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抑郁状况分析与护理对策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抑郁状况分析与护理对策

据 的统计 学 分析 , 用 检 验进 行组 间 比较 。 P< 0 0 .5
提示 有 统计 学意 义 。
2 结 果
2 1 一 般 资 料 本 组 对 象 中 男 6 . 1例 , 2 女 1例 ;
年龄 . ~7 1 8 8岁 , 均 ( 5 4 9 6 ) , 青 壮 平 3 . 3。 . 4 岁 以 9 -
解放军护理杂 志
20 0 8年 1 0月 , 5 1 A) 2 (0
ll t V感 染 者 和 艾 滋 病 患 者 抑 郁 状 况分 析 与 护 理 对 策
陈 晓 , 小英 , 艺玲 陈 卓
( 玉林 市红 十 字会 医院 护 理 部 , 西 玉林 5 7 0 ) 广 3 0 0
摘 要 : 的 探 讨 HI 感 染 者 和 艾 滋 病 患者 抑 郁 现 状 , 求 改 善 其 抑 郁 状 态 、 护 其 心 理 健 康 的 护 理 对 策 。 方 法 目 V 寻 维 采 用 Z n 设 计 的 抑郁 自评 量 表 , 查 分 析 8 例 HI 感 染 者 和 艾 滋 病 患 者 的抑 郁 现 状 。 结 果 ug 调 2 V HI 感 染 者 和 V
偶 或分 居 ) 2例 ; 3 学历 : 中及 以 下 文化 6 初 1例 , 中 高
及 以上 2 1例 ; 入 情 况 : 庭 月 收 入 < 15 0元 4 收 家 0 7

例 , 15 0元 3 ≥ 0 5例 ; 吸毒 和 ( ) 乱 史 5 有 或 性 8例 , 其他 感染 方式 2 4例 ; V 感 染 者 5 HI 7例 , DS患 者 AI
济来 源等 困扰 , 现不 同 程 度 的适 应 障 碍 。本 研 究 出 通过 调 查 与 分 析 了 8 2例 P WHA 的抑 郁 状 况 , L 目 的在 于寻 求改 善 其 抑 郁 状 态 , 维 护 其 心 理 健 康 的 为

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和焦虑状况分析

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和焦虑状况分析
I l O・ 性病 、 艾滋病防治 ・ 皮肤病与性病
2 0 1 4年 4月第 3 6卷第 2期
J D e r m a t o l o g y a n d V e n e r e o l o g y , A p r 2 0 4' V c ! 1 . , ) .
HI V 感 染者/ A I DS患 者 抑 郁 和焦 虑状 况 分 析
艾 滋病 是世 界 范 围 内被广 泛 关 注 的免 疫 缺 陷类
进 行精 神状 态评 分 。评 分 标 准 :H D S抑 郁 量 表 总 分
8分 以下 者为无 抑 郁 , (8~1 9 ) 分为轻度抑郁 , (2 0

疾病 , 由于其高病死率和传播 的特殊性 , 全社会对于 艾 滋病 感染 者 目前 仍 存 在 广 泛 的 歧 视 态 度 , 这 使 艾 滋病 感 染 者 同时 承受 着来 自于 精神 和 身体 的双重 负
8 2 ) 岁, 平 均 年龄 4 1 . 7 5岁 , 其 中( 1 8~ 2 9 ) 岁1 8例 , (3 0~ 3 9 ) 岁6 3例 , (4 0~ 4 9 ) 岁2 8例 , (5 0~8 2 ) 岁3 3例 ; 文 盲 5例 , 小学 5 8例 , 初中6 5例 , 高 中及 以上 1 4例 ; 病程 < 1年 2 5例 , ( 1~2 ) 年 3 4例 , ( 2~ 3 ) 年1 7例 , 3年 以上 6 6例 ; 农民6 9例 , 个 体 6例 , 服
HD S 、 H A S分值 均 显 著 高 于健 康 对 照组 ( P< 0 . 0 5 ) ,
表1 H I V 感 染者 / A I D S 患 者 及 健 康 对 照 组
H D S 、 H A S评 分 b 较( ± s )

艾滋病病人配偶心理状态变化的调查分析

艾滋病病人配偶心理状态变化的调查分析

艾滋病病人配偶心理状态变化的调查分析发表时间:2016-04-06T14:00:53.9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作者:王瑞庆白涛[导读] 吴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吴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751100 关键词:艾滋病;配偶;心理状态;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在我国的流行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AIDS是一个重大的心理应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属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疾病本身的不可治愈性以及来自社会的歧视、排斥和社会支持资源的匮乏,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艾滋病病人的配偶作为事件的主要经历者,在照顾病人的同时,还要承受社会的歧视和偏见,面临可能失去亲人、家庭经济状况下降、自身工作受到影响等多方面的巨大的心理压力。

采取现象研究法,对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配偶进行深入访谈,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为给予心理支持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取立意取样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发现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女性配偶21人,在平时的随访工作中与工作人员已建立良好的信任,充分考虑其代表性,且能用言语表达内心感受,征得受访者同意并承诺保护其隐私。

1.2方法(1)资料收集:用编号代替受访者的真实姓名,以消除顾虑和担忧。

采用面对面的深度访谈方式。

访谈在自然场景下进行,排除干扰,氛围轻松,时间充裕。

访谈内容包括:得知配偶确诊该病时的反应,对自身可能或者已被感染的的感受,对周围人群态度的感受,目前婚姻生活状况4个方面。

不加任何引导和暗示,对每位受访者进行1-3次访谈,每次时间控制在90~120分钟之内,使其能充分表露自己真实的感受、宣泄内心情感。

在倾听时认真观察其动作和表情,进行记录,再次访谈时,反馈上次谈话内容,明确有疑问的信息,提高资料的准确度。

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

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
少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口。 ]
33 预 防 感 染 病 房 工 作 人 员 必 须 身 体 健 康 , 好 个 人 卫 . 做
生 , 守 无 菌 操 作 原 则 和 隔 离 消 毒 制 度 , 切 护 理 工 作 都 必 严 一 须 细 心 从 事 , 新 生 儿 应 重 点 做 好 皮 肤 及 五 官 的 护 理 。取 侧 对
或 快 速 有 效 的拍 打 背 部 、 压 胸 部 1 2次 。 ( ) 痰 : 头 挤 ~ 3吸 取 稍高 , 侧卧位 , 右 以低 负 压 l 。 一 般 情 况 下 每 隔 2h吸 痰 一 】 j
次 , 次 操 作 不 易 超 过 1 , 间 过 长 会 造 成 不 必 要 的 损 害 。 每 5S 时 还 可 根 据 分 泌 物 的 多 少 , 定 吸 痰 的 间 隔 时 间 , 痰 前 后 应 确 吸 给 予 高 浓 度 的 氧 气 , 组 有 6例 患 儿 吸 痰 黏 稠 , 宜 吸 出 , 本 不 经
升 高 , 免 突 然 发 生 肺 内 出 血 而 死 亡 。W HO 将 3 . 。 以 6 5 C~ 3 . 。 为 新 生 儿 正 常 体 温 , 为最 佳 体 温 。 7 5 C定 称 3 病 情 的 观 察 患儿是否有兴奋 或抑 制交 替出现 , 现为烦 躁不 安 、 表 易
要 轻 拍 背 部 , 止 奶 液 吸 入 呼 吸 道 引 起 感 染 。 凡 行 气 管 插 管 防 者 均 用 抗 生 素 预 防感 染 。 3 4 并 发 症 的 观 察 与 处 理 新 生 儿 窒 息 复 苏 后 , 仅 影 响 . 不
停 止 给 氧 , 给 氧 浓 度 不 够 , 以 造 成 重 要 器 官 不 可 逆 的 损 如 可
糖 水 , 喂 奶 , 奶 后 取 右 侧 卧 位 , 止 呕 吐 物 在 进 入 呼 吸 后 喂 防 道 。对 吸 吮 能 力 缺 乏 , 纳 欠 佳 者 用 鼻 胃管 喂 养 , 持 营 养 胃 保 的供给 , 胃管 不 能 接 受 着 , 虑 静 脉 补 液 , 情 允 许 者 , 量 考 病 尽 母乳 喂养 。 32 纠 正 酸 中毒 因窒 息 常 伴 有 酸 中毒 , . 可用 5 碳 酸 氢 钠 3 / g 用 等 量 的 1 葡 萄 糖 稀 释 后 缓 慢 静 滴 , 窒 息 ~5mL k , O 因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其对患者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无疑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HIV感染者的生存期得到了延长,但他们在心理上面临的挑战却日益显著。

因此,针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格外重要。

一、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感染初期的恐惧与焦虑艾滋病是一种仍被许多人视为“死刑判决”的疾病。

在感染初期,许多患者会感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不仅源于对病毒传播的认识,更来自于社会偏见与歧视,患者常常感到无助和孤独。

对未来的悲观预期是这一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

社会支持缺失带来的孤独感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往往会导致患者与家人及朋友之间关系的疏远,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增加了他们的孤独感。

孤独感又会影响到患者的自尊心,降低他们面对生活挑战的勇气,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接受事实后的调整与适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信息的获取,部分患者可能逐渐接受自己的感染状态,并开始寻找适应的方法。

这一阶段患者通常表现出更多的求知欲望,勤于接受医疗帮助,以更好地管理自身健康,同时也希望分享经验以帮助他人。

长期无法治疗导致的抑郁症状艾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对患者来说,持续的不适和对健康状况的不确定性都可能导致抑郁症状。

同时,伴随药物治疗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副作用,也使得部分患者更加消极面对生活。

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轻艾滋病患者因感染带来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和疗法,可以帮助患者理清思路,克服内心困扰,为其提供情感支持与理解。

增强自我效能感合理的心理护理可以增强患者对自身健康管理的信心,使他们重新认识自我价值。

这种信心有助于ق他们积极参与治疗,并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促进社交连接心理护理帮助艾滋病患者重新建立与他人的联系,使其感受到来自身边人的关爱与支持。

性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

性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
心 理 分 析 及 心 理 护 理
解其 隐私 , 注意社会家庭与患者之间的相 互影 响 , 针对无 辜受 害的 患者 , 我们 更应 该理解 、 同情 、 关心他们 , 决不能在背后歧 视他们 , 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抱怨 与愤 怒 心理 : 类 常 见 于 女 性 患 此 者, 抱怨性伴侣 将病 传给 自己 , 性专 一者 更是愤怒 , 有不鬼行为者抱怨 自己不该 出 轨, 自己被传染上性病而不能得到性伴侣 关心 者更是 抱怨 , 面对 这种 患者 , 我们 护
在 治 疗 中细 心 耐 心 , 这一 对夫 妇很 快 得 到 了康复 。
自责和负罪感心理 : 由于工作性质 不 同 , 的患者经 常 出入 娱乐场 所 , 有 在饮 酒
后失去 自制 能力 , 一时 糊涂 而犯 错 , 上 染 后又不敢 同家人讲 , 及时来 医 院就诊 , 没 造成病情严 重恶化 , 们接过 一个 患者 , 我 自己染病后 没有及 时治疗 , 传染 给爱 人 , 又 没 有 处 理 好 家 庭 关 系 , 致 妻 子 提 出 离 导 婚, 患者从 内心 产生一 种 自责 , 自己行 对 为造成 的后果 给家人 带来 的伤害 悔恨 不 已 , 影无 法 消 除 , 病 患 者 的 心 理 变 化 阴 性 十分复杂 , 而家属 的心理反应也不 同程度
焦虑与恐惧心理 : 临床 上碰 到一 位 中 年男 性 患 者 , 3个 月 前 患 非 淋 菌 性 尿 道 在 炎, 经正规治疗后 症状好 转化 验正 常 , 但 他几乎每天到 门诊来咨询 , 担心 自己的病 会复发 , 怀疑没有 治疗彻 底 , 会不会 影 响
夫妻生活等 , 针对 这样 的患者我们护 士要 热情对待 , 不要冷 落患者 , 让他 知道 长 要 时 间 的焦 虑 和 恐 惧 会 导 致 心 理 障 碍 , 响 影 身心健康 , 我们用 身边 患者 的例 子耐 心讲

艾滋病患者自杀心理状况及干预措施论文

艾滋病患者自杀心理状况及干预措施论文

艾滋病患者自杀心理状况及干预措施分析【关键词】艾滋病;自杀心理;干预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以侵犯机体免疫系统,造成免疫系统损害和感染为主要特征的致死性传染病。

当机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死亡。

1艾滋病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1]1.1抑郁、焦虑心理病人表现为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

1.2害怕、恐惧心理病人表现为懒散、懈怠、不敢面对疾病。

1.3孤独、无助心理病人表现为敏感多疑、不知所措。

1.4自卑、被歧视心理病人表现为没有勇气和自信,感觉羞愧不敢见人。

1.5失落的心理病人在心理上表现为无助、沮丧、悲哀、愤怒和指责等,而在生理和身体方面也有反映,具体来说表现为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1.6自杀的倾向病人表现为拒绝与人说话,拒绝治疗,对生活失去信心,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2aids患者的分期aids病人在从感染hiv到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面对不同的病情变化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变化,存在不同的心理变化通过长期的临床护理观察,可将这种心理变化总结分析后分为如下几个期2.1休克期当患者一旦得知自己感染上hiv后,是很难以接受的,严重的可发生意识丧失或者是出现精神症状,表现为“木僵”的状态。

2.2否认期hiv感染者,最初都是不愿相信,不敢面对的,处于完全排斥的一种状态中,否认事实,这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通过否认来赢得心理反应的时间。

表现:反复检查,期望找到否定诊断的可能。

2.3怨恨期常有hiv感染者表现为怨天尤人、自责或迁怒于使之感染的人。

这一时期发生自残的可能性较小,实施报复的想法强烈,这时的感染者对社会的危害极大。

有部分感染者怨恨自己而产生羞耻感,无法面对任何人,产生轻生自杀的念头。

妊娠合并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处理对策

妊娠合并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处理对策

妊娠合并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处理对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HIV感染引起T淋巴细胞损害,导致持续性免疫缺陷,多器官机会性感染及罕见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1]。

目前尚无可治疗的药物和有效的疫苗预防。

我国艾滋病疫情处于上升阶段,其中女性艾滋病感染者人数迅速增加。

女性艾滋病患者面临着一系列诸如妊娠和分娩等问题,她们的心理特征各有不同。

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HIV病毒感染孕产妇51例。

现就她们的心理特征做出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处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科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HIV病毒感染孕产妇51例,年龄在19~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岁,孕周7+6周-40周。

有20例系院外分娩后转入我院。

病人来源于农村40例,市区11例。

有吸毒史25例。

文化程度为文盲30例,初中以上文化16例。

1.2 方法对妊娠合并艾滋病患者在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进行一对一专科保密性咨询及健康教育,并发放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宣传资料,咨询、指导过程鼓励患者丈夫参与,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相对应的医疗护理措施,使每位患者都能正确予以对待。

1.3 妊娠结局21例足月妊娠选择剖宫产,24例足月顺产(15例系院外分娩后转入我院),20例行人工流产。

2. 结果大多数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缺乏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怕病、怕死、怕子女无人照顾,对国家“四免一关怀” 政策不了解,对自己的疾病过于紧张、恐惧、忧虑。

2.1 怀疑否认期患者一旦得知确诊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表现为惊讶,否认,不能接受事实,怀疑医生诊断错误或检查错误,甚至反问医护人员“是不是弄错了”、“不可能得这种病”,并去不同医院就诊,要求确诊单位再次复核,希望误诊被证实。

2.2 情绪波动期育龄妇女肩负繁育后代重任,整个家庭对她们寄予厚望,大多数患者度过了否认期,情绪波动很大,常会怨恨自己或丈夫,表现为猜疑、愤怒、恐惧、焦虑、委屈、烦躁不安及悲观失望的情绪,一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心理,社会、家庭的压力,害怕从此受社会、家庭歧视,遭人唾弃,害怕离婚、失去丈夫、孩子和家庭,另一方面,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对孩子将来健康的影响,而产生自责的心理,这些情绪都会消耗战胜疾病与对待正常生活的信心。

艾滋病病人心理健康问题与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新进展

艾滋病病人心理健康问题与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新进展

艾滋病病人心理健康问题与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新进展摘要:艾滋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而艾滋病人不仅要经受身体上的痛苦,接受长期的治疗,还会因疾病感染以及治疗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这样一来就会对其临床治疗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医学研究人员不仅需要关注艾滋病的临床治疗方法研究,同时还应总结影响患者心理的问题,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改善患者消极情绪,进而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改善其治疗效率以及预后情况。

本文将总结分析艾滋病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针对患者心理护理措施的临床研究进行论述。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健康;护理干预;护理措施;研究进展引言部分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免疫缺陷疾病,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导致,该病毒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失效,使得人体被各种基础疾病所侵染,诱发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2]。

艾滋病患者感染之后需要接受长期治疗,维持病情的稳定性,在治疗期间,患者不仅需要承受身体上的病痛,同时还会因艾滋病的传染性特性受到社会以及他人的区别对待,这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导致很多患者在确诊之后出现了极度恐惧、焦虑、悲伤、紧张、自卑等负面情绪。

而不良情绪则会影响患者接受和配合治疗的意愿,因此医疗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针对其心理问题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积极的治疗环境,促进患者的治愈。

一、艾滋病病人常见心理问题经过调查能够知道,患有艾滋病的患者大多存在焦虑、绝望、自卑等心理障碍,再加上社会环境与生活环境的影响,还有的患者会因自己患病而出现耻辱感与孤独感,这样的情绪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

受到疾病传染性特征以及不恰当社会言论的影响,大约有3.28%的患者存在强烈的罪恶感和自责感,且几乎所有艾滋病患者都体现出孤独感。

另外还有研究表明,艾滋病患者群体中大概50%~80%的患者都存在焦虑与抑郁的趋势,而20%~30%的患者则符合焦虑与抑郁的诊断标准[3]。

艾滋病科护士心理状况分析及应对措施

艾滋病科护士心理状况分析及应对措施
1 对 象 与 方 法
状、 人际关系 、 焦虑 、 对 、 敌 恐怖 、 虑 、 执 、 神症状 及其他 忧 偏 精 1 0个因子 , 每个 因子可反映答卷者某一方面的情况 。 13 研究方法 . 采用填写 问卷调查 方法 , 发 问卷 3 共 0份 , 收
好解释 ,7 8 %的患者需 要术 中意识清楚 , 同年龄 、 不 性别 、 文化 程度患者问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 ( 0 0 ) P> . 5 。患者 进入手 术 室后情绪的变化一般 达到最 高峰 , 普遍存 在不 同程度 的 紧张 和恐惧 , 缺乏安全感 , 望多与别 人交谈 , 希 得到 医护 人员 的关 心 。由于患 者对手术开始前一些护理操 作不理解 , 如导尿 、
齐鲁护理 杂志 2 1 0 0年第 1 第 1 6卷 5期
32 术 中护理需求 . 调查 中,9 4 以上 的患者需要术 前做 9 .% 0 0 ) 随着疾病的逐渐康复 , .5 , 患者 对术后有关健康 知识 、 饮食 营养 、 功能锻炼 、 发症 的防治 、 生保健 等方 面 的知识 的需 并 卫 求 越迫切。因此 , 护士 在术后 护理过 程 中要根据 不 同患者 的
示 ,0 % 的患 者 需 要 及 时 解 除 疼 痛 与 不 适 , 明 了 麻 醉 效 果 10 说
[ ] 贾汝福 , 玉华, 3 黄 白红敏 , 手术 患者护理 需求 规律 的 等. 调查分析[ ] 中华护理 杂志,0 13 (0 :9 7 1 J. 20 ,6 1 )7 0— 9 . [ ] 樊晓平 , 恒然 , 春芳. 术 室患 者 的护理 需求调 查 4 李 吴 手 [ ] 河南外科 学杂志,0 5 1 ( ) 8 . J. 20 ,1 2 :3 本文编辑 : 李 梅 21 00一叭 一 6收稿 0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以及有效的心理护理方式。

通过对艾滋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心理干预在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及相关压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建立有效的心理护理机制对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加深对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的认识,提高护理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心理护理的具体实施方式,从而为相关工作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

通过心理护理的持续改进,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艾滋病患者、心理分析、心理护理、影响因素、心理健康、心理干预、有效护理机制、重要性、未来研究、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多样,病毒潜伏期长,患者往往会面临社会歧视、自我认同困惑和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

艾滋病患者在面对疾病和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效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对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不仅需要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要关心他们的心理状况。

通过对艾滋病患者心理特点的深入分析和有效的心理护理方式的探讨,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讨论有效的心理护理方式,并探讨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的影响,以期建立起一套科学而有效的心理护理机制。

1.2 研究目的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本文旨在深入分析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探讨影响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有效的心理护理方式,并探讨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的影响。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摘要】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在整体护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探讨了影响因素及对应的有效心理护理方式。

心理干预策略和心理支持服务在提升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对于艾滋病患者的康复和治疗过程至关重要。

未来的研究应继续探索更有效的心理护理方式,以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整体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有望通过不断改进和研究,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心理支持服务。

【关键词】艾滋病患者、心理分析、心理护理、心理干预、心理支持、影响因素、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未来研究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引言艾滋病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影响,也会给患者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挑战。

艾滋病患者常常面临着社会歧视、自我否定、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态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研究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需求以及有效的心理护理方式,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进行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有效的护理方式,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通过对艾滋病患者心理分析和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困扰,为其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

本研究也旨在探讨心理干预策略和支持服务在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将进一步认识到心理护理在艾滋病患者管理中的重要性,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将为改善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其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出积极的贡献。

1.3 研究意义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患者常常面临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困扰。

心理健康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HIV感染者和患者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

HIV感染者和患者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
(DS 。②对 目标人群按要求将其 2周 内的情况进行调 S )
2 S . AS和 S 2 DS评定结果 研究组除 5例外,有焦虑 症状 者共 4 例( 07 %)其 中严重 1 例( 3 . %) 9 占9 . 4 , 8 占 63 , 7
中度 1 5例 ( 3 . %) 占 06 1 ,轻度 l 6例 ( 3 . %) 占 26 5 ;研 究组 除 2例外 ,有抑郁症状者共 5 2例 ( 9 .9 ,其 占 6 %) 2 中严重 2 2例 ( 4 . %) 占 23 0 ,中度 1 5例 ( 2 . %) 占 84 , 8 轻度 1 5例 ( 2 . %) 占 84 。 8 3 讨论 该文采用 S L 9 、S C 一 0 AS和 S S评价 HI 感染者 D V / DS 患者 的心理状况 ,其 总分 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 , AI
因子分可反 映症状 群特 点,病人总分及 因子分均高于 常 模 ,反映 H V 感染者/ I S患者 的心理健康状况很差 , I AD 病人躯 体化 、强迫 、抑郁 、焦虑 、精神 性和 恐怖等因子 分均 明显 高于常模 。另外 ,S S和 S A DS的评价结果也发 现 HI V感染者及 AI DS患者有明显的情 绪障碍 ,多数有 明显的焦虑抑郁反应,这不仅是各种相关 ( 转第12 下 1 页)
如 下。
1 资料 与方 法
1 一般 资料 . 1
病例选 自 2 1 0 0年 6月 以前经广西壮族
自治 区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心 确 认 实 验 室 蛋 白 印迹 实 验 ( )确认 的 HI 感 染者和 A D wB V I 5例 ,A DS患者 9例 ) I ,男性 3 2人 ,女性
查和评 定,对 被调查者遵循知情 同意原则 。对 文化程度

HIV感染者焦虑_抑郁状况分析与对策

HIV感染者焦虑_抑郁状况分析与对策

。在咨询工作中发现感染
HI V 的患者均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为了 解 HI V 感染者的焦虑、 抑郁状况, 笔者对经卧龙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感染者进行了调查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选取 2008 年 1~ 12 月经卧龙区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确认的 59 名感染者为调查对象 , 人 口统计学调查内容包括 : 性别、 年龄、 婚姻状况、 文 化程度、 家庭收入、 受感染方式等相关资料。年龄 在 18~ 52 岁 , 知情同意并对量表的内容能够理解。 另选取一般资料与研究组相匹配的 59 名普通人群 作为对照组。 1 2 方法 采用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 对两组调 查对象进行评定分析, 调查前由 研究者对被调 查 对象详细讲 解调查 目的 和方 法。发 放调 查问 卷 118份 , 回收有效问卷 118 份。要求被调查者根据 自己的情况如实做出评定。
基金项目: 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 ( C HN - 304- G 03- H )
Journa l ofM ed ica l Forum
V o. l 31 N o . 19 O ctober 2010
∀ 101∀ 规律 , 提供有关的健康教育材料, 反复宣传艾滋病 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药物等治疗措施而得到 控制的, 能够长期存活 , 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使病情 减轻 , 有利于艾滋病的治疗和恢复。对已婚者 , 要 做好配偶的工作, 鼓励他们同时检测, 夫妻在性行 为时一定要正确使用安全套以免感染 H I V, 并引导 他们在感染者面前 保持良好的心境 , 嘱其多安慰 鼓励感染者。 % 鼓励患者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面对疾病 , 主动配 合治疗, 保持心理上平静 , 情绪 上稳定, 使患者主动调整自己的兴趣, 使生活丰富 多彩 , 对人生充满信心, 接受现实 , 重新生活 , 接受 他人的帮助,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研究【摘要】艾滋病患者在心理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从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护理方式出发,探讨了心理疏导措施、心理康复支持以及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的重要性。

研究发现,在综合护理方案的支持下,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望得到提升。

结论指出,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艾滋病患者、心理分析、护理方式、心理疏导、康复支持、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综合护理、心理护理、探索、完善。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导致的艾滋病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自1980年代以来,艾滋病已经导致数百万人死亡,严重影响了全球的卫生健康和社会稳定。

艾滋病患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控制病情,还需要面对心理健康问题带来的挑战。

由于艾滋病的特殊性,患者往往面临社会歧视、自我否定、悲观情绪以及心理健康问题等。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成为重要的课题。

通过对艾滋病患者心理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心理护理方式。

探索和完善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和社会融入。

开展艾滋病患者心理分析与护理方式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中的这些问题,为本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有效的护理方式,从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深入分析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和问题,探讨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和机制;研究不同类型的心理护理方式对艾滋病患者心理康复的影响,探索最佳的心理康复支持方案;探讨社会支持网络在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中的作用,寻找有效的社会支持机制。

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状况研究现状与展望

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状况研究现状与展望

AI S患者来说 , D 治疗 工作 是一个 与之 密切 相关 的问题 , 根据
其 病 情 的 轻 重 程 度 采 取 相 应 的治 疗 , 我 国 , A S患 者 采 在 对 I D 用 HAA RT疗 法 治 疗 , HI 感 染 者 采 用 中医 药 治 疗 。 在 治 对 V 疗 过 程 中 , V 感 染 者 / D S患 者 的 心 理 状 况 会 直 接 影 响 到 HI AI
质 量及 治 疗 效果 造 成 极 大 影 响 , 文 拟 对 HI 感 染 者/ D 本 V AI S
患者 的 心 理状 况 的研 究现 状进 行 整 理 , 并提 出不 足 与 展 望 , 以 期 对提 高 HI 感 染 者/ DS患 者 的 生存 质 量 及 治 疗 效 果 方 V AI
7 6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 1 年第3 卷第 1 期 01 2 O
HV感 染者 / I I ADS患者 心 理 状 况研 究现 状 与 展 望
刘彦丽 ,赵 竞 ,段呈 玉 ,王 莉 ,李艳 萍 ,杨 绍春 ,孙 俊 ,贺铮 铮 ,蔡 怡 ,方 路 ,马 克 坚
( 南省 中医 中药研 究院 ,云 南 昆明 6 O 2 ) 云 5 2 3
传 染 病 , 称 为 获 得 性 免 疫 缺 陷 综 合 症 ( DS , 滋 病 病 毒 全 AI ) 艾
绝, 缺乏人与人之 间 的情 感交 流。而通过性 接触感 染者有 悔
恨 和 罪 恶 感 , 心 传 染 给 家 人 和 他 人 , 迫 改 变 与 周 围 人 的 关 担 被 系 , 别 是 性 关 系 等 。当 患 者 被 诊 断 为 HI 感 染 者 / 滋 病 特 V 艾
治疗的l 临床疗效 , 但是 究竟心 理状 况在 多大程 度上影 响其 治 疗效果 , 治疗 ( 药物干预 ) 又对 HI V感染 者/ D AI S患 者的心理 产生 了怎样 的影响 , 心理状况与治疗效果 的相关关 系如何 , 目 前这方面 的研 究 尚属 空 白。研 究 者们 应该 关 注这 方面 的研 究, 以便 为治疗 工作奠定相应基础 , 提高治疗 的临床疗效 。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体会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体会
当代 护 士 2 1年 4 下 旬 刊 02 月
-3 . 13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体会
潘与 患 者进 行 面对 面的 口头询 问沟通 交 流 , 0 艾 滋病 患 者心 理进 行 分 析 , 对8 例 有针 对性 地 为 艾 滋病 患者 提供 心 理 护
年 龄 2 7 岁 , 均 4 . ; 经 广西 壮 族 自治 区疾 病 预 防控 制 2~ 5 平 8 5岁 均 中心确 诊 ; 签 署 知情 同意 书 。 并
化 程 度 高 及 性格 内 向 者 , 病 后 背 上 沉 重 的 思 想 包 袱 , 觉 异 常 患 感 敏感 , 认 为别 人 已经 知道 后 在 背后 不 断地 指 责和 议 论 自己 , 总 因此 感 到 无 地 自容 , 常 会 翻 阅一 些 医 学 书 籍 , 知半 解 , 懂 非 懂 , 常 一 似 甚 至将 病 情 盲 目对 号 人座 , 于过 分 忧 郁 , 往 并 发 神经 衰 弱 、 由 往 消 化功 能 紊乱 等 ; 朗稳 定 型 1 例 , 同点 是 : 格 开 朗 , 绪稳 定 , 开 2 共 性 情
理 。 据 不 同的反 应特 点 , 其 分 为 以下4 类 型 : 张 恐惧 型 、 独 内疚 型 、 根 将 种 紧 孤 多疑 忧 郁型 、 朗稳 定 型 。 为根 据 患者 不 同心 理特 点 给 予 对 开 认 症 心 理护 理 , 对提 高艾 滋病 患 者积 极 配合 治 疗 的信 心 和 勇敢 面对 生活 的 勇 气 , 以及 促进 康 复 和遏 制 Hv 播具 有 积极 作 用 。 I传 关键 词 : 滋病 ; 艾 心理 状 况分 析 ; 理体 会 护 中图分 类 号 : 435 R 7.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号 :0 6 6 1 (02) — 13 0 10 — 4 1 21 0 0 3— 2 4

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

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
程 中受某 些 个体 医生 的误 导 及耗 费 了大 量 的精 力 和财 力 , 使
调查 工具 选用 Z n u g自评 抑 郁 量 表 ( DS 及 焦 虑 自评 量 S ) 表 ( AS 4 , 者 自评结 束后 , S )_ 患 分别 将抑 郁 和焦虑 自评 量 表
2 项 目的得 分 相 加 为 总 分 ( 分 ) 0 7为 轻 度 抑 郁 , O个 粗 。4 ~4

372 ・
中华护理杂志 20 堡 04 箜 ! 塑 鲞整

心 理 卫 生 ・
性病 患者 的心 理 状态 分析 及 护理 对 策
杜 耀 武 王 予 东 马远 方 徐 志喜 李 秀敏
性 病 已成 为传 染病 的 主要病 种 , 大部 分 患 者 因婚 外性 行
治疗 情 况及 躯体 症状 等 。
1组
2组
18 7
19 4
3 . 6 1. 5 9 2 ± O 8
4 . 8 l. 6 2 4 ± 1 4
3 .0 . 5 5 6 士9 7
3 .7 1. 3 8 4 士 02
治疗情 况
规范
不 规 范
28 4
7 9
4. 5 . 8 3 4 士8 9
5 . 2 1. 1 2 4 士 3 2
主要相 关因素
性别
年龄
例 数
26 4
8 1
S DS
4 .0 O8 7 6 士1 . 2
4 .6 89 45 ± . 6
£ 值
2 5 .1
10 .2
P值
< O0 .5
>O0 .5
S AS
3 .8 .6 2 9 士9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 IS本身 ,另一方 面来 自对该病 的认识程度 和社会 心理感 受。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恐惧死亡 、 担心传染给家人 、 害怕社会 排斥和抛 弃 , 久而久之便会出现厌世 、 焦虑 、 失眠 、 易激 动 、 劳 动能力下降 , 极易对生活丧失信心 、 产生绝望【 l 】 。
1 孤立无援 : . 2 由于患者亲人 、 朋友 对艾 滋病 的无 知和偏见 ,
环境. 也是非常重要的和必须 的。 参 考 文 献
1 陈曦.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心理与社会需求调查. 中国性病艾 滋病. 0 3 95) 1— 5 2 0 . ( : 4 1.
感 , 自我价值陡然失落 , 感到 导致求 助心理上升 , 一方面不希
望拖 累家人 , 另一方 面渴 望得到亲 人 、 友及 医护人员 的关 朋
山西 医科 大学公共卫生 学 ̄(3 0 1 0 00 ) 张 冉 张红梅
山西省艾滋 病定点 收治单位先 后收治 人免疫缺 陷病毒 ( V) HI 感染者, 获得性免 疫缺 陷综 合征 ( IS 患者 5 AD ) 5例 , 针 对他们存在 的心理问题及其特点进行 干预和治疗效果 明显 ,
生厌 世或 报复社会情 绪 , 为一种社会 不安定因素Ⅲ 成 。因此 。 重视对 HI V感染者/ IS患者的心理 咨询工作对预防艾滋病 AD
具有积极的意义。
11 疾病本 身 : 旦感染 HI 感染者 就会产生 比患任何 疾 . 一 V,
病都严重 、 复杂 的心理 障碍 , 这种负性情 绪一方面来 自 H V I/
感明显 , 从而会变得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敏感 , 心情沮丧 , 总认 为别人在低声私语议论 自己, 惶惶不可终 日。
1 求 助心理 : . 4 由于疾病本身 的原因 , 使得患者 易产 生失落
进一步提 高医疗 服务 的可 及性和服 务质量 ,也是防 治 AS ID工作 中的一个重要 内容。加强医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 , 全面提升 医务人员 AS ID知识宣传教育的知识水平 ,加强对 HI V感染者/I S患者的督导管理 , AD 提高 HI V感染者/ 患者 的 认知水平 , HI 为 V感染者/ IS患者提供宽松的 、 AD 和谐 的社会
全 由政府来承担是不现实的 , 需要采取政府 、 个人 和社会共 同 负担 的方式加 以解决。
患者 与家人不 和谐 , 向外界倾诉 , 不能 他们 的生 活质 量 、 为 行 和主观性评分均低于正常平均值翻 。 1 疑虑心理 : . 3 患者多为青壮 年 , 患病后其社会地位 、 济收 经 人、 生活兴趣 、 身体诱惑力 和综合能力等方 面落差增 大 , 失落
2 覃碧云, 陈曦, 阚志 明, H V感染者/ 等. I 患者心理状态与需求调
查. 实用预防医学. 0 6 4 1 ) 2 1 2 2 2 0 , (3 : 9 — 9 .
1 经济压力 : . 6 受现行的社会经济体制框 架下 , I H V感染者/
AD IS患者还不可能得到全程免费治疗 ,随着病程的延长 , 经 济负担 日趋加大, 最终导致倾家荡产者不在少数 。
爱怜悯 和同情 , 由增 。
1 报复与轻生心理 : . 5 由于认 识上 的无知 , 同时受长期疾 病 的折磨 , 加之社会上人们对 H V感染者/ IS患者的恐惧 、 I AD 厌
恶、 唾弃 、 躲避 , 使患者思想 压力过重 , 产生报复 心理与行 易 为, 特别是治疗效果 欠佳 的患 者抵触情 绪 、 报复心理 及轻生 的想法会随着病程的延长 日益加剧I 引 。
作者简介 : 张冉 , ,9 1 7月生 , 士在读 , 女 18 年 硕 山西医科 大学
公 共卫 生 学 院 。30 1 0 0 0
校园心理 2 1 年 4 00 月第 8 卷第 2 期
J mM o C m u f &M n l e t, o l 0 0 V . 。 o 2 o a D s j u f Ie et a h A f 2 1 。 d 8 N . aH l i

1 ・ 09
艾滋病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现报告如下。 1 HI V感染者,I A DS患者负性心理分析
务人员检测前后咨询 、生活社区开展 的 AS ID宣教工作情 况
以及其家庭成员对其接纳程度有密切的关 系。如果他们的心 理问题得不到疏导, 对艾滋病 的传播控制能力就会降低 , 社会
危害就会加大 , 对他人造成的威协就会加剧 , 也有可能由此产
感染 H V后给家庭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 济上 的影 响 I 经 尤为突出。一方面 , 因失去工作 , 家庭收入会下降; 另一方面 , 由于疾病 的 自然发展 , 身体免疫力下降 , 机会性感染等病症逐 步出现 , 医疗费用增加 , 疾病 负担加重 。因此 , 经济 困难成 为 他们最大 的压力 。所 以, 我们应考虑做好 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
2 对 策
3 刘萍 . 艾滋 病病 毒感 染者 和患 者家 庭护 理. 山西 医药杂 志 ,
20 , 7 1 ) 10 15 . 0 8 3 ( 2 :15 — 1 1
( 稿 日期 :0 0 0 — 5 收 2 1— 1 1 )
笔者通过 临床观察 发现 , I H V感染者/ IS患者 出现心 AD 理障碍 的严重程度 , 与生活经历 、 受教育 程度 、 是否接受过 医
表现 为对患者 的疏远 和冷漠 , 甚至断 绝关 系 , 患者处 于孤 使
独、 无助 的处境 , 出现敏感多疑、 不知所措 。H V感染者/I S I AD
①尽可能给有 自立能力 HV感染者/IS I AD 患者提供就业 的机
会, 增加收入 ; 为 HI ② V感染者和患者提供生活技能培训 , 帮 助他们积极开展生产 自救 。③建立社会保障机制 力争各级 , 政府在每年 的财政 预算 中增 加艾滋病防治专款 , 建立和完善 政府投入为主 , 多渠道筹措经费 的机制。 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和 境外援助来 给予 HI V感染者/ IS患者 以帮助 ,患者费用 完 A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