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高中语文教学中思考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思考的重要性【摘要】在新课改开展得如火如茶的今天,一些语文课堂教学表面热热闹闹,但是学生没有作深入的思考,内在的潜力得不到挖掘,语文素养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其实这样的课堂教学实效是没有的。教学实效是教学的生命,语文课堂应当回归本真,让“实效”时刻穿行在语文课堂的每一分钟。那么,如何让课堂变得真正有实效呢?本文结合莫泊桑的《项链》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思考;教学实效;和谐

过去讲课,几乎每次都是大量地查阅相关资料,然后编写详实的教案。每节课堂都是那样的“充实”,唯恐有所遗漏。这样讲的代价是牺牲学生课上的思考时间,学生成了被动的接收者,而不是主动的参与者,时间一长就丧失了对语文的兴趣。语文的文学功能退化为单纯的语法功用,语文的育人功能退化为单纯得教人功能。语文课需要通过反复大量的阅读来帮助理解。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平时,在我们的课堂上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让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话音刚落,学生便仓促的读起书来。顷刻间,学生们一个个静了下来,坐的笔直。结果,读的什么不得而知,对于老师所提问题也是答非所问或支离破碎。整堂课下来,学生没有静下心来真正的思考问题,课堂气氛紧张,老师便用许多的“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体会,真是筋疲力尽。学生也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的是一头雾水、懵懵懂懂、一知半解。于是语文变得越来越没有意思,越来越不招学生喜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症

状呢?有的老师说“学生好,能跟老师配合很重要,课堂能不能出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会不会跟老师配合。”真的是这样吗?细细想来,为什么名师、大家面对一班陌生的学生,却是那么的和谐。为了改变这种尴尬境地,我尝试着去改变,尝试着让思考回归语文课堂。在莫泊桑的《项链》一课中我做了一次尝试:

《项链》讲什么?讲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讲路瓦栽夫人的虚荣心?讲莫泊桑关于“偶发小事对人生的影响”?讲小说的精妙构思?所有这些都是那么清楚明白,学生一看就懂,不听也明白。我就是讲得再精彩也是重复重复再重复,自己都觉得没劲,可这课又不能不讲。想来想去,《教师教学用书》上有两篇参考资料。一篇是方位津的《错位到复位的女性》,还有一篇是田保荣的《一曲诚挚相爱的颂歌》,这两篇文章立意独特,一扫过去枯燥的“阶级批判”,转而剖析人性的美好。可是,得找个切人点,把这两篇文章的精髓串起来。干脆,就让学生讨论:路瓦栽夫人丢了一挂项链让她的后半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于他们夫妇来说,这是人生的悲剧,还是喜剧。在学生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补充了鲁迅先生关于“悲剧”的定义,即“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句著名的论断。问题一出,当然有说悲剧的,也有说喜剧的。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我们达成了以下的共识。一是悲剧说:十年前的玛蒂尔德(路瓦栽夫人)年轻漂亮,美丽动人;十年后的玛蒂尔德成了粗壮耐劳不讲究的劳动妇女。外貌的巨大变化正好说明了“美丽被毁灭”了这一人生悲剧。二是喜剧说:从两个方面来讨论:

首先从性格上。十年前的玛蒂尔德贪图享乐,爱慕虚荣,任性刁蛮自卑懒惰。整天的幻想,整天的抱怨。终日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备受煎熬。“丢失项链客观上导致了玛蒂尔德生活上的贫穷和巨额债务,但主观上却成了玛蒂尔德命运的转机和性格发生裂变的契机,她开始了由追求虚幻中的虚荣到勇敢面对打击而脚踏实地生活的变化过程。”之后的日子,她变得坚定自信吃苦任劳勤俭节约,勇敢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心态也渐渐的平静了。十年前的玛蒂尔德生活在“空中楼阁”上,十年后,终于脚踏实地了。这难道不是人生的喜剧?

其次从爱情家庭上。十年前的玛蒂尔德对丈夫可以说没有爱,“她被迫嫁给了一个小书记”,整天的幻想被其他有钱的男人认识了解爱她娶她。像这样的女人,随时都有被勾引的危险。只要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不劳而获的思想不消除,他们的家庭和爱情就有随时解体的危险。那时候的她“根本就没有懂得爱的真谛。她不仅看不到丈夫对她的爱,反而总是抱怨自己缺少爱,对丈夫常常挑剔。10年的同甘共苦,使她真正体会到了爱一一来自丈夫的无私的爱。罗瓦赛尔先生理解妻子的焦虑和恐惧,以最真挚的爱体谅和呵护着妻子,与她共渡难关,使玛蒂尔德才有了坚持下来的勇气和力量,同时也使她真正懂得了爱的含义。”十年前,玛蒂尔德不懂得爱情的真谛是“相濡以沫”,不明白家庭稳固的基石是勇担责任;丢失项链后,玛蒂尔德在巨大的债务面前,终于认清了自己在家庭中应该扮演的角色,终于明白了丈夫其实最在乎她。丢失一挂项链,

让她体味到家庭的稳固,爱情的幸福。这难道不是人生的喜剧吗?

过去的玛蒂尔德是一个虚幻的玛蒂尔德,现在的她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玛蒂尔德。她懂得了责任,明白了奉献,赢得了自信,获得了“重生”。一挂项链的丢失固然磨灭了玛蒂尔德的美貌,但使她找准了自己在天地间的位置。分析别人,对照自身,同学们逐渐认识到,不仅仅是玛蒂尔德,我们每一个人在天地之间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只有找准了自己的位置,然后才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找准自己在天地间的位置,难道这不是我们学习这一课最大的收获吗?而这个果实正是大家在积极讨论,深入思考中采摘的。这节课上完之后,玛蒂尔德成了同学们的口头语。某某同学犯点儿小“错”,比如过生日稍微奢侈了一下,比如和同学有点儿摩擦,比如发点儿牢骚……,就会有人说他“你真玛蒂尔德”。看到这些,我心中暗喜,因为我知道语文正在慢慢的渗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了。其实,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没有个什么定论,即便是多数人都认为这节课必须讲什么,那也算不上金科玉律。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不过是个例子”。既然课文只是一个例子,那么一篇课文的字词句段修辞中心课外扩展之类的是可以有所选择的。

总之,只要我们明确语文课堂的最大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思考,这是衡量课堂成功与否的一个参数,那么我们就可以大胆舍弃一些东西。语文课的确不好教,尤其是开拓创新。但是,如果你问学生,你们在语文课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说,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思考,思考学习,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宇宙”,……这样

的语文课,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语文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