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体系建构的思考

合集下载

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

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

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摘要】在当今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分析了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具体步骤、关键问题以及实施策略。

在未来发展方向方面,需要关注课程整合和创新,更好地服务学生需求。

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通过对校本课程体系的认真构建,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不仅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

【关键词】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构建、教育发展、重要性、具体步骤、关键问题、实施策略、未来发展方向、价值、意义1. 引言1.1 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本质是针对学校教育特点和学生需求,构建符合本校特色和优势的课程体系,体现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本课程体系构建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建设。

通过校本课程体系构建,学校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对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不仅是对教育现状的反思,更是对未来教育发展的探索与规划。

只有不断完善校本课程体系构建,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教育发展背景下的校本课程体系构建教育发展背景下的校本课程体系构建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课程体系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学校需要更加灵活、个性化的课程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育发展背景下,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挑战:一是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已经过时,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二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各异,需要个性化的课程设置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三是社会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需要课程设置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学学科构建的思考

教育学学科构建的思考

教育学学科构建的思考教育学学科构建的思考教育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每一个人的成长、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育学的发展也变得愈加重要。

教育学学科构建,是教育学在学科体系中建立自己的学科地位和学科范畴,有利于更好地研究和认识教育现象,推进教育发展。

但是,学科的构建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考虑。

一、建立学科框架教育学学科构建,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学科框架,以便在整个学科中确定教育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一个完整的学科框架应该包括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只有建立一个完整的学科框架,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学学科的发展。

二、强调对人的关注另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教育学要强调对人的关注。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必须通过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关注来推动教育的发展。

同时,教育学也应该注重人的多面性,不能仅从一种视角来理解人。

只有综合考虑人的各种因素,才能得出更全面的教育理论,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

三、研究教育实践教育学的发展需要更多地与实践相结合。

教育实践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应用场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能够实现理论的验证和完善,同时还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使教育实践更为科学和有效。

因此,教育学学科构建需要更多地将实践应用到学科中来推动学科的发展。

四、跨学科合作教育学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学科体系,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互动和合作。

通过与相关学科的互动和合作,教育学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和解决教育问题,同时也能推动其他学科的发展。

因此,教育学学科构建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进一步推动教育学的跨学科研究和发展。

五、注重学科国际化最后,教育学学科构建需要注重学科国际化。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的共同问题,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共同问题。

因此,教育学学科构建需要注重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从而推动教育学的国际化和发展。

总之,教育学学科构建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建立学科框架,强调对人的关注,研究教育实践,跨学科合作和注重学科国际化等等。

关于我国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我国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我国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的思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

对于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加强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的建设,不仅是当前的迫切需要,更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有必要对我国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的建设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以期望对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材内容作为课程与教学的核心,决定了学生接受的知识面和学科水平。

而教学论则关乎如何更好地教育与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建设完善的教材内容体系,构建科学的教学论体系,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需要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知识的更新迭代日新月异。

教材内容的更新换代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方法与理论也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

只有不断完善与更新教材内容体系,不断激发与创新教学论体系,才能保证我国教育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真正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建设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也要充分注重全面发展。

当前,教育改革已经从单纯追求学生的学科知识向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转变。

在建设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时,要注重学科的多元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大众教育与非学历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社会的多元需求,培养出更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

我国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需要重视国际化。

当前,社会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国际化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应该更多地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材内容,促进国际教学理论的交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只有通过国际化合作,才能提升我国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的国际化水平,为我国教育的跨越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析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体系建构

浅析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体系建构

浅析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体系建构作者:延琳飞来源:《未来英才》2017年第17期摘要:当前,课程与教学论在我国发展迅猛,但是,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体系建构的不完善。

本文通过对四种类型的学科体系的教材进行阐述,发现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体系建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体系建构的建议。

关键词: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体系;问题;建议自1997年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将课程与教学论定位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以来,课程与教学论在我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其学科体系的建构由于种种原因并不完善。

为推动课程与教学论的全面发展,必须完善其学科体系。

一、学科体系类型1、包含式。

包含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课程包含教学,即课程作为学科体系主要内容,教学从属于课程;一种是教学包含课程,即教学作为学科体系主要内容,课程从属于教学。

王策三的《教学论稿》是这一学科体系的代表教材,书中共有18个章节,其中包含了第七章“课程的历史发展”、第八章“课程的本质和结构”以及第九章“课程设计的方法”三章的内容是阐述课程论中的知识。

2、独立式。

独立式学科体系是指课程论与教学论两者没有任何联系,两者有着各自独立的研究范畴。

比如,有学者认为“课程与教学是教育实践的两个领域”[1]。

以余文森、洪明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为例,该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课程论,包括课程意义、课程类型、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资源五个章节;下篇为教学论,包括教学的基本原理、教学的方法、教学的艺术、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四个章节。

3、相互作用式。

相互作用式学科体系是指课程论与教学论两者没有完全独立,而是存在部分交叉重叠。

有学者认为“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之间必然存在着各种联系和交叉重叠部分”[2]。

以马云鹏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为例,除第一章绪论以外,第二章的“课程与教学的基础”、第四章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第五章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以及第十四章的“课程与教学评价”中,将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一起阐述,这可以看作相互作用式中的交叉重叠部分。

关于我国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我国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我国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的思考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的建设也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而对于这一领域的思考与探索,不仅是学术界的任务,更是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们的责任。

本文将围绕我国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一些思考。

一、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的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

从教育部门的角度来看,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编写已经实现了国家层面的统一,保证了教材的内容质量和教学的指导性。

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来看,教材使用的普及率很高,教学大纲的执行也相对稳定。

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也积累了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方法,可以成为其他老师的参考。

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编写依然比较注重知识的传递和考试的应试技巧,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不一定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教学效果也并不尽人意。

其次是教材体系的缺失,不同学科之间、不同学段之间的内容联系和延伸并不够紧密,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和不同学年之间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受到教学内容的跳跃和断层。

再次是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和专业化,需要更多的教师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的支持和指导,而现有的教材内容体系并没有覆盖到教师的成长和发展需求。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革,现有的教材内容体系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问题分析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更加科学、系统地构建我国的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问题的具体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1. 教材内容的更新和改进:当前的教材内容大部分还是停留在知识传授和应试技巧上,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科学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并不够充分。

一些新的知识和新的理论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和体现,使得教材内容体系的更新和改进步伐明显滞后。

关于我国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我国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我国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的思考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成为当今议论较多的话题之一。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部不断推进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以适应当今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使课程内容更加符合实际和现实需求。

首先,建立完整的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对于培养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过去存在着重知识、轻素质的现象,这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掌握各个学科的知识,但另一方面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建立完整的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则可以有效地防止和纠正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学生在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出其他的素质,例如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诚信等等,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

其次,建立完整的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越来越重要。

仅掌握一门或几门学科的知识往往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因此重视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也就显得至关重要。

有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构建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力。

最后,建立完整的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职业生涯发展。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之一,对于教师的职业成长和发展,建立完整的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方面,不断完善的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可以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工具,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另一方面,积极投身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的教师也可以得到更多的机会进行职业发展和提升。

综上所述,建立完整的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竞争力,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的职业成长和发展,提升整个教育体系的素质和水平,应该引起广大教育从业者的重视和投入。

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

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

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具有极大的意义。

校本课程体系是指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的需求,将课程进行结构化和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有机的课程体系。

下面,我将对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进行探讨。

要明确校本课程体系的目标。

校本课程体系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符合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

在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时,需要提前明确培养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来确定课程的内容和结构。

要注重整合和结构化。

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各个学科的课程集合起来,而是要将课程进行整合和结构化,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

可以通过课程间的联系和衔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还可以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标准有机结合,形成一个融通性强、开放性大的课程结构。

要注重个性化和特色化。

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一些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的课程。

还可以通过一些特色课程来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创新精神。

要注重评价和反馈。

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不能仅停留于理论上,还需要进行实践和改进。

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和评价,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的内容和结构。

可以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和评价研讨会等形式,收集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和改进建议,从而不断提高课程的质量和适应性。

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构建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明确目标、整合结构、个性特色和评价反馈等多方面的考虑与努力。

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校特点和实际需求,构建出科学、有效的校本课程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学科课程建设思考

学科课程建设思考

学科课程建设思考学科课程建设是教育领域的关键任务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和未来发展。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科课程建设也越来越被重视。

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我们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教育内容,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因此,对学科课程建设进行深入思考,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出更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首先,学科课程建设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过去,教育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在今天,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学科课程建设中应该将各方面的素质纳入考虑范畴,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其次,学科课程建设应该注重与时俱进,贴近社会实际需求。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化,我们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教育内容,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因此,学科课程应该贴近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另外,学科课程建设应该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师是学科课程建设的关键,他们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

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和能力,紧跟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去。

同时,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也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科课程建设的任务。

最后,学科课程建设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因此,在学科课程建设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和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个性化发展。

总之,学科课程建设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未来发展。

通过对学科课程建设进行深入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问题探讨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问题探讨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问题探讨摘要在高师小学教育之中,“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属于专业课程的一项,是学科建设的重点所在,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好这门课程,有助于提高师范生语文教育工作的能力,促进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发展,从而进一步保障教育事业的繁荣稳定发展。

新基础教育改革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教育改革与学科建设改变现在的教育现状,从而进一步提升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

关键词语文课程;教学论;学科建设;教育改革引言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师不仅要充满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现有的先进的教学设备。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中文专业师范生的必修课,也是“定型课”,肩负着培养未来语文教师的责任。

其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的质量,将会对师范生今后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甚至还会对他们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产生影响。

现阶段,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师做出了新的要求。

笔者简要探讨了“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问题。

具体如下文所述:1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1.1 课程目标语文课程的教学形态与课程形态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其主要目标在于加强师范生的语文教育教学能力,让师范生能够正确认识语文课程,为其今后成为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可以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深化师范生对语文课程的认识,让其了解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并让师范生能够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对语文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开发。

(2)激发师范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并让其了解语文学科的研究意义,从而培养师范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3)让师范生对语文教学评价的正确方式能够正确的了解,使其能够按照实际情况,合理设计评价内容,并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

1.2 课程内容体系(1)语文学科的必修课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内容包括,语文课程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作文教学、识字教学、写字教学、语文教师的发展、口语教学、阅读教学以及语文课程资源等等[1]。

《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

《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

《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教育学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课程与教学的重要性,对我的教学观念和教育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我在学习《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中的一些学习心得:首先,我学习到了课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在课程设计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都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

课程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真正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通过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我对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能够更好地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

其次,我学习到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我了解到了多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再次,我学习到了课程评价的重要性。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本身、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为进一步的改进提供依据。

通过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我明白了课程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更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改进的评价。

因此,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我还学习到了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更新,课程教育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通过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我认识到了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教育工作中,我要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实践,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通过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我对课程与教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这门课程不仅教会了我如何设计和实施课程,还培养了我对教育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理论体系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理论体系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理论体系建立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必须先有学科基本概念、学科基本内容以及这些基本内容之间的联系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构学科的理论体系。

鉴于此,先给出《课程与教学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

只有对这些概念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抓住他们之间的联系建立学科理论体系。

一、基本概念(一)课程1、“课程”的来源课程与教育实践相伴相生,与人类社会、人类的教育活动共生共长。

在原始社会,老一代向新一代传授采撷、捕鱼、狩猎、歌舞等生存技能和民俗传统等,即属于课程的活动内容;孔子春秋时期的私学教育,因材施教,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以及后来对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记载,实为课程实践的例证;在古希腊,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对儿童“真、善、美”的灵魂的塑造,到柏拉图“为实现理想国”教育蓝图而拟定的人的终生教育计划。

虽然,当时还没有“课程”词汇的出现,实际上是今天我们所指的“课程设置、课程进程”等问题的萌芽。

“课程”一词在我国文献中的出现,始见于唐代。

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的“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注疏:“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南宋朱熹在《朱子全书》中亦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

”、“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句。

这里的课程已有学习范围、进程、计划的程式之义。

这与我们现在的课程的理解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国外,“课程”一词,英语为“curriculum”。

在西方教育史上,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其名著《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首先提出“课程”这一术语,并将概念化为“教育内容的体统组织。

该词源于拉丁文“currere”,即“race-course”,意为“跑道”,规定赛马者的行程,与教育中“学习内容进程”之意较为接近。

斯宾塞将“课程”术语引入教育中,并很快被西方教育者普遍接受。

2、课程的理解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侧面与角度建构着对课程的不同认识和理解。

下面是对课程理解的几个方面。

我国课程论学科体系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

我国课程论学科体系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

我国课程论学科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课程论学科体系是我国课程论学科发展成就的表现,但这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课程论学科体系的结构问题;课程论学科体系的本土化问题。

课程论学科体系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课程论的有识之士共同协商,建立完整的课程论学科体系;加强课程论学科体系的本土化研究。

关键词:课程论学科体系对策作为独立学科的课程论的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我国课程论学科体系建设时间短暂,学科理论体系尚不成熟,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一、我国课程论学科体系建设的现存问题我国课程论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一波三折的过程,从1989年至今,课程论学科经过依附、探索,终于形成了独立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是课程论在备受重视的同时,显现出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课程论学科体系的结构问题1.体系结构不完整。

课程论是课程研究中最具有概括性和统摄性的一门学科,涉及到了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工程理论等多种知识形式。

但近年来国内外不少的课程论著作都从其自身的角度追求体系结构的完整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们的完整性还是不够的。

为了进一步实现这种完整性,就需要对各种课程论著作和课程论工具书的体系结构作出整合,并对课程实践作出较全面的考察和概括。

[1]从出版的课程论教材看,我国课程论缺乏一个科学的篇章结构,在章节安排上缺乏逻辑性,不能形成严谨全面的结构。

2.体系结构不严密。

第一,课程理论的问题与课程本身的问题经常混在一起,但是此两者分属于很不相同的范畴。

第二,课程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未分离开来,专门作为一个部分或一章,这意味着对这些问题的阐述尚未融人到恰当的、相应的逻辑位置之中。

第三,处于相同层次的各个问题在逻辑上本应该是并列的关系,表述不妥当。

第四,逻辑次序欠佳,有学者指出课程论学科、课程理论、课程研究等问题应放在后面章节,才能符合知识的逻辑次序。

[2] (二)课程论学科体系的本土化问题1.缺乏本土化意识。

国外的课程论有着杰出的课程论专家和优秀的课程著作,但是我国本土创生方面就比较弱。

关于我国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我国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我国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的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的重要性愈发突显。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一直备受重视。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材内容体系的建设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我国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的种种变革。

传统的模式和内容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材内容体系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教材内容体系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升教材的质量和效果,成为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深入研究和探讨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的问题,不仅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也有助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只有不断完善教材内容体系,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1.2 问题现状当前我国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存在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单一的情况。

不同学科的教材内容体系之间缺乏联系,缺乏跨学科整合的思维方式。

教材内容的设置过于死板,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部分教材内容过于抽象,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足。

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着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教材内容应该随之更新,但是目前一些教材内容滞后,无法满足学生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需求。

还有部分教材内容过于冗长繁琐,缺乏重点突出和层次清晰,容易让学生感到困惑和厌烦。

教材内容体系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理论性强、实践性不足的问题,无法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现实生活,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1.3 研究意义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改革、促进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建设完善的教材内容体系可以有效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健全学科教学体系的反思

健全学科教学体系的反思

健全学科教学体系的反思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科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学科教学体系的健全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学科教学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从学科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以期加深对学科教学体系的理解,为学科教学的健全提供思路和建议。

一、学科教学的目标学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把重点局限在知识掌握和应试技能的培养上,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目前的学科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是否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

首先,学科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它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因此,学科教学应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学科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是指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能力。

学科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二、学科教学的内容学科教学的内容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但目前的学科教学内容存在片面性和知识繁复程度过高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反思学科教学的内容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首先,学科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创新能力等。

因此,学科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其次,学科教学应该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

目前的学科教学往往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忽略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因此,学科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三、学科教学的方法学科教学的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内容的手段和途径。

关于我国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我国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我国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的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与教学论的教材内容体系建设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课程与教学论的教材内容体系应更加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课程和教学理论的体系需要紧密联系和跟进当前的时代发展趋势和教育发展的要求,更加突出教育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把握教育的时代特征和发展方向。

此外,要更新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展现21世纪教育的特点,使其更具创新性、前瞻性和实践性。

其次,构建综合、系统化的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

当前,教育学理论极为广泛,期望我们的教材内容中展示的是一个基于教育学各方面的知识和理论的综合性视角,能真正突出教育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对于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以及其他相关人员都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因此,更应该建立一个长远的、综合的、科学的和系统的教材内容体系,以满足这些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

第三,需要注重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的教学实践性应用。

教材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应有更加实用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应有更加详细的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模式。

此外,应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交融,使学生获得更加广阔的知识视野和实践技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建立协同化的管理平台,增强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只有建立协同化的管理平台,才能体现当前教育领域的合作发展和信息分享的趋势,为教材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育改革的顺利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

因此,应致力于打造一个信息化、协同化的管理平台,保证教材内容的持续性更新和教学实践的强化。

综上所述,加强我国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的建设,需要从教育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要求出发,建立综合、系统化的教材内容体系,注重教学实践性应用,建立协同化的管理平台。

这不仅是促进我国教育繁荣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加强我国教育竞争力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学校课程整体构建的思考与实践

学校课程整体构建的思考与实践

学校课程整体构建的思考与实践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学校教育的课程构建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如何构建贴合学生发展需求、促进综合素质提升的课程体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究和完善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学校课程整体构建的思考与实践,探索新时代下课程建设的理念和实践路径。

二、当前学校课程存在的问题1. 课程内容单一当前,很多学校的课程内容比较单一,以应试教育为主导,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

这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兴趣不高,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2. 缺乏综合素质培养很多学校的课程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这使得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缺乏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

3. 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式单一也是当前学校课程存在的问题之一,很多学校的教学方式比较死板,固守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影响了教学效果。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学校课程整体构建的思考与实践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三、思考:学校课程整体构建的理念1. 关注学生发展需求和兴趣学校课程整体构建的理念应当是贴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兴趣,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既符合课程标准又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

2. 多元课程设置学校课程整体构建应该立足于提供多元的课程设置,既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3. 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学校课程整体构建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包括项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实践教学、讨论式教学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学习,增强学习主体性和自主性。

1. 制定课程理念学校要制定贴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推崇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目标、培养目标和学科知识目标,使得学校的课程建设有的放矢。

2024年《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3篇)

2024年《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3篇)

2024年《课程与教学论》学习心得在学习《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课程与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对课程设计与教学策略形成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通过学习,我逐渐认识到了课程与教学的内在关联性,同时也对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下面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总结。

首先,我认识到了课程与教学的紧密关系。

课程设计是一门科学,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体安排。

而教学活动则是课程设计的具体实施过程。

课程设计与教学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只有合理的课程设计才能支撑起有效的教学活动。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学生需求和社会实践等因素来进行课程设计,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标。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其学习动力。

因此,课程设计与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二者相互支撑,才能实现教学的最终效果。

其次,我了解到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课程设计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合理的课程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而系统的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学习课程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我了解到了课程设计的核心要素,如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等。

在实际中,我能够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科内容来设计教学活动。

通过反复的实践和反思,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课程设计能力。

因此,课程设计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合理的课程设计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实施。

再次,我认识到了教学策略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通过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我了解到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和问题解决等。

我了解到了每种教学策略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能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学科课程建设思考

学科课程建设思考

学科课程建设思考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学科课程建设是教育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新课程理念下“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建设思考-最新教育资料

新课程理念下“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建设思考-最新教育资料

新课程理念下“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建设思考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科课程是知识与经验、活动的结合体,不仅要学习书本中的知识,更要将知识同实践相结合,形成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

教材、教师、环境以及学生是新课程理念中的四个要素,学生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思想。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为新课程理念的发展开辟道路,所以当下的重中之重是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重建。

1.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及其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影响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资源以及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全新理念的四个方面,在新一轮教师培养计划中,要对这几个方面严加掌控,同时这也是培养教师队伍的重点内容,在教育教学中它对教师的行为准则起着指导性作用。

有利于“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创新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将学生的整体发展作为课程目标,学生精神建构与知识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整体发展的具体内容,使学生的人格与智力得到协调性发展,改善了传统课程中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状态。

新课程理念统一了过程与方法、技能与知识、价值观与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目的是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2. “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建设思考(1)“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建设现状。

①课程内容陈旧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

教材与学科内容是传统课程的全部内容,使得人们提及课程不由自主就会想到教材,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人们从不同角度审视课程,深入研究课程理论,将课程扩展到经验、目标、计划等方面,而不是单纯的教材内容,同时对课程的诠释也开始从多个角度扩展,例如,从“文件课程”“理想课程”“经验课程”“实施课程”“理解课程”等多个层面进行诠释,进而延伸出新概念。

但是课程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有效地反映出来,缺失了其研究的本质作用。

“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是当下新课程理念下主要倡导的内容,对学习内容主动建构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学生主体中得到了具体体现,“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有效应用,由于传统观念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不能主动参与其中,采取听、记、背的方式,由此束缚了教学的发展,缺失了教学过程,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体现,使学生丧失了创新精神与探究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教 材大 量 出版 , 学者 们依 据不 同理 论 , 从不 同视 角对 已有 课程 论 和教 学论 的诸 多知识 与 经验 进行
梳理 , 在寻求课程与教学整合的基础上 , 建构课程 与教学论学科 的新体系。通过对课程与教学论著
作 和教材 的体 例分 析 , 总结 出 以下 三种建 构类 型 : ( ) 一 并存 式 “ 并存 式 ” 是指 “ 程 ” “ 学 ” 课 与 教 在课 程 与教
2 1 Vo. 6 No 4( n  ̄ 0l 15 . Ge e No 2 7) .3
课 程 与教 学 论 学 科 体 系建 构 的思 考
李 群
(济 宁学 院 教育系 , 山东 曲阜 ,7 15) 235
摘要 : 课 程与教学论在我 国有 了较快发展 , 但其 学科体 系的建构 相对滞 后, 目前主要有 “ 并存 式” “ 分式” 、合 和“ 融合 式” 三种类型。要建构 一个科 学化、 中国化 的课程 与教 学论 学科体 系 , 必须 明确课程 与教 学论 的学科 性质 ,
作者简介 : 李群( 9 9 16 一 12 5
)女 , , 山东济宁人 , 济宁学院教育系副教授 。
代 课程 与教 学 论学 程 》 括 “ 程 与教 学 概 论 ” 包 课 、 “ 程 与教 学系 统 ” “ 课 、 课程 与教 学过 程 ” “ 程 与 、课 教 学美 学 ” 部 分 共 二 十 六 章 内容 , 体 看 来 采 四 具
问题 。

课 程 与教 学论 学科体 系的建 构类 型
( ) 二 合分 式 “ 分式 ” 指 “ 程 ” “ 学 ” 课 程 与 教 合 是 课 与 教 在
进入 新世 纪 以来 , 国课 程 与 教学 论 的著 作 我
学论学科体系中时合时分 , 该建构类 型以马云鹏
和黄 甫全 为代 表 , 为 课 程 与 教 学 这两 个 研 究 领 认 域之 间“ 相互 交叉 , 互 影 响 , 在某种 程 度 上 相 相 又
教学论 的合称 , 内容安排上采取课程问题 和教 在 学问题 相对分开 的论述方式 , 先讲课程 , 再讲教 学” 同时注意两者之间的“ , 内在关联性” 互相 和“
个部 分 , 教学 问题 包括 “ 学 过程 ” “ 学模 式 与 教 、教
方法 ” “ 学 组 织 形 式 ” “ 学 手 段 ” “ 学 艺 、教 、教 、教
把 “ 程 与教学 的基础 ” “ 程 与教学 目标 ”、课 课 、课 “ 程与 教学 内容 ” “ 程 与教 学 评 价 ” 部 分 统 整 、课 等 起来 阐述 , 后 就课 程 与 教 学 中独立 性 较 强 的部 然 分分 别 阐述 , 课程 问题 包 括 “ 程 设 计 ” “ 程 组 课 、课
系。

程 目标 与课程 内容 ”、课 程 实 施 与 课 程 评 价 ” “ 和 “ 校本 课 程开 发 ” 四章 来 阐述 课 程 问 题 , 用 “ 再 教 学 的基本 理论 ” “ 学 目标 与教 学 功 能 ” “ 学 、教 、教 模式 ” “ 学 方 法 ” “ 学 手 段 ”、 学 组 织 形 、教 、教 教 式” 以及 “ 教学 管 理与教 学 评 价 ” 章 来 阐述 教 学 七
山 东 师 范 大 学学 报 (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 人 J OURNAL OF S HANDONG NORMAL UNI VERSTY( m ̄ ie I o i S in e ) I Hu t sal S cM ce cs i d
21 0 1年 第 5 6卷 第 4期 ( 第 2 7期 ) 总 3
19 92年 的引进借 鉴 、9 3 20 19 - 0 0年 的构 建 体 系和 20 年 至今 的综 合创 建 四个 阶段 , 现 了从 传 统 01 实
走向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历史性跨越 。 自从 11 年美 国博 j 98 比特《 课程》 一书出版 , 课程论也走过 了近百年 的
抓住课程 与教 学论 的核 心问题 , 强课程教 学理论 与实践 的联 系, 加 把握好课程 与教学 的整合程度 , 构建合 理 的课程 与教学论体 系结构 。 关键词 : 课程与教学论 ; 学科体 系 ; 建构 中图分类号 : G 2 4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1 5 7 ( 0 1 0 0 5 0 10 — 9 3 2 1 )4— 12— 4
互融合” 。所以将课程与教学进行 适 当整合 , 课 程与教学论 的体系建构采取 “ 有分有合 的方式 :

些 共 同性 比较 强 的内容 , 尽量 将其 合并 ; 对一 而
些独 立性 相 对 比较 强 的 内容 则 分 开 阐述 。 _ 例 ”2
如: 马云鹏主编的《 课程与教学论》 除“ , 绪论 ” , 外
织 ” “ 程实施 ” “ 、课 、 课程 管理 与校 本课 程 开发 ” 四
学论学科体系中并列存在 , 该建构类型以王本陆 为代表 , 为“ 程论和教学论都是教 育学科群 认 课
的基本 学 科 , 互 相 联 系 又 相 对 独 立 的 两个 学 术 是 领域 … …把课 程 与教学 论这 一科 目视 为课 程 论和
嵌人关系” …例如 : 。 王本 陆主编 的《 课程与教学 论》 除“ 言” , , 绪 外 先用 “ 课程 的基本理论 ” “ 、 课
术” 五个部分。黄甫全从文化哲学观视 角构建 了 当代课程 与教学 论 的新 内容体系 , 他主编 的《 现
收稿 日期 :0 1 5一 6 2 1 一O o
在我 国 , 课程 与教 学 论 的学 科 地 位 日益受 到 重视 , 无论 在 理论 研究 还是 实 践层 面 , 有 了较快 都 发展 , 但其 学 科 体 系 的 建 构 相对 滞 后 。为促 进 我 国课 程 与教 学论 的发 展 与 完 善 , 好 地 凸 显其 学 更 科价 值 , 需 建 构 一 个 科 学 化 、 国化 的学 科 体 急 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