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导学案

合集下载

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语文A部《兵车行》导学案

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语文A部《兵车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理清课文思路。

2.、通过诵读,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3、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写作风格。

【学习重点】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学习难点】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写作风格【前置性补偿】一、《兵车行》的背景《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

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

八载(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青海省境内),久攻不下,后虽侥幸取胜,但所部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到这年冬天,所派驻龙驹岛(在青海湖中)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没。

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主要辖境在今云南省),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

由于这两次战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

这件事,在《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里有生动的记载: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

杨国忠(时任宰相)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如此摧肝裂肺的图景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兵车行》这首诗,很可能就是诗人见到这样图景的当时或其后不久写的。

二、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车辚.辚()干.()云霄戍.()边声啾.啾()(2)解释下列加点字行人....走相送..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哭声直上干.云霄行人但云点行..频去时里正与裹头..意未已...武皇开边山东..二百州役夫敢申.恨信.知生男恶生女犹得嫁比邻..【新知探究】1、这是一首歌行体诗,长于叙事,寓情于事,且多含感叹之意,那么这篇课文叙了什么事?可以分为几个层次?2、诗歌的前三行,描绘了怎样的场面?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3、这里“行人”只说是“点行频”,“点行频”表现在哪里?“点行频”又造成了什么样的结果?4、造成“点行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杜甫的诗,因为“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而成千古大家,辉炳万代。

《兵车行》学案

《兵车行》学案
十、巩固练 习,提升能 力
分层设计, 学生自主 完成。
巩固练习,体验成功喜悦
基础演练
,作者是代著名诗人。请写出你知道的他的与战争有关的两句完整的诗文名
兵黩武的句子是:
边。
已。
草。 意思是“近邻”。由此我们想起王勃的一句诗:

能力提高
啾”与前文中哪句诗相呼应?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的话:“写得行色匆匆,笔势汹涌;如风潮骤至,不可逼视。”这是针对本诗哪几句作出的评价? 皇开边意未已”,谈一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0兵车行
杜甫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杜甫的相关知识及其诗风。
2•联系背景知识,了解诗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3•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难点】联系背景知识,了解诗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预习】
学生查字典、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熟读课文并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内 容;搜集整理杜甫的资料和诗词,增加知识积累提高文化素养。
五、整体感知三、直击预
7•《兵车行》属于,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它可 习,定向检
分为、、三测
部分,揭露了唐统治者发动长期战争造成的恶果,教师出示
反映了人民的深重苦难,描写了他们怨恨的心情。投影片。
8.行人的直接倾诉,从哪几方面表现了不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1题指名学
9.本诗的诗眼是什么?指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生板演,其
六、合作探究
他同学在
10•诗的开头是怎样进行送别场面的细节描写的?描写送别的场面在
练习本上
文中有何作用?
写,完成
11.为了渲染成千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凄惨场面,作者运用了怎样的

兵车行导学案

兵车行导学案
学习流程
个性
笔记
1、先独学,完成下列题目。
2、对子之间站起来小声交流答案。
3、小组长主持小组内讨论注意小声讨论,维持组内纪律时间预设(30分钟)
1、全诗分描写出征送别的场面和征夫的控诉两部分来安排结构,请你用“∥”划分
一下。你能用两个字来概括全诗感情基调吗?和
2、时代背景: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749年,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久攻不下,后虽侥幸取胜,但所部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到这年冬天,所派驻龙驹岛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没。751年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主要辖境在今云南省),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由于这两次战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
3.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
难点
1.背诵默写古诗。2.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
互动策略展示方案
学习流程
笔记
1、督学员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
2、对子之间交换互判
3、老师深入点拨
4、用双色笔改正错误,将错题写在个性笔记中。
基础学习:预设时间5分钟(学法指导:阅读资料,用双色笔勾画重要信息。)
1、资料链接:作者: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为人秉承了圣人之道,讲求“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因此又被成为“诗圣”。其诗作反映现实,立足社会,被称为“诗史”。本诗选自《杜少陵集》。
2、第一部分描写了哪几个场面?有何作用?
3、“耶娘妻子走相送”中“走”字用的出神入化,请赏析。写出了哪些身份的人?表明了什么?
4、通过对话反映生活是本诗的又一个特点,在平白的对话中反映了什么内容?
5、“君不闻”、“君不见”分别领起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兵车行导学案

兵车行导学案

黄壁庄学校___八__年级__语文_学科导学案课题:《兵车行》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及诗的写作背景;积累诗中的名句;背诵并默写本文。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体会诗歌意蕴含蓄的特点;感受全诗的场面描写;学习寓情于事的叙事方法。

情感态度:认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珍惜现有的和平生活;学习诗人“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2、鉴赏表达技巧,提高学生古诗鉴赏能力【知识链接】:1、行:“行”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文体。

乐府诗中诗题称"歌"或"行"的很多。

这种诗体,形式自由,音节、格律基本不受限制,句法参差多用五言、七言或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如我们学习过的:《燕歌行》《琵琶行》《走马川行》等。

杜甫自拟乐府新题创作《兵车行》,继承并革新了乐府民歌体。

2、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770年),唐代河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一生坎坷,使他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有深刻的认识,也体会到了百姓的疾苦。

在他的诗中深深体现着忧国忧民的思想,是一位爱国诗人。

被人们尊称为“诗圣”。

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名将,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的著名诗人,做过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

杜甫早慧,七岁便开始学诗,他自己回忆说:“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读书破万卷”、“群书万卷常暗诵”的刻苦学习,为他的创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早年,他游历祖国各地,感悟祖国河山的壮美,如《望岳》。

后来,他经历了父亲的去世,仕途的失意,家庭的贫困,开始走进下层,了解下情,并写出了贴近百姓的诗歌。

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其作品真实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三吏”、“三别”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望岳》、《春望》、《登高》等。

鲁人版-语文-高二-专题四 兵车行导学案

鲁人版-语文-高二-专题四 兵车行导学案

兵车行专题导语杜甫与李白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峰并峙的高峰,杜甫也是盛唐最后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一生坎坷,却忧国忧民。

他的诗歌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称为“诗史”。

他集前代诗歌艺术之大成,形成了韵律完美、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学习这个专题,要初步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能借助注释鉴赏本专题中杜诗的代表作品,并能初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及其内涵。

学习杜甫诗歌,首先要了解杜甫出生的历史背景和漂泊的人生经历,知道杜甫生于天下瓦解、遍地哀号的苦难中;其次要诵读,体会思想感情,理解杜甫诗情感的忧愤、深沉,语意和结构的顿挫。

同时注意把握形成沉郁顿挫的艺术手段,如反复、重叠、对比、衬托等。

一、诗人名片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是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35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

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有《杜工部集》传世。

二、诗词故事早弱而早慧的杜甫杜甫幼时,母亲去世了,寄养在姑母家里,他自小多病。

兵车行导学案[小编整理]

兵车行导学案[小编整理]

兵车行导学案[小编整理]第一篇:兵车行导学案《兵车行》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2、理清诗歌的思路层次;体味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3、体会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一、体裁简介歌行,古代诗歌的一体。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

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行”是乐曲的意思。

二、杜甫诗歌的风格所谓“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

形成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是杜甫诗歌所要表达的人生情感非常强烈,而同时这种情感又受到理性的节制。

他的思虑常常很复杂、心情常常很矛盾,所以他需要找到恰当和适度的表达方法。

这样,使得诗中的情感之流成为有力度而受控制的涌动。

三、作者介绍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出生于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

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的历史过程,风格沉郁顿挫,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

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五百字》以及组诗“三吏”、“三别”。

作者生平:⑴读书游历时期(712-746)35岁以前,读书和壮游时期,代表作《望岳》⑵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等,十年困守的结果,使他变成了忧国忧民的诗人,文风走向现实主义。

杜甫称做官为他们家族的“素业”——世代相袭的职业,他的各种文化教养都是与这一点相联系的。

三十五岁左右,杜甫来到长安求取官职。

开始,他满怀信心,“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并相信自己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滞留十年却一再碰壁。

杜甫到长安的第二年,恰值唐玄宗下诏,命有一艺之长的人到京参加考试,而实际主持这次考试的李林甫却玩弄手段,下令不录一人,而后上表祝贺皇帝,说是“野无遗贤”。

《兵车行》教学设计(优秀4篇)

《兵车行》教学设计(优秀4篇)

《兵车行》教学设计(优秀4篇)《兵车行》教学设计篇一上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杜甫的《兵车行》。

早上要大家预习了,现在提问,哪位同学能简要地介绍一下杜甫?生甲: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和李白齐名。

初中时期我们学了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还有〈春望〉。

师:还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石豪吏》,等等。

你能把你说的两首诗中的名句背下来吗?生甲: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师:背得很好!(鼓掌)哪位同学说说,这两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生乙:《春望》是五言律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古体诗。

师:律诗也叫近体诗,兴起于隋唐时期,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是一首七言律诗。

律诗的一半叫“绝句”,“绝”就是断的意思。

律诗八句,绝句四句,都讲求严格的格律,而不仅仅是压韵。

而古体诗则没有句数的限制,一般较长,只求压韵就行了。

生丙:律诗和古体诗,除了形式不同,内容上有没有不同呢?师:这倒是个问题。

我想主要还是形式的不同吧,一个“体”字,就表明了这一点。

至于内容嘛,律诗侧重于写景,古体诗侧重于叙事——这是我的看法。

我们今天学习的《兵车行》,就是一首古体诗,它就是侧重于叙事的。

它叙了一件什么事,哪位同学率先回答?生丁:它讲的是唐王朝穷兵黩武,强征士兵上前线的故事。

师:要完整地叙述一件事,就要抓住这件事的几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

请你按照我的提示,把你刚才的答案补充一下。

生丁:唐玄宗天宝年间,唐王朝穷兵黩武。

为了和吐蕃继续作战,在长安一带大肆征兵,造成老百姓生离死别的惨痛后果。

师:补充得很好,言简意赅。

我再补充一句,就是唐王朝和吐蕃作战是处于劣势的,胜少败多,损失惨重。

这些出征的士兵,能活着回来的希望很渺茫,因此就有了咸阳桥边生离死别,哭声震天的凄惨景象。

兵车行学案

兵车行学案

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杜甫生平及创作风格。

2、个性化解读诗歌,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3、了解统治者连年用兵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一、导入二、简单介绍杜甫及作品背景1、杜甫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为人秉承了圣人之道,讲求“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因此又被成为“诗圣”。

其诗作反映现实,立足社会,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有《杜工部诗集》。

生平简介:——读书游历时期(712-746)35岁以前读书和漫游时期,扩大了眼界,结识李白。

《望岳》——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十年困守,使他变成了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

《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陷贼与为官(任左拾遗)时期(756-759)45-48岁安史之乱,目睹京城荒凉,朝廷腐败,创作达到现实主义高峰。

《春望》“三吏”、“三别”——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9岁以后成都浣花溪建草堂,过了一段安定时光,严武给予他很大帮助,后友人去世,漂泊不定的生活和疾病折磨着他,晚年过得凄惨悲凉。

770年冬,死在长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享年59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长安十年生活概况杜甫到长安的第二年,恰值唐玄宗下诏,命有一艺之长的人到京参加考试,而实际主持这次考试的李林甫却玩弄手段,下令不录一人,而后上表祝贺皇帝,说是“野无遗贤”。

杜甫参加了这次欺骗性的考试,结果大失所望。

后来,唐玄宗接连举行三个盛典,杜甫借机写了三篇《大礼赋》献给玄宗,玄宗十分赞赏,但由于李林甫从中作梗,考后却永无下文。

此后他又以诗干谒一些权要,希望他们援引,然而并不见效。

在政治上屡屡受挫的同时,他的经济条件也日益恶化。

由于父亲病故,断绝了经济来源,他只好在一些贵族府邸中充当“宾客”,陪他们饮酒赋诗,靠他们的一点施舍来维持生计。

兵车行导学案答案

兵车行导学案答案

兵车行导学案(教师)一、【自主学习】(一)1、《杜少陵集》杜甫唐朝子美《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2、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干.(gān )戍.(shù)荆杞.(qǐ)辚.(lín )啾.(jīu陇.(lǒng)点行.(háng)(三)解释下列文中加线的字1、车辚辚(象声词,形容车行走时的声音)2、马啸啸(拟声词,马叫声)3、耶娘妻子(父、母、妻子、儿女。

耶,后来写作“爷”,父亲)4、干(冲)5、但云(只说)6、或从十五北防河(有人)7、纵有健妇把锄犁(纵然,即使。

用手握住)8、未休关西卒(罢遣)9、况复秦兵耐苦寒(能够)10、信知生男恶(确实。

坏、不好)11 、生女犹得嫁比邻(靠近)12、啾啾(这里指呜咽的声音)(五)略二、自学提问三、合作探究1、第1段“惨别”撼人心魄“诗人”是如何描写的?探究学习:诗一开头,一个“走”字写出了“行人”被驱赶着上路,更写出了家人老小不忍亲人离去,而又不得不让亲人离去,又惟恐这一离去竟成永别的心情。

多少人被征发,多少人追赶送别,诗人只写了一句“尘埃不见咸阳桥”,多么具体而又形象。

这个“不见”,更“见”得“行人”之众多,送行者之众多了。

更妙的是,接下去诗人从视觉转而写到听觉,巧妙地运用了动词:牵(衣)、顿(足)、拦(道)、哭,勾勒了一幅撕心裂肺的画面。

艺术地概括了不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形成了一个强烈的悬念,抓住了读者的心理,自然地引出下文。

2、诗中几个数词有何作用?探究学习:诗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数词却是事物量的抽象,二者好像很难结合。

可是《兵车行》中的几个数字用得非常自然贴切,融入了诗的意境。

例如:“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十五”“四十”这里准确地反映了当兵的年龄,具体陈述“点行频”,以示情况的真实可靠。

又如:“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这句话里的数词并非实指,是略数,写出了“点行频”对生产所造成的破坏以及田园荒芜的景象,诗人驰骋想象,从眼前联想到全国,从一点推及到普遍,两相辉映,这不仅扩大了诗的表现容量,而且加深了诗的表现深度。

杜甫《兵车行》优秀导学案

杜甫《兵车行》优秀导学案

杜甫《兵车行》优秀导学案杜甫《兵车行》优秀导学案学习目标: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杜甫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学习重点: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背景介绍《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

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

八载(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青海省境内),久攻不下,后虽侥幸取胜,但所部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到这年冬天,所派驻龙驹岛(在青海湖中)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没。

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主要辖境在今云南省),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

由于这两次战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

这件事,在《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里有生动的记载: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

杨国忠(时任宰相)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如此摧肝裂肺的图景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兵车行》这首诗,很可能就是诗人见到这样图景的当时或其后不久写的。

解题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很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

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行”是乐曲的意思。

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文本导读这首诗是讽世伤时之作,也是杜诗中的名篇,为历代所推崇。

诗旨在讽刺唐玄宗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充满非战色彩。

课前预习1、想一想:写出学过哪些杜甫的诗歌。

小组交流讨论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辚辚( ) 干( ) 点行( ) 啾啾( )3、结合注释,解释下列词语,并疏通文意(A级)行:辚辚:萧萧:耶:走:干:点行频:或:边:无东西:役夫敢申恨:信:犹:比邻:4、有感情地诵读本诗,通过朗读把握诗中作者体会作者的情感。

《兵车行》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兵车行》教学设计【优秀7篇】

《兵车行》教学设计【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兵车行》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兵车行优秀教学设计(共五篇)

兵车行优秀教学设计(共五篇)

兵车行优秀教学设计(共五篇)第一篇:兵车行优秀教学设计深沉忧黎元大胆詈“武皇”激昂反战争——《兵车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诗中所反映的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学习诗人“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初步感知理解诗人的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

3、培养学生在诵读吟咏中感受形象,特别是通过联想、想象再造诗歌艺术形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诵读自悟后,教师点拨翻译的关键点,结合作者身世探究文章蕴蓄的思想感情,进而对文章结构及艺术表现手法深入感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充分感知作者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

2、浅析杜甫的战争观,让学生懂得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

难点:诗歌的鉴赏力和作者的创作风格。

[教学方法] 诵读赏析法[导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1、课前预习,教师提供背景资料及作者简介。

2、课前正音、释义、并补充注解。

兵车行xíng干(gān):冒犯→“冲”点行háng频干gàn劲生男恶è荆杞qǐ厌恶wù杞忧(可联想到缩略日语) 恶ě心补充注解①但云:只说。

频:频繁,接连不断。

②或:有的。

③便至:即便到了……④意未已:打算不止,野心不止。

已:止。

⑤纵:纵然,即使。

⑥况复:再加上……况:况且;复:又。

⑦不异:与……没有什么区别。

⑧且如:就如,就说像……⑨信知:确知。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用幻灯片展示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的悲惨画面,营造氛围,导入课题。

战争摧毁了他们美好的家园,夺走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使得父母失去孩子,孩子失去父母,丈夫失去妻子,妻子失去丈夫,弟兄失去姐妹,姐妹失去弟兄。

无论是正义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都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现在,让我们追溯历史,回归唐朝,回到伟大现 1 实主义作家作品中最早一首反映安史之乱时期战争带给老百姓怎样的生离死别!感受杜甫伟大而痛苦的灵魂,享受杜甫人道主义的光茫,从而带给我们心灵的暖慰。

江苏省宿迁中学高二语文《兵车行》导学案(教师版)

江苏省宿迁中学高二语文《兵车行》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1.理解诗中叙事、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2、理解诗人在诗中控诉战争的情感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车辚辚..,马萧萧()哭声直上干.云霄()禾生陇.亩无东西()归来头白戍.边()千村万落生荆杞.()天阴雨湿声啾啾..()2、解释下面加点词。

二、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出生于巩县,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

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的历史过程,风格沉郁顿挫,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

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五百字》、组诗“三吏”、“三别”。

2、创作背景《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

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

八载(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青海省境内),久攻不下,后虽侥幸取胜,但所部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到这年冬天,所派驻龙驹岛(在青海湖中)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没。

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主要辖境在今云南省),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

由于这两次战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

这件事,在《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里有生动的记载: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

杨国忠(时任宰相)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如此摧肝裂肺的图景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兵车行》这首诗,很可能就是诗人见到这样图景的当时或其后不久写的。

三、合作研讨1.诗歌开篇就呈现出悲惨的送别场面,它是如何描写出来的?(3分)明确:从视觉、听觉以及动作等方面,给读者强烈感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千万家庭因征战而妻离子散的悲剧,来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所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

《兵车行》学案

《兵车行》学案

《兵车行》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以及《兵车行》的写作背景。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感受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形象、结构等方面。

4、背诵并默写全诗。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2)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

2、难点(1)对诗歌中深刻思想内涵的把握。

(2)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杜甫(712 年—770 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共有约1500 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写作背景《兵车行》是杜甫的名篇之一,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中后期。

当时唐王朝对西南的少数民族不断用兵,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这首诗就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四、文本解读1、原文呈现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导学案2课时

《兵车行》导学案2课时

第四单元第一课《兵车行》导学案制作人审核人高二语文组使用时间2016年12月1日【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杜甫的生平事迹、时代背景以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通过阅读,理清本诗思路,了解本诗所写内容;通过诵读,体会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分析,把握本诗的艺术特色,初步体会杜甫诗歌“韵律完美、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4、背诵诗歌。

第一课时【预习导航】1、杜甫生平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是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35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

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韩愈称赞杜甫:“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杜甫自己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有《杜工部集》传世。

代表作:“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本诗的创作背景“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

内容多为:叙事+ 感叹据《资治通鉴》记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

《兵车行》教学设计优秀6篇

《兵车行》教学设计优秀6篇

《兵车行》教学设计优秀6篇《兵车行》教学设计篇一一、学法指导《兵车行》属于歌行体,歌行体长于叙事,且多含感叹之意。

本诗叙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西南少数民族频繁进攻失败后,为补充兵力而进行征兵的场面,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集团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的现实,这是全诗的基调。

学习《兵车行》,必须把握住这个基调,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重点体会诗人反对“开边”战争的立场和“穷年叹黎元”的赤诚情怀。

二、阅读导航(一)整体感知1、“君不闻”以下四句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跟上文有什么联系?明确:诗人用“君不闻”三字领起,把视线从边庭转移到广阔的内地,千村万落,沃野千里,变成田园荒芜,满目凋敝。

诗人驰骋想象,从眼前的见闻,联想到全国的景象,由一点推及到普遍,既扩大了诗的容量,又加深了表现的广度。

2、结尾写古战场有什么含义?明确:这里凄凉低沉的色调和开头那种人声鼎沸的气氛,悲惨哀怨的鬼泣和开头那种惊天动地的人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有天怒人怨之意。

“君不闻”与“君不见”相照应,这些都是“开边意未已”所导致的恶果。

至此,诗人那饱满酣畅的激情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也揭露得淋漓尽致。

3、诗中几个数词有何作用?明确:诗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数词却是事物量的抽象,二者好像很难结合。

可是《兵车行》中的几个数字用得非常自然贴切,融入了诗的意境。

例如“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十五”“四十”,这里准确地反映了当兵者的年龄,具体陈述“点行频”,以示情况的真实可靠。

又如“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这句话里的数词并非实指,是略数,写出了“点行频”对生产所造成的破坏以及田园荒芜的景象。

(二)疑点探究1、试分析“走”“牵”“顿”“拦”“哭”这些动词中所蕴涵的感情明确:一个家庭的支柱被抓走了,这不啻一个家庭的塌天大祸,剩下的老弱幼妇怎不奔走相送呢?亲人突然被抓兵,又急促出征,眷属们奔走呼号去作一刹那的生离死别,何等仓促悲愤。

《兵车行》导学案配套课件

《兵车行》导学案配套课件

【古风】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大约作于安禄山攻破洛阳以后。 诗中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诗 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远远看见了明星仙女。 “明星”本是华山玉女名,但字面上又给人造成天上明星的错觉。 首二句展现了一个莲峰插天、明星闪烁的神话世界。玉女的纤纤 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 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诗人用神奇的彩笔,绘 出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美丽的玉女邀请李白来到华山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 礼。据《神仙传》载,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白鹿去见汉武帝,以 为皇帝好道,见之必加优礼。但皇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 望,飘然离去。这里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着李白自己的遭遇。 天宝初年,诗人不是也曾怀着匡世济民的宏图进入帝阙吗?而终 未为玄宗所重用,三年后遭谗离京。所以没奈何,只好把卫叔卿 引为同调,而与之驾鸿雁游紫冥了。




内容
写人民苦难,是通过 想像在遨游太空时俯 视所见,写得概括。
写人民苦难,是通过 塑造典型人物“行人” 实现的,十分具体。
风格
极力运用想象和夸张, 描摹细节,多用俗语 语言清新明快,句式 口语,朴实自然 ,伤 整齐, 风格飘逸,极 时忧国,风格沉郁。 富浪漫主义色彩。
哭声直上干(
归来头白戍(
千村万落生荆(
)边
)杞( )
找诗眼 理脉络 诗眼所在:
“点行频”,是叙事总纲。既为下文蓄势,又 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 散、征夫牺牲、土地荒芜的根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2012级语文文本课题:兵车行编制人:弭岚编制日期:2013.10.10
《兵车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杜甫生平及创作风格。

2、反复诵读,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

3、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

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

有《杜工部集》。

杜甫长安十年生活概况
杜甫到长安的第二年,恰值唐玄宗下诏,命有一艺之长的人到京参加考试,而实际主持这次考试的李林甫却玩弄手段,下令不录一人,而后上表祝贺皇帝,说是“野无遗贤”。

杜甫参加了这次欺骗性的考试,结果大失所望。

后来,唐玄宗接连举行三个盛典,杜甫借机写了三篇《大礼赋》献给玄宗,玄宗十分赞赏,但由于李林甫从中作梗,考后却永无下文。

此后他又以诗干谒一些权要,希望他们援引,然而并不见效。

在政治上屡屡受挫的同时,他的经济条件也日益恶化。

由于父亲病故,断绝了经济来源,他只好在一些贵族府邸中充当“宾客”,陪他们饮酒赋诗,靠他们的一点施舍来维持生计。

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他甚至上山采药,换取“药价”,这就是他后来说的“卖药都市,寄食友朋”。

由于政治失意和生活穷困,杜甫对黑暗的现实认识一天天加深,他的思想感情一天天地接近人民,诗风也跟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他的视野从个人转向了全社会:他看到最高统治集团的“开边”政策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写下了《兵车行》和《前出塞》。

而在天宝十四载(755)岁末(安史之乱前夕)写成的传世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揭露了贫富的悬殊。

这些光芒四射的诗篇标志着诗人创作上一个全新时期的到来——他已走上了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

《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

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

八载(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这年冬天,所派驻龙驹岛(在青海湖中)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没。

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

由于这两次战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

《兵车行》这首诗,就是诗人41岁时写的。

2、释题: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体。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歌行体的诗长于叙事,且多含感叹之意。

3、给加点字注音:
车辚辚
..()耶.()娘妻子尘埃.()干.()云霄
荆.杞.()生男恶.()声啾啾
..()
4、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耶娘妻子走.()相送哭声直上干.()云霄
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
汉家山东
..()二百州禾生陇亩无东西
...()
役夫敢申恨
..()信.()知生男恶
生女犹得.()嫁比邻
..()
5、读完文本,你最喜欢的语句是什么?试加以揣摩品味。

你在学习中还有哪些疑难问题,请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将你喜欢的语句在组内交流,品味探究诗歌的语言。

【课堂练习】
请以“杜甫,我想对你说”或“我眼中的杜甫”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表达你内心的感受。

【课后作业】
背诵《兵车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