题。

在课堂教学和作业布置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来进行解答,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拓展他们的认知广度和深度。

基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思考

基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思考

依赖老师的讲授 , 对语文的字词理解上也是参照老师的讲解 和教科书资料 的解 释。在语言理解上形成 了一种既定 的模 式, 没有 向更广的方面延伸。但是 随着教育界在教学模式方 面的不断发展与改进 , 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早 已有 了质疑的 声音 。 我国目前主要重视素质教育 , 大力发展新课标, 高中语
2 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的意义
就现 在我 国学 生普 遍思 维能 力来 看 , 由于长 期受 到学 校 应 试教 育 模 式 的影 响导 致学 生 对事 物 的观 点都 具 有一 种 既 定 的模 式 , 在 对 待 事物 看 法上 没 有 自己主观 的思 考 , 创 新 意
之间会进行各种问题 的探讨和思考 , 他们之间产生的讨论和
中显得 尤其 重要 。 本文就通过分析 高中语文教学思维的特 点和 意义进而总结 出提 高语 文思维能力的几点方法 。 关键词 : 高中语文 ; 语文教 学 ; 思维训练
人 的思维 能力 是具 有极 大 的潜 能 和挖 掘空 间的 , 对 于高
中学生而言 , 他们 的思维能力也是无可估量的。 但是 , 就我 国 目 前 的应试教育模式来看 , 教师们为了学校的升学率对高中 语文的教学也完全采取传统的“ 填鸭式” 的教学手段 , 在整个 课堂中, 基本都是老师在讲 台上讲授课本知识 , 学生坐在下
对 新知 识 的探 求 欲 望 , 培 养其 不 断提 出新 问题 , 解 决新 问题 的热情 。使学 生在 学 习高 中数学 时 , 从 被动 接受 转 变为 自动
数公式 y = f ( x ) 结构形式属性进行分析时 , 教师可以对公式 中 的关键词 、 符号的意义 、 定义域等对学生进行提问。
面听, 没 有 留给 学生 自己学 习和 思考 的 时 间 , 这 样极 大 阻 碍 了学生们思维发展和锻炼 , 导致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

例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思考重要性

例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思考重要性

例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思考的重要性【摘要】在新课改开展得如火如茶的今天,一些语文课堂教学表面热热闹闹,但是学生没有作深入的思考,内在的潜力得不到挖掘,语文素养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其实这样的课堂教学实效是没有的。

教学实效是教学的生命,语文课堂应当回归本真,让“实效”时刻穿行在语文课堂的每一分钟。

那么,如何让课堂变得真正有实效呢?本文结合莫泊桑的《项链》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思考;教学实效;和谐过去讲课,几乎每次都是大量地查阅相关资料,然后编写详实的教案。

每节课堂都是那样的“充实”,唯恐有所遗漏。

这样讲的代价是牺牲学生课上的思考时间,学生成了被动的接收者,而不是主动的参与者,时间一长就丧失了对语文的兴趣。

语文的文学功能退化为单纯的语法功用,语文的育人功能退化为单纯得教人功能。

语文课需要通过反复大量的阅读来帮助理解。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平时,在我们的课堂上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让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话音刚落,学生便仓促的读起书来。

顷刻间,学生们一个个静了下来,坐的笔直。

结果,读的什么不得而知,对于老师所提问题也是答非所问或支离破碎。

整堂课下来,学生没有静下心来真正的思考问题,课堂气氛紧张,老师便用许多的“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体会,真是筋疲力尽。

学生也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的是一头雾水、懵懵懂懂、一知半解。

于是语文变得越来越没有意思,越来越不招学生喜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症状呢?有的老师说“学生好,能跟老师配合很重要,课堂能不能出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会不会跟老师配合。

”真的是这样吗?细细想来,为什么名师、大家面对一班陌生的学生,却是那么的和谐。

为了改变这种尴尬境地,我尝试着去改变,尝试着让思考回归语文课堂。

在莫泊桑的《项链》一课中我做了一次尝试:《项链》讲什么?讲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讲路瓦栽夫人的虚荣心?讲莫泊桑关于“偶发小事对人生的影响”?讲小说的精妙构思?所有这些都是那么清楚明白,学生一看就懂,不听也明白。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思考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思考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新课标的实施,为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种先进科学的理念,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了一些新鲜气象。

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建议”中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们纷纷探索和研究全新的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价。

但是由于不少教师对新课改在认识上有偏颇,继而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的做法。

一、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我们经常在公开课上看到这样的现象:在课堂中,教师们运用多媒体方式如图画、照片、音频、视频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件制作精美丰富。

与传统形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拥有毋庸置疑的优势: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等。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操作的不好,多媒体教学可能带来更多的弊端。

信息的丰富必然会使课堂时间紧张,教师不得不缩短每个多媒体信息出现的时间。

在应接不暇的信息切换过程中,学生连短暂的视觉停留时间都没有,仅仅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而已,思考自然流于肤浅,更不用说潜下心来仔细品味。

学生沉浸于光怪陆离的画面之中,回答大多是浮于表面的、琐碎的应景式对答,是夹生饭,很少有闪耀思想火花的语言。

二、强调小组讨论,忽视课堂教学效益的倾向我们曾经听过,可能自己也曾经试着上过这样的课:气氛活跃、师生活动热烈,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于是这堂课得到了几乎是众口交赞的积极评价。

但在课堂结束后检查教学效果,发现不少学生并没有在课堂上真正学到什么,那这又是为什么呢?表面上看,着实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师生互动,而实际上,互动基本是单向的。

话题基本都是老师提出的,没有来自学生自己思考的问题;有些话题远离学生生活,甚至有些论题“高深莫测”,以一般学生的水平,基本上摸不着头脑。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11思想NEW WRITING语文教学研究 2020.7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涵盖了大量的知识内容。

语言作为人们日常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不仅体现了对文字的运用,也突出了情感的交流。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学生易逐渐形成语文思维,拓展思维意识,不断加强自身听说读写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力和想象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师正确认识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重要性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深刻认识到语文思维对学生学习语文及今后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师要改变传统死板的教学方式,以引导者的身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给学生以自由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间。

另外,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技巧的传授,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分层教学及指导。

教师要以互动的方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通过沟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及学生对问题的真正看法。

教师要通过教学技巧引导学生跟随自身的教学节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语文思维培养特点1.广泛性。

语文的丰富性决定了其包含广泛的思维,这些思维能够直接从生活的点滴中反映出来,小到思想道德,大到社会历史无不反映了思维的广泛性。

语文思维不是一种局限性的格局,它不仅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也能够独立发挥自我价值。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打开固化的思维模式。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应该遵循“广、博、厚、深”四个原则,帮助学生理解语文中蕴含的价值,激发学生对语文探索的欲望,在走进语文、热爱语文、探索语文、积累语文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语文思维能力。

2.渗透性。

语文存在于字里行间,存在于思想的传达,存在于千年的历史文明之中,语文来源于生活,经过升华后形成优秀篇章。

语文中人物情感的碰撞,波澜壮阔的景色都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每一篇文章都能带给学生不同的体验感受。

逻辑思维训练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及策略

逻辑思维训练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及策略

逻辑思维训练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及策略逻辑思维是指人们进行思考、判断和推理时所依据的一种合理性、无违背性的思维方式。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逻辑思维训练具有重要的必要性。

逻辑思维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水平。

本文将探讨逻辑思维训练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策略。

逻辑思维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一种高度系统性和严密性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进行理解、分析、评价等多种思维活动,逻辑思维的训练可以使这些思维活动更加有条理、有效。

逻辑思维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逻辑思维不仅仅是语文学科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更是人们认识和思考世界的一种普遍方式。

逻辑思维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

这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逻辑思维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逻辑思维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推导作者的观点、整合思考问题的方法。

逻辑思维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在语文学科中的成绩。

引导学生关注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逻辑思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逻辑思维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设计具有逻辑思维训练意义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些逻辑思维的训练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在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逻辑思维的规律和方法。

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逻辑性强的文章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

鼓励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进行问题解决。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推理和解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供适当的反馈和指导。

浅谈逻辑思维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浅谈逻辑思维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新校园教学研究· 61 ·浅谈逻辑思维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黄向华(嘉祥县第一中学,山东 济宁 272400)摘 要: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获得学习知识的方法。

近年来,高考语文学科的考试评价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会在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当中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会在写作当中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甚至有很多语言应用题目都是直接考查学生的逻辑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逻辑思维;重要性文学创作离不开形象思维,文学评论离不开逻辑思维。

这跟我们作为冷静的旁观者、研究者、分析者的身份是分不开的。

文学创作很多时候要依靠创作者的灵感和激情,形象思维和灵感会占上风;但作为读者和研究者,我们会更多地去思考作品所反映的感情线索、思想内容和论证方法,逻辑思维就非常重要。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即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要求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其中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能力都是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下面就针对近几年来语文高考试题的几种题型来谈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在分析综合类题目中的考查应用论述类文本阅读要求在阅读中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现在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已经很少出一些单纯通过比较原文和选项就能选出答案的题目,而是会在理解把握原文主要意思的基础上去设一些题目,偷换概念、滥加因果、颠倒因果,逻辑错误是出题人常用的设题方法。

所以,学生除了要理解文本的内容,还要对文章的写作思路、逻辑顺序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二、在鉴赏评价类题目中的考查应用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以及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对文本的某种特色做深入的思考和判断。

高中语文教学中反思的案范文(2篇)

高中语文教学中反思的案范文(2篇)

高中语文教学中反思的案范文在2___-2___学年度,我担任高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

在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把教学重点放在了阅读教学上。

这一学期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留给学生尽量多地读课文的时间,要求自己做到“且慢开讲,且慢启发”,慢慢改掉以往为赶教学进度置学生的感受于不顾的教学套路。

语文学习是一个体味、浸染的过程,不能快节奏,必须让学生保持宁静、平和的心境,这样才能保证对课文的独立阅读及对问题的独立思考。

以往的阅读课上,我总是先布置思考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这样,学生读的方向、思考的重点就明确了,教案预设的教学目标也顺利达到了。

然而不足的是,教师的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先入为主,造成了思维的定势,严重地干扰了学生独立自主地阅读,无形中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学校教学中形成的一个怪圈,就是中学师生天天用,天天练语文,可是最缺乏成就感的学科却是语文,没有多少学生敢说自己语文学得好,没有多少语文教师敢说自己的语文教得多好。

这一学年度我是从高三下到高一年级的。

从高三到高一年段,语文教学内容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学对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高三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十分投入十分积极的,毕竟他们面对自己人生的关键选择。

而这届高一学生,对于他们而言学习似乎是个负担,他们对学习没有什么热情。

这是我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我接手开始。

我总在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学习的状态,提供了很多可以执行的学习方案,但从实际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而言并不是很理想。

我在反思:到底是我的教学不够生动有趣,还是教材缺乏吸引力,还是这些学生早已厌倦了语文学习?我至今还不敢轻易下断言。

因为高一(10)班的学生,有十几个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我是比较满意的,我从这一学年度一开始就布置的那些积累知识、背古诗、读名著、练字、增加阅读量这些工作,他们基本上始终都能够保持高度的热情,而且能够坚持。

而高一(11)班的学生相对就要差些。

高中语文参与式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高中语文参与式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高中语文参与式教学的思考和实践高中语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之一。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兴趣不高、记忆内容快速遗忘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了参与式教学的思路和实践。

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参与式教学的思路参与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积极参与,教师从引导者变为合作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情境。

参与式教学的核心思路有以下几点:1.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导入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需求,使学习成为他们主动追求的目标。

2.引导合作学习。

提倡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帮助他们共同解决问题。

3.导入案例分析。

利用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知识应用于实际。

4.鼓励多样化表达。

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增强自信心。

二、高中语文参与式教学的实践在实践中,我尝试了以下一些方法和策略,以期使高中语文参与式教学发挥最佳效果:1.设计情境引导学习我经常利用课堂小故事、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的素材,设计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例如,在学习《围城》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情境——学校里发生了一起同学之间的矛盾,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矛盾的发生,如何解决矛盾。

通过这种情境引导,学生能够对小说中的情节产生共鸣,并深入思考其中的道德问题。

2.引导合作学习在课堂上,我经常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

在学习《论语》的时候,我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小组扮演一个孔子弟子的角色,然后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来还原真实的《论语》情境。

这种方式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理解孔子的思想。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许晓娟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许晓娟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许晓娟发布时间:2023-05-08T01:38:25.914Z 来源:《中国教工》2023年5期作者:许晓娟[导读] 思维能力是决定一个人发展高度的重要因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确立新的目标和方向温州市永强中学摘要:思维能力是决定一个人发展高度的重要因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确立新的目标和方向,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特点,在思维能力培养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要摆脱传统思维理念的限制,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和改进,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增强。

本文将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加以分析,明确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问题,探索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必须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和方法,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这也是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

特别是在核心素养的概念提出后,对于思维能力的关注度更高,要引导学生突破固有思维的限制,真正在学习中提高思维灵活性及创造性,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因此,教师应该明确当前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要求,在实践工作中以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突破固有思维的限制,拓展思维深度和广度。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部分教师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只关注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当前教学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以知识技能教学为主,重点引导学生怎样解题,未能从思维能力及素养方面出发实施人文化教育,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考试成绩,但是不利于学生的今后成长。

高中语文教学任务较重,部分教师按部就班完成教学目标,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的积极性不高[2]。

此外,教学方法也呈现出单一化的问题。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思考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思考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思考【摘要】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文学作品,提升语文素养。

本文首先介绍了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整本书阅读的意义,方法,实践策略,评价方式以及在提升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

通过深入阅读整本书籍,学生可以更好地领会作品的主题和意义,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结合实际案例,文章提出了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并提供了评价学生阅读水平的方法。

文章总结了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强调了其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整本书阅读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思考,重要性,意义,方法,实践策略,评价方式,提升学生能力,价值。

1. 引言1.1 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整本书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整本书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整本书的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结构、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而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水平。

整本书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对整本书的深入阅读和分析,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并对作品中的主题、人物及情节等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

整本书阅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阅读不同题材和风格的整本书,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和观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整本书阅读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2. 正文2.1 整本书阅读的意义整本书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促使他们对文学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通过阅读整本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作品背后的思想、情感和意义,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的故事情节。

高中语文实施大单元教学案例设计及思考

高中语文实施大单元教学案例设计及思考

高中语文实施大单元教学案例设计及思考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推动着语文教学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素养为指向的大单元教学引起语文教育界的关注。

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大单元教学,符合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可以助力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实施,推动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以及解决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是教师依据课标、学情以及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双线组元结构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梳理单元大概念,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内外语文资源,创设真实性、统整性大情境,用大任务串联语文课堂,将学习内容融合进学习活动中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目的之一是突破目前单篇精讲、忽略单元整体性的语文教学现状,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统编版教材具有“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科学性”和“时代性”“重视思辨性与文学性”等特点。

具体来说,文体意识鲜明,侧向于文学性,语言学更为被重视。

这使得以往教材设计中存有的单篇独立,联系不强的问题得到改善。

大单元教学强调单元意识和素养为本,注重学习资源的整合优化,突破课时中心主义,着眼于单元学习的完整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核心素养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以上四个方面不是分裂的,而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体现出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全方面要求,大单元教学有助于这种整合性素养的真正落地。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填鸭式的课堂现象近年来有所减少,小组讨论、各种活动任务也进入到课堂;但是通过这些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什么,学会什么,部分教师是说不清的。

部分教师没有统整意识仅聚焦眼前的“这一篇”,备课时较少关联“这一篇”与教材中的其他内容,导致出现“高中教的初中都教过,初中教的小学都教过”的问题。

结合当前教学现状,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是迫切的,我们必须探究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与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尝试以语文要素为依据对单元进行分类,选择有相同语文要素的单元内容进行统整,以有利于学生对特定语文要素的掌握。

对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教育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它关乎着一个国家的未来,近几年来,教学发生改革,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文章首先讲明了高中语文课的教学意义,提出了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的几点主要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思考;方法1、学好高中语文的意义首先语文是一门基础的语言学科,而且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关系着我们的生活,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是学好其它科目的基础,学好语文,才能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如生活中与人聊天,写信,发邮件都会遇到语文知识,其次语文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语言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还直接影响着其他能力的提高,毛主席当年语文成绩特别突出,杰出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他的一生,最后,也是最直接的原因,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来看,拉分值的就是语文,语文成绩考不好,四大名校无望,市重点无望,语文考得好坏决定你的前途。

2、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的现状分析目前人们已经意识到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

对语文教学进行了改革,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令人欣喜,叫人振奋。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不少老师的课堂“创新”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形似神异,徒有形式,没有实效,语文课堂丢失了“语文味”。

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形式上的自主模式实际的教学成效不高新的教学改革中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它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目标,自主学习模式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新型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动起来,开动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是有部分教师将自主学习模式肤浅的简单地理解为课堂上提出思考题,其余问题全部由学生自己解决。

这样的教学活动既没有进行课前充分的自主预习作为基础,老师没有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该有的作用,使得很多学生积极学习了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自主学习模式不是指学生自己学习,而是教师进行指引让学生更好的学到知识。

高中语文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高中语文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高中语文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深度思考?高中语文,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其教学目标不仅在于掌握基础知识,更在于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提升思维能力。

然而,如何在课堂上增强学生深度思考的广度和深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探讨高中语文老师如何引导学生持续思考。

一、构建思维框架,引导深度解读深入思考的前提是对文本的深刻理解。

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构建完整的思维框架。

1. 立体化解读文本: 引导学生从字词句、段落、篇章等不同层级进行分析,并探讨不同层级的联系与相互影响,帮助学生建立对文本的整体结构把握。

2. 寻找文本深层含义: 鼓励学生跳脱字面意义,探究文本背后所蕴含的哲理、社会现实、作者情感等,并结合时代背景、历史文化等因素进行解读。

3. 多角度视角分析文本: 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人生经历等多个视角出发,对文本进行多角度分析,最终达到拓展文本的深度和广度。

二、发散式提问,激发深刻思考有效的提问是引导学生深刻思考的关键。

教师要设计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给出独到的见解。

1. 问题设置要深入文本: 尽量避免仅仅停留在对文本的简单描述和信息提取,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作者的写作意图、文本的现实意义等问题。

2. 多角度提问,激发思考: 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进行思考,例如文本内容、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社会意义等。

3. 鼓励学生提问,营造互动: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提问,并引导他们通过回答和讨论,共同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进一步促进学生思想的碰撞。

三、课堂活动设计,催发深度思考课堂活动的设计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

1. 辩论式活动: 在文本中的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辩论,引导学生通过批判性思维,从不同角度参与论证。

2. 角色扮演活动: 让学生扮演文本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性格、心理活动以及文本的时代背景。

对高中语文教学问题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问题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问题的思考摘要:语文教学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根据其多年的工作经验,就高中语文教学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问题改革建议一、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反思1.1学生们欠缺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在高中阶段,教育中语文总是不受同学们的重视。

一些学生们高喊着“学好数理化哪里都不怕”的口号,总是忙着背英语、背政治、历史。

这些同学总是觉得语文是自己的母语,是自己每天使用的语言,只要在考试之前看看能背过就可以了,对语文没有浓厚的兴趣去学习。

还有的人觉得语文不能帮助他们大幅提高自己的成绩,还不如去节省时间用来研究几个数学公式。

其实语文的魅力是无限的,只要坚持学习就能领略的到,并且最终反映在学习成绩上,知识是通过每天的学习积累起来的。

1.2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

素质教育不断普及,但是把应试教育完全转变为素质教育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学生们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而升学率也是学校之间竞争的主要因素。

这使得学生们更加有侧重的学习语文,只是钻研考试得分点而并不是真正的学习语文这门课程。

有的更是把各种参考资料作为自己学习的教材,作为提高自己语文成绩的宝典放弃了对语文课本的学习。

殊不知语文课本里这些精挑细选极具学习意义的文章并不是哪本参考资料就能代替的,这种抛弃精华的学习方式也并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

1.3教师水平有待提高。

如果说课本是语文的灵魂,那么教师就是这门课的主导。

教师的职责是传业、授道、解惑。

教师的学习能力、教课方法以及专业素养是对语文教学起决定作用的。

教师不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主动学习这门课程。

如果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

有的教师照搬一些比较新颖的讲课方式,而不考虑学生的自身特点与差异性需求,这种教学模式非但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停滞不前。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因王鲁燕摘要:本文着眼于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现状,对如何培养当代高中生的语文思维,并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了考察和分析,高中语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阶段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非常重要。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维在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育部对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在主流教育培训中,教师要注意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高中语文思维的主要特点(一)高中语文思维具有广泛的特征,通常反映在人道主义和工具方面。

语文知识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教师应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并鼓励学生正确地思考。

(二)学习交流语言时,同一个问题常常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因此,课堂上必须进行讨论。

在讨论中,有必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学生具有不同的思维水平,为问题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方向,教师应鼓励消除思维上的局限性,并充分扩大学生的语文思维机会。

(三)高中的语文思维也显示了艺术的性质。

语言文字本身就是艺术,其呈现的艺术性通常会显示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并且在学习其他事物时会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来。

二、发展语文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学生将全部精力都花在书本上。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创新技能,而是被动地接受了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无法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量,当毕业生进入社会时,通常不能自由使用学到的知识。

因此,语文思维的发展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地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

此外,语文思维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表达和思考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

三、发展独立思考并形成探索性思考方式根据新的教学标准,高中语文课本中选择的作品通常反映的是作者对个人生活,情感和社会现象的看法。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

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模式千篇一律的现象饱受诟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不到新鲜感,也就逐渐对语文学科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对我国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发展与提升产生了极大的阻碍。

伴随着我国教学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利用求异思维开展教学工作为语文课堂打开了一片新天地,能为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者提供新的方向。

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帮助。

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很多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者习惯于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进而对学生开展“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很多情况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真正的发挥,在课堂上只能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求同”思维根深蒂固。

另外,高中阶段的课程比较紧张,很多教师为了赶进度,往往将自己总结好的“标准答案”给学生,让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这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有着非常大的阻碍作用。

针对上述情况,利用求异思维开展教学势在必行,其不仅可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品质,同时对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课堂教学效率作用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我国教育现代的进程。

一、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是直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知识的教学已经不再是第一位,而能力的教学则成了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

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高中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主,而培養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要改变传统过于统一化和标准化的教学模式,要在教学中充分融入求异思维,让学生用于提出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想法和意见,让学生敢于思考、乐于思考,为学生建立一个充分发挥思维能力的空间。

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认同他人的思维和观点,才能确保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思考的重要性【摘要】在新课改开展得如火如茶的今天,一些语文课堂教学表面热热闹闹,但是学生没有作深入的思考,内在的潜力得不到挖掘,语文素养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其实这样的课堂教学实效是没有的。

教学实效是教学的生命,语文课堂应当回归本真,让“实效”时刻穿行在语文课堂的每一分钟。

那么,如何让课堂变得真正有实效呢?本文结合莫泊桑的《项链》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思考;教学实效;和谐
过去讲课,几乎每次都是大量地查阅相关资料,然后编写详实的教案。

每节课堂都是那样的“充实”,唯恐有所遗漏。

这样讲的代价是牺牲学生课上的思考时间,学生成了被动的接收者,而不是主动的参与者,时间一长就丧失了对语文的兴趣。

语文的文学功能退化为单纯的语法功用,语文的育人功能退化为单纯得教人功能。

语文课需要通过反复大量的阅读来帮助理解。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平时,在我们的课堂上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让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话音刚落,学生便仓促的读起书来。

顷刻间,学生们一个个静了下来,坐的笔直。

结果,读的什么不得而知,对于老师所提问题也是答非所问或支离破碎。

整堂课下来,学生没有静下心来真正的思考问题,课堂气氛紧张,老师便用许多的“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体会,真是筋疲力尽。

学生也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的是一头雾水、懵懵懂懂、一知半解。

于是语文变得越来越没有意思,越来越不招学生喜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症
状呢?有的老师说“学生好,能跟老师配合很重要,课堂能不能出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会不会跟老师配合。

”真的是这样吗?细细想来,为什么名师、大家面对一班陌生的学生,却是那么的和谐。

为了改变这种尴尬境地,我尝试着去改变,尝试着让思考回归语文课堂。

在莫泊桑的《项链》一课中我做了一次尝试:
《项链》讲什么?讲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讲路瓦栽夫人的虚荣心?讲莫泊桑关于“偶发小事对人生的影响”?讲小说的精妙构思?所有这些都是那么清楚明白,学生一看就懂,不听也明白。

我就是讲得再精彩也是重复重复再重复,自己都觉得没劲,可这课又不能不讲。

想来想去,《教师教学用书》上有两篇参考资料。

一篇是方位津的《错位到复位的女性》,还有一篇是田保荣的《一曲诚挚相爱的颂歌》,这两篇文章立意独特,一扫过去枯燥的“阶级批判”,转而剖析人性的美好。

可是,得找个切人点,把这两篇文章的精髓串起来。

干脆,就让学生讨论:路瓦栽夫人丢了一挂项链让她的后半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于他们夫妇来说,这是人生的悲剧,还是喜剧。

在学生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补充了鲁迅先生关于“悲剧”的定义,即“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句著名的论断。

问题一出,当然有说悲剧的,也有说喜剧的。

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我们达成了以下的共识。

一是悲剧说:十年前的玛蒂尔德(路瓦栽夫人)年轻漂亮,美丽动人;十年后的玛蒂尔德成了粗壮耐劳不讲究的劳动妇女。

外貌的巨大变化正好说明了“美丽被毁灭”了这一人生悲剧。

二是喜剧说:从两个方面来讨论:
首先从性格上。

十年前的玛蒂尔德贪图享乐,爱慕虚荣,任性刁蛮自卑懒惰。

整天的幻想,整天的抱怨。

终日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备受煎熬。

“丢失项链客观上导致了玛蒂尔德生活上的贫穷和巨额债务,但主观上却成了玛蒂尔德命运的转机和性格发生裂变的契机,她开始了由追求虚幻中的虚荣到勇敢面对打击而脚踏实地生活的变化过程。

”之后的日子,她变得坚定自信吃苦任劳勤俭节约,勇敢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心态也渐渐的平静了。

十年前的玛蒂尔德生活在“空中楼阁”上,十年后,终于脚踏实地了。

这难道不是人生的喜剧?
其次从爱情家庭上。

十年前的玛蒂尔德对丈夫可以说没有爱,“她被迫嫁给了一个小书记”,整天的幻想被其他有钱的男人认识了解爱她娶她。

像这样的女人,随时都有被勾引的危险。

只要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不劳而获的思想不消除,他们的家庭和爱情就有随时解体的危险。

那时候的她“根本就没有懂得爱的真谛。

她不仅看不到丈夫对她的爱,反而总是抱怨自己缺少爱,对丈夫常常挑剔。

10年的同甘共苦,使她真正体会到了爱一一来自丈夫的无私的爱。

罗瓦赛尔先生理解妻子的焦虑和恐惧,以最真挚的爱体谅和呵护着妻子,与她共渡难关,使玛蒂尔德才有了坚持下来的勇气和力量,同时也使她真正懂得了爱的含义。

”十年前,玛蒂尔德不懂得爱情的真谛是“相濡以沫”,不明白家庭稳固的基石是勇担责任;丢失项链后,玛蒂尔德在巨大的债务面前,终于认清了自己在家庭中应该扮演的角色,终于明白了丈夫其实最在乎她。

丢失一挂项链,
让她体味到家庭的稳固,爱情的幸福。

这难道不是人生的喜剧吗?
过去的玛蒂尔德是一个虚幻的玛蒂尔德,现在的她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玛蒂尔德。

她懂得了责任,明白了奉献,赢得了自信,获得了“重生”。

一挂项链的丢失固然磨灭了玛蒂尔德的美貌,但使她找准了自己在天地间的位置。

分析别人,对照自身,同学们逐渐认识到,不仅仅是玛蒂尔德,我们每一个人在天地之间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只有找准了自己的位置,然后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找准自己在天地间的位置,难道这不是我们学习这一课最大的收获吗?而这个果实正是大家在积极讨论,深入思考中采摘的。

这节课上完之后,玛蒂尔德成了同学们的口头语。

某某同学犯点儿小“错”,比如过生日稍微奢侈了一下,比如和同学有点儿摩擦,比如发点儿牢骚……,就会有人说他“你真玛蒂尔德”。

看到这些,我心中暗喜,因为我知道语文正在慢慢的渗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了。

其实,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没有个什么定论,即便是多数人都认为这节课必须讲什么,那也算不上金科玉律。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不过是个例子”。

既然课文只是一个例子,那么一篇课文的字词句段修辞中心课外扩展之类的是可以有所选择的。

总之,只要我们明确语文课堂的最大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思考,这是衡量课堂成功与否的一个参数,那么我们就可以大胆舍弃一些东西。

语文课的确不好教,尤其是开拓创新。

但是,如果你问学生,你们在语文课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说,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思考,思考学习,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宇宙”,……这样
的语文课,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语文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