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第1次课3学时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章节备课)。
大学三年级农学教案植物病理学基础
大学三年级农学教案植物病理学基础1. 植物病理学基础教案1.1 引言在大学三年级的农学课程中,植物病理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研究病原微生物、植物病害的发生机理、预防控制方法等内容。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使学生了解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今后相关研究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教学目标- 了解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掌握植物病害的病原微生物、病害的发生机理、传播途径和防控方法;- 学习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技术和病害诊断方法。
2. 课程大纲2.1 第一章:植物病理学的概述- 2.1.1 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2.1.2 植物病理学的发展历程2.2 第二章:病原微生物- 2.2.1 病原细菌- 2.2.2 病原真菌- 2.2.3 病原病毒2.3 第三章:植物病害的发生机理- 2.3.1 寄生生物与植物的关系- 2.3.2 植物病害的发生环境要素- 2.3.3 植物的抗病性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理 2.4 第四章: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 2.4.1 直接接触传播- 2.4.2 空气传播- 2.4.3 虫媒传播- 2.4.4 土壤传播2.5 第五章: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 2.5.1 种质资源抗性利用- 2.5.2 农业生态调控- 2.5.3 生物防治- 2.5.4 化学防治- 2.5.5 物理防治2.6 第六章:植物病理学实验技术- 2.6.1 植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2.6.2 病害诱发和鉴定方法- 2.6.3 抗性鉴定方法3.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讲授为主,结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形式;-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效果;- 安排实验实习环节,加强学生对植物病理学实验技术的掌握;- 开展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评估与考核- 期中考试:占总评成绩的40%,考查学生对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考查学生对植物病害的诊断与防治能力;- 平时表现:参与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教案普通植物病理学
教案普通植物病理学教案一:引言与植物病害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理解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教学内容: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讨论法:探讨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案例分析法:分析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案二:植物病原物的分类与识别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病原物的分类和特点。
掌握常见植物病原物的识别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教学内容:植物病原物的分类和特点。
常见植物病原物的识别方法。
观察和分析植物病原物的形态特征。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植物病原物的分类和特点。
实验法:观察和分析常见植物病原物的形态特征。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案三:植物病害的传播与控制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和机制。
掌握植物病害的控制方法和策略。
培养学生对植物病害控制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学内容: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和机制。
植物病害的控制方法和策略。
实际操作植物病害控制的方法。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和机制。
实验法:实际操作植物病害控制的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植物病害控制的成功案例。
教案四:植物病毒学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植物病毒的分类和识别方法。
理解植物病毒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2. 教学内容:植物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植物病毒的分类和识别方法。
植物病毒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植物病毒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实验法:观察和分析植物病毒的形态特征。
案例分析法:分析植物病毒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教案五:植物细菌学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细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植物细菌的分类和识别方法。
理解植物细菌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2. 教学内容:植物细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病害的识别和诊断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植物病害防治措施的掌握程度。
教学内容:1. 农业植物病理学基本概念介绍2. 植物病害的识别与诊断方法3. 植物病害防治措施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农业植物病理学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的识别与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2. 实验:观察植物病害样本,进行病害识别和诊断。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放大镜、病害样本等。
2. 教学材料:教案、PPT、实验指导书等。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植物病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15分钟)讲解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的识别与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3. 实验(4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物病害样本,进行病害识别和诊断。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次实验的重点内容,强调植物病害识别和诊断的方法及防治措施。
5. 作业布置(5分钟)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实验内容,掌握植物病害的识别与诊断方法。
2. 查阅资料,了解常见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
五、实验报告要求2. 描述实验过程,包括病害样本的观察、识别和诊断。
3. 分析实验结果,阐述实验收获及对农业植物病理学的认识。
4. 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提供参考。
六、实验二:植物病原真菌的鉴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病原真菌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识别和鉴定植物病原真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植物病原真菌防治措施的掌握程度。
教学内容:1. 植物病原真菌的基本特征介绍2. 植物病原真菌的识别与鉴定方法3. 植物病原真菌防治措施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植物病原真菌的基本特征、识别与鉴定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设计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设计教案主题:农业植物病理学授课目标:1.了解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掌握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3.理解农业植物病害的原因和危害。
4.了解农业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防治策略。
授课时间:2学时教学内容与安排:一、引入(1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兴趣,并简要介绍该学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帮助学生认识到农业植物病理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二、概念与基础知识(30分钟)1.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农业植物病害的分类和危害。
3.农业植物与病原微生物的互作关系。
三、病害的原因和危害(30分钟)1.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真核寄生物)对植物的侵染作用。
2.病害发生的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照等)。
3.病害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四、病理学研究方法(30分钟)1.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和观察。
2.病害的诊断与鉴定。
3.遗传多样性和抗病性研究。
4.农业植物病害的防治策略。
五、课堂小结与讨论(1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问学生对农业植物病理学的认识和思考。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方法与手段:1.随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
2.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图片,使学生更形象地了解病害的表现和危害。
3.实验演示:展示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和观察实验,帮助学生了解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和侵染方式。
4.讨论与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促进学习效果。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参与讨论的质量等,进行评价。
2.个人作业评估:布置相关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并书面提交作业。
3.小组合作评估: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活动,根据小组学生的表现和合作情况,进行评价。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教学难点
水稻三大病害的诊断鉴定,病原物特性,病害循环及防治措施;
稻瘟病叶片上四种症状变化,生理小种鉴定,病害季节性消长规律;
水稻白叶枯病病菌生理分化;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危害与稻瘟病、白叶枯病的不同点。
教
学
进
程
一、水稻稻瘟病
(一)稻瘟病在不同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所表现的症状类型
(二)病原菌生理特性
(三)病害循环
(四)发病条件
(五)病害控制
三、小麦白粉病
(一)小麦白粉病的症状
(二)病原
(三)病害循环
(四)发病条件
(五)病害控制
四、小麦黑穗病
(一)小麦黑穗病的症状
(二)病害循环
(三)发病条件
(四)病害控制
五、小麦病毒病(黄矮病、丛矮病)
六、麦类其他病害
小麦霜霉病
小麦根结线虫病
小麦全蚀病
小麦叶枯病、颖枯病
教
学
进
程
一、玉米大斑病和玉米小斑病
(一)病害症状特点
(二)病原菌特征
(三)病害循环
(四)发病因素
(五)综合防治
二、玉米灰斑病
(一)病害症状特点
(二)病原菌特征
(三)病害循环
(四)发病因素
(五)综合防治
三、玉米锈病
(一)病害症状特点
(二)病原菌特征
(三)病害循环
(四)发病因素
(五)综合防治
四、玉米其他病害
二、甘蔗赤腐病(一)分布及其危症状(二)病原(三)病害循环
(四)发病条件
(五)病害防治
三、甘蔗眼斑病
(一)分布及其危害症状
(二)病原()
(三)病害循环
(四)发病条件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目 的
要 求了解病害的分布、危害,掌握状特点、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重 点
难 点
重点:小麦根腐病、散黑穗病、大麦条纹病的发生规律及其综合控制。
难点:根腐病的症状识别,病害的侵染类型。
主要内容:
三、小麦根腐病:
(一)症状:1、幼苗;2、叶片-气候不同,症状有些差异;3、穗部:黑色霉层;4、籽粒-黑胚粒。
主要内容:
一、小麦锈病:分为秆锈、叶锈、条锈。
(一)症状:
1、共同症状特点:①前期:铁锈色夏孢子堆
②后期:黑色冬孢子堆
2、三种锈病的区别:①秆锈:发病部位--茎秆、叶鞘
孢子堆特点:
②叶锈:发病部位――主要叶片,其次叶鞘
孢子堆特点:
③条锈:发病部位――主要叶片,其次叶鞘
孢子堆特点:
(二)病原:
1、学名:秆锈病菌 Puccinia graminls pers.Var.tritici Eriks.
(一)症状:
苗期—→穗期均会发生,分蘖盛期—→穗期最重,尤以抽穗期前后危害更烈。
叶鞘症状——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边缘不清楚的小病斑—→扩大椭圆形或云纹状的病斑。
(二)病原:学名:Rhizoctonia solani kiihu.无性世代病原形态,菌丝初期无色,老熟变成淡褐色,直角分枝,分枝处缢缩。
4
2
第四章 油料作物病害
4
2
第四章 油料作物病害
5
2
第四章 油料作物病害 第五章 糖料作物病害(甜菜)
5
2
第五章 糖料作物病害 第六章 其它经济作物病害
6
1
第七章 第一节 霜霉病(果树、蔬菜)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y)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案
任课教师:杨艳丽等
授课专业:植物保护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章节备课)
理论课4学时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章节备课)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章节备课)
理论课9学时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设计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本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知识、病害的形态特征、发病机理和控制方法等,以培养学生对植物病害的认识和预防能力,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二、教学内容2.1 植物病害的基础知识1.植物病害的定义和分类2.植物病原体的分类和特征3.植物的防卫机制2.2 植物病害的形态特征1.病害的区分和识别2.病叶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律3.病痕、病斑和溃疡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律2.3 植物病害的发病机理1.病原体入侵和传播的途径2.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对植物病害的影响3.植物免疫和病害抗性机制2.4 植物病害的控制方法1.化学药剂防治方法及其安全实施2.生物防治方法及其应用3.育种防治法及其实施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
3.1 理论授课理论授课部分主要采用PPT课件授课,讲师通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讲解,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本课程的核心知识。
3.2 实践操作实践操作包括病害鉴定、病害药剂防治、病害生物防治和病害育种防治等实践操作。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包括成绩评定、学生听课笔记、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评价方法。
五、教学资源本教学所需资源包括:1.PPT课件2.实验仪器及设备,如显微镜、培养皿、药剂等3.实验材料及植物病害标本六、教学考虑本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要求较高,需要进行细致的教学安排。
课程的开展应有明确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以保证教学实验顺利进行。
同时,应注重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第三章杂粮病害
章节
第三章杂粮病害本章8学时(理论4学时,实验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要求学生主要了解玉米、谷子、高粱上常见病害和重要病害种类,
2.重点掌握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褐斑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高粱炭疽病、谷子白发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第二章:麦类病害
章节
第二章:麦类病害Wheat disease本章12学时(理论8学时,实验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麦类作物常发病害和主要病害类别。
2.重点掌握小麦三种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重点:小麦三种锈病,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的病原生物学特性。
2.梨黑星病症状特征、发病因素。
3.梨锈病症状、病原物转主寄生现象。
教法说明
采用了启发、提问式教学法。通过与苹果树病害部分的对比,启发、提问,对学生循循善诱,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去思考。
教
学
进
程
一、梨黑星病
(一)病害症状特点:受害叶片典型症状、受害果实症状
(二)病原物的形态特征;
(三)病害循环:病原菌的越冬场所与初侵染源、病原菌的侵染过程
本章为理论课+实验课。
理论课4学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讲授。
实验课4学时,在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室上课。具体内容详见实验课教案详。
作 业
1.完成果树病害网络教学中梨树病害部分自测试题
2.要求学生预习下一次授课内容。
3.提交第八章病害的自测试题答案
教学后记
通过苹果、梨树病害对比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果树病害的印象。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件
农业植物病理学为检疫人员提供理论和实践培训,提高检 疫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确保植物检疫工作的准确 性和有效性。
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有害生物控制
农业植物病理学通过有害生物控制的 理论和实践,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 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平衡的破坏。
生态修复
利用农业植物病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 恢复生态平衡,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和可持续性。
精准诊断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基因测序 、显微观察等,对病害进行精准 诊断,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综合治理
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 手段,综合施策,降低病害的危 害程度。
抗病品种的选育与利用
抗病育种
通过基因工程、分子标记 等技术手段,选育具有抗 病性的农作物品种。
品种搭配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 的病害发生情况,合理搭 配种植不同抗病性的农作 物品种。
在植物检疫中的作用
检测外来病原体
农业植物病理学在植物检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外来的病 原体进行检测和鉴定,防止外来病原体入侵,保护本国农 业生产和生态安全。
制定检疫标准
根据农业植物病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制定科学合理的检疫 标准,对外来的植物和植物产品进行严格的检验和处理, 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和扩散。
线虫性病害
由植物寄生线虫引起,如花生根 结线虫病。
细菌性病害
由细菌引起,如水稻白叶枯病菌 、柑橘溃疡病菌。
病毒与类病毒病害
由病毒和类病毒引起,如烟草花 叶病毒、马铃薯纺锤块茎病类病 毒。
病害发生规律与传播途径
气候因素
温度、湿度、光照等对病
1
害发生有重要影响,如稻
瘟病在低温高湿条件下易
植物病理学与农作物抗病教学教案
加强实践环节,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加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开展田间实习,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生长环境和抗病性 组织学生参加农业科技竞赛,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农业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队合作精神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与方法
加强国际合作: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究与教学 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的植物病理学与农作物抗病性技术,提高教学水平 交流经验:与国外专家学者交流经验,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培养国际化人才: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植物病害的分类与鉴定
植物病害的分类:非侵染性病 害、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环境因素引 起的病害,如营养缺乏、水分 失调等
侵染性病害:由病原微生物 引起的病害,如真菌、细菌、 病毒等
植物病害的鉴定:通过观察症 状、检测病原微生物等方式进 行鉴定
植物病原物的传播和流行
病原物的传播方式:空 气传播、水传播、昆虫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抗病性调控:通过基因工程、育 种等技术提高作物抗病性
实际应用:抗病品种的推广、抗 病药剂的研发、抗病栽培技术的 改进
新型抗病性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抗病基因工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良作物抗病性 生物农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抗病品种选育:通过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技术,选育抗病品种 抗病性诱导:通过植物激素等手段,诱导作物产生抗病性
抗病品种的选育:通过 杂交、诱变等手段,选 育出具有抗病性的农作 物品种
抗病基因的利用:利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抗 病基因导入农作物中, 提高其抗病性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棉花病害课时数:2课时实验项目棉花病害实验性质基础性实验实验内容棉花苗期病害、枯黄萎病、铃期病害症状识别及重要病原物显微形态特征鉴定。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实验,要求对湖北省棉花上发生普遍而严重的一些病害,如立枯病、炭疽病、枯萎病、黄萎病、黑果病、红腐病、曲霉病等能独立诊断、鉴定,对上述其他病害能识别其典型症状和掌握其有关的诊断方法。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掌握棉花苗期病害、枯黄萎病、铃期病害症状及病原物显微形态特征难点:棉花枯黄萎病症状的区别教学进程一、讲解上次实习情况1.实习过程中的情况:大部分同学都能听从老师指挥,按照要求进行病害调查,个别同学未亲自下田调查;调查过程中有破坏农作物的现象;个别小组调查方法不科学。
2.实习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写作格式不规范,内容不完全;病害描述照搬课本语言,小组间计算的数据偏差太大等。
二、讲解实验内容(一)棉花苗期病害:1.棉立枯病病原:Rhizctonia solani(1)症状观察:主要观察棉苗出土后的症状(照片),病害主要发生在什么部位?病斑呈何颜色?病部是否缢缩?子叶上有无黄褐色的不规则病斑或破落穿孔的病斑?(2)病原鉴定:挑取菌丝体制片镜检。
注意菌丝分枝处有何特点?分枝基部缢缩否?分枝点附近有无横隔膜?2.炭疽病病原:Colletotricnum gossypii(1)症状观察:苗期症状:取实物标本观察幼茎基部,病斑呈何颜色?有无凹陷?病斑中部有无纵裂?子叶上的病斑是何形状?何颜色?病斑多发生在什么部位?两片子叶上的病斑是否基本对称?铃期症状:观察病铃上的病斑的形状、颜色,有无凹陷?(2)病原鉴定:刮取少量桔红粘质状物制片镜检,观察分生孢子和刚毛的形状,他们分别呈何形状?何颜色?分生孢子有无分隔?3.棉红腐病病原:由多种镰刀菌引起,主要是Fusarium moniliforme和F.graminearum1.症状观察:苗期观察:观察标本根部、幼茎基部、子叶及真叶上的症状。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
病原:Xanthomonas oryzeapv.oryzae
1.症状观察:叶枯型:病斑长条形,颜色黄白色或枯白色,病健交界清晰,病部易见蜜黄色珠状菌脓,观察叶枯型症状特点。
教学进程
(四)水稻胡麻斑病
病原:Bipolaris oryzae
1.症状观察:实验中主要观察叶斑症状。注意病斑的达大小、形状、颜色与稻瘟病有何区别?病斑两端有无褐色坏死线向两端延伸?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案
授课时间第二学期教案编写时间2007
课程名称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
课程代码
总学时:20学时
实习:0.5周
学分
学分
课程性质
必修课(√)理论课()
选修课()实验课(√)
任课教师
台莲梅
职称
副教授
授课对象
植物保护专业
教材和
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1.董金皋.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病原鉴定:取病谷粒内的黑粉制片镜检,观察冬孢子的形态。冬孢子呈何状?什么颜色?冬孢子表面有何特征?
(七)稻曲病
1.症状观察:该病先从内外颖壳缝隙处露出淡黄绿色孢子座,后包裹整个颖壳,颜色逐渐变为墨绿色,最后孢子座表面龟裂,散出墨绿色粉状物。注意观察病粒和孢子座颜色的关系,解剖病粒,观察孢子座内部颜色层次。与稻粒黑粉病的区别?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重点:掌握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三大病害及立枯病症状。
难点:稻瘟病的不同症状类型,稻瘟病和胡麻叶斑病的区分。
教学进程
一、讲解本课程实验的要求
1.配合理论课同步进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理论课知识的记忆,识别农作物重要病害的症状特点和病原物形态图,强化实验技能,增强学生动手的能力。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教学目的 和 教学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较全面了解所讲授植物常见病害发生危害概况,重点掌握各类植 物重要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和综合治理策略及具体内容,熟悉植物病害诊断程序和病原物室内鉴定的相 关技术手段,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1
重点:主要农作物重要病害症状识别诊断,病原学、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难点:病害症状的正确识别诊断、病原物显微鉴定和主要病害侵染循环特点
1. 在叶鞘上引起的病斑的特点,与稻叶鞘腐败病的区别。 2. 叶片上病斑的特点 (二) 教 (三) 1. 学 2. 3. 进 菌丝融合群在病原菌生理小种分化中的应用 病害循环:
病原菌的越冬 侵入与再侵染 菌核生物学特性与病害流行关系
(四)发病条件: 1. 菌核基数
程
2. 气象条件 3. 水肥管理 4. 种植方式和密度 5. 水稻抗病性及生育期 (五)病害防治 1. 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措施 2. 清除菌源 3. 种植抗病品种 4. 药剂防治:①水稻封行后至抽穗期间喷药;②分蘖盛期至圆杆期施药;③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 期各施药一次。 5. 生物防治: ①颉抗真菌:青霉属、镰孢属及木霉属的一些种 ②颉抗细菌:假单孢杆菌属、芽孢杆菌属的一些种 四、水稻其他病害: 系统讲授当前发生较为流行的水稻病毒病(包括稻条纹叶枯病、稻黄矮病、稻普通矮缩病、稻黄萎 病) 、稻曲病、细菌性条斑病的病害循环、流行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对水稻恶苗病、水稻胡麻叶斑病、水稻线虫病、水稻云形病、水稻黑粉病、水稻褐条病等病害症状识别 要点进行一般介绍。 1. 要求学生预习下次授课内容。
教
第 次课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六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七章 第七章 授课章节 水稻病害 水稻病害 水稻病害 麦类病害 麦类病害 麦类病害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设计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农业植物病理学是农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针对植物病害的形成机理、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本课程设计主要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植物病害的重要性和形成原因,以及常见的病害类型和预防、控制方法等。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1.掌握基本的植物病害形成原理和病原体分类;2.熟悉植物病害的症状和常见类型;3.掌握植物病害的诊断和治疗基本原则;4.熟悉植物病害的防治和管理方法。
三、课程内容1. 植物病害形成原理和病原体分类•植物病害形成原理•真菌、细菌、病毒等常见病原体的分类•病原体的组成与结构2. 植物病害的症状和常见类型•植物病害的主要症状•常见的植物病害类型及其特点•病因和病害的关系3. 植物病害的诊断和治疗基本原则•病害的诊断方法和步骤•病害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常用药物的应用及注意事项4. 植物病害的防治和管理方法•预防措施和防治措施;•生物防治和非化学控制方法;•农业生态系统防治方法。
四、课程实践本课程通过实验、调查、文献查阅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植物病害的实验诊断;•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植物病害的野外调查和样本分析;•组织病理、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分析。
五、评分标准考核方式为平时分和期末考试。
平时分(60%):•作业(30%):每次课后作业按时完成;•课堂表现(30%):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期末考试(40%):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考察学生对于植物病害的相关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参考资料•《植物病理学》王顺昌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现代植物病理学》杨燕民、史正华著,中国农业出版社•《植物病理学原理及其应用》彭青龙、刘雪兰著,中国农业出版社•《植物病害综合治理技术》王培立著,化学工业出版社以上参考资料供参考,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y)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y)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农业植物病理学1.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1.3 学时安排:共64学时,其中包括理论教学40学时,实验教学24学时。
1.4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病原物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病害的诊断与鉴定方法、病害的发生与流行规律以及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
二、教学内容2.1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2.1.1 植物病害的定义2.1.2 植物病害的类型及症状2.1.3 植物病害的危害及经济损失2.2 病原物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2.2.1 病原物的分类2.2.2 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2.2.3 病原物与宿主的关系2.3 病害的诊断与鉴定方法2.3.1 病害的诊断2.3.2 病原物的鉴定2.3.3 病害的监测与预测2.4 病害的发生与流行规律2.4.1 病害发生的条件2.4.2 病害流行的基本原理2.4.3 病害的循环与传播途径2.5 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2.5.1 农业防治措施2.5.2 化学防治措施2.5.3 生物防治措施2.5.4 综合防治策略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病原物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病害的诊断与鉴定方法、病害的发生与流行规律以及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
3.1.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害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病害的发生、发展和防治过程。
3.1.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病害的诊断与鉴定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2 教学手段3.2.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病原物的形态特征、病害的症状及发生规律。
3.2.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最新的植物病害研究动态。
3.2.3 实验室实践:开展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病害的诊断与鉴定方法。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4.1 考核方式4.1.1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两部分,占总成绩的70%。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第一章: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1.1 植物病害的定义1.2 植物病害的类型1.3 植物病害的病因1.4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评估第二章:植物病原生物2.1 病原生物的分类2.2 病原真菌2.3 病原细菌2.4 病原病毒2.5 病原线虫第三章:非生物因素与植物病害3.1 温度对植物病害的影响3.2 湿度对植物病害的影响3.3 光照对植物病害的影响3.4 土壤对植物病害的影响3.5 农药使用对植物病害的影响第四章:植物病害的传播与流行4.1 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4.2 植物病害的传播介质4.3 植物病害的流行规律4.4 植物病害的预测与预警4.5 植物病害的控制与治理第五章: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5.1 农业防治5.2 化学防治5.3 生物防治5.4 物理防治5.5 综合防治第六章:常见植物病害的识别与防治6.1 真菌性病害6.2 细菌性病害6.3 病毒性病害6.4 线虫性病害6.5 其他病害第七章:植物病害的田间监测与诊断技术7.1 病害监测方法7.2 病害诊断技术7.3 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7.4 病情指数的计算与应用7.5 现代化诊断工具的应用第八章:植物病害的抗病育种与植物免疫8.1 抗病育种原理与方法8.2 抗病品种的选育与应用8.3 植物免疫学基础8.4 植物免疫增强技术的应用8.5 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策略第九章:植物病害的控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9.1 病害控制的目标与原则9.2 化学农药的使用与管理9.3 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应用9.4 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管理9.5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植物病害管理第十章:案例分析与实验技能10.1 病害案例分析10.2 病原菌的显微观察10.3 病害诊断实验10.4 抗病性鉴定实验10.5 植物病害控制实验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理解植物病害的定义、类型、病因以及诊断与评估的方法是学习植物病理学的基础。
重点关注病害的识别特征和病因分析。
二、植物病原生物:掌握不同类型病原生物的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y)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y)章节一:农业植物病理学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掌握植物病害的分类和病因。
3. 了解农业植物病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植物病害的分类: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线虫病等。
3. 植物病害的病因:生物病原、非生物病原和环境因素。
4. 农业植物病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教学活动:1. 引入农业植物病理学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2. 通过图片和案例,介绍不同类型的植物病害。
3. 讲解植物病害的病因,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病原和非生物病原的作用。
4. 讨论农业植物病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章节二:植物病毒学教学目标:1. 理解植物病毒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
3. 了解植物病毒病害的诊断和鉴定方法。
教学内容:1. 植物病毒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植物病毒的形态结构、遗传物质和复制方式。
2. 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昆虫媒介、种子传播、土壤传播等。
3. 植物病毒的防治方法:抗病种选育、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4. 植物病毒病害的诊断和鉴定方法: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测和分子诊断。
教学活动:1. 引入植物病毒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病毒的结构和复制方式。
2. 通过图片和案例,介绍不同传播途径的植物病毒病害。
3. 讲解植物病毒的防治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综合防治策略。
4. 讨论植物病毒病害的诊断和鉴定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章节三:植物细菌学教学目标:1. 理解植物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掌握植物细菌病害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
3. 了解植物细菌病害的诊断和鉴定方法。
教学内容:1. 植物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植物细菌的形态结构、遗传物质和生理特性。
2. 植物细菌病害的传播途径:土壤传播、水传播、种子传播等。
3. 植物细菌病害的防治方法:抗细菌病品种选育、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学
进
程
一、水稻稻瘟病Rice Blast
(一)稻瘟病在不同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所表现的症状类型:
1.叶瘟的四种类型及区别
2.节瘟
3.穗颈瘟
(二)病原菌生理特性:
1.形态学特征
2.病原菌生理小种的分化与鉴定
3.病菌的地域分布与环境条件关系
(三)病害循环:
教材和主要考资料
教材:
1.陈利锋,徐敬友主编.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中国农业,2001
2.董金皋主编.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中国农业,2001
3.农业大学编著.农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1996
4.XX农业大学编著.农业植物病理学. XX:XX科学技术,1980
资料:
1.中文:
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学报、植物保护、病毒学报
(一)病害症状类型:
1.叶枯型
2.急性型
3.凋萎型
4.黄叶型
(二)病原物形态与生理性状及生理分化
(三)病害发生规律:
1.病原菌的越冬场所与初侵染源: 病稻草和稻桩; 带菌谷种; 再生稻及自生稻株; 杂草及其他植物
2.病原菌的传播与侵染:流水传播 从叶片水孔侵入 从叶片伤口侵入或茎基和根部的伤口侵入 芽鞘或叶鞘变态气孔侵入 维管束 典型症状
2.外文:
Phytopathology.
Plant disease.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Molecular and physiologicalplant pathology
Plant pathology,3rdedition,byGeorge N.Agrios
:
①. /南湖教苑/精品课程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重点:主要农作物重要病害症状识别诊断,病原学、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难点:病害症状的正确识别诊断、病原物显微鉴定和主要病害侵染循环特点
教学进程
第次课
授课章节
本章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备注
第1次课
第一章水稻病害
11学时
6学时
5学时
本课程理
论讲授采用多
媒体课件教学;
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程配合
理论教学内容
主要在实验室
对病原物形态
特征进行显微
观察,并进行
病害田间调查。
课程教学
实习0.5周,根
据作物季节和
田间病害发生
情况分3次到
教学实习点现
场教学。
第2次课
第一章水稻病害
第3次课
第一章水稻病害
第4次课
第二章麦类病害
12学时
6学时
6学时
第5次课
第二章麦类病害
第6次课
第二章麦类病害
第7次课
第三章棉花病害
9学时
②/
③.cau./mpp/
④.dagri./
⑤.
⑥/
教学目的
和
教学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较全面了解所讲授植物常见病害发生危害概况,重点掌握各类植物重要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和综合治理策略及具体内容,熟悉植物病害诊断程序和病原物室内鉴定的相关技术手段,并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四)发病因素:
本章为理论课+实验课。
理论课6学时,其中稻瘟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纹枯病4学时,水稻其他病害2学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讲授。
实验课5学时,在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室上课。实验课详见实验教案。
教
学
进
程
1.水稻抗病性
(1)抗性机制
(2)抗性遗传
2.病原菌致病型小种变化
3.气象因素
1.病原菌的越冬与初侵染
2.病原菌的侵染过程
(四)发病因素:
1.水稻的抗病性
2.气象因素:温度、湿度、降雨、雾露、光照等
3. .栽培管理
4 .地理条件
(五)病害综合防治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2.减少病原
3.改进栽培方式,加强肥水管理
4.药剂防治: 种子消毒处理; 喷药保护
二、水稻白叶枯病Rice Leaf Blight
4.耕作制度与栽培管理
(五)病害防治
1.加强检疫工作,杜绝种子传病
2.种植抗病品种
3.培育无病壮秧和控制压低菌源
4.药剂防治
5.生物防治
三、水稻纹枯病Rice Sheath Blight
(一)病害症状特点:
1.在叶鞘上引起的病斑的特点,与稻叶鞘腐败病的区别。
2.叶片上病斑的特点
(二)菌丝融合群在病原菌生理小种分化中的应用
6学时
3学时
第8次课
第三章棉花病害
第9次课
第三章棉花病害
第10次课
第四章油料作物病害
7学时
4学时
3学时
第11次课
第四章油料作物病害
第12次课
第五章薯类、杂粮、烟草病害
11学时
6学时
5学时
第13次课
第五章薯类、杂粮、烟草病害
第14次课
第五章薯类、杂粮、烟草病害
第15次课
第六章果树病害
10学时
6学时
4学时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
授课时间2004-2005春季教案编写时间2004年
课程名称
农业植物病理学
课程代码
03031
总学时:70学时
理论:40学时
实验:30学时
实习:0.5周
学分
2.5学分
课程性质
必修课(√)选修课()
理论课(√)实验课(√)
任课教师
侯明生,黄俊斌
职称
教授
授课对象
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专业2004年级1—4班
(三)病害循环:
1.病原菌的越冬
2.侵入与再侵染
3.菌核生物学特性与病害流行关系
(四)发病条件:
1.菌核基数
2.气象条件
3.水肥管理
4.种植方式和密度
5.水稻抗病性及生育期
(五)病害防治
1.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措施
2.清除菌源
3.种植抗病品种
4.药剂防治: 水稻封行后至抽穗期间喷药; 分蘖盛期至圆杆期施药; 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施药一次。
和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水稻上常见病害发生的种类。
2.掌握水稻“三大病害”的症状识别、病原鉴定、病害循环及综合防治措施。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的诊断鉴定,病原物特性,病害循环及防治措施。
2.稻瘟病叶片上四种类型病斑变化,生理小种鉴定,病害季节性消长规律。
3.水稻白叶枯病病菌生理分化
第16次课
第六章果树病害
第17次课
第六章果树病害
第18次课
第七章蔬菜病害
10学时
6学时
4学时
第19次课
第七章蔬菜病害
第20次课
第七章蔬菜病害
合计
7章
70学时
40学时
30学时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章节备课)
理论课6学时
章节
第一章水稻病害Rice disease本章11学时(理论6学时,实验5学时)
教学目的
5.生物防治:
颉抗真菌:青霉属、镰孢属及木霉属的一些种
颉抗细菌:假单孢杆菌属、芽孢杆菌属的一些种
四、水稻其他病害:
系统讲授当前发生较为流行的水稻病毒病(包括稻条纹叶枯病、稻黄矮病、稻普通矮缩病、稻黄萎病)、稻曲病、细菌性条斑病的病害循环、流行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