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每日一题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含解析)

合集下载

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B.探究天理的途径 D.发明本心
【解析】 本题考查朱熹理学与陆王心学比较分析能力。在
世界本原上,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陆王心学主
张“心即理也”,认为本心即天理。在求理方法上,程朱理学 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 通明“理”;陆王心学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 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故A、B、D属于程朱 理学不同点。宋明理学的理是指儒家的纲常伦纪,这是其共同 之处,故C正确。
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1)世界的本原:“心”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也”。
(2)认识论:“致良知”或“发明本心”,进行内心反 省以求理。
视角2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总之,宋明儒学从理学到心学的发展,体现了文化思
想的继承与发展。心学的提出,表明了儒家思想由客观唯心 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的转变。儒学的发展也反映出儒学在不 断吸取其他思想的有益成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天理
”为核心的观念体系——理学。
3.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人物 程朱 ②求理方法:“ 理学 基本主张 ①天地万物的始源:“理” 格物致知 ”
二程(北宋)朱熹(南宋)
③个人修养准则:“存天理,灭人欲” ④集结四书 发明本心
陆王 心学
①核心主张:心是天地万物的②求理方法:“ 陆九渊 (南宋)

渊源
①思想核心:
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3)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 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 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
”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

【高考历史必修一】27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解析版)

【高考历史必修一】27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解析版)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王阳明“致良知”主张的目的,故①错误;材料“夫良知者,即所
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有良知,故②正确;“无私则无心”属于明朝李贽的思想
主张,故③错误;“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通过“致良知”达到道德自我完善,故④
正确;选择 D 项符合题意。
4.(2016·上海单科·8)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
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
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头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
安身立命之地。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格
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思想;“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即天理
3.(2018.4·浙江高考·7)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 )
①重建儒学信仰 ②人人都有良知 ③无私则无心
④道德自我完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答案】D
【解析】关键信息: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从题干中的关键信
息可知,D 项正确;ABC 项都对题干的曲解,排除。
10.(2012·海南单科卷·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
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
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表解)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表解)


强 调 学 问 陆九渊
目的在于做
王 人,明白做人心学的创立者
道理,并努力
心 实行,主张扫 除细枝末节,
王守仁
学 直奔主题
心学的集大成者
“存天理、灭人欲” 心即理也_,心是世界万 物的本源;“宇宙便是 吾心,吾心便是宇 宙”,发明本心
心外无事、心外无物
致良知
内心反省
致良知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认识论(获得 “理”的途径)

把 儒 家 的 程颢、
忠、孝、节、
朱 义上升到天理 程颐
的高度,形成 理 一套囊括天人理学的开创者
关系的严密思 学 想体系
朱熹
理学的集大成者
①天理_是宇宙万物的本 原,先理后物
②指出人伦就是天理。
格物致知 (物皆有理)
修养最高境界也是 “仁”
理气论,理先于气,仁 格物致知 是终极源泉,三纲五常 就 是 天 理 , 是 人 性 最 高 (明道德之善) 境界,格物致知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表解)
宋明理学发展的两个阶段 - 理学和心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宋朝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道中汲取有益
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形成新的儒学。将儒家
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
的严密思想体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含义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

2.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 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心学打破了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 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 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的品 格起了积极作用。
解析: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说明朝廷对该地区风俗文化的认 可,实质上也是该地区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上升的重要反映。从材料 信息看,宋代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 扩大,其实质是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选A项。B、C两项 与史实不符;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一些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仅 是个例,不能体现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排除D项。 答案:A
热点考向2 宋元科技文化的发展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1.科技上 宋元时期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发展成熟并广泛使用 的时期,更是外传西方的重要时期,反映了宋元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 和中外交流的空前繁荣。正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科技的进 步。 2.思想上 理学出现,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理学是为了适应封建中央集 权制的强化而出现的,实质是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后期君主专制的进一 步强化。
实现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 没有改变原有生产方式、生产 实质 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关 关系 系迈进 (1)经济上传统自然经济阻碍新 实质 (1)中世纪封建王权较弱;(2)商 生产关系萌发;(2)政治上重农 差异 品经济大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抑商的传统政策阻碍商业发 的原 的成长;(3)人文精神的产生, 展;(3)文化上科举制度限制了 因 推动人的思想解放 新观念的萌发
解析:材料显示陶玉将其所载瓷器称为“假玉器”,上贡给朝 廷,“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这反映出陶玉注重提高产品的知名 度,故D项正确。由“景德镇„„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可知唐朝 时尚未有景德镇之名,故A项错误。B、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 可排除。 答案:D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1.试述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区别。

理学是一种既继承孔孟正宗(儒家),又贯通宇宙自然(道家)和人生命运(佛教),并以治理国家为目的的新儒学;广义的理学是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包括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狭义的理学则专指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相同点包括:1.思想来源:二者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在儒学基础上吸纳融合佛学、道教而发展起来的新儒学。

2.思想轮廓:二者同属唯心主义哲学范畴,都认为意识(理或心)第一,物质第二;都强调道德修养,以儒家的纲常伦理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从而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社会秩序。

3.地位作用:二者都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都促进了思辨哲学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二者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道德品性、民族性格等起了积极作用。

但同时,二者都强化封建礼教、维护宗法等级,压制人的自然欲望,具有相同的消极作用。

不同点包括:1.关于世界本原: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理”在人心之外;“理在先,气在后”,即以客观精神(理)为本,为第一性,物质世界(气)则是前者的表现、产物,属第二性,是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心即理”,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个人心中,心是惟一的实在,“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主义。

2.关于求“理”的方法:程朱理学偏重于外在工夫,认为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理,只有通过“格物致知”、“即物而穷理”,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如“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陆王心学则偏于内在工夫,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但良知容易被私欲侵蚀),通过向内体察,加强道德修养,以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27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27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附答案解析】

易混易错点27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错因归纳: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哲学观、修养方式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识不到位。

释疑解惑(1)相同点①都承认“理”的存在。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学习、教育改变气质,克私去弊,改过迁善,以恢复“善之本性”或“善之本心”。

③都强调“理”是人所必须追求的,道德修养或人生的目的在于体悟“天理”,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与天理为一。

最终目的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

(2)不同点①程朱之“理”侧重于外在的伦理规范对人的约束力,更具客观性和思辨性;而陆王之“心”则更侧重于人心对外在伦理规范的真诚接受和内化,更具主观性和简易性。

②程朱理学的修养方法表现为“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陆王心学的修养方法表现为“发明本心”,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真题突破1.(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B【解析】由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可知要以平静的心情欣赏万物,享受自然的乐趣,人们对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相同的,所以人应随着四季的变化享受自然的乐趣,保持内心的快乐,荣衰宠辱、春夏秋冬,与普通人一样高兴而来、怡然而去,体现了人和万物的相通之处,故选B项;道家主张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且材料强调的是人和自然的相通之处而非和谐共处,排除A项;材料强调静观其变,悠闲自得而非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排除C项;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程颢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排除D项。

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的辨析

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的辨析

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的辨析一、陆王心学(一)学说内容▪宇宙即我心▪心即理▪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二)代表人物1.黄宗羲①反对君主专制的政治观②经世务实的历史观2.顾炎武①“舍经学无理学”的哲学观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观3.王夫之①以气为本、“氤氲生化”的哲学观。

王夫之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②反对君主专制的政治观。

③“见诸行事”、经世致用的历史观。

二、程朱理学(一)学说内容▪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体系,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理一分殊,认为万事万物各有一理,此为分殊。

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此为理一;▪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

“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

(二)代表人物1.朱熹①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②理是事物的规律.③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2.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例: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C.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D.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相同点1.思想来源: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对儒学的发展;2.思想主张:都强版调意识(理,心)第一,物质第二,根本上认为人的意识决定物质,强调人的思维可以主宰一切,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3.根本目的: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行为,从而维护封建统治的社会秩序;4.地位和影响:宋明时期人类思想进步、社会变革的产物,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对人类社会演变,思维的进步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宋明儒学从理学到心学的发展,体现了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心学的提出,表明了儒家思想由客观唯心向主观唯心的转变。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儒学在两汉取得独尊地位之后,随着魏晋以来的思想流变,逐渐受到冷落。

直到宋代,才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观念系统,被称为“理学”(性命义理之学)。

它以儒学内容为主,同时吸收了佛、道思想,在唐代三教融合与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在理学内部,又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之争,一个认为“性即理”,一个认为“心即理”;一个深沉博大,持敬穷理,一个超然峻拔,直指本心。

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相通之处首先,在内容上是相通的,二者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他们都承认“理”的存在。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从根本而言,他们都认为人性本善,无论是程朱的“性即理”,还是陆王的“心即理”,他们都是善的,都是宇宙中最本质的东西。

其次,在道德修养上,二者都主张“存天理,去人欲”,即通过学习、教育及修养功夫“变化气质”,“克私去弊”,“改过迁善”,以恢复“善之本性”或“善之本心”。

再次,二者的实质目的是相通的。

无论是程朱的“体天理达于至诚”、“学为圣人”,还是陆王的‘明心见性”、“致良知”,他们在实质目的上是一致的。

他们都强调人作为道德的存在,“理”是人所必须追求的,道德修养或人生的目的在于体悟“天理”,“明心”、“复性”,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与天理为一。

其最终目的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

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分歧首先,在思想内容上的分歧:程朱理学以“理”为本,是一个理本论的哲学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理”是万物的本原和依据,是万物的主宰。

“理”是整个世界的根据,未有天地之先它已存在,天地塌陷之后它仍存在,它自身无生灭,却对万事万物的生灭运动起着主宰作用。

“理”作为本体虽抽象却不空洞,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理”的内在核心就是儒家伦理纲常。

“理”的主宰地位也是为了证明儒家伦理纲常的合理性、至上性、绝对性和永恒性。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二、宋明理学
3、评价宋明理学
• • • • • •
儒学 ①地位:是宋明时期的______主流 专制统治 ②消极:维系____________, 人们的自然欲求 压抑和扼杀_______________。 气节、品德 主观意志力量 ③积极:重视___________,注重________, 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强调人的__________________,对塑造中华民 族性格起到和积极作用。
比较格物致知与致良知?
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了 A、儒学的兴盛
B、三教并立的局面形成
C、佛教的盛行 D、儒佛教 ④伊斯兰教 ⑤基督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3、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是:
知识扩展: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东汉时期,明帝遣使西域拜求佛 法,相传《四十二章经》就是其 中之一。为铭记佛法传入之功, 修建了这座白马寺。与孤零零的 白马相比,北魏时期龙门石窟的 气魄已大不相同,历经几百年营 建,石窟佛像达到十万多尊,可 以说是佛教盛行的写照和缩影。
知识扩展:道教的发展 东汉末年,神仙方士之说 阴阳五行之说与道家学说 的某些部分杂糅起来,形 成了道教。道教奉老子为 教祖,尊称他为“太上 老君”。
二、宋明理学
2、陆王心学
陆九渊名言: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 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 所同然者耳。”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二、宋明理学
2、陆王心学
(1)陆九渊: 心 ①“______”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发明本心 ② “__________”(求理方法) (2)王阳明: 思想核心是“__________”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理 (1)主张:①“______”是世界的本原 道德伦理 ②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_____________, 人性 体现在人身上就是__________ 存天理灭人欲 ③道德观:“__________________” 格物致知 ④把握理的方法“__________” 南宋 (2)地位:官方哲学(_______以后)—— 元 明 考试内容(___朝)——统治地位(___朝)

高中历史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3

高中历史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3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2019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市级示范高中高三联考)有研究者撰文指出,在现代儒学研究史中,一般看法是把王学(即王阳明心学)作为程朱理学的对立面,这种看法掩盖了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很多实情。

实际上,王学是有元以来在“合会朱陆”的趋势下产生的。

黄宗羲也称其“范围朱陆而进退之”。

作者认为“王学”A.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B.主要上承陆九渊的学说C.对朱陆的思想兼有承袭D.与程朱思想具有一致性【参考答案】C【解题必备】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项目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相同点本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内容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儒学发展的新形式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不同点理学思想“理”是世界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方法论强调“格物致知”强调“发明本心”或“致良知”道德观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朱熹认为“理”在心外,提倡“格物致知”以通“天理”;王阳明强调“理”在心中,主张“致良知”以知“天理”。

这一变化A.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信条B.不利于理学精神的推广C.有利于儒家信仰的强化D.否定了天理涵盖的内容“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

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

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

”这首古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思想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思想C.朱熹的理学思想D.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嘉靖元年(1522年),礼科给事中上奏疏说:“三代以下,论正学莫如朱熹”,不指名地批判了王阳明。

世宗立即下诏:“不许妄为叛道之经私自传刻,以误正学(程朱理学)。

”当时的明廷批判王阳明,可能是因为阳明心学A.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离经叛道追求个性解放C.否定了封建纲常合理性D.提升了人的主体地位1.【答案】C【解析】王阳明强调格心获得天理,有利于强化儒学对个人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朱、王二人都信奉天理,即传统儒学伦理,故A错误;朱、王从不同角度阐释天理,有利于理学的推广,故B错误;材料反映朱、王二人对获得天理的路径有分歧,而非否定天理涵盖的内容,故D错误。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异同. 知识点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异同. 知识点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 主观唯心主义,即认为 吾心,吾心便是世界”
世界的本源在人的意识, 在当时引起 具体体现为人的感觉、 强烈的反响 材料二 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 精神、意志等。 并深刻影响 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陆九渊过 了后世的思 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 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想体系。 陆九渊
A
练习巩固
4、在唐代的皇室公主中,有22位再婚,4位结了3次 婚。而贞洁守寡的教条成了官方的一项制度却开始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D、清朝 5、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相同点是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纲常伦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为天理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A c
6、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是: A、“夫盈宇宙者,无非物” B、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C、气者,理之所依也,无其器则无其道 D、良知既是天理
嵩阳书院内的“二将军”柏
1、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 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 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不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理”—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主观唯心主义。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修养; 陆王心学提出内心体悟,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而贞洁守寡的教条成了官方的一项制度却开始于aa宋朝bb元朝cc明朝dd清朝5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相同点是a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b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c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d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66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是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
2、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
4.程朱理学被官学化得原因是什么?
【知识拓展】
1.宋明理学的发展
(1)理学的理论来源:儒家学者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吸收和融合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更新。

(2)理学的特点宋明理学以儒学为基础融合佛道思想,注意探讨世界本源问题,强调个人修养甚至压抑人性,把儒学上升到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新阶段。

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二、宋明理学对先秦儒学有哪些发展?
来源: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将儒学发展为理学;明王阳明创立心学。

内容:注意探讨世界本原问题
作用:使儒学服务统治的政治作用和强调个人身心修养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

地位:儒学完成对宇宙、自然的思考,实现了自身的理论化、思辨化,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成为官方思想。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27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附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27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附解析

易混易错点27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错因归纳: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哲学观、修养方式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识不到位。

释疑解惑(1)相同点①都承认“理”的存在。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学习、教育改变气质,克私去弊,改过迁善,以恢复“善之本性”或“善之本心”。

③都强调“理”是人所必须追求的,道德修养或人生的目的在于体悟“天理”,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与天理为一。

最终目的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

(2)不同点①程朱之“理”侧重于外在的伦理规范对人的约束力,更具客观性和思辨性;而陆王之“心”则更侧重于人心对外在伦理规范的真诚接受和内化,更具主观性和简易性。

②程朱理学的修养方法表现为“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陆王心学的修养方法表现为“发明本心”,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真题突破1.(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B【解析】由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可知要以平静的心情欣赏万物,享受自然的乐趣,人们对四季中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相同的,所以人应随着四季的变化享受自然的乐趣,保持内心的快乐,荣衰宠辱、春夏秋冬,与普通人一样高兴而来、怡然而去,体现了人和万物的相通之处,故选B项;道家主张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且材料强调的是人和自然的相通之处而非和谐共处,排除A项;材料强调静观其变,悠闲自得而非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排除C项;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程颢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排除D项。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比较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比较
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比较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同点
本 体 论
“理”是世界本原,理在心外
“心即理也”,理在心中
体验方法
“格物致知”体验“天理”
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哲学思想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相同点
代 表
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内 容
都是儒学表现形式,都继承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政治思想(批判君主专制)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
批判私天下的君主制
“循天下之公”
君臣平等
“以天下之权,寄
天下之人。”
抨击“孤秦”“陋宋”(三个方面)
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共同经济思想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代表作
《明夷待访录》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船山遗书》
实 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
影 响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共同生活背景
民族和阶级矛盾尖锐;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共同学说
清初经世致用之学的推动者
评价
是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反映,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
(补:王夫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高中历史: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高中历史: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高中历史: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项目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同点
理学思想
“理”是世界的本原
“心”是万物的本原
方法论
强调“格物致知”
“发明本心”或“致良知”
道德观
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
主张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哲学范畴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相同点
本质
都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
内容
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都继承了孔孟“仁”“礼”,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
影响
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比较(历史)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比较(历史)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比较(历史)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儒学在两汉取得独尊地位之后,随着魏晋的思想流变,逐渐受到冷落。

直到宋代,才逐渐确立了一个“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观念系统被称为“理学”(性命义理之学)它以儒学内容为主,同时吸收了佛、道思想,在唐代三教融合与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在理学内部,又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之争,一个认为“性即理”一个认为“心即理”一个深沉博大,持敬穷理,一个超然峻拔,直指本心。

一: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相通之处首先,在内容上是相通的,二者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他们都承认“理”的存在。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从根本而言,他们都认为人性本善,无论是程朱的“性即理”还是陆王的“心即理”他们都是善的,都是宇宙中最本质的东西。

其次,在道德修养上,二者都主张“存天理,去人欲”即通过学习、教育及修养功夫“变化气质”“克私去弊”“改过迁善”以恢复“善之本性”或“善之本心”再次,二者的实质目的是相通的。

无论是程朱的“体天理达诚”“学为圣人”,还是陆王的…明心见性”“致良知”他们在实质目的上是一致的。

他们都强调人作为道德的存在,“理”是人所必须追求的,道德修养或人生的目的在于体悟“天理”“明心”“复性”,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与天理为一。

其最终目的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

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分歧首先,在思想内容上的分歧:程朱理学以“理”为本,是一个理本论的哲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理”是万物的本原和依据,是万物的主宰。

“理”是整个世界的根据,未有天地之先它已存在,天地塌陷之后它仍存在,它自身无生灭,却对万事万物的生灭运动起着主宰作用。

“理”作为本体虽抽象却不空洞,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理”的内在核心就是儒家伦理纲常。

“理”的主宰地位也是为了证明儒家伦理纲常的合理性、至上性、绝对性和永恒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2019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市级示范高中高三联考)有研究者撰文指出,在现代儒学研究史中,一般看法是把王学(即王阳明心学)作为程朱理学的对立面,这种看法掩盖了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很多实情。

实际上,王学是有元以来在“合会朱陆”的趋势下产生的。

黄宗羲也称其“范围朱陆而进退之”。

作者认为“王学”
A.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
B.主要上承陆九渊的学说
C.对朱陆的思想兼有承袭
D.与程朱思想具有一致性
C
【参考答案】
朱熹认为“理”在心外,提倡“格物致知”以通“天理”;王阳明强调“理”在心中,主张“致良知”以知“天理”。

这一变化
A.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信条
B.不利于理学精神的推广
C.有利于儒家信仰的强化
D.否定了天理涵盖的内容
“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

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

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

”这首古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思想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思想
C.朱熹的理学思想
D.王守仁的心学思想
嘉靖元年(1522年),礼科给事中上奏疏说:“三代以下,论正学莫如朱熹”,不指名地批判了王阳明。

世宗立即下诏:“不许妄为叛道之经私自传刻,以误正学(程朱理学)。

”当时的明廷批判王阳明,可能是因为阳明心学
A.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离经叛道追求个性解放
C.否定了封建纲常合理性
D.提升了人的主体地位
1.【答案】C
【解析】王阳明强调格心获得天理,有利于强化儒学对个人思想的影响,故C项正确;朱、王二人都信奉天理,即传统儒学伦理,故A错误;朱、王从不同角度阐释天理,有利于理学的推广,故B错误;材料反映朱、王二人对获得天理的路径有分歧,而非否定天理涵盖的内容,故D错误。

2.【答案】D
3.【答案】D
【解析】汉武帝以来,儒学就处于正统地位,而宋明理学以孔孟为正宗,故排除A;离经叛道追求个性解放是对李贽的评论,排除B;阳明心学从根本上是要维护封建纲常,排除C;阳明心学认为人人都可以通过内心反省而成人致圣,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与程朱理学墨守封建统治秩序不符,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