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政策制定中的问题及其原因

合集下载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信用管理成为了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

企业信用是企业经营的基石,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稳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企业信用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由于市场信息传递成本较高,很多企业的信用信息很难及时获取和共享,导致企业之间信用评价存在着不准确、不一致的情况。

这给企业经营者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对此,我们可以加强信息共享和透明度,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等手段,提高信用信息的获取和传递效率,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着透明度不高的问题。

一些企业存在着不良信用行为,但是由于信息不透明,外界很难及时了解到这些问题,给企业的信用评价带来了偏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加强信用监管和公示制度的建设,对于一些重要的企业信用信息进行公开,让市场和社会对企业的信用状况有更多的了解。

对于违法失信的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提高企业信用的约束作用。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着评价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信用评价标准虽然有一定的建设和完善,但是还存在着不同行业、不同地区评价标准不统一的情况。

这给企业信用评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不公正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建立统一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深化信用评价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确保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

加强对信用评价机构的监管和引导,提高信用评价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着信用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企业信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信用机制来支持。

目前,我国企业信用管理还比较薄弱,缺乏对信用的有效引导和激励措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加强对企业信用行为的奖惩机制,对于信用好的企业可以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支持,对于失信的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纳入信用黑名单。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而企业信用管理更是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企业信用管理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发展,也直接关系着整个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稳定。

有必要深入分析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交易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流。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企业在交易中难以了解对方的真实信用状况。

这就给企业信用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导致了信用失衡的情况。

2. 缺乏信用评价标准:企业的信用评价标准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用质量。

目前我国企业缺乏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导致了信用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这就给企业信用管理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

3. 缺乏信用意识:一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缺乏信用意识,存在着违约等现象。

这不仅损害了企业的信用,也影响了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市场秩序。

4. 司法保障不完善:在企业信用管理中,司法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中的司法保障仍存在不足,很多企业在出现信用纠纷时难以维护自身的权益。

为了解决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要加强信息共享与透明度。

这需要政府和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建立起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用信息共享,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增强企业间的信用互认。

要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

政府可以加强对信用评价体系的引导和规范,制定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推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完善,从而提高企业的信用质量。

要加强信用意识教育。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相关宣传活动,提高企业和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推动企业树立起诚信经营的理念,积极维护企业的信用形象。

要完善司法保障体系。

政府可以加强对信用纠纷的处理和司法保障,提高企业在信用纠纷中的维权能力,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司法保障。

企业信用建设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企业信用建设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企业信用建设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我国企业信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初探一、企业信用管理滞后一是信用法律体系不完善。

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完整、系统的法律体系支持。

我国目前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市场还未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信用体系,缺乏有效约束信用缺失行为的完善的法律制度,使得信用缺失行为和投机行为有机可乘。

虽然近几年来国家经贸委、人民银行等部门相继出台了如《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的通知》、《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政策和法规,但就总体而言我国的信用法制建设还很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一套规范的、完整的企业信用建设的法律体系。

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社会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缺乏刚性约束,守信成本高,失信成本低且利润巨大,造成一些企业违约不讲信用的收益远比付出的代价大,导致守信的市场主体被迫退出市场或者主动放弃守信原则。

二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客观上要求政府适时转变职能。

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职能主要在于制定规则,规范监管,推动信用经济不断发展。

政府应积极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的绝对主导。

因此,要注意克服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无限政府”的倾向,防止出现政府垄断,背离市场经济的规律。

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探索和建设宁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三是社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不完善。

社会信用担保体系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和支撑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我国社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缓慢,尽管部分地区相继建立了一批投资担保机构。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各种原因,中小企业面临着信用评级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给企业的发展和融资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文将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评级标准不明确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标准不够明确,而且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的评级标准也不同,这就导致了评级结果的不确定性,降低了评级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信息不透明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相对不足,不同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水平不一,评级机构在进行信用评级时难以获取到准确全面的信息,影响了评级的准确性。

3.评级机构能力不足目前国内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构相对较少,而且评级机构的评级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机构甚至存在评级不准确、主观随意等问题,导致了评级结果的可信度不高。

4.评级费用高昂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而且一次评级的费用相对较高,这就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因此一些中小企业并不愿意进行信用评级。

二、对策建议1.建立统一的评级标准2.加强信息披露为了解决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的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中小企业信息披露的监管,鼓励企业主动公开财务信息,向评级机构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提高评级的准确性。

为了解决评级机构能力不足的问题,建议相关部门鼓励优质评级机构进入市场,提高评级机构的能力水平,同时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确保评级结果准确可信。

为了解决评级费用高昂的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减少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的费用,降低评级的经济负担,鼓励更多的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准入能力。

浅析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信用分类监管

浅析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信用分类监管

浅析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浅析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过几年的实践,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已成为提高工商执法效能的重要途径和一种创新模式。

也是鼓励守信,惩罚失信,建立良好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措施。

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若不正视和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有可能导致监管流于形式,结合我州企业信用监管工作实际,分析当前实务操作中存在的局限,提出解决的对策,抛砖引玉,以期共识。

一、实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一)信用信息有误企业申报信息不实。

目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企业信用信息的掌握除系统内行政管理信息外,大多局限于企业年检期间企业自行申报的资产负债额、合同履约和荣誉资质等商务信息内容,一些企业在填报这些内容时,往往随心所欲填写或故意歪曲事实,由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企业商务信息只是形式审查,没有进行实质检验,使这些不实的信息非常顺利地记载到信用信息数据库中,从而导致影响信用评价的信用积累、信用流失和信用能力分值不准确。

尤为突出的是,年检期间企业提交的年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有关财务数据失实现象屡见不鲜,因企业弄虚作假,申报信息往往和实际不符,最终评价得出的信用等级难以真实反映企业实际信用状况。

工商采集信息不全。

现阶段,虽然我们与有关部门实行了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但我们采集信用信息还只是停留在工商行政管理领域内,对司法、质检、税务、金融等领域涉足不深。

企业触犯工商行政管理法规行为也许件件记录在案,但企业民事纠纷、刑事处罚情况或者产品质量低劣、偷税漏税、雇用童工、逾期还贷等不属于职能管辖内的失信行为却掌握不全,信用信息数据库内往往缺少这些内容。

我们对企业荣获“守合同、重信用”、“著名商标”、“消费者信得过单位”等荣誉称号了如指掌,但对行业资质、银行信用等级、管理认证状况、社会公益活动等信用情况却了解甚少。

部门共享信息不畅。

近年,许多部门也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工作,但由于缺少协作,部门之间掌握的信用信息没有实现共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其他部门的信用评价活动始终处于各自为政、自行其事状态。

我国企业信用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企业信用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企业信用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诚信营销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的主要营销方式,逐渐成为了一种有效的促销方式,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立足,就必须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信用政策,进一步保证企业稳定、长期的发展。

本文从企业信用政策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了企业信用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完善企业信用政策的对策,目的在于提升企业信用政策的水平。

标签:企业信用政策;应收账款政策;信用等级. 我国企业界三角债问题比较严重,三角债是企业之间互相授信,有利于提升交易规模和产品周转,但是却对现金周转不利。

以上市公司为例,虽然A股在2013年的收入增速开始回升,但是企业的净现金流却在进一步下滑,并导致现金存量占总资产的比重在近两年快速下降——这意味着企业的资金链被进一步绷紧,并且在相互举债的复杂关系下,当其中的一个环节断裂的时候,就会加大连锁反应的机率,严重影响到A股企业整体的经营环境。

目前在很多企业的销售过程中,许多企业普遍采用了赊销的销售方式,赊销在提高企业的销售额的同时,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可以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在赊销的过程中会增加企业的应收账款,因此为了保障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企业应该制定出相应的信用政策。

一、企业信用政策概述1.企业信用政策的内容信用政策也可以称作是应收账款政策,主要是为了控制和规范企业应收账款而制定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是企业财务政策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企业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其中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款政策是企业信用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

(1)信用标准。

企业为客户提供商业信用的最低条件称作是信用标准,如果客户达不到信用标准,就不会享受企业的信用。

在对信用标准进行设定的时候,信用标准一般以预期的坏账款损失率作为标准。

在严格的企业信用标准的前提下,只对信用等级较高的客户进行销售,在减少企业坏账损失的同时,也会减少企业的销售量;如果企业制定的信用标准比较宽松,企业的销售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坏账损失和应收账款成本。

企业信用政策制定中的问题及其原因

企业信用政策制定中的问题及其原因

财务与管理FINANCE AND MANAGEMENT·综合(中) 2009 年第3 期目前,很多企业在信用政策的制定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使企业所制定的信用政策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本文力求分析和探讨我国企业信用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成因,为提出解决企业信用政策制定问题的对策打基础。

一、我国企业信用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一)盲目制定信用政策我国许多企业虽然制定了自己的信用政策,但是,在制定信用政策时,往往不明确所要制定的信用政策在实施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因此,事先对信用政策的成本收益缺乏周全细致的考虑,制定出来的信用政策往往偏离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和战略发展目标。

结果可能会因盲目地制定了过于宽松的信用政策(信用期限长、现金折扣高、信用额度高、信用标准低),而取得了较大的销售业绩,但也因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水平较高以及呆账坏账的增加等问题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也可能因盲目制定过于严格的信用政策,而丧失了应有的市场份额,在避免了信用风险的同时也制约的企业的发展。

可见,信用政策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财务政策,缺乏明确的目标,其效果也就不尽人意了。

(二)信用政策的制定缺乏有效及完整的信息支持信用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的信息为依据,其所需信息资料来自于多方面。

目前,我国存在着十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又由于缺乏权威专业的企业信用等级评估机构,而使企业外部的客观、公正、真实的客户信息来源很缺乏,企业很难收集到充分准确的客户信息。

因此,我国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一般以销售部提供的客户档案及以往的销售记录为依据。

其实,除销售部门以外,企业的其他部门也掌握了与自己业务相关的客户信息,对客户有不同侧面的了解,由于缺少独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其他部门间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使客户各类信息之间无法有机地联系起来进入到客户的档案中去,再加上这些信息还主要依靠人工或简单的计算机系统进企业信用政策制定中的问题及其原因湖南农业大学蔡香梅周媛媛来拉动生产。

企业信用政策

企业信用政策

引言在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已经毫无争议成为最重要的经济主体。

而企业自身信用也必然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信用是一种建立在互相信任基础上的一种能力,即接受信用的一方不用立即付款就可以获取资金、物资、服务的能力。

在我国,信用政策还不完善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和进一步完善的关键。

我们处在一个信用发达的时代,但同时也是个信用容易破产的时代。

当每个经营者都试图凭借信用来降低成本,创造令人羡慕的业绩的同时,它自然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企业间的三角债、相互拖欠严重等问题。

我国企业之间的相互拖欠贷款,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已经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

企业信用问题已经开始威胁到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

在我国现阶段,信用政策与信用风险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简单对信用政策与风险的理解这是全文知识内容的铺垫,第二部分是将企业信用政策的分类表述,第三、四部分是对我国企业信用政策及风险的分析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第五部分是就运用良好的信用政策来规避信用风险所表达的看法及提出的观点。

通过对本文几个部分的了解,可以对当今社会的信用状况有初步的了解,对企业信用政策与风险所面临的问题有了了解。

一、企业信用政策与信用风险的理解信用从古至今一直存在,自从人类开始了交易,就产生了信用。

这种经济行为的特点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

企业信用政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信用管理政策并能持之以恒地加以执行,可以大大减少企业呆账及坏账机率的发生,促进销售的顺利完成,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和利用效率。

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

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

(一)企业信用政策的含义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公司权衡了与应收账款有关的效益和成本之后,依此指导公司信用管理部门处理赊销业务与收账措施所制定的一系列的配套的收账政策,具体分为三种类型:保守型信用政策、稳健型信用政策和激进型信用政策。

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未能建立健全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信息获取渠道不畅、监管不严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定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问题一:未能建立健全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是评估企业信用状况的重要手段。

但目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评价指标不够完善,评价标准的制定缺乏科学性、专业性等。

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措施解决。

对策一:完善评价指标完善评价指标,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

可以通过广泛征求利益相关者的意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更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指标,建立起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对策二: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确保公正、公平、科学、有效。

同时,还可以严格实行标准化操作,不断完善评价标准。

问题二:信息获取渠道不畅企业信用评价需要大量的资料和信息,但目前信息获取渠道并不十分畅通。

这不仅妨碍了信用评价的工作,也对企业本身的运营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对策一: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全国性、地方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将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全面收集、统计和分析。

此外,政府、银行、财务、保险、律师等机构也应该向公众提供可供检索的信用信息。

对策二:采用互联网技术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开发一些智能查询平台,这些平台可以自主对信用信息进行筛查,更快、更准确地获取信用信息。

问题三:监管不严企业信用管理需要依托于监管机构和政府部门,但现实情况是,监管工作存在不足。

一些企业利用舞弊手段和技术手段瞒报信息,导致企业信用管理无法有效实施。

对策一:完善监管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管体系,包括监管流程、监管机构、监管标准等,并定期更新和完善这套体系,确保监管工作能够更有效地实施。

对策二:加大处罚力度对于瞒报信用信息的企业,要依法给予处罚,根据企业的行为严重程度给予不同的处罚力度,以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监管。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信用管理已成为企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随之而来的是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帮助企业更好地提高其信用管理水平。

一、问题分析1. 缺乏信用意识:当前,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信用意识不强的问题。

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对信用管理的重视,导致企业信用观念不健全。

2. 信息不对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一方面,企业在进行交易时,常常无法全面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这给企业的信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也造成了企业内部信用管理的难度。

3. 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善:当前,一些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缺乏系统性的规范和制度。

这导致企业在信用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和规范指导,信用管理的效果不够理想。

4. 诚信意识淡薄: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为了获得利益,一些企业不择手段,对合同、协议等信用承诺轻易背弃,导致企业的诚信意识淡薄。

二、对策建议1. 加强信用教育:企业应加强员工的信用意识培养,通过开展信用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员工对信用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企业间信用信息的共享,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企业信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4.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诚信体系,强化对诚信行为的奖励和对失信行为的惩处,提高员工和企业对诚信的重视程度,从而推动企业整体诚信水平的提升。

5. 加强监管和惩戒: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信用监管和惩戒机制,对违反信用规则的企业进行严肃处理,提高企业信用管理的法律约束力。

6. 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对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并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相应的奖励,从而推动企业提高信用管理水平。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信用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对自身信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估、规范以及完善的一项管理工作。

企业信用状况的好坏对于企业的信誉、声誉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企业信用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

问题一:信用评估体系不健全当前我国企业信用评估体系不够成熟,主要体现在评估工具、评估机构等方面。

由于缺乏规范和标准,导致一些评估机构的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公正,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应建立统一、科学、可信、公正的信用评估体系,制定评估标准和方法,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公正,为企业提供真实、有效的信用评估数据,同时鼓励企业自评估,提高企业管理自律意识。

问题二:信用信息不对称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合作需要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而信息不对称常常是导致企业之间信任破裂的主要原因。

当前我国信息不对称在信用管理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如信用黑名单信息难以获取,信用记录缺乏完整性和可靠性等问题。

对策二: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在信用信息方面,应建立完善的公开制度,鼓励信用机构加强信息共享、互动,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调查数据库,开展信用信息平台的建设,从而实现信用信息的全面、及时、公开、真实,促进企业间诚信互信。

问题三:企业个体主观意识弱很多企业在对待信用问题上存在以短期利益为主、忽视对信用价值的认识和理解等问题,这导致企业对信用管理的重视不够,进而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对策三:加强企业信用教育和宣传企业应加强信用教育,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信用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也要加强信用宣传,推动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让社会层面上形成信用意识和文化,从而推动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

总之,企业信用的管理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之一。

当前我国在企业信用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各方齐心协力,共同推动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完善与发展。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企业信用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列举几个主要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缺乏信用意识很多企业在信用管理上存在缺乏信用意识的问题。

他们只重视生产效率和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与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的重要性。

解决方案:企业应该逐步提高员工的信用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和实践激励等方式鼓励员工遵守诚信原则。

此外,企业还可以将信用管理制度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中,让信用管理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二、信息不对称在企业信用管理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可能会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风险增加。

同时,客户也可能有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无法全面了解客户的信用情况,从而增加了违约的风险。

解决方案: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和合作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例如,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让企业之间共享信用信息;同时,企业还可以与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合作,利用其专业的数据分析技术来提高信用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企业信用评价不够客观企业信用评价不够客观也是一个存在的问题。

在一些情况下,企业的信用评价可能受到行业利益、关系网络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客观。

解决方案:为了确保信用评价的客观性,企业应该建立独立的信用评价机构或组织,并建立科学、客观的信用评价标准和方法来进行信用评价。

此外,企业还应该定期对信用评价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其公正性和准确性。

四、缺乏信用管理的制度和机制很多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制度和机制,导致信用管理缺乏规范性和制度性。

企业缺乏信用管理的制度和机制,使得企业难以操作,管理上存在困难。

解决方案: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和机制。

首先,企业应该建立信用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流程,确保各个环节都一致地执行信用管理要求。

此外,企业也应该建立相应的人员和技术设施来支持信用管理的流程和执行过程。

企业在信用管理上的投入不足也是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企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短板较多,其信用评级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就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信用记录由于中小企业通常在成立初期就开始经营,常常会出现资金不足、设备不完善等经济困难,难以按时按量履行贸易合同、清偿债务等情况。

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信用记录建立和获取,并对信用评级工作产生了影响。

2. 建立信用体系的难度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需要建立适合其特点的信用评级体系,但如何建立以及建立后的维护仍是一个难题。

3. 评级数据不够全面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分布范围广,涉及行业广泛,因此在进行信用评级时,想要获取拥有全面、客观的数据是比较困难的,这也导致在评级中出现数据不够全面、难以准确的情况。

4. 评级标准不统一由于国内各评级机构的评级标准各不相同,长期以来也无一个行业标准可供参考。

因此,在信用评级时评级标准不够统一,给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对策建议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建立行业标准化信用评级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可以规范评级机构的评级行为,确保评级数据客观公正。

同时,建立的信用评级数据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技术手段,进行全面的分析,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准确的信用评级服务,为金融机构等创建合规的中小企业信贷系统提供客观数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以企业为维度,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对企业的信用记录、社会信誉、经营历程和经营质量等方面进行记录和分析。

这有助于建立完善的信用记录,形成较为客观准确的信用评级数据。

3. 加强信用管理人才培训信用评级需要有高水平的评级机构和专业的评分人才支撑,需要加强对于信用评级人才的培训,对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提高评级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企业信用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影响着企业的声誉和稳定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变,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就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问题分析1.信息不对称在企业信用管理中,信息不对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即企业自身拥有的信息和外部各方对企业的信息了解程度不一致,导致信息的不对称。

这种情况下,往往会给企业信用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影响企业的信用状况。

2.信用风险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企业信用风险也在不断加大。

一些企业借贷或交易中存在着一定的信用风险,如果企业对信用风险的管理不足,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3.法律与制度规定的不完善在我国,企业信用管理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法律与制度规定的不完善。

一些企业在信用管理中可能会存在法律漏洞的问题,这给企业信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和不确定性。

二、对策研究1.完善信息披露机制针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来加强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发生。

2.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估体系企业可以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估体系,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识别和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降低信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遵守企业在开展信用管理工作时,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遵守,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避免因为法律漏洞而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损失。

4.加强内部管理与风险控制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与风险控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降低信用管理中的风险。

5.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文化企业信用管理需要建立良好的企业信用文化,注重信用的重要性,树立“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责任感,以提高企业的信用水平和竞争力。

我国民营企业信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XX企业为例

我国民营企业信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XX企业为例

我国民营企业信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XX企业为例我国民营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 缺乏整体的信用管理体系,大多数企业只是简单地对外借贷,很少考虑信用价值的重要性。

2. 企业信用评估缺少科学性,很多企业只能依赖自己的经验和
直觉来评估信用,缺乏客观性和可靠性。

3. 风险控制不到位,对于欠款、恶意欠款等问题处理时比较被动,缺乏科学的策略和方法。

4. 缺少诚信文化的建设,很多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品牌形象缺乏
诚信意识,造成了消费者的不信任和企业信用受损。

对于XX企业,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1. 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根据企业不同的经营特点和风险
控制需求,制定相应的信用管理政策和流程。

2. 进行科学的信用评估,采用客观、科学、可靠的评估方法,
快速准确地评估客户的风险等级和信用价值,有效降低经营风险。

3. 加强风险控制能力,提高企业安全保障能力,制定恰当的措
施和策略,预防和解决欠款和恶意欠款问题。

4. 建设诚信文化,树立诚信意识,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
者的信任度,积极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提升企业信用形象。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壮大和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不断加大,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由于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工作相对滞后、不清晰,导致了许多中小企业在融资、销售等方面遇到了困难。

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对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稳定经济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统一的信用评级标准。

目前我国各地区对于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标准各有不同,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了信用评级工作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2. 评级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相对滞后,缺乏专门的评级机构,评级的标准和方法不够科学和完善。

3. 中小企业自身信用信息不足。

因为中小企业规模小,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有些中小企业自身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信用信息档案,难以给评级工作提供足够的依据。

4. 评级成本高。

由于缺乏专业的评级机构,企业若要进行信用评级,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对中小企业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二、对策1. 建立统一的信用评级标准。

可以由政府主导成立专门的信用评级机构,建立统一的信用评级标准和方法,确保评级结果的科学和公正。

2. 完善评级体系。

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信用评级方法和技术,加强对评级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评级体系的科学程度和可信度。

3.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和共享。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和共享,给评级工作提供更充足的依据。

4. 减少评级成本。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财政扶持政策,针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减少企业的评级成本;同时鼓励企业建立完善的信用信息档案,提高自身信用信息的质量和数量。

5. 增加政府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工作的金融扶持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评级机构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并对评级结果进行认可和奖励。

三、结语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解决。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我国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稳定经济、促进就业、增加税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其中信用评级问题尤为突出。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不完善直接影响了它们在融资、合作、竞争等方面的发展,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本文将针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1. 评级标准不统一。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存在着不同的标准和评价体系,使得中小企业在不同的评级机构间无法进行标准对比,降低了评级的可信度。

2. 评级机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构种类繁多,但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机构评级标准不够严格,评级结果缺乏公信力。

3. 信息不对称。

中小企业信息披露不足,评级机构拿到的信息也有限,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评级结果的不准确性。

4. 成本较高。

当前中小企业要获得信用评级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这对于一些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种负担。

二、对策建议1. 统一评级标准。

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法规,统一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标准和评价体系,建立规范的信用评级制度,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评级结果的公信力。

2. 提高评级机构的专业水平。

政府应当加大对于评级机构的监管力度,鼓励优质评级机构成长壮大,通过行业协会的组织和规范,提升评级机构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3. 加强中小企业信息披露。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出台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加强信息披露,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给评级机构,以便评级机构能够做出更为准确的评级结果。

4. 降低评级成本。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扶持或税收优惠等政策,对中小企业进行评级成本的补贴,降低评级的负担。

5. 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教育。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当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教育,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水平,降低信用风险。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评级机构和中小企业共同努力。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是一个广泛的话题,涉及到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简要的讨论。

问题一:信用信息不完善和不透明。

目前,我国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和公开度还有待提高。

虽然有部分信用信息可以通过企业注册系统和信用查询平台获取,但是这些信息并不完善,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

由于企业信用信息公开度不高,很难对企业的信用进行真实的评价。

对策一:建立完善的信用信息收集和公开制度。

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通过建立信用公示平台,公开企业信用信息,使企业的信用状况能够更加透明化。

鼓励和引导企业自愿公开信用信息,并对信用信息的虚假公示进行严厉打击。

问题二: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过多依赖于企业自我评价和评级机构的评价,缺乏独立、客观的信用评价机制。

信用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也不够科学和规范,容易产生误导和不公正的评价结果。

对策二:建立独立、客观的信用评价机制。

加强对信用评价机构的监管,制定科学、客观、公正的信用评价标准和方法,确保信用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鼓励和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信用评价中的应用,提高信用评价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问题三:信用惩戒机制不完善。

对于失信企业的惩戒措施还比较软弱,处罚力度不够大。

目前的信用惩戒措施主要是在政府采购、贷款融资等方面限制失信企业的参与,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对策三:建立健全的信用惩戒机制。

加大对失信企业的处罚力度,通过对失信企业的限制和制裁,形成真正的约束机制。

鼓励和支持企业自行建立信用惩戒机制,通过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对失信企业进行约束和制裁。

问题四:社会认知度不高。

目前,我国对企业信用管理的认知度还不够高。

许多企业和个人对信用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还存在误解和缺乏认同。

这给了一些企业机会,利用失信行为谋取不正当利益。

对策四:增加对企业信用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信用管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良好的信用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但目前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尚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问题分析1. 缺乏信用管理意识在我国,一些企业对信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信用意识。

这导致了一些企业在与合作伙伴、客户等关系中缺乏规范和信任,容易出现欠款、恶意拖欠等问题。

2. 信息不对称在商业活动中,信息的不对称给一些不诚信的企业提供了可乘之机。

由于信息不对称,一些企业往往无法全面了解与自己合作的企业的信用状况,从而导致了信用风险的加大。

3. 法律制度不健全在我国,企业信用管理涉及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相对滞后,缺乏有效的法律手段来保障企业的信用权益。

这给了一些不守信用的企业可乘之机,使得企业信用管理难以有效实施。

二、对策建议针对企业缺乏信用管理意识的问题,可以加强对企业信用管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对信用管理的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来激励企业加强信用管理意识,提高信用评级。

2. 加强信息披露和公示针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加强信用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建立信用信息共享的平台,并鼓励企业公开自身的信用状况,加强信用信息的互通互认,降低信息不对称对企业信用管理的影响。

针对法律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可以完善相关的信用管理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对企业信用管理的监管和保护,对不守信用的企业进行惩罚和制裁,增强企业信用管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4. 提升信用评级机构的专业水平要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提升其专业水平和独立性,确保其评级结果客观、公正,提高企业信用评级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5. 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可以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体系,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积极推行信用承诺机制和信用保险,推动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深入。

可以采用信用保险等金融手段来降低企业信用风险,保障企业的信用权益。

我国企业信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初探

我国企业信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初探

我国企业信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初探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信用建设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然而,我们不可否认,我国企业信用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初步探讨我国企业信用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企业信用建设存在的问题1. 缺乏信用观念首先,我国一部分企业缺乏对信用的重视和认识,普遍缺乏信用观念。

他们往往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忽视了与合作方的信任和长期发展的关系,导致信用意识薄弱,难以建立稳定可靠的商业关系。

2. 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其次,一些企业存在着不规范的市场行为。

比如,虚假广告、虚假宣传、欺诈销售等行为屡见不鲜。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破坏了企业的信用形象,为企业信用建设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3. 不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此外,我国目前的信用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

一方面,缺乏公正、客观的信用评价标准,导致企业在信用建设过程中缺乏指导和规范;另一方面,信用评价的数据来源和准确性也存在一定问题,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

4. 信用信息不透明最后,我国企业信用信息的透明度仍然有待提高。

一些企业在信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不足,无法及时、全面地向市场和社会公众公开自身的信用状况,这对于合作伙伴选择企业、投资者决策等都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1. 盈利利益导向导致我国企业信用建设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盈利利益导向。

以追求眼前利益为主导,企业往往忽视了信用对于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而采取不诚信的行为来获取利益。

长期以往,这种思维方式影响了企业的信用建设。

2. 法律法规不完善其次,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企业信用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

对于不诚信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缺乏和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信用修复和保护机制。

这也使得一些企业对信用建设缺乏强制力和有效性的认识。

3. 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另外,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是造成企业信用建设问题的另一原因。

不同企业之间对于信用状况的了解程度不同,有些企业可能掌握着更多的信息,从而在商业交往中占据了较大的优势,这也进一步加剧了信用建设的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与管理FINANCE AND MANAGEMENT·综合(中) 2009 年第3 期目前,很多企业在信用政策的制定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使企业所制定的信用政策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本文力求分析和探讨我国企业信用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成因,为提出解决企业信用政策制定问题的对策打基础。

一、我国企业信用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一)盲目制定信用政策我国许多企业虽然制定了自己的信用政策,但是,在制定信用政策时,往往不明确所要制定的信用政策在实施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因此,事先对信用政策的成本收益缺乏周全细致的考虑,制定出来的信用政策往往偏离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和战略发展目标。

结果可能会因盲目地制定了过于宽松的信用政策(信用期限长、现金折扣高、信用额度高、信用标准低),而取得了较大的销售业绩,但也因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水平较高以及呆账坏账的增加等问题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也可能因盲目制定过于严格的信用政策,而丧失了应有的市场份额,在避免了信用风险的同时也制约的企业的发展。

可见,信用政策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财务政策,缺乏明确的目标,其效果也就不尽人意了。

(二)信用政策的制定缺乏有效及完整的信息支持信用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的信息为依据,其所需信息资料来自于多方面。

目前,我国存在着十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又由于缺乏权威专业的企业信用等级评估机构,而使企业外部的客观、公正、真实的客户信息来源很缺乏,企业很难收集到充分准确的客户信息。

因此,我国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一般以销售部提供的客户档案及以往的销售记录为依据。

其实,除销售部门以外,企业的其他部门也掌握了与自己业务相关的客户信息,对客户有不同侧面的了解,由于缺少独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其他部门间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使客户各类信息之间无法有机地联系起来进入到客户的档案中去,再加上这些信息还主要依靠人工或简单的计算机系统进企业信用政策制定中的问题及其原因湖南农业大学蔡香梅周媛媛来拉动生产。

所谓拉动生产是以看板管理为手段,采用“取料制”,即后道工序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根据本工序在制品所需要的用量从前道工序领取相同数量的在制品,一个工序一个工序地向前推动,从而形成全过程的拉动控制系统,绝不多生产一件产品。

三是人员自主化,是指人员与机械设备的有机配合行为。

生产线上一旦产生质量、数量、品种上的问题,机械设备就自动停机并有指示显示,同时任何人发现故障问题都有权立即停止生产线,主动排除故障,解决问题。

同时,还应将质量管理融入生产过程,将质量管理变为每一个员工的自主行为,将一切工作变为有效劳动。

给予员工充分的主动权,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做到权责分明,谁的事由谁做,谁做的事谁负责;领导必须亲自推行或者委派合适人选,使其在拥有绝对推行权的前提下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

四是以改善为基础,即没有改善就没有精益生产。

这里的改善是指:(1)从局部到整体永远存在着改进与提高的余地。

在操作方法、质量、生产结构和管理方式上要不断地改进与提高。

(2)消除一切浪费。

精益意味着不能提高附加价值的一切工作(包括生产过剩、库存、等待、搬运、加工中的某些活动,多余的动作,不良品的返工等)都是浪费,这些浪费必须经过全员的努力被不断消除。

(3)连续改善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管理思想。

其是指以消除浪费和改进提高的思想为依托,对生产与管理中的问题,采用由易到难的原则,不断地改善、巩固,改善、提高的方法,经过不懈的努力,以求长期的积累,获得显著效果。

(4)有明确的改进目标,包括最终目标和细化到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

企业要制定明确的标准,包括效率改进标准、作业标准、状态标准、考核标准。

在开展每一部分工作时都要确立明确的目标,包括效率目标、质量目标本目标,并对影响目标达成的各种行为性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且以优化作业系统、提升公司整体运作能力为根本出发点,而不是简单地定位于现场与改善。

五是全面质量管理,强调质量是生产出来而非检验出来的,由生产中的质量管理来保证最终质量。

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检验与控制在每一道工序都进行,重在培养每位员工的质量意识,在每一道工序进行时注意质量的检测与控制,保证及时发现质量问题。

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根据情况可以立即停止生产直至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不出现对不合格品的无效加工。

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一般应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与生产人员作为一个小组,一起协作,尽快解决。

其核心思想是,抑制概率性的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本身并非概率性的,通过消除产生质量问题的生产环节来“消除一切次品所带来的浪费”。

六是衔接得当。

精益化生产是一项环环相扣的工作,所以对于各部分内容要合理的衔接,避免造成基础不牢而下一步工作难以开展,但同时也要避免浪费过多的时间而使结果最终不了了之。

这就需要有一套切合企业自己实际情况的现场管理办法,并被现场全体作业人员掌握与实施。

依据我国制造企业的具体情况,根据目标建立相应辅助系统,完善现场品质管理和设备维护,导入生产改善并细化各项管理工作,因此整个项目的运作必须以最终目标作为拉动。

参考文献:[1]张盛英:《兴业公司精益生产应用研究》,山东大学2006 年硕士学位论文。

[2]武淑萍:《精益生产在中国的应用现状》,《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年第23 卷第6 期。

(编辑夏娜)79财务与管理FINANCE AND MANAGEMENT·综合(中) 2009 年第3 期行采集和处理,这使企业所撑握的客户信息不充分、不完整。

另外,对信用政策实施效果缺乏有效的后续追踪管理,对原有信用政策的实施效果缺少及时的分析和综合有效的评价,这样也使原信用政策不能为新信用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可见,我国企业制定信用政策所依据的信息,在有效性和完整性等方面都难以达到要求,这样严重影响了信用政策的效果,甚至有些企业的信用政策仅仅流于形式。

(三)信用政策制定采用的技术手段与决策方法不科学我国很多企业还没有很好地将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到信用政策的制定中去,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客户信用评定模型,一般趋向于凭经验对客户资信状况和信用风险进行主观的判断与分析,这样,客户的资信和信用风险可能缺少准确的评估和预测,对客户的信用水平可能缺乏专业的判断,制定信用标准时容易存在主观上的判断失误,选择信用政策方案时,缺乏科学的决策依据。

结果,因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增加了信用政策的制定成本,更重要的是会因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而影响信用政策的效果。

(四)信用政策的制定缺乏独立有效的职能部门在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独立的部门来负责信用政策制定与实施,由于信用政策主要涉及到销售和财务两方面,因此,信用政策的制定工作,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两个部门负责,有些企业甚至没有专职的信用管理人员,一般由销售管理人员或财务人员代理。

这样,信用政策的有效性往往受部门利益的严重制约。

销售部门为了实现其管理目标即销售业绩的上升,可能会偏向制定过于宽松的信用政策,结果是实现了销售额的同时也带来了较高的信用成本和较高的信用风险;相反,财务部为了实现其财务目标即利润的增加,则偏向制定过于严格的信用政策,结果是在应收账款回收上颇有成效,但可能会导致企业因失去部分潜在的客户而在竞争中失利。

而且,当出现了问题时,销售部和财务部常常会相互推卸责任。

其实,销售部和财务部由于管理目标、职能、利益和对市场反应上的差异,都不可能较好地承担起企业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管理的职能。

另外,有少数企业虽然设立了类似的信用管理部门来负债信用政策的制定,该部门的运作不够规范,职能和隶属关系不清,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信用政策的制定往往是流于形式,其效果当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五)忽略了对催收政策的制定,使信用政策内容不完整信用政策的内容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信用期限、现金折扣和折扣期限)、信用额度和收账政策四个部分。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在信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信用标准与信用条件两方面,忽略了对催收政策的制定,使应收账款缺乏健全有效的催收计划和催收方法。

这样,由于缺乏催收政策的要求和指导,企业对应收账款收回往往靠客户的自觉,有些款项超过了信用期限都没有发现,有些款项被拖欠了一段时间之后才采取催收措施,这样,影响了应收款的有效收回,增加了坏账风险,催收过程中的收账成本也会随着收账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情况恶劣时甚至出现业务人员为获得清欠奖金而有意让客户拖欠账款的现象,使企业顾此失彼,加大了企业的授信风险和信用成本。

二、企业信用政策制定问题的成因(一)企业对信用政策不够重视在我国,企业信用政策的使用比西方发达国家要晚,许多企业对信用政策的认识比较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信用政策的重要性,不愿意在信用管理上投入太多,认为没有必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去系统地进行信用政策的制定。

因此,大多数企业的领导者不重视信用部门的建立,简单地将信用政策的制定工作交由销售部和财务部负责;信用政策的制定工作往往从简行事或流于形式,在信用政策的制定中,不注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客户信用评定模型的运用,而是偏向于简单地凭经验进行主观的判断和分析;也不重视信用政策的追踪管理与评价以及信用管理人才的培养。

(二)缺乏经过专门培训的信用管理人员信用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这就要求制定信用政策的工作人员有较宽的知识背景,有信息、财务、管理、法律、统计、营销以及公关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目前,我国教育系统基本上没有设立信用管理专业,专业的研究人员也不多,企业对信用管理方面的培训也比较薄弱,因此,在企业中从事信用管理工作的人员,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达到胜任该工作的要求,如销售人员往往缺乏财务、管理信息及信用管理方面的知识,而财务人员则往往缺乏营销、信息、公关及信用管理方面的知识。

由于缺乏经过专门训练的信用政策制定人员,导致企业在信用政策制定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如信用政策的制定比较盲目,在制定过程中考虑不周,对收益成本和风险的分析不够到位,不能及时地根据具体环境的变化对本企业的信用政策进行有效的调整,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和信用风险情况掌握不足,对催收政策的制定不到位,对信用政策的实施效果不能有效地追踪管理和评价等等。

(三)资信评估行业发展滞后,使企业缺乏有效的信息渠道信用政策的制定需要有充分、可靠和完整的信息为依据,在制定信用标准时通常应当展开对客户的资信调查,以便获得最真实、直观的资料,据此判断出客户的业务情况、持续盈利能力、发展前景及信誉状况等信息,以此来判断客户的资信等级,为信用标准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资信评估公司获得客户的信用分析报告,是企业用来获取这些信息的一条有效途径。

在西方发达国家,资信评估公司是企业通常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