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菌落超标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一次胃肠镜微生物检测菌落超标的干预处置分析

一次胃肠镜微生物检测菌落超标的干预处置分析

一次胃肠镜微生物检测菌落超标的干预处置分析关键词胃肠镜;微生物检测;菌落;干预软式内镜是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可弯曲的内镜,其组成材料精密,结构复杂,且需重复使用,因此清洗消毒难度较大,若消毒不彻底可引起医院内感染发生,因此消毒内镜在医疗活动中被归于中等危险水平的医疗器械[1]。

按照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应每个季度进行生物学检测。

监测采取轮换抽检的方式,每次按25%的比例抽检。

内镜数量少于或等于5条的,应每次全部监测;多于5条的,每次监测数量不低于5条。

菌落数应≤20cfu/件。

本次胃肠镜微生物抽检了3根胃镜2根肠镜,结果1根胃镜1根肠镜菌落超标,检测合格率只有60%。

对此进行了干预处置与分析,现将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采样对象我院胃肠镜室于2022年4月进行改造,改造后的胃肠镜室拥有7根胃镜、4根肠镜,5月份对清洗消毒后内镜进行微生物监测,合格后投入正常使用,8月份院感科对胃肠镜室进行内镜的微生物监测,现场抽取了消毒后胃肠镜、胃镜干燥台面、清洗工作人员卫生手、使用中万金器械消毒液等10份样本。

1.2 采样方法1.2.1消毒后内镜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后,用无菌广口瓶全量收集,2小时内送检。

1.2.2胃镜干燥台面使用5cm×5cm灭菌规格板,用浸有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折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无菌检验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

1.2.3清洗工作人员卫生手采取五指并拢,将浸有用中和剂的采样液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抹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²,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采样棉拭子,折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无菌采样液试管内,2小时内送检。

1.2.4用无菌注射器按无菌操作方法吸取1.0mL万金器械消毒液,加入9mL中和剂中混和送检。

生食蔬菜微生物不合格的原因分析

生食蔬菜微生物不合格的原因分析

生食蔬菜微生物不合格的原因分析
1、生产环节,生产加工环节原辅料、人员、设备、环境受到污染和消毒不彻底导致,将细菌带入食品中,导致菌落总数超标。

2、冷却包装环节,在冷却、内包装过程中,遭受空气中细菌二次污染,从而导致食品菌落总数含量超标。

3、运输储存环节,加工包装后由于运输储存环节消毒和冷藏环节不完善,导致细菌爆发。

食品菌落总数超标的危害:
1、会破坏食物的营养成分
2、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
3、超标严重食用后可使人患上肠道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菌落总数并不都是致病菌,菌落总数包括致病菌和有益菌,其中的致病菌,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当其进入人体后会破坏肠道里正常的菌落环境,引起腹泻、损伤肝脏等身体器官,菌落总数超标也意味着致病菌超标的机会增大,增加危害人体健康的几率。

糕点中微生物超标的原因和防控措施

糕点中微生物超标的原因和防控措施

糕点中微生物超标的原因和防控措施
糕点中微生物超标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糕点中的微生物超标是指在糕点中出现的有害微生物数量超过标准要求的情况,如大肠杆菌、霉菌、酵��等均可造成危害。

一般来说,糕点中出现有害微生物超标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原料、添加剂质量较差,未能对有害微生物进行有效控制。

二是原料储存不当,造成微生物滋生繁殖,导致糕点有害微生物超标。

三是原料卫生控制不当,出现污染有害微生物。

四是操作新鲜和加工糕点的温度控制不当,储存在特定的高温环境,促使致病菌生长蔓延。

为了有效控制糕点中的有害微生物超标,糕点企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精选优质耐霉原料,保证原料质量,同时注意原材料的储存,保持其质量稳定。

二是在加工糕点时,采取严格的卫生控制,包括有效的洗手、戴口罩等,尽量减少糕点污染源的滋生,加以防控。

三是糕点加工流程中温度的控制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有利于防止滋生和激活有害微生物的繁殖。

四是强化对糕点的熏蒸及记录管理,定期对糕点进行抽检,及早查明真菌及细菌之污染程度,以便及时纠正及预防问题的发生。

综上所述,糕点企业应该在原料质量上加以控制,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有效遏制糕点中出现有害微生物超标风险。

纯化水设备微生物超标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纯化水设备微生物超标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纯化水设备微生物超标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纯化水设备微生物超标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 设备清洁不彻底:纯化水设备的定期清洗和消毒非常重要,如果清洗不彻底或者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消毒,可能会导致微生物污染。

解决方案:定期进行设备清洗和消毒,确保清洁彻底,可以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确保设备无菌。

2. 管路漏水或泄露:纯化水设备的管路系统如果存在漏水或泄露,会造成外界环境中微生物的进入。

解决方案:定期检查和维护管路系统,及时修复漏水和泄露问题。

3. 进水水质不合格:如果进水水质中存在微生物等污染物或者病原体,会导致纯化水设备产生微生物超标。

解决方案:优化进水水质,使用专业的预处理设备,如过滤器、紫外线消毒器等,将进水水质净化。

4. 其他污染源:设备周围环境的其他污染源,如空气中的微生物、人员的操作不规范等,也可能导致微生物超标。

解决方案:设备周围保持清洁,定期对周围环境进行消毒,操作人员要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和维护。

总之,纯化水设备微生物超标的解决方案包括设备清洁消毒、管路维护、优化进水水质以及设备周围环境的消毒等措施。

定期进行检测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能够确保纯化水质量符合标准。

微生物限度超标原因分析及预防整改措施

微生物限度超标原因分析及预防整改措施

微生物限度超标原因分析及预防整改措施一、微生物限度超标原因分析1.1生产设备经常使用的生产设备清洗不彻底,灭菌不充分,这些都会使生产的药品受到污染。

1.2生产工序在药品生产中,要经过配料、灌装等许多个环节,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使药品的质量发生改变。

如湿度太大,易使微生物繁殖;灭菌方法不当,会使微生物限度检查受到影响。

1.3原辅料以及中药材中药制剂多以生药材粉制备。

生药材粉没有经过消毒处理,所以在对微生物限度检查过程中,常会出现不合格现象。

1.4人员生产操作人员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及微生物检验员在微生物检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都有可能污染药品,导致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不合格。

1.5检验方法微生物检验方法出现了错误导致无法得出直实的结果。

1.6环境药品生产的洁净区和药品检验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及操作台的环境监测必须符合规定,环境监测的项目包括沉降菌检测和悬浮粒子检测等,如果有一项不合格,都有可能导致微生物限度检查不合格。

二、药品微生物超标预防整改措施2.1药品生产的洁净区和药品检验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必须定期消毒,如采用臭氧灭菌等。

洁净室每次使用完毕清洁干净,生产期间,每周臭氧消毒一次。

对药品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每月交替使用0.2%新洁尔灭溶液和75%乙醇溶液进行日常擦拭消毒。

擦拭操作台和墙壁的丝光毛巾不能混用,应严格分开。

2.2控制制备时间,如提取时间、搅拌时间都不能太长,微生物限度检验时间也要控制在1h之内,以防染菌。

2.3制备含生药材粉的药品,应对生药材粉先进行灭菌处理。

采用紫外线照射法或高温干燥法灭菌。

2.4微生物检验员要确保检测方法正确,使菌落计数结果真实可信。

2.5药品生产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要严格执行GMP操作规程,上岗前进行培训。

2.6检验者每次操作前的消毒处理必须彻底,不留死角,对检验所用器具根据材料的性质进行相应的灭菌。

每年对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所使用的设备进行验证,干热灭菌法一般用电热恒温干燥箱灭菌,采用生物指示剂枯草芽孢杆菌孢子进行验证;湿热灭菌法一般用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采用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杆菌孢子进行验证。

菌落总数不合格

菌落总数不合格

菌落总数不合格
菌落总数不合格是指在一个给定的菌落检测中,菌落的数量超过了规定的标准限制。

菌落总数的合格标准通常由相关的卫生标准或者产品质量标准来确定。

菌落总数的不合格可能是因为样品的不洁净,或者在产品生产、储存或运输过程中没有严格控制微生物污染的条件。

菌落总数超标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可能存在卫生安全风险。

在食品加工业中,菌落总数超标可能会引发食物中的微生物变质,导致产品变质和腐败。

在医疗行业中,菌落总数超标可能会导致感染的风险增加。

在工业生产中,控制菌落总数的合格标准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为了控制菌落总数,生产企业通常会实施严格的卫生管理措施,包括地面、设备、工作人员的消毒和防护措施,并且要求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卫生要求。

当发现菌落总数不合格时,生产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纠正问题,包括检查和维护设备、整改操作规程、加强员工培训和监督,并且对生产线进行清洗和消毒等操作。

此外,生产企业还需要加强对原材料和原料供应商的质量控制,以确保原材料的卫生安全。

产品微生物不合格检讨书

产品微生物不合格检讨书

您好!首先,我为近期在我司生产的产品中检测出微生物不合格问题,深感愧疚和自责。

在此,我谨以诚挚的态度向您提交这份检讨书,以表达我对此次事件的深刻反思和对公司、消费者负责的决心。

一、事件概述近期,我司在产品质量抽检中发现,部分产品存在微生物不合格问题。

具体表现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指标超出国家标准。

这一事件引起了公司的高度重视,并迅速启动了调查和处理程序。

二、原因分析针对此次事件,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分析,现将主要原因总结如下:1. 生产环节管理不到位(1)生产车间环境卫生不合格。

在生产过程中,车间内存在一定程度的灰尘、杂物,未能及时清理,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2)生产设备清洗消毒不彻底。

部分生产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清洗消毒,导致微生物残留。

(3)生产人员操作不规范。

部分生产人员对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操作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现象,增加了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2. 原材料质量控制不严格(1)原材料供应商筛选不严格。

在筛选原材料供应商时,未能充分考虑其产品质量和信誉,导致部分原材料存在微生物超标问题。

(2)原材料入库检验不严格。

在原材料入库时,未能严格执行检验标准,对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导致部分不合格原材料进入生产线。

3. 储存环节管理不规范(1)仓库环境卫生不达标。

仓库内存在一定程度的潮湿、杂物,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2)产品储存条件不符合要求。

部分产品在储存过程中,未能按照规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行储存,导致微生物繁殖。

4. 质量检测体系不完善(1)检测设备更新不及时。

部分检测设备已经达到使用年限,未能及时更新,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检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检测人员对检测方法和标准掌握不牢固,导致检测结果存在误差。

三、整改措施针对以上原因,我司将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 加强生产环节管理(1)严格生产车间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2)加强生产设备清洗消毒,确保设备干净、卫生。

菌落超标整改报告怎么写

菌落超标整改报告怎么写

菌落超标整改报告怎么写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整改时间整改人检查人1.车间培训不到位,职工进入车间有洗手消毒不彻底的现象。

要求职工在进车间之前必须彻底洗手消毒,需要戴手套的岗位戴手套后要重新洗手消.毒。

2.由卫生人员和当班质检监督检查消毒效果。

3.生产过程中洗手消毒不及时,木按要求频率进行消毒;或消毒效果差,末起到消毒的作用。

4.增设质检员管理消毒班工作。

5.由各班班长及质检员监督检查消青效果,严格按车间制度管理。

6.原料、辅料有细菌超标现象,在蒸煮成型处未彻底杀灭细菌。

7.协调采购部门加强对供方的控制,使之提供合格的原料;2、品管严把进货关,不合格的原、辅料拒收。

8.当人员处理非食品的表面后,包括拾落地原料或产品,要对手彻底清洗和消毒。

接触不易清洗的设施、门把手,垃圾箱和原材料包装等,都要进行彻底洗手消毒。

9.落地工器具消毒不彻底。

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制度,生产过程中工器具不能接触不洁物或地面。

员工要按要求对工器具进行清洗消毒。

10.速冻能力不能满足生产,冷却后速冻前压货太多。

11.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加工进程,严格执行工艺要求,尤其蒸煮和冷却温度一定要按文件要求进行操作;12.禁止压货;13.及时冷却杜绝产品高于冷却水平面,及时加冰,严格控制冷却水温。

4、速冻包装时要少出、勒出,防止出的多了,产品回温,导致细菌超标。

7、环境条件:车间空间大,温度高,7~8月份达到37度,产品回温严重,导致细菌超标。

14.原料尽量现提现用,防止回温,导致原料细菌超标;15.原料尽量现提现用,防止回温,导致原料细菌超标;16.原料搅拌时加冰严格控制原料温度;17.成型处不允许压货,要求现生产现入库;包装要少出、勤出,防止出库回温导致细菌超标; .18.加强对车间空气的臭氧消毒。

19.建议公司对车间进行改造,增加保温设施和降温设施,保证适宜的工作环境。

菌落总数超标整改报告

菌落总数超标整改报告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善,恶性事件明显减少,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有所改观。

但是,食品抽检中出现菌落总数超标的情况却屡见不鲜,其中不乏乳品、糕点、桶装水等知名品牌商品。

菌落总数是什么?它对人体有什么危害?是什么原因造成菌落总数超标的发生?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承担何种责任?该如何有效避免菌落总数超标情况的发生及有效监管?1有关菌落总数的概念及抽检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2-2016)中这样定义菌落总数(Aerobic plate count):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如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培养后,所得每g(mL)检样中形成的微生物菌落总数。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1-2016)规定采样原则:样品的采集应遵循随机性、代表性的原则。

采样过程遵循无菌操作程序,防止一切可能的外来污染。

采样方案分为二级和三级采样方案。

二级采样方案设有n、c和m值,三级采样方案设有n、c、m和M值。

n:同一批次产品应采集的样品件数;c:最大可允许超出m值的样品数;m:微生物指标可接受水平限量值(三级采样方案,即按照三级采样方案设定的指标,在n个样品中,允许全部样品中相应微生物指标小于或等于m值;允许有≤c个样品其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在m 值和M值之间;不允许有样品相应微生物指标检验值大于M值。

)或最高安全限量值(二级采样方案,即按照二级采样方案设定的指标,在n个样品中,允许≤c 个样品其相应微生物指标检查值大于m值。

);M:微生物指标的最高安全限量值。

例如:n=5,c=2,m=100CFU/g,M=1000CFU/g。

含义是从一批产品中采集5个样品,若5个样品的检验结果均小于或等于m值(≤100CFU/g),则这种情况是允许的;若≤2个样品的结果(X)位于m值和M值之间(100CFU/g1000CFU/g),则这种情况也是不允许的。

微生物超标的原因

微生物超标的原因

微生物超标的原因
微生物超标的原因可以有多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 不洁净的环境:微生物通常存在于空气、土壤、水、动植物等环境中,如果环境不干净或不卫生,微生物可能会生长繁殖,导致超标。

2. 不当的储存和处理:食品、药品、化妆品等产品如果储存或处理不当,比如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潮湿环境下,会增加微生物生长的机会,导致超标。

3. 人为污染: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的洗手或遵循卫生习惯,会把微生物带入产品中,导致超标。

4. 不规范的生产过程:如果生产过程中缺乏卫生标准、设备清洁不彻底、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防护等,会导致微生物进入产品中并超标。

5. 传播途径:微生物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水传播、飞沫传播等方式传播,如果传播途径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超标的风险就会增加。

要避免微生物超标,需要注重环境和个人卫生,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和消毒,正确处理和储存产品,严格按照卫生标准操作,并定期检测和监控微生物水平。

细菌超标的整改措施

细菌超标的整改措施

细菌超标的整改措施细菌超标是指在某一环境中,细菌的数量超过了规定的标准限值。

细菌超标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风险,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来降低细菌的数量,保障环境的卫生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细菌超标的整改措施,包括细菌超标的原因分析、整改步骤、预防措施等。

一、细菌超标的原因分析细菌超标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卫生管理不到位:环境卫生管理不严格,清洁不彻底,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和繁殖。

2. 污染源存在:可能存在污水、污物、垃圾等污染源,细菌从这些污染源中传播,导致细菌超标。

3. 人员操作不规范:操作人员没有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和卫生要求进行操作,容易造成细菌污染。

4. 设备设施不洁净:设备设施没有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细菌容易滋生和繁殖。

二、整改步骤针对细菌超标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步骤:1. 制定整改计划:根据细菌超标的具体情况,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的目标、措施和时间节点。

2. 清理消毒:对可能存在细菌的区域进行彻底的清理和消毒,包括地面、墙面、设备设施等。

3. 强化卫生管理:加强卫生管理,制定相关的卫生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4. 检测监控:建立细菌监测机制,定期对环境中的细菌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教育培训:加强员工的卫生意识,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规范和卫生素养。

三、预防措施为了避免细菌超标问题的再次发生,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加强环境清洁:定期进行环境清洁,确保地面、墙面等表面干净整洁。

2. 定期消毒: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防止细菌滋生和繁殖。

3. 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包括操作规程、清洁消毒标准等,确保操作规范。

4. 增加监测频率:加大对环境中细菌的监测频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培训员工:加强员工的卫生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规范和卫生素养,增强细菌防控意识。

细菌超标问题的整改措施是确保环境卫生安全的重要一环。

菌落总数超标原因分析及解决(1)

菌落总数超标原因分析及解决(1)

饮料菌落总数超标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饮料的菌落总数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情况、营养条件、pH、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每毫升(每克)检样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饮料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饮料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

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饮料卫生质量的优劣。

饮用菌落总数超标的饮料,可能会引起急性中毒、呕吐、腹泻等症状,危害人体健康安全,而且会给公司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为什么有的饮料产品菌落总数会超标?下面我们就从人机料法环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1. 人。

人在饮料生产中是比较活跃的因素,生产工艺中各个工序基本都有人在参与,由于人的不特定性,凡和饮料生产接触均有可能造成对饮料的二次污染。

一般情况下较为普遍的可能为:1.1从生产整个工序来看,饮料的调配工序和灌装工序,操作工人的个人卫生和操作习惯易对饮料造成微生物污染。

调配工序的操作工个人卫生和调配习惯不到位会给后面的杀菌工序造成杀菌不彻底,从而引起菌落总数超标。

灌装工序的操作工个人卫生清洁的不到位,更易造成饮料的菌落总数超标。

比如:在未洗手消毒的情况下,灌装过程中由于设备短暂停顿去触摸直接接触料液的设备及包装材料(瓶和盖子),造成个别产品出现菌落总数超标。

操作工衣服上的灰尘,来回走动时,增加了空间的浮游尘埃,加大空间的污染程度,使饮料加工环境变得恶劣。

1.2根据1.1的分析,所以操作工要洗手并消毒。

看图示对比试验:根据微生物的验证,灌装间的操作工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到勤洗手消毒,减少个别饮料菌落总数超标的现象。

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需要对手进行清洗消毒:①凡是手触摸了非洁净的物品。

②操作工在上完卫生间后。

③操作工在生产过程中每小时对手进行清洗消毒一次。

1.3灌装间的操作工不要在车间随意走动,不要做与生产无关的动作,不要将与生产无关的东西带到生产现场。

杜绝在生产现场吃食物现象。

手术室物体表面菌落不合格原因及采取措施

手术室物体表面菌落不合格原因及采取措施

一、手术室物体表面菌落不合格原因分析1. 设备清洁不彻底手术室内使用的各种设备和工具,如果清洁不彻底,容易滋生细菌并在表面残留。

这些细菌可能会在手术过程中被传播到患者体内,造成感染和并发症。

2. 空气污染手术室内的空气中如果含有过多的细菌和微生物,就会对手术室物体表面产生污染,导致菌落不合格。

空气中的微生物是手术室卫生管理的重点之一。

3. 人为操作不当在手术室内工作的医护人员,如果在操作过程中不按照规定的清洁和消毒程序进行,容易导致手术室物体表面菌落不合格的情况发生。

二、采取措施改善手术室物体表面菌落不合格问题1. 完善清洁消毒制度建立完善的清洁消毒管理制度,对手术室内的设备、工具和物体表面进行规范的清洁消毒,确保手术室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2. 加强空气净化安装空气净化设备,过滤和消毒手术室内的空气,降低微生物和细菌的浓度,提高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

3. 培训医护人员加强对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操作规范和个人卫生意识,减少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手术室物体表面菌落不合格情况。

4. 定期检查和监测建立定期的手术室环境检查和监测机制,对手术室内的物体表面菌落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5. 强化管理监督加强对手术室卫生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确保手术室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三、结语手术室物体表面菌落不合格是医疗机构卫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

通过完善清洁消毒制度、加强空气净化、培训医护人员、定期检查和监测以及强化管理监督等措施的综合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手术室物体表面菌落不合格的情况,提高手术室环境的清洁和卫生水平,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手术安全。

四、建立定期培训机制除了对医护人员进行一次性的培训外,还需要建立定期的培训机制,对手术室内的医护人员进行持续的培训和教育。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手术室内清洁消毒的标准操作流程、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和维护、空气净化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等。

食品菌落超标整改报告模板

食品菌落超标整改报告模板

食品菌落超标整改报告模板概述根据食品安全监督检验结果,我公司生产的某批次食品菌落检测超标。

本报告旨在总结超标原因,并提出相应整改措施,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检测结果经食品安全监督检验机构检测,发现我公司生产的食品菌落检测结果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上限。

具体检测结果如下:检测项目菌落总数(CFU/g)结果可数菌落总数XXXX 超标超标原因分析经过对生产流程和各环节的检查与分析,我们认为菌落超标的主要原因如下:1. 不合格原辅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部分不符合标准的原辅材料,其中可能含有较多的细菌污染。

2. 生产环境卫生不合格:生产车间的卫生管理不到位,无法有效控制空气和周围环境中的细菌。

3. 设备清洁不彻底:生产设备清洁不彻底,残留微生物导致污染。

整改措施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我公司决定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 原辅材料管理加强:加强采购部门的管理,严格把关原辅材料的质量,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

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及时淘汰不合格供应商。

2. 生产环境卫生改进:加强生产车间的日常卫生管理,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并加强空气和水质监测。

3. 设备清洁规范执行:制定设备清洁和消毒操作规范,确保每台设备在使用前后都能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4. 员工培训加强:加强员工食品卫生和操作规范的培训,提高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5. 建立内部监测机制:建立自查、互查和监督机制,定期对生产过程进行内部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整改计划为了有效落实整改措施,我公司制定了以下整改计划:1. 整改措施落实责任人:- 原辅材料管理加强:由采购部门负责人负责- 生产环境卫生改进:由生产部门负责人负责- 设备清洁规范执行:由生产部门负责人负责- 员工培训加强: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负责- 建立内部监测机制: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负责2. 整改工作时间表:整改措施完成时间原辅材料管理加强XXXX年XX月XX日生产环境卫生改进XXXX年XX月XX日设备清洁规范执行XXXX年XX月XX日员工培训加强XXXX年XX月XX日建立内部监测机制XXXX年XX月XX日3. 整改后的食品监测计划:将在整改措施实施后进行食品菌落的再次检测,并确保结果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

细菌超标原因分析报告

细菌超标原因分析报告

品管通〔2012〕1016号半成品细菌超标分析报告近几年来,南京基地生产车间多次发生微生物超标,其中有几起细菌超标的半成品按照工艺提供的参数重新进行杀菌后仍不合格,给公司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负面影响,对此品管部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现品管部对2012年全年微生物超标原因分析如下:一、原因分析1.人员:①员工更换频率太大,新员工较多,上岗时操作技能不足,导致生产现场管理管制困难,特别是操作一线直接接触果肉及料液的人员操作极不规范;同时,员工上岗前未经系统的培训,部分人员品质意识淡薄,如放果员在投果过程中,无意将果肉掉到链条上,本着“不浪费原则”将果肉再次投入杯中,为个案细菌超标造成风险;②各工序、各岗位人员操作过程中,偷工减料,未严格按照《车间消毒作业指导书》操作,对使用的工器具未定期清洗、消毒,在连续使用过程中形成污染源。

如开罐员开完一批次罐头后不及时对开罐刀具进行清洗,罐头水长时间粘附在开罐刀具上导致微生物的滋生,再次作业时直接使用,形成交叉污染,为半成品细菌超标埋下隐患。

③机手对工艺文件标准与目的不明确,如洗机消毒过程中的酸、碱水浓度;开水温度;消毒水浓度;各阶段有效消毒时间等。

现在普遍现象是,配料员给我什么就抽什么,不了解每个消毒环节的作用,抽完就表示这台设备消毒完毕,带着盲点作业易导致关键控制点把控不到位;④生产班组对员工的不良操作方法未及时进行有效的纠偏与正确的引导,同时对品质检讨会制定的“预防细菌超标”的各项措施未进行全面的评估、跟进、监督、落实;⑤品管员在监督过程中对长期存在的问题点持默认、包容态度,如落地杯未清洗直接使用,刷果员在刷果过程中用手抓果肉等;对细节的关注度不够;2.设备:①吸吸机台的结构与杯类机台差别较大,卫生死角较多,停产清洗、消毒操作存在盲点,且料液循环使用频次较高,与空气长期接触导致污染(车间多次进行空气检测,细菌总数多不可计);②管道及机台在深度清洗、消毒时存在一定的缺陷,部分盲点不易被清洗到;同时,车间管道自使用以来从未拆开查看其内部是否存在赃物或腐蚀氧化现象,尤其是各管道连接处;③对久置机台没有做到定期清洁、消毒,再次使用时按正常程序执行清洗、消毒、生产,滋生的芽孢不能被彻底消灭。

手术室空气培养超标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手术室空气培养超标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原奶大肠杆菌、酵母超标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2014年11月29日我院感染控制科对我科进行了首次空气、物表、消毒液、洗手液、医生护士刷手细菌培养,结果示部分手术间空气、物表超标。

针对此次培养结果,我们进行了原因分析讨论,并作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原因分析:
1、加工器具没有定期清洗消毒,操作人员在上完卫生间后洗
手不彻底,个人卫生状况未达标。

2、消毒液配备时间不得过长,导致消毒液浓度不足。

3、1、3手术间远程系统漏口,与外界直接相通。

4、手术间清洁:手术室没有卫生员,没有每日清洁,护理人
员清洁过程,清洁用具没有做到一用一浸泡消毒。

二、整改措施
1、5、30日已打电话到净化系统负责工程师金师傅,要求尽快安
装过滤网,并进行净化系统温度调节。

2、暂用胶带纸封闭1、3手术间远程漏口,防止与外界相通影响
培养结果。

3、组织护理人员再次清洁手术间,清洁用具用前浸泡消毒,争
取做到手术间一用一消毒。

提高消毒液浓度,由原来的
500mg/l含氯消毒剂改为1000mg/L含氯消毒剂湿式擦拭术间
物表,擦拭地面。

4、请领紫外线消毒车,对各手术间进行1小时/每次紫外线照射
消毒,每日2次。

5、准备培养前,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需培养区域,减少由于人员
走动引起的细菌超标。

手术室:
2014年6月3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菌落超标原因分析
烧鸡经原料清洗、修整、腌制等进行前处理,然后经过蒸煮、烟熏、箜汤、冷制、包装、杀菌等工序生产而成。

加工过程机器管道等的污染,操作人员的污染,包装的污染,杀菌不切底等均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造成菌落超标。

烧鸡在加工成型前,经过高温熟化处理,其中的微生物基本被杀灭,但食品在冷却至包装的工序中,还是与车间内的空气直接接触,如车间空气含有较多的微生物,则这些微生物会附着在食品表面,再次污染食品,为食品的日后变质留下隐患。

,烧鸡出现菌落总数超标原因除去产品本身在生产工艺中的卫生问题外,还有就是在内包过程中被污染。

内包车间卫生要求空气菌落(cfu/g) ≤20,工器具、案面、生产机器设备、人员手、工作服细菌总数(cfu/g)≤500,大肠菌群(MPN/100g)<30。

要避免食品被污染,内包车间采用紫外线杀菌,臭氧杀菌,内包装间与外包装间用传递窗,加装臭氧消毒机来解决,并且外包材不可进内包装间。

查询2010年9月9日《杀菌冷却记录》,得知杀菌温度恒温阶段为80-85℃,杀菌恒温时间为40min,标准要求为91-95℃,杀菌恒温时间为40min,属于人为操作不当引起的。

为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对操作工进行培训教育,培训合格后上岗操作,否则不允许上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