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矿山采场顶板管理制度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地下矿山采场顶板管理制度

地下矿山采场顶板管理制度

地下矿山采场顶板管理制度一、目的和依据为了确保地下矿山采场顶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护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的依据是《地下矿山安全法》、《地下矿山安全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地下矿山的采场顶板管理。

三、采场顶板管理责任1.矿山所有人负有采场顶板的管理责任,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2.采场负责人要负责采场顶板的实际管理,包括采场顶板的检查、维护以及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等。

四、采场顶板的检查和评估1.采场负责人要定期对采场顶板进行检查和评估。

2.检查内容包括采场顶板的裂缝、下沉、变形等情况。

3.采用可行的方法进行顶板稳定性评估,确保采场顶板的安全性。

五、采场顶板的维护措施1.采场负责人要根据采场顶板的具体情况制定维护措施,并按照计划进行维护。

2.补强松散顶板、修补裂缝、疏浚采空区等维护工作要及时进行,确保采场顶板的稳定性。

3.采用支护和防御性地质处理等技术手段,提高采场顶板的稳定性,并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六、事故应急处置1.采场负责人要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矿山人员进行应急演练。

2.一旦发生采场顶板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紧急避险措施,确保矿工的安全撤离。

3.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及时进行事故调查和记录,并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七、违规行为和处罚1.对于未按照管理制度执行的人员,将依照公司规定进行处理。

2.对于恶意违规行为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八、培训和教育1.矿山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采场顶板管理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矿工在事故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九、监督和检查1.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监管部门有权对地下矿山采场顶板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发现问题或存在隐患时,矿山应积极整改,并报告监管部门整改情况。

十、附则本管理制度的解释权归矿山所有人所有,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调整或补充的,应及时进行修改,并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实施。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确保矿井生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矿井所有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工作。

第三条顶板管理工作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煤矿安全规定,并按照本制度要求进行操作。

第四条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包括顶板支护、预警监测、预控预警、喷射锚杆预支护和顶板下沉治理等内容。

第五条顶板管理工作要加强技术培训和考核,提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

第六条顶板管理工作应实行全员参与、层层负责、分类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第七条顶板管理工作应强化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整改,并追究责任。

第二章顶板支护管理第八条顶板支护是采煤工作面控制顶板下沉和防止顶板事故发生的关键工作。

第九条顶板支护必须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严禁私自变更和减少支护装置的数量。

第十条顶板支护应确保支护装置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定期检查和维护支护设备。

第十一条顶板支护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进行质量检验。

第十二条顶板支护工作要做好记录,包括支护装置的安装情况、检查维护情况和更换情况等。

第十三条顶板支护工作要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和经验总结,提高支护工作水平。

第十四条顶板支护工作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第三章预警监测管理第十五条预警监测是对顶板下沉、位移和破坏的监测工作,目的是提前预警,防止顶板事故发生。

第十六条采煤工作面应设置合理的预警监测点,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七条预警设备和仪器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十八条预警监测数据要及时上报,并做好记录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

第十九条预警监测数据异常的,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处置,确保矿井安全。

第四章预控预警管理第二十条预控预警是在顶板下沉和破坏前,通过工作面支护调整来控制顶板运动和防止事故发生。

第二十一条采煤工作面支护要根据顶板运动的预警数据,及时进行调整和加固。

矿山顶底板管理制度

矿山顶底板管理制度

矿山顶底板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矿山顶底板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矿山生产安全水平,保障矿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矿山顶底板管理机构第二条矿山应当设立专门的顶底板管理部门,负责顶底板的检测、评定、维护、修补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顶底板管理部门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相关的岩土工程、地质工程等专业知识,能够独立进行顶底板的评定和管理。

第三章顶底板管理工作第四条矿山在进行采矿作业前,应当对矿井的顶底板进行全面检测和评定。

检测和评定内容包括顶板和底板的稳定性、强度、裂纹情况等。

第五条对于已经开采的矿井,矿山应当建立顶底板的定期检测机制,保证顶底板安全状态的持续监测。

第六条在进行采矿作业过程中,如果发现顶底板出现异常情况,应当立即停止作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

第七条矿山应当建立顶底板维护和修补的制度,确保顶底板的稳固和完好,避免发生顶底板坍塌等事故。

第四章紧急应对措施第八条在发生矿井顶底板突发情况时,矿山应当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疏散,并及时报警,启动应急预案,开展救援工作。

第九条矿山应当配备专门的救援队伍和设备,具备处理顶底板事故的能力,保障矿工的安全。

第五章处罚规定第十条对于违反矿山顶底板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进行处罚,直至停止作业,甚至撤销矿山的生产许可证。

第六章附则第十一条矿山顶底板管理制度应当与国家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相一致,确保矿山的生产安全和矿工的生命安全。

第十二条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矿山应当全面执行,确保矿山顶底板的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

矿山顶底板管理制度已经在矿山内部进行了广泛宣传和培训,并得到了矿工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矿山将继续不懈努力,持续加强顶底板管理工作,确保矿山生产安全,保障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采掘工程顶板管理制度范文

采掘工程顶板管理制度范文

采掘工程顶板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一、为了规范采掘工程中顶板管理工作,保护人员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制定本《采掘工程顶板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采矿企业进行采掘工程施工期间的顶板管理工作。

三、所有从事采矿工作的人员都应遵守本制度的规定,确保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第二章顶板管理的基本原则一、安全第一:顶板管理工作必须以安全防范为核心,确保人身安全。

二、预防为主:通过提前评估,采取防范措施,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

三、责任落实:相关部门、责任人应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履行工作职责。

四、科学管理: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顶板进行科学管理和监测。

第三章顶板管理工作流程一、顶板管理前期准备1.安全评估:施工前进行顶板安全评估,确定有无安全隐患。

2.制定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顶板管理方案。

二、顶板监测与检测1.顶板监测:建立顶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顶板的变化情况。

2.顶板检测:定期进行对顶板进行检测,确保其安全稳定。

三、顶板支护与加固1.支护初期:根据顶板状况,进行初期支护工作。

2.支护加固:根据监测和检测结果,进行必要的加固工作。

四、顶板管理评估与调整1.评估结果分析:对顶板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

2.调整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对顶板管理方案进行相应调整。

第四章顶板管理的具体要求一、安全评估:施工前必须进行顶板安全评估,评估内容包括顶板结构、地质条件、开采方式等。

二、顶板监测: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顶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顶板变化情况。

三、顶板检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定期对顶板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支护初期:对于初次开采的区域,要进行充分的支护工作,确保顶板的稳定。

五、支护加固:根据监测和检测结果,对已支护的区域进行加固,提高顶板的承载能力。

六、责任落实: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做好顶板管理的落实工作。

第五章顶板管理的安全措施一、组织培训:针对从事顶板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关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

《煤矿顶板管理》PPT课件

《煤矿顶板管理》PPT课件

2019/3/11
16

巷道矿压控制的三类方法及途径:

第一类:巷道保护 第二类:巷道支护 第三类:巷道维护(维修)

目前所采用的各种矿压控制方法,从其对 付矿压的原理来看不外“抗压”、“让 压”、“躲压”、“移压”等几种 。
2019/3/11
17
巷道矿压控制基本原理及途径
控制方法 基本原理 提高支架的支撑能力或支护密度, 用加强支护的手段去抑制或减少 围岩移动,增强巷道抗变形能力 以对付矿压的作用 具体措施举例 1.增大型钢重量,提高 支架承载能力 2.增加支护密度 3.充填支架背后空间 1.采用有一定工作阻力 的大可缩支架 2.为巷道受压收缩预留 备用断面 3.容忍巷道底鼓然后进 行机械化起底 1.在煤体边缘或煤体下 放的低压区内布置 巷道 2.错过高压作用的时间 ,等压力充分稳定后再 掘巷 1.在巷道或底板中形成 卸载槽孔 2.宽面掘进或在巷旁故 意留出卸载空间 3.用跨采工作面使巷道 得到卸载 主要优缺点
承载能力大,可多次复用, 储运方便,安装容易及迅 速等优点 。

料石支护的基本形状
2019/3/11
19
金属支架
2019/3/11
20
金属支架种类

①矿用工字钢刚性支架 ②微拱形刚性金属支架 ③矿用工字钢梯形可缩性支架 ④U型钢拱形可缩性支架 ⑤U型钢梯形可缩性支架
2019/3/11
21
河南理工大学 采煤概论
4不同作业场所顶板事故发生情况

通过2004--2008年间的统计资料表明,明确有发生地点 的顶板事故496起、死亡786人。发生在回采工作面的 206起、死亡342人,分别占43.5%和40.6%(其中较大以 上事故29起、死亡120人,分别占5.8%和15.3%)。发生 在掘进巷道的210起、死亡312入,分别占42.3和39.7%( 其中较大以上事故26起、死亡105人,分别占5.2%和 13.4%)。发生在其他场所(含井筒、硐室等地点)的80起、 死亡132人,分别占16.1%和16.8%(其中较大以上事故9 起、死亡39人,分别占1.8%和5.O%) 。

2020年顶板管理培训教案1

2020年顶板管理培训教案1

顶板管理培训教案一、培训目的使广大职工能及时了解上级煤炭部门出台的关于顶板管理的最新规定,同时掌握我矿顶板管理制度,提升个人的标准化水平和顶板知识,从而有效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

二、培训提纲1、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2、矿压监测的相关要求。

3、顶板隐患排查4、顶板管理制度考核办法三、培训内容(一)总则采掘工作面施工前必须编制有完善的作业规程,作业规程必须包含顶板管理相关内容,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会审并签字后贯彻执行。

遇到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修改作业规程或补充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队组要组织对作业规程的学习、考试,所有作业人员要在学习记录表上签字,未经作业规程学习并考试合格者,不得安排作业。

煤矿顶板管理工作接受群众监督。

从业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制止违章作业。

当工作地点出现顶板险情时,有权立即停止作业,撤到安全地点;当险情没有得到处理不能保证人身安全时,有权拒绝冒险作业。

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煤矿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二)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1、开采前,跟班队(组)长、安全员必须对工作面顶板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准人员进入工作面。

2、采煤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超前压力影响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且加强支护段巷道长度不得小于20m。

综采工作面此范围内的巷道高度不得低于 1.8m,安全出口人行道宽度不少于 0.8m,其他采煤工作面此范围内的巷道高度不得低于 1.6m。

安全出口和与之相连接的巷道必须设专人维护,发生支架断梁折柱、巷道底鼓变形时,必须及时处理。

3、采煤工作面支护形式应与顶板条件相适应,并在作业规程中对支护强度进行校验作出明确规定。

工作面液压支架初撑力不低于额定值的 80%。

液压支架的支护参数应与工作面采高和顶板条件相适应。

严格控制采高,严禁采高大于支架的最大有效支护高度。

当煤层变薄时,采高不得小于支架的最小有效支护高度。

4、采煤工作面必须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采矿过程中的顶板安全管理

采矿过程中的顶板安全管理

采矿过程中的顶板安全管理是矿山安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顶板事故是矿山事故中最常见和危险的一种,因此,对于矿山企业来说,保障顶板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顶板的稳定性分析、顶板巡查与监测、地压控制与支护等几个方面,详细探讨采矿过程中的顶板安全管理。

一、顶板的稳定性分析顶板的稳定性是矿山采掘过程中的首要问题。

顶板稳定性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定顶板破坏的可能性和破坏方式,以及采取相应措施避免顶板事故的发生。

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1. 顶板岩层的物理性质:包括岩石的强度、变形特性、裂隙状况等。

通过实地勘察和岩石力学试验等手段,获取关于岩层物理性质的数据,为顶板稳定性分析提供依据。

2. 采矿条件:包括采场长度、采高、采煤方法等。

这些因素对顶板稳定性有直接影响。

因此,在顶板稳定性分析中需要考虑采矿条件对顶板的影响。

3. 顶板受力分析:对于不同采矿条件和顶板岩层性质,进行顶板受力分析非常重要。

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模拟顶板受力情况,计算各点的应力和变形情况,以此判断是否存在顶板破坏的可能性。

二、顶板巡查与监测及时、准确地了解顶板变化情况对于保障顶板安全至关重要。

顶板巡查与监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定期顶板巡查:工作人员定期巡查顶板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并汇报潜在的顶板问题。

巡查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工程地质和岩石力学知识,能够判断顶板是否存在稳定性问题。

2. 安装监测设备:在矿井中安装顶板监测设备,用于实时、连续地监测顶板的变化情况。

这些设备可以监测顶板的位移、应变、应力等参数,为判断顶板稳定性提供数据支持。

3. 数据分析与处理:将顶板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将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以便及时评估顶板的稳定性。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顶板变化的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管理。

三、地压控制与支护地压是指顶板对煤层或岩层的压力。

地压控制与支护是保证顶板安全稳定的重要措施。

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1. 合理控制开采参数:通过调整采高、采场长度等开采参数,合理配置采煤工作面的开采压力,减小对顶板的影响。

煤业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煤业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煤业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依据《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及公司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井下采掘工作面和拆除、安装工作面及在用巷道都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煤业矿井的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顶板管理是指对采掘工作面顶板进行预测预报、支护设计、施工管理、验收评价等工作,确保顶板安全稳定的全过程。

第四条公司所属煤业矿井应建立健全顶板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并严格执行。

第五条公司所属煤业矿井应加强顶板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顶板管理水平,确保顶板安全。

第六条公司所属煤业矿井应定期对顶板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顶板安全。

第二章职能界定第七条技术部负责巷道支护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负责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的预测预报、顶板岩性分析工作。

结合我矿实际,指导施工单位作业规程、技术措施的编制工作,协调解决执行中的支护问题。

第八条安全监察部负责监督检查顶板管理措施的贯彻执行,并组织各业务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对顶板事故进行分析和责任认定。

第九条施工单位负责施工范围内的顶板巡查、管理工作。

第三章支护设计第十条技术部在巷道支护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围岩稳定性、使用设备等因素,合理选择支护形式和参数。

第十一条支护设计应包括支护形式、材料、参数、施工工艺等内容,并应经过技术部审核批准。

第十二条支护设计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支护效果。

第四章施工管理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按照支护设计进行施工,确保支护质量。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顶板巡查制度,定期对顶板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顶板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顶板事故的能力。

第五章验收评价第十六条巷道施工完毕后,应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准设备撤除。

采掘工程顶板管理制度范本

采掘工程顶板管理制度范本

采掘工程顶板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为确保采掘工程的安全和顶板的稳定,保护人员财产安全,建立完善的顶板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和指导采掘工程的顶板管理工作,确保采掘工程的顶板稳定,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第二章顶板管理的原则1. 安全第一。

安全是顶板管理的首要原则,不得以牺牲人员的安全为代价。

2. 预防为主。

采取预防措施,通过控制和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章顶板管理的责任与权限1. 矿长负责制定顶板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确保顶板管理的落实。

2. 采矿队长是顶板管理的具体责任人,负责全面组织和管理顶板管理工作。

3. 各级工程师要加强顶板管理,明确顶板管理的具体措施。

第四章顶板管理的基本要求1. 顶板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工作面的安全。

2. 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确保顶板的稳定。

3. 加强对顶板监测,及时掌握顶板的变化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第五章顶板管理的具体措施1. 采用适当的支架和锚具等支护装置,确保顶板的稳定。

2. 确保支架和锚具等支护装置的正确安装和使用。

3. 定期检查支架和锚具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工作面应配备足够的瓦斯检测仪,确保工作面的安全。

5. 加强对掘进工作面的巡检,及时发现顶板问题。

第六章顶板管理的培训与教育1.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顶板管理的意识和技能。

2. 定期组织教育活动,加强对顶板管理制度的宣传。

3. 新员工要接受岗前培训,了解顶板管理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第七章顶板事故的处理和报告1. 顶板事故发生后,工作人员要立即停工,采取应急措施。

2. 矿长要尽快组织调查,分析事故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八章附则1.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如有不合理之处,可进行修订。

2. 本制度解释权归矿长所有。

3. 本制度未尽事宜,由矿方单独制定补充规定。

以上是采掘工程顶板管理制度的一个范本,具体制度内容可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采矿顶板安全管理制度

采矿顶板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1. 为确保采矿生产过程中的顶板安全,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矿所有采矿作业面、巷道、采场及辅助设施。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矿长负责全面领导顶板安全管理工作,对顶板安全负总责。

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顶板安全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监督检查和考核。

3. 技术部门负责顶板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技术指导、施工方案编制、技术培训等工作。

4. 施工单位负责顶板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现场管理、施工操作、隐患排查和整改等工作。

5. 各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顶板安全管理工作。

三、顶板安全管理要求1. 顶板监测与预报(1)地测部门负责对采场、巷道、采煤工作面进行地质构造分析,对顶板进行监测预报。

(2)施工单位应按照监测预报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顶板安全。

2. 顶板支护(1)施工单位应根据地质条件、支护要求,选用合适的支护材料和方法。

(2)支护工程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确保支护质量。

(3)对已完成的支护工程,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顶板管理(1)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顶板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

(2)施工单位应加强顶板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顶板隐患。

(3)发现顶板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报告上级领导。

4. 顶板事故处理(1)发生顶板事故,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组织救援。

(2)事故发生后,应立即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并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和总结。

四、奖惩措施1. 对在顶板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顶板安全管理规定,造成顶板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五、附则1. 本制度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制度,旨在强化采矿顶板安全管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确保采矿生产安全有序进行。

采矿顶板管理制度

采矿顶板管理制度

采矿顶板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采矿顶板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矿山安全生产和职工安全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和《矿山顶板管理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矿山企业的采矿顶板管理工作,旨在规范顶板管理行为,提高顶板管理水平,保障矿山安全生产。

第三条采矿顶板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参与、科学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矿山企业应加强对采矿顶板管理的组织领导,依法组织开展顶板管理工作,健全顶板管理制度,确保矿山安全生产。

第五条矿山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采矿顶板管理的责任制度,各级领导要切实履行顶板管理的责任,对顶板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顶板管理档案,定期对顶板情况进行评估。

第六条矿山企业应当加强对采矿顶板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确保顶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顶板管理的责任分工第七条矿山企业应当明确采矿顶板管理各环节的责任分工,建立健全责任制度,保证顶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八条矿山企业的领导层应当对顶板管理工作负有最终责任,要求相关部门和人员认真履行顶板管理的职责,加强对顶板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第九条顶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矿山地质条件和开采工艺,制定合理的顶板管理方案,明确各项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指导和监督各个作业单位的顶板管理工作。

第十条作业单位应当按照顶板管理部门的要求,落实好顶板管理工作,切实负责本单位的顶板安全管理工作,确保顶板的安全稳定。

第三章顶板管理的具体措施第十一条顶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矿山地质条件和顶板稳定性的监测和评价,及时掌握顶板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管理措施。

第十二条作业单位应当加强顶板的检查和监测,认真执行顶板管理部门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采矿过程中顶板的安全稳定。

第十三条顶板管理部门应当对于采矿工作中出现的顶板裂缝、下沉等现象,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矿山安全生产。

矿体顶板的安全管理制度

矿体顶板的安全管理制度

矿体顶板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矿山企业为确保矿工人身安全以及矿山设施安全所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措施。

他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管理和科学的技术手段,预防和控制矿体顶板发生事故,减少矿工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在矿体顶板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严格落实和执行安全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首先,矿体顶板的安全管理制度需要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岗位职责。

矿山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并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各级管理人员要对自己的职责有清晰的认识,并时刻牢记矿体顶板的安全责任在肩。

此外,矿山企业还应设立专门的岗位,负责矿体顶板的安全监测、检测和维护工作。

这些人员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矿体顶板的安全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次,矿体顶板的安全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

矿山企业应配置先进的监测设备,对矿体顶板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矿体顶板的变形、裂缝等异常情况。

同时,还要建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通知相关人员采取紧急措施。

这样可以使矿工和相关人员在事故发生前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避险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和损失。

另外,矿体顶板的安全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并落实安全操作规程。

矿山企业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包括矿体顶板的施工、支护、监测、维护等环节的操作步骤和要求。

操作人员要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或省略操作步骤。

同时,还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操作技能和风险意识。

总之,矿体顶板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矿山企业确保矿工和设施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制定和执行这一制度时,应明确责任分工和岗位职责,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加强培训和考核。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矿体顶板事故的发生,确保矿工人身安全和矿山设施的安全。

顶板管理及事故处置安全培训教案

顶板管理及事故处置安全培训教案

顶板管理安全培训教案培训课时:4课时。

培训目的:使工人了解煤矿顶板压力基础知识,熟悉掌握煤矿顶板管理知识.培训对象:采掘工人.授课人:第一章矿山压力矿山压力系指地下煤层开采后,破坏了原岩体应力的平衡状态,引起了岩体内应力的重新分布。

在重新分布过程中,促使围岩产产生运动,从而导致围岩发生变形、断裂、位移,直至垮落。

人们把煤层上覆岩层在运动过程中,对支架,围岩所产生的作用力,称为矿山压力。

第二章顶板安全管理一、顶板事故矿井开采过程中的采掘工作面或者在已掘的巷道内所发生的冒顶、片帮、掉矸等造成的人身伤亡和生产事故。

二、工作面发生冒顶前普通预兆,主要有:1、发出响声,岩层下沉断裂;2、掉碴;3、片帮;4、顶板浮现裂缝并张开,裂缝增多;5、顶板浮现离层;6、漏顶;7、瓦斯涌出量蓦地增大;8、顶板的淋头水量有明显的增加.三、预防冒顶的主要措施1、坚持敲帮问顶制度。

2、加强支护。

第三章顶板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第一节顶板事故类型顶板事故按照事故范围分为局部冒顶和大面积冒顶。

煤矿井下采、掘、巷(修)等生产活动过程中,无论是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还是失修巷道等,因受采场地质构造、施工工艺、围岩岩性特征、采动影响、应力集中、支护质量、开采顺序等因素影响,现场存在着发生冒顶事故的可能,从而带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第二节顶板事故应急处置基本原则处理顶板事故的主要任务是采取一切方法,恢复冒落区域的正常通风,保持后路畅通,积极抢救遇险人员,及时恢复生产。

应急处理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及时汇报原则。

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及时通过电话等方式向矿调度室、区队值班人员汇报事故的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人员情况、事故性质、影响范围及发生原因等)。

同时迅速组织遇险人员按顶板避灾路线撤离事故影响区域。

2、统一指挥原则.抢险救灾工作必须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具体指挥下进行,避免盲目采取行动影响事故救援工作的开展。

顶板事故处理前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认事故现场的安全保证程度,按照应急救援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3篇)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3篇)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1、根据矿体宽度、采矿方法和矿岩稳固情况,合理确定和控制采幅、采高及采场允许暴露面积。

2、建立采场管理制度,采场应设专职撬毛工负责顶板管理工作。

班组长、安全员、撬毛工应经常检查顶板的稳固情况,及时处理顶板毛石,撬不下来的大块毛石,可用炸药崩掉或用木顶子临时支护。

3、充填法的采场控顶高度应根据矿岩稳固性和装运设备等条件确定。

人工分层充填法采场的控顶高度不大于2.5m.4、缓倾斜矿体的空场法采场,不允许破坏上盘围岩,以保护顶板稳固。

5、采场顶板在采矿过程中,要求成拱形,严禁采成锅底形。

采场项板不稳定时,必须采取临时支护措施。

6、在采矿过程中,采场内的规则矿柱和矿壁要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对比较松软的顶板,必须进行规则的临时支护。

对比较稳固的顶板,应根据顶板的变化情况,进行不规则的局部支护;顶柱两端必须加垫板并加楔子打紧打牢。

7、采场爆破后,必须从安全出口一端向另一端认真的撬净毛石,撬不下来的大块毛石,可用炸药崩掉或用木顶子临时支护,必要时打木垛。

8、采场顶板较松软时,凿岩炮孔布置应以平压孔为主,从一端向另一端或从采场两端向中央平压。

9、回采过程中,如顶板和矿体形状发生特殊变化时,应暂停作业,待确定支护及回采方案后,再进行下步回采作业。

10、井巷工程施工中,应根据顶板岩石的稳固程度、岩石破碎程度,采取不同的支护方式,如木顶支护、木棚支护、钢支护等,严重时应采取锚杆支护、喷锚网支护或钢筋砼支护等。

11、在不稳固的岩层中掘进井巷,应进行及时支护,中途停止掘进时,支护应及时跟至作业面。

顶板分级管理制度(2)是指根据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层级,将顶板(即高层管理者)分为不同级别,实施不同级别的管理和领导。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决策效益,确保企业的顶层决策能够有效地传导下去,并且能够及时地获取下层的执行情况和问题反馈。

在顶板分级管理制度中,一般将顶层管理者分为多个级别,每个级别负责一定的管理职责和决策权。

矿体顶板的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矿体顶板的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矿体顶板的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矿体顶板的安全管理,保障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本制度依据《煤矿安全法》、《矿山安全规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生产经营需要,适用于本矿体顶板的安全管理工作。

二、责任与义务1. 矿长是本矿体顶板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顶板安全管理制度,并确保其执行;2. 监理工程师负责矿体顶板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及监督工作;3. 项目经理是矿体顶板安全管理的具体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各项安全措施;4. 班组长是所带班组内的顶板安全责任人,负责组织和指导班组内的顶板安全工作;5. 矿工在工作中应严格遵守矿体顶板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履行个人安全责任。

三、顶板管理要求1. 在矿体顶板工作区域,必须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明确警示矿工注意顶板安全;2. 若发现矿体顶板有异常迹象,如龟裂、下沉等,应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并做好标识,确保人员远离该区域;3. 矿工在作业过程中,发现移动性大、龟裂严重等危险情况应停止工作,并向班组长报告;4. 禁止私自拆除或撤离顶板支护装置;5. 严禁在矿体顶板下方堆放大量杂物,防止增加顶板负荷;6. 矿体顶板工作区应保持干爽,严防雨水浸泡,防止因水分进入导致的顶板负荷增加;7. 禁止使用对顶板具有破坏性的设备和工具。

四、顶板安全检查1. 项目经理应每班分派专人进行矿体顶板安全检查,确保检查的全面性和及时性;2. 安全检查人员应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检查,包括矿体顶板的稳定性、顶板支护装置的完好性等;3. 如发现顶板存在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临时限制人员进入该区域,并将情况报告给上级负责人;4. 安全检查结果应及时记录并上报,对存在的问题要制定整改方案,并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

五、事故应急处理1. 在发生矿体顶板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人员安全疏散;2. 不得私自行动,应按照预案组织疏散、抢救等工作;3. 矿长、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应立即到达现场,指挥事故处理工作,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4. 对事故责任人要依法严肃追责,并进行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分析,做好事故教训的总结和整改工作。

区队长培训矿山压力与顶板控制

区队长培训矿山压力与顶板控制
救援队伍建设
加强矿山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人员的专业技 能和装备水平,确保在发生顶板事故时能够迅速、 有效地进行救援。
05 区队长在矿山压力与顶板 控制中职责和作用
区队长职责明确和履职情况考察
01
明确区队长在矿山压力与顶板控 制中的具体职责,包括安全监管 、现场指挥、事故预防等方面。
02
定期对区队长的履职情况进行考 察,包括工作表现、安全记录、 事故处理等方面,确保其能够胜 任相应职务。
析,及时发现了围岩变形异常,为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03
案例三
某矿山采用钻孔应力计法对采场底板进行三维监测,通过对监测数据的
综合分析,成功预测了底板突水事故,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04 顶板事故预防与处理措施
常见顶板事故类型及原因分析
01
02
03
冒顶事故
由于支护不及时、支护强 度不足或支护失效等原因 导致顶板冒落。
巷道围岩稳定性评价
巷道围岩变形量
通过测量巷道两帮移近 量、顶底板移近量等指
标来评价。
围岩松动圈
围岩强度
通过超声波、多点位移计 等手段测定围岩松动圈的
范围和程度来评价。
通过岩石力学试验测定岩石 的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 、抗剪强度等指标来评价。
地质构造
分析巷道所处位置的地质 构造,如断层、褶曲等对
巷道稳定性的影响。
在矿山岩体中钻孔并安装应力计,通过测量钻孔壁上的应 力变化来推算矿山岩体的应力状态,实现对矿山压力的三 维监测。
监测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数据收集
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实时收集监测数据,并进行初步的数据预处理, 如去噪、滤波等。
数据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包括数据转换、数据压缩、数据 插值等,以便于后续分析。

采场顶板管理制度

采场顶板管理制度

采场顶板管理制度1. 规章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和管理企业的采场顶板,确保采矿作业过程中采场顶板的安全稳定,减少事故风险,保护员工的生命资产安全。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全部采矿作业采场的顶板管理。

3. 定义3.1 采场顶板:指采矿作业区域上方的岩层和覆岩层。

3.2 顶板管理:指对采场顶板进行监测、评估、支护等一系列管理措施的实施。

4. 顶板管理责任4.1 企业管理负责人有责任确保顶板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 4.2 部门负责人有责任组织并监督采场顶板的管理和支护工作; 4.3 承包商有责任依照企业的顶板管理要求,执行采场顶板管理工作; 4.4 员工有责任严格遵守顶板管理制度,并及时上报发现的问题。

5. 顶板管理措施5.1 顶板稳定性评估 5.1.1 在采场开展前,应进行顶板稳定性评估,并订立相应的支护方案; 5.1.2 采场开展后,应定期对采场顶板进行评估,确保采场的稳定性。

5.2 顶板监测 5.2.1 采用适当的监测技术,对采场顶板进行实时监测; 5.2.2 监测结果应及时记录,并依照规定进行分析和处理;5.2.3 如发现顶板异常情况,应立刻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

5.3 顶板支护 5.3.1 依据采场顶板稳定性评估结果和监测数据,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 5.3.2 采用可靠的支护料子和设备,确保支护效果; 5.3.3 支护施工前,应对作业区域进行充分的安全检查;5.3.4 支护施工过程中,应严格依照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5.3.5 完成支护工作后,应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确保通道畅通。

5.4 顶板检查 5.4.1 定期进行顶板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4.2 检查应包含顶板是否有裂缝、变形、滑落等异常情况; 5.4.3检查结果应记录并向相关负责人报告; 5.4.4 依据检查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修复或加固措施。

5.5 顶板应急措施 5.5.1 订立采场顶板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情形下的安全应对; 5.5.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本领; 5.5.3 遇到突发情况时,应依照预案要求进行应急处理,并及时报告上级。

顶板管理制度范本

顶板管理制度范本

顶板管理制度范本第一部分总则为了规范顶板管理工作,确保人身安全和生产稳定,保护环境,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部分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煤矿的地下采煤作业中的顶板管理工作。

第三部分顶板管理的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 综合治理,分类管理,分层负责。

3. 制度管理,落实责任,追究责任。

第四部分顶板管理的基本要求1. 顶板管理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确保顶板稳定。

2. 顶板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的责任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并严格履行。

3. 顶板管理必须配备专业人员,定期进行顶板稳定性评估,及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4. 顶板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传达信息,提高管理效率。

第五部分顶板管理的组织机构1. 领导责任:企业领导层必须高度重视顶板管理工作,确保相关措施的贯彻执行。

2. 顶板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顶板管理部门,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组成,负责顶板管理工作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3. 顶板管理人员:确保每个工作岗位上都配备了具备专业知识的顶板管理人员,并接受相关培训,熟悉煤矿顶板的特性和管理方法。

第六部分顶板管理的具体措施1. 顶板稳定性评估每年对采煤工作面进行顶板稳定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并按时执行。

2. 顶板支护采用科学的支护方案,根据不同工作面的特点,合理选择支护方式,确保支护效果。

3. 监测预警建立健全的顶板监测预警系统,定期对煤矿的顶板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4. 培训教育对每位从事顶板管理工作的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第七部分责任追究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导致事故发生的相关责任人员,将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

第八部分结束语本制度经过公司相关部门讨论通过,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施行。

企业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确保顶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矿山采场顶板管
理制度
地下矿山采场顶板管理制度
一、采场顶板等级划分
为了对危险程度不同的采场顶板的安全管理,做到突出重点,抓住一般,根据采场矿岩稳定情况进行顶板鉴定,分Ⅰ至Ⅲ级进行管理。

1、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列为Ⅰ级顶板
(1)采场内有大断层通过。

(2)采场内有较大断层通过且有交汇;
(3)层理、片理、节理特别发育;
(4)采场顶板暴露面积较大,矿石类型以片岩为主的;
(5)采场附近有空区或陷落区,可能对本采场构成影响的。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均列为Ⅱ级顶板
(1)采场内有断层通过,岩性以片岩为主;
(2)层理、片理、节理比较发育;
(3)采场处于大断层的下盘;
(4)矿体以片岩为主,片理、节理虽中等发育,但产状小于50度的。

3、Ⅲ级顶板:岩质坚固,层节理不发达,只有少数小断层。

二、顶板等级鉴定办法
生产探矿结束后,在提交B级矿块时,地质人员要根据矿块的矿岩性质及地质构造情况,按顶板等级鉴定标准,提出所提交的矿块的顶板等级,并在地质说明书中注明;采矿设计人员根据地质人员提供的地质资料,在征求安全部门的意见后确定该采场的顶板等级,并在设计说明书安全栏中说明;计划部门在下达月计划时,在计划中注明采场的顶板等级。

采场顶板揭露后,矿岩性质及构造发生变化,顶板等级有必要进行调整时,经安全部门与设计人员协商后,由设计人员书面通知有关部门予以调整。

三、顶板检查
顶板检查的内容主要有:顶板等级划分是否合理,顶板有否异常变化,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可靠及执行情况等。

1、I级顶板的检查
安全员每班至少检查一次,若安全情况特别不好应在现场监督处理;班长每班至少检查一次。

若安全情况特别不好,应在现场指挥处理;生产技术科长每周至少检查一次;安全科每周至少检查两次。

2、Ⅱ级顶板的检查
矿安全员、值班矿长每班至少检查一次;值班矿长每班至少检查一次,生产处长、坑长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安环处或坑口安全科每周至少检查一次。

3、Ⅲ级顶板的检查
矿安全员、值班矿长每班至少检查一次;井长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坑口安全科每周至少检查一次。

生产矿长主持参加Ⅰ级顶板采场安全现场会,制定出解决采场安全问题的措施;Ⅱ、Ⅲ级顶板采场安全现场会由矿安全主管部门主持;采场内作业人员至少有一名兼职安全员。

顶板检查方法,以查图、观察、敲帮问顶等方法,逐步采用新的现代化仪器进行观察。

各级管理人员要建立“采场检查日志”,将检查的情况及处理意见、结果记录在“日志”内,矿不定期的检查“日志”记录情况。

四、顶板支护标准
1、I级项极的支护
采用木垛和单支柱联合支护并各占支护面积的50%,每个木垛所支护的面积为20一30平方米,每个支柱所支护的面积为5—10平方米。

该级顶板的采杨木垛支护所支出的费用经安环处确认后,不列入单位生产成本。

2、Ⅱ级顶板的支护
主要采用单支柱支护,视情况加木垛支护,每个支柱所支护的面积为10一15平方米。

3、Ⅲ级顶板的支护
采用单支柱支护,每个支柱所支护的面积为15一20平方米。

根据顶板具体情况,决定支护位置并在规定的支护标准内合理地调整疏密网度,防止教条化和为应付标准而盲目的支护。

五、每个采场在提出设计时,地质和设计人员应对顶板的物理机械性质和安全程度进行鉴定并提出顶板管理措施。

六、采矿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采矿过程的顶板管理,在一般情况下,要遵守下列规定:
1、节理和滑面发育的松软矿石和矿岩暴露又较大的采场,不能采用浅孔留矿法。

2、节理和滑面比较发育的绿泥石片岩和绢云母母片岩类型的顶板,其允许暴露面积最大不应超过200平方米;如超过200平方米时,必须有相应的安全措施。

3、比较稳固的石英单脉或以石英单脉为主类型的顶板,其最大暴露面积不应超过320平方米;如超过时必须有相应的安全措施。

4、采场切割层应单独提出设计.暴露面积较大或松软,顶板应留有临时矿柱,采用分区切割,在平面图上应列出矿住位置、尺寸和形状。

七、切割施工时,除按设计留有临时矿柱外,还要随切割进展用木柱或木垛对顶板进行临时支护。

八、在切割过程中,应严格掌握切割与漏斗开凿之间的关系,使之尽量接近。

九、切割层中临时矿柱的回采应随采矿和崩矿的推进逐步用中深孔一次崩掉。

十、采场顶板在采矿过程中,应求成拱形,严禁采成锅底形。

十一、在采矿过程中.对比较松软的顶板,必须进行规则的临时支护。

对比较稳固的顶板,应根据面板的变化情况,可进行不规则的局部支护;顶柱两端必须加垫板并加楔子打紧打牢。

十二、采场爆破后,必须从安全出口一端向另一端认真的撬浮石,撬不下来的大块浮石,可用炸药崩掉或用木柱临时支护,必要时打木垛。

十三、在同一矿房内,禁止凿岩和撬浮石平行作业。

十四、采场作业必须有足够的照明。

十五、作业前必须首先进行全面的敲帮问顶,发生空响时要及时处理。

十六、采场顶板较松软,炮孔布置应以平孔为主,从一端向另一端或从采场两端向中央平压。

十七、回采过程中,如顶板和矿体形状发生特殊变化时,应暂停作业召开现场会议,临时确定回采方案和顶板维护管理办法。

生产技术部
2012年1月2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