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
第八专题 政党制度比较
政党制度比较
一、 现代政党的产生与发展 (一)概论 “党”一词古已有之。起初是指居民单位,即 “五族(500户)为党”。后来引申为亲密关系 的人群。如“朋党”、“党羽”、“同党”等, 多属贬义。 现代意义上的政党产生于17世纪。
“一个派别对另一个派别的交替统治,由于 党派纷争所产生的天然报复心理而使斗争 愈演愈烈。在不同的时代和国家中,这种 交替统治干下了最令人厌恶的罪行,它本 身就是一种可怕的专制主义” ——1796年华盛顿《告别辞》 政党发展到现在,已达2000多个,它们活 跃于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4.以政党是否执掌政权为标准,分为 执政党与在野党 5.以法律是否承认为标准,划分为合 法政党与非法政党 6.以政党的阶级属性为标准,划分为 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
二、 当代西方国家政党的法律地位 及其作用
( 一 ) 政 党 的 法 律 地 位
1.相关法律的规定 2.专门法律的规定
3.惯例法的规定
政党有什么特征和标志呢?
1.有一定的政治纲领
2.有明确的政治目标 3.有比较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机 构 4.强调组织纪律性
(三)政党的产生 资产阶级政党是一个历史范畴,是19世纪欧美 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阶级并掌握国家政权后,随着 代议制和选举制的建立和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发展 的。
1.资产阶级政党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和发展 的产物。
2.资产阶级民主制的确立和发展,客观上为资产 阶级政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政治条件。 3.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形成和广泛传播是资 产阶级政党产生和演变的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政党产生的两种途径: (1)议会内的党组织为适应选举 需要而发展为全国性政党。
(2)议会外的社团组织通过参加 选举和其他政治活动,逐渐演变为 政党。
第六章 政党制度
本章内容框架
一、政党的产生及其发展
二、政党制度的类型及其比较研究 三、政党与多元民主制
第一节 政党的产生及其发展
一、政党的含义
政党(political party),根据《韦氏大词典》的定义,
是“一群人以指导政府政策为目的而组成的团体。”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定义,所谓政党,就是代表一定 阶级、阶层或集团根本利益的一部分最积极分子, 为了维护本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通过执掌或 参与国家权力,以实现其政治理想而结合成的具有 政治纲领、组织章程、组织系统和一定群众基础的 政治团体。 法国政治学家迪韦尔热将政党分为内生党和外生党 两种类型。内生党是产生于议会内的政党,外生党 是产生于议会外的政党。
共 产 主 义
社 会 主 义
自 由 主 义
保 守 主 义
法 西 斯 主 义
主要意识形态及其发展演变
毛泽东主义 新自由主义 新产主义 现代自由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 法西斯主义 现代保守主义
民族主义
保守主义 激进主义 左翼 原初的古典自由主义 右翼
4、德国多党制
政党与多元民主制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某种共同利益、政治主张
和价值取向的人们或机构,为了以集体的力 量达到某种共同目标而组成的团体。他们一 般通过在议会大厅外进行游说、集会游行的 方式对议员和政府官员施加影响或压力,所 以又被称为“院外活动集团”或“压力集 团”。
利益集团影响作用示意图
超国家机构
公共舆论
名称 保守党 来源 托利党 党员组成 董事、经理、 商人、律师、 公职人员、自 由职业者 工人 党员人 数 29万 组织机构 议会党团、全 国联盟 保守党总部 中央执委会、 地区委员会、 选区委员会、 基层俱乐部 主张 信奉保守主 义、反对社 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 义理论 现任党 魁 大卫· 卡 梅隆
中苏政党制度比较研究综述
中苏政党制度比较研究综述中国和苏联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在很长的历史发展时期都奉行“以苏为鉴”,但是二者却建立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党制度。
中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而苏联则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一党执政制度。
两种不同的政党制度运行的结果也迥然不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而“一党制”则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源之一。
因此,关于中苏政党制度的比较一直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只有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才能加深我们对该研究课题的认识,并发现其中有待进一步深化之处。
标签:中苏政党制度;比较;研究综述论及中苏政党制度的比较,我们首先要对“政党制度”的概念及内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有利于我们在统一规定下进一步探讨中苏政党制度的异同。
一、对政党制度的概念及其内涵问题的研究对于该问题,中西学界的认识、界定各不相同,但他们大多是从政治学的意义上对其进行定义的。
一种是以王长江、萨托利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把政党制度称为“政党体制”更合理,因为在中文里,“制度”一词运用在政治学意义上有两种含义:第一,指的是一套系统的规定或法规;第二,指的是一种政治统治形式,如社会主义制度。
“政党制度”一词带有国家对政党及其活动进行主观设定的意味,且不能解释文化背景、历史传统近似的国家,政党政治模式却不同。
而“政党体制”带有“系统”的含义,指的是一种政治系统,即政党与政权之间、政党之间形成的结构或关系网格。
另一种是以梁琴、钟德涛、周淑真、王韶兴等为代表的大多数学者,他们都惯用“政党制度”的提法,认为“政党制度”包括的内涵更广泛。
比较流行的“三要素”说,法律、关系说,体制模式和组织结构两内涵说,“三方面”说,“三层次”说等,将学者的意见综合起来,我们不难发现,对政党制度的规定离不开两方面内涵:一是政党的组织结构,即政党的活动原则及内部构成;二是政党的党际关系模式与执政参政。
二、对中苏政党制度的形成过程比较的研究在研究中苏政党制度的学者中,很大一部分选择将中苏政党制度的形成过程作为研究的着手点,目前,学界关于此问题的论述主要从两方面展开。
当前我国比较政党制度领域中的几个问题.doc
当前我国比较政党制度领域中的几个问题作者:徐锋来源:《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01期【收稿日期】2010-12-13 【作者简介】徐锋(1973—),男,山东临沂人,法学博士,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副教授。
【摘要】许多深受传统意识形态干扰的非科学的东西制约了当前我国的政党制度比较研究,使之难以走向深入。
要使我国政党制度比较研究真正步入科学研究的境界,并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有益于社会实践、社会发展的功能,就必须认真把握好可比性的问题和切入点的问题,紧密结合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和政治发展等重要维度,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客观公正地看待不同政党制度的长短优劣。
惟其如此,我们才可能找到一条真正能够有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党政治稳健发展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比较政党制度;民主;政治体系;政治发展;多党合作制度【中图分类号】D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1)01—0067—04 制度天然就是比较性的。
无论讨论何种制度,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为它寻找一个参照系。
这个参照系提供了认识和把握各种具体制度的时间和空间坐标,人们也正是在这样的坐标系统中考察各种具体制度的构造要素,分析其相互关系,从而能予以规范、标准地理解和把握。
政党制度同样如此,我们不可能抛开比较的方法来认识和把握它们。
一个国家肯定、选择某种政党制度,同时也意味着对其他政党制度的反对或放弃。
是谁做的选择?为什么这样选择?不同政党制度有何异同?又是什么规定了它们?这些异与同对民主政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分别起到何种作用?对这些问题的梳理和解答,都是比较性的,都形成政党制度比较研究的任务。
当前,在比较政党制度时,我国理论界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相关的理念和方法上更是如此。
一、一个令人担忧的状况:政党制度比较研究难以走向深入不同的人们基于不同目的,以不同思路和方法进行政党制度比较。
一种做法先是预设了制度比较的结论:某一特定的制度是好的,或者某一特定的制度是不好的,然后再去搜寻相关的证据。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研究生阅读书目
政治学素养养成书目1、基本教材:《政治的逻辑》,王沪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政治学》,陈振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政治科学》,米切尔.罗斯金,华夏出版社,2001 ;《政治学的重大问题》,莱斯利.里普森,华夏出版社,2001 ;《政治学》,安德鲁·海伍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政治学核心概念》,安德鲁·海伍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政治学说史》,邓正来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西方政治思想史》:(美)麦克里兰 (McClelland J. S.)彭淮栋译,海南出版社2003年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中国政治思想史》,刘泽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中国政治思想史》,萧公权,新星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9月1日);比较政治制度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唐晓,王为,王春英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剖析/ 吴大英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比较政府体制/ 曹沛霖, 徐宗士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比较政治学《比较政治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组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比较政治学:变化世界中的国家和理论》,劳伦斯.迈耶,华夏出版社,2001;政治社会学《社会场域中的政治----政治社会学的视角》,王振海等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政治社会学》,(美) 安东尼•奥罗姆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政治社会学》,毛寿龙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㈢工具书⒈《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⒉《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⒊《政治学手册精选》,格林斯坦、波尔斯比,商务印书馆,1996⒋《当代西方政治学新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政党政治:王邦佐、李惠康:《西方政党制度社会生态分析》,学林出版社,1997版王长江:《政党论》,人民出版社2009年;王长江:《世界政党比较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版王长江:《政党的危机——国外政党运行机制研究》,改革出版社,1996年版;王长江:《现代政党执政方式比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周淑真:《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权伟太:《执政党论》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林尚立:《政党政治与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林尚立:《党内民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郭定平著:《政党与政府》,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
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
英国政党制度是英国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英国政治体系的基础。
英国政党制度的特点是政党多元化,政党竞争激烈,政党联合政府的形式比较稳定。
英国政党制度的主要政党有保守党、工党、自由民主党和苏格兰民族党。
保守党是英国最大的政党,也是英国政治体系中最古老的政党。
保守党的政治理念是保守主义,主张维护传统的英国价值观,支持自由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支持英国的独立性和英国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工党是英国第二大政党,它的政治理念是社会民主主义,主张政府干预经济,支持社会公平,反对资本主义,支持英国加入欧盟,支持英国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自由民主党是英国第三大政党,它的政治理念是自由民主主义,主张政府干预经济,支持社会公平,支持英国加入欧盟,支持英国在欧洲的重要地位,但反对英国加入欧洲货币联盟。
苏格兰民族党是英国第四大政党,它的政治理念是民族主义,主张苏格兰独立,支持苏格兰自治,反对英国加入欧盟,支持英国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英国政党制度的主要政党有保守党、工党、自由民主党和苏格兰民族党,它们的政治理念各有不同,但都支持英国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英国政党制度的多元化和政党竞争激烈,使英国政治体系更加稳定,也为英国政治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第一章 政党与政党制度(1)
第一章政党与政党制度除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国家还有其他政党,他们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八大民主党派。
哪八大民主党派呢?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中国共产党与八大民主党派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一党领导、多党合作、民主协商。
这样的政党制度与西方的竞争性政党制度大不相同。
那么,这一制度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与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相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哪些特点和优点呢?以上问题是这一章将重点阐述的问题。
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掌握政党与政党制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
第一课政党与政党的基本理论一、政党的基本理论(一)政党的涵义1. 政党的词源就跟铁路、轮船、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事物和概念一样,政党是一个舶来品。
很多同学可能会想,怎么可能?我们中学学历史就知道了唐朝的“牛李党争”、明朝的东林党,中国古代不早就有党了吗?政党怎么可能是舶来品呢?的确,中国古籍中很早就出现了“党”字,但没有“政党”一词。
中国古籍中的“党”有四种涵义:一是指居民基层单位;《周礼·地官闾胥疏》中记载:“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五闾为族,五族为党。
”党指的是古代地方政权组织。
五百户为一党。
二是指至亲好友;如“睦于父母之党”。
三是指有首领的群体;如“凤飞,群鸟相从以万数,故以朋党字。
”四是由以上涵义引申出来的政治上的官僚帮派的勾结,统治阶级内部的宗派组织:如“诸侯有罪,傅相不举,为阿党”,再如唐朝的牛党、李党。
而且,我们在使用“党”字时,往往以贬义居多,比如“党同伐异”、“结党营私”。
由此可见,中国古籍中的“党”同现代政治意义上的政党涵义迥异。
我们现在使用的“政党”一词,来自日语,日语来自英语Party,英语来自拉丁文Pars,本意为“一部分”,后逐渐演进为一个专指一种社会政治组织的概念,现代政治意义上的政党一词显然源于西方。
《比较政党制度》课件
详细描述
半总统半议会制是一种混合政体,结合了总统制和议会制的特征。在这种制度下,总统 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和否决权,而议会则负责立法和监督政府。半总统半议会制的优点 在于政治稳定和权力制衡,有助于防止个人或小团体滥用权力。然而,这种制度也可能
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和政策僵局。
CHAPTER 03
政党制度的影响因素
政治文化因素
政治文化传统
政治文化传统对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 重要影响。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政治文化传统 ,这会导致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出现差异 。
政治价值观念
政治价值观念对政党制度的运行和政党的行 为方式具有重要影响。政治价值观念的差异 会导致政党制度的运行和政党的行为方式出 现差异。例如,强调个人自由和民主价值的 国家,其政党制度通常更加开放、透明和多 元化,而强调集体主义和国家利益的政党制
政党制度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和多样性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政 党制度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的
趋势。
民主化和透明化
随着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政党制 度逐渐向民主化和透明化的方向发 展。
合作与协调
面对全球性挑战,各国政党需要加 强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挑战。
CHAPTER 05
政党制度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政党制度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CHAPTER 02
不同国家的政党制度
一党制
总结词
一党长期执政,其他政党执政党存在,该党长期掌握国家政权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其他政党通常被边 缘化,无法对执政党构成挑战。一党制的优点在于政治稳定和政策连续性,但由于缺乏竞争和制衡机制,容易导 致权力滥用和腐败。
《比较政党制度》ppt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政党制度的定义与分类 • 不同国家的政党制度 • 政党制度的影响因素 • 政党制度的发展趋势 • 政党制度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 比较政党制度的案例分析
政党和政党制度
题
二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平湖市乍浦中学 2019年3月10日
一、知识整合(逻辑知识在胸)
政党 一 般 知 识 我 国 的 政 党
中国共 产党
亲 友
性质 地位
密 党
作用
领导方式 党的建设
国 家
政党 制度
我国的民 主党派 两党制 多党制 中共领导 的多党合 作制
邓 论 和 三 个 代 表
资本主 义政党 制度 我国的 政党制 度
2.2004年,云南省石屏县在全县范围内实行 乡、镇长“直推直选”,10多万群众按自己的 意志选出了许多数人满意的“乡官”。这是坚持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 执政方式的一次探索。其成功的经验之一是充分 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直推直选”由 乡镇人大主持开展,由人大设立的选举委员会组 织选民参加,对选举的全过程进行审查,充分发 挥人大的作用,按法律程序办事;三是相信群众、 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按照公开、公正的原则, 把直选方案、程序、条件等公开,把直选全过程 置于社会和选民的监督之下;四是周密部署,尽 量做到制度在先。 该地“直推直选”是怎样体现不断完善党的执政 方式要求的?
(1)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 心。制定路线、方针、政策。 (2)政协是多党合作制的重要机构和组织形式。 发挥政协职能有利于发扬民主和决策的科学化和 民主化。 (3)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人大是人 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机关。党的方针政策通过 人大上升为国家意志,保证党对国家的领导。
人大、政府、政协统一在中共领导下,分工协作,各司其职, 联系 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中共不能凌驾于人大之上,必须在宪 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7、人民政协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区别:性质不同----职能不同----组成不同 联系:受党领导----民主形式----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8、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之间的关系
浅谈从中西政党制度的比较中看我国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一个国家选择怎样的政党制度,应根据该国的国情做出合理的选择。
西方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
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并为之服务的。
通过比较中西方的政党制度,揭示两者的差异性,明确我国的政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有特色的政党制度。
我国政党制度的选择具有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优越性,能够确保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方向,通过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和作用,不断巩固和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
政党制度指的是一个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中关于政党本质属性、结构类型及其活动规范的总称,它包括各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各政党和整个政治体系的关系等。
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项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它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一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当代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政党制度都是多党制或两党制。
两党制国家也有多党长期合法存在、各政党法律地位平等、多党平行竞争,从这点看,两党制与多党制同类。
因此笔者将多党制、两党制作为同一类型的政党制度与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对比,分析中西政党制度的一些主要差异。
(一)竞争与非竞争的差异。
实行多党制的国家,通常情况下,由不确定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党结成党派联盟,争取议会多数席位,组成联合内阁,从而取得执政地位。
两党制是指一些西方国家长期以来都是两个势均力敌的大党居超强地位,通过往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或在总统选举中取胜的方式,结果总是两党在若干年内相互轮流执政。
两党之外,也有其他众多政党合法存在,但都是些小党,其力量和作用长期无法与两大政党抗衡,议会、政府总是被两大党轮流控制。
意大利政治学家萨尔托里把政党制度分为“竞争性”和“无竞争性”两人类,·党制列入无竞争性,两党制和多党制列入竞争性。
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
Ⅰ政党的起源、发展和基本要求
二、政党的起源和发展 朋党
谈话式政党 现代政党
Ⅰ政党的起源、发展和基本要求
三、政党结合的基础—党派产生的根据 1.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学说 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2.中国传统文化君子小人品行说 政党的结合基础是由于人们的品行不同 3.西方个人气质说 组成政党的动机是个人的气质所决定的 4.经济利益说 经济利益将人们粉尘不同党派 5.种族地域说 南非非洲人民大会、阿拉伯社会复兴党 6.宗教信仰说 印度人民党、北爱尔兰新芬党 7.学术思想说
马克思:政党是指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积极分子为维护本阶 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围绕着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或影响政府 而结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 《韦氏大词典》:一群人以指导政府政策为目的而组成的团体。
本书定义:
政党:是一部分政治主张相同的人所结合的,以争取民众过控制
政府活动为手段,以谋促进国家利益实现共同理想的有目标、有纪 律的政治团体。
专著有《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 《中国青年党在大陆和台湾》、《三 青团始末》、《1949,飘摇港岛》、 《中国民主党派的历史和现状 》等
主讲内容:
第一部分:政党的起源、发展和基本要求 第二部分:几种类型政党的主张与基本特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部分:政党制度类型与模式比较
Ⅰ政党的起源、发展和基本要求
一、政党的定义
1.定义 2.基本特征
三、宗教型政党
1.即以宗教信仰为结合基础的政党 2.特征和类型
四、绿党
1.含义 2.绿党的特点 3.绿党的“绿色政治学”
Ⅲ 政党制度的类型与模式比较
政党制度: 是指一个国家的各个政党在政治生活中所处的法律地
位,政党同国家争权的关系,政党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是执政党 自身的运转方式和模式,政党在行使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活动 方式、方法、规则和程序,是一种权力、地位划分的类型和模式。
世界政党比较研究
第一讲政党体制与政党政治1、政党体制定义:随政党出现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是政党为取得政权而形成的各政党间、政党与政权间的关系网络或结构,就是政党从政模式。
分类:根据一国实际执掌政权的政党的数量,政党制度分为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
一党制:一个国家中执政党是惟一合法的政党,其他政党没有合法存在的机会,或存在其他政党,却禁止它们执政。
两党制:一个国家中存在多个政党,其中居垄断地位的两个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多党制:一个国家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势均力敌的政党,其中任何一个政党也不能独立取得多数支持,一些政党便联合起来组成多数执掌政权。
2、政党体制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它的客观性。
3、三种典型政党体制比较:一党制优点:政局稳定,政策延续性强,政策出台周期短,运作快,被形象的称为“推土机”模式。
像三峡移民、城市拆迁等在美国是很难开展的。
缺点:缺乏在野党的监督,腐败比较泛滥,国家的政策往往倾斜到执政党一党的局部利益上来,民主程度低,政治生活缺乏活力。
代表国家有:朝鲜、中国、前苏联和一些西亚政教合一的国家。
两党制的优点:轮流执政,政治生活比较活跃,民主程度高,政策制定考虑到各阶层的利益,比较完备,监督有力,清廉程度高。
缺点:竞选费用大,两党间互相攻击,丑闻不断,政府信誉扫地,政策制定周期长,过程复杂,政策连续性不强,在应对突发紧急事件时不如一党制快捷。
代表国家:美国。
多党制和两党制的优缺点几乎是一样的,唯一的不同之处是:某党要执政必须联合其他小党,组成执政联盟共同执政,优点是各社会阶层都有广泛的代表性,缺点是当针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政府就得解散重新选举,容易引发政局动荡,不利于政局稳定。
典型国家:日本。
政党制度各有其优缺点,选择何种制度要考各国的国情,不能盲目照搬。
4、简述世界各国政党体制的主要类型:在一党制和多党制两大类之下,政党体制分为8个基本类型:(1)一党集权制。
只允许存在一个惟一合法的政党,实行独裁统治。
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
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一、政党1.政党是指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积极分子为维护本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围绕着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或影响政府而结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
2.政党产生的原因:①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是考察政党产生的首要因素。
②从政治转变的角度看,现代的政治竞争不仅要依靠政治领的魅力与才干,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政党作为后盾,政治领袖才能产生,政治人才才能被纳用。
③从政治参与的角度看,必须有一个组织严密、目标明确的政党才能实现广大民众的政治参与。
3.政党产生的客观条件:①合法性的危机,②参与的危机,③整合的危机。
4.国家政治环境对政党的影响:①当国家的统治权利,属于君主和独裁者是,人民几乎无法参政治,有志之士自然无法从合法的途径来取得改造政治化境的权利,也没有合法渠道进行表达。
②当一个国家面临强敌压境,即将被瓜分或被消灭的情况下,或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对这个国家的政党的形成,也可能产生重大的影响。
③封建君主统治或独裁统治被推翻后,或长期的党禁被迫解除后,人们一旦获得结社政党参政的权利后,也会产生政党。
④当对外的民族战争取得胜利时,这种国家政治化境的重大变化,也会促使党派产生。
⑤一个国家的对外侵略战争失败所发生的政治环境的巨大变化,也可能为政党的产生提供机遇。
5.政党组织的条件:①是要有一个完备的理论纲领②是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领袖或领袖集团③是要有各级骨干组成的层级节制的组织体系④是有一个上通下达的信息传输渠道⑤是要有相对稳定的组织成员6.政党的组织结构:①基层组织②中间组织(即地方组织)③中央组织④议会党团⑤党员和党务人员7.议会党团的作用:①建立议会中党的领导机构②决定立法、预算等政策③沟通该党同该党议员之间的意见,统一该党议员的行动8.政党领袖:对外代表政党,对内率领全体党员,统一党员的观念与行动,策划监督政党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发号施令,并可以按党的规章对所属成员进行调处和制裁。
政党制度的比较分析
政党制度的比较分析李国栋[1](西藏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陕西咸阳 712082)摘要:政党制度是我们学习政治学必须掌握的概念也是我们学习理解政治学的基础,本文通过对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以及我国的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简单介绍和各政党制度的利弊的分析比较,让同学们对于不同政治制度有一个基本认识。
关键词:政党制度;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一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当今世界二百多个国家中,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有政党的组织存在。
17世纪以后,欧洲国家产生了政党之后,政党就在不同范围的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以不同的方式和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国家或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特别是围绕国家政权这个中心展开的政治活动,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最活跃最有影响的政治行为主体,构成了近现代政治史上一道纷繁灿烂的政治景观。
1844年,马克思在《关于现在国家的著作计划草稿》中首次提出了政治文明这个概念,把政党作为政治文明的基本要素之一,说明政党在政治的发展和进步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国著名学者谢次施耐德也在其代表作《政党政府》中指出:“政党创造了民主:倘若没有政党,现代民主是不可想象的。
”[2]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政党制度,不同的政党制度对不同国家的发展也产生了各不相同的影响。
11[1]作者简介:李国栋(1991—),男,汉族,安徽淮北人,西藏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民族学专业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地区公共管理方向。
一、政党制度的分类政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各个政党在政治生活中所处的法律地位,政党同国家政权的关系,政党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是指政党自身的运转方式和模式,政党在行使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活动方式,方法,规则和程序,是各个政党在争夺对国家政治权力的掌控时逐渐形成的一种权力,地位划分的类型和模式。
[3]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是由该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决定的。
比较政党制度
政党制度第一节政党与政党制度的内涵一、政党内涵1定义: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2特征按照上面定义,可推出政党有以下四特征:鲜明的阶级性,是一个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具有特定的组织和纪律;具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纲领;与政权密不可分。
几个特征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也使政党有别于其它社会组织。
二、政党制度内涵1、定义政党制度也称政党政治,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2、特点: 1)政党制度最大原则是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和利益实现;因此,统治阶级可以根据自己利益和统治需要随时改变政党制度。
2)政党制度不一定要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可以是成文法中规定,也可以是宪法惯例规定。
3)政党制度不仅规定着政党本身的地位、作用和活动方式,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社会成员的政治活动方式。
三、政党及政党制度的产生1、党的产生:政政党是个历史范畴,是政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政党的雏形最早产生于封建社会后期英国议会中资产阶级代表与封建贵族之间的政治斗争。
1)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资产阶级政党首先产生于近代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的英国,其产生以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和派别利益斗争为前提,主要有两种方式:A.从议会中的不同政派,经过政治活动逐渐发展成独立政党B.在议会外形成政党。
这些政党是在社会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中组建的,议会甚至是这些政党通过斗争创设的2)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无产阶级政党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早期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只是限于经济领域中的自发斗争,随着工人阶级斗争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工人阶级逐步意识到自己的社会历史使命和政治使命,其斗争由自发转向自觉,组建无产阶级政党以领导工人阶级进行政治斗争的任务无产阶级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其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最重要的客观条件:一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基础;二是工人运动,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
比较政党制度
3、法国政党的产生和发展
法国是世界上出现政党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现代资本 主义国家实行多党制的典型。法国政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200年前,大致分为五个时期。 早期(1789~1870) 包括资产阶级革命、第一共和国 (1792~1804)、第一帝国(1804~1814,1815)、波旁复辟 王朝(1814~1830)、七月王朝 (1830~1848)、第二共和国 (1848~1851)和第二帝国(1852~1870)7个阶段。围绕各个 阶段的重大政治问题,形成了许多有组织的政治派别,诸如 雅各宾派、吉伦特派、沼泽派、山岳派、平等派、忿激派、 正统派、四季社、秩序党、共和派、激进派等,虽然它们还 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政党,但为尔后政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第五共和国时期(1958~ ) 1958 年6月,戴高乐改革 政府体制,提高总统权限,降低议会地位,改革选举制度, 政党状况随之发生明显变化:①1958~1986年和1988年6月 以后,国民议会内存在着由若干政党组成的总统多数派,即 总统、总理和国民议会议长3个重要职位属于同一政党或同 一政党联盟。但1986年以前的总统多数派在国民议会内占绝 对优势,而1988年6月以后的优势十分微弱。②出现了政党 两极分化的趋势。经过30年的发展变化,到80年代初,形成了 两大派(左翼和右翼)、四大党(法共、社会党、保卫共和联 盟和法国民主联盟)的格局。③左、右两翼执政的主要政党, 在对内对外的某些政策上有认同的迹象。1986年3月~1988 年5月,左翼的总统与右翼的总理共处,并未发生不可调和 的对立。1988年6月立法选举后,因社会党和传统右翼均未 获得过半数的国民议会席位,这迫使他们继续互相妥协、靠 拢,并尽可能争取其他政革法》,扩大 政治普选权利,将政治斗争从议会内部扩大到了社 会之中。两党为了在议会选举中获胜,便逐渐地从 议会内的组织扩展为全国性的组织,基本上形成了 领袖、议会内组织、议会外组织和党的行政机关的 组织结构,以从组织上保证自己在选举中获胜,标 志现代意义的政党在英国逐步形成。 1833年,托利党更名为保守党,1839年辉格党 更名为自由党。一战后,工党取代自由党,与保守 党轮流执政。
第九讲:政党与政党制度
第九讲:政党与政党制度一、政党政治(一)政党的类型(二)政党的功能(三)政党组织二、政党制度(一)一党制(二)两党制(三)一党独大制(四)多党制三、政党是否衰落?四、结论引言:虽然政党对现代政治的运作是基本的,但其并不是一个古老的事物,直到现在9世纪初,政党才被用来充当选举胜利和掌握政府的政治机制。
简单地说,政党是现代政治的主要机制,无论政党是民主的重要工具还是独裁与压迫的来源,政党都是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政府与社会上利益集团之间的重要桥梁与纽带。
现在的西方有一种批评政党与政党制度的声音,其认为政党现在已经无法起到连接现代社会所浮现的新颖和多元的要求,并因为无法解决面临的许多社会问题而备受责难。
一、政党政治政党是一群为了赢得执政选举权力的人所组成的团体,其通常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意识形态凝聚力。
其主要分类有精英型(干部型)政党与群众型政党、代表型政党与整合型政党、宪政型政党和革命型政党、左翼政党与右翼政党。
在目前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政治体系中都能找到政党的踪迹。
政党的体质可以是威权的,也可以是民主的;政党或通过选举或通过革命的手段来取得权力;政党的意识形态立场可以是左派、右派、中间派或无任何政治观念的诉求。
政党的发展以及政党制度的存在,被认为是政治现代化的标志。
事实上,到1950年代末,全世界有百分之80的国家是通过政党政治进行管制或统治。
到1980年代和1990年代,新一波民主化浪潮再次带动政党政治的兴起,在东欧前共产主义国家,也出现了竞争型的政党制度。
从起源上看,政党是近代以来大众政治结构的一部分,是应对议会政府以及19世纪的普选权的扩展而产生的。
现代形式的政党首先出现在美国。
虽然美国的开国元勋对政党抱着厌恶的看法,但联邦党(随后被称为辉格党,1860年起被称为共和党),在1800年总统选举时第一次以群众型政党的姿态出现。
后来,在美国,由于选举权的持续扩张,政党进一步发展出选区支部以及地方党工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一、政党1.政党是指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积极分子为维护本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围绕着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或影响政府而结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
2.政党产生的原因:①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是考察政党产生的首要因素。
②从政治转变的角度看,现代的政治竞争不仅要依靠政治领的魅力与才干,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政党作为后盾,政治领袖才能产生,政治人才才能被纳用。
③从政治参与的角度看,必须有一个组织严密、目标明确的政党才能实现广大民众的政治参与。
3.政党产生的客观条件:①合法性的危机,②参与的危机,③整合的危机。
4.国家政治环境对政党的影响:①当国家的统治权利,属于君主和独裁者是,人民几乎无法参政治,有志之士自然无法从合法的途径来取得改造政治化境的权利,也没有合法渠道进行表达。
②当一个国家面临强敌压境,即将被瓜分或被消灭的情况下,或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对这个国家的政党的形成,也可能产生重大的影响。
③封建君主统治或独裁统治被推翻后,或长期的党禁被迫解除后,人们一旦获得结社政党参政的权利后,也会产生政党。
④当对外的民族战争取得胜利时,这种国家政治化境的重大变化,也会促使党派产生。
⑤一个国家的对外侵略战争失败所发生的政治环境的巨大变化,也可能为政党的产生提供机遇。
5.政党组织的条件:①是要有一个完备的理论纲领②是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领袖或领袖集团③是要有各级骨干组成的层级节制的组织体系④是有一个上通下达的信息传输渠道⑤是要有相对稳定的组织成员6.政党的组织结构:①基层组织②中间组织(即地方组织)③中央组织④议会党团⑤党员和党务人员7.议会党团的作用:①建立议会中党的领导机构②决定立法、预算等政策③沟通该党同该党议员之间的意见,统一该党议员的行动8.政党领袖:对外代表政党,对内率领全体党员,统一党员的观念与行动,策划监督政党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发号施令,并可以按党的规章对所属成员进行调处和制裁。
9.政党领袖产生的条件:①崇高的声望②渊博的学识③宽宏的度量④远大的眼光⑤不屈不挠的精神⑥卓越的领导才能⑦勤俭自奉的品德⑧大公无私的处世态度10.政党领袖产生的途径:政党的领袖一般都是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的,而且任期一定。
11.政党领袖的地位和作用:12.社会党国际和社会民主党特征:①这些政党或其前身都是在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劳资双方对抗日益尖锐的基础上产生的②在这些政党建立的时候,欧洲大陆的阶级斗争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不具备像巴黎公社那样采用暴力手段来推翻统治阶级的条件③这些政党同共产党的分歧与对立,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和历史根源④这些政党在反对战争和维护和平的问题上变现出积极的态度⑤这些政党在战后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广大选民、具有长期执政经验、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政党二、社会党国际和社会民主党<一>社会党国际1.主张:社会党国际:主张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工党及其他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这些政党一般统统被称为社会党或者社会民主党,所以这个国际性的联合组织也被成为社会党国际。
2.社会党国际的历史演变:①1951年6月30日,在德国莱茵河畔法兰克福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宣告成立;②主要思想来源:大而国际的伯恩施坦主义和考茨基主义;③一战后,许多社会党领导人纷纷上台执政;④1919年,社会党在瑞士伯尔尼召开社会党代表大会,回复第二国际,即“伯尔尼国际”;⑤列宁为反对社会党的伯尔居国际,于1919年成立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⑥伯尔尼国际内部分离,于1912年召开“维也纳会议”;⑦1923年,成立“社会主义工人国际”;⑧1933年,希特勒纳粹党上台,建立第三帝国;⑨1951年3月召开国际社会党代表大会,与1951年6月召开社会党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主张民主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第三种力量。
3.社会民主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①否认马克思主义是唯一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主张世界观的多元性和开放性;②否认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社会主义论证的科学性,只是抽象的设定自由、公正互助等基本价值,反对提出任何全面的制度替代方案;③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把通过普选作为取得政权的唯一方法,把实行政治民主和经济民主作为变革社会的唯一途径;④社会民主党不再以传统的工人阶级为载体,不再是工人阶级政党,而成为所谓的“人民党”。
4.社会党国际和社会民主党的基本观点:(1)对马克思主义:①社会党国际在成立之初就明确规定它在意识形态方面主张多元主义,不要求各成员党信仰马克思主义;②采用实用主义的政策,也就是持所谓的“批判的马克思主义”;③各国社会党态度不一样。
(2)对资本主义:①承认资本主义的很多弊病,主张以和平、改良的手段使资本主义演变为社会主义;②承认了资本主义过去一、二百年中实行的了许多积极的变革。
(3)对待社会主义:强调自由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所在,是任何真正的社会主义纲领的出发点。
①民主社会主义的民主指政治民主。
走民主的议会道路;坚持多党制的立场;要求有思想、言论、教育、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②民主社会主义的民主指经济民主。
实行国有化和局不过优化;生存者和消费者及组织对生产、销售、分配等过程的决策产生影响,与资方共享决策权。
<二>民族主义政党1.民族主义含义:是民族共同体的成员在民族意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本民族至高无上的忠诚和热爱,是光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理论政策,以及在这种理论政策指导下或影响下的追求、维护本民族生存和发展权益的社会实践和群众活动。
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①表现为刚请、觉悟、态度等心理状态或者思想观念;②表现为一种思想体系或者意识形态;③表现为一种社会实践和群众运动。
2.民族主义政党:就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一些以争取民族独立为目标,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政治组织。
、3.当代民族主义政党的特征:①从奋斗目标看:几乎搜有的民族主义政党都把本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作为该党的奋斗目标,带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②从党纲来看:民族主义政党的纲领一般都带有民族主义色彩;③从阶级基础上看:民族主义政党的成员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很难判断其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④民族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大多是具有民族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中的许多人为了本民族的独立和繁荣曾到西方国家学习和考察;⑤一些民族主义政党的领袖,把西方民主政治思想同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该党指导民族解放的解放斗争理论。
⑥民族主义政党尤其是非洲的民族主义政党,都是为照殖民宗主国的资产阶级政党或是社会民主党的模式建立的,组织结构松散,基层党员仅限于灵丹党证。
4.20世纪民族主义运动的三次浪潮:(1)第一次民族主义云顶的浪潮:①时间: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后②最先在亚洲星期;③主要目标:反对殖民统治,镇区民族独立;④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第二次民族主义浪潮:①时间:食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②意义:使亚非拉民族运动蓬勃兴起,民族要独立、国家要解放的殖民地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第三世界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崛起。
(3)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①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特征:a.第三次民族主义即种族民族主义,以一种假想和石村的种族文化为借口,发动了种族之间的斗争;b.十分逼的、狭隘的民族自我意识,对于民族自觉全和民族分离权的狂热的偏执,对于建立自立民族国家的憧憬时期核心;c.寻找对灾难和贫困的替罪羊,以为自决、独立就可以改变一切,从而滋长民族分裂的因素;d.当代民族分立的发展基于整治疆域应与文化语言疆域界定相一致,少数民族受多数民族统治不道德两个基本的政治观念。
5.宗教型政党:之一些有与宗教教义相结合的党纲、带有普遍的民族、地域性并对国家稳定与和平发展问题产生巨大影响的政党。
6.宗教问题与政治问题的关系:宗教问题是与政治问题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但政治问题与宗教问题相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合作和对立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
①宗教神学把万物的起源归因于神,自然把政治的起源也归因于神,因而导致以宗教为政治的支柱,用精神现象说明政治现象的唯心主义,也必然把政治权力神圣化。
政治与宗教一样,在原始社会起源于该社会的经济基础,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几乎浑然一体,表现为宗教与政治高度结合的神权政治。
②在阶级社会,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宗教与意识形态的其它形式和上层建筑的其它部门日益分离,与政治的界限也日益明显,逐渐沦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宗教成为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工具,表现在它往往被统治阶级利用作为巩固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
③统治阶级利用宗教巩固自己的统治秩序,采取的主要形式有:把某一宗教定为全民性信仰的宗教,使其成为国教。
宗教为统治阶级利用的另一形式是政教合一。
政教合一是政权与宗教权合一的政治现象。
统治阶级对宗教的利用是把宗教当作使下层阶级就范的统治手段,以巩固统治为目的。
④宗教与政治的关系,不但表现为它与统治阶级的关系,而且表现为它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
在宗教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社会中,被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往往借用宗教观念,运用宗教语言,使政治运动披上宗教外衣,才能动员和组织民众。
同时,一切革命的社会政治理论大体上必然就是宗教异端,所以异端常常与被统治阶级联系在一起,发展为以下层群众为主体的宗教运动。
⑤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历史经历了许多政治变革、经济进步和社会变化,一些历史悠久的宗教经历了一切变故依然存在,究其原因,除了宗教作为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之外,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宗教为适应社会政治变化而进行了改革。
宗教改革一般包括教义理论的改革和组织制度的改革,改革的动因在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7.宗教型政党的特征:(1)宗教型政党的类型:宗教民族主义政党;以宗教复兴为目的的宗教型政党;以建立政教合一国家为目的的宗教型政党;以宗教极端势力难以区别的宗教型政党;以宗教道德和原则为政治哲学基础带有宗教色彩的政党;(2)宗教型政党的特征:①宗教民族主义政党8.绿党(1)、绿党的特点:①从形式看,西方各国绿党都把某种绿色植物,如向日葵和橄榄叶作为政党的标志。
②把系统论和生态学作为其思想理论基础和指导绿色政治运动的行动指南。
③组织活动方式采取“分散化的集中制”。
④绿党的政治理想和奋斗目标是:通过和平、非暴力、渐进的方式来改造和消灭资本和一切国家,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剥削和任何暴力现象,人人平等友爱且人类和自然界从满和谐的,自治的社会共同生物体。
(2)绿党兴起的原因①人类社会生产的盲目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人类的生存条件恶化和生存空间日益缩小,从而使人们产生了强烈的生存危机感。
②从更深层次揭示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互性的当代的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为人们把我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内在联系提供了强有力和可靠的理论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